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务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务文化范文1
一、税务文化的概念
税务文化是税务机构和公民组成的特殊文化主体,经过长期的税收实践活动后,逐步积累的物质条件、行为方式、法律制度与价值理念等的总和。根据这个概念,也可以把税务文化进一步细分为税务价值、税务制度、税务行为和税务物质四个部分。税务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先进的税务文化在促进税收更加平等与公正;提高税务机关征管水平和促进企业合理进行纳税筹划,降低征纳税成本;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和谐税收征纳关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形象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二、评价指标与评判标准的建立
虽然税务文化的评价指标是多元的、模糊的,但本文只采用一级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如要评价一个具体机构的税务文化建设水平,可以确定税务价值、税务制度、税务行为、税务物质四个指标。在评价指标中,选择排序性的评价等级 “优秀、良好、合格、差”,并给出相应的分值“7分、5分、3分、1分”, 在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评判标准,见表1。
三、税务文化评价模型的简单设计与应用
1.由领导者、税务学者、纳税人等30人成立专家评估组,确定税务文化评价的因素集U。该评估组一致假定评价指标集U=(u1,u2,u3,u4)=(税务价值、税务制度、税务行为、税务物质)。
2.评估组一致确定税务文化的评价等级集V=(v1,v2,v3,v4)=(优秀,良好,合格,差)=(7,5,3,1)。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组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个基本评价指标的权重A=(a1,a2,a3,a4,a5)=(0.2,0.3,0.3,0.2)。
3.求出模糊评价矩阵R和评价结果B。通过参照表1,评估组成员对税务文化的四个基本指标分别作出独立的评判,如表2。
显然,0.203+0.323+0.333+0.14=1,这是最终的评价结果。由此可见,有20.3%的人认为税务文化建设得优秀,32.3%的人认为良好,并以此类推。再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综合确定税务文化建设水平为合格。
四、建立税务文化评价模型的意义
1.为研究税务文化提供一种创新思路。当前已有很多专家学者从宏观、微观层面、税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对税务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税务文化理论,但是很少研究税务文化的评价模型。因此,建立评价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税务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2.引导税务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为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税务工作者都积极进行着税务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但是各级税务机构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且各地协调合作差,共建力弱,导致发展不均衡,建设效果不明显。如果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模型就可以评价其建设的质量与效益,找出缺陷,采取相对应改进措施。税务文化评价模型也可以引导纳税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督促税务机构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毛云芳,林擎国.现代税收文化内涵及其建设的再探讨[J].税务与经济,2005(1):24-26
[2]陈伟.河南省税务文化评价体系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9-11
税务文化范文2
【摘要】本文结合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了税务文化建设对提升税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不仅是丰富税务部门文化生活,提升税务干部思想境界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改造税务部门管理模式,增强税务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税务文化与地税文化
税务文化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衍生的,它既具有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税务工作的特点。它是一种行政管理文化,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优秀的科学管理模式,是一种象征全国税务系统灵魂的价值导向,反映全国税务干部在具体征管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气质,更是全国税务干部在共同的价值观主导下,精益求精、发自内心的工作态度和献身事业的生活态度。同时,它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理念,且与组织的具体运作息息相关它是广大税务干部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总和税务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地税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地税文化,存在于地税系统的运作活动中,它包括3个层次:一是物质层,主要表现为保障税收征管工作的物质条件和物质环境;二是制度或者行为层,主要是指保证地税工作正常运行的规程体系和体现地税系统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三是精神层,主要是通过管理文化的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税部门干部身上的有形的文明表现。地税文化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其核心内容就是地税系统的价值理念,它主导和支配着地税文化的各个方面。树立明确的地税价值理念,决定着地税群体对价值意义的追求。它是贯穿地税文化各构成要素的主线。
二、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对于地税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地税工作新任务的客观需要。
百万税务大军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实现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已成为税务系统重要的战略抉择。
(二)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地税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地税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地方税收事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它的灵魂是地税干部共同的价值取向,是每一个地税干部思想、意识的目标体系,它通过确定人们在思想、精神、事业、人生中应追求的进步、高尚的目标,采取引导、疏通、激励的方法,诱发、凝聚、强化人们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因素,排斥、抵制、远离不良的思想意识,达到健康思想、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制度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一个外在的、强制性的硬约束;文化则是制度的更高境界。是一个内在的、主动性的软约束。而优秀的组织文化则是制度产生良好效应的根本。
(四)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地税部门形象的树立和优化。地税形象是地税文化的外化,优秀的组织文化是良好形象形成的基础,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全体地税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地税文化所倡导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会深深地融入全体地税干部的思想意识中,从而促进其行为方式的逐步转变,打造出良好的地税“品牌”。
三、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地税精神,用共同的理念、价值观对地税人进行凝聚管理,宣传地税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楷模的表率作用,让地税的工作宗旨、服务理念、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地税人的思想中,成为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激发地税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税收事业的活力,这些都是地税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和独特功能。具体思路是:
1.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道德教育。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地税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强烈的资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抓法制教育,提高地税干部的法治观念,使干部的思想追求健康向上,社会行为文明有序,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三是抓廉政勤政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及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四是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育干部。要针对不同的思想实际来做思想政治工作,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来应对不同对象,让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解惑受益中接受先进的理论。
2.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创建活动为切入点,丰富创建内涵,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类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
税务文化范文3
【关键词】税务文化;文化建设;理念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建设新型税务文化,对于激发广大税务干部的事业心和积极性,提高税务机关的运转效率和服务意识,增强税务机关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税务文化的基本内涵
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及其成员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其核心是共享价值观,具有凝聚、激励、约束、导向等功能。
作为组织文化在税务机关的具体体现,税务文化对广大税务干部价值观念的形成、服务理念的树立及行为方式的选取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新型税务文化,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建设一种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应对新的挑战。创建服务型机关,打造和谐税务。
二、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我们开展税务机关新型文化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一)领导高度重视,宣传组织到位
组织活动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组织领导的重视程度。同样,在税务机关建设新型税务文化的过程中,由于领导者担负着倡导、设计、培育、带动新型税务文化的重任,因此领导者对于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认识程度对于最终建设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领导层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率先垂范、积极倡导,并亲力亲为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其他成员树立榜样,认真做好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有备无患。
(二)明确建设目标
确立一个明晰的建设目标是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关键。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在制定税务机关新型税务文化建设规划时,必须紧紧围绕税收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发展这个大局。激发广大税务人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努力实现集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1)坚持将文化建设渗透于整个税收管理活动之中,形成具有税务特色的先进管理文化,实现税收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2)将文化建设贯穿于新型机关创建活动中,充分尊重个人特性和要求,充分关注个人创造性、能动性和集体创新力、竞争力的整合,打造富有创造力、充满人性化的新型税务文化。
(三)狠抓落实,注重成效
新型税务文化建设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注重效果。(1)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提高全体税务人员的认识度和参与感。税务人员是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广大税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税务文化。(2)要积极利用各级税务机关网站,开设网上税校、税务文化论坛等。开拓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渠道,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形成加强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新型税务文化时应树立的几种理念
根据新型税务文化的内涵,在建设新型税务文化时,关键是要树立以下几种理念:
(一)法治理念
法律除了具有惩戒、预防违法行为的功能外,还有评价、指引人们行为,保护、奖励合法行为,以及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新型税务文化建设必须有效地推进依法治税。(1)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工作,不断创新税法宣传的方式,活化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切实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形成“以依法纳税为荣,以偷税漏税为耻”的社会氛围,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依法行政,抓好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全面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和行政管理水平,树立文明、守法的良好机关形象。
(二)服务理念
税务部门要树立新的税收服务观,应该做到“全心全意”和“群众满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则是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特征,税务部门应正确处理两方面关系:(1)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通过简化办税程序,优化办税手段;(2)保障国家税收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关系。努力实现服务动机与服务效果的统一,既要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又要注重服务质量和实际效果。
(三)团结互助理念
团结互助在本质上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体现,团队精神是提高一个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思想武器。当前,各种组织和团队都日益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提升,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税务部门在建设新型税务文化时,如何在广大税务人员中树立团结互助的理念和团队精神?(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让广大税务人员进一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度,增强组织的凝聚力。(2)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利用一些团体项目的机会,增进税务人员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树立他们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四)学习理念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的拥有程度以及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当前,税务部门在税收工作中遇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广大税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加以应对和解决。树立学习理念就做到:(1)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挑战,树立“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将学习活动与“学习型”机关的创建有机结合,自觉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坚持不懈地充实和提高自己。(2)应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包括学习领导责任制、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脱产培训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丰富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优化学习内容,努力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把外在约束与内在动力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
(五)创新理念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构建创新型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税务部门也要大力推行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跳出思维定势,打破传统观念,以创新的思维、超前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做法和体制进行改革,大胆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新路子。要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分析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加以改进和创新,不断增强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全面提升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张云初,王清,张羽.企业文化资源[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张旭雯.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J].经济论坛,2003(18).
税务文化范文4
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税收工作水平的提高。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位职责体系,创新管理制度,提高了管理效能。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的推广,加强了对各税种的管理,强化了税源控管,优化了纳税服务,提高了税收征收率。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规范税收执法,减少了执法随意性。强化了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税务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大大减少,促进了税务干部队伍建设。
一、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税务管理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计算机在税务管理上的潜能尚有待充分挖掘。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迥异等原因,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地区发展严重失衡。在全国大部分税务机关。尤其是沿海富裕地区,存在着大量资源重复的现象,但同时在部分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却因为没有资金而严重滞后,不能达到基本的配备要求。而且,随着两极发展现象的加剧,即发展快、资源多的地区重视程度高,投入也大;发展水平低、资源不足的地区往往认识水平较低且投入又不足,这样极不利于中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事业的整体发展。
(二)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多头领导的现象
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其管理上要协同作战、共同完成。才能使信息化建设顺利地进行。在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主要负责税收信息化的具体实施工作。信息中心负责征管软件的总体设计和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税政司负责“金税工程”的设计和软件开发应用工作。由于软件设计单位不同,使用不同的开发平台,致使系统之间无法相互衔接,资源严重浪费。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从各自利益出发,致使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主导思想、时间进度和应用效果等方面尚难以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
(三)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
税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管理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目前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人为割裂了税务管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近些年来,软件开发管理混乱,部分省市税务局自主开发了一些税收征收管理软件。这些软件数据结构、业务流程、软件运行平台均不一致,且多带有地方色彩。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给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集成带来困难。这种情况既造成设备和资源浪费,增加系统维护的难度和加大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同时也很难适应税收业务的发展需要,无法对涉税数据进行统一的挖掘分析和充分利用。不得不以一定的人力来从事这些工作,从而减少一线工作人员的比重,进而削弱了一线税收征管力量。
(四)计算机数据质量不高成为阻碍税收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一是基层数据采集缺乏全面性:数据的采集是信息管理采用的基础性工作。在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数据的收集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数据不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基础数据采集不全,对企业整体纳税情况的评估和对税源变化的因素分析缺乏依据。信息管理和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因目前一些单位输入计算机中的数据不准确、操作不规范,有的数据甚至严重失实,影响了领导决策,制约了计算机在分析、监控、管理等方面作用的发挥。
(五)技术和业务的联动和协调不够
计算机软件设计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要,税收政策法规变动性较大,而软件不能及时随之改动。有些税收业务、有些税种在税收信息化中还处于空白状态,软件的开发与软件的实际应用脱节,现在税务机关在软件的开发上已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在开发后缺乏对软件的管理和决策功能的完善,因此效果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投入高、产出低,税收成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长,可以说应用不到位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害。
(六)计算机硬件及配套设备陈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差
有些地区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是由前几年配置的,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故障频频发生,加之计算机维修人员缺乏,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严重影响了税收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运行。国、地税之间、税务部门与外单位之间联网程度不高,广域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税务部门与银行的联网程度较高,而国、地税之间,税务部门与工商、海关等相关部门网络信息不能共享,影响了征管效率,也制约了广域网作用的充分发挥。
(七)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税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不能完全适应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欠缺,目前,各级税务机关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他们一般只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能应付日常的计算机业务。而那些能够进行计算机维护、异常情况处理、数据库管理和网络维护的高层计算机管理人员奇缺。复合型人才缺乏,信息中心的人员,几乎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没有系统地学习税收业务和管理:而税收业务管理人员,大多是税收和会计专业毕业,普遍缺乏计算机系统知识,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遭遇断层,使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受到限制。制约了税收信息化建设良性、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和完善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破除落后思想观念,实现思想观念和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
信息技术永远只是管理手段,它只有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所以各级税务机关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树立征管体制与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要有一个重新的定位和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加管理”代表着税收管理的方向。二要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要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三要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将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知识作为税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税务人员中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信息化是征管精细化的理念,从而调动广大税务人员参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税务管理信息化衡量指标体系
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评估是信息化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衡量税收信
息化建设成效的一项重要工作。关键是设立一个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指标体系,税收信息化指标的制定,应具有普遍性,各项指标必须是可采集、可量化、可对比的,要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同时立足于税务部门的实际和外部环境。还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用硬件和网络、数据、应用、运行维护等指标来衡量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程度。
(三)完善数据采集、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数据采集是应用软件运行的第一环节,数据采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各级税务机关一定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数据采集的质量。
其一是建立数据采集岗位考核机制:各级税务机关对数据采集、录入人员的数据采集质量进行量化分析,这样既可以增强采集、录入人员的责任心,又可以保证税收数据的真实、准确。其二是数据采集应贯彻全面性的原则:税务机关应改变只注重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专用发票数据的采集,而对于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银行存款及会计核算软件中的数据基本上没有采集或无法采集的现象。这样可以解决基础数据采集不全,为企业整体纳税情况的评估和对税源变化的因素分析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四)加强计算机硬件及配套设备、网络方面的建设,促进税收信息化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硬件及配套设备的建设。原有的计算机设备落后,已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急需更新和升级原有硬件配置。对因业务需要配备的计算机等设备要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建议采购时选择正规厂家同一品牌机型,以方便工作需要。其次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有了网络,就有了雄厚的数据存储、传输、交流、增值的基础、资本和动脉、生命线。再次要开放税收信息网络,尽快实现税收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连通与共享,以利于全方位的税源监控尽快在国、地税之间,税务系统与工商、公安、劳动及社会保障部门等其他宏观管理部门之间形成外联网。另外。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税务部门需要接人公众互联网,向公众提供税收条文法规等资料查询,解答有关税务疑难问题,加强税法宣传。
(五)加强税务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促进税收信息化的发展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对税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税务队伍中,加快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是全面实现税收信息化目标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税务文化范文5
关键词:会计政策 税务筹划 企业理财 统筹方式
1.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
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由周围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决定的,是历史的客观产物。在经济环境方面,由于会计行为的实质是一种经济行为,所以经济环境对会计政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是影响会计筹划工作的第一要素。它既影响企业的某些会计决策的选择,也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标准,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指南针。在政治环境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主要的经济手段。在调控过程中,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来规划企业的会计行为。若国家实行民主开放政策,给企业足够的权利,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反之,国家若控制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企业的选择余地会较小。在文化环境方面,会计行为虽然是社会的客观产物,但仍是由其主观控制者实施,会计政策的选择或多或少也会受人主观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人主观意识的形成与其周围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文化环境也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传统保守的文化环境会使企业看中风险分析,采取稳定有保证的政策发展,反之,企业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冒险激进的方式发展。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税务筹划的基本原则
2.1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
首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以企业内部的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为准则。只有基于企业内部状况基础之上选择出的会计政策,才能真正为企业服务。其次,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时,必须遵守最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行为是会计理念和会计方法并重的一种行为,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必备条件。再次,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需遵循可调整性原则,即随着企业发展或国家有关政策的改变需有可变动的空间。国家是发展的,企业是进步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也应该是灵活的。最后,会计政策选择必须遵循合规性原则。即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会计政策选择最基本的要素。会计政策选择时,需与国家的号召及需求相一致,符合会计法规,会计准则。
2.2税务筹划的基本原则
首先,税务筹划以管理原则为前提。税务筹划的主要目的是在合法情况下,为企业实现效率及利益最大化。所以在筹划税务时,应遵循低成本,高回报,简操作的管理原则。其次,社会效益原则是税务筹划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企业税务筹划虽然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但它亦具有社会属性,因此社会效益也是其必须关注的方面。再次,税务筹划工作需要遵守财务原则。即遵守风险控制及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企业需以股东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注意税制、外汇汇率等相关政策变动以及通货膨胀、市场风险的评估工作。最后,亦是最重要的原则:法律原则。筹划税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抵制有悖法律的一切行为。以法律为优先,各部门规章制度为辅助,筹划会计工作,运用合法合规的手法进行税务筹划工作。
3.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
我们已经了解会计政策选择与税务筹划工作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由这些我们也可以看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和税务筹划其实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实体,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但众所周知,税收是企业经济的负收支,因此,税务筹划工作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环境因素。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政策方针,是会计税收筹划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其工作进行的主要动力。会计政策选择与税务筹划工作密不可分。
4.企业税收统筹方式(会计政策组合模式)
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政策下反馈的信息不同,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及负面影响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只有选择正确的会计政策,即选择正确的税务筹划方式,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1认清形势,预见未来
预见性是纳税筹划的基本特征。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对企业内部会计行为及纳税进行预见性安排。根据有关部门的纳税规定及优惠条件制定有利于本企业的税务计划以及会计准则。在投资和筹资方面充分体现税务筹划的优越性,降低企业纳税给自身带来的负收入指数。
4.2选择正确的方式,建立合理的结构
要实现正确选择会计政策,首先需要有正确的技术保障。第一,估计技术。了解到税务筹划预见性的重要意义后,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手段更好地实现这一功能,即进行会计估计。第二,分摊技术。企业可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来筹划会计工作。根据分摊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企业税负。第三,实现技术。企业需要分析某项目能够实现的条件,从而判断控制其损益实现的进度及时间。把已经实现的损益作为计税依据,通过计量和确认纳入税务管理中,帮助筹划企业税务工作。
5.总结
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准则的选择结合税务筹划工作的进行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影响会计准则选择的原因,阐明了会计准则选择和税务筹划各自遵循的基本原则,描述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两者顺利进行的方式,从而降低企业赋税,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玮.企业税务筹划与会计政策的选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9)
[2]曹瑾.企业税务筹划与会计方法的选择[J].科技信息.2009(14)
税务文化范文6
通过对某污染物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值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评估该检测方法的优劣,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该污染物的在水中的粒径分布情况。对后续的污水处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实验测得大量的数据,可在二维坐标中将离散点绘制出来,观察发现这些点的前一部分分布比较规律。我们试着通过软件回归模拟将其中的关系式求解出来,方便以后使用以及分析。
2 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具体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或)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这里前一个变量被称为被解释变量或应变量,后一个(些)变量被称为解释变量或自变量。
3 模型建立
设污染物粒径为S,时间Time为T,我们利用T来建立S的统计回归模型。
据题意,污染物粒径S是T的单值函数。即:S= f(T)建立回归模型。
4 模型求解
根据题中所给数据,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利用SPSS软件对污染物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值的数据进行回归模拟,可得上图,由图可知,其中对数据模拟最好的是三次非线性模型。
为此可以建立粒径关于时间的三次方函数:
S=aT3+bT2+cT+d
由框图2可以得到方程的参数分别为:
a=1.672×10—9,b=—2.520×10—5,c=0.142,d=83.226
即
S=1.627×10—9T3—2.520×10—5T2+0.142T+83.226
5 模型评价
通过观察粒径随时间变化可知,在前一段散点图和曲线吻合得很好,但当T>3000时,点的分布较杂乱,不能吻合得很好。对以上数据做残差分析可得:
分析后可得出结论,利用动态光反射仪器测量水中某污染物粒径的方法是可行的,尤其是对于粒径小于300纳米的,结果很准确,但对于粒径大于300纳米的,这种方法不很灵敏,准确性也达不到要求。故建议粒径大于300纳米的不建议用这种方法。
6 处理方案
水中杂质按尺寸可分为胶体和悬浮物两种类型。经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可以利用纳米材料对其进行过滤处理。
现建立如下模型:
假设我们利用三层过滤网格对该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并将处理步骤分为三步:
1)预先处理:去除较大颗粒,减少后续处理步骤的负荷。
2)初级滤膜处理:去除悬浮在水中的各种微小杂质。
3)高级滤膜处理:去除更微笑的可溶性杂质。
分别假设三个步骤的网格直径为D1、D2和D3。过滤效率为U1、U2和U3。过滤费用为Q1、Q2和Q3。
对于预处理,由于主要处理较大颗粒的杂质,为节约成本,其网格直径、过滤效率及过滤费用均为常量。
对于初级滤膜处理,其过滤效率和过滤费用均与上层杂质量的最大直径有关,所以
对于高级滤膜处理,同理假设
为保证过滤纯净度,以及降低费用,需满足条件
进而转化为最优解问题。
要使同时达到极值是不容易实现的,所以取相关系数
α,β,即这样他们就可以同时达到极值。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参数可以根据经验来定,然后运用LINGO软件编程即可获得最优解的结果D2和D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