风险等级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等级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等级分析

风险等级分析范文1

作者:安玉琢 杜云飞 连建新

摘 要:在高校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快速扩张的同时,高校财务风险日益突现。本文从高校贷款发展带来的危害从发,分析了高校贷款风险的种类及其危害、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从思想上构筑贷款风险的防线、管理上增强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度上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政策直接导致了各高校的巨大经费需求,在财政拨款和学生收费有限的情况下,各个高校争相向银行借款,走上了举债发展之路。从短期看,高校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扩招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但贷款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如不能按时归还,高校必定会面临偿债危机,为避免由此给高校带来重大损失。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贷款风险的巨大危害,对贷款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合理措施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

一、高校贷款风险及其危害

高校举债发展,一旦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将陷入财务危机,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1、出现财务支付困难,进而陷入办学困境

新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可见,贷款筹资是高校选择的权利,同样到期还本付息也是高校应尽的义务。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债务,须承担民事责任,使高校背上债务包袱,陷入办学困难的境地,并可能引发银行诉讼。

2、造成投资闲置浪费

由于市场规律、办学规律及银行信贷体制的制约,尽管政府部门对扩招贷款予以关照与扶持,高校急剧膨胀的投资仍出现了资金难以为继的问题,造成基建投资难以按进度施工,或基础设施投资虽已完成,但由于教学相关设施不配套以及高昂的收费,造成基础设施使用率低。

3、教学质量下降

教学质量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命线,最近几年,由于连续扩招,致使生均校园面积、生均图书拥有量、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台件数等下降,再加上师资力量不能同步增长,甚至会出现因资金短缺致使教职工福利下降进而引致优秀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流失,现有教师满负荷工作得不到知识更新而使教育质量下降,科研能力减弱,导致最后培养出的学生名不符实,就业能力降低,其后果必然导致学校无形资产受损、生源短缺等。

如果出现这些后果,不仅会对高校的发展造成严重,而且也影响着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贷款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导致高校出现贷款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快,而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过度贷款,形成贷款风险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财政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虽然年年增加,但增幅不大。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对教育事业投入的财政拨款占总体教育经费的比重,从1999年68.3%到2003年62.2% ,平均年下降1.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从1999年到2003年短短5年时间,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数增长153%。因此,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靠政府增加投入缓解贷款压力是不现实的。

2、用于偿还贷款的增量收入不大

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加的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成本,例如校内岗位津贴的实行、人才战略的实施、内涵建设的提高等等。因此,高校事业费收入的增量部分用于还贷的比例是有限的。

3、贷款使用管理不科学

高校追求办学规模扩张,建设项目多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加之对未来经济效益的过于乐观估计,造成建设规模大,资金投入多;工程建设工期长,基建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贷款使用管理不规范,出现挪用或流失现象;为满足建设资金需求,提供银行假贷款资料,谎报结余资金,夸大实际偿债能力,造成资金缺口过大。

三、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

1、从思想上构筑贷款风险的防线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高校在快速发展的机遇面前,要按照“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既要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又要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确保稳健发展,摒弃盲目跟从的意识。

(2)树立资金的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

长期以来 ,高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预算要求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拨款无偿使用,根本不用去考虑风险问题,缺乏资金成本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贷款资金不是财政资金而是学校的负债,它的数量随时间滚动而增长。所以高校的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在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与收益的关系基础上,制定最优的财务决策。

2、从管理上增强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

(1)优化资金结构

高校贷款发展要综合考虑和分析各种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以求取得筹资方式的最优组合,达到综合成本最低。高校应根据借款的数额,借款期限,贷款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如:向银行借款、发行高校债券、外国政府贷款、引进外资等,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对贷款的时机和资金需要量进行分析,正确分析贷款资金的期限结构、财务状况和偿还能力,将长期、中期、短期贷款有效的结合起来。

(2)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投资方向的正确与否,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投资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对拟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比较,进行经济评价,做出科学的论证,使项目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

高校在贷款前要制定严密的还款规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还贷方案。同时,要把还贷资金纳入财务预算管理,以保证每年的还贷资金来源。

(4)严格控制贷款使用范围

教育部规定,银行贷款资金一般只能用于基本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主要有:教学科研设施建设,主要用于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教学、科研设备的建设和购置。后勤设施建设:主要是教职工、学生的吃、住、活动场所。不可用于日常经费开支,更不可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改善。

3、从方法上完善贷款资金的风险管理

(1)科学合理的确定贷款规模

学校财力承受债务负担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贷款规模过大,就会影响学校正常运转,加大学校的财务风险,造成学校发展的负面影响;贷款数额太小又解决不了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贷款的额度一定要适宜。

依据学校贷款承受能力和资金成本,可利用贷款测算模型来计算贷款规模。目前,高校收入来源主要有: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在校学生的学费住宿费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而学校可用于还贷的资金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中的学费和住宿费收入,而且学费和住宿费能用于还贷的部分一般不能超过总额的45%。可根据下式可计算贷款总额:

学生人数×年学费住宿费标准×还贷比例=每年还贷金额

如果贷款利率i已知,N为贷款期限,则可以用贷款总额度=每年还贷金额×(P/A,i,N)来计算贷款规模。

在具体计算时,应考虑到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年可还贷数额、贷款方式、贷款期限等。此外贷款额度最高不应超过项目建设总投资的70%。

(2)建立贷款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状况风险及连带责任风险进行预警预报。

按目前的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以及高校自身的特点,可用以下几个指标判断高校的贷款风险:

(1)修正的资产负债率,其数值上等于年预计还贷额/可用于还贷的资产总额,因为与企业不同,高校的很多资产是不能用来还债的,比如用财政拨款构建的教学楼属于国家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

(2)生均贷款额,由于高校的还贷渠道主要来源是学生收费,学费高低决定还贷能力高低,学费的多少取决于学生的人数和收费的标准,因此贷款额度与学生人数之间建立一个对应关系能较客观的显示出贷款风险程度。

(3)学费收入负债比率,其数值等于负债总额除以学费收入总额,反应学费收入对贷款的保障程度。

本文所确定的风险警戒线是在参考众多理论文献及高校的实践数据基础上,得出的综合经验数据。具体到某个高校,按照各个指标的风险警戒线计算出的某一风险区域贷款额可能会出现较大差距,此时,笔者认为,应当采用某一风险区域中的最低上限值,作为该区域的贷款上限额度,来判断和控制高校的贷款风险。

总之,贷款办学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正面效应值得肯定的同时,负面效应更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强化风险,科学合理地控制和防范贷款风险,才能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祖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风险等级分析范文2

1.被试。在访谈过程中,绩效优秀的理财经理21位,绩效一般的理财经理22位,合计43位。在本研究中,绩效是否优秀由理财经理的直接上级评价。共有31位理财经理填写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核检表》。另外610名理财经理回答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问卷》。

2.工具设计。我们为关键事件访谈设计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关键事件访谈提纲》。该访谈提纲按照经典的行为事件访谈的形式来设计,主要内容为访谈对象的“个人信息、主要工作职责、成功和失败”三部分内容。在《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核检表》的生成过程中,参考了麦克里兰德编制的通用软实力词典,黄勋敬等(2007)在《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研究》中所提的行长胜任力(软实力)模型,以及“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中的人格分类、MBTI人格维度,并请教了有关专家,最后形成的核检表问卷共包括36个胜任素质。《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词典》的编写经过了查阅和总结资料、个人独立编写、小组讨论和修改三个过程。在最终形成的软实力词典中,每个软实力都包含了软实力的定义、六个等级、等级定义以及在每一个等级的行为表现。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的依据。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者依照构建的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编制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问卷》。

3.行为事件访谈。我们设计开发了针对商业银行理财经理的结构化关键事例访谈方法,通过关键事件访谈搜集理财经理工作行为和能力素质要求。访谈要求访谈对象回忆在工作情境中他们感到特别成功及失败的几个关键事件。每位访谈对象的时间从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不等。并且在征得其同意后,对所有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都进行了录音。

4.胜任特征编码。按照常规的软实力研究步骤,先对资料进行编码,并统计访谈文本的字数、各个软实力的等级分数等,最后对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检验。首先,录音和问卷转换为文本材料。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关键事件收集后,我们对关键能力问卷和访谈记录进行了整理,先将访谈录音和访谈问卷整理成访谈报告,然后对转录文本进行编号,最终产生提取概念化的软实力的原始数据,总共43份,约9万4千字。其次,基于文本进行软实力编码。编码是在访谈文本中相应的行为事件后面写上软实力的名称以及等级。由于文本数据内容非常广泛,初次编码时,两个编码人员按照统一的编码词典对照认可的软实力,先进行尝试性分类并予以编码。对那些访谈文本中出现的独特特征,进行补充编码,并进一步补充到编码词典中。初次编码后再次阅读文本,对每个归类编码进行核查,寻找支持某一归类编码的所有现存证据,对其编码的正确性进行确认或修正。

5.数据结果。统计的基本指标为文本的字数、各个软实力在不同等级上出现的次数、在各等级的分数、平均等级分数和最高等级分数。等级是指某一软实力在该软实力最小可觉差量表中的大小值,它表示某个行为表现的强度或复杂程度。比如,根据《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编码词典》,某一被试在“团队协作”分量表上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在等级1上出现2次,在等级2上出现1次,在等级3上出现3次,在等级5上出现4次,那么这一软实力发生的总频次就是2+1+3+4=10次;平均等级分数为3.3,即总分数/总频次;最高等级分数为5。然后对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三个指标进行验证,对优秀组和普通组的每一软实力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1)访谈长度(字数)分析。对访谈字数的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齐性,即进入检验的两个样本来自于同一个总体。如表1所示,绩效优秀组访谈平均长度为2281.3字,绩效一般组访谈平均长度为2074.0字。在访谈长度上,绩效优秀组和绩效一般组之间的差异在0.05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也就是差异不显著。表2显示了软实力发生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与访谈长度之间的相关。其中有5项软实力的频次总分与访谈文本的长度(字数)显著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其中的4项在0.01水平上相关;采用平均等级分数这一指标有4个软实力与访谈长度相关;而采用最高等级则只有一个软实力与访谈长度相关。这说明,相对而言,最高等级分数指标比较稳定,较少受访谈长度影响。在Hay公司的经典研究中,提出采用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三种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平均等级分数最优。但在本研究中,没有得到这样的结果。为了消除访谈长度的影响,我们采用最高等级分数作为准确反映出被试某一软实力水平的指标。(2)信度分析。两个编码者按照《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编码词典》,对相同文本进行编码的一致性程度是影响软实力评价法的重要因素,是编码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归类一致性方法来考察文本编码者之间编码结果的一致性,以确立软实力评价法的信度指标。归类一致性是指评分者之间对相同访谈文本资料的编码归类中相同个数占总个数的百分比。它的计算公式是参照《动机编码手册》来的(董奇,1990)。(3)差异检验。以最高等级分数为指标,分别统计两个编码者对同一文本材料中某一软实力分数的最高分,然后比较绩效优秀组和绩效一般组被试在每个软实力上的最高等级分数,检验其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见表3。表3的结果显示,优秀组和普通组的最高等级分数在团队协作、信息搜集、公关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专业知识、风险意识以及关系建立等10个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4)软实力核检表结果分析。我们对《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核检表》进行统计,其频次统计结果如表4。从表4中可以看到,频率超过50%的前13个胜任素质包括了通过“差异检验”的全部10个软实力词条,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行为事件访谈、访谈材料编码以及数据处理等过程的科学性。

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体系

(一)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

根据BEI访谈结果分析形成了初步的软实力模型,见图1。结合资深专家访谈资料和实际应用情况,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软实力胜任标准)包括10项特质,分别是团队协作、信息搜集、公关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专业知识、风险意识以及关系建立。上述胜任特征反映了理财经理这一工作岗位中影响个体成功的所有重要的行为、技能和知识,也即理财经理所需的软实力胜任标准。1.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指理财经理以客户为中心,把为客户服务当成自己的责任,能够及时发现并满足他们的需要。银行间的竞争取胜最终要靠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来保证,而理财经理是向客户展示银行服务的重要窗口,因此理财经理的服务意识关乎银行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赢得市场和客户,关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2.沟通能力。理财经理的沟通能力具体地可解释为倾听和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感受、需要和观点,并做出恰当反馈的能力。作为理财经理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需要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无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并建立良好关系,那么必然无法胜任理财经理岗位。因此,从事理财经理工作必须具备沟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理财经理应具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适的沟通方式,与内外部客户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并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3.关系建立。关系建立是指理财经理能够与有助于完成工作的相关人员建立或维持友善良好的关系。利用多种渠道不断了解客户信息,预测客户需求,保持客户关系,建立业务联系。不断收集客户所在行业信息,以备沟通中使用。通过实地走访加深客户的感受,趁热打铁,及时建立业务关系。能够建立客户信息档案。4.信息搜集。信息搜集指理财经理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搜集信息,从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地选择所需的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信息,据此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5.公关能力。公关能力是指理财经理能够协调和处理好与客户、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并利用这些关系来拓展业务或者为工作提供方便。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与市场主体即股东、客户、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能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机会。6.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理财经理,必须有对组织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够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推动银行业务的发展。有责任的理财经理能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负责、诚实可靠,常为团队的成功付出额外的努力。7.积极主动。理财经理主动采取行动迎接眼前的挑战或提前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在面对挑战、追求卓越的过程中,理财经理主动采取行动能够促使其更好地把握机遇,有助于更好地完成目标,促使银行不断发展。8.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理财经理与团队成员协同合作、密切团结,从而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团队协作意识是凝聚整个组织的核心力量,一位理财经理具有这种意识,才能积极主动配合同事和上下级的工作,同心协力,使组织中的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并产生高绩效。9.风险意识。风险意识是指理财经理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能够有效识别、衡量和防范市场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等金融业务常见风险。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如果理财经理在工作中能有效识别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将有助于防范风险、避免损失,从而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利益。风险意识软实力特征的核心要素是:理财经理具备有效识别不同形式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并能采取恰当措施规避风险。10.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指理财经理掌握银行业务的相关知识,熟悉相关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是理财经理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灵活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为银行创造收益。这个特征主要衡量和评价理财经理对金融业务和银行基本业务掌握的熟练程度。

(二)《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词典》的构建

在构建“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完善形成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词典》。每一个软实力词条包括软实力名称、定义、核心问题、重要性、等级水平、行为表现、正/反向案例及管理名言。尤其针对各个软实力,分别从正、反两面提出一至两个案例。这些案例是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在行为事件访谈过程中提到的一些具体事例或观点,既是对词典内容的进一步补充,也是该行为描述和实际应用的真实对接。该词典将帮助银行更客观地、更有针对性地选拔、培养、激励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进而推动银行核心能力的建设和组织变革。文后附有“服务意识”软实力的案例示例。

(三)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的验证

风险等级分析范文3

1.方案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方案设计阶段的任务是进行地区性规划选址,即“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这个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

1.1设计原始资料缺乏的风险。设计不充分、设计错误或设计不能按期完成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设计原始资料不全或不提供。

1.2设计招投标要求的风险。现今的电力设计市场是卖方市场,经常出现压缩正常的设计费、挤压合理的设计周期等现象。这导致设计市场的畸形发展,因此,怎样招标对设计质量非常重要。

2.初步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设计的依据;设计的规模;主要设备布置及一二次电气系统图;主要土建图纸;衡量的主要经济量化条件及剖析。在这个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

2.1业主擅自干预的风险。业主有时会自作主张修改设计图,企图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结果导致设计停顿。其次,一些业主不经设计同意擅自复制设计材料,不能在约定时间将设计费交给设计方,极力压缩设计费用等现象。

2.2新技术应用的风险。若对一项技术没有充分掌握就直接采用,或第一次进行该项目设计,没法参考以前的技术积累,会出现比较大的风险。

3.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制图量非常大,需要不同专业之间进行技术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在这个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

3.1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配合的风险,当施工单位由于技术原因导致施工困难时,往往以难以施工和设计不够详细等原因要求设计单位更改设计。

3.2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配合的风险。监理单位为了有效控制工程投资,会出现要求设计单位降低标准,或对设计图纸进行变更。

3.3设计人员工作安排的风险。设计人员需要对设计质量负责,对设计投资掌握负责和对设计周期负责。目前设计单位的设计周期短,为把设计任务及时完成,会出现设计质量存在缺陷。

3.4审查图纸的风险。由于赶工程进度原因,审查人员无法确保对图纸质量进行全面、详细审查。

二、电力设计项目的风险评价

电力设计项目的风险评价包括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分级和风险影响程度分级,进而进行风险等级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管控优先级。1.风险概率评价。根据历史资料法或层次分析法,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度进行量化评价。其中等级分别分为5,4,3,2,1,对应的可能发生比率为(≥1/2,1/3,1/8,1/20,1/80),即概率发生可能性为:极高、高、中、低、极低。

2.风险危害严重程度评价。风险概率评价完成后,需考虑风险事件影响项目的危害严重程度,如表1所示。其中项目目标分为质量、进度、费用和范围4项,权重均为0.25。

3.风险指标体系的风险概率数。对每一种风险指标,根据概率度和严重程度相乘得到风险概率数。该数越大,风险的危害越严重。以某一电力设计项目为例,计算各风险指标的风险概率数。可得,设计招投标要求和设计人员工作安排的风险概率系数最高,需进行风险应对和监控。

三、电力设计项目的风险应对和监控

风险等级分析范文4

从环境、设备、人员、程序等角度看,影响飞机引导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塔台、地面指挥中心、引导车驾驶员之间联系不够;机组、机务接机指挥人员、引导车驾驶员操作行为差错、岗位技能掌握存在不足;引导车设备设施不能满足要求;相关人员违规操作等等。针对飞机引导的特殊性,遵循过程管理的原则,从过程涉及的人员、设备和程序等入手,分析某机场以及国内外其他机场历年发生的有关飞机引导不安全事件和各种隐患;同时,通过民航业内各类安全信息通报、相关机场安全生产周报等信息。通过对以上获取的信息和数据收集分析,采用头脑风暴,分析和整理出与飞机引导相关的危险源16项。

2风险评估和确

对二类风险的评估和确认过程列表如下,三类风险为可接受的风险,其列表因文章篇幅所限予以省略。对危险源进行记录,建立相应的危险源控制单,并录入计算机管理。相关部门认真分析每个危险源的诱因、可能造成的后果,并评估各危险源的风险指数和风险等级。风险是危险的后果,危险源始终存在,但演变为风险的可能性各不相同,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也有差异。因此,通过对上述16个危险源,组织风险所涉及的部门和引导岗位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测量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风险情景和后果的可能性、严重度,进而判断与具体危险源有关的风险等级。风险指数(Risk)=可能性(Likelihood)×严重度(Severity)根据隐患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来确认风险存在的等级根据表2的分类,按照评估出的16个风险源的风险系数大小,将飞机引导的风险等级分为三类,其中一类风险0个(风险指数>6),二类风险5个(风险指数为5~6),是重点控制风险;三类风险11个(风险指数为1~4),属于可以接受风险。

3风险控制与措施针对

风险等级分析范文5

[关键词] 绩效风险 预警 定性分析 模糊评价

连锁药店绩效风险非财务指标的预警是指在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实际产生的业绩效果通过非财务指标的分析监测,比较其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可能偏离程度,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并发出警示,最终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风险预控。二者间的可能偏离程度越大,则表明经营管理风险越高,反之则表明经营管理风险越低。

当前,企业的绩效风险监测更多是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判断的,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通过设置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来观察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特征。因为财务信息是通过财务数据表达出来的量化结果,其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直观性。但是,企业的财务指标是对企业经营在财务活动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还不能完全表现出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效果。本文认为,建立非财务指标风险预警系统是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补充,使企业的绩效风险监测更加体现出预警性,更能及时、客观、准确。

一、药店绩效风险非财务指标体系建立

药店绩效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根据卡普兰与诺顿的平衡记分卡理论,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等四个维度所提出的问题入手,在每一方面设计一些特定业绩指标作为监测和控制的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业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财务风险监测,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李俊秀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危机预警系统进行了研究,王婷等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了研究,管亚梅对财务危机的预防与管理进行了研究。但是从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绩效风险进行监测,尤其是对连锁药店的绩效风险进行监测的报道甚少。本文试从平衡记分卡的另外三个非财务指标方面,进行特定指标设计,从而实现对药店的绩效风险进行定性分析。

连锁药店的绩效风险非财务监测指标的建立,是通过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等方面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特定的监测指标设计的。监测药店绩效可以通过以下关键指标如表1所示。

二、药店绩效风险预警分析

近年来,在对医药连锁门店的绩效进行评价时,对于定型的被评价指标难以清晰把握,只能用一些模糊的语言诸如“强”“很强”等来描述,不能清楚地给出确切的数学表达。本文拟引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合理的定量化,很好的解决了现有评标方法中评价不客观的问题。其评价过程为:

1.确定评价指标集。将影响评价对象的各因素按BSC分成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其中非财务指标分为关于顾客服务、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三大类,财务部份可应用已有的完备的财务评价体系,再次我们仅对非财务指标进行模糊评价,并按照上述的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的指标分为二级,组成因素集合:

一级指标为U=(U⒈,U2,U3,U4),即财务、内部流程、顾客和创新与学习层面的子因素;二级指标为U1=(U11,U12,…U1m),U2=(U21,U22,…U2m), Uij=(Ui1,Ui2,…Uik)分别表示员工满意程度、员工的培训、员工的生产效率……。Uij(j=1,2,3,…k)为主因素层中第i和评价指标下的第k个因素,k为子因素层评价指标个数。

2.确定评价集。评价集是对分析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的集合,用 V表示:V=(V1,V2 ,V3,V4)其中V1=好,V2=较好,V3=中等,V4=差

3.确定各因素子集的权重

评价指标的权重集是表示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权数所组成的集合, 表示某评价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递进的层次结构,宜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指标的权重分别为A1,A2,……An, 权重集为A=(A1,A2,……An),且∑Ai=1,(i=1,2,…,m)表示主因素层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子因素层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Ai=(Ai1,Ai2,……Aim)ΣAih=1,Aih h=(,2,…,k)为子因素层第h个指标在第i个主因素指标中的重要性程度。

4.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5.作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记Bij=AijRij=(bij1,bij2 …, bijk)

“”是模糊矩阵合成算子符号;Bj,归一化后记为Bij,Bij为Uij对V的隶属向量。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根据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评判隶属矩阵Ri=[Bi1,Bi2。。。Bij]T

B=AR归一化后记为B={b1,b2,b3,b4},B为U对V隶属向量,即为总评判结果。

(6)评判结果处理

一般地说,如果b1和b2的和低于某一标准,即所评价的结果被认为是较高以上的概率低于某一标准(通常取0.5,但在具体评价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修正),则可以认为该药店的业绩在某一方面存在经营管理风险。

三、应用研究

本研究以广州市CZL医药连锁公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CZL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广州市YC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是我国建立医药连锁最早的企业之一, 主要从事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经营,同时兼营西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根据CZL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要求,专家组对该企业了进行风险诊断。本实证研究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设计、分析调查问卷以及咨询有关专家等多种途径确定公司经营绩效非财务指标评价主因素指标集和子因素层指标集。具体说明见表1。

第二步, 评价数据的取得。获取评价数据主要是指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的确定和评价等级的建立。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 这些数据可由专门的机构和评价专家来确定。评价等级的建立可由专家按照评价记分等级分配率统计获得。现拟对CZL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宝岗分店的非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具体数据见表2。

评价记分的等级分别按“ 优”“良”“中”“差”4 等, 记分为4, 3, 2, 1 分, 其隶属度分别为1, 0.8, 0.6 和0.4。

第三步,根据评价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确定其分值及隶属度。对指标模块进行分析:

A1=[ 0.30 0.20 0.20 0.15 0.15]

S1=A1R1

S1=[0.343 0.311 0.271 0.075]

经归一化后得:S1/=[0.34 0.30 0.28 0.08 ]

由于4 个等级的得分相应为4, 3, 2, 1 分, 则宝岗分店的客户指标得分值F1 为:

F1=[ 0.34 0.30 0.28 0.08]=2.92

该分值的隶属L1=2.92/4≈0.73,分值计算结果表明,宝岗分店关于客户指标的评价接近于“ 良”等级。

同理可得:

S2=[0.365 0.336 0.238 0.062]

经归一化后得:S2/=[0.36 0.34 0.24 0.06],宝岗分店的内部流程指标得分值F2为3.00,从而该分值的隶属L2为0.75,表明宝岗分店的内部流程指标的评价接近于“良”等级。

S3=[0.10 0.245 0.32 0.335]

经归一化后得:S3/=[0.10 0.24 0.32 0.34],宝岗分店的学习与成长指标得分值F2为2.11,从而该分值的隶属L2为0.53,表明宝岗分店的学习与成长指标的评价接近于“差”等级。说明司宝岗分店的学习与成长的评价结果较差,该分店的领导者需要在关注销售额及利润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学习与成长情况,这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药连锁行业中获得及留任优秀员工。

四、结束语

本文对连锁药店的绩效风险的预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定量和定性模糊分析,可以有效预警连锁药店的绩效风险,可以改变单一依靠传统的财务指标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式,使企业的绩效风险预警更加客观、更加多元化、更具有预见性,通过模糊评价法对平衡记分卡中的非财务指标的模糊处理,可使分析结果更清晰、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李俊秀:财务风险管理的危机预警系统[J].科技创业月刊,2007,(1)74~77

[2]陈善为 涂 涛:平衡记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1:64~66

[3]王 婷 何学忠 舒海棠: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04,(2):149~150

[4]管亚梅:财务危机的预防与管理[J].财会研究,2000,(10):32~35

[5]苏 平 马维珍 田元福: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6):53~55

[6]龚本刚 檀大水:模糊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绩效评价方法[J].情报学报,2008,27(1):56~58

风险等级分析范文6

关键词:成套设备;质量问题;表现形式;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19

在现代化生产设备广泛应用并不断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对进口成套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种类多、货值大、涉及技术贸易壁垒等特点,使得进口成套设备一直以来都是检验监管的重要对象,其质量好坏关系到我国卫生环保安全及公共人身安全等方面。有着“世界工厂”美誉的中国,入境的进口成套设备的数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共检验90多万批次的成套设备,总货值高达320多亿美元,经检验核查发现近20亿美元涉及4万多批次的商品存在问题,近几年的相关数据也有所增长,可见进口成套设备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1 进口成套设备问题主要表现形式

1.1 机械性能风险

危险设备防护装置不完备或缺少防护装置,在子系统的部件组成衔接部分工艺粗糙有结构件的焊接质量问题;没有中文说明书,在安装调试环节未能指定专业供货商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导致一些机械单元在安装工程中不符合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无中文铭牌、安全警示标志;紧急制动装置不符合国内标准。

1.2 电气安全风险

设备未能设计接地或接地线连接方式不正确为无效的接地,部分有接地连接的却无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标识;进口设备的使用电压为单相或三相,与我国标准使用电压不符;无中文标识中文说明书,具体电气操作环境无明确要求增加安全隐患;配电柜内布线不规范,各控制单元布局不合理,没有标注清楚易触电部位,缺少绝缘防护的相关措施及装置等。

1.3 数量短缺新旧混杂等问题风险

成套设备中是否夹杂违禁不合规的危险装置设备,相关安全证书是否齐全;供货商的资质等是否真实可靠,警惕报废产品;以次充好,新旧混杂,数量短缺等,这些问题都导致收货人无法及时安装设备,投入生产,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4 合同签订风险

合同签订对进口成套设备流程至关重要,条款细节影响着进口企业后期的质保维护维权索赔等环节,合同细节的签订不当造成对自身不利的影响:选择的设备型号不当、精密度不够而无法使用;对进口对象了解不够透彻,一味地追求低价,却发现关键的配件等不在约定范围内;合同约定相关期限时要统筹考虑运输及安装试运行等各方面的时耗,约定时间过短,可能造成设备未能正常投入使用时已超过了质保索赔维权期限;合同内技术细节条款部分有些地方含糊不清规避责任,无法达到我国相关标准却无法申诉。

2 解决进口成套设备常见问题的对策

2.1 加快制定相关检验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科学施检强化监管效果

进口成套设备货值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从其系统整体和组成部分来看,对机械性能和电气安全等方面都有着较高行业标准及要求,对我国的卫生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也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加快进口成套技术标准制定,深化监管流程研究,提升依法检验监管技术职能,促进形成行业的科学高效的检验监管体系,引入专家组最终把关及决策机制等环节,适时引入企业参与标准讨论制定,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使得对此类商品检验监管更加专业化、标准化。

2.2 重视对企业培训交流政策宣讲,植入风险意识安全意识

要求制造商在生产中执行我国的安全标准,部分制造商对我国的安全标准的认知不够清晰和深刻,应加强与有国际影响力的第三方检测平台合作,尽可能的同制造商技术人员交流磋商,使其深化对我国强制安全标准的认识了解,进而在进入中国市场前进行相应的规范调整。同时加强对用户企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宣讲政策,做到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普及,配合完成检验监管工作,保护企业利益。

2.3 重视风险管理,坚持分类管理制度利用大数据技术

对进口企业采用信用等级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制度,重视风险评估工作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对查验记录等相关信息数据报备入库,利用先进的分析模型,科学的对企业进行等级分类,针对不同等级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合理配置资源重点监管高风险等级企业,切实提高检验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4 搭建学习平台,重视经验交流,促进机制深化

成套设备的检验工作复杂,涉及诸多细节,检验标准多,项目繁琐。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检验监管工作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通过培训交流,给从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提升的机会,搭建工作经验交流平台,通过互相学习查漏补缺促进共同提升,共同探索从监装现场检验等环节到后续监管等方面,更加科学有效合理的检验监管办法。

3 结论

近年来进口成套设备问题频发,简要总结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检验监管工作的现状和实际,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