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情景交融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情景交融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启迪;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12-01
古人在论述文章写法时,曾说“定体则无,大体须有”(金·王若虚《文辨》),又说“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清·章学诚《文理》)。这些关于写作的经验之谈,至今仍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学生的作文是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此话看似有理,但未免失之偏颇,因为它有意贬低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若照此逻辑推演,作文指导就成了多余。
一、高中作文教学可从传授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入手
从根本上说,写作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能力。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些知识,即文章写法的共性,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大体”和“规矩方圆”,属于“可授受者”。诸如如何观察积累,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剪裁,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处理详略,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衔接照应,如何叙事记人,如何写景状物……等等,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作文时就敢于动笔实践,就像学会了裁剪知识,给你一块布料就敢下剪刀一样。也总比一味堵塞或任其泛滥要好得多。众所周知,作文课又最忌上成纯理论色彩的知识课,那么这些写作知识的传授应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呢?
二、读写结合,是“授”与“受”之间的桥梁
作文知识是一种抽象,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揣摩才能深入领会,然后还需尝试以领会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有取得实效的可能。教师的“授”以学生的“受”为目的,“授”与“受”之间,是以千姿百态的各类文章为中介来达到理解的默契和情感的共振的。教师应尽量地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众多课文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写作方法的共性,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情景交融是记叙文写作中常用的知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成功运用的典范。而为写景而写景又是高中生作文中的常见病之一,所以,《荷塘月色》的教学就不能对这一知识点视而不顾或泛泛而谈,而应结合具体的句段,切实指导学生领悟情境交融法运用时的四种具体形式:①作者开篇伊始就任优美的文字营造了一种平静朦胧的氛围,他心烦难眠,想起荷塘,于是夜游荷塘,就直接抒发了自己心中的哀愁。然后来到荷塘,引出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这是由情引景。②作者在具体生动的描绘了月下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的基础上,第六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远及近,主要写了杨柳、远山、灯光、蝉声和蛙声,主要运用衬托,以动衬静等手法,描绘了一副朦胧淡雅的荷塘四周图。由此可见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绘景的确是为了烘托喜爱荷塘月色的感情。这是人景托情。③第四自然段描绘了一幅朦胧、静谧的月下荷塘图,表面看起来没有一句是抒情的,但细细品味,却“一切景语皆情语”,句句洋溢着喜爱之情,情景像水乳一样交融在一起。这是寓情于景。④第五自然段描绘了一幅朦胧柔和的荷塘月色图,主要描写了月光、雾气、荷叶和荷花,主要运用了比喻、虚实结合和动词的鲜活运用,再现了形象美、画面美、情调美。这是情景相生,通过以上有目的的引导分析,借助课文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感染,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如声情并茂的朗读) 的强化渗透,学生对情景交融这一写作知识怎能不打到具体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实践性是写作自身的一个重要特点,掌握写作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用写作理论来指导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而任何作家、教师都无法直接传导写作能力,只能传导一些知识和方法,然后由学生完成把它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这“转化”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进行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实践练习的过程。那么,在多种多样的具体练习形式(如命题、半命题、给材料作文以及仿写、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当中,有没有一种最基本最直接又最容易实现迁移的训练形式呢?
三、仿写,是读写结合桥梁上的首次车
常有教师因埋怨学生作文缺乏“新意”而不准摹仿。其实,一味要求学生作文有“创新”,不落俗套,像要求作家那样,这不符合实际。“依样画葫芦”是贬义,但若能照着样画得像倒也是可褒的。古人画竹能达到“成竹在胸”,就是事前经过千万次“摹竹”的。由仿到创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一条普遍规律,仿写(注意:这和“抄袭”是截然不同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正是读写结合的最初的直接实现。为什么《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作文周刊》、《作文通讯》等刊物备受师生们的青睐呢?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刊物为他们提供了众多可在教学中作为范例的优秀作文。事实上,很多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就是最初借助摹仿的方法慢慢地摸着门道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摹仿能力强的这一优势,在结合课文传授写作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练笔,达到既巩固知识,又锻炼能力的目的。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是仿其意(即立意、中心)。如学了《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等课文,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老师、父母或其他长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爱或怀念之情。
情景交融的作文范文2
为了克服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现象,对照成因,分析研究,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将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其走进生活。除了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走进大自然中去观察、思考、体验,学生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才能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
将学生从熟视中解放出来,让其凝神观察。如描述空间位置的作文训练,一位老师觉得“教室”对孩子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就没有指导观察,让学生回家写《我们的教室》,结果大部分学生写得不理想,黑板的上方字的内容记不住,而且将8个大字写成6个,天花板上6盏日光灯写成8盏……第二天作文训练课上,老师给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观察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草稿纸上适当做点记录,然后进行交流。结果学生观察后交流得有条有理,叙述得清清楚楚。
将学生从漠然中解放出来,让其交融情感。孩子们虽没有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没有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但他们也有欢有喜、有忧有愁,但是他们作文时很难将“情景交融”,表达欢喜忧愁,老师可以选择《春望》来进行指导。《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样是“花儿”、“小鸟”,怎么就变得“痛苦”和“忧虑”呢!其实这是将看不见的“情”寄托在了看得见的“景”上的缘故。作者“快乐”,花儿就笑、小鸟就悦;诗人“痛苦”,花儿就哭、小鸟就恨。通过这样的指导,再品析几次孩子的优秀作文,孩子们情由景生,情景就融的表达方式就能够较好地运用了。
情景交融的作文范文3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丰富包括以下三点:①材料丰富;②形象丰满;③意境深远
所谓“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准。文章使用的材料要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富、血肉丰满。写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写议论文,旁征博引,理论引证、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等都比较多且确切有力。这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陈旧单一、论据苍白无力的现状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考生要善于观察思考,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从阅读中积累、生活中积累、审美过程中积累。
所谓“形象丰满”,指叙事类作文(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的)中人物形象、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
情景交融的作文范文4
写景状物类作文是学生常写的一种文章样式,但大部分学生没掌握好写此类文章的窍门,写不好这类文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呢?我认为必须唱好如下三部曲。
一、认真观察,再现景物。就是让学生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景物,描其形、绘其色,把景物描绘得准确、细致、有序。首先,要准确。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再现事物的本来面貌。白居易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谓写景的传世之作。在吟哦之间一幅江南春景图便浮现在眼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呢?得力于作者抓住了江南的特征,用红花、绿水等描写江南美景,色彩鲜明艳丽,情趣无限,从而产生了很好的审美效果。其次,要细致。一些学生写景状物三言两语,寥寥数笔,虽然准确,但空洞无物。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时要尽量细一些,角度多一些,视点小一些。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不仅写出了紫藤萝的整体形象,还细致地刻画了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最后,要有序。要引导学生找准观察点,安排好观察顺序,把景物组合得错落有致,富有层次。这样,既能欣赏到美好的景物,又不致眼花缭乱。
二、以我观物,情景交融。“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纯写景的文章是没有的,只有投入感情,景物才灵动、传神。怎样才能让景情很好地交融呢?(一)、让景情真实自然。以真心观物,以真情状物,自然流露。(二)、让景情契合一致。美景抒乐情,残景发悲声,不同景物会触发与之对应的感情。当然,由于人的情绪不同,也会使景物蒙上不同的色彩。如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经战乱、忧心如焚的杜甫看到娇艳的鲜花反而落泪,听到悦耳动听的鸟鸣却惊悸不已。而人在高兴的时候会感到白云在招手、小鸟在欢笑。(三)、让景情水融。这是景情相融的最高境界,让读者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请看郭沫若的散文《石榴》中的一段:“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了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三、深入思考,体悟哲理。“草木虫鱼皆可悟道”。只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让文章有深度,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要念好“实、深、新”三字决。“实”,就是体悟要实在、自然,在情景的基础上水到渠成闪现思想的火花。“深”,就是要深入挖掘,入木三分。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泛泛而论不能产生醍醐灌顶、刻骨铭心的效果。“新”,就是“发前人所未曾发,道别人所未曾道”。让读者耳目一新,别开生面,收到“反弹琵琶、剑走偏锋”的奇效,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鲜明的个性光耀。
总而言之,写景状物类作文,奏好了以上三部曲,就能写出令人拍手叫好的文章来。
情景交融的作文范文5
方位顺序是指景物的空间变化顺序。我们到了一处景色宜人的地方后,往往是先看大景观,再看小细节。假设你到了麦田边上,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黄色的麦浪,走近了才能看到麦草,再靠近一些,才能看到一颗颗饱满的麦穗。因此,我们写方位的时候要仔细回忆自己看景色的过程,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或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
除了麦田那样由一种东西组成的景物外,多数的景物是由许多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小景物构成的。写这样的复合景物时,我们就要按小景物的类别顺序来分别描写。同一地点的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方位有变化,也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描写景物时,应注意变换角度,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描绘,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景物特点。
时间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描写一处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还可以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来写。这样,不仅从时间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把不同时间的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从而描写出景物的特点。朱自清的《春》正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色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情景交融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于一体,走进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为教师的教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新意。但只有巧用,才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
1 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小学教学中,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教师在课堂中若一味地讲解重点字词、语句,只会使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为此,在这一阶段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情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Flas创设的学习情境,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情趣盎然,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执教《枫桥夜泊》一诗时,我用Flas创设诗境,有效地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拓展想象。在哀惋低沉的古琴曲中,只见一叶小舟在缓缓前行,一盏渔灯忽隐忽现。最后小船停在岸边,这时钟声和鸟啼传入耳畔,更增添了一些忧愁。这时,我问学生:“假如你是张继,都这么晚了,为什么还不睡觉呀?你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感觉怎样?”通过诗境转化了学生的角色,学生即是诗人,诗人情即是学生情。情境交融,使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明白了诗人“愁”中包含着仕途不得志的失落之愁,旅途寂寞孤独的思乡之愁,国破山河碎的忧国忧民之愁!诗歌的意境得到深化,学生的思维由肤浅走向深刻,而这一切,正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得以水到渠成。
2 巧用多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有时又不是生动形象的描绘所能解决的。巧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帮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在直观、形象地教学中加深了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例如,我在执教《烟台的海》这一课时,班里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大海,更不知道烟台的海的样子。我就运用多媒体展现烟台海的各个季节的情态,如冬天凝重的海面涌浪像暴怒的狮子,游客以巨浪作背景拍照留念的生活情景;春天轻盈的海面,微波泛起,渔民驾船出海的情景;夏日的烟台海的凉爽和惬意,晚上石凳上游人的呢喃细语,增添了浪漫气息;秋天海的高远,渔家驾船出海,起锚远航的情景。这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境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体会到了“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的含义,理解了作者赞美烟台的海,更是在赞颂烟台世世代代勤劳的人。再如,《詹天佑》一课,火车怎么走“人”字形线路呢?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用Flas把火车爬坡经过“人”字形线路的过程展现给学生:随着隆隆的火车声,火车头一个推一个拉,过了青龙桥,向东北前进。当到“人”字形岔道口时就倒过来了,推转为拉,拉成了推,火车轻松上陡坡。这一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
3 巧用多媒体,提高习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中心不突出,详略不当,语句不通,空洞无物等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而巧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能使学生的作文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组织学生写《我们的校园》时,我课前利用数码相机,把校园的美景都拍了下来,制成课件,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们看。随着一个个镜头的变换,美丽的校园出现在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清新的小草、鲜艳的花朵、美丽的广玉兰;操场上整齐的队伍,社团活动中绘声绘色的表演等。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将人物的动作、表情等采用“特写镜头”或“慢镜头”来处理,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对学校的热爱赞美,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按顺序说出看到的美景,并注意用什么语气,什么样的语言修饰等。这样的作文课上,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并且能抓住写作的重点,对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也能够描写地很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