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构造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构造试题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1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深刻地认识和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对基于“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行业和企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定位,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主线,形成基本操作、水暖、通风空调、建筑电气三大系统的设计安装、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岗位工作四个能力模块,实现基本技能、三大系统综合技能、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技能三层次递进训练实践能力。在每个模块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实现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达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不断递进。

1.专业基础模块使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完成电工基本技能实训、金工基本技能实训、安装工程识图实训、建筑CAD等实践教学环节,达到基本操作能力,形成职业基础素质。

2.综合职业技能模块在专业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水暖、通风空调、建筑电气三大系统安装核心能力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上述三大系统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中,理论教学由浅到深,能力训练过程从各系统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递进,从而使学生具备建筑设备工程设计、安装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

3.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模块在综合职业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安装工程造价、设备工程运行管理等岗位管理能力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和系统运行管理知识,具备工程管理和系统运行管理能力及职业综合素质,实现与顶岗实习的“零距离”对接。

4.顶岗实习模块学生直接参与建筑设备工程安装、施工和管理,获得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具备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准员工素质。

二、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构建以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岗位能力为本的专业基础模块、综合职业技能模块、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模块及顶岗实习四模块组成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同时纳入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并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了与“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图略)。实践教学体系反映出三大内容:第一实训场地条件;第二实训师资队伍;第三与课程体系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性教学体系设计始终贯穿工学结合原则,确保三年不断线,构建由基本技能实训项目、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项目和基于施工过程综合实训项目三部分组成,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验、工艺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项目,其中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

四、实践性教学体系的运行

1.建立健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文件为提高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对实践性教学实施全过程管理,编写了管工基本技能实训手册、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手册、金工基本技能实训手册、生产实习手册和顶岗实习手册等实践作业文件。实训(实习)手册包括实训(实习)任务书、实训(实习)指导书以及实训(实习)作业文件等内容。实训手册详细阐述了实训项目的工艺流程、工艺标准、考核要求、实训项目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有效的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在实训、实习过程中,企业和学院指导教师共同根据学生的实(习)训日记、实(习)训纪律、安全文明生产、操作技能、实(习)训报告、实(习)训成果、实习答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形成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中,体现了学生自评、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

2.实施“校企合作、双边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学院制定了《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制度》、《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外生产实习管理规定》、《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院、系两级对实践教学全过程实施严格监控。

3.加强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应该摒弃只讲理论不顾应用的弊端,改理论体系为训练体系,尽量压缩理论成分,强化和突出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把注意力集中在应用上,把精力集中在训练上,通过大量的课堂训练消化理论知识,达到学生“会用”的目的,从而使理论转化为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演讲论辩等等多种具备实践性要素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得到职业感受和体验,使教室也成为实践性教学场所,把实践性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案例交流,鼓励教师设计、开发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共同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2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构造;工学一体;专业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96-03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费 腾(1987-),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助理讲师,建筑学学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广东 广州/5104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局2014年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市级立项建设精品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成果材料。课程建设单位: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立项编号:穗教职成【2014】26号;课题负责人:陈若山。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通过介绍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本构造原理、构造组成和分类、构造方法等,让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相关知识,识读建筑构造的施工图纸,并能够运用构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因此这门课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建筑识图与构造》的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该课程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牵涉到很多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例如《建筑力学》、《建筑材料》等。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诸如《建筑力学》等课程上的学习能力十分有限,往往不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了《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学习效果。第二,《建筑识图与构造》涉及的概念分类多、技术规范多、图集图样多。中职学生面对这样的课程,普遍具有畏难心理。再者,《建筑识图与构造》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上重理论而轻实操,强调传统而忽视新工艺和新型材料的应用,行业相关规范、标准没有与时俱进,教材内容上与实际工程有一定距离,知识更新缓慢,跟不上建筑构造新工艺和新型材料应用的发展。

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建筑识图与构造》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就要打破既有的“重理论轻实操”的局面,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主流背景下,探索专业基础课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强调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同步,即工学一体化,是专业基础课进行转变的切实可行的方向。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提高被教育者(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工作与学习融为同一个教学体系。

在我校申报并立项的特色课型研究课题《中职建设类专业课程工学一体课型实践研究》中,我们对“工学一体”的定义是:“以工学结合教材为文本,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学习理论和训练技能。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对《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进行工学一体课型的实践研究,以课程的教学设计为载体,探索土建类专业基础课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转变方式。

一、课程的内容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任务是:建筑制图识图基础、民用建筑构造组成、原理及其运用、施工图识读初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以建筑制图识图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原理重点掌握民用建筑的构造及其组成原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建筑制图识图的知识进行实践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建筑构造的识别和应用能力,最终逐步形成建筑工程图纸的识读能力。

二、设计思路

打破传统的学科理论型教学模式,以职业活动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学习任务作为学生学习和能力训练的载体;以工学一体化为基本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教、学、做”一体化;用任务的完成程度来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突出工学结合与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建筑识图与构造》的教学设计思路中,具体应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实践的主体地位

工学一体课型模式下的教学,必然要体现出行业知识和技能实践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目前,很多学校都在重视专业课程的实践部分,但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主要体现在单纯地增加实训课时。实践性在职教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够仅仅靠实训课时的多与少来体现,更重要的是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真正做到“以行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知识”。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学习任务,进行教学的组织

1.将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完整而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基础。现实工作情况中有很多任务,其中只有一部分任务是有教学价值的,先将它们描述出来,再进行优化,选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

2.按照实际工作中生产的组织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

3.结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的工作任务联系起来,转变为学习任务;对学习任务进行排序,按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任务中的组织流程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学习任务的选择和排序要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容量均匀,不能头重脚轻。

(三)重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中职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知识的掌握。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而言,专业理论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应用能力才是培养目标的核心。要让学生通过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并伴随着这个过程掌握理论知识,再把所学知识反过来投入到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学习任务的确定

按照“打破传统的学科理论型教学模式,以职业活动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的设计思路,我们需要把《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内容以“描述工作任务―优化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的方式重新进行整合。新的教学方案应当把学习的内容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任务中,利用完整的任务实施过程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同时在学习任务中分解出若干个子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每一个基本教学目标的达成。

下面以《建筑识图与构造》中的第九章《屋顶构造》的学习内容为例,通过企业工作情境,提炼出学生在岗位上所需体现出的职业能力,再与课程的知识进行融合,确定工学一体课型模式下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如表1所示:

四、任务实施

《建筑识图与构造》采用工学一体课型的模式进行教学,最根本的着力点就落在对每个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任务实施过程可以由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灵活的设计,其形式简单清晰即可。

笔者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第七章《门与窗构造》中的“门的构造”的内容为例,进行学习任务实施过程的设计,实施过程设计如表2所示:

在进行任务实施过程的设计时,有以下几点:

(1)将以往教师主动而学生被动的知识传授方式,尽可能转变为学生主动而教师被动的方式,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空间。教师把课堂作为学生施展学习活动和表现学习行为的空间,把自身变为集引导、咨询、总结、提炼、答疑于一身的帮助者。

(2)各个任务的实施过程可以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例如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权重分配、任务的实施步骤、任务的完成方式等。总体的原则是让任务的布置最有利于学生实施任务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个任务的实施过程可以具体分为多个部分,如表2中模仿学生玩游戏的形式,以设关卡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层层过关来建立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获得成就感。

五、考核评价

通过完成表2中“门的构造”学习任务实施过程,其考核评价表可以如表3所示:

在对学生的任务评价中,需要体现出两个方面:

(1)过程性评价要大于终结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此来评价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使得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自评、他评、教师评价。其中学生互评的形式可以不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改为随机挑选两名学生对某个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以及完成的练习等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他评的两名学生可以是同小组讨论的同学,也可以是其他小组的学生。由两名其他同学进行他评的方式,相比于小组评价的方式更为灵活。

在工学一体的模式下,探索《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新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任务实施的同时体验学习过程,在完成具体任务的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和工作实践的有机融合。另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最终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今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工学一体课型的教学实践,从而促进土建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丽玲,卜振龙.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4(1).

[2]刘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数控加工专业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6).

[3]苏廷志.对高职工程造价类《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运用建筑教学模型教学效果的初步研究[J].商情,2012(49).

[4]孟吉.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3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带领学生初步认知建筑工程领域,内容涵盖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为后续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做好铺垫[1]。

近些年来,伴随着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高级”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宽厚,“应用型”强调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因此“高级蓝领”应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2]。房屋建筑学课程亦应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做了一些思考。

一、高职房屋建筑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本课程教材内容分为民用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两个部分,其中民用建筑构造又分为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面、楼梯与电梯、屋顶及门窗等各个独立的构造单元。各构造之间缺乏整体的联系,只是就某一知识点论某一知识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独立的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不能很好的将其联系成整体。然而,房屋建筑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各构造之间的有效融合。同时,教材内容不能反映新技术、新设计理念和新建筑材料的应用,知识点没有及时更新,落后于现实。这就使得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

主,无法全方位利用人体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教学互动性很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虽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环节,但学生很难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真正完成一项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因此无法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考核机制有待改革。本课程考试通常采用完全闭卷的方式,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复习得充分些,有时任课教师会给学生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只在教师给定的复习范围内死记硬背,没有深入地、综合地进行复习,不能真正的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造成高分低能的后果。并且,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分析性、应用性、多课程综合性的试题少,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针对高职房屋建筑学教学现状,提出的改进建议

(一)丰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构造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经调研后,需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应突出民用建筑构造和设计在本课程的重要地位,搜集实际工程资料作为案例,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增设相应的设计环节,使教学系统化、连续化,在大量的强化设计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性,提高学习热情。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更新和充实教学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以便将来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

(一)多种教学方法并存,提高教学质量。(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建筑实例,并以此为背景知识,结合多媒体视频或图片,进行相关建筑知识的介绍,并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向教师做学习汇报。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做总结和补充。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乐于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教学互动效果好,还有效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效果。(2)民用建筑设计实训:房屋建筑学课堂上穿插的基础课程设计通常只是绘制或设计建筑局部构件:如墙体、檐口、楼梯等构造详图,而没有完整的建筑设计训练。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结合建筑CAD课程设置民用建筑设计实训,设计内容通常为中小学教学楼、多层民用住宅、某多层办公楼等中小型民用建筑。经过教师对实训指导书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在掌握房屋建筑学理论知识基础上,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成完整的设计方案图纸。学生通过实训环节,在探究和发展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使用CAD进行建筑绘图的能力。(3)施工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充分利用实际工程,使学生学生将书本上、图纸上的构造做法直观化、实物化。对建筑构造知识加深理解,获得感性认识。在现场了解施工工艺、建筑材料、技术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2013年我院组织学生到正在建设的5、6号学生公寓参观学习,5号公寓为砖混结构,6号公寓为框架结构,特邀现场的工程师带领学生边参观边讲解,给学生介绍了工程概况,分析了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的区别,砌筑的施工要点,剪力墙的作用等诸多内容,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工程师给予解答。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实际建筑物,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房屋建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应贯穿于理论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为此我院正在积极建设工程模拟实训基地,此基地模拟施工现场,将正在建设的工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身临其境。

(三)考核内容全面,以考促学。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特点,在传授建筑设计和构造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考试来引导和强化学生自我学习、提高能力的意识[2]。设置的考试内容和试题类型应能够真正全面的测评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内容既有反应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的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又有检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的问答题、设计题和论述题。具体题目可选自教材,或出于实际工程。对于主观性问题的设置最好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比如“以我院食堂为例,分析楼地面工程的材料选择、构造做法及特点”,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联系日常所见的建筑来分析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试题数量及难易程度适当,合理设置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避免偏题、怪题。

对考核内容完善的同时,应同步改革对考试成绩的评定。以往的期末考试成绩就是学生本课程结业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使得学生平时不够努力,只在考试前突击复习,目的只为通过考试,考试过后便忘得一干二净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并设置平时成绩的比重占总成绩的40%,其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小组测评等内容。即用教学全程考核来测评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的压力。

(四)积极参与竞赛,激发学生潜能。我院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基本具备了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院成立了建筑工程协会,会员选自于成绩和综合素质都相对优秀的学生,并邀请专业教师和行业精英定期对会员进行建筑设计方面的培训。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国家高职建筑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提高了学生们对于房建知识的热情,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氛围,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铺垫。

结语:房屋建筑学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其教学目标应符合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针对目前本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参与竞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本课程能够真正发挥其在整个建筑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使其成为一门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得的课程。为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改革 教学手段和方法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生源丰富,就业率高,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立足本校发展,面向建筑行业和企业,培养一线施工技术管理人才。因此,中等建筑类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教学改革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精选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够用、实用为原则

根据建筑业的社会需求和中等职业教育重动手操作的特点,围绕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规范、标准,加强职业岗位分析,分析教学情景和教学步骤,大胆的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施工企业各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的应用型理论知识的教学。遵循基本理论教学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如识图部分,运用项目教学法,不需要学生掌握过多的理论识图,只需要教会学生怎么看得懂图。把更多的教学周次应放在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上。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校制定教改方案,制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达到理论和实践并举,侧重工程一线实践应用的教育原则,以此作为专业内课程体系调整的依据。

二、自编实用教材,实践教学以岗位能力提升为目标

目前,虽然中职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课教材非常齐备,但符合实际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的教材仍屈指可数,因此,还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取材。为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校要求相关施工专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自编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教案或讲义,出版校本教材。在自编教材中,以实际岗位标准为指导,突出岗位能力提升。根据专业特点,增加先进的、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在自编教材中加入新元素.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时效性,一方面学生能感受到时代在发展、技术在革新,更重要的方面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日后的岗位适应能力。有效解决了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脱节的问题。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互动

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构成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很难把问题和知识点直观地讲解清楚,特别是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学,课堂教学中要讲解大量具体的施工工艺、结构构造、建筑材料、检测方法、施工组织等,仅通过老师的单纯口授和板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不够好。因而必须有效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如利用投影、光盘、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丰富的教学工具,如图、表、实物等,加强直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把一些专业性强、有技能训练要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另外,在校内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真实反映建筑物构造和施工工艺流程,模拟实际施工场景,较真实地展示出工程施工现场。学生通过熟悉建筑构造,进一步了解施工工艺、材料等知识。同时我单位还购置仪器、设备,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不仅能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工程,了解工程一线具体的操作技能,还为教师从事科研和参与工程一线实践提供条件。通过这样的综合教学能有效地缩小教学与实际操作的差距,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推广学生“双证书”制度,突出岗位目标

按照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职业鉴定考试,如注册二级建造师、员证书等,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相关岗位应知、应会的岗位标准和知识技能,在我校广泛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度,即毕业生同时拥有毕业证书和岗位从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从业相关资格考试,配合优秀师资团队,方便学生学习和报考。通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建筑行业从业资格考试。以参加考试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内在学习动因。

五、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和内容,推行一体化考核模式

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中,传统的闭卷、书面考试的形式,已明显不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难以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和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的需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建筑施工专业课程中有大量的操作性知识需要学生了解、掌握,如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如果还是单纯的依靠传统闭卷书面答题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容易造成了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疲于应付考试的现象。同时达不到考核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当前,应明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考核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如测量、建筑构造、材料与检测等,二是了解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的掌握情况,如施工技术、钢筋翻样、计量计价、施工组织、项目管理等。考核内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外,应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在考试形式上应积极推行“一体化考核”模式,即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带领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地实施灵活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如组织学生在校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地或在施工现场进行口试,要求学生直接动手解决工程施工的实际问题。

对于考试试题的设置,应整合各门课程所学的知识,采用立体的、综合的考试试题。破除以往考试试卷的保密性,把考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其主动查阅资料,动手操作练习。最终,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核,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考核团队,给予学生相应的考核成绩。

六、培养“双师型”教师

目前,我校积极申报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学校,正在进行有计划的甄选一些教师参加省培、国培和出国培训等各类培训,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加入企业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建筑行业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强化自我学习意识,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时,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也要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多参与有影响力的工程建设,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撰写专业论文和著作,使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性的专业学术活动,提升专业技能,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总结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的课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及时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尝试新的方法和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建筑行业发展的步伐,才能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优秀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才能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岗位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从而,最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5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这对高等院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学模式改革

从近几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反馈信息来看,社会对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据住建部统计,2010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全国排名第四),且要求具备较宽的相关专业知识.笔者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之前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之前,除学完基础课程之外,需要先修建筑概论、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CAD制图、水力学、泵与泵站等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建筑概论、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CAD制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建筑构造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关系,掌握建筑识图、制图和建筑防火分区的基本知识,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理论和设计原理奠定基础[1].通过水力学、泵与泵站的学习,为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建筑热水系统等管道水力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打下坚实基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中宜补充有关防排烟、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设备系统的基本知识.在我校近10年的教学实践中,增设了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选修课,如建筑消防设备工程、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节水技术、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业通风、建筑电气、燃气输配等,实施效果良好.

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吸收了部分院校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近年来国内外给水排水的一些新技术,但与该学科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相比,教材的部分内容建筑滞后于行业技术的发展[2],如绿色消防技术、雨水利用新技术和新型管材方面.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经常跟不上与之相关的设计规范、规程、标准、措施、手册、图集等,如游泳池和水上乐园给水排水设计的内容未按最新的《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JJ122-2008)修改.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除了参加省里一年一度的“给排水年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外,还要经常参加给水排水信息网与土木建筑学会给排水分会等组织的研讨会、专家讲座等.笔者去年参加的“雨洪利用新技术”、“绿色消防技术”等讲座,不仅学习到一些新理念,而且可以跟踪前沿的科技信息知识,及时充实教材内容.通过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如住宅、商住楼、宾馆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建筑思考某部分内容,通过思考逐渐消化抽象的理论,体悟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对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影响,消除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随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学术研究迅速发展,与之直接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规程有十多本,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等.这些规范规程不断修订改版,专业教师应及时对照修订前后内容,把其中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将改版的最新进展融入课堂教学中[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比2003版加入了不少新技术、新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把握增删的尺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用到的内容需要详细介绍,如生活饮用水管道防回流污染措施的使用条件、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通气条件下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的调整内容、热水供应设计小时耗热量设计参数的修改、叠压供水、太阳能和热泵供应等节能技术原则规定等.《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JJ122-2008)比旧版的规程修订了部分内容,如池水循环部分,在授课过程中要及时补充.随着节水减排技术的普及,教师授课过程中必须把《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等规范标准的部分内容穿插到课堂中,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才能熟练掌握,为今后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一般为40~50学时,现场实践教学4学时,不少内容未能接触.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补充增加该学科的新技术、新知识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我专业近年来坚持课内、课外结合,课内教学注重问题引出、案例讲解.任课教师在认真学习外购课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和应用信息量大、界面丰富、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媒体课件,解决有限课时传递大量信息的难题.如课堂上讲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排水立管中水流状态、固定消防炮系统等内容,学生觉得很抽象,利用flas演示,学生则会恍然大悟.在研讨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收集新产品厂家专业团队开发的动画短片,使学生感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课外教学将课内教学延伸,构建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网络教学网站并将多媒体课件上传,方便学生查阅课内教学内容[4].网站设置课程作业、模拟试题库等栏目,课程作业有课内各章节习题和课外开放型作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练习各章节习题,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提出多种设计或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条件下优化方案,锻炼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学期末学生可以在线随机抽取模拟试题.心得体会和互动交流栏目提供了在线答疑与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科研成果栏目传递本学科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有经验的任课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积累,编写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供学生课外配套使用,效果甚佳.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目前,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博士、硕士,在教学和实践上还不够成熟,难以保证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4].为此,学院延聘资深而有专长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授,协同任课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实际工程设计,传授多年积累的工程经验,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梯队,并编写了《快速识读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辅助资料.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成长,丰富教学内容,密切关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还聘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来校交流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