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农业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农业技术

低碳农业技术范文1

嘉兴市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带,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发展的规律显示,当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农业增长方式基本具备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且嘉兴市工业化程度和统筹城乡发展处于全国前列,该地区正面临着改造传统农业,加快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要努力推行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态高值农业模式[2]。作者通过近年嘉兴市农业实际产量、土壤含碳量以及林业碳汇测算方法[3],研究了嘉兴市主要农业产业的碳汇功能及其生态价值,并提出了改造当地传统农业,实现低碳的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技术对策。农业既是碳源,又是碳汇,但总体属于碳汇[4]。即农业在排放温室气体同时,又在吸收温室气体。农业系统的固碳效应不仅可以抵消其自身的排放,还可以部分抵消工业及其他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即农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在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低碳农业即增加碳汇、减少碳源、控制由汇向源的转化过程。

1嘉兴市主要农业碳汇及其数量测算

碳汇经济主要是林业、种植业,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土壤有机质积累,实现固碳(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氧(释放氧气)所获取的生态效益。根据2009年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及含碳量(或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数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测算:嘉兴全市主要农作物(稻、麦、菜、豆、菜、瓜等)和森林(包括林木、桑园、果园)年吸收二氧化碳分别为496.8万t和176.0万t,合计672.8万t;分别释放氧气361.3万t和128.0万t,合计489.3万t;每年仅吸碳制氧的生态效益就达102.36亿元,远超过当年度农林业产品价值60.19亿元,而欧阳志云等[5]研究也表明生态系统的各种调节功能总生态经济价值是其产品价值的8倍以上。另外,土壤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库,全市土壤储碳量达860.7万t,折算碳汇价值85.2亿元(表1~表3)。固碳制氧具体测算方法[3,6]:根据各种农作物地上部分的干物质重和它们碳吸收率进行估算。作物生育期间碳吸收的估算公式为:W=(F•T)×C式中,W为作物吸收固定的碳量(t);F为作物合成单位有机干物质的碳的吸收率;T为作物的单位面积干物质重(t•hm-2);C为作物的种植面积(hm2)。作物固碳全部来自吸收空气中CO2,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光合产物并释放氧气,参照一般植物光合作用化学平衡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由以上平衡式,可推算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之间的关系,即每固定72gC,可吸收CO2264g,释放O2192g。据此,可按单位面积农作物收成的干物重大致估算出单位面积农用地年吸碳量与年制氧量。其中,主要农作物按照平均产量和谷草比,以及该作物实测籽粒和秸秆含碳量计算;蔬菜根据每667m2平均产量,含水量以95%计算干物质;果树按照单位面积(667m2)平均产量,水果含水量85%,计算果实部分;桑园按照实测桑叶和枝条干物质产量计算;林木按照中国碳汇网每hm2吸收CO220~40t,按平均30t计算。土壤固碳量,以表层土15cm厚,每667m2土壤重150t计,乘以实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得到。固碳制氧价值计算:固碳价格:实例运用碳税法计算年吸碳价格,按国际较为公认的瑞典碳税0.15美元•kg-1为标准,按最新平均汇率1美元兑6.57元人民币,折合人民币0.99元•kg-1碳税率。制氧价格:运用工业制氧法计算年制氧价格,采用工业氧气批发价700元•t-1,换算成0.7元•kg-1。从表1可以看出,全市30.23万hm2主要农作物每年可固定CO2496.8万t,释放氧气361.3万t,年固碳制氧价值达75.96亿元。其中水稻生态效益最为明显,每年通过水稻固定CO2304.5万t,释放氧气221.4万t,固碳制氧合计价值46.65亿元。全市森林总覆盖面积为7.5万hm2,每年可吸收CO2176.0万t,产生氧气128.0万t,固碳制氧总价值为26.4亿元,平均每hm2每年创造价值为3.52万元。其中林木地效益最为明显,平均每hm2每年创造价值为4.50万元(表2)。嘉兴市土壤固碳数量巨大,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合计达到860.7万t,土壤固碳价值大约为85.2亿元,其中约80%贮存在水稻土中,主要原因是当地约3/4地域为稻田。可见,农田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国内外研究也表明,我国固碳潜力最大的分别是耕地、草地和森林资源,其中仅农田土壤固碳就可以抵销13.1%的温室气体[7]。

2嘉兴构建低碳农业的主要模式

嘉兴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农耕历史悠久,传统农业具有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嘉兴市重视继承和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或体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减少浪费,或在生产过程中实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或通过光合作用强化吸收固碳,具有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可持续性的显著特点,其主要模式按其特点归纳为如下几种。

2.1立体种养、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土地、水域和阳光、空气(CO2)、水等自然资源,采取立体种植、养殖或种养结合,是嘉兴市农业的一大特色。最常见的立体种植模式是两种以上农作物实行合理间作、套种。如番茄+甜瓜—晚稻;瓠瓜/丝瓜/长豇豆—晚稻;莴笋/西瓜/丝瓜—晚稻等。还有在桑园和果园秋冬季套种蔬菜、绿肥;园林和绿道都采用乔木、灌木、花草等组合配置立体种植模式。立体养殖模式,如鱼塘实行分水层合理搭配多品种鱼、鳖混养;鱼塘边搭棚,实行水上养鸭、水下养鱼等种养结合模式,如利用桑园和果园地养鸡、稻田实行稻、鸭共育,或冬春种黑麦草养鹅后接茬种稻、稻田养鱼(蟹、虾)、菱蟹共生、藕鱼共生等多种模式。

2.2农牧结合“四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畜牧业是嘉兴农业支柱产业。2010年,全市生猪出栏量480万头,约占全省的1/4,家禽出栏量4200多万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36%。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8]。经过多年探索,当地着重发展“生猪养殖—沼气清洁能源—沼液、有机肥—作物种植”生态产业链“四位一体”循环农业模式。目前,全市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已实现沼气工程全覆盖,拥有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9018处,总容积43.6万m3,年产沼气1910万m3,减少了煤、天然气等燃料使用,降低了碳的无效排放。同时经过畜粪肥收集处理中心生物有机肥厂,规模养殖场(户)粪便利用率达到90%以上。该模式已成为当地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最有效的途径。

2.3作物秸秆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模式嘉兴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据估算,全市每年产出农作物秸秆165万t,桑、果枝条20多万t,蘑菇渣泥超过40万t,河道、湖荡淤泥储量约3亿m3。近年来,对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如平湖、嘉善等地利用稻草、谷壳、河泥等废弃物制作基质料种植蘑菇,再利用蘑菇渣泥废弃物作为芦笋、西瓜、蔬菜、黄桃等基质肥料。目前全市蘑菇种植面积已达833万m3,每年可利用稻草30万t、谷壳3.79万t,河泥45万m3;利用蘑菇渣泥种植大棚芦笋面积133.3hm2,芦笋使用蘑菇渣泥前2年每667m2为2t,以后每年每667m2为1t。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秸秆丢弃或焚烧对大气与环境的污染。又如蚕桑产区利用桑枝条粉碎后制成菌棒,作为培养黑木耳、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基质料,每666.7m2可置放菌棒8000个,既获净利1.5万元,同时消纳桑枝条3.5~4.0t,食用菌采收后菌棒作水稻肥料。再如桐乡市利用杭白菊采收后的老茎叶,经粉碎加工并配以少量精饲料养湖羊,湖羊增重快,屠宰率高,羊肉风味独特。

2.4节能、节水现代设施农业模式通过建造温室、大棚等一批生态种养现代设施,利用太阳光能为动植物生产创造优良环境;采用水肥一体化微滴灌技术、调整农业生产周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例如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特种水产养殖技术,利用太阳能资源调节养殖场舍温度,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以及推广定位栏、自动喂料给水和生物发酵床治污等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减少饲料和用水消耗,而且有效控制养殖污染。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批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现代设施栽培面积1.73万hm2,约占全市农田面积的16%。同时建成特种水产养殖温室约120万m3,蟹、鳖生态养殖池超过2666.8hm2,以及一批生猪生态养殖现代设施装备。

2.5农业投入品使用减量与替代生态农业模式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推广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也带来了诸如环境和生态平衡失调、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多年来,嘉兴市积极探索发展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用化学品减量与替代生态农业模式,特别是在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中,认真组织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并大力倡导施用畜粪、秸秆还田等有机农家肥替代部分化肥。2009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4.3万hm2,推广秸秆还田13.0万hm2,使用商品有机肥4.5万hm2,节约化肥1.38万t,增产粮食11.96万t,使农民实现节支增收2.46亿元。同时大力推广植保生物、物理防治和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次数,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可降解农膜。

2.6省工、省力农业轻型栽培管理模式为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嘉兴市各地积极探索建立高产高效的新型农作制度,普遍实行翻耕与免耕、少耕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方式,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嘉兴已普及了稻板播麦、水稻直播等省工、省力轻型栽培模式,缓解了人工弯腰插秧难题。再如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加强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高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8万hm2,其中地下低压管道灌溉4.2万hm2。桐乡市积极推广“自控变频节能节水灌溉系统”,显著提高灌溉泵站自动化管理程度,地下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96%~98%,比混凝土明渠提高21个百分点,节水20.2%,节电达22.3%。

2.7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休闲农业(渔业)模式依托当地农业特色产业、自然生态景观、历史人文遗址、农业高新园区、特色专业市场等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使其成为融旅游、观光、休闲和农业(渔业)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渔业)基地。为广大游客营造良好生态低碳农业生产景观和提供特色优质绿色农产品消费,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休闲农业(渔业)模式。目前,全市各类休闲观光农业景区(基地)已达到100家。

3嘉兴碳汇资源培育与低碳农业技术应用对策

当前,贯彻落实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结合嘉兴实际,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在建设网络型田园城市中的重要作用,需要着力抓好两个方面建设和投入。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农林碳汇资源培育,增加“固碳释氧”能力,营造优美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推进节能减排,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1大力加强农林碳汇资源培育

3.1.1稳步提升平原生态林业发展水平树木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巨大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效应。据中国碳汇网资料,森林光合作用每hm2年吸收CO220~40t,释放O215~20t。因而,扩大林木覆盖发展园林绿化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最重要途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价值不仅仅是固碳制氧,而且还具有涵养水源、蓄水调洪、预防和减轻洪涝、暴风等灾害、净化大气环境、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众多特殊功能,对于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嘉兴以创建森林城市和生态城市为契机,着力加强平原生态林业建设,建设完善以林网林带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大绿化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林木覆盖率从17.9%将提高到2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4%,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5m3。林业碳汇也将显著增长,年吸收CO2228万t,释放O2166万t,林业生态效益达到34.32亿元。

3.1.2积极提高农田作物复种指数和生产能力耕地占嘉兴市陆域地表面积的50%以上。根据嘉兴各类主要农作物实际产量水平和其有机碳含量估算,每hm2农田种植一季作物平均吸收CO216.4t,释放O212t。同时,种植作物还蕴含消纳污染物、涵养水源,减少土地和辐射,调节温湿度和土壤养分平衡,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孕育四季田园景观等众多的生态功能。嘉兴长期形成了周年多熟、高产农作制度,农田复种指数较高。当前,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户提高农田复种指数和生产能力。首先,要突出抓好冬闲田、抛荒田的开发利用,积极增加大小麦、油菜和蔬菜种植面积。其次,要广泛利用桑园、果园等林地,在冬春季间作套种蔬菜或多种经济绿肥。再次,要大力推广实行周年多茬农作制度,尤其要充分发挥温室、大棚等现代设施农业优良资源条件,发展多种形式间作、套种周年多种多收农作制度。通过千方百计提高农田复种指数和生产能力,积极扩大农作物碳汇容量。如全市农田复种指数再提高20个百分点,将可增加春花作物等种植面积4.0万hm2,按现有作物产量估算可增加CO2吸收54万t,释放O239.4万t,增加粮食18万t。

3.1.3全面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土壤有机碳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且最具有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9]。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利用土壤固碳库特性就能将大量碳以有机质形态存储于土壤中,从而减少对大气碳排放。嘉兴市各类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以水田土壤最高,旱地(包括园地、旱耕地)和山地土壤次之,海涂土壤最低。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市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9.7g•kg-1,即15cm土层含有机质66.8t•hm-2,近十年来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平整,有机质平均含量下降至27.1g•kg-1。全面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主要通过充分利用畜禽粪尿、厩肥全部作农田有机肥施用,采取多种形式扩大秸秆直接还田,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绿肥和充分利用水生绿肥等多种途径,使农田有机肥年施用量达到每667m21000~1500kg以上(含干有机物300~500kg左右)。此外,再加上作物残留田间的根茬(约3.1t•hm-2•a-1),按有机物腐殖化系数0.25估算,约可形成土壤有机质1.9~3.0t•hm-2•a-1。若持续五年强化培肥,全市土壤有机质可望提升0.3%~0.5%,将增加土壤碳汇96~160万t。

3.2开展减少化学品投入、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模式应用,实现农业低碳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4R原则,深入开展低碳农业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以取代高碳农业,减少CO2排放,已逐渐成为世人共识。

3.2.1切实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近年来,农业化学品投入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农家肥用量下降,这些农田管理措施的改变,对我国农田土壤碳的储存和转化、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具有较大影响[10,11]。嘉兴平原农田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施用量略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十一五”以来,全市深入推进“肥、药减量增效工程”,已取得良好成效,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当前还要持续加大力度推广作物健康的栽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新技术,争取在“十二五”期末,达到氮肥总量减少10%,肥料利用率提高8%。按此指标,全年节省尿素1.77万t,折合节省2.74万t标准煤和1.82万kW•h电能,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89万t,二氧化硫289t,氮氧化物251t。

3.2.2积极扩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中产生的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林木枝条、蘑菇渣泥和糟粕、淀粉水等众多农业废弃物,分布广泛,总量丰富,既是污染源,又是宝贵的资源。继承发扬当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优良传统,积极扩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而现阶段,国家和地方大多数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没有具体的法规可依[12]。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法规体系和政策调控与加强监管,全面禁止农作物秸秆、树枝等有机物田间焚烧,控制碳无效排放,严格控制畜禽粪便、农业生产下脚料任意随处排放等[13];另一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和多种形式,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特别是畜禽粪便和秸秆的循环利用[14]。

3.2.3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大棚现代设施、沼气等清洁能源,可大大减少煤、电、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取得节能减排的显著效益。至2009年底,嘉兴市太阳能热水器用户达48万多户,拥有有效集热面积超过90万m2。全市每年可节省标准煤18.1万t,相当于节电5.4亿kW•h,节支1.2亿元,而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万t。在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中,全市建成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9018处,沼气池总容积43.63万m3,年产沼气1910.3万m3,成为农村重要的生活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是典型的低碳燃料[15],积极探索以秸秆为原料的现代能源新产业,开发秸秆生物能源,嘉兴市在建的秸秆发电示范工程建成后,可年消耗秸秆25万t,节省标准煤11.8万t。据作者考察,美国加利弗尼亚州的阳光景国际市场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业公司,鲜食葡萄产量居美国第1位,全部分级冷藏长达8~10个月,其仓储供电全部来自屋面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多余电力并入当地电网。先进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既环保又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作者认为,嘉兴应当积极引进和探索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于当地农业。

低碳农业技术范文2

    1.1在设施种植中的应用阿勒泰地区农机推广总站于2009年开始引进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目前已推广3DFC-450型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长系统、JL-C型声波助长仪、3DJ-200型静电杀虫灯、WLTA型温室栽培智能气肥增效器和WLT-CY02型温室栽培消毒灭菌机(臭氧发生器)等65台(套)设备,在全地区6县1市建立了15个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种植示范棚,在示范区内配置农业环境检测仪,用于检测大棚中的空气、土壤温湿度、光照度和二氧化碳含量。

    1.2在设施养殖中的应用在全地区6县1市共引进3DDF-450型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3DDC-6型等离子体粪道灭菌除臭系统等现代物理农业设备32台(套),建立了10个猪、牛、鸡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养殖示范棚,并引进了有害气体检测仪、粉尘检测仪对畜禽舍内氨气、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及粉尘粒子数进行检测。

    1.3在菌类种植中的应用引进了3DCF-450型蘑菇房空气电净化促蕾防病系统、JL-C型声波助长仪和杀虫灯等12台设备,建立了双苞菇示范棚。

    1.4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在全疆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福海县引进了15台杀虫灯,用于冷水鱼养殖。

    2取得的成效

    2.1设施种植

    (1)在蔬菜大棚中生产的蔬菜较对照温室提前5~7d上市,发病率普遍降低,黄瓜较常规种植增产12%;辣椒较常规种植增产13%;西红柿较对照棚单产提高16%,糖度提高1.44个百分点(见表1)。实现了蔬菜的绿色无毒化生产,达到了减少农药用量的目的。(2)采用物理农业设备有效去除温室中的雾气,提高光照度,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经测试,采用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长系统后,与对照温室比较,湿度降低11.66个百分点,光照度提高11%,如表2所示。

    2.2设施养殖在禽舍中使用物理农业设备使禽死亡率下降了8%。使用空间电场及粪道等离子除臭系统的鸡舍较对照鸡舍中空气中粉尘、雾气和臭气明显减少,经测试,试验鸡舍与对照鸡舍相比氨气浓度降低11.8%,PM10可吸入颗粒物质浓度降低33%,粒子数降低53.08%,如表3所示。

    2.3食用菌种植双苞菇产量提高17%以上。由于使用静电杀虫灯有效杀灭菇蝇,提高了蘑菇品质,一级品率提高10%以上。

    2.4水产养殖经测试,平均每台杀虫灯每天可杀灭蚊虫475g,如表4所示,为鱼类提供了活体饵料,降低了饵料系数,同时也提高了鱼类的品质。

    3经济效益分析

    3.1黄瓜经济效益分析

    黄瓜经济效益分析见表5。试验棚比对照棚增产460kg,增幅12%,增加产值1380元。试验棚比对照棚减少农药使用量60%,节约农药120元,试验棚比对照棚实际增收679元。4.2西红柿经济效益分析西红柿经济效益分析见表6。试验棚比对照棚增产601kg,增幅16%,增加产值1803元。试验棚比对照棚减少农药使用量53.3%,节约农药80元,试验棚比对照棚实际增收1052元。

    3.3辣椒经济效益分析

    辣椒经济效益分析见表7。试验棚比对照棚增产371kg,增幅13%,增加产值1484元。试验棚比对照棚节约农药100元,试验棚比对照棚实际增收763元。

    4配置模式

    (1)每座大棚中配备3DFC-450型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2台静电杀虫灯、2座大棚配备1台声波助长仪及烟气电净化二氧化碳增施机。

    (2)示范区内配置农业环境检测仪,检测大棚中的空气、土壤温湿度、光照度和二氧化碳含量。

    5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认可存在一定难度。现代物理农业技术改变了以往农民所习惯的化学农业模式,相对于化学农业、抗生素的使用直观、见效快的特点来说,农民接受此项技术还需要一个过程。

    (2)推广应用见效周期相对较长。物理农业技术相对于其他农业技术来说是一个见效周期较长的技术,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时其增产、防病效果才可得到充分体现。

    (3)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现代物理农业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配件,目前的售后服务不能满足此项要求,且配件更换需从生产企业发货,需要的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具的使用效果。

    (4)机具价格较高,农民一次性投入成本大。一个蔬菜大棚中将物理农业装备全部配齐需要投入上万元,农民接受此价格存在一定难度。

    (5)机具质量存在问题较多,影响使用效果。

    6建议

    (1)把现代物理农业装备技术的应用,纳入绿色、有机农业认证的标准之一,所生产的产品采用优质优价,从而提高种植户应用的积极性。

    (2)与农业合作社配合推进此项技术的推广速度,农业合作社在农民中的影响力较大,借助农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可大大加快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3)通过媒体举办现场会、培训班等方式加大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一方面使农机技术人员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农民了解、认知此项技术。

    (4)生产厂家、销售企业做好物理农业技术的售后服务工作。

    (5)采取措施降低现代物理农业设备的使用成本,以使这项技术得以快速推广应用。

低碳农业技术范文3

关键词:呼图壁县;农机深松耕地;技术

一、引言

农机深松整地,就是依托深松农机,在不改变土层结构的前提下,对耕层和耕层下面的土壤进行局部的松动,主要是为了将犁底层打破,一般深度建议控制在38-43厘米左右,当然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作物种植种类的不同,深度也是有所差异的。

二、关于呼图壁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的应用分析

1.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的优势分析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对土壤通透性的改变。经过深松处理的土壤,原有的土壤颗粒不再如之前那样紧密,因此透水和透气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改善,尤其是犁底层坚硬程度的改变,使得作物的根系更容易扎根,更加利于生长发育。

其次就是蓄水能力的有效改善。土壤在经过了深松处理了之后,蓄水能力大大提升,形成巨大的土壤水库,提高土壤的墒情,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源。从相关资料的统计情况来看,经过深松作I土地的蓄水能力能够比未经过深松处理的地块多出11-22立方米/亩。

第三就是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深松土壤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深松作业是能够基本完好地保存地表的植被,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土壤的风蚀和水土流失,不形成土壤,既能够减少扬沙和浮沉,又能够提升灌溉水的利用率。

2.呼图壁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以来,随着呼图壁县农业发展的不断加快,深松整地作业的优势越来越受重视和认可,并且在2015年先后制定并且下发了《呼图壁县农机深松作业实施方案》、《呼图壁县农机深松作业补助实施意见》,将农机深松指导任务分配到各乡镇,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大深松意义的宣传,确保农机深松工作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将深松作业机具列为农机购置补贴的重点,优先满足农民购置大马力拖拉机、深松机、联合整地机等作业机具的需求,做到敞开补贴、应补尽补。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对深松作业配套机具实行乡镇财政累加补贴。我县采取由合作社承担的方式,先示范后推广、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办法,在四个农区作为新技术引领示范,逐步推广。为确保任务面积如期完成,做好机具选型,自2015年推广深松作业以来,我县每年都召开深松作业现场会,每年举办深松培训班2期,截止目前共引进300马力以上拖拉机(用于深松作业)10台,深松机12台,深松作业探测系统3台套。目前全县已完成深松作业面积35万亩。为确保深松质量,我县成立了由乡镇纪委、财政所、农经站、农机站、村民理财小组负责人组成的验收小组;由县财政局、审计局、督查室、经济办、农机局组成的核实小组,实施了100%验收、100%核实。

3.深松整地技术的要点分析

要想进一步发挥深松整地技术的优势,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首先,把握深松的时间。深松的时间主要是由农作物的采收情况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只是不同农作物的深松时间有所差异而已。如果是在秋季进行深松的话,通常是用于小麦播种之前,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容纳秋天和冬天的雨水以及雪水,有效抵御春旱。另外,可以在入冬之前,就可以对第二年要进行春播的地块进行深松作业,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农机的利用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冬季降水的有效积蓄。

其次,就是作业质量要求要严格。深松作业的时间间隔通常是2-3年,并不需要每年都进行,另外,是否需要进行深松作业也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含水率来决定,通常情况下,在土壤含水率为10%-20%的情况下进行是比较理想的。深松作业的深度要严格控制,既可以是间隔的,也可以是全方位的。如果采用间隔式深松,那么行距最好是不要超过70厘米,深度要一致,以犁底层的土壤破碎为理想。如果是配合施耕进行联合作业的话,那么要保证地面的平整、土壤的细碎,没有大颗粒的土块,保证深耕作业之后就能够达到播种的有效条件。

第三就是注意深松农机机具的使用。了解深松农机机具的操作要点尤为重要,另外要做好机具的有效调整,主要是水平的左右调整和水平的前后调整。如果水平的左右调整不好,很容易导致深度出现偏差,从而无法有效保证土壤深松的质量和效果;而水平的前后调整则主要是在施耕和播种联合作业的时候进行,如果做不好,很容易影响作业的整体质量,加大燃油损耗,最终增加生产作业成本。

另外,要注意做好深松农机机具的日常保养。深松作业一般都是按照班次来进行的,等到一个班次进行之后,一定要及时对机具进行清理,主要是要将附着物,如杂草和黏土等清理干净,保证农机机具的良好运作状态。如果农机在较大负荷条件下进行深松作业的话,尤其要注意及时做好工作。每一个班次作业都要向机具的轴瓦或转动部位注油2次,注意观察深松铲磨损情况,发现磨损,就要进行修复或更换。要注意机具各零部件的运行状态,螺纹件应紧固,尤其轴螺母要保证牢靠。短途运输时要升犁到最高位置,并低速运行,保证安全。

三、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机深松作业的优势,随着当地农业发展的不断加快,农机深松作业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在充分认识深松作业优势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培训,进一步做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的实际进程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低碳农业技术范文4

    1、制度保障

    1.1 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政府要将发展低碳农业纳入中长期规划,明确低碳农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开展调研,尽快研究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专项规划,如:《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福建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等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等,以明确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规划要把发展低碳高效农业放在突出位置,除了中长期规划目标外,要有阶段性目标和年度目标、各个阶段低碳农业发展的项目和措施、明确投入渠道,做到切实可行。

    1.2 建立机构,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机构,如成立省级促进低碳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对发展低碳农业的领导,负责协调各个阶段低碳农业发展战略及重点项目,解决低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低碳农业碳排放强度评价、推动低碳农业发展以及低碳农业示范试点工作等。

    1.3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奖惩机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逐步将低碳农业的相关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针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督、报告和评价体系,设立能效和排放标准,建立节奖超罚机制,制定以有机碳含量为基本指标的耕地地力升降的财税奖惩条例、对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施用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利用、商品有机肥等)生产、运输、利用制定集成式的激励政策及措施。

    2、经费保障

    2.1 加大财政扶持 在财政安排中,要重视对低碳农业的投入,逐步探索形成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投入低碳农业项目试点,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在土壤保护和改良低碳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建设与改善节能、节水等低碳农业的基础设施等。

    2.2 加强金融支持 发展低碳农业要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支柱和导向作用,通过示范、引导将资金合理配置到低碳农业:①制定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大力支持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的综合利用项目、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等。②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扶持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集中信贷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低碳农业项目、低碳农业示范园、低碳龙头企业,给予优先贷款、贷款贴息等,以促进低碳农业规模效益的形成。

    2.3 拓宽投入渠道 加快农业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加大对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和实施产业化示范应用项目,形成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入格局。同时,在低碳农业领域引入科技风险投资,建立低碳农业风险补偿基金;积极争取外资、台资赴闽投资低碳农业技术和项目,促进低碳农业对外、对台的合作交流。

    3、政策法规保障

    3.1 健全低碳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分别于2003年1月1日和2009年1月1日施行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促进循环经济法》,这2项法律成为我国发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基本法制保障。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还应考虑就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农业生产排放物等问题进行立法,制定专门规范低碳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其成为今后发展低碳农业的主要依据。同时,在制定与修订与农业有关的其他法律过程中要融入低碳农业的理念,如应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要贯穿低碳农业的理念,对农业资源的节约、废弃物的回收、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等作出特殊的规定。福建在遵循现有法律的前提下,还应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一批操作性强的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及实施细则。逐步健全福建低碳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3.2 制定财税优惠政策 ①鼓励企业参与低碳农业发展,完善促进低碳技术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如:对企业采取低碳农业技术进行财政补贴;对企业从事低碳技术研发给予一定程度的所得税减免;对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引进、转让和使用予以税收方面的激励等。②出台政策优惠措施鼓励低碳农业发展,如新增清洁农业、循环农业等方面的补贴转自LUNWEN.1KEJIan.com品种,对增施有机肥、能源和资源节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实施低碳补偿等。

低碳农业技术范文5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DOI]10.13939/ki.zgsc.2016.03.054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 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2.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2.3 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4 农业生产方式还未完全转变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污染土壤的资源的依赖性依旧严重,导致农村污染仍在加剧,造成土壤结块、肥力下降等恶性循环。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 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 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3]。

3.3 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3.4 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再次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渐转变生产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5 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

农业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农业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休闲观光作用逐渐显现。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模式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农村形成品牌经济,带动品牌效应。要以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基础,加强对低碳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农家乐旅游的新形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护农村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产品作为农业加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务,将旅游业融入至低碳农业经济之中,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园参观、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等旅游业务[4]。

4 结 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应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强开发和利用清洁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从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农业低碳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涵养、文化旅游等各项功能的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4]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农业改革,2011(2):62-68.

低碳农业技术范文6

摘 要 能源问题和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在低碳经济理念提出后,人们又将其延展到农业领域,形成了“低碳农业”的理念。文章介绍了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概况,指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对我国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问题之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农业 财税政策

一、引言

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第一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6年《斯特恩报告》更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气候变暖问题的紧迫性及其解决途径。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因工业能耗最大,所以低碳经济最先具体化为低碳工业。“石油农业”的出现,使农业工业化,因而低碳经济的理念自然而然的延展到农业领域,逐渐形成“低碳农业”的理念。

二、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和燃料价格波动都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农业用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t的CO2。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生态恶化的首要原因。气候变化和已走向末路的化石燃料时代,正在给农业和人类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理应积极响应控制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

三、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财税政策的引导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生态环境、资源能源、低碳经济等具有公共性和外部性,使得低碳农业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和外部性特色。外部性使得私人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介入该领域,而且,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这就决定了低碳农业比传统农业更需要政府的引导、扶持。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财税政策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具有引导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作用。财政税收的特征和职能决定了财税政策在扶持低碳农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资金匮乏一直是农业发展方面的瓶颈,财政在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欠缺,而低碳农业经济尚在起步阶段,加上农业的弱质性和风险性,决定了财税政策在扶持低碳农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把更多的资金配置到低碳产业上也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发挥财税政策在农业资金方面的扶持、示范与引导作用,把资金合理配置到低碳农业上,实现农业产业的更新换代和升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问题

1.资源禀赋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适应人们需求的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耕地、水资源等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人均资源量减少且浪费现象严重,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2.粗放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中多年的掠夺式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森林退化现象严重,草地过度放牧,导致草地资源退化、沙化、盐碱化,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低碳农业相关技术亟待发展。由于低碳农业与其他低碳经济、尤其是低碳工业有显著区别,因而其它领域的低碳技术并不适应用于农业领域。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并不会自觉地投身于这种不具备效益的技术中去,因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成为必然。

4.分散的小农户经营,不利于低碳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农民在中国仍然占了大部分人口,相对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很快推行。各地的农业合作社取得的成效不一,这使得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难度加大。

五、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1.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尤其是低碳农业的投入总量。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具有准公益性,同时,低碳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又具有明显的弱势,这家使得私人资本不愿介入此领域,需要政府加强支持和保护。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政府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时,应当体现低碳农业的优先位置,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尤其是低碳农业的投入。

2.完善财政对农业支出项目结构。在财政支农项目中,应单独明确列示用于低碳农业发展的项目,同时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应该逐渐减少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的支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

3.加大财政资金对低碳农业科研技术的支持力度,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竞争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科技的创新与推广是低碳农业发展提以实现和延续的根本。低碳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而低碳农业技术具有外部效应和风险性,使得企业没有投入的积极性,决定了政府是低碳农业技术的供给主体。

4.完善税收政策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可以建立一系列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如:(1)对于投资于低碳农业发展获得的收益实行免税或减税政策。(2)对从事天然的无污染的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机农产品生产的企业可以给予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同时,对于再投资于相关的有机农产品等生态农业发展的资金可以给予再投资退税的优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