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摔跤吧爸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摔跤吧爸爸范文1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体育传记电影,是一部讲摔跤和爸爸的故事的电影。你们看过吗?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写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1《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口碑很好的电影。因此我也看了一遍,觉得它可真是名不虚传,里面的情节令我感触至深。
这部电影主要写了一位前任摔跤手年轻时没能完成得到世界冠军的这个愿望,所以他一直想要生个儿子继承他的事业。可是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一连给了他四个女儿。他十分沮丧,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女儿很有摔跤天赋,决心让她们成为一名摔跤手,于是他就开始了对她们魔鬼般的训练。他的两个女儿觉得很辛苦,曾多次想要放弃。但听了同龄女孩的倾诉,明白自己是幸运的,慢慢爱上了摔跤。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父亲的愿望。这时,我觉得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虽然他们会让我们学这学那,对我们十分严格,但他们是希望我们将来能有选择的权利,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这部电影里,让我最感到讨厌的就是那位教练。他不仅自高自大,用自己愚蠢的方法让姐姐吉塔多次与成功失之交臂。更让我感到气愤的是,他居然在吉塔最重要的比赛中,设计把她爸爸给关了起来,让他错过了女儿最精彩的时刻。因此一个好的引导者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影片中,许多比赛场景都十分逼真,在吉塔比赛时,我居然认为我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再看体育比赛,让我不断为她加油鼓劲。当比赛的最后时刻,父亲对自己的女儿说;“你是我的骄傲!”我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了。因为这是对女儿最大的奖励。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令人感动不已,又让人深思的好电影。也是一部任何人都适合看的影片。因为你能从中感悟一些道理,看出一份感动。
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2当你听到一个女孩的头发被无情地剪掉,被逼着穿短裤、学摔跤,还得忍受世人的嘲讽,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们的爸爸时,你们一定会觉得她们的爸爸很坏吧,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印度,每个女孩一出生,几乎就和锅、碗、瓢、盆为伍。到了14岁,就要被送到一个毫不认识的男人面前给他当老婆,没有一点儿自由。然而,电影中的吉塔和巴比塔却并没有这样,因为她们成了一个摔跤手——她们能成为一个摔跤手,是因为她们有一个好爸爸。
为了让她们摆脱这传统女孩子的悲惨宿命,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做出了让她们当摔跤手的决定——即便说了,她们也不懂。正是因为不懂,所以,一开始,她们对父亲的做法并不理解,而是选择了“顽强”地对抗,直至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电影中,父亲用他那无私的爱助女儿脱离了悲惨的“宿命”;现实生活中,我的父亲用无私的爱为我撑起了父爱的蓝天。
小时候,我的右脚走路总是一撇一撇的。省里的医生说,那是发育不良,长大后可能要做手术。当时,我还小,印象中根本没有这回事,直到后来妈妈提及才得知。起初,我以为是身体慢慢自己长好的;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为了我的脚费了多少神,操了多少心。且不说他一次又一次带我去找医生,也不说他逢人便打探治腿良方,单是花掉的钱就可以盖一栋楼了。到后面,发现找医生也没什么用,父亲就用笨办法,一点一点地扶正我走路的姿势。尽管他一有时间就拼命地把我的歪过来的脚,用脚顶回去,但也无济于事——连妈妈都有些灰心了,可父亲一直没有放弃,还是四处留心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治好我的脚。有一次,他去上海的时候,发现有一种矫姿鞋。那是一个品牌货,价格非常贵,差不多就要爸爸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可爸爸想都没想,立马就给我买一双——只为一个可能。说也奇怪,自从穿上这鞋后,我的脚走路就开始从歪变得不歪了。渐渐的,我的脚走路的姿势就恢复正常了。可以这么说,没有父亲,我现在走路还将原来那样,一撇一撇的。可父亲从来没有向我提及此事,如果不是妈妈告诉我,我都不知道自己的脚曾经有问题,更不知道仅为我的脚,父亲就曾为我付出这么多!
父亲用无私的爱,为我撑起了父爱的蓝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报答他!
教师点评:习作按“引、议、联、结”的顺序,回顾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更是紧密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起了爸爸为矫正自己腿付出的艰辛,同样是父亲,同样是“无言”,同样值得歌颂。
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3近期上映了一部电影叫《摔跤吧,爸爸》一部印度片,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对摔跤界的关注!
主人公爸爸是以为印度全国摔跤冠军,一生的追求梦想就是成为全世界的摔跤冠军。因为政府对摔跤其实不是太关注,所有的经费都很少,而且印度人像他那个阶层的人,没有富裕的钱来支持他的梦想,随着年龄的日益增大,身体发福,他就把他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儿子身上,可是他的妻子生的是女,村里许多老人就纷纷出主意,到最后妻子临产的时候,全村的人都来了,结果很意外他的妻子又生了一个女儿,而且接连生了四个女儿,好像就连上帝也在捉弄他,想要让他放弃这个梦想,确实他把梦想藏在了内心,直到有一天有人找上门来说他的女儿给男孩打架还把男孩打的遍体鳞伤,这燃起了他熄灭好久的希望。
他开始训练他的女儿成为摔跤手,起初女儿们以为只是惩罚她们打架,但是慢慢的她们发现原来是父亲把他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她们身上,开始她们抱怨他把他们当成他的愿望而不是遵循他自己的意愿,心里痛恨父亲,所以做出一系列的方式和父亲展开了自我保卫战,但是直到有一次她们认识到,自己的父亲不仅仅为了他自己而且还为了她们的未来,她们偷偷去参加一个印度女子的婚礼,按照风俗印度女子一到十四岁就被嫁为人妇,而且自己的丈夫素未谋面,听到那个女子的诉说,她们从那天开始又认认真真的开始练习摔跤,父亲带她们去参加摔跤和男孩子摔跤,在印度人来看是非常不合理的一种,第一次失败了但是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女子摔跤的关注,后来在父亲一手培育下她一步一步的走向印度人民的视野,后来女孩长大了进入国家训练营,可是成绩却一落千丈,她认为父亲的教的技术都落后了,只是听教练的话,而教练鼠目寸光,她一步步的落后,而且和父亲关系僵硬,直到大赛的前一天,她在妹妹的说服下和父亲通电话,父亲费劲各种方法帮她恢复原来的成绩和技巧,最后她获得了世界女子摔跤冠军,打破了这个印度从未走进世界比赛的魔咒。
父亲的愿望实现了,苍老也遍布了他的脸,在世界的注视下,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4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名字叫《摔跤把!爸爸》。我为了完成作业,便和爸爸一起来电影院观看。我觉得这次真的没有白来。
当时观看时从一开始到最后,差不多都有人如同刚洗过脸一样,泪流满面。而我的泪虽然没有流下来,但眼眶里一直泪汪汪的。
电影的内容很感人,情节是这样的:阿米尔汗想生一个男孩来继承自己的梦想,但事与愿违,他的妻子生下四个女孩,那一刻他简直要崩溃了!
直到有一天,吉塔和巴比塔打残了两个男孩,阿米尔汗高兴无比,因为他知道,女儿也可以完成他的梦想。
从那以后,她们每天不停地练,终于练成了摔跤高手。
阿米尔汗把吉塔送进了国家体育学院,而吉塔却因为教练的误导放弃了爸爸的方法,但经过巴比塔的一番劝解,吉塔又继续接受爸爸的训练,最终夺得了冠军。在那个时刻里,印度的国歌第一次在全世界赛场上辉煌的响起!
“你是我们的骄傲!”这句话大家已经等了十年了。
阿米尔汗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国家的荣誉。我觉得每个人的一生都有磕磕绊绊,而自己人生的精彩和失望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只要去尝试,就一定会慢慢的到达顶峰。
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5电影讲述的是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阿米尔·汗 Aamir Khan饰)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结果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再三考虑之后,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剪掉了长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这部电影教会我们,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追梦的人更是可敬的。电影中,塔拉在获得全国青少年组冠军后,进入体育学院学习,在正规训练下,忘记了父亲的指导,同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结果在一次次的国际比赛中失败。进而到醒悟,到主动向父亲承认错误,到父亲的指导下,获得最终的国际比赛的胜利。
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也是一个民族事业的胜利。同时更是女性权利的解放,通过马哈维亚的努力,带动了印度女性积极投身到参加摔跤的比赛中。同时,也打破了印度没有女性摔跤运动员的局面,这是何其荣耀的事情。这也反映了只要有梦想,并努力付出行动,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也是一个对传统规则打破的事迹。电影中的国家队教练反映的是传统僵硬的教条主义,马哈维亚的则是实际实战经验的总结,很多时候,想成功,就得打破束缚,破除原有的常规,才能获得成功。
摔跤吧爸爸范文2
影片主人公辛格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结果他却生了4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辛格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他打破偏见,开始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后来,她们真的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成为激励千万印度女性的榜样。
于是,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二刷、三刷该片,可见亲子教育是中国观众多么关注的焦点。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辛格亲子教育的可借鉴之处。
是谁的梦想?
很多人会把辛格归为虎妈狼爸一类,而作为心理和教育工作者,看到影片开头,我马上警觉并心存疑问:他不会是一个我们经常抨击的“父母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典型吧?这种思想背后的实质是: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占有的财产,而非一个独立的人,孩子成为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这样的父母无疑是自私而缺乏爱的。
所幸影片没让我失望。孩子们的妈妈跟丈夫说:“不要把你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辛格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让我尝试一年,如果事实证明我错了,我将把我的梦想埋葬。”
当然,很少有七八岁或者十几岁的孩子会有自己理性的梦想,这个时候,父母帮孩子规划人生是合乎常理的。但是,首先它必须不是盲目、幻想、虚荣式的,而要建立于现实和事实基础上,即梦想要有与之匹配的天赋。辛格正是因为别人来告状,说他的女儿们揍了男孩子,从而发现女儿们的基因里有自己遗传的摔跤天赋。其次,用有期限的时间来尝试、论证梦想的可实现性。如果不行,也能不失望地接受、放弃并转向其他方面去发展。
我常对前来咨询的家长们说:孩子小时候,父母的重大责之一就是发现他的兴趣、天赋、优势、能力,这些是梦想的基石。以许多家长都有的钢琴梦为例,钢琴的训练肯定要从孩子小时候根本不知梦想为何物时就开始,但是,将弹钢琴列为梦想的级别,还是一般兴趣、音乐素养的培养,抑或是放弃,就需要家长以孩子的天赋和时间来考量。
父母的梦想与孩子自己的理想
估计所有的家长都会同意,“如何把自己的梦想转化为孩子自己的理想”是个巨大的难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即使有天赋,强加的梦想也会化为泡影。
辛格的女儿们不认同父亲的梦想,只是屈从于他的权威,她们把训练和摔跤当作父亲对她们打架的惩罚。时间一长,不出所料,她们开始消极反抗。
第一个转机出现在女儿们参加14岁同伴的婚礼(印度的童婚现象很严重),好友被安排嫁给70岁的老头子,她对抱怨父亲的姐妹俩说:“我倒希望有这样为我将来考虑的父亲。他训练你们摔跤,是为了让你们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而不必像我一样没有选择,只能嫁人,一生洗衣做饭,成为生育和劳动的工具。”这番话对姐妹俩触动很大,她们逐渐理解、认同父亲对她们的培养,明白这个梦想既是父亲的,也是她们的。
在辛格和妻子的对话中,也印证了他并不是自私地仅把女儿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当妻子担心“以后谁敢娶你的女儿”时,他说:“他们没有资格挑选我的女儿,将由我的女儿挑选他们。”他希望女儿们能有展现天赋、选择人生、实现价值,甚至成为女性榜样的机会。
第二个转机出现在姐姐第一次参加摔跤比赛时,她赢了比她还强壮的男孩,比赛结束后,她迫不及待地问爸爸“下一次比赛什么时候”,胜利带来的成就感激发了她的自信、斗志,也进一步将父亲的梦想转化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为了说明转化和认同的区别、递进关系和重要性,跟大家分享一个悲伤的故事。
有一对父母,两人都是登山运动的顶级高手,他们的儿子不幸遭遇车祸截肢,为了鼓励和培养孩子的意志,他们训练他登山,戴着假肢的儿子不负父母的期待真的做到了。后来,父母在一次登山中不幸双双遇难,他们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提早准备好了遗嘱,在遗嘱中为儿子规划了目标:攀登世界前几名的山峰。儿子化悲痛为力量,一一挑战成功,但随后他却自杀了。这个悲剧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父母很优秀,也很爱孩子,但难免以自我为中心过度为孩子规划人生;而孩子高度认同父母,全盘接受父母的安排,却因此没有自我,也就谈不上真正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所以,他才会在失去父母以及完成他们的遗愿后找不到人生的支点,无法独活于世。
成长、叛逆和超越
当姐姐吉塔渐渐长大并获得一个个冠军后,她要求离开父亲,前往国家运动学院接受训练。在那里,她像挣脱束缚的小鸟,开心地交朋友、玩耍。在摔跤上,她跟教练学习了新的战术并自认为比父亲的那一套先进。她甚至在回家时和父亲较量,将父亲狠狠摔倒在地。倒地的一瞬间,父亲的表情痛苦、复杂,想必内心百味丛生。父女俩不欢而散,似乎宣告父亲已被女儿超越,他的时代已终结,属于年轻人的吉塔时代到来了。
对照下自家的情况,是不是也有这么一个阶段:长大的孩子,开始嫌弃你,觉得你土、什么都不懂,一万个看不上你;而你呢,也自觉有些心虚、失落,父母的权威跌到了谷底,亲子关系降至冰点。
我想说,在青春期出现这种状况再自然不过,父母的心态要好,尽量从正面去看待孩子的变化:它意味着孩子在成长,叛逆代表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好事,也是历史的必然。当然,孩子们经常过于急切,也过于狂妄,当自信过头时自然会遭到重挫。
一个名人的后代曾这样描述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在我小时候,父亲是我心目中无所不知的男神,我崇拜他;到十六七岁时,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父亲不过如此,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到了30岁,我才明白,年少轻狂时的自己有多可笑,姜还是老的辣,父亲其实很牛,想要超越他并不容易。
总结青春期亲子教育的要点:一方面,有预期并能接受和容忍孩子的叛逆;另一方面,也许你做不到辛格那样在具体事务上的指导(毕竟他曾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但在思想和精神上至少要和孩子同步成长,若能领先一个身位更好,这样才能在孩子需要或受挫时提供精神的支持、帮助和引领。
真正的独立
对父母来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成功的代表是孩子真正独立。
吉塔离开家去国家队只是独立的开始,是生活上的独立,随后她就发现无论精神上还是技术上都离不开父亲的指导。父女俩冰释前嫌后,她在父亲的帮助下果然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可这会不会让她一直依赖父亲呢?如果没有父亲,她自己能行吗?
吉塔小心眼儿的教练不喜欢辛格插手,在关键的比赛前,设法将辛格引开让他无法出现在现场。吉塔在比赛中,如往常一样,总是看向父亲的方向,寻求他的指导。但那天却迟迟不见父亲的身影。比赛进行得异常激烈,眼看结束的时间就要到了,可吉塔还处在落后状态,望着父亲的空座位,吉塔脑海中闪过父亲训练时曾把她丢进河里,大声告诉她:“我只能教你求生的技巧,但你必须自己面对并克服恐惧!”没错,父亲已教会她所有技术,可胜利的果实必须依靠她自己去摘取,在这最后一刻,她需要自我激发勇气和镇定而不是害怕失败,她做到了,也成功了。亿万观众为印度第一个获得国际金牌的女摔跤手欢呼呐喊。
摔跤吧爸爸范文3
电影中《摔跤吧!爸爸》主人公辛格就有一个梦想,他是一名摔跤手,曾是印度全国冠军,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冠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当吉塔骄傲地站立在国际摔跤大赛最高领奖台上时,印度的国歌为她奏起,耀眼夺目的金牌在她胸前闪耀。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这枚金牌来之不易,那是花了多少汗水才换来的啊。
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获得全国摔跤冠军的爸爸,他十分渴望有一个儿子,并教他摔跤,取得世界冠军,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妻子生了4胎全是女孩,爸爸十分失望。有一天,爸爸发现大女儿和二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从那天起,每天早上5点起,爸爸就一刻不停地训练两个女儿,遇到女儿们反抗,剪掉了她们长长的秀发,还无情地将她们推下水,让她们自己游上来……
在吉塔入体校后,爸爸违反体校规定,叫吉塔私自出校与父亲一起训练,女儿差点被学校开除。但爸爸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电脑将每个动作分析给吉塔听。吉塔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战胜了自己,站上了最终的领奖台。这种爱,比山高比海深,这种爱无微不至,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这片意味深长的电影,我回想起我自己。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我单元测试考得好一点,让我做一份试卷,可我和妈妈讨价还价,妈妈生气时,还跟她顶嘴,心里还骂妈妈。其实妈妈和电影里的爸爸一样,之所以对我严厉,是为了我能更加优秀,我应该不辜负妈妈的期望。
严厉,是一种爱,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这种爱如太阳射出的光芒,照亮着子女前进的道路!
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昨天,我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励志电影。
剧中的主人公玛哈维尔是个退役的摔跤手,他把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亚培养成全国摔跤冠军,最后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世界冠军。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摔跤手,训练和比赛是少不了的。玛哈维尔经常天没亮就让两个女儿训练,有时还让女儿跟男孩摔跤。
让女儿和男孩摔跤,谁有那么狠心呢?可是吉塔和巴比亚挺住了,在一次次失败后从不气馁。后来,两个女儿真的分别打败了强大的男孩。
看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一个柔弱的女孩打败强壮的男孩,她是怎么做到呢?是她们每天跑步让自己逐渐强壮?还是父亲的指点让她们经验更丰富,或是她们失败不气馁积累了更多的自信呢?我想以上三点应该都皆有之,跑步让她们有强壮的体魄,父亲的指点使她们快速吸收摔跤的技巧精华,毫不气馁的精神使她们内心更加强大。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经百感交集。今年,我报了个主持人班。刚开始上课的那几天,信心满满的我在同学们面前表演朗读,由于一时紧张,居然念错了一个字,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连二年级的小屁孩也大笑不止,羞得我真想找一条缝钻进去,真的不想学了。
回到家,我又看了这部电影,我想通了:吉塔和巴比亚的失败比我的失败大一百倍,可他们都克服了,我不过是读错字被嘲笑,充其量是个小小的插曲罢了。
记得在电视看过这么一则广告:“面要一口一口地吃,梦想要一步一步来实现”。我敢肯定,这个“一步一步”中,一定包含着许多失败。
吉塔的摔跤路是一步步来的,那我的成功之路怎么不能“一步步”来呢!
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摔跤吧,爸爸》剧情很简单,一个曾是国家摔跤冠军的爸爸期盼生下男孩,为国拿下国际金牌,然而事与愿违,妻子连续生下了4个女儿。再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女儿也有摔跤的天赋,而后开始有条不紊地训练。即便其中苦难重重,最终创造奇迹。魔鬼般的训练看着很可怕,然而期间流露的父爱,深深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我把他们培养好,将来她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伴侣。"她们的爸爸”至少,把她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他为你们遮风挡雨,就是为了让你们能有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
肉体上很痛苦,但是父亲在她们成长过程中给予的爱却很深沉,大山一样的精神支柱,与此同时,却也尊重女儿的选择,即便知道她会走弯路,智慧的爸爸在女儿迷途而返时一如既往地给了支持。同时,教育不是控制,交给她们独立面对自己,爸爸曾经训练她们,在命令她们跳入河中后,说道,“爸爸不能每次都能赶来救你,我只能教你如何去战斗,但你必须依靠你自己,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这样的严酷,最终让吉塔力挽狂澜,在最后时刻创造奇迹。
用心做投入,而不是用头脑分析。
始终相信心念的作用,杨老师说,术为道用,技巧永远只是服务于我们的内在的发心。创造奇迹的人往往不是掌握无数技巧的人,而是内在拥有坚定信念,能够发挥天赋的人。回归本心,去深入了解自己,父爱发掘出自己的天赋,比掌握各种技能技巧更加重要,你将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外在的荣耀,而是内心的笃定和从容,心的喜悦。《摔跤吧,爸爸》特别打动人,真实的故事,奇迹真的存在,只是你是否真正地相信并去践行罢了!最终的胜利,不仅仅属于吉芭,而是属于她的整个家庭,让我看到和自己生命的源头连接是多么重要,虽然不是每一个爸爸都像他一样坚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发挥天赋,但,和父母的连接一定是你人生路上力量的源泉,这份生命长河里源源不断的力量就是你在这个世间真正发挥天赋,完成志业无穷动力。
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4辛格是一个摔跤手,他渴望得到世界冠军。他曾经夺得世界比赛的亚军,但是因为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
他希望他的妻子为自己生一个儿子,好完成他的梦想。可是,他的妻子为他生了四个女儿,他觉得自己的梦想破灭了。
但他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吉塔,二女儿叫巴比塔,打倒了两个大男生,他上门去道歉,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是天生的摔跤手。
他想:“我为什么一定要男孩呢?还有女子摔跤比赛的呀。”他的梦想又有了可以实现的希望。
他开始跟妻子商量,给他一年的时间来训练女儿们。
他开始建造了简易的训练场,在麦地中开辟了一条空地,让他的女儿在田间地头跑步,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在训练场的地上铺上沙子,让他两个女儿练习摔跤,还叫来自己的侄儿当陪练。
可女儿们不乐意,总是找各种理由偷懒,比如说自己的头发上长虱子,没想到爸爸把她们的头发剪成了男孩子的造型。当她们在村道上跑步时,被村民们嘲笑,当然也有一些人同情她们。
有一天,她们俩没训练,而是跑去参加婚礼。侄儿和女孩子们正在载歌载舞的时候,爸爸来了,把侄儿扇了一巴掌,整个婚礼热闹的气氛被他打乱了。
女孩们跟新娘讲自己的不开心,没想到新娘却羡慕她们。这让她们明白了,自己的爸爸为什么要让她们训练了。
从此,她们开始积极参加训练,把侄儿打倒。爸爸让她们参加比赛,吉塔第一次比赛虽然输了,但后面的比赛一次又一次赛得好,最后夺得了女子摔跤的世界冠军。
如果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初中摔跤吧爸爸观后感5我是看过这部电影的,就在上映的不久以后,朋友给我推荐了这部印度电影,我便与父母去看了。
当时,电影院里漆黑一片,左边是我妈妈,右边是我爸爸。看到激动处,我就紧紧抓住他们的手,兴奋地小声惊呼,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剧情里,情绪随着剧情发展激荡起浮。
我会因为吉娜的胜利激动十分,会因为那个已婚少女的自白而难过,会因为教练的轻视愤怒,会因为吉娜胜了她的爸爸而情绪复杂……会因为一切情节的发展抓紧父母的手。
转眼间,我来到了那里。那里的一切都要自己来:自己洗衣服、自己刷鞋、自己来克服一切的困难以及不适应。与家里的联络只有一周一次的家信以及父母的留言。
摔跤吧爸爸范文4
就拿昨天来说吧,离考试时间不长了,也只有这么一个星期天可利用了,我要他稍微辛苦一下,抓紧时间复习。他倒好,反过来回我一句:“我晓得,你就是想把我累死,不停地叫我做习题、看书,在学校里还没有这么辛苦呢!”瞧瞧,说的什么话,好像是为我学习似的,当时我真要被他活活气死。我忍住想甩他的冲动,苦口婆心地跟他讲道理,讲他哥哥(他姑妈家小孩)是怎样用功的,终于在今年取得成果,被一所重点中学录取,举家开心。他也不知是真被感动还是假感动,终于能学习一会儿了。哪知下午拿了一纸给我,原来是一首改了版的《隐形的翅膀》:“每一次,都在妈妈骂过后清醒……我知道,你们就是想让我把试考好……就算被妈妈骂也不放弃玩电脑……这是学习调节的好方法……”看到这些,我真是欲哭无泪,终于忍无可忍,撕掉了他想玩电脑而做的小聪明。
唉,真难管教啊!怎样才能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我在网上也看了不少,可好像起不了多大作用。眼看就要进入四年级,也就意味着小学的关键时期开始了,可我到现在还没有一套针对他的教育方案,还真是郁闷啊!
―――一位妈妈的日志
像日志中的那位母亲一样,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正在讨论中”的话题。近段时间电影《摔跤吧!爸爸》凭着好口碑引发了一轮观影潮和热议,男主对于孩子的教育深得家长的学习和探究。究竟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最合适呢,这部影片对我提供了别样的想法和建议。
教育规划要持之以恒
当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不一致时,父母之间应该如何协调?现实生活中,父母意见不一致是很常见的,解决的方法一般以爸爸付钱、妈妈做决定为结果,或者有一方对教育不管不顾,另一方全程负责。而这两种方法尤其是后一种,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特别是升学阶段,父母应当一起做出决定。如果这个决定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那接下来怎么再去教育孩子?如果他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信心了,我们应该怎么开导他?作为父母需要在做决定的最开始,就想好一个答案。如果原计划失败了,有没有备选方案,教育是需要规划的,不是临阵磨枪,是持之以恒。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每一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究竟该怎么爱,如何爱,爱到什么程度?
作为父母应该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我们只能陪一半的生命,当父母离世之后我们的孩子还有属于他的另一半的生命,这段没有父母陪伴,没有遮阳伞的生命,我们的孩子该如何自己面对?
体育比赛是锻炼这种能力最好的方法,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这个机会,那就先从孩子自己上学开始,一个人去上补习班,一个人坐公交,一个人坐地铁,让他感受这个社会,感受有那么多陌生人在身边。
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路是要他自己走的,爸爸妈妈只能陪你一段路,他要学会自己挽救自己,学会靠自己。
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当父母或教育者们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时,孩子会变得更加自尊、自信,从而在各方面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
摔跤吧爸爸范文5
电视剧《回家的诱惑》在湖南卫视播出后,剧中对爱情忠贞、对亲情专注的高文彦扮演者迟帅的博客,一夜间陡增了近10万粉丝。随之而来的《新京城四少》里,和杨幂有着精彩对手戏的迟帅,人气“噌噌”猛涨。突然爆红的迟帅最近很忙,从《回家的诱惑》开播约到《新京城四少》接近尾声,2011年4月末,笔者终于见到迟帅。
迟帅是一个谦和、认真,微笑时露出迷人酒窝的大男孩。2011年4月,迟帅在杭州拍摄《命运交响曲》,二度与杨幂合作的他在剧中与“情敌”冯绍峰大飙演技。趁着他抽空回北京的间隙笔者逮到他,问他,与杨幂再度合作会假戏真做吗?迟帅说:“哈哈,倒是我们家那‘姐们儿’,觉得杨幂挺适合做我女朋友的。”他口中的“姐们儿”即是妈妈。迟帅解释:“俺‘姐们儿’喜欢乱点鸳鸯谱。我和董洁合作《金粉世家》时,她说董洁适合做儿媳;跟胡可一起主持《小神龙俱乐部》时,她又说胡可和我很般配;跟韩国演员秋瓷炫合作《回家的诱惑》后,这‘姐们儿’又说‘那姑娘挺好的,妈妈不反对你找外国人’。”
提起他的“姐们儿”妈妈,已过而立之年的迟帅,有着一肚子说不完的故事……
喏,那个家中
有架黑色大钢琴的孩子
迟帅出生于山东青岛,自诩“从小就是个痛苦的孩子”。为啥痛苦呢?父母逼他学声乐、钢琴和舞蹈,他的梦想却是做个工程师,盖大楼房、修高架桥,多带劲儿呀。儿时的迟帅很痛苦,但在同龄人和其他父母眼里,他却是最幸福的小孩。爸爸早年就离开工厂自己干个体,家境殷实富裕。母亲不用上班,在家做全职太太,而迟帅也是整个小区里唯一拥有钢琴的孩子。
“喏,那个家里有一架黑色大钢琴的孩子。”很多人见到迟帅都会这么说。迟帅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做梦都盼着那架黑色钢琴被小偷偷走,或者某一天它自己消失不见。其实迟爸爸让儿子学钢琴、声乐,只是想培养他的文艺气质,妈妈却想让儿子学出点名堂。小迟帅长得俊,路人见到他都说:“这小子长大了应该当演员!”但当妈妈这样鼓励他时,他却说:“我才不当演员呢,要当您自己当去!”
在迟帅的眼中,妈妈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可比电影或画报上的女明星好看多了。直到多年以后,迟帅依然记得妈妈年轻时的模样,穿有长长裙裾的洋装,戴宽檐、系着蝴蝶结的遮阳帽,牵着一身白色西装的他走在街头,回头率百分百。他不叫“妈妈”,在看了一些电影画报后,称妈妈为“法国大妞”。
迟帅11岁时,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老师到青岛选学员,俊俏,腿长的他被老师选中。当妈妈把他送到北京安顿下来后,迟帅问:“‘法国大妞’,你就留在这里陪我好吗?”妈妈没有答应他,爸爸的生意越来越好,但也越来越辛苦,她要陪在爸爸身边照顾他。迟帅心里酸酸的,原来自己在妈妈心目中的位置,远远不及爸爸。年少青涩,迟帅还一度对爸爸醋意大发。
远离父母在北京上学,训练又异常艰苦,迟帅也曾央求父母把他接回青岛去。但是爸爸说,他正在努力挣钱,等迟帅上大学时,他就和妈妈来北京买房子,然后一家三口不再分开。父亲的承诺对迟帅来说,便成了日日期盼的梦想。
1995年冬天,离迟帅考大学还有两年多,父母提前来到了北京。迟帅美滋滋地以为,父母要来北京买房了。
但是,当他在机场见到父母的刹那,却放声大哭。“爸爸,妈妈,我一点也不欢迎你们来北京!”
妈妈从“法国大妞”变成
包鲅鱼馅饺子的“姐们儿”
原来,迟爸爸前不久被查出肺癌,晚期。青岛的医院无能为力,说最多还有3个月时间。妈妈不信,瞒着爸爸把房子卖掉后,带着他来到北京治病。15岁的迟帅一夜长大,他知道:他要与过去的优越生活告别了。
15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加上训练量特别大,迟帅每顿能吃8两米饭或者是4个大馒头。妈妈曾经被他的饭量吓呆,迟帅却告诉她,学校举行吃馒头大赛,最后一名还能吃掉21个馒头呢。现在,在301医院住院的爸爸每天都会花很多钱。虽然妈妈没有减少迟帅的生活费,但他却开始克扣自己,只吃米饭或馒头,实在馋了就买一份咸菜。
个子疯狂地往高长,但因为营养没跟上,骨密度就达不到正常水平。加上高强度练功,迟帅的膝盖发炎了,抬脚走路都疼得要命。时隔多年后他去医院照片子,膝盖处的韧带依然呈钙化状态,还有一个很明显的骨刺。
因为膝盖受伤,迟帅不能参加正常排练,很多剧目也就没有他的份儿。原本专业成绩很好的他再也没机会做主演。他既无助又迷茫,常常半夜坐在操场上,抱怨老天不公。而爸爸随时都可能离世的恐惧,也越来越强烈地吞噬他的心。
卖房子的钱花光了,妈妈向亲戚朋友借的一大笔钱很快也没了。但倾家荡产的挽救,却没能留住迟帅爸爸的生命。1996年冬天,回到青岛不久后爸爸离开了人世。爸爸离世前还跟妈妈说:“无论如何,都要让迟帅上完大学。”
爸爸不在了,曾经的大房子也没有了。眼看着迟帅上学的日子临近,妈妈开始收拾自己的行装。“孩子,从此以后妈妈就跟着你了。”得知妈妈要来北京,迟帅心中五味杂陈。这个曾经带孩子出门遛弯都会穿上洋装的“法国大妞”,来北京靠什么生存?
谁能想到,“法国大妞”在北京簋街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山东餐馆打工,专门负责包鲅鱼馅饺子。这是迟帅妈妈最引以为豪的技能,包饺子的速度快,而且包出来的饺子如同从一个模子刻出来般整齐好看。
从此以后,迟帅改称“法国大妞”为“姐们儿”,因为在16岁的他的心目中,那个优雅、迷人的母亲突然变得坚强。她总是满脸笑容,声音洪亮地跟同事说笑,见到儿子时会揽过他道:“嗨!老弟!”
那个保护妈妈“安危”的大男孩
但家中欠下的几十万巨债,却是迟帅不敢忘记的负担。妈妈每个月工资不足千元,连交他的学费都不够。“父亲去世后,我知道自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尽量在母亲面前装得若无其事。但是心里知道,我的世界已经轰然坍塌了。”很多时候,他会对着星空跟天上的爸爸说话:“老爸,您为什么那么狠心丢下我和妈妈?您不能陪我们了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给妈妈留下那么一大笔债务?”
更多的时候,迟帅担心妈妈的安危。爸爸已经走了,他不能接受妈妈的任何闪失。妈妈住在餐馆提供的集体宿舍里,一个宿舍挤着90多人。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迟帅都会去妈妈的宿舍,那里总有空余的床铺。而睡在妈妈旁边的阿姨,总会热情地腾出床铺让迟帅睡,迟帅心里涌起了保护妈妈的自豪感。
因为妈妈挣钱艰辛,更因为家中债台高筑,迟帅曾经跟妈妈提出过退学。但每当他战战兢兢地说出来时,妈妈都说:“我答应过你爸爸,要送你读完大学。”甚至有些时候,迟帅希望自己高考失败。但是命运垂青他,1998年夏天,他顺利地升入北京舞蹈学院本科继续学习。
大学一年的学费差不多是妈妈两年的工资,已经借过钱的亲戚们再次主动借钱给他们。迟帅妈妈的同事,也10元、20元地为他捐款。
大学生活是无休止的训练和表演,才貌兼具的迟帅也常常有机会被挑中去做走秀模特,偶尔挣点小钱当做生活费,这让迟帅有了小小的满足感。但是,1999年的一天,突然发现妈妈憔悴苍老了许多的迟帅,有了可怕的预感:自己继续读大学,妈妈会累死吗?他毅然决定退学去打工挣钱。而因为有了前车之鉴,迟帅事先没有跟妈妈商量就写好了“退学报告”。
得知消息的同学们纷纷捐款,希望迟帅能改变主意完成学业。但是他拒绝了大家的好意,“我只有一个妈妈了。我得像个男子汉那样去保护她、照顾她!”
一个刚刚18岁、大学没读完的男生,拿什么去保护、照顾妈妈?迟帅以为会有很多公司来找自己演出,再不济的话,凭他的舞蹈功底去做模特也能有不菲的收入。但是,现实却没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中途退学的孩子,前路在何方
当迟帅先斩后奏把自己退学的事情告诉妈妈时,他在父亲去世后第一次看见妈妈流泪。妈妈什么都没说,迟帅发誓,等家里的债务还完,他就继续读书或者去国外留学。他跟妈妈保证,一定不会让爸爸失望。
做走秀模特、替一些公司做产品推销员,每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但这样的工作,一个月没有几次,能维持地下室房租和买方便面充饥,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在迟帅非常失落无助时,一家韩国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包吃包住,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就可以成为红透中韩两国的偶像团体成员。当时“韩流”尤其是歌手组合,在中国很受欢迎,迟帅想当然地认为他不久就会成功,很快就能还清债务,然后在北京为妈妈买套大房子。
他再一次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公司包吃包住不用他掏钱,但两个月后,迟帅却接到了组合解散的通知。公司根本没有做组合歌手的经验,没有一分钱的补偿,身无分文的迟帅只好借住在一个朋友家里。偶尔能接到走秀模特的活儿,更多的时候,只能窝在家里,靠朋友从公司打包回来的剩饭度日。迟帅度过了人生中最为颓废、无助和绝望的两个月。
可是他对妈妈总是报喜不报忧,即使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迟帅也坚决不跟妈妈开口。妈妈也从不细问,但是有一天,突然跟儿子说:“我们回青岛吧。我想那边的亲人和朋友了……”迟帅没说什么,因为这也是他刚好想跟妈妈说的话。
北京容不下他的年少轻狂和梦想,迟帅决定回青岛做个舞蹈老师,多带些学生、多上课,父亲生病欠下的债,也不是不可能还清。
只是,在北京读大学,毕业后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曾经是迟帅和妈妈的愿望。母子俩都舍不得离开这座已经生活了多年的城市。而命运也在这个时候,赐给了迟帅难得的机遇。
迪士尼旗下的少儿节目《小神龙俱乐部》与北京电视台签约,授权其招聘主持人,在中国40多家卫视同时播出。迟帅的很多男同学都去面试了,但没有一个人得到这个机会。一位女同学鼓励他去:“我觉得你最合适了,没准儿他们等的就是你。”
他硬着头皮去应聘,但觉得自己表现很差。然后,迟帅回到了青岛,住在叔叔家,准备过完年后就找工作。
没有还不清的债,
没有不幸福的人生
两个月后,2000年正月初八,正在青岛和妈妈过春节的迟帅接到北京电视台电话,让他马上去北京录制节目。迟帅激动得满屋跑,妈妈却泼他冷水:“哥们儿,别高兴得太早!”
迟帅没有学过一天主持,但节目组要的就是一张白纸的新人。事实很快证明,迟帅自然而亲切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随着《小神龙俱乐部》在各大电视台播出,迟帅也在主持界横空杀出一条“血路”,旅游卫视《闪客阵线》、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校园点歌台》也聘请他当主持人。
2003年,迟帅被《金粉世家》剧组相中,饰演男二号柳春江,没有学过一天表演的他却表现得很好。他这才意识到,父亲从小就让他学钢琴、声乐和舞蹈,无形中打造了他的文艺气质。而这些年来和妈妈相依为命,中途辍学去体验社会的经历,也让他对角色的把握更有深度。加上接到剧本后,迟帅就反复琢磨,拍戏间隙也虚心向人求教,他在处女作中的表现令所有人都很惊讶。
做主持人的大部分收入、拍戏的全部片酬,迟帅都打进了妈妈的卡里。儿子能挣钱了,但妈妈却坚持在簋街做她的“鲅鱼饺子皇后”。每当迟帅让她辞职时,妈妈都说:“很多人都是冲着我的鲅鱼馅饺子来的。如果我辞职的话,餐馆就会倒闭的!”
妈妈说得轻松,但迟帅知道,家里的钱一天没还清,妈妈就不会停下来。他开始接演更多的角色,无论角色大小或片酬高低。迟帅说:“我并不觉得妈妈在餐馆打工是丢脸的事儿,但我希望能早点还清债务,让妈妈变回我童年时期那个优雅、端庄又有风情的‘法国大妞’。”
2008年,迟帅终于还清了父亲生病欠下的债务,他的演艺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辞去做了10年的《小神龙俱乐部》主持人工作,在北京给妈妈买了房子。而在餐馆包了12年鲅鱼馅饺子的妈妈,也终于答应儿子,重新去享受“法国大妞”的幸福生活。
迟帅跟妈妈说:“‘姐们儿’,你现在依然很漂亮,要不找个老伴儿?”她乜斜着儿子道:“老妈有很多想做的事,唯一没兴趣的就是恋爱。要恋爱你恋去!”去健身房健身、邀一帮朋友爬山、去儿子拍戏的地方探班,迟帅妈妈的生活充实得令他都咋舌。某天,迟帅跟妈妈去爬山,才发现人家的户外装备,那叫一个专业;迟帅给喜欢郊游的妈妈买了一只户外气炉,人家却不屑一顾:“我去年就买了!”
摔跤吧爸爸范文6
从题材上来看,《摔跤吧!爸爸》犯了卖座影片的两个“禁忌”――人物传记片和体育片,按以往惯例而言,涉及其中任何一种都可能“必死无疑”。再说卡司、视听冲击力和画面美感,跟同日开画的《银河护卫队2》比起来,《摔跤吧!爸爸》都不占优势,甚至显得有些土里土气。但偏偏这么一部“土得掉渣”的影片却赢得了“高大上”的票房,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经典案例。
这既是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也是一部特色的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观众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层级,也不分种族。它的普世性与好莱坞不同,完全是由印度本土现实出发,用小人物带动大能量。首先,影片的人物塑造很成功。影片讲述的是小人物如何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故事,很接地气,对观众来说有天然的亲切感。而且这个人物突破了“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层序,他是身处在“生理需要”层级却追求着“自我实现需要”,是个心无旁骛、非常纯粹的形象。在这样的前提下,《摔跤吧!爸爸》体现出超强的讲故事能力,没有任何道德说教色彩。全片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好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润物细无声般地让观众自己领悟。影片通过娴熟的镜头语言和一个个巧妙的细节设计,表达父女两代对梦想的追求,也传递出父亲对女儿的爱――告诉她用什么方法改变命运,告诉她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告诉她只有通过个人努力和坚持才能成功。特别是影片最后,父亲点醒女儿,获得冠军不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为了更多热爱这项运动的人,为了改变更多印度女性的命运。站在这样高度的爱与我们生活中寻常所见的父母之爱不同,是普世的大爱,所以也格外能引起观众的精神共鸣。
其次,影片很善于从幽默中展示人性的真实,让观众在哈哈一笑中产生认同。反观我们自己的电影创作,确乎存在某些与“填鸭式”教育类似的思维惯性,有些时候总是习惯先讲道理,灌鸡汤;《摔跤吧!爸爸》不同,它先讲故事,立人物,还能让你觉得轻松愉悦。再说运动题材。影片把单调且专业性强的摔跤比赛拍出战争大片的紧张感和刺激感,凸显了宝莱坞的专业水平。我们自己近两年来也生产过一些体育题材的影片,拍得美则美矣,但总感觉扣人心弦的东西少,深层次的表达少。
有人说《摔跤吧!爸爸》取得的成绩与当下中国影市的现状直接相关,我并不认同。我觉得这部影片就是靠内容取胜,无论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放在什么n期上映,同样会取得好成绩。风沙吹尽始见金,好电影永远不会被埋没,要相信我们观众的鉴赏能力。
对于这部影片,我们行业和媒体的反应是滞后的,只有观众最敏感。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我们身处自媒体时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摔跤吧!爸爸》正是凭借好口碑和观众的助推反败为胜。所以,这部影片让人惊艳的票房,可以说是“人民的名义”使然。这从排片走势上就能看出来,真是硬靠观众好口碑推起来的,他们倒逼市场提高排片,这是任何院线都抵挡不住的。我预计,它的总票房能达到10亿元,超过《银河护卫队2》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