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叫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叫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叫声

动物叫声范文1

1、猎豹的叫声和猫咪差不多,猎豹是猫科、猫亚科、猎豹属的一种动物。真正的豹亚科成员统称大型猫类,包括云豹属和豹属,可以发出吼叫。

2、而猎豹属猫亚科,是小型猫类,具有已骨化的舌骨,不能发出吼叫声,叫声更像猫咪类的“喵喵”声。

(来源:文章屋网 )

动物叫声范文2

创设情景:出示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提出国画的题目是蛙,而画中没有出现蛙的踪影,只是突出了几只随溪流游动的蝌蚪,是图画的名不副实吗?导入新课。

点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讲授新课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描述并提出问题“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都是描写了蛙的叫声,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春末夏初青蛙叫得很厉害。青蛙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池塘里、小河旁。

师评价并进一步提问:说的很对。那么青蛙为什么会鸣叫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喉还是有其他原因?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呢?

生:(1)我想青蛙唱歌和孔雀开屏差不多,都是为了吸引雌性。(2)只有雄蛙才会唱歌。

师评价并总结:回答得非常好,看来平时大家的观察很仔细。雄蛙的口角两边或一边有鸣囊,一到繁殖季节,它们便卖弄自己的歌喉,吸引雌蛙。雌蛙以鸣叫声来选择雄蛙。所以说青蛙的鸣叫是和生殖有关的一种现象。那么,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

生各抒己见,会提到青蛙的抱对现象

师:出示多媒体图片,介绍青蛙的抱对,并让学生思考有什么意义?

生:雌雄蛙紧紧地抱在一块儿,可以使卵细胞和更好地结合形成受精卵。

师出示蛙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生:上面的颜色深些,主要是为了吸收光,利于本身的发育。

师:大家通过学习蛙的生殖活动,想一下青蛙的生殖有什么特点?必须在水里进行吗?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青蛙是体外受精,雌雄异体,并且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点评:运用谈话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和看到的现象自然而然归纳出知识要点。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师提出疑问:大家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下面请一名同学把这个故事讲一下。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小蝌蚪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生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呢?

生:小蝌蚪不知道自己和妈妈长的差别太大,因为一般动物孩子和父母都长的差不多。

师提问蝌蚪和青蛙有哪些主要区别,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结合学生的看法,出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视频,引导学生找出认识上的不足。

师让学生回忆发育过程并区别:

师:从外部形态上看蝌蚪和青蛙分别有哪些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师从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运动器官、感觉器官、身体的颜色等方面引导小结:蝌蚪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侧线,用鳃呼吸,用尾游泳。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有四肢,后肢发达适于跳跃,趾间有蹼适于游泳,感觉器官发达,用肺呼吸,口腔宽阔,体色是保护色。

师看课本P48彩图或者出示青蛙发育过程图片提问: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几个时期?

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这里容易和前面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混淆,把青蛙的变态发育看成是完全变态发育,所以教师要强调一下。

师总结并进一步提问: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大家知道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那么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确切的说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师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区别表格小结:像青蛙那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师多媒体出示动物的图片大鲵、蟾蜍、乌龟、扬子鳄,让学生找出哪几个是两栖动物?

师:雌雄蛙把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并在水中结合,这样的受精方式叫体外受精,它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区别,从而总结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体外受精,(下转58页)(上接56页)变态发育。

师为了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精神,师生诗词欣赏,并介绍少年就有远大的志向,让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的《咏蛙》:独坐池溏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师出示多媒体介绍青蛙在农田和仿生学的应用:青蛙捕虫的本领很大,当有小飞虫从它眼前飞过时,便一跃而起, 总能准确地把虫抓住。但奇怪得很,蛙那双凸起的眼睛,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即使有苍蝇呆在眼前,也不会引起它的注意。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电子蛙眼被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师为了更加了解青蛙,课下组织生物兴趣小组观察青蛙对食物的选择,鸡肉、馒头屑、水果碎片和活着的甲虫,青蛙会选择什么食物呢?是选择运动的食物还是静止的食物呢?从而了解青蛙的食性,蛙眼在仿生学上的功能。

师出示青蛙被危害和六条腿青蛙的图片,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生:保护水资源,不乱捕杀它们等。

师:如果你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将对人们说些什么?

生积极回答。

点评: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根据原有的知识主动积极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出示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和图片,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板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谈话法为主,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和视频,通过学生课前的调查并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恰当地联系了学生旧有的生活经历,挖掘了学生的隐性课程资源,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饲养青蛙并观察它的变态发育过程,从而使学生增强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动物叫声范文3

关键词:生物;活动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50-01

生物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各种活动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目的一种新型课程。也是新课标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各种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生物教育是一项研究性很强的教育工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活动课程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必然方向。

一、开展生物活动课的必要性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90后学生,很多学生过分自我,追求个性,现在的初中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如果将学生的爱好、兴趣等转移到课外活动何乐不为呢。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

正是由于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青春活力,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很大、很快,他们在集体中、在社会中,有着对友谊、情感、娱乐、审美、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等日趋强烈的精神追求。后者,即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课堂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生活。通过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对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等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起到积极的重要,能够充实和丰富学生生活。

设计和实施生物活动课程,也是我国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如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访问、实验、分析、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这样既可以避免活动的枯燥单调,也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与发展多种能力。

由于在活动教学中,出现大量的调查、采访、参观、实验、信息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等学习活动,就涉及到一些活动的方法与技能的问题。因此在活动开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的培训,如:如何掌握利用工具书、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如何使用视听媒体如何进行访谈,一个完整的调查步骤应该怎样设计,一个规范的调查报告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如何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以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教师有所指导,就会大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与规范性,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因为有了一次这样的经历,以后参加类似的活动,学生就会做得更好。在方法指导上,要正确处理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着重在重点、难点的指导。

活动中,学生兴趣较高,但随着活动的开展,碰到的困难也可能越来越多,这时,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围难所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督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不断深化、思路不断开阔,这样就能保证研究向更深入的水平发展,让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深化下去。当然,不可急于求成,包办代替。

三、立足课堂与走出课堂相结合

开展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立足课堂,充分理解书本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有目的生物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现实生活处处是生物,走出课堂接触大千世界的生物,如,开展农学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动手培育一些蔬菜、花卉等,并设置对照组,将无土栽培与土壤栽培的情况进行比较,认识它的优点。

动物叫声范文4

第一阶段:

先有刘xx老师执教复习示范课,被子植物的一生,学案导学,整节课分为四环节,第一环节学生依托学案,回顾基础知识,第二环节,教师精讲点拨,整合这一单元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第三环节,典型题例分析,结合往年中考题,分析考察的知识点和方式,指导学生针对性解答。第四环节,训练。

第二节课是十中的刘xx老师的执教的示范课,生物和生物圈,教学流程和刘xx老师大同小异,注重学案的设计,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注重学为主体,注重重点知识重点复习。

第二阶段姜老师安排了白沙埠的一位老师做了发言,发言老师分析了近5年中考考察的内容,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着重于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察

2、注重对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考察

3、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的考察

4、突出对生物的图形、图表的识别和解读能力的考察

5、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

发言老师并对复习过程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课本是基础

2、正确处理课本和课外辅导材料的关系,适当练习

3、要重视课本插图

4、重视实验,不仅要会操作,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姜老师对本学期八年级结业性考试出题做重要指示:

1、考试意图:

(1)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核,(2)注重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的科学分析和探究,(3)重视核心概念的考察,(4)对生物图形、图表的分析能力的考察

2、本次结业性考试的变化:

(1)难度适当增加,(2)命题思路的变化:注重初高中的衔接,注重重要概念,注重能力测试,加强实验考察

3、复习建议:

(1)科学制定计划:4月15日初三毕业考试不要影响复习进度,复习过程要扎实有效,第一轮复习到5月初完成,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

(2)全面把握教材,夯实基础

(3)要求学生要俯视教材

(4)注重引导中考题的分析

(5)全面使用好同步

4、对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安排

3月,区实验优质课评选,优质课程资源征集, 创新实验大赛

4月,市教学研讨会

7月,市课程资源征集

动物叫声范文5

【论文摘要】动物实验在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扩招,实验动物的使用量增大,通过开设综合实验、引入模拟实验、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来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节约实验资源,降低实验成本。

一、引言

农业院校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必须的。动物生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动物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实验。因此,做好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常需要很多动物实验材料。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动物材料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在现有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成本是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极力控制花费才不至于超支。故我们的实验教学大多在整体水平、器官水平和组织水平上,这些花费较少。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我们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通过教学实习开设综合实验,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

由于实验动物成本逐年提高,对实验动物的综合利用日益重要。综合利用包括离体实验时,各实验动物的器官综合利用,如做蛙心灌流实验,同时安排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蛙心插管手术完毕后,收集动物交给其它实验组,分离腓肠肌,直接给与电刺激,进行肌肉阈值测定和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的实验。又如做“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时,同时安排“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直接取血,节省动物,实现实验动物整体的综合利用。

我们通过修改教学大纲,引入教学实习周,将实验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综合实验的进行有时间上的保证。这样在一只实验动物上就可以进行多个实验,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减少实验动物的损失

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生物信号采集,实时采集处理技术日趋成熟。计算处理仪往往具有对多个生物信号放大、记录、信号输出和刺激输出的功能。有的还具有对信号进行滤波、微分和积分的功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能替代目前生理学实验室前置放大器、示皮器、记录仪、监听器和刺激器,甚至可替代微分器和积分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能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自动分析、变换、频谱和功率谱分析。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能大大简化实验室仪器设备,为深化现有实验和开设新的实验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支持。我院2000年,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代替代现有的仪器设备。利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强大的功能,拓展实验观察指标,增加数据分析处理内容,培养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并减少了实验动物的使用量。

四、引入模拟实验替代实验动物

模拟实验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课件感受到真实而清晰的实验过程,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反复体验,可以达到深刻领会。课前利用模拟实验,熟悉机能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实验的基本程序,使学生在实验课前就对实验有所了解。实验课时,教师讲解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后,学生即可自己进行实验,教师只需指导,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学生在进行模拟实验时每人一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难掌握的操作方法,反复模拟直至达到熟悉的程度,改变了过去观看教师示教时,学生围在一起看不清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过课前的模拟实验,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已经心中有数。实验中,学生操作遇到困难时,还可以随时观看录像或进行实验模拟。这不仅节约了实验时间,使实验成功率大为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而且还可以做以前学生难以做的、比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课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在进行模拟实验时,通过观看实验的基本原理,熟悉或复习有关实验的基本理论。模拟实验或课堂实验后,通过观看小测验和思考题,对实验或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机能模拟实验不但方便、快捷,可以随时进行实验,直观、生动,还可以任意重复。而且实验中可以随意改变参数,不受实验场地、条件的限制,扩大学生实验的数量,完成课堂不能实施的实验。另外,它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实验经费。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成功率,而且具有真实实验不可替代的许多优点。充分合理的使用模拟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五、提高学生爱护实验动物的意识,更好发挥实验动物的作用

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道者”,从道义情感上讲,我们应尊重和爱惜实验动物。在实验动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一个有道德、有文明的人要关心自己是否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学生如果不爱惜动物,忽略了精神、神经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当动物遭受到虐待、创伤、粗暴对待等意外刺激时,其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机体代谢都与正常时不同,不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同时手术对实验动物创伤大,造成动物损失。

【参考文献】

[1]刘燕、曹济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M],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3).

动物叫声范文6

关键字:生物;实验;动手;动脑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教育家陶行知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迪,悟出道理。试想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不都是用这两件宝来完成的吗?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下面是我对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的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性

(一)动手------让学生多做。

动手,即是实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验活动中发现的知识往往会深刻地存在于记忆之中。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让学生动手记,即学生在观察时有目的地作一些记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

(二)动脑------让学生多思。

这里的“动脑”,是指通过教师巧妙设疑、引发兴趣、鼓励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思维以疑问为起点,经过思维才能解读,从而有所进取。“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疑,巧设疑,用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用学生感受兴趣的问题,使他们产生兴奋点。通过设疑、释疑、解疑,尽可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动脑”多思。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方法

(一)动手前先动脑,明确目标。

关注动手前先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做”。这里面不仅包含着教学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想好了再做”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观察更到位,实验更有效。在《学习使用显微镜》这节课中,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显微镜,学生看到显微镜时更喜欢的是“动”,而不是想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他们更好奇怎么用,能看到什么。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因此,在教学中,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这一部分进行这样的处理:首先把要求学生记住并会用的一些关键的结构写在黑板上:目镜、物镜、反光镜、准焦螺旋、通光孔、遮光器、光圈和转换器,让学生对照显微镜找出结构的位置并记住他们的名称,然后教师演示这些结构的调节及使用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结构的使用进行操作练习,学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调节这些结构,这样为下一步学习使用显微镜争取了很多时间。由此可见,关注学生动手前的动脑,就是砍柴前的磨刀。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

(二)边动手边动脑,认真实验。

边动手边动脑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好处。 (三)动手后再动脑,及时总结。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动手中去发现规律,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在进行《组织和器官》的实验时,我大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把细胞结构,组织的概念以及器官的形成放在一节课上进行, 准备洋葱,黄瓜,西红柿这些观察材料,不同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洋葱表皮,黄瓜的果肉,西红柿的表皮,西红柿的果肉,西红柿的筋络,通过显微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总结出以下结论:①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同;②果肉部位、果皮部位、筋络部位的细胞形态结构基本形同,功能也基本相同,从而形成组织的概念;③西红柿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形成,从而形成器官的概念,植物体有六大器官。经过反复思考将具体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在大脑中形成过程痕迹,每次动手之后都有一个动脑的过程,在教学中长期坚持,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都会相应提高。而动手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大脑,发展思维能力。如果单为动手而动手,没有明确的目的,动手操作就会溜于形式,缺乏实际效果。

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注意点

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史育人的主导思想是侧重于动脑而忽视动手,使教育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培养出的人才则是死读书,读死书,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书呆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始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取新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一部分教师在安排学生动手探究时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盲目让学生操作,没有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未能达到动手和动脑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知识点安排学生适时动手,在动手中发展学生的动脑能力,以动脑指导动手提高操作能力。

生物学习可以发展学生多种能力,但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动手、勤思考。每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名设计师,巧妙设计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程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高,使之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作者:刘增芳,〔J〕《活用教材上好生物实验课》出自: 《教育探索与实践 》2010年3期

【2】作者:韩丹, 〔J〕《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心得》出自: 《学周刊·A 》2010年6期

【3】作者:王子平,〔J〕《科学课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前的动脑》出自: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