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电视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剪梅电视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剪梅电视剧范文1

1、刘芸,原名刘云,1982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2、2001年,主演个人首部电视剧《三重门》并正式进入演艺圈。2004年4月,参演电视剧《大汉天子2》。2007年8月,登上《时代周刊》八月刊的封面,2008年5月,出演古装武侠剧《鹿鼎记》,在剧中饰演沐王府小郡主沐剑屏。2010年3月,主演年代爱情剧《新一剪梅》。2012年7月,主演青春爱情网络剧《女人帮·妞儿》。2015年6月,主演爱情青春片《再见我们的十年》。2016年12月,参演都市情感剧《老公们的私房钱》。2017年4月,参演古装历史剧《思美人》 。2019年,出演大型古装剧《帝凰业》饰演苏锦儿。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剪梅电视剧范文2

导语

电视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人类的生活因为电视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大新闻、精彩赛事、艺术休闲、异域风情……从新闻、股市到访谈、选秀、电视剧以至体育节目,电视适应了各年龄段群众的需要,更成为人们充实自己、了解世界的窗口。

正文

1996年11月21日至22日,由联合国新闻部、意大利外交部和意大利电视台共同举办的首届世界电视论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将首届世界电视论坛召开的日子11月21日确定为“世界电视日”,以此促进世界传媒事业的发展,引导电视产业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小标题

世界百年电视发展史

1900年,电视(television)只是俄国科学家Constantin Perskyi在提交给巴黎国际博览会电学大会的论文中刚刚创造出来的新名词。

1925年,第一幅电视画面出现;

1928年,有了电视节目;

1929年,第一个电视演播室设立;

1930年,第一部电视剧播出;

1931年,第一个娱乐节目出现;

1933年,第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播出;

1936年,电视转播柏林奥运会;

1940年,美国开始全日播送彩色电视;

1949年,有线电视出现;

1950年,第一家教育电视台开办;

1953年,第一个国际大型电视节目播出;

1957年,第一个商业赞助节目出现;

1962年,第一次成功运用通讯卫星作越洋转播;

1969年,第一次向全球转播登月飞行;

1982年,第一部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制作的电视动画片播出;

1982年,第一家卫星直播电视出现;

1983年,卫星直播业务出现;

1987年,第一个电视购物节目出现。

中国电视“段代史”

关键词:电视剧、春晚、综艺、选秀、谈话

作为当今世界最强有力的传媒之一,电视不可思议地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快乐和满足的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和控制了人类的思想和生活。电视的功与过,我们不予评说,但电视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国产正剧、香港武侠剧、新加坡励志剧,到90年代引进电影(电影频道)。2000年以后,国产剧、台剧、日剧、韩剧以及美国剧充斥着各娱乐频道;与此同时,娱乐、选秀类节目兴起、另外,经济类节目大增,各类访谈节目也踏上一席之地。

电视剧,大众审美的启蒙者

怀旧已经不是老人们的专利了。对于许多年轻的电视剧爱好者来说,看看二三十年前的电视剧也是一种乐趣。

从1978年到2008年, 30年间,多少经典老剧陪伴我们走过了一段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多少偶像人物让我们怀念至今。当我们再度打开尘封的记忆之门时,昔日动人的故事虽已久远,依然散发着馨香。

翻译剧:励志+奋斗+浪漫

代表年代: 70年代末、80年代与90年代初

代表剧目:《加里森敢死队》、《黑名单上的人》

《血疑》、《阿信》、《排球女将》

代表脸谱:山口百惠、李南星、童自荣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电视开始走进家庭,黑白电视时代,频道有限,海外电视剧率先走进了我们的视野。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此后,译制剧不断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

1980年底,《加里森敢死队》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留给中国观众深刻印象的,除了美国式画面和故事的新奇,还有上海电影译制厂的一批嗓音,以及他们那种很“洋味儿”的语言。童自荣那个带点儿飘的华丽声音,让无数的“声音追随者”们如痴如狂。

日本连续剧《血疑》,让一段生死恋曲成为经典,女主角患有白血病的桥段也在后来被韩剧广泛应用。新加坡的励志剧《人在旅途》、《窈窕淑女》、《调色板》等对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影响深远。

港台剧:武侠+言情

代表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

代表剧目:《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

《一剪梅》、《还珠格格》

代表脸谱:翁美玲、周润发、刘雪华、金铭、赵薇

港台剧虽然直到现在都占领着中国内地电视的一席之位,但却是与国产剧和综艺、访谈类的节目平分秋色。而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香港的武侠剧与台湾的言情剧一直居收视熬头。

看港剧:80年代最佳娱乐方式

《射雕英雄传》成为港剧最受欢迎的代名词,香港的武侠剧成为内地观众的最爱,在80年代播出了200多部香港电视剧中,有80%是以古装为主,其中至今仍被视为经典的有《十三妹》、《天龙八部》、《绝代双娇》、《神雕侠侣》等。港剧成为在内地电视剧制作薄弱的80年代大众最佳的娱乐方式。

1981年,《霍元甲》在内地电视台播放,曾创下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1984年,被称为华人电视史上开山巨作的《射雕英雄传》再一次让国民热血沸腾,随后,同样造成万人空巷的《上海滩》播出,奠定了周润发和赵雅芝在内地观众心中的地位。80年代后期,一大批香港现代剧出现在内地荧屏上,其中较受欢迎的有《火凤凰》、《义不容情》、《我本善良》等,随着这些电视剧的热播,令香港明星成为80年代末最受欢迎的明星。

看台剧:戏里戏外催泪弹

1985年,从《一剪梅》开始,台湾戏大批量的打入大陆市场,此后《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等言情剧赚取观众大量眼泪。进入90年代,《青青河边草》和《婉君》等电视剧的引入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电视生活。

上世纪90年代是台湾言情剧最火热的时代,台湾制片人大胆启用内地演员出演琼瑶的言情剧。在1991年制作的《雪山飞狐》开台湾剧赴大陆拍摄之先河。剧中三位女主角,两位是大陆演员。伍宇娟饰演袁紫衣,王路遥扮演苗若兰。大戏《唐太宗李世民》中,傅艺伟演女主角杨吉儿。琼瑶剧打开内地市场。陈红、蒋勤勤、何晴,成了台湾观众公认的演技好,扮相好,气质好的美女,而金铭更是深受两岸观众喜爱的童星。

1999年,一场“离经叛道”的宣泄戏《还珠格格》上演,很多人都是边骂边笑着看完,《还珠格格》曾创下一天内五个频道同时播放的盛况。在花甲之年的琼瑶,再次因一部《还珠格格》而火暴,同时让赵薇、周杰、范冰冰红遍。2002年一部《流星花园》定义了台湾式的偶像剧,让我们记住了“Flower ”这个形容词,它第一次被用在了男生身上。时尚花样男浮出水面,“男色”大行其道。

国产剧:生活叙事+古典名著

代表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

代表剧目:《红楼梦》、《西游记》、《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代表脸谱:凯丽、何晴、陈晓旭、欧阳奋强、梅婷

1980年2月5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9集《敌营十八年》具有一种标志性的意义。这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是第一部采用情节剧模式制作的最早产生广泛影响的通俗电视连续剧。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让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和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成为观众心目中的金童玉女,这对黄金组合的外形和表演深入人心,20年后,大众仍然无法接纳其他的演员扮演宝黛二人组。

1988年《西游记》播出,《西游记》像《水浒》一样,是男人的世界,但是出场的女人却几乎人人有戏,个个出彩。如朱琳、何晴、李玲玉等。同时期的电视剧还有《四世同堂》、《便衣警察》、《寻找回来的世界》、《新星》等。

进入90年代:是中国内地电视剧的“黄金十年”,《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仍然延续着“万人空巷”的奇迹。《渴望》的诞生,成了通俗电视剧进入中国电视剧主流的标志。2000年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式离婚》、《雍正王朝》、《康熙王朝》、《金婚》、《奋斗》等高质量的电视剧更加丰富了观众的电视生活。

综艺节目――全民的什锦大餐

上世纪90年代是综艺时代,虽然《春节晚会》是从1983年开始的,但综艺节目真正红火起来应该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1997年,后的春晚,港台流行歌手开始大规模的登台,《春节晚会》成了年夜饭最好的佐餐,年年被人骂,年年照样演,观众年年照样看。

超级范本 《正大综艺》

《正大综艺》栏目开播于1990年,正大综艺的出现,让当时青春朝气的杨澜成为大众偶像,当年的火暴已经不可复制,每到周末下午,多少人在电视机前等着看赵忠祥和杨澜。

到现在,此节目已经领着观众看了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主持人从赵忠祥杨澜到姜昆、程前、袁鸣、王雪纯、张政、吉雪萍、朱迅、林海,换了一茬又一茬。它曾经领衔全国的综艺节目,不仅代表全国的最高水平,而且也使地方台充斥了大量同类型回答问题的节目。问答间折射出那个时期电视观众的状态:正统而好学。

说学逗唱 《曲苑杂坛》

1990年推出的《曲苑杂坛》,论“年龄”也能排在综艺之最中。当年,一听到“相声小品杂技魔术”那一板一眼的片头曲,男女老幼就会会心地跟着哼唱,对于相声和小品,观众还怀着极大的好感。除了能看到喜欢的相声演员外,系列节目《洛桑学艺》、《聪明的剧务》、《新疆妹》等也招人喜欢,逗人发笑。

台湾综艺《非常男女》

1998年,一档台湾综艺节目《非常男女》在内地非常走红,这是大多数大陆观众首次亲密接触台湾综艺节目。节目的婚恋主题本身就是令人感到趣味的,而更有趣的是,节目带有真人秀色彩,富有相当的戏剧性。另外,台湾综艺主持的作风新鲜有趣,机智诙谐。当时只有部分大陆观众从香港凤凰卫视收看到此节目,不久,一些地方台购买此节目在本地播放。

娱乐底线 《幸运52》

自1997年《幸运52》开播以来,主持人李咏成了央视娱乐的底线,为央视在与地方各台(主要是湖南卫视)的娱乐较量中,狠狠地扳回一城。在李咏之前,很难想象,在央视的节目中,也可以出现主持人对着镜头,伸出两根手指做出“V”的胜利状,而且还拖长声音,大叫“耶”。

玩转全民 《快乐大本营》

1997年开播的《快乐大本营》,只开播了三期就抢占了电视市场的周末黄金档,那时候还是美少女与美少年的李湘与何炅,以古灵精怪的造型、机智非凡的对答,刹时虏获了无数人的笑声。此节目也是第一个让明星以常态参与游戏的娱乐节目之一。

造星运动,全民参与选秀

火爆年代: 2005-2006

电视参与选秀造星,早已有之。从《青年歌手大奖赛》到名目繁多的选美活动,但从未向2004年《超级女生》那样激起过民众如此高涨的热情,新型选秀节目一改专业性的“高门槛”限制,报名条件号称“零门槛”。

从“超级女声”开始,全国的选目节目 “千树万树梨花开”,从央视的“梦想中国”,到东方卫视的“我国我秀”,从“加油,好男儿”到各个地方台的“绝对唱响”,各大电视台到处“梨花”绽放,也使2006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平民选秀年”。无论是“超级女声”还是“好男儿”,无论是“我型我秀”还是“梦想中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平民的明星制造”。

超级女声:中性女独领

2005年春夏季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中,“超级女声”赫然有名。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成为当下最热的明星而被万人拥戴。2004年,湖南卫视打造的“超级女声”,为国内几近疲软的娱乐节目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2005年的“超级女声”节目,将这种“平民选秀”的方式发挥到了极致,其火爆程度使这一年毋庸置疑地变成了一个“超级女声”年。

每期“超女”的淘汰、PK,都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超女”成了一场全民的盛宴狂欢,超女李宇春开创了一个“中性美女”时代。

一剪梅电视剧范文3

2013年1月份,国有重点煤矿连续发生2起较大事故和1起重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深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监局就有关情况通报。

2013年1月7日,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较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该矿为建设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 t/a,2005年8月1日开工建设,事故发生前各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该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06.3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1.02m3/t,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15112工作面在切巷施工顶板锚索钻孔时,钻杆穿过上部积聚瓦斯的内错尾巷密闭区域,因钻杆接头断裂,钻杆断裂两端接触面旋转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2013年1月12日,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龙煤矿发生一起较大冲击地压事故,造成8人死亡。该矿核定生产能力为240万 t/a,绝对瓦斯涌出量为86.7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8.52m3/t,属高瓦斯矿井。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3431B掘进工作面布置不合理,位于上部煤层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周边应力集中区影响范围内,对掘进工作面前方煤层合层没有进行超前探测,防治冲击地压措施落实不到位,3431B掘进工作面所在区域发生冲击地压,造成工作面迎头50m范围内煤壁发生位移,巷道严重变形,并伴随大量瓦斯涌出,致使作业人员被埋和窒息死亡。

2013年1月18日,贵州省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约1571t,突出瓦斯量约33.11万m3,造成13人死亡、3人受伤。该矿设计生产能力180万 t/a,绝对瓦斯涌出量为82.6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2.70m3/t,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两个四位一体”(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四位一体”;工作面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抽放钻孔,钻孔数量不足、钻孔深度不足、分布不均,造成消突空白区;且区域效果检验时未剔除17#煤层瓦斯抽放量,致使18#煤层赋存瓦斯含量计算值偏少,使用风镐作业诱发煤与瓦斯突出。该事故暴露出盘江集团公司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未认真吸取该公司响水煤矿“11・24”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在2个月内连续发生2起同类重大事故。鉴于此,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已要求盘江集团公司所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全部停产整顿,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依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已对金佳煤矿“1・18”事故的查处进行挂牌督办,严肃追究责任,查处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一剪梅电视剧范文4

【四月的诗歌】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诗是一曲对人间天上、无处不在的爱的一曲赞歌,它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上,还在于技法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层见叠出的比喻,意象轻灵而毫无雕饰之感,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造境之妙。

在我国古代,早有一位诗人吟唱过人间的四月天,就是白居易的《题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山寺”也许就是让诗人忘忧、淡泊的“人间”的仙境。“人间”沦落天涯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中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那一刻,也许美丽和宁静就向你走来。

【经典的诗歌】

中国古代的文学,以唐诗和宋词最为有名,唐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两宋时文坛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下面选一些经典的诗句供大家欣赏。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也有那么一批人写的诗歌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其中以下几例最有代表性:

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戴望舒《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许多经典诗句被当代文艺工作者化用或引用。

歌手朴树的音乐专辑《生如夏花》这个名字,就有印度诗人泰戈尔诗句的味道:“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的男主角吟着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向心上人求爱:“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念过的诗句,出自《乐府民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当下流行的诗歌】

在电影《非诚勿扰2》中,红了那么一首诗歌《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而这首至真至纯的诗歌也被网友们改编成各种版本。如考试版:你看,或者不看书,分数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开,或者不开卷,态度就在那里,不紧不慢;让我背道考题,或者,让考题住进我的心里,漠然,淡定,寂静,欢喜。

“90后”的诗歌《小段》:清风挽着琴音,跨过丘陵,跃步在青青草原。草醒了,羊毛有了醉意,河里的水扬起,激扬地应和。

一部源自日本动画《网球王子》而成的同人小说《殇夏之祭》,在网络上反响不错,里面有一首藏头诗:“萍是随风不解缘,水接天处舞蹁跹;相识却恨别离早,逢君一笑已千年!”将每句的开头一字连起来即为:萍水相逢。

一剪梅电视剧范文5

国产剧市场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红火景象,买方市场迅速松动,卖片人理直气壮地上扬价格。中北中心的《欲望》,中山电视艺术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的《乱世英雄吕不韦》摄制期间引起各台的收购大战,《爱你》、《日红》、《蓝色妖姬》等热门国产剧也卖了个好价钱。各省市购片人惊呼:国产剧卖出了天价!国产剧主流出品人昔日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于谈笑间画出了雄心勃勃的生产前景。

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

一是能够撑住黄金档局面的国产剧,其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电视剧偌大市场的需求。有的电视台只好翻出两三年前的压库作品暂且充数,一批濒临亏损的二线国产剧借机抬价抛售,黄金档收视率的含金量面临着大打折扣的危险。

二是引进剧、合拍剧会不会形成第二黄金收视档?我们的电视制作人,如果不改变观念,继续墨守成规,躺在“政策保护”的大红伞下“玩艺术”,黄金档上缺黄金是迟早的事情。

三是何为黄金档国产电视剧?黄金档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好看,我们需要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内涵、文化背景、叙事方式、题材走向的好看;是具有五千年历史渊源积淀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金戈铁马式的好看;是具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人际关系、情感变迁式的好看,决不能是新港台人操新港台腔演绎新港台事。

四是同一部引进剧不得在三个以上的省级电视台播放的规定,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国并没有一个调控全国各省市台节目播出的机构,各台的播出的时间表各行其是,谁来协调?谁来评定处罚第四者?将成为有关部门的一个难题。

二思:“空前红火”与“开端无序”

我国电视剧进入市场十分滞后,改革开放17年后,1995年的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才提出引入市场机制,1996年,广电部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电视节目交易会,在海外引起很大震动,海外媒体评介,中国政府出面搞电视节目交易会,标志着中国电视节目正式进入市场。即便如此,那时官方发出的声音仍持谨慎态度,电视剧是意识形态的商品,还是要强调主旋律,强调喉舌,完全市场化是很难的。没想到,不过三四年的时间,电视剧的商业潮汹涌而来,迅速席卷全国,赔钱的买卖,哪家电视台也不愿做!

实际上,早在1992年,尤小刚便在北京香山团城搭建了一处曲折雅致的四合院和翰英街,采取一次性合成的操作方式,拍摄百集电视剧《京都纪事》,率先进行了市场运作。播出时收视率达47.6%,不但捧出了“亲亲八宝粥”等名牌产品,也捧出了电视剧能够赚大钱的法宝,诞生了一个中北电视艺术中心——电视剧市场的大门,就这样被尤小刚悄悄地打开了一条缝隙。电视台以广告时间为货币形式,开始购买国产电视剧,结束了各电视台之间节目互换(以物换物)的市场计划经济的交换模式。再后来制作与播出分离,促成电视节目买卖市场的形成,电视剧作为电视节目的主力军,在电视媒体上独领,成为继新闻联播后人们的主要收视对象。

由于电视剧市场建立初期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开端无序的状态几乎是必然的。拍电视剧可以一片成名,拍电视剧可以赚大钱,媒体的跟风炒作使无序漫延至混乱,曾一度红火的国产剧哪曾料到日后不久便出现的箫条与危机?

1992年至1996年,国产电视剧空前红火,一部《红楼梦》、《三国演义》引发古装片大战,从东周、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其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一被过了遍筛子;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引发海外题材争拍,国人在海外的种种境遇被翻了个底儿朝天;一部《刘罗锅》引发了清宫戏大战,最热闹的景象是北影厂明清一条街上有十部清宫戏在轮番作战;一部《野火春风斗古城》引起名著改编热,《敌后武功队》、《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等五六十年代名著瓜分一空。题材重复撞车现象愈演愈烈,终于导致国产电视剧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转成买方市场,电视剧从能够给人迅速带来名和利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热山芋。

内地电视剧市场每年对电视剧的需求量准确数字到底是多少?谈起此话题,就连老资格的电视剧出品人和政府有关部门也是众说纷纭,标准不一,差距甚大。从而难以形成对市场较为准确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实际上,这几年的电视剧生产一直处在盲目和半盲目之间,政府部门的题材规划也好,电视节目交易会也罢,离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市场始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令需求方与供求方都摸不着边际,使得这几年一直是在“打乱仗”。

三思:“艺术老汤”不合观众胃口

话题具有明显的自嘲意味——港台电视剧败坏了收视人的胃口,培养了一大批爱看港台剧的观众。与其说我们花费五十年的时间精心培养的电视市场,竟如此不堪一击,被进入内地不足十五年的港台剧轻松夺走的话,还不如说内地电视剧长期以来夜郎自大,对市场只知索取,不知适应并及时引导,长期漠视观众需求,坐失良机,拱手将大蛋糕与人分享,直致连自己的那块蛋糕也得不到时,才饿着肚子开始呼吁政府对自己保护。

其次是对国产电视剧一次猛烈的冲击。稍作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轨迹,内地播出的第一部港台剧是1984年的《霍元甲》,以后陆陆续续有《一剪梅》、《星星知我心》、《戏说慈禧》、《戏说乾隆》、《家有仙妻》等。虽然那时对港台剧的播出数量和剧目的选择有严格的限制,但港台剧叙事上单纯轻松娱乐的风格,人物中蕴含着的浓浓的人情味,情节结构上彻底的娱乐性,细水长流地开始滋润观众的心田。与此同时,优秀的国产剧始终在荧屏在观众心中占据主导位置,《末代皇帝》、《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京都纪事》、《情满珠江》、《孽债》、《刘罗锅》,几乎每隔一两年就有一两部国产剧产生轰动效应。

但是,国产剧的主导地位并没有保持长久。1997年,国产电视剧市场开始滑坡,1998年港台剧强劲势头大规模进入,各媒体将港台剧作为收视王牌,以求生存。到了1999年,港台剧横扫千军,占据了内地电视剧市场的主要份额,除中央电视台外,各省市台谁也没能坚守住阵地,从各广播电视报的播出表来看,内地电视剧几尽被逐出黄金档。过去我们靠政策调节的二八开(港台剧二,国产剧八),港台剧靠市场把它变成八二开,其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第三、“两种冲撞”,即两种娱乐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大冲撞。对港台娱乐及审美方式的强烈抵触一是部分中老年观众,长期的教化审美培养使得他们习惯了国产剧传达的“使命感”、“崇高感”、“英雄情结”、“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哲理性”等等,当他们在港台剧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上述感觉时,便采取了远离的方式,任由年轻的儿女们将频道换来换去,寻找着金庸、琼瑶们创造出来的古代与现代的闹哄哄的神话,在神话演绎的纯情和真诚中寻找远离市俗喧嚣的慰籍。二是我们的电视艺术家,他们长期受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传统艺术教育,在毕业后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取得了社会承认的地位与名气,让他们放弃这锅“艺术老汤”去屈就连一所正规的戏剧电影学院也没有的港台“艺术新汤”,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情愿的事情。所以尽管他们也高喊走向市场,但只要导演大权一到他们手里,其作品一定是“艺术老汤”,其间硬着头皮加入的商业性像漂浮在老汤上的一片片油花。

四思:为“制作业”扶贫?

制作与播出分离后,各方都拥有自己的无形资产,制作方的无形资产一是有出品权,二是有制作品牌,电视台的无形资产是频道资源。出于各自的利益驱动,二者必然进行较量。电视台巧妙地利用了买方市场,让制作方互相竞争,原来是三部选一部,现在可以五部选一部,一是可以选更好的,二是可以将价格压的低低的。制作方越来越被动,纷纷叫苦不叠。

各国的情形不同,制作与播出的格局亦不同。美国的政策是向制作方倾斜。有关法律规定,电视台播出的广告时间如果是12分钟,其中两分钟是节目预告,6分钟给制作方,而我国电视台能够给制作方一分半钟,已经是很大的优惠了。所以,美国的电影公司,其实力可以购买任何一家电视台。为什么这样优厚制作业?一是制作业承担了高风险,二是制作业有能力生产打入世界市场的影视作品,这也是美国影视产品风靡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香港地区的制作与播出合一,无线台每年生产六千个小时的节目,因此无线的制作班底十分强大,其节目除自身消化外,必然瞄准内地市场及东南亚华语市场。由于其占据三个市场,制作经费比内地宽裕的多,还由于其在起步期就是商业制作,不需转轨,所以只要内地政策松一松,便毫不客气地长驱直入,轻轻松松取得较大份额。

内地重播出轻制作由来已久,国家投资大力发展播出产业,把电视台等播出业视为喉舌,制作业作为附属的思路没有改变,电视节目走向市场便显得头重脚轻,步履蹒跚。电视台无尝占有播出频道资源,广告收入上的分配极不公平,播出方可以随意延长时间,收视率高的剧目高达十几分钟,制作方仅得到一两分钟的残羹剩饭,如此养胖了电视台,饿瘦了制作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总不能等到内地的制作业饿垮了,我们的电视台被海外节目填满的那一天,再搞制作业的扶贫工程吧。

权威出品人指出,这几年,国产剧能够积蓄起这些力量,建立这样一个市场机制很不容易,不去爱护保护它,反而打开闸门,肯定水淹七军。应该有这样的考虑,有几部好的国产片的单位才有合拍片的资格。这个建议至少可以有效遏制假合拍,使广电总局15号令得以有效执行。

五思:港台剧哪儿香?

港台剧究竟哪儿香?

内地电视剧大众文化的属性长期短缺,国产剧从诞生起就摆出居高临下的教化姿态,其后来的发展始终没摆脱“官本位意识”和艺术上的“贵族意识”。所谓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完全是一种标签和形式,其直白的教化姿态仍然让人望而生畏。与观众需要的“平民意识”几乎风马牛不相及,更可怕的是我们并不服气,继续把一块块自认为好吃的蛋糕硬塞给观众。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在烦透了的氛围中迎来了港台剧的新鲜空气,能不为之欢呼雀跃吗?

前年首部《还珠格格》的播出掀起了一股股“格格热”,据央视索福瑞公司收视统计,均创当地全年最高值,其中,湖南平均收视率为45%,北京、山东均为44%,上海42%,江西、江苏、贵州在35%以上,去年《还》剧续集在北京首播,收视率一度突破50%,难怪有媒体惊呼——《还珠格格》(续)好大一棵摇钱树!

大众文化属性之一是它的“直白性”。《还》剧的故事非常简单,用“皇帝私生女认父”这样一句话便可说清,围绕着这一戏核,可以编织出几十集波澜起伏的故事来。故事简单而曲折,观众不必为剧中复杂的故事情节和错综的人物关系花费精力,只须跟着剧中可爱的人物小燕子、紫薇、五阿哥、尔康的命运转即可,欣赏上的无障碍和卡通性是赢得更为广泛观众层面的基础。直白在叙事上的表现是直来直去,出入门、走路、上下轿等过渡镜头一律不拍,说声皇帝出巡,接下来的镜头便是皇帝、小燕子、紫薇等人在集市上东张西望。没有起承转合,横空一刀,迎面杀来,每一场戏都有新的情节变化或新的信息传达,大量蒙太奇省略,令观众目不暇接。国产剧恰恰相反,交织在一起的几条故事线不把观众弄迷糊誓不罢休,错综复杂人物关系更是只有编导自己才闹得明白。长达几分钟的人物阐述思想的对话让观众忍无可忍。

大众文化的属性之二是它的“平民性”。港台剧的主题亦非常简单,亲情友情加爱情,真善美战胜假恶丑,明白晓畅,无须诠释。国产剧放着人类通用的审美主题不取,非要自作聪明地挖掘什么?诠释什么?折射什么?孤芳自赏,令人敬而远之。

大众文化属性之三是它的“夸张性”。港台剧的演员的表演决不搞什么“无痕迹”、“纪实性”、“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而是将各种性情的人物类型化,归类后的人物进行夸张,使人物性情达到极致。如紫薇宽容大度聪慧贤达,编导决不损害这些美德,即使到最后皇帝判处皇后和容嫫嫫死刑时,紫薇也要用自己的免死金牌来救她俩,否则就不是紫薇了。国产剧中的人物却往往爱表现其对立人格的复杂性,如善良大度中含着妒嫉和狡黠,豪爽侠义中藏着残忍与偏执,认为只有这样才真实。没有理由谴责国产剧长期形成的创作观念,其艺术性亦比港台剧高出一筹,但事实证明此种创作观念不具有平民性。在商业价值面前,港台剧的大众文化属性决定了它好看的基础。

六思:“主旋律”也要赚钱

正如美国影视作品不能没有“主旋律”一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市场也不可能没有“主旋律”。

体现美国精神和文化的大片《泰坦尼克》、《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国的“主旋律”。前者在奔放青年杰克与美女露丝身上体现出的一见钟情式的生死恋,是典型的美国文化,我们在《魂断蓝桥》等类似影片中早已不断领略。所不同的是《泰》片将背景放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就使得杰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还有什么比一个男人把他心爱的女人托出水面获得生存的机会,自己却冻成冰人长眠海底而令人更加感动的场面呢?美国人的浪漫加拯救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至于瑞恩的被拯救更是美国人道主义精神的不加掩饰的诠释,只不过用了好莱坞式的包装,让我们的观众只见巫山不见云罢了。

值得讨论的是,美国“主旋律”不仅成功地占领本土市场,而且成功地侵入全球市场,而我们的“主旋律”面对市场为什么显得如此尴尬呢?

中国电视剧“主旋律”定位有三条标准,思想积极向上、艺术质量上乘、观众喜闻乐见,其中的优秀作品被评为“五个一”工程奖。据说获“五个一”的“主旋律”作品大多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补贴和奖励,有了政治效益经济效益便可降其次,从而人为地把“主旋律”与市场对立起来。

那么,妨碍“主旋律”进入市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最为关键的是创作观念上的老化。主旋律作品大多有一个感人的事件或有重大的题材,创作人员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表述故事或事件上,忽视了不管任何重大题材,只能作为背景来展示,人是第一要素的创作规律和宗旨。以事带人,以情节带人,最终淹没人,是缺少可看性的主要毛病。试想,《泰坦尼克》如果将沉船事件作为主线加以表述,杰克与露丝的爱情作为佐料,这部影片还能让观众动情落泪,连看数遍吗?

英雄主义是主旋律作品不可或缺的内涵。如果说美国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是“征服加拯救”精神的话,那么,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便是“奉献与牺牲”精神。无疑,前者带有很强的殖民意识,后者更为容易令观众接受和感动。剩下的便是包装与形式了,好莱坞式的包装并不具有殖民性,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其实,国产剧主旋律作品的包装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也初步找到了一条适应国情的路子,也有不少优秀之作,《雍正王朝》、《牵手》、《共和国往事》、《贫嘴张大民》等的出现标志着国产剧主旋律作品进入了一个适应市场的新阶段。

七思:急需行业工会?

港台及海外的方式是靠行业工会。其作用一是可对题材进行规划,制作单位的要拍的题材报到工会,按时间先后顺序储存在电脑里网络里,如果有第二个相同的题材马上被阻止;二是对总量进行控制,工会的电脑通过网络对电视剧市场需求了如指掌,对电视台和制作方进行供需双方的有效调节,避免过剩和积压;三是对演员尤其是明星进行限价,防止明星漫天要价的同时也保护演职人员的应得利益;四是可对国产片、引进剧、合拍剧的单位进行资格认定,遏制文化掮客利用国家在电视剧有关法规尚不健全的空子大发其财,阻碍电视剧市场的健康发展;五是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各类准确动态信息,协助政府对电视剧生产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和执行法规,对违规现象进行查处;六是可对全国电视剧进行网络管理,对在行业内出现的诸如“版权纠纷”、“罢演”、“盗版”、“债务”、“劳务”等一系列令人头疼的问题进行干预,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维护正当权益。

比如说,美国的影视行业工会很有权威性,非常严谨,他们每年出一本手册,对影视生产、销售的方方面面规定的特别详细,你拍的片子进入艺术片市场还是商业片市场,收费的标准不同,拍摄过程中,现场人员需要什么样的饭菜、需要多少水果、冷热饮、住什么标准的房间、超时发多少工资,非常清楚和完善,违规者将得到非常严厉的制裁,形成了良好的秩序。

前不久,中国电视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国际电视节目总公司、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北京文化音像出版社、上海永乐影视集团、湖南光前影视制作中心、广东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山东电视剧制作中心、广电总局社管司等单位的领导先后两次召开“电视节目出品人联席会议”,就电视剧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呼吁尽快建立电视剧行业工会,从而建立健全我国的电视剧市场。

怎样尽快建立起有权威、有中国特色、有高办事效率的电视剧行业工会,是摆在中国电视剧面前的首要问题。

八思:第一是收视率,第二是收视率,第三还是收视率?

与其它商品不同,电视剧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买方(媒体)、卖方(制作)都要最终从广告商口袋里掏出钱来,怎样抢到具有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吸引跟片广告,成了媒体和制作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

目前,各电视协作网从立项开始寻求与制作方热点剧的合作,以保证高收视率剧目能够在该网的播出。制作单位觉得这样可以先保住成本,降低风险,也乐意接受媒体送来的“秋波”,送郎上门,喜结良缘。

于制作单位来说,改变被动局面,抢占制高点的根本出路是国产剧急须改变孤军作战、小规模生产、小打小闹、抗风险能力差的局面,强强联合,形成集团力量,以期达到电视剧规模化生产,产生规模化效益的目地。原小生产制作的缺憾很多,精英领路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决定了小船或中等船只的命运,生产和销售缺少有机制约,缺少科学性、计划性、长期性,资金运作捉襟见肘,海外市场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形成良性循环。电视剧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甚微,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在资金动辄数千数百万的企业家面前,只有卑躬屈膝的份。

收视率是什么?于制片人、媒体、广告商来说,既能使他们战战惊惊,如履薄冰,又能令他们欣喜若狂,趾高气昂——收视率是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魔手;于观众来说,真正尝到了做一回上帝的滋味,凡不合口味的电视剧,只需将遥控器轻轻一按,便足以让这部倒霉的电视剧被逐出黄金档——收视率成为“上帝”口里的“口香糖”,越嚼越有味道。

收视率是怎么产生的?

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电视台委托雷森信息中心、北京有线电视台委托北京心理研究所,在全市13个区县进行收视调查,覆盖总人数1160.6万,总户数362.7万,前者样本为550户,后者样本为969户,据此计算全市收视率。样本采取日记记录法,15分钟为最小记录单位,置信度为95%,最大误差为3%。该中心和研究所每周五将收视报告及前15名排行榜邮寄有关单位。

我们也曾有过没有收视率的年月,电视机只能收到中央及地方的几个台,地方台还没有上星,媒体还承担着导向责任,那时出现了深受欢迎的春节晚会、正大综艺节目,国产电视剧亦是一派繁荣,《红楼梦》、《四世同堂》、《编辑部的故事》、《京都纪事》、《北京人在纽约》、《情满珠江》等剧产生了轰动效应,聪明的媒体用了一句并不十分准确的成语——“万人空巷”来表述。那种酒肆茶楼观看,街头巷尾议论的盛况,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一剪梅电视剧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53-0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利用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上课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教学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 文的兴趣。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

二、利用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

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 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利用对联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写对联就是让学生动笔 的最好方法。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学生从小就熟悉,但却不理解,认为这是很难的。但教过“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后,又明确对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上前几年高考福建卷有考过,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了,很想自己来对对子。当我教到《孔雀东南飞》时,就提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去读课文,我写了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让学生对学生对出很多内容,甚至对到现代革命追求精神。我就从内容相 对、意义相关、句式、平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修改,挑出对得工整的对子。

“少长成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这一下,就让发现原来对联也可以这样写的,于是 兴趣就来了,很快从文章中摘出了对仗的句子,自己整合一下就成了对联了。通过这些对联的练习,促进学生去理解课文,概括内容,用对联来提高仿写的能力。

四、利用高考作文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