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李商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夕李商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夕李商隐范文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的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商业银行管理与其客户之间关系分析”,敬请关注!!

商业银行管理与其客户之间关系分析

1、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是为银行保持已有的客户。吸引新的客户而设立的银行与客户的联系通道并进行渠道的管理,同时分析客户需要为银行决策提供支持。银行主要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来加强和完善客户关系,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并提高客户服务效率,使银行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客户的需求,赢得更多的客户,整体上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

七夕李商隐范文2

一、信贷风险管理要以事前为主,关键是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这几家银行都为信贷管理制定了详尽的操作规程,各级信贷人员和客户经理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循这些操作规程。这样,就把因为业务人员的个人原因而有可能导致的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也使得高层管理机构敢于把更多的职责授予不同级别的业务人员。这些操作规程都是银行在相关业务上所具有的长期经验的积累,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新。业务人员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就可以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建立起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之后,其风险管理也就实现了稳定性和连续性,而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则是其内部管理低风险的一个基本标志。

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些银行也十分注重地区、行业等因素对本行信贷风险的影响。例如,花旗银行对本行重点开发的13个行业,要定期(一般为一年一次)对每个行业进行分析,再根据每个行业的风险状况定下其最高信贷额度,从而找到信贷行业组合的最佳平衡点。花旗银行还为其高风险行业聘请了行业专家,所有涉及该行业的信贷决策都要得到该行业专家的确认才能实施。在确定了信贷组合之后,还要对其进行压力测试,即假设某些事件发生后,要测算出这个事件对信贷组合的影响,进而修改信贷政策。当然,这些预测结果并不见得完全符合未来的现实情况,其方法本身也不尽完善,但类似方法代表了风险事前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方向,因此有愈来愈多的银行在尝试引进这些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虽然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信贷内部操作规程及内控制度还不完善、不具体,没有成型的手册,也缺乏成熟稳健的高级信贷人员的经验指导。据了解,汇丰银行的信贷手册就是一位高级信贷人员总结了几十年经验之后编写而成的。如果因为现实情况发生了变化需要修改手册,则必须通过该经理,并由他来完成具体的修改工作,以保证手册的权威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另外,我们的信贷人员遵守有关操作规程的意识和自觉性还不够,对行业、地区的宏观分析做得比较肤浅、粗糙,受重视程度也显得很不够。我们虽然也有客户信用评级制度,但实际评级工作做得还不够规范,致使评级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又如,我们在审批贷款时,由于缺乏准确、可信的信用等级,也没能以此作为是否批准其贷款申请的重要依据。类似的问题,使贷款产生了较多的事前风险。另外,我国商业银行虽然也开展了对部分行业的信贷政策研究和风险分析工作,但分析力量较为分散,研究结果对制定信贷政策的影响力和对信贷投向的指导作用发挥得也不够,“两张皮”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客户经理制等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尽快地把各项信贷业务的操作规程完善起来,使我们的风险管理真正做到防范在先,对风险有所承受而不使之蔓延扩大,不是仅仅停留在“亡羊补牢”式的事后控制和具体化解上。

二、要重视方法制度的创新

如何借鉴和吸收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先进方法和制度,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类问题,那么所谓“与国际惯例接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商业银行”的目标将会缺少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实质性内容。这个课题的现实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精确的决策依据,更实际的是,采取这些方法,将会使我们学会并使用国际通用的风险管理语言和符号体系,从而能使我国商业银行得到更加积极的国际评价和前景预期。

我国的商业银行迄今仍未完成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转轨,思维方式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于凭借经验感觉进行管理。相比之下,国外的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利用一些数理分析模型来总结和抽象自己的长期经验,这不仅使他们在管理方式的创新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也为他们的长期业务经验的传承创造了合适的载体。例如,VaR的计算一般要使用到过去若干年以前的数据,美洲银行要对60多年的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和模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如果没有合适的数理分析模型,要对如此之多的数据进行分析是根本不可能的。

风险来源纷繁复杂,仅用有限的几个指标来衡量当然是不可靠的。针对这种情况,花旗银行以4个“W”为主线来决定是否批准贷款申请。这4个“W”分别是:Who(借款人是谁)、Why(为什么要给他贷款)、What(借款做什么)和How(怎样还款)。围绕着这4条主线,信贷审批人员就可以把各个环节上可能存在的风险串联在一起,将审批决策建立在一个点面俱到、巨细并存的信息基础之上。

应当说,缺少这种深度数理分析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中的一个不足之处。以信贷业务为例,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扩大,在统计学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指标进行控制已变得非常急迫,但目前业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已经落后于业务本身的发展。在风险管理上,我们也面临着经验升华高度不够的问题。这种状况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体制运转惯性有很大关系。这种科学抽象程度较高的非常规事务性工作往往被视为一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事情来看待,因此我们的管理人员几乎全部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的第一线,管理队伍的阵形压得很扁,后方相对就变得空虚。而开发新的管理模式,恰恰是要由后方的决策支持性组织来完成的。所以,我们应当适当地拉长业务部门的管理阵形,将日常管理事务和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从机制和机构上分开,选择合适的人员,建立各级业务主管人员的参谋支持机构,其职责之一,就是要对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进行系统的搜集、研究、消化和借鉴,并要结合本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定的实施规划,以便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当然,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决不是说要照搬,还必须将其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比如,我国现在还没有实行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种类也难以和国外银行相匹敌,因此,一些在自由利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模型,如VaR模型、利率风险模拟分析等,在现阶段可能会面临较多的实际问题,但是,这毕竟代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而且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也已经摆上了我国金融改革的议程表。我们要想在将来争取主动,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

三、风险管理要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作保证

七夕李商隐范文3

关键词:中南建设 龙元建设 股利政策

市家族企业是我国上市公司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融资能力相对于其他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来说有着先天不足。由于外部融资相对受限,家族企业的经营资金更多来源于自有资金的积累,股利支付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留存的自由现金量,影响着企业的投资、融资决策。本文通过对中南建设和龙元建设两家上市家族企业的股利分配情况进行分析,试探究影响上市家族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

一、中南建设和龙元建设股利政策分析

中南建设成立于1998年,200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为11.68亿元;龙元建设成立于1995年,200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为9.48亿元(资料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两家企业的性质、所属行业、主营业务较为相似,且同为2014年福布斯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前15强,两家企业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一)中南建设的股利分配特征。从下页表1中南建设2005―2014年的股利分配情r及净利润数额可以看出,中南建设的股利分配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股利派现率低,近几年来有升高的趋势。2005―2013年,中南建设的净利润连续9年稳定增长,但是其每股支付的现金股利却很低。在本文所统计的10年间,中南建设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仅约为6.68%,而且10年间有6年没有派发现金股利。(2)股利政策总体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南建设的股利分配方案一直处于一个多变的状态,10年间分别交叉出现了派现、转增和不派现不转增等现象,没有一个固定的股利支付规律,股利政策总体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龙元建设的股利分配特征。从下页表1龙元建设2005―2014年的股利分配情况及净利润数额可以看出,龙元建设的股利分配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股利政策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从龙元建设10年间的股利政策可以看出,龙元建设每年都发放现金股利,出现两次转增、一次送股,没有不派现不转增的情况,龙元建设的股利政策更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2)股利政策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知,龙元建设的股利政策具有很好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自上市以来,每年都发放现金股利,连续10年从未中断,这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是较为罕见的。据统计资料显示,在2000―2009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中能够连续10年发放现金股利的只有45家,占总数的4.62%。(3)股利支付率较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龙元建设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为27.36%,远高于中南建设的6.68%,具有很高的股利支付率。龙元建设每年的股利支付率虽然有些波动,近几年每股现金股利低于1元,但总体上保持了比较平稳的趋势。

二、中南建设和龙元建设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分别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中南建设和龙元建设股利政策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财务因素分析。

1.盈利能力因素分析。本文通过ROE、销售净利率、营业总收入等指标分析盈利能力是否是引起两家企业股利政策出现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销售盈利能力。从下页表2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南建设的营业收入10年间不断上升,从2008年开始呈现直线上升趋势,2012年及以后营业收入超过龙元建设。从ROE、销售净利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每股收益等指标来看,自2009年起中南建设的表现都优于龙元建设。从营业成本率指标来看,自2009年起中南建设的营业成本率要低于龙元建设,这可能是中南建设的ROE等指标优于龙元建设的原因。总体上看,两家企业虽然营业收入都有增加,但是由于营业成本率过高,营业收入质量不高,销售盈利能力不强。

(2)资本盈利能力。从ROE指标来看,中南建设近10年的ROE均值为0.086,龙元建设近10年的ROE均值为0.103,从整体上看龙元建设的ROE相对于中南建设来说较为稳定,但中南建设的ROE自2009年起成长性较好,高于龙元建设。ROE等指标表明中南建设自2009年起盈利能力优于龙元建设。

(3)股东获利能力。中南建设的每股收益指标相对于龙元建设的变化情况与ROE指标的变化情况相似,2005―2008年中南建设的每股收益都不足0.1元,远低于龙元建设;自2009年起,中南建设的每股收益快速增长,龙元建设的每股收益逐渐下降,中南建设的每股收益远高于龙元建设。

从以上三方面盈利能力来看,龙元建设和中南建设的盈利能力总体不强。以2009年为分界点,2009年以前龙元建设的盈利能力优于中南建设,2009年及以后,中南建设的盈利能力超过龙元建设。10年间中南建设现金股利分配数额与股利支付率都远低于龙元建设,盈利能力不是导致两家企业股利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

2.偿债能力因素分析。本文通过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等指标,分析偿债能力是否是引起两家企业股利政策出现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长期偿债能力。根据对表3中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权益乘数的分析可知,中南建设和龙元建设的权益乘数都处于上升趋势,后期中南建设的权益乘数超过龙元建设,2014年的资产负债率达到84.73%;10年间龙元建设的权益乘数相对比较稳定,2014年的资产负债率上升到84%。两家企业的长期偿债压力都比较大,但龙元建设的情况稍好于中南建设。

(2)短期偿债能力。从表3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看,两家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都比较弱,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但是从总体来看龙元建设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高于中南建设,且较为平稳,龙元建设偿还短期借款的能力优于中南建设。

(3)现金偿债能力。如表3和图1所示,中南建设和龙元建设在这个比率上都处于下降趋势,但是中南建设的波动幅度较大,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比较弱,龙元建设的现金偿债能力要优于中南建设。

从上述偿债能力指标分析可以看出,两家企业的偿债能力都不是很理想,但中南建设的整体偿债能力与龙元建设相比较弱。因此,偿债能力不同可能是造成两家企业股利政策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3.现金流量因素分析。本文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及创现能力等指标,分析现金流量是否是引起两家企业股利政策出现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现金流量表数据分析。如表4所示,在10年的观察期里,龙元建设的经营活动基本上都能给企业带来正的现金净流量,而中南建设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基本为负值,无法给企业提供现金流,创现能力较差。两家企业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指标10年间基本为负值,两家企业每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都不能满足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需要依靠筹资来维持,尤其是中南建设,筹资总量明显大于龙元建设。中南建设和龙元建设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指标都为正值,龙元建设8年间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指标比较平稳,中南建设从2009年起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指标远高于龙元建设,原因主要是中南建设的筹资活动给其带来了大量的现金。两家企业期末都有较多的现金净流量,但中南建设的股利支付率明显低于龙元建设,可能是因为外部资金筹集时有股利支付的限制条款,限制了中南建设的股利支付率。

(2)企I创造现金能力。如表4所示,结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和创现能力指标来看,中南建设的经营活动现金创造能力较差,无法给企业创造现金流。10年间龙元建设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现金流,但创现能力不太稳定,在2014年变为负值,这可能与房地产等行业库存量大,建筑需求缩减有关。

(3)现金投资需求。如表4所示,分析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龙元建设的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基本能满足投资需求,而中南建设则不能。对外投资的现金需求严重影响了中南建设的现金股利支付能力。

从现金流量指标来看,龙元建设的现金流量10年间保持相对平稳,其经营活动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现金;中南建设的现金创造能力比较弱,其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基本来自于筹资活动。中南建设拥有大量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却吝于派现,可能与债务契约限制有关。经营活动的现金创造能力是影响企业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4.财务因素分析总结。从盈利能力因素来看,龙元建设的盈利能力在2009年之前优于中南建设,2009年及之后中南建设的盈利能力赶超龙元建设。但龙元建设在10年间的股利政策比较稳定,而中南建设在2009年之后的股利政策6年中有3年支付股利,相对之前较为积极,但是相对于龙元建设其股利政策并未因盈利状况变好而变得更积极,所以盈利能力不是导致两者股利政策出现差异的重要因素。中南建设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情况较龙元建设要差,这应该是导致两者股利政策出现差异的重要因素。

(二)非财务因素分析。

1.股权结构。本文通过对比两家企业的股权结构,分析股权结构是否是引起两家企业股利政策出现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表5可知,中南建设前十名股东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最高,其余股东持股比率都不超过1.5%。中南建设的第一大股东为中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2.63%。由下页表6可知,龙元建设的第一大股东为赖振元,持股比率为33.67%,其余九个股东的持股比率都不超过4.1%。中南建设的股权高度集中,绝大多数股权由家族持有。除了家族股东之外,中南建设的其他股东大部分为机构,持股比例较低,家族绝对控制了企业的各项决策权;而龙元建设的股权相对较为分散。地产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所以中南建设更倾向于将利润用于投资而非发放现金股利;龙元建设的股权较为分散,多为个人持股,股东对股利的依赖性较大,这可能是龙元建设连续、稳定派发股利的原因之一。

2.股利政策的延续性和信息传递效应。股利政策是传递企业经营情况信息的载体,持续稳定的股利政策被投资者认为企业传递的是好的信息,资本市场会有良好反应,这种现象在股权比较分散的企业中较为明显,市场对股利政策传递的信息比较敏感,企业的股价受到股利政策的影响比较大。龙元建设相对于中南建设而言,股权比较分散,家族以外的外部投资者持有将近2/3的股权,企业需要通过股利政策向投资者传递信息。数据显示,龙元建设的股利政策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每次发放现金股利之后,股票价格都保持了上涨的趋势。中南建设的股权绝大部分集中在家族里,市场对其股利政策传递的信息敏感度相对较低,对企业的股价影响较小。此时控股股东可以忽略股利政策的资本市场效应,将企业的资金用于投资而不发放股利。由此可知,股权结构应该是两家企业股利政策出现显著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3.非财务因素分析总结。两家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和持股人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中南建设的股权高度集中,龙元建设的股权相对分散,家族以外的股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家族股权产生制衡,家族无法完全控制企业的决策。股权结构不一样,资本市场对股利政策的反应程度不一样,股权相对分散的企业,资本市场的反应会更加明显。故非财务因素中,股权结构是影响龙元建设和中南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民营上市企业股利政策选择和实施的建议

(一)提高盈利质量、偿债能力和创现能力,为稳定的股利政策提供保障。盈利是企业股利的源泉,高质量的盈利能力提升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创现能力,使企业在偿还到期债务的同时仍有富余的现金流用于股利发放。企业应该从内部出发,提高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为股利政策的制定打下基础,保障广大投资者和股东的长远利益。

(二)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制定股利政策。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其业务竞争力、融资能力不同,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现金流量情况制定相对稳定、能给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传递非负面消息的股利政策。民企的融资现状相对国企较为困难,民营上市企业可以通过股利政策的运用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三)采用多种股利支付方式,适当提高股利支付率。自龙元建设上市以来,每年都派发现金股利。龙元建设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为27.36%,远高于中南建设的6.68%。根据“一鸟在手”理论,股东们更愿意把投资收益变成现金,在股权比较分散、股东对股利的依赖度较高的情况下这种意愿更为明显。中南建设10年间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仅为6.68%,低派现甚至不派现不转增,降低了对股东的吸引力和投资信心,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不利于稳定股价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导致企业竞争能力下降。

(四)增强股利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自上市以来,龙元建设每年都发放现金股利,连续10年从未间断,这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是较为罕见的。稳定、延续的股利政策如同细水长流,让投资者感受到企业的平稳发展,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资本市场的反应较为平稳。中南建设的股利政策多有变动,10年间有6年无股利,支付股利的年份也不连续,股利政策略显随意,投资者无法从股利政策中了解到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利于投资者树立信心。

(五)根据企业的股权结构制定适合的股利政策。当股权高度集中时,资本市场对股利政策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股利政策对企业股价、融资能力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企业可以优先满足投资所需资金。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下,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股利政策的敏感度较高,企业股价、融资能力受股利政策的影响较大,间断、不稳定的股利政策会引起股价较大幅度变动,降低企业的融资能力,此时企业需要在投资机会和股利发放两者间进行平衡,避免因股利政策不当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S

参考文献:

[1]李慧.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基于F州茅台的案例研究[J].商业会计,2015,(15).

[2]许云,赵娣.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以贵州茅台为例[J].当代会计,2015,(01).

[3]汪令.我国上市公司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张裕公司为例[D].浙江工商大学,2015.

[4]吴广斌.五粮液和贵州茅台股利政策对比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4.

[5]王婕.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6]许艳阳.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七夕李商隐范文4

关键词:新时期农商银行 精细化管理 研究分析

近几年,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行业,其竞争形势可谓严峻,加之,随之社会多样化的发展,银行早已不只是存储业务,将其业务范围扩大至各行业之中,因此,在这样快节奏的市场发展中,农商银行想要获得一定的优势,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必然的要求。

一、农商银行精细化管理,导入差异化方法的要求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行业内的控制,以稳定行业发展,农商银行运营经济业务和管理制度的方式,利用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进行精确的安排、科学的管理、高标准的业务水平、严谨的考核制度,在每一个环节上注重“细”化,进而使农商银行,在业务质量上,低成本、高回报的经营模式,在行业竞争中,稳步发展。

我国的农商银行在经营上,依然受传统模式影响,存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在精细化管理中,导入差异化方法,成为农商银行发展的必然环节,在经营管理上,可以从内、外两部分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

(一)内部问题分析

1、缺少全面认识

在农商银行中,一些管理者认为:内控制度,实质上是建立制度和规范方法,而精细化管理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完善,但其实不然,这样的思想意识是错误的,主要错误点在于,精细化管理模式,未能从农商银行的各个部门考量,精细化管理,主要作用是在银行运营过程中,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注重的是制度的落实。

2、思想意识错误

一些人会认为,在农商银行中实行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与银行的领导层相关,但其实,精细化管理模式,所统筹的是银行所有的业务往来和职工工作,例如:r村福利政策、职工工作模式等。

3、重经营、轻管理

在农商银行管理中,一些领导层,一味的重视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却对管理模式,未有科学合理的研究,所追求的方式是错误的,那么自然经营、效益,想要提高,具有一定的困难,没有对风向、减值等带来影响,进行估算,缺少精细化分析和管理,使管理模式过于形式化,没有将管理落到实处。

(二)外部原因分析

1、客户的信任度降低

在农商银行中,一些储户对银行的信任度,逐渐降低,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用户,对这种商业银行,所推出的产品,不会理会,储户也已经不只是某一个银行的。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一些银行的产品,将要依靠客户,才能长久的经营下去,所以,银行的资源,更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模式。

一些农商银行没有健全定价机制,因此,在经济预算、经营成本上,不能根据客户的担保、期限等,进行逐笔定价。市场利率,将会出现利率差较大的动荡,继而农商银行转换经营模式,将粗放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模式,这也是利率定价的主要途径。

2、客户对品牌的涉入度

根据对较少部分的客户测试反应,一些黄金客户是金融行业的利润、销售的主要群体,尽管这个群体较少,但他们能够保障银行的销售额、利润的稳定性。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也是对客户的保障和维护客户的主要方法,提高农商银行信誉、资产等,是其利润实现的途径,导入差异化方法,将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到实处,进而在差异化中提高职工的工作信心,增加银行的效益。

二、精细化管理定位

(一)与市场对接

开发目标客户价值,黄金客户是每一个银行所需要的,但是,银行方面的业务条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没有客户将业务范围,放在一家银行,同样,没有银行能够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所以,银行方面,对自身进行定位,形成自己的产业特点,充分发挥优势,将有效的资源,放在潜在的黄金客户中,同时,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商银行实现集中管理精细化、内涵模式,成为经营的核心,传统的依靠资本扩张模式,盲目经营,增加职工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模式,新时期下农商银行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形势,进行定位,总结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在行业竞争中,独树一帜。

(三)客户视角

1、积累有价值的客户

积累有价值的客户,是农业银行发展的基本目标,银行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客户差异,将客户的特点、爱好,进行研究,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客户的特点,为客户提供所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将客户中心放在本银行中,进而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2、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银行运营的根本的是职工具有较高的业务责任感和创造性,在职工管理上,也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例如: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业绩较高的职工,给予物质和精神表扬,对于未按银行规定程序工作的职工,进行教育,同时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思政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三、结束语

农业银行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制度化条件下,依据量化模型的动态,将管理风险指数、技术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孙思磊,杨筱.资本补充:农商行转型新方略[J].中国农村金融,2016

七夕李商隐范文5

嗜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反应增生性疾病,亦称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又称嗜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于1979年由Risdall等报告,可分为原发性(家族性)HPS和继发性HPS两种。继发性HPS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状态等,其中药物引起的HPS临床较少见,现对我院收治的一例因药物引起的继发性HP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分析相关文献,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8岁。以“皮疹、尿黄15天,眼黄8天”为主诉入院。患者15天前服用“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后出现皮疹,首先出现于四肢,红色小丘疹,尿黄,伴皮肤瘙痒,发热,体温波动在36.5℃-37.5℃之间,未在意。后皮疹逐渐融合成片,腹部及背部出现大片红色斑疹,全身皮肤发红,体温升高至39℃。12天前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皮肤红色逐渐消退,出现大量脱屑及口腔溃疡,8日前出现眼黄,尿色加深,呈浓茶水样,体温波动在37.0℃-39.0℃之间,偶伴胸闷,无腹痛、腹泻、呕吐,在当地继续治疗,效差。门诊以“黄疸待查”收入我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推入病房,急性病病容,表情淡漠,强迫侧卧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可见重度黄染及大量脱屑,口周皮肤溃烂,无皮下出血及结节,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结膜黄染,巩膜重度黄染,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2cm,表面光滑,质韧,无触痛,无移动性浊音。骶尾部可见压疮,表面黑色痂皮覆盖,下肢无浮肿。

1.2 入院检查 化验示:白细胞1.1×109/L,红细胞2.42×1012/L,血红蛋白78.0g/L,血小板64×109/L,谷丙转氨酶(ALT)418U/L,谷草转氨酶(AST)164U/L,谷氨酰肽转肽酶(GGT)198U/L,碱性磷酸酶(ALP)176U/L,总胆红素(TBil)604.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99.3μmol/L,白蛋白33.3g/L,超敏C反应蛋白(CPR)12.68㎎/L,电解质正常,纤维蛋白原1.59g/L,凝血酶原活动度75.00%,血甘油三酯4.47mmol/L,戊肝抗体、甲肝抗体、病毒全套、传染病四项均阴性。CT报告:①双下肺背侧胸膜下炎症;②心包积液;③獭尾肝;④脾大;⑤左侧肾上腺增生?彩超报告:肝弥漫性回声改变,脾大,胆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尚活跃,粒:红=2.75,粒系增生受抑,中性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不见或少见,形态大致正常,红系增生受抑,早幼红细胞占1.6%,形态大致正常,余阶段细胞未见,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血红蛋白充盈可。单核细胞占30%,比值增高,形态大致正常。全片见巨核细胞大于200个,分类50个巨核细胞,其中巨幼6个,颗粒巨29个,产板巨12个,裸巨3个。血小板散在可见。可见巨大血小板。网状细胞占25.6%,部分细胞浆内吞噬有血细胞。

1.3 诊断及治疗 诊断为: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症,药物性肝损伤,剥脱性皮炎,癫痫。给予环孢素A胶囊、强的松片口服及保肝护肝、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动态观察各项结果均缓慢好转,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后患者至门诊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各项均恢复正常。

2 讨论

嗜血细胞综合症(HPS)属于组织增生症的第Ⅰ类,分为原发性HPS(家族性HPS),继发性HPS(感染相关性HPS),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1]。原发性HP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阳性遗传病,患儿出生时正常,多于6月-1岁突然出现高热、黄疸、出血、肝脾肿大,少有惊厥。其中约50%有阳性家族史,未经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2],是常染色体基因缺陷所致[3]。以往认为继发性HPS多与感染相关,主要为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类细小病毒B19等,先前认为也可由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布氏杆菌、真菌剂杜氏利什曼原虫等感染所致。其他尚可由肿瘤、免疫缺陷、药物等引起。依据2004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修订的标准[4],符合以下8条中的5条者做出诊断:①发热超过1周,体温>38.5℃;②脾肿大;③血常规示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

由于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症可以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为首发症状,故在临床工作中常误诊为肝脏相关疾病,延误诊治,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提高对HPS的认识,进行完善的鉴别诊断。对于长时间发热、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三系减少的病例反复进行骨髓检查,不仅对于嗜血细胞综合症的诊断十分必要,也有助于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的疾病。诊断应注意:①积极寻找嗜血证据,确诊有赖于骨髓和组织标本的细胞学和病理学的现象,如初查未见嗜血现象,必要时复查骨髓穿刺及行其他脏器检查;②肝脏活检病理符合慢性持续性肝炎对诊断有高度意义;③支持诊断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淋巴结肿大、黄疸、水肿、皮疹、转氨酶异常、低蛋白血症、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5]。

目前治疗HPS的主要手段为:①丙球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大剂量甲强龙冲击;②抑制T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抑制剂cytA或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③为减少或抑制淋巴因子的供应可采用化疗;④化疗后造血肝细胞移植或血浆置换。轻症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症患者通过确定病因及支持治疗可康复,但该病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应高度重视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帅晓,刘霆,牛挺,等.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增刊:569-570.

[2] Henter JI,Samuelsson A,Ericson K,et al.Fami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athophyioilogical mechanism J[J].Lakartidningen,2009,97(12):1405-1408.

[3] 丁红兵,刘钎,李奕鑫,等.实用肝病学杂志,2012,15(2):157-158.

七夕李商隐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竞争力;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21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形成一种新型商业贸易模式。IBM营销与网络团队于1996年杜撰出了术语“电子商务”(Paliulis,2012)。Pilinkiene等人(2013)认为,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描述为一种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以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商务买卖支付与结算过程,以掌握客户数据为主要手段的全新商务模式(Pilinkiene,2013)。所以说,电子商务也成为企业提高贸易成交效率的主要途径。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降低运作成本,使交易更便捷化并提高运作效率,并且让企业在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中改变其竞争的方式。为提升企业在全球电子商务环境的竞争能力,本文将构建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通过从公司层面、行业层面、国家层面和全球层面的分析让企业电子商务更具有竞争力。

2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电子商务最初源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直到90年代早期,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因特网的出现才形成“电子商务”这一概念。互联网的商业化和拥有大量用户为电子商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拓展延伸的平台。直到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这一商业模式才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体系和规模(Pilinkiene,2013)。电子商务使众多企业由常规的广告竞争、传统的营销模式、产品设计与包装等领域的竞争扩大到无形的虚拟的竞争空间。电子商务让企业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过渡为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从采购、生产、经营管理、销售以及后续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商业运作模式。这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组织方式、营销模式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革。

3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和新网络功能可使大、小型公司以更低的成本、更简易的方式和更高的灵活度进行沟通、处理和合作(OECD,1999)。电子商务同ICT和网络的应用互相关联,企业的购买、销售和交换产品、服务和信息的过程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这无疑加强企业不同的活动和业务流程。使企业的商务交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一步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商务交易过程。

根据Mohapatra(2012)所述,电子商务主要影响以下三个方面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将其分成三个主要的流程组:(1)生产流程。电子商务对这一流程的影响包括:企业库存的采购、订货和补货;企业对于货物的款项付款;与供应商之间的电子联系;以及整个生产控制流程。这使企业已经不在通过纸介质单据或纸质合同进行买卖交易,对于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已经可以达到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与供应商之间可以进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2)客艄叵倒芾淼牧鞒獭V饕对推广和营销,处理客户的订单和付款进行一定影响。(3)内部管理流程。售前售后服务、员工的培训、内部信息共享、视频会议、招聘等,电子商务也在进一步影响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所以说,电子商务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生产、营销、管理成本,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效率。

因此,我们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将其描述为:

4电子商务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商务交易,电子商务本着以具有交易虚拟化、电子化、透明化、快捷化,成本低廉化,高效性,全球化等显著特点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提供了新机遇。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互联网和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商业构想的高效实现,不断地改变企业的竞争方式、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为企业降低成本、并改变企业的营销模式和竞争环境。电子商务应用是一个能够提高组织竞争力的有利机制,可为组织提供便捷地交付货物和服务的媒介并通过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有效性来增加价值(Troshani & Rao,2007)。电子商务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活动和社会环境,许多公司现正以网络形式和新文化形式重新规划他们的运营模式,并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强化自身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电子商务改变企业的竞争方式。在竞争市场日渐激烈的全球化、网络化经济环境中,电子商务改变了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企业与供应链之间的合作,让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战略联盟。电子商务不断地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2)降低成本提升竞争优势。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借助电子工具和信息技术降低企业生产、营销、管理成本。比如电子商务为企业减少实体商店租金成本和库存积压成本等问题。(3)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对企业来说,通过电子商务让零售商与供应商直接联系,不再需要采购部门的人工环节,采购货物的订单会自动被确认并安排发货。(4)改变企业的营销模式。电子商务让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转变为网络营销模式,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选购自己想买的产品,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电子商务使企业营销范围不仅限于实体店繁琐的交易过程,更是面向全球网络用户,让区域问题、交通不便、时间差问题都得到解决,让企业从有限的区域性小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大市场。

5电子商务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拥有比其他公司更好的运营模式。在日益迅猛发展的网络经济当中电子商务则是企业最有力的运营模式,为企业提升一定的竞争优势。研究者们在不同的抽象层面上分析了竞争力,Navickas & Malakauskaite(2010)和Cheng & Cheng(2005)区分了公司层面、部门层面和国家层面在全球电子商务环境中对电子商务竞争力的影响;Vanhaverbeke & Cloodt(2006)研究了开放式创新现象,强调了个人、组织、关系、组织网络和国家/地区层面对电子商务竞争力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文献中所提出的实现竞争优势的方法略有不同。根据Pilinkiene等人(2013)所述,实现竞争优势的理论方法可以分为产业集中法和基于资源的观点法。Porter(1985)提出的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法则是通过成本领先和盈利能力来产生竞争优势。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则是把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的资源。在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识别出真正为公司内创造竞争优势的资源(Paliulis,2012)。所以说,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取决于周围环境的结构和企业在这一环境下采取的行动。Troshani & Rao(2007)为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基础强调了两大主流学派,即基于资源的观点和交易成本理论。Cheng & Cheng(2005)指出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关键竞争力的提高对行业有着积极的影响,进而带动了国家的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决定了该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繁荣程度,可由全球竞争力指数(GCI)来表示。不同的组成部分衡量着竞争力的不同方面,可分为十二大支柱竞争力,即: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医疗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准备、市场规模、商业成熟度和创新(全球竞争力报告,2014-2015)。我们对电子商务竞争力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概念理论模型(见图1)。这一模型需要考虑到四个层面的全球电子商务环境对电子商务竞争力的影响,分别为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国家层面和全球层面这四个层面上展开。

全球电子商务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家层面上共有五个维度的不同因素影响着企业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力:

(1)市场维度(竞争力强度、市场结构和容量、客户-供应商谈判力、分销渠道)。

(2)社会-文化维度(信息与通信技术竞争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传播、电子贸易的使用)。

(3)技术维度(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技术准备)。

(4)宏观经济维度(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经济稳定性、失业、通货膨胀率)。

(5)政府维度(政府政策与策略、电子政务发展)。

在公司层面上,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财务和业务能力(销售、利润、成本、信息与通信技术投资、盈利指标、订货至交货时间、生产力等)、市场份额指标和管理能力来表示。在行业层面上,以下影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贸易领域的竞争、企业创新、企业生产力、人力资源特征等等。

子贸易的特殊性改变了竞争的传统性质。电子商务具有潜在的全球性,现在电子商务正以极快的速度向全球市场扩展,客户的数量不断增加,地域障碍和时间障碍也不复存在。企业间的竞争超越了国界,越来越全球化。

6结论

本文指出电子商务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确保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活动和业务流程,电子商务为企业创造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利益。企业更需要考虑到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国家层面和全球层面这四个层面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haffey, D.E-business and e-commerce Management -Strategy,Implementation and Practice[R].England: Perason Education Limited,2007.

[2]Cheng,Y.Y, & Cheng,C.Y.E-business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metrics - an empirical study in Taiw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Business Management,2005,(3):1725.

[3]Mohapatra,S.E-Commerce Strategy:Text and Cases[J].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2012.

[4]OECD.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Ecommerce: Preliminary Findings and Research Agenda.OECD Digital Economy Papers,No. 40, OECD Publishing.http:///10.1787/236588526334,1999.

[5]Paliulis,N.K., & Sabaityte, J.E.Elektroninio verslo pletros kaip tvaraus konkurencinio pranasumo modelis[J].Verslas XXI amziuje:moksJas - Lietuvos ateitis,2012,(4):205215.

[6]Pilinkiene,V.,Kurschus,R-J.,& Auskalnyte,G.E-business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3,(18):7785.

[7]Troshani, I. & Rao,S.Enabling e-Business Competitive Advantage:Perspectives from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2007,(2):81103.

[8]Vanhaverbeke,W. & Cloodt,M.(2006).Open Innovation in Value Networks.In H. W.Chesbrough, Vanhaverbeke, W. and J. West (Eds.) Open innovation: Researching a new paradig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