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松树的风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松树的风格范文1
一、崔白生平概况
崔白,字子西,濠梁人,主要活跃在宋仁宗时期,其艺术造诣很高,不仅工于花鸟翎毛,同时佛道鬼神、山林人兽无不精绝,而尤以花鸟画之成就最高,据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崔白作画凡临素多不用朽,复能不假直尺界笔为长弦挺刃,其花鸟画体制精赡,作用疏通。在董逌的《广川画跋》中亦有记载道:崔白作蝉雀,近时为绝笔,可见其花鸟画在当时的影响之大。宋代《宣和画谱》中对于崔白画作的名目记载繁多,有241幅,遗憾的是尽管有如此多的画作名目记载,现今流传于世的崔白画作品却寥寥无几,其主要代表作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寒雀图》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双喜图》《芦雁图》《竹鸥图》《枇杷孔雀》等。
二、崔白的花鸟画艺术风格
崔白的花鸟画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方面,他既继承了徐熙野逸风格中的写意精神,又吸收了黄筌画风中的严谨态度,另一方面,崔白在继承两者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创造出工写相间的笔墨特点,同时融入自己的艺术思想,最终形成了荒寒、萧条的意境。
(一)在继承吸收上,崔白能够兼济徐黄之风形成创造
出生于江南之地的崔白,其所受到最主要的绘画影响来源于徐熙的野逸画风。徐氏的绘画不拘泥于陈旧的绘画程式,而是将淡泊闲逸的文人情怀融入到绘画中,在取材上也是倾向于江南的鱼虫水草,甚是闲淡清泊。崔白的疏阔之性与徐氏的绘画之风相契合,沈括在《画图歌》中有言:花竹翎毛不同等,独出徐熙入神境,也正是这种对徐氏野逸画风的肯定和褒扬,这也就更使崔白愿意接受徐熙画风的影响并加以发扬了。崔白进入画院之后,受到了黄筌父子的影响。黄筌在花鸟画工于写真,禽鸟造型严谨准确、骨肉兼备,同时在赋色上也极为讲究,设色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这种绘画模式和风格深受当时统治者的喜爱和推崇,并形成了持续性的影响,因而在宋代,宫廷画院中画家的创作基本是沿袭着黄筌画风的创作程式,而没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有着突出的创新表现。
崔白原是民间画工,他得以进入宫廷画院的机会是因为与艾宣等人的较艺实现的:熙宁中初命与艾宣、丁贶、葛守昌画垂拱殿御扆鹤竹各一扇,而白为首出。后恩补图画院艺学,白自以性疏阔,度不能执事,固辞之(《图画见闻志》)。在进入画院之后,画院所盛行的黄家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对崔白的绘画创作产生了影响。因为在崔白的画作中,不仅有着江南徐熙的野逸之风,也有着对黄家富贵画风的严谨细致的吸收借鉴。在构图上,崔白讲究构图的灵动性,比如《寒雀图》中的九只麻雀,它们姿态不一,动作自然生动,与枯老的树枝形成对比,构图趣味灵动。而在绘画形象的刻画上,崔白又表现出了黄氏画风中的严谨细致的因素,如他对鸟雀的形象刻画周密细致,稳定规范,发扬了黄氏画风中严谨的绘画之风。
(二)技法上工写兼备,笔墨线条有动感之势。
从崔白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得知他在笔墨运用上是趋向于半工半写、工写相兼的,如《双喜图》《寒雀图》都是如此。对于崔白在笔墨线条运用中体现出的动感之势,可以从他与黄氏父子画作的比较中看出。目前较受认可的重现黄家富贵风格的作品有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和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在《写生珍禽图》中,黄筌对蝉雀虫龟等动物的描绘可谓是精工备至,笔笔有支撑的缘由,不管是禽鸟还是虫龟,画家都会一丝不苟的描绘出来,然后再施以淡色;在《山鹧棘雀图》中,黄居寀在设色上较其父浓艳了几分,但在对于物象的刻画上却丝毫不亚于父亲的认真与谨慎程度,他力求通过精致的刻画达到一种神态肖似的效果,但黄氏父子画作中的用笔难免会受到一些程式的影响,不能十分灵动地传达笔墨的飘逸之态。
而崔白的花鸟画表现出的是对于笔墨线条的灵动飘逸的追求。如在《双喜图》中,崔白将笔墨运用以半工半写的样式呈现出来,线条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与动感,用墨有浓有淡,在保证形象准确的同时,增加了用墨色的随意性。画家对鸟的翎毛的描绘,以及对枯枝、竹叶、兰叶的线条运用上,都用十分有力的线条勾勒,而对于衬景的坡石、树干等又运用一种较为粗放的线条绘出,笔锋顿挫,动感十足,毫无滞板之气。再如,在《寒雀图》中,崔白描绘的是九只不同姿态的麻雀,或栖息于枝干上,或盘旋空中欲落枝,他是用一种较为活泼的笔触对寒雀进行描绘,给整个画面带来一种灵动之趣。
正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所说的,崔白性疏阔,其花鸟画体制精赡,作用疏通,在画作中讲究线条的顿挫之感,用墨有浓有淡,充满了层次感和动感,这也是在宋代画院中沿袭黄家富贵画风之后,第一次有人对其进行变革,总的来说,崔白的画作呈现出的是一种秀挺疏通、笔墨灵动的变化之风。
(三)意境上荒寒萧瑟,淡泊凝寂
崔白的花鸟画在画面形式上表现出的是工整细致、工写相兼且生动传神,对于画面意境的追求上表现出一种荒寒萧瑟的淡泊之感。这种意境首先体现在绘画题材上。虽然现今流传的有关于崔白的画作甚少,但是我们根据《宣和画谱》的记载可以得知崔白绘画的主要题材是山林飞走芰荷凫雁,亦有人物画作,诸如谢安东山子猷访戴惠庄观鱼等,由此可知,崔白对于题材的选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多表现一种看淡世间的隐逸之风,这些表象显现的背后是崔白对于文人思想中淡泊以明志的追寻,与其疏阔的性情相合。
松树的风格范文2
《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
李清照生活在距我们八百多年前的宋朝,我们至今无法查据她是否刻意减过肥,也无法清晰地近距离观赏她的姿容是雍容还是清瘦,但根据她在诗词作品中大量运用“瘦”这个字,似乎可以确定,她也许真的身型很瘦。当然也未必真是如此,因为,诗歌一般不写实,而是以“写意”为主。写意是诗歌创作的突出特点,也就是说,写进作品中的形象,一般不能按实情去理解,只能通过所写的意象抽象地去赏析,就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样,坐船而行,能一日千里吗?这不过是诗人李白觉得顺流而下,那船真是快如飞,便夸张地这样说而已。那么,李清照的“瘦”也就未必是身型瘦,但她反反复复地这样说一定有原因。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婚前生活十分优裕,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夫妻恩爱,爱情生活其乐融融。自从金人占领中原之后,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再加上丈夫赵明诚病逝,这些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逃亡途中,行至乌江时,联想到了在被刘邦四面楚歌的包围中自刎而死的项羽,便写下了有名的《夏日绝句》。
李清照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统治者腐朽无能,不思抗金,只顾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这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丧的李清照,在晚年,还殚精竭虑地编撰了《金石录》,完成了丈夫生前未竟的遗愿。
松树的风格范文3
亚洲各国是最早接受中国瓷绘松纹影响的地区,早在元代,输出中东伊斯兰地区的青花瓷中就已经有了松纹出现。如图1就是现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的元青花“三友图”碗,器型敦实、多层装饰,画风雄健有力,纹饰为极具中国文化意韵的松竹梅组合纹饰。中国最早的瓷绘“三友图”即出现于元青花中,其中松纹以工细写实手法绘出,极为潇洒清丽。图2则为土耳其托普卡比宫所藏明嘉靖时期松鹿纹碗,其纹饰之美观,釉色之滋润,为晚明上品佳器。此时,中东伊斯兰地区虽然对中国青花瓷纹饰含义不甚了解,但在中国明代青花瓷的影响下大量仿制中国青花纹饰。16世纪直到19世纪,在伊朗萨法维王朝兴起收藏中国青花瓷的热潮,出现了大量仿制品,伊朗马休哈德、克尔曼等地大量生产仿中国青花瓷的白釉蓝彩陶器,其中一部分就含有松纹。如图3为伊朗17世纪仿中国青花瓷风格的狮凤纹钵,现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画面中松树枝干粗壮,松叶既有明早期球状工细的风格,又有明中期淡雅点划的特征,又加以明晚期的渲染方法,是综合了明朝各代松纹的一种创造,颇具中国民族风情。而在16、17世纪时的土耳其帝国的依兹尼克和屈塔希亚等地,亦同样流行白釉蓝彩陶器,其中许多仿自中国纹样,亦有松纹表现。如图4为土耳其17世纪时的白釉蓝彩人物纹陶盘,现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为典型的晚明克拉克瓷样式,但其主题纹饰中的人物及所持之物相当怪异,反映出其与中国文化的隔阂,画面右上方为一棵粗壮的松树,枝叶浓密,并加以重染,为典型晚明松纹风格特征。
虽然中东地区在中国瓷器艺术的影响下,仿制生产了不少中国风格的瓷器,其中就有松纹表现,但由于中东地区对松纹在中国的文化寓意不了解,并未能对其艺术在文化上产生真正影响,而对于中国近邻、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古朝鲜和日本来讲,就不仅是在器物上有所表现,而且在文化意义上也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在中国越窑青瓷的影响下,古代朝鲜在统一新罗末期即开始出现初级青瓷。进入高丽时代,青瓷迅速发展,并在12世纪初达到高峰期。而在其最有特色的象嵌青瓷(又称镶嵌青瓷)中就已经出现了不少松纹。如图5为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12世纪中叶高丽青瓷“松下弹琴图”瓶,松树画风相当爽放洒脱,松干虬曲向上,一气呵成,松针放射状勾描,而且还绘有松球,这在当时中国宋代瓷器松纹中是极为罕见的,与宋磁州窑松树画风有较大差别,可能是借鉴中国文人画松树画法的结果。14世纪末,朝鲜进入李朝时期后,青瓷衰落,白瓷兴起,明宣德三年(1428年),明朝使节尹风献青花瓷与李朝世宗,青花瓷开始引入朝鲜。图6为李朝青花松竹纹“弘治二年”款梅瓶,为李朝最早的纪年青花器,其纹饰仿永乐、宣德青花松竹样式,发色鲜艳明丽,苏麻离青料铁锈斑痕清晰可见。当时中国在成化早期进口青料即已用尽,但显然李朝将从中国引进之苏青料视若至珍,弘治时期仍在使用。此器构图疏朗大方,松干皴染工细,明暗层次分明,球状松针挺劲有力,其笔力之遒劲,当为李朝宫廷画员所绘之官窑青花瓷。当然,大部分李朝青花瓷是不可能使用如此珍贵的青料的,15世纪的李朝青花瓷松纹大都表现出与中国明中期青花瓷清新淡雅风格相一致的画风,如图7和图8,其画面疏朗清新,用色幽淡,为典型明中期松纹特征。其后,李朝青花瓷一直大量使用中国青花瓷松纹,这也与当时李朝奉行儒家文化和文人画风相吻合。由此可知,明代青花瓷松纹对古代朝鲜陶瓷艺术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1592年至1598年,日本侵略朝鲜,史称“壬辰倭乱”,而对日本来讲,则是不折不扣的“陶瓷战争”。虽然在中朝联军打击下,侵略行动失败,但大批朝鲜陶瓷工匠被日军掳走。1616年,朝鲜陶工李参平在有田泉山发现瓷土,便在上白川天狗谷开窑,首次烧制成功青花瓷,标志着日本瓷器时代的到来。有田等窑制品因其需从伊万里港出口,故被称为伊万里烧。1616年至1646年为初期伊万里时代,釉色和瓷质均较粗糙。1624年后,深受明代天启青花和祥瑞瓷的影响,形成简洁疏朗和通体装饰两种倾向。17世纪中期,制瓷技术开始成熟。伊万里青花瓷受中国纹饰影响相当巨大,许多纹饰包括外销欧洲的青花瓷纹饰均仿自中国明代后期青花瓷,明代青花瓷松纹亦是其常见的仿制纹样。清顺治时期,中国天下大乱,荷兰东印度公司无法获得中国瓷器,转而向日本进口,日本伊万里大量仿制中国明代万历制式的克拉克瓷。如图9为日本古伊万里江户时代克拉克瓷(日本称为“芙蓉手”),现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主题画面清新雅致,松树枝叶均渲染浓重,为万历青花瓷典型风格之一。图10亦为古伊万里江户时代青花松树人物纹钵,同样受中国晚明青花影响显著。另外,柿右卫门青花瓷在17世纪末也同样生产仿明风格的青花瓷,如图11为柿右卫门手青花山水人物图花口盘。画面人物为明代衣饰,其松梅亦为中国明代画风,松树枝干细长虬曲,球状松针加以渲染,为晚明人物图中的典型松纹样式。由上可知,日本青花瓷是在晚明样式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晚明青花瓷松纹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影响要远晚于对亚洲的影响,其文化隔阂更重。但明代后期中国青花瓷输出欧洲,在欧洲兴起了中国热,青花瓷松纹虽不为欧洲人所理解,但也随着中国艺术品外销的热潮进入欧洲人的视野,并与其他纹饰一道对欧洲近代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明输出欧洲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流,其精品大都远销欧洲,传统青花瓷中如明末极具文人画风的清新之作对欧洲艺术影响深远,其中的松纹也就对欧洲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专用以外销的克拉克瓷除了构图形式外,纹饰则仍然是中国传统式样,以万历风格为主流。图12为明万历时期克拉克瓷,内心主题图案为松鹤纹,色泽清丽,绘制工细明快,分水层次丰富,松树自然生动,颇具野逸之趣,极具艺术感染力。各种中国外销欧洲的瓷绘松纹因中国瓷器在近代欧洲的崇高地位而必然对欧洲文化艺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欧洲一些著名的窑场也纷纷仿制中国瓷器,其中有一些就有松纹,如图13为德国麦森窑于1740年仿制中国纹样的彩绘瓷盘。该瓷盘色彩十分艳丽,盘心绘有一株小巧秀丽的松树与一只雀鸟相对,颇得中国绘画之神韵。
松树的风格范文4
一.善于学习就是核心竞争力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名师在45分钟内的神采飞扬,舌灿莲花。其实“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玉而川媚”,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首先缘于其深厚的“内功”,他们卓越的思维方式和丰厚的知识积淀是他们长期孜孜以求的结果。李镇西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博览群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人。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没有教参就不会上课,对教材的解读与学生一个水平,上课时捉襟见肘,自然不受学生欢迎。”名师应该都是杂家,他们关注的绝不只是狭隘的文学和生活,天文地理科学政治他们都要略通一二,在上课才能信手拈来。努力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是他们精彩课堂的源头活水。
所以向名师学习,不能只学来一个表演的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取法他们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努力锻造自己的内功,为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底子。
二.凝聚个性才有品牌感召力
名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是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思考摸索出来的,与其风格气质和行为习惯相合。我们普通教师与名师相比,成长环境、个人经历、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所以生搬硬套不行,要把名师身上适合自己的东西萃取出来,“因我施教”。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先要了解自己、定位自己,想想自己是属于思维缜密型的老师,还是情感充沛型的老师?是善于条分缕析型的,还是擅长综合概括型的?是语言优美型的,还是睿智幽默型的?定位好了再去集合名师的经验,找到契合点,实行“拿来主义”,才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比如研究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如果不考虑自身的情况,不加思考,每人每课都用,那么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势必成了老师们在新时期的教学八股。但是如果把余老师驾驭教材的功夫学过来,再结合自己的风格,想必效果大不一样。我们来看《松树金龟子》的教学片段:阅读探究作家笔下的松树金龟子。教者把这个片段设计成了四步:(1)自由表达:请用精炼的一两句话说说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松树金龟子给我们的感觉。(2)探究方法:法布尔用什么方法把松树金龟子写成了一个精灵,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喜欢它?(3)模拟解说:仿照示例,象《动物世界》的解说员一样,以生动简短的语言激情解说松树金龟子的某一方面。(4)诗意总结:作家笔下的松树金龟子到底是怎么样的,给它来一段配乐小诗《松树金龟子之歌》。在这里余映潮老师的主问题设计理念,结合了该教师活泼激情的自身特点,整个教学片段显得重点突出而又鲜活灵动。
所以有思想的学习,才会形成个性品牌,而不是沦为一架只会抄袭的机器。
三.不倦实践成就课堂感染力
草根老师有时会有这样一种倾向,喜欢夸夸其谈于名师的某种理论,但是懒于实践。但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也是个性各异的,纸上谈兵永远不会知道某种思想理念的真正优劣。在实践中发现、修正、总结,再进行理论提升,这是一种反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相信在这样的磨炼下,你的功力会日渐深厚,从名师那里学来的东西会慢慢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比如学习钱梦龙老师的导读艺术,你有没有真的在课例实践中提高自己“导”的能力?津津乐道于李镇西老师上课时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艺术,那么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是不是也在努力构建一个对话追问的平台?余映潮老师“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的阅读教学艺术体系,如果不实践怎么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呢?当然实践的过程肯定是痛苦艰难的,因为自己的不成熟可能会让课堂上的自己冷汗频出,但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你的课堂教学才会在曲折中一路高歌向前。随着你日复一日地用生动的课堂砥砺你的思想,用鲜活的教学反思积淀你的底蕴,终有一天,能力上升成为艺术,你便真的成就了自己。
松树的风格范文5
在一所农村所建筑的中学,有着新的住宿楼,新的食堂;美丽的大校园,美丽的操场,清澈的井水;不同的环境;也有我们学习的教学楼,那些精致的装饰,更有保护视力的绿色大树;可爱的花草;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的果树。然后还有人人尊敬的教师。
到了春天;大地变成了绿色,那些弯着腰的垂柳长出了长长的辫子;挺拔的大杨树长出了新的叶子;松树变得更加旺盛了;果树也要忙着开花;等待着蝴蝶蜜蜂来采蜜;春天的风微微地穿过了这所美丽的校园让柳树;大杨树,果树,笑弯了腰。春风吹到了人们的心理给人们带来了温暖。给校园装饰成了独特的风格。
到了夏天;屋子里有使人凉爽的风扇;屋子在外面有凉爽的风吹过脸庞;花坛里有微笑的花草正在乘凉;大树下有乘凉的树荫还有遮阳的叶子;看到那果园里的果实实在是诱人;让人忍不住流下口水想摘下来咬掉一块;这里的水甜蜜蜜的,让人回味无穷;夏天下起的细雨滋润着大地;给美丽的校园留下了清新的空气。
到了秋天;那些树上的叶子都变成了金黄色;有的树叶已经开始落下来了;大地也慢慢开始变颜色了;从绿色变成了金黄色;秋风一吹树叶哗啦啦的往下掉;那果树等待着人们去把喜悦给收获;这个校园的植物除了松树其它的植物已经停止了生长了;秋天的秋风吹过校园;给校园带来了安静。
到了冬天;校园又变成了白雪皑皑;冬天的冬雪给校园穿上了一层棉袄;那层棉袄把这美丽的校园给盖住了;虽然盖住了校园但是校园里却添加了笑声;每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到操场上去打闹;冬天的冬雪给这个校园添加了气氛。
这个校园需要春夏来使植物生长;需要秋天收获;也需要冬天的笑声。
这是农村校园风格的多变
松树的风格范文6
走了几里到另一座山又出现了“云来雾往,飘忽不定”景观;在全程28公里连绵起伏的山路上出现了几次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平均海拔1200米的山上行驶就象穿云驾雾。如梦如幻,我们的心一会儿收起,一会儿腾飞 ,大脑的神经也一张一弛。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惊险、刺激、浪漫的旅游行程。
28公里的山路,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公路沿着山盘旋而建,汽车时而向上行,时而向下行;时而向左行,时而向右行;时而在二山之间行,时而在悬崖峭壁行;S型的山路不计其数,有人说有九十九道弯。沿途一会儿是峡谷溪流,一会儿是悬崖峭壁;一会是遮蔽视野的巍然屹立的大山,一会儿是远眺的连绵起伏巍峨群山;一会儿是遮天挡日的林荫道,一会儿是路旁护栏下万丈深渊的秀丽景色;一会儿是雾茫茫的白色幕帘,一会儿是赫然开朗的蓝天白云。那高山那峡谷;那溪流那深渊;那树林那花丛;那蓝天那飘雾,大自然造化的天然美景,让你美不胜收,心旷神怡。当然还有那山上湿润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让你心身舒畅,倍感轻松和愉悦。
我们驱车到了核心景区橄榄中心广场。想去金龟瀑布,听说这个瀑布几十米的落差,很壮观,工作人员说要向山下走一段路,潮湿路滑,年纪大了最好不去,这样让我放弃了这个景点。有点遗憾。我们就去到了临崖劲松的景点处。这儿的松树很漂亮。刚柔相济,大有傲骨雄风之势,高大挺拔,强劲刚毅!在万绿丛中独树一帜!猛然想起了老一代革命家同志的名作《松树的风格》。同志描写的《松树的风格》就在眼前。让人肃然起敬!松树的刚劲挺拔不仅让人观赏敬佩,它的风格一直激励人们励志,对困难不气馁,奋发向上。
大明山的雾是美的。美在她的变幻,美在她的神秘,美在她的神奇。美在她象轻纱,她为万物披上婚纱,打扮着每一个新娘;美在她象一个魔术师,使飘渺的雾,变幻莫测,变化多端;美在她象一个天幕,关闭时象一个白色的大帘子,蔗盖着幕里的万物,打开时景色万千,各种美丽在这里上演;美在她象乳汁一样,哺乳着山上的万千植物生息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