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爆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工厂爆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工厂爆炸

化工厂爆炸范文1

我市镇出口花炮厂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经反复排查、核实,事故发生时当班47人,经确认事故造成14人死亡,33人受伤,受伤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暂无生命危险。

二、事故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组建了事故处理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召开了指挥部第一次会议,成立了现场救援组、社会维稳组、医疗救治组、舆论宣传组、善后处置组、群众安抚组、事故调查组、后勤保障组等8个小组,分别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逐一明确了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全力做好事故处置的各项工作。

委副书记、市长收到信息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成立事故处理现场指挥部,市委副书记、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志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清纯,副市长何剑波任副指挥长,下设综合协调、抢险救援、治安保卫、医学救援、新闻报道、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七个工作组,指挥调度现场管控、伤员救治、善后处理等工作。

副省长受徐守盛书记、省长委派,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省卫生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在现场召开紧急部署会并赶赴医院看望伤员,要求全力以赴抢救伤员,不惜一切代价抢救重伤者,严控现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实事求是的尽快核定死亡和受伤人数,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为落实好领导指示,我市事故处理指挥部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要求清理现场,科学抢险,确保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进行救治,明确由安监部门科学鉴定现场,消防现场排险,交警维护秩序。提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市财政部门先行垫资500万元抢救费用,全力救治伤员。加强现场的管控和现场秩序的维护,无关车辆一律不在现场停留,所有人员一律凭证件出入。

市长在现场主持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要求千方百计抢救伤员,将重伤员立即转至中心医院进行救治;加派足够警力维护现场,做好现场稳控,加强善后处理;做好社会稳定和善后处理工作;立即启动事故调查程序,严肃追究责任。

化工厂爆炸范文2

“工业4.0”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之一,并经常与“工厂自动化”联系在一起。德国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ZVEI)的模块自动化小组根据NE148标准了白皮书——《流程工业中的模块化生产——“工业4.0”环境下对自动化生产的影响》。本期我们为你详细梳理,在NE148标准下,流程工业中模块化生产该如何执行。

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化、网络化和新的商业模式对流程工业、测量技术制造商和过程自动化等非常重要。鉴于产品生产周期越来越短和柔性制造要求的提升,特别是化学/药学行业,企业开始推进模块化生产。

化学/药学行业企业一方面推进模块化工厂建设,另一方面期望自动化技术( AT)能对过程控制系统( PCS)提供精确的技术支持。研究表明化学/药学等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模块化可以实现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欧洲的第七框架协议对F3(灵活flexible、快速fast、未来future)工厂进行财政支持。

目前Namur标准(NE)定义自动化必须要满足模块化工厂的柔性制造。Namur工作小组AKl.12在NE148标准中描述了对生产商的需求。2013年,ZVEI的“模块自动化”工作小组成立,归属于ZVEI“测试技术及过程自动化”领域,目的是与Namur工作小组AKl.12密切合作并形成与NE148工作组的联合反应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工作小组发现需要撰写一本关于下一步工作的白皮书以便和Namur共同研究。本白皮书重点对控制系统、相关仪器仪表和标准等进行了分析,旨在梳理各式各样的需求、回应和展望,对现阶段制造商实现模块化生产,在技术和经济方面还有哪些不足进行了分析。

模块化生产市场容量评估

评估模块化工厂的市场容量,可用的数据很少,Namur工作小组AKl.12也没有进行相关的评估。本文提出的模块化概念基于NE148,采用化学/药学企业的销售情况来做市场容量评估,所用数据来自VCI报告。计算时假设通货膨胀率为2%,可得2022年德国相关企业的销售额共计2280亿欧元。

如果按平均6.5%的投资率进行计算,并且假设10年中有25%的企业实现模块化(从专家采访中评估得来),其中自动化约占3%的投资比例,那么模块化工厂的自动化比例会越来越高。假设25%的企业会自动进行模块化改造,其中自动化投资比例为6%,得出市场容量大约为2 22亿欧元(根据2013年ARC的研究,PCS全球市场会达到116亿欧元,其中22亿欧元来自于化工领域)。

如果能够基于模型、标准化地建设工厂,市场容量会增长更快,因为这样做会节约大量成本并且后期将会获得更多收益。随着已有产品或新产品的生产,模块化技术会取代传统技术而成为常态。同时新的技术会产生新的产品模式,并且会挖掘新的市场(如个性化药物)。这些发展并未包含在评估之中。

随着模块化和标准化的实施,价值链也会发生变化,企业的责任也会有所不同。运营商、模块制造商和系统供应商之间的任务也将重新分配。这些变化使工作组决定对模块制造商进行调研。

模块化的自动化技术

基于之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和ISA88、ISA95和ISA106等ISA标准,本文提出了模块化的自动化技术的概念,它能够满足模块化工厂所需的灵活性,支持连续和批量生产。模块自动化通过封装工艺过程降低了施工、启动和维护的复杂性。

体系结构

NE148标准给出了自动化技术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提出了两种模块并阐述了它们同PCS之间的连接关系。第一个模块是变量A,通过控制单元自动处理模块逻辑工作,且只和PCS交换必要信息。第二个模块是变量B,该模块仅使用I/O部件。

功能

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功能需要无缝地集成到PCS中,模块之间也需要建立通信连接,自动化技术自身的功能非常重要。模块和模块之间,模块和PCS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IEC-Ethernet协议或现场总线协议解决。

基于状态控制功能,是基于模块的状态描述和操作模式来实现的。在整个系统中每个模块的状态描述可以公开访问,并且模块之间逻辑连接的接口是唯一的。“基于状态控制”功能对应ISA106标准的连续生产工序和ISA88标准的批量生产工序,适用于上述两个标准。

垂直通信/集成功能,是指模块和PCS之间的通信,模块必须集成到PCS环境中才能通信,通信可以通过IEC-Ethernet协议或现场总线来实现,每个模块的状态模型都由PCS控制。变量A模块使用OPC-UA交互界面,通过现场总线和PCS交换信息。状态模型的建模,由于通信是在模块和PCS间进行,状态模型可以从当前的状态中建模,有两种建模方法。其一是使用拓展因果矩阵进行SFC(产品流程控制)建模。

SFC可以映射到拓展因果矩阵中,SFC已经是状态模型,或者可以自动转换到状态模型,这些状态模型无需进一步的操作就可以直接应用到控制单元上,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变量B模块;其二是使用现有的编辑器,可以用传统方式进行SFC建模,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变量A模块。

人机交互

操作界面

除了满足自动化技术的功能之外,操作界面有如下需求,能够人工手动控制个别模块,能够及时将图表集中显示在操作端显示屏上。

与控制系统的半集成

在半集成的情况下,模块的人机界面水平在1-3级之间。在控制系统中,界面显示相关的警告、变量等,以便模块的图形化表示。在高水平的控制系统中,图形化显示确保了表示的一致性。4级和5级(6级除外)也可通过人工实现,6级能否实现取决于具体情况。模块制造商应该尽量避免人机交互界面逻辑和控制器设计两者之间的高关联性。模块设计应当包括所有的数据,以便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可以在运行时得到相应的模块信息。

与控制系统的完全集成

与半集成相比,完全集成试图将4级和5级实现自动化。为此,每个模块必须提供4级和5级描述,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一是模块来描述自身的实际图表情况。模块的操作图表以不依赖制造商且独立的方式给出。自动化技术系统通常使用特定系统表述方法来描述操作图表,并提供专有格式。例如HTML5是一种不依赖制造商的格式,是W3C的一种在IT行业中的开放性语言,没有相关操作显示的知识就可以集成。如果还需要可扩展的图形,就可以镶嵌到HTML5代码中作为可缩放矢量图形(SVGs)。更高级别的控制系统必须支持该技术的曾用技术(如ActiveX等)。这些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得到并且已广泛使用,但缺点有二。

一是不能保证描述的一致性;

二是模块提供自身的描述方法。

而图表由高一级控制系统来给出,这样能确保描述的一致性。但是这种情况下,模块制造商并不能看到最终的模块描述版本,也就导致不同的控制系统,其描述也不尽相同。

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完全集成需要模块达到5级标准,需要从更高一级控制系统的模块描述中得到商业逻辑的技术。如果模块完整的人机交互商业逻辑包含在描述之中,模块便会达到6级集成。在半集成和全集成间的折衷方法就是对于操作界面使用半集成,而对于详细的诊断性信息使用完全集成,采用上述方法,能简化控制系统中必要的标准化和实施过程。

模块化工厂的规划设计

企业实现模块化,对于已知的特定模块,很大一部分工作能提前完成。特定部分可以保持不变,这部分工作无需重做,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对于流程工业中的模块化生产厂商,能够获得经济效益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模块在最广泛工艺参数范围内的灵活性。由于模块在设计时并没有规定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厂商应将其设计为广泛适用型的模块。

二是模块标准化使得每个模块的工程施工方面的工作量减少。由于工程、资格和审批工作已提前开展,所以标准化的模块化工厂的规划设计工作相对较少。

工厂的规划和建设是影响生产时间的关键因素,规划中PCS配置的时间取决于具体项目情况,在启动过程和建设过程中需要PCS。通过使用预先制造的模型或循环使用可以减少工厂建设时间,这是模块工厂特有的特征。上述目标必须达到足够的程度,模块化工厂才具有竞争性,应尽早开始模块规划和工程设计。

化学工厂实现从传统模式到基于模块工程的转变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模块功能得到封装,现场级别并没有改变,只是对于操作者来说变得越来越隐蔽。以汽车领域为例,25年前,VM Beetle的所有司机都可以自己对发动机进行保养和维修。而现在,发动机是封闭的单元,必须去专业维修点进行保养和维护。现在的发动机是一个能产生错误和状态信息的模块单元,具体的诊断须由专家来完成。模块化工厂意味着更多的责任转嫁到了模块生产商身上,需要关注的信息有模块的实时状态、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数据、订单和调度操作数据等等。

实现方法包括使用工具的选择(如Kit、CAE工具+MS Excel等)、员工培训,以及其他像内部指导手册的特定东西。模块化工厂的实现方法是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的组合。采用自上而下设计方法,整个工厂根据ISA106标准进行建设。自下而上的途径是自上而下方法的补充,自下而上的方法确保了模块的可用性。模块工程并不是在控制工程启动,而是在加工工程设计中启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要求

设备小型化

工厂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更多设备和缩放模块架构,需要使模块和设备向小型化发展。现场设备如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包装密度变得更高,要尽可能简洁地配置现场设备,进一步提升模块化水平,比如减小转换器等电子器件在实际传感器壳体的整合中体积和尺寸。模块、传感器和制动器被做得更小、结构更紧凑,不在设备上进行手动直接操作,用于局部显示和操作的组件会被去掉。为节省空间,数据和信号可以通过现场总线或类似的方法进行传输。为了得到更小尺寸的零部件,传感器和执行器应当加以优化以达到更小的管径。在维护频率小于每月一次的情况下,如果模块或基础设施需要分开,传感器、执行器和导管可以直接用螺栓来固定。

故障诊断方面的需求

模块的标准化不仅可以使单元的数量成倍增加,还有利于评估诊断信息。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特别是来自于现场的信息越来越多地使用在模块上,以用于评估生产过程的性能。从模块操作者来看,将单项资产、模块、工厂作为整体的好处是增加了来自于现场设备的信息标准化集成的一致性。

NE107标准已经做了充足的基础工作,把诊断信息分为4类,这对用户的理解就变得非常容易。这4类分别是“需维修”、“超出定义范围”、“检查”和“失败”。这4种分类和代表符号使得操作者非常容易评估故障种类,并进一步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高级控制系统能得到模块提供的诊断信息,操作者和模块制造商在信息和IP保护间需要达成一致。

标准和规范防爆标准

防爆的关键标准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爆炸性环境(防爆和保护)——基本概念和方法及“德国版EN1127-1: 2011”;二是TRBS 2152-有危险的、潜在的爆炸环境(避免危险性的明火或潜在的爆炸环境);三是IEC/EN 60078-xy-电气防爆的点火保护类别说明以及设计和检查。

工厂的设计示意图

图4是工厂模块化示意图。因为要考虑防爆,工厂的特定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据此可以实施不同的防爆措施。

要确保工厂的工艺设备容器(如PEC、ISA106单元)是固定的,还要提供电力、数据交换、压缩空气、油气、废水处理等必要的能源装置。PEC是PEA(安装模块),ISA106相关设备等设备的集合体,还包含执行器和传感器等现场设备、装置和管路等。在控制室内可以监测各种加工过程。

例如,企业会以外聘的形式为模块化工厂的运输提供支持。PECs可以将不同的工厂连接到公司的基础设施上,PEC组成了PEA(安装模块)的框架。出于防爆的原因,所有的PEA需在区域1内设计。或者在分工厂中有两个区域,一个区域不能分配到爆炸区域内,另一个区域命名为区域2或1,而子区域可以命名为区域o。生产工厂可以分为有爆炸和没有爆炸可能性的模块,工厂零部件在PEC上安装,各区域相互连接。当然,这种方案的经济性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模块化工厂的特征

由于需要考虑防爆级别并做相应处理,模块化工厂具备一些传统工厂所不具备的特征。模块需要在危险区域内应用,模块应尽可能多变、灵活地布置,鉴于工厂的高安装密度和简陋的通风设备,很难将工厂划分区域,建议在区域1中设计模块。

防爆和模块化工厂

在危险区域选择操作电力资源时,要以防爆文档为基础。该文档包含选择电力操作资源和安装类型所有需要的信息,如区域分类、爆炸组合温度等级。工厂运营者有责任建立和维护这个文档,在建立过程中,工厂运营者需要得到工厂/生产模块设计者的帮助。关于表3中的特征分析如下。

A)高安装密度

模块化产品高密度安装,如果让它们处理有潜在爆炸的混合物,则区域1的环境就不好控制,潜在的爆炸可能会出现。

处理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液体时,可能造成潜在的爆炸环境。当容器安装得非常近,爆炸会从一个容器传递到另一个容器。根据德国相关安全操作条例,工厂必须考虑容器之间的间隙。

模块化工厂中,在危险区域操作的设备的数量比非模块工厂的数量要多,为了达到最佳的设置,必须使用混合保护类措施以防止火灾。在模块中有不同的电力提供点,采用智能设备实现实时监管,特别是安装在危险区域的没有爆炸保护的控制盒安装阀。工厂应遵守EN60079-14/ DIN VDE0165-1的安装规则,以满足安全点火防护等级。除其他事项外,规则要求此类安装不允许外部有能量输入。基于这个原因,安全型线缆通常与非安全型电缆分开铺设。由于安装的高密度性,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考虑来自温度或化学影响的高危险性。

B+C)模块化和标准化

模块是工厂的一部分,必须和整个生产车间的防爆一起考虑,生产模型和环境也包含在防爆范围之内。

D)没有防爆设计的电力操作资源

采用Ex p或Ex d标准的闸盒或开关柜可以使电力资源和控制设备更加适合在爆炸区域工作,因此控制设备和逆变器要直接安装到模块中。点火保护的防爆型Ex d和加压型Ex p使得电力操作系统正常工作,尤其是较高的电压,必须给出在危险区域合适的安装方法。保护种类的混合使用有利有弊,需要权衡使用。

加压型外壳使得可以通过完整的容器构建相对大型的壳体,自动化系统和电力系统(如电机控制)可以安置其中。所需的外壳仅比类似的工业外壳稍重且无防爆要求。使用惰性气体也是一种保护方式。当工厂启动时,系统直到有足够的压缩气体时才会启动操作。在失压情况下,电力系统会立即关闭。

同样,Ex d型防爆保护类别也应处于壳体之中,使其爆炸的影响仅限于该壳体的内部,即无法点燃在环境中可能发生爆炸的混合物。为了抵挡爆炸产生的压力,这些外壳通常很厚。而在加压外壳中,安装的设备不会把壳体的外表面加热到周围的易爆环境可以被点燃的程度。与加压外壳相比,隔爆外壳不依赖于压缩空气的供给,并且不需要任何程序来启动。选择点火保护方式时,应当考虑到功能和为节省资源两个方面。

E)区域分类和操作资源的选择

除了Ex m之外,工厂可以应用所有的爆炸保护类措施。具体使用情况依赖于设备、模块和区域分级,对于供电、频率转换和电机控制,相应措施有Ex-,Ex ic,Ex p,Ex d,Ex e,Ex q,Ex o。其中,Ex o措施还能解决转换器的散热问题。

F)审批

根据德国操作安全条例,工厂运营者必须创建一个防爆文档。PEC或模块生产单元的制造商必须提供相应的信息作为文档的基础。

PEC制造商的市场定位有两种。一种是声明PEC是加工工厂或加工工厂的一部分,这意味着PEC会永久安装在制造商网点,并且是高级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合规性的声明和CE认证对于PEC都不适用。但是,这种方法的劣势在于PEC的安装必须适应特定的国家,该方法目前还不能保证自由地在欧洲范围内安装。

另一种就是将PEC作为一个机器,并且应用机器指令,好处是可以在欧洲范围内实现自由安装,并且适合移动使用,且具有PEC的可替换性。如果PEC不是一个完整的机器,制造商就无法评估PEC安装所在位置的风险,也不再需要CE认证与合规性声明,PEC给出相关的公司声明即可。如果认为它是一个完整的机器,制造商就要评估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将根据2006/42/EC和9419/EC给出CE认证与合规性声明。

实际情况下,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会更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更多地考虑PEC的风险。对于功能安全性来说,机器损坏带来的影响远比加工工厂损坏带来的影响要低。

模块供应商必须提供测试等报告,模块的交换也必须经过专家评估,但这些并不需要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人来做。

通过提供合适的文档范例,应尽可能减少文档方面工作的投入。

功能安全标准

关键标准包括两部分,一是电力防爆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性,即通用标准(IEC61508-1:2010)和德国版标准(EN615081:2010);二是功能性安全(加工工业的安全设施系统),即框架、定义、硬件和软件标准( IEC61511-1-2003+2004).德国版标准( EN61511-1:2004)。

模块化工厂的特征

风险评估方面,模块化工厂具有一系列工厂结构化和操作方面的特征,重要的特征和说明见表5。必须把模块化工厂作为整体来看,全局观念是操作者的责任,且这个责任不能委派给他人。

功能安全和模块化工厂

基本功能安全任务和传统工厂并没有很大差别,只是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A)防爆分级

如果每个模块中危险物质数量越少,对工厂的造成损坏风险就越低。限制区域意味着危险区域不易分离,并且会相互影响。

B)模块化等级

根据IEC-61511,工厂完整性对于安全性来说非常重要,子模块并不影响工厂完整性。文档必须建立在单个模块文档之上,如果模块有SIS(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我们就必须将它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可采用总线的方式,同时还要考虑在各种模块中如何实现SIS的兼容性。在整个工厂建成后,SIS要尽快完成安装。

C)标准化

在模块标准化的情况下,工厂的一致性会使功能安全性能更高。从安全角度出发,PEA可作为一个单元,高度标准化也需要如此。

D)审批/验收

一个模块的文档尽可能和大纲文档相似,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如需改动,应尽可能少。不清晰的文档会导致工作成本的增加,文档必须是可追溯且一致的。模块供应商必须提供一个准确的模块描述,模块的安全手册应该能给用户清晰的使用指导。

GAMP指南

加工生产需要GAMP5指南或采用PAT记录的工序。就加工流程而言,模块化工厂的加工类型和自动化与传统工厂大致相同。审批是否通过,对于运营者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

如果审批没有通过,工厂便不允许开办,因此,审批也是全部成本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传统工厂,文档从现场设备(如执行器、传感器)开始编写。当把具有标准化模块的模块化工厂视为技术设备时,工厂就已经实现了文档化。只有当交互文档丢失时,模块化工厂的每一个零部件才需要重新确认配置。

文档的简化

为了简化冗余的文档,模块化工厂工程化的目标应被提升一个等级,表述模块化工厂的文档要足够完整,并且格式有一定要求,这些都是被相关机构(EMEA或FDA)审批成功的必要条件。

文档的需求

为了审计员查看,PCS文档应具有易读性,且能够完整一致地描述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出于经济效率的考虑.文档应简洁明了。除了技术内容外,它还要符合IS09000标准,该标准定义了文档的结构,包括可追溯性、责任等。为了确保设备不工作时可得到必要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审计员都会审查模块的细节,这可能意味着模块的细节不得不公开。

前景可期

化工厂爆炸范文3

关键词 化工企业;爆炸;调查勘验;设备容器

中图分类号 X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1-0141-01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前提,而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实,导致各类化工火灾、爆炸事故频发。

1 石油化工企业的特点

l)火灾危险性大。石油化工生产从原料到成品,包括半成品、添加剂、中间体、各种溶剂等,基本属于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的物质。不仅发生泄露的概率高、一旦泄露危险性极大。

2)工艺流程、生产条件要求严。一般的某种产品从原料到产品,所需的反应流程都极为繁锁,需要大量的反复分离提炼,且经常伴有高温、高压、高真空度、大流量、高转速等情况,生产的工艺参数变化通常较大。因此对设备要求高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又一特点。

3)设备连续性强。石油化工设备趋向大型化,连续性生产让各厂、各环节、各流程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因此石油化工的设备种类很多,储存的危险性物质数量繁杂,设备运行安全一环紧扣一环。

通过上述特点我们可以发现,石油化工生产工艺中由于设备原因导致的火灾占了绝大部分,因此,通过合理分析各设备之间的生产工艺关系,寻找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再分析石油化工的火灾原因,是我们突破的重点。

2 爆炸现场的调查勘验

通过爆炸现场的调查,主要为了了解设备、管道仪器、建筑物等爆炸碎片散落的范围、方向以及若有亡人,尸体所处的位置和爆炸发生的部位。首先的环境勘验就是要将爆炸现场的保护面积确定下来,可以通过在爆炸现场的较高建筑物上拍摄爆炸现场的全景图,或者以爆炸现场发现的最远的爆炸碎片的距离乘以1.5来确定爆炸范围。

确定完保护面积后,则可以通过粉笔、彩色纸等对爆炸碎片进行标记。一般以属于相同设备的碎片、或者相同材料的进行统一标记。切记在作标记时,不要对碎片进行移动。

由于引起爆炸的原因各有不同,因此现场调查的重点也各不相同。本文仅对发生事故原因最多的气体爆炸及容器爆炸进行

探讨。

气体爆炸一般指可燃性气体泄漏与空气形成预混气体,遇火源发生的爆炸。这种爆炸一般作用范围广,破坏面积大,易引起燃烧,且由于气体爆炸一般为成片的爆炸,因此没有明显的炸点。对于此类爆炸的现场调查主要集中在查找泄漏点及引火源。查找泄漏点可重点检查设备的阀门、孔盖、螺栓等容易造成泄漏的地方。调查人员还要仔细查找该企业有史以来设备的泄漏记录情况,并从熟悉工艺的员工那里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平时的维护与保养情况。因此,在笔录询问时要将第一发现人发现爆炸时的现场状况详细记录下来。

2)容器爆炸一般指密封的容器由于材质强度降低内部压力升高,造成容器破坏并瞬间向外释放能量的现象。这种爆炸特殊明显,一般抛出物都比较大,很少出现粉碎性爆炸,且这种爆炸一般发生在某一部位,某一方向,因此相同设备、材质的抛出物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另外,容器爆炸一般没有烟痕,一般无燃烧现象发生。此类爆炸应重点勘查发生爆炸的容器,查看容器本身是否已经发生过锈蚀等破坏材质强度现象。容器附属的仪器表也是检查的重点,如温度表、压力表。如果温度表、压力表超出量程范围,指针出现打弯,则说明爆炸前该容器已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

3 爆炸原因的推断

大多数化工类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我们认为主要有先天隐患、设备缺陷、管理不善等三方面原因造成,其事故调查应围绕以上三方面开展,事故发生可能是某一方面造成,也可能是多个条件同时具备造成。

3.1 先天患

l)设备设计存在缺陷。在设备出厂时,制造和设计单位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等进行设计、制造,厂家在材料的选取上偷工减料,或者对国家相关标准理解不深、不透就擅自进行生产,如:有的厂家对设备在正常投入生产时的参数考虑不充分,仅试验了常温下的温度,对设备在高温下的运行未进行试验,造成了设备先天热应力不足。

2)安装设备埋下的隐患。当前,大量的石油化工企业在施工阶段存在严重的赶工期现象,有时候不适合安装设备的天气(如雨雪、台风天等),企业为了节省时间也没有考虑天气对设备安装的影响,致使有些设备常在雨中受到侵蚀,影响强度。其次,有些安装人员存在偷工减料现象,未能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安装,造成了设备不牢固。

3.2 由于机械设备失效

由于石油化工设备所处工艺工况条件苛刻,运行过程中易造成设备失效(如设备堵塞、设备损伤等),而设备失效更常使物料泄漏、装置紧急停车操作、设备维修及装置开工操作等,这些都极易引发火灾。设备失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l)设备的密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密封件失效,引起物料的泄露甚至喷出。特别是阀门、孔盖、螺栓处最容易发生泄露。

2)设备的磨损。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设备机械与机械之间的磨损,外界硬颗粒或对磨表面上的硬突起物,在摩擦过程中引起设备表面材料脱落,造成对设备表面的破坏。或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腐蚀性液体环境中,设备容器本身保养又不到位,引起设备容器耐压性能逐渐降低。

3)设备的疲劳受损。设备在反复加压、泄压过程中,不按照要求给予设备一定的缓冲时间,而是使之不停地工作,造成设备压力荷载超标。

3.3 人为因素

一是容易生产侥幸心理,部分企业工人过于依赖大型监控设备,以为人为因素在大型的自动化企业中的作用微不足道,且这些人由于前面已存在马虎、偷工减料的行为,以为未发现事故,因此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二是高压心理,由于长期在大型设备的运行下工作,人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的心理,情绪容易波动,常常导致精神不够极中,易疲劳,使得工作大打折扣。最后,大量的新员工未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即匆忙上岗,业务不熟、状况不明,又碍于面子不敢向老同事求教,导致长期在一种不熟悉的情况下工作,长期以后小错误不断积累,终酿大祸。

参考文献

化工厂爆炸范文4

历史上的苯胺事故

在“两化”爆炸事故前,其实已经有过很多苯胺企业出过事故,也死过不少人。但由于过去国家对安全事故的上报要求不像今天这样严格,所以很多事故发生了并没有被外界所知,即使被媒体报道的,也是一些保密意识不强、国家管制不严的乡镇或民营企业。

1995年1月6日,南京化工厂一车间硝基苯工段发生爆炸。事故起因是精制岗位初馏塔进料不通,导致岗位停车,但处理初馏塔进料不畅是事故的间接原因,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精馏塔釜下面密封失效,最终导致再沸器下封头局部化学爆炸;另一原因可能是再沸器列管上部分暴露于气相中,将硝基酚、二硝基苯等烘烤过热,引起分解爆炸。事故造成7人灼烧受伤。

1996年1月26日,天津创业化工厂生产六溴-2,4-二硝基苯胺的企业发生爆炸,500平方米的厂房被夷为平地,前来救火的工人和村民死亡19人,受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事故原因是:未按规定储存化工物料,导致火灾,又由于救火措施不当,厂长和工人使用废水塘里呈酸性的水灭火,强氧化剂氯酸钠遇酸反应产生大量氯酸,氯在40℃下发生爆炸。又由于备料车间同时堆放着2,4-二硝基苯鞍,遇高温高压气体冲击发生爆炸,造成厂毁人亡。

1996年6月,南京四力公司苯胺系统停车检修时,因再沸器打开后进入空气,和釜内的硝基酚发生剧烈反应,造成釜内温度急剧上升,压力过大,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事故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

1996年江苏某化工厂硝基苯爆炸,事故原因是精馏塔釜在排放焦油时,由于釜壁和再沸器列管积碳,焦油没有排净;精馏塔填料中冷凝的硝基苯回流到塔釜中;初馏塔内物料抽人到精馏塔釜。由于精馏塔釜和再沸器残余物料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冷却,又因拆开上封头时塔内还处于高真空状态,使大量空气吸人,与釜壁和列管内壁积碳氧化燃烧,急剧加热物料,最终导致硝基苯热分解爆炸。这次事故当场炸死2人,再沸器的下封头炸开并插人地下约0.6米深,爆炸的气浪和冲击波使远离现场80米处的办公楼门、窗玻璃大部分被冲碎。

1998年7月,中石化南京化工厂(前小南化)苯胺系统停车检修时发生燃烧爆炸,所幸事故发生是在夜里,现场没有工作人员,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01年7月,宁波海利化工有限公司苯胺装置停车检修时发生爆炸燃烧,造成3人受伤。2005年8月17日,南京六合雄州化工集团龙腾化工厂硝基苯加工车间发生设备爆炸事故,并引发大火,造成3名员工受伤。事发时,2名工人正在一楼储槽车间添加辅助原料,产生电火花,引起易燃气体爆燃,继而引燃了主原料,并发大火。

2005年9月5日,江苏海门港化工区一化工厂硝基苯装置发生爆炸燃烧,导致硝酸泄漏和火灾,主要原因是化工合成车间硝基苯反应釜内的硝酸反应过于强烈,造成反应釜压力过大爆炸,并引起硝酸泄漏和火灾。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国内最大的苯胺生产基地的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事故直接原因是当班操作工停车时疏忽大意,未将应关闭的阀门及时关闭,误操作导致进料系统温度超高,长时间后引起爆裂,随之空气被抽入负压操作的T101塔,引起Tl01塔、T102塔发生爆炸,随后致使与T101、T102塔相连的两台硝基苯储罐及附属设备相继爆炸,随后大火引发装置区内的两个硝酸储罐爆炸,该车间相邻罐区内的一台硝基苯储罐、两个苯储罐也发生燃烧。事故造成新苯胺装置报废,老苯胺装置、苯酐装置、2,6-二乙基苯胺等四套装置停产,5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2人重伤、数十人轻伤。

2006年5月29日,中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在检修过程中,检修作业人员在苯胺装置废酸回收单元的作业中,因单元内易燃物品溢出,突然起火并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重伤,7人轻伤。

装置本身是安全的

吉化公司、兰化公司都是我国大型的苯胺生产基地,工艺、设备以及各项管理都在业内相对比较先进,它们的相继爆炸多少使关注它们的人的脑海里都划出了一个问号,尤其这两个企业都是新装置,而且都是在首次开车后不久进行停车检修时发生的爆炸。

关于苯胺装置的安全性,从国内外装置设计与工艺的区别上看,国内苯胺装置所配套的等温硝化装置与国外绝热硝化装置相比,技术差别不大,只要操作上严格按照程序操作没有失误,装置本身不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苯胺产品生产主要有硝基苯和苯胺两个单元,国内苯胺厂发生的安全事故,多数是由硝基苯生产单元引发的。据统计,自1983年至今发生的爆炸伤亡事故,有的是投错料,有的是违规野蛮操作,有的是设备零件故障。其中蒸馏塔爆炸的有3起,除管理问题外,还与硝基苯的工艺技术落后有关。我国硝基苯生产大多采用相对落后的釜式硝化工艺,该工艺要求使用过量硝酸,但又极易产生系列硝基苯酚盐类,需要通过碱液洗涤除去,若酚盐类过多进入蒸馏塔,控制不好,塔内过于干燥和温度过高,极易引发爆炸。

目前我国像吉化、兰化这样的大苯胺企业的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这些企业的硝基苯催化加氢法以硝基苯为原料,氢气为还原剂,铜/硅、镍或铂/钯为催化剂,以氢为还原剂,将硝基苯还原生成苯胺。由于该装置的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过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爆炸事故,因此国内大型苯胺生产企业的装置在设计中的DCS系统中都加强了事故连锁的配备,以保证生产安全。一旦工艺出现异常,DCS会自动报警并进行事故程序处理,避免事故出现。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苯胺装置正常运转是有一定安全性的,不必对苯胺装置产生过多的担心和恐惧。

必须注意的人为因素

吉化和兰化的两次事故均发生在停车检修阶段。兰州石化苯胺装置于 4月25日停车,计划大修一个月。事故发生时,检修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最后的清理阶段。而吉林石化的苯胺事故则是发生在刚完成停车大修后。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汲取足够的教训,同时也要求苯胺企业继续完善检修期间的事故防范能力。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业『20062号文件的精神,结合业内专家的意见,苯胺生产事故的防范要抓住以下要素:

1、采用先进工艺改造或更新老工艺,减少酚盐类副产量,减少可能爆炸的引发源。采用落后工艺还在生产的硝基苯和苯胺生产企业要尽快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2、坚持上岗培训和实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规程,关键环节要实行多人检查复核制。

3、氢气柜的主要是起缓冲作用,减少波动,稳定生产系统,气柜浮盘的浮动高低应有上下限报警。

4、氢压机系统是苯胺生产的心脏,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危及安全和正常生产,应严格控制重要的工艺参数――氯油比。

5、粗苯胺精制系统的重点是要防止跑料和蒸干塔堵管,防止硝基苯与苯胺在高温无催化剂情况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高沸物,防止长时间高温加热物料导致物料分解、结焦,造成汽化器堵塞。

6、装置应采用DCS进行控制。

7、保证工艺管线和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实现动密封和静密封泄漏率为零。

化工厂爆炸范文5

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龙化工”)是原湖北省属军工企业国营襄沙化工厂,于1994年主体改制组建而成。拥有3个事业部、4个分公司、10个控股子公司和10余个参股公司。公司主要生产工业炸药、硝酸铵及硝基复合肥、纳米碳酸钙、纸塑包装四大类产品。工业炸药是凯龙化工的主导产品,生产能力9.1万t/a,拥有膨化炸药、乳化炸药、改性硝铵炸药及震源药柱4大类产品,硝酸铵及复合肥生产能力38万t/a,纳米碳酸钙生产能力1.5万t/a,纸塑包装制品年产2 000 m2纸箱和5 000 t塑料制品。

自建立以来,凯龙化工从未发生过重大爆炸事故及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连续7年获得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称号,连续6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全省安全生产红旗单位”。

选择重点单位和岗位

自推广试行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卫生“工具包”开始,凯龙化工便选择其特种化工厂作为试点单位开展工作。

特种化工厂是凯龙化工最大的工业炸药生产单位,也是公司内部危险系数最高的生产单位。在工业炸药的生产过程中,粉尘、高温、噪声和少量的三硝基甲苯,都会对一线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下更容易导致尘肺病。员工的不当操作也容易引发爆炸、灼伤、夹手、摔伤等问题。

此次“工具包”改造过程中,特种化工厂特别重视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及改善工作环境。经过员工建议和企业领导实地考察,最终在特种化工厂的23个班组中确定了36项整改项目,包括物料储存和处理7项、机械安全4项、厂房6项、有害物质和有害因素3项、辅助(福利)设施6项等,目前已完成29项整改任务,其余项目已列入2015年度公司技改项目之中,限时整改完成。

“软硬件”整改 双管齐下

特种化工厂电工班的工作人员原来配备的绝缘鞋质量较差,鞋底薄且易磨损,经常出现还没到更换时间就把鞋底穿破的情况,非常不利于电工的安全保障。为解决这一问题,凯龙化工上调了绝缘鞋的购买标准,并缩短了更换时间,新购买的厚底绝缘鞋已在2014年12月底前,下发到电工班组。除了绝缘鞋,电工平时使用的工具也非常容易损坏,若继续使用,易引发触电、灼伤等问题。为此,凯龙化工制定了维护计划,每周维护一次、每半年检查一次、每两年强制更换全部电工工具,若在此期间出现工具损坏等问题,可以旧换新。

凯龙化工特种化工厂的乳化老线建于2002年,是一条物理敏化的乳化炸药生产线。在乳化老线的二层下料处,一直存在多余的开关,新员工刚上岗时,由于技术不熟练,非常容易造成错误操作。此次改造,员工们提议将多余的开关拆除,并将使用中的开关分别标识作业内容,避免错误操作。另外,由于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药品导致乳化老线车间地面较为光滑,员工工作时容易滑倒。在此之前,员工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只要在工作时小心一些就可以了。通过“工具包”的推广,乳化老线车间的员工想出了一个方案,每周三、周六用K12(十二烷基硫酸钠,具有良好的去污和分散性能)清洗地面,并每天用木粉吸潮清理,以降低滑倒的可能性。

乳化新线大口径装箱处,一直缺乏相应的防护措施,员工在工作时容易夹伤手指。随着“工具包”的推广应用,凯龙化工在装箱整形处加装了防护罩。员工也表示,自从设置了防护装置之后,工作变得更加方便,也不用担心手指受伤了。除此之外,乳化新线还新建立了收集池。由于以前真空泵用水没有循环,使用后直接排出,造成水资源浪费。通过改造,建立收集池,再将水抽到循环水池备用,保障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纸筒班员工经常要用到加蜡槽,但是加蜡槽的高度较高,石蜡又较重,导致员工投料困难。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编辑的《工效学检查要点》(第二版)中的表述,对于大多数的操作者而言,工作台的最佳操作高度是在肘关节水平附近。如果工作台高度过高,劳动者的手臂也会抬高,其颈部和肩部就会变得僵硬和疼痛。为了方便员工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凯龙化工在石蜡槽前增加了一层台阶,使员工保持较为合适的高度进行操作,减轻疲劳症状。

照明不足会造成工作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眼损伤和眼疲劳等问题。手动装药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在灯光昏暗的环境下工作,不仅对眼睛的健康非常不利,还容易导致操作失误。为此,凯龙化工在此处新安装了4个照明灯,保障了员工的用眼健康。

硬件设施整改到位,软件方面的“升级改造”也是丝毫不能马虎。凯龙化工将“工具包”改进之后的设备维护等任务与“争五星级班组 创工人先锋号”等活动有效融合。公司每年拿出200余万元,对每个班组进行星级评定并奖励,星级越高的班组,奖励工资就越多。此外,为鼓励员工主动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对本岗位存在的设备缺陷小改小革,创新提出改进办法和具体措施,凯龙化工还将“工具包”推广应用与《中层及以上干部加强对单位(部门)员工进行培养管理的办法》相结合,每月对管理对象的工作完成情况考核、点评,既培养了优秀的员工队伍,又达到了激励的目的。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工具包”推广 收获颇丰

凯龙化工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黄赫平表示,通过职业卫生“工具包”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和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危害。通过发动员工查找各自岗位的设备缺陷等方法,激发了员工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堵塞了安全漏洞和管理漏洞。

职业卫生“工具包”的推广,不仅提升了“五星级班组”管理的内涵,规范员工生产行为,同时也发动了全员查找各自岗位的安全死角并逐步改进,创造了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化工厂爆炸范文6

厦门PX事件是近几年中国人环境恐慌的一个代表,其他城市正在兴建的一些大型项目,正在受到公众的环境安全质疑,比如青岛的大炼油项目、乳山核电站、云南虎跳峡水电等。甚至北京上海等地的变电站选址,也受到当地居民的强烈抗议,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环保已经从概念走进市民家中。

在10年前或者更早一点的时代,中国的环保主义者最主要的群体是农民,他们因为河流和土地的污染而投身到此项事业中来,而对于城市人来说,环保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化工厂都修在遥远的山沟里,城市里的自来水永远不会流出白沫。

1998年,曾经是退伍军人和记者的霍岱珊开始围绕着淮河拍照,这是第一类高素质人群开始介入环境问题。再往后,一批国外环保组织陆续进驻中国,招聘中国雇员,并开始宣传各种中国人闻所未闻的环保概念:转基因的大米可能有未知的危害,引进高产作物和鱼类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等等,在公众听来,环保近似于一个高科技的、玄幻的概念。

但在最初的环境启蒙完成后,在最近的两三年里,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巨大的转换,环保的主体转移到大城市居民。在吉化爆炸和太湖蓝藻爆发等大面积危及公众安全的环境事件发生后,中国人对环境的注意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对发展和GDP的评价也开始退潮,中国迎来了环境污染清算时代。

与若干年前环保组织依靠“血淋淋”的照片和数据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同,今天,公众对环境的忧虑来自家门口,来自城市,这些人很容易得到和传播信息,他们的影响力也远非被困在土地上的农民所能比拟。几乎每一个做出石化布局的城市:青岛、大连、南京……都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因此,无论事情解决前还是解决后,厦门市政府都希望不要报道和过于关注这个结果,他们担心厦门的迁址会成为一种“前例”,在中国,正在上马的Px项目,不仅仅福建有。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当厦门PX项目成为一个争议热潮时,许多人开始关注自己家门口的各种化工厂,并在网络上进行链接,在各种论坛上进行转载和评论。

PX(对二甲苯)项目对于城市和公众,是否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在2007年,这个问题争论了整整一年,两种不同意见在交锋,一种支持这个项目的声音说,在化工行业,工厂越大,工艺就会越先进,监控越密集,因此污染也会越小。生产同样多的产品,大化工厂所产生的污染比小化工厂少了若干倍,甚至可以说,它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而这种声音,很快湮没在厦门人的怒火中。绝大部分人,可能既不知道PX这两个字的含义,也不知道其工厂会是个什么样子,但立刻毫不犹豫地确定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因为这三个字――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