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小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小学范文1
乡村小学:消亡与重生的纠结
在我国广大农村几乎每过1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
凋敝的乡村,萧索的小学,老旧的教室,白发苍苍的老师,几个脸被冻得通红的留守儿童……在城镇化过程中,作为“教育末端”的农村地区村级小学(下称村小)“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似乎成了大势所趋:生源大幅度减少,班额逐年萎缩,办学举步维艰,学校面临硬件、经费、师资和生源等多方面问题。
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合理调整农村教育布局的同时,改善村小的教学条件,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更好适应城镇化和人口转移的趋势,也许才是未来之路。
“教育末端”之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10年评价报告》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农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六成。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村人口向乡镇、乡镇人口向县城“梯度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加上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适龄儿童减少,作为“教育末端”的村小或者因生源减少,或者因乡镇撤并而大量“消亡”。
三峡库区移民大县云阳县在2005年,有村小482所(100人以上村小287所),学生近4.7万人,而到2012年,村小数量减少到254所(100人以上村小仅35所),学生总人数也降至近1万人,7年时间消亡了228所,减少学生3.7万人。即使是偏远的贫困山区,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巫溪县,是重庆最偏远的区县,这些年村小也呈现生源大幅度减少、班额逐年萎缩的趋势。该县胜利乡中心小学5年前下属有8所村小,而今只剩下了1所,仅有学生12名。
在外出务工人员多的西部区县,村小生源大幅度减少,班额逐年萎缩的情况更为明显。开县是重庆外出务工第一大县,常年有50多万人在外打工,一些偏远的村小每年减少二三十名学生。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告诉本刊记者:“近些年,平均一个区县一年会消失村小30所左右。”
与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同,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将村小大量“消亡”的根本原因归结于“撤点并校”不一定客观,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才是村小减少的“时代大背景”,村小主要因生源减少而“自然消亡”,因行政命令进行“撤并”的是少数。比如,云阳近7年来减少的228所村小中,教委发文确认撤并的仅4所,其他都是“自然消亡”。巫溪县凤凰镇施家村村小,是过去条件还算不错的村小,2010年有学生100多人,2011年减少到70多人,而今年则只有31个学生。校长向吉万说:“因为生源日渐减少,我们只能是隔年招生,现在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子女带出去的不少,加上这几年交通环境有了改善,路修通了,很多人就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了。”
运转艰难苦支撑
9名孩子在一间老旧不堪的教室里上着课,教师没有任何电子化的教学设备,窗户上多块玻璃已经破碎,屋外雨夹雪的寒意直入教室。在屋外,一个只有半个羽毛球场大的操场,在雨里已是泥泞不堪,操场四周,就是菜地……这是记者在国家级贫困县巫溪县下堡镇桔林村看到的场景。
乡村老师反映,虽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像这样条件的小学仍然很普遍。硬件差、经费少和师资短缺等问题比较突出,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科技活动等六大功能室更是“想都不敢想”。
离县城2个多小时车程的中梁镇中梁村小是巫溪县较为偏远的一所农村小学,56岁的朱时乾是该校唯一的老师,给全校6名孩子上课。他说:“学校连跳绳、篮球这些最基本的体育器材都缺乏,上体育课只能带几个孩子做一做最简单的游戏。”
除了硬件设施条件差,教育公用经费紧张也是一大问题。按现行标准,西部地区小学生平均公用经费为每年500元。村小由于学生少,经费就少,而城镇学校生源多,经费多,这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同时,在“乡镇中心校-村小”的两级管理模式下,公用经费由中心校来分配,村小很难足额配备到位,保障正常运转都困难。
此外,村小教师年龄偏大、师资结构不合理,一人教几门课程的“包课”现象很普遍。在记者走访的村小中,教师年龄普遍都在50岁以上,以“民转公”教师为主,多已临近退休,而年轻教师又多在30岁以下,流动性很强。基层教育部门人士说,再过几年老教师退休了,年轻教师又留不住,新教师招不来,村小真要面临“有校无师”的尴尬局面。
老人教小学,年轻人教高中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就是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的形象写照。”武城县教育局的吴广峰说,他曾在调研中发现,在农村45岁以上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原民办转正教师,知识结构陈旧,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很多学校让教师‘中途改行’或兼课,难以满足当前素质教育开全课程的要求。”
“我的学生经常抱怨,农村的条件很艰苦,很多理论知识无法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有电脑无网线,有电视无信号。”平原师范学校的邱兰英告诉记者,她是围绕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做的提案。她作为师范学校的老师已有近30年,自己的很多学生加入到了农村教师的行列,但是她所得到的反馈令她深有感触,农村教师工资太低,有的甚至无法保障正常生活。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非常严重,那就是城乡教育资源差异的问题,县城中小学很多都覆盖了多媒体,而城镇或村里的学校虽有电脑,但是无法利用。”吴广峰说,如果不改善,这样会导致农村更弱城市更强。禹城齐鲁中学的韦建辉委员说,光说城乡差别可能有些空洞,举一个例子,有的农村小学因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一个班仅有十几人,而县城附小的一个班级竟达到八九十人。
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的赵强委员认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优秀农村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城市学校,使得本来就处于劣势的农村中小学校更是雪上加霜,农村优秀教师的缺失加重了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学校使得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农村教育管理者怨声载道。
教育部:暂停“撤点并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将农村撤点并校的现象用一组数据表现了出来。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大量的小学低年级孩子因为路途遥远、上学不便等问题入学困难。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在这十年间如此大规模的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当这种调整产生出众多新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时,未来我们将寻求怎样的解决思路与办法?就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接受专访时给予回应。
来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报告数据的确惊心动魄,杨东平院长还毫不客气地评价说:有些地方的盲目作为,会使一部分孩子没有或没能很好地接受义务教育,同时,乡村文明进一步凋敝,城乡、地区以及学校的差距仍然在拉大。要平衡好教育公平、质量、效益三者的关系,王定华副司长对此也有着清晰的认识,不过当初选择农村校的布局调整也是顺应时代的选择。他给记者讲述了这项政策出台的大背景,而主要推动因素与新世纪以来农村学生减少、农民群众期待孩子能“上好学”以及各地的不断推进有关。
农村的布局调整是在广泛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事情,总体上提高了教育质量,提高了教师的配置,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不过,王定华也并不讳言,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这种调整也出现了执行上的一些偏差,以及过快过急导致的一些问题。
王定华认为,学生上学变远,交通工具跟不上,路途出现安全的隐患,同时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还有就是寄宿制学校的条件跟不上,出现了住宿和吃饭的一些问题。
在杨东平的眼中,还有更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荒了土地,荒了老人,荒了婆姨,荒了孩子。而让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更为痛心的是,如果农村校继续撤并,每年可能产生上百万新文盲。其实,对农村校布局调整这个重要而敏感的课题,从国家层面来讲并非无所作为。王定华介绍说:国办专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正是有针对性地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重新科学制定农村校布局,所有地区眼下都必须暂停撤并教学点。
教育部根据国办文件的精神,也正在对后续的工作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对于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方案要进行重新的审视,各省要在修订之后上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来审核。审核备案之前,各省一定要停止撤并学校和教学点。
农村并校问题面临两难
的确,农村并校问题面临两难状况,一方面适龄儿童减少和人员外流导致原来的学校和教学点生源严重不足,没法再继续办下去;但另一方面,学校的减少也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
如何办好农村的学校?如何科学制定农村学校的布局规划?教育部对此有哪些考量?
王定华副司长强调说,农村教学点的变化首先要尊重农村的实际情况,严格撤并程序。该设置就设置,该保留就保留,学生的发展需要是最高原则。
根据学生的人数,群众的需求,办学的条件来定,如果由于学生过少,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撤并这个学校也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包括要进行论证,要听取村民的意见,要解决后续可能的问题,如果是多数的村民不同意,这样的学校就不能撤并。
科学的基础上,还要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能就近上学,这的确需要政府部门开动脑筋,平衡处理好提高质量和就近上学的关系。
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1~3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要在村里边来上学,不搞寄宿制更不搞长途的跋涉,不要把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上学的路上。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是尽量的不寄宿,确有寄宿的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初中的学生选择寄宿或者是走读。
另外,王定华还补充说,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在有需要的地方增加公共交通的车辆,增设公交站点、补助学生车贴,还会对一些地方提供校车服务。
我们对于社会上学校布局调整的议论也是非常关注的,好的意见建议都是充分的研究、充分的吸纳。我相信随着国办文件在各地的贯彻执行,我们一定会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撤并拉长了上学路,学生们或翻山越岭,或坐上颠簸于乡野的“黑校车”,这跟“就近原则”相悖,也放大上学的安全风险;在寄宿制下,学校住宿、卫生等条件的“掉链子”,承载不起学生规模扩张的需求,寄宿制也损害亲情涵养;教育成本堆高,让辍学现象增多;废校空置等,都蚕食了农村学生的教育权益。
农村小学范文2
一、“实”在何处
1 工作制度要实。笔者担任校长后,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乡镇实际,初拟了《教师目标考评细则》《村级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方案》《村小校长考评办法》《教师考勤细则》《小学素质教育质量评估奖惩办法》《教师常规要求》等,印发给各村小学教师、行政人员,让他们充分讨论,并提出各自的意见,收集后在行政会上逐项研究,然后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最后印发给全镇小学教师,让每位教师人手一册,认真研读这些制度,并以此为本,做好平时的各项工作。
2 工作措施要实。如果只有制度而不加强过程管理,那么,工作要见成效是很难的。因此,这些制度的落实,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做好班子成员的分工。班子成员分管工作要明确,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集体作用,并对他们分管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推荐提拔重用的依据。二是工作检查要实。班子成员挂片蹲校,对所挂片的学校进行随机检查,笔者也经常深入课堂,深入村级小学,抽样检查村小校长、教导主任和“特别”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实行“中心小学校长――分管业务副校长(村级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备课组组长――教师”网络化的常规检查制度。每次检查后,都要及时反馈意见并下发整改意见。定期检查的还要下发检查情况通报,做得好的给予表扬,做得不够的提出整改意见,并作为期末各项考核的依据。三是考评考核要实。学期结束要对学校、教师个人、村小校长的各项工作进行考评考核,实行量化打分。主要依据是期末与平时各项检查的结果,考核评分之后,给考核对象核查,有异议的核实后及时纠正,无异议的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认可,这样就避免了考核对象对考评组产生疑虑,考核结果与评模、评优、评先、奖惩挂钩,期末总结会上公布考评结果。
二、“活”在哪里
农村小学范文3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前言:义务教育是我国每个地区都需要履行的教育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和教学改革,对于师生互动模式愈加重视,其如今已经深入到农村等偏僻地区,对农村教学带来挑战和机遇。然而虽然农村小学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对于师生互动模式的应用仍旧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改善。
一、师生互动概述
(一)互动含义
互动含义是由西方国家的相关学者提出的,其任务互动是建立在符号与语言基础上的一种互动方式,其为社会人类行动过程。互动是由自我、人际、社会互动三个环节构成[1]。其主要为主体和客体间的交流,通过手势、动作、语言、接触等方式进行社交。
(二)师生互动内涵
师生互动主要为师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利用不同方式让对方接受自身特备情景的过程。有关学者提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既能够在课堂中实现,还能够发生在课外的交流。其是基于社会互动发展起来的。互动能够让师生相互影响和作用,涵盖外显性和内部心理互动。
(三)师生互动意义
首先,师生互动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和特性,由于数学是一种较为抽象、严谨和实际的学科,需要结合具象物体和实际操作对学生展开教学,互动教学能够满足数学学科的需求和特点;其次,互动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再次,互动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二、农村小学师生互动现状
互动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逐渐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广泛重要和应用。然而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对互动的应用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据调查显示,农村小学数学中有40%的师生对互动教学不了解,多数教师认为互动教学对数学教学的帮助不大。而农村多数小学数学教学大部分时间为照本宣科,做数学练习题,对于利用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并不是非常重视。小学生中有超过38%的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上课无法很好地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并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50%的学生提出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教师仍旧为教学的主宰,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教学观念仍旧较为落后。因此农村小学数学互动改革势在必行。
三、农村小学师生互动存在问题
(一)互动意识不足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式的应用和作用力较强。如今,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并不了解和清除互动教学的含义和作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采取其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听讲的模式,即使互动也仅仅采用简短的问答方式,认为课堂热闹即为互动。
(二)互动过于表面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大多数农村仍旧非常看重“尊师重道”的理念,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权威,而忽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概念。对于互动教学的实施并不彻底,仍旧停留在表面形式[2]。教师对于学生的情绪、学习能力、性格等并不了解,没有利用好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仅仅局限于形式和表面,而缺乏与学生真正的互动。
(三)教师行为使得学生回答被动
互动涵盖了语言和非语言两种行为,其中后者主要为肢体动作和辅助语言。辅助语言包括教师讲话的语气、方式、音量大小、音质、语速等等,只有综合衡量和运用这些因素,才能保证其与学生更好地互动。然而很多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对于非语言的认识模糊,没有认识到非语言的具体概念和组成,很多教师将不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中来,对自身的言谈举止重视程度不足,影响到学生,难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农村小学师生互动改进对策
(一)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为的源头,只有树立先进良好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认为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心里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职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良师益友”,而非高高在上的教师。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作为形式上的互动,还要做到心灵中的互动,和谐师生关系。
(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应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学习互动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教学理念,掌握互动方式,对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加以深入了解和分析,对于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小组合作、谈论等环节掌握互动技巧,增加对自身的训练,提高自身的人际交流能力,实现良好的情感表达。
(三)强化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农村小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让自己具有专业性和职业性。对于非语言行为的运用应合理恰当,避免将自身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中,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思想。教师应时刻保持危险,不要总是过于严肃,适当在数学课堂中加入一些游戏和互动环节,不要总是盯着任一学生看,超过15分钟则会对学生造成困扰[3]。应以轻松、愉悦的表情、语言、动作等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结论:随着教学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互动教学的需求愈加强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加强对互动教学的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心灵的沟通和互动,让师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互动中教学和学习,以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楠.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以宣威市板桥镇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9(S1):155-158.
[2]姬建新,王文娜.农村远程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师生多向互动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0,08(11):120-123.
[3]赵德成,刘君,朱福建.参与式教学法在西部农村小学的应用: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04(12):335-340.
农村小学范文4
一、“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尽管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愈来愈凸显,但现实中读书无用论潜在的负面影响依然相当严重,认为读书没有出路的家长大有人在。一些媒体所报道的“某人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却成为了一个大老板,现返乡办企业以回报乡邻”等事例,无形中影响着在校学生及其家长,造成对学习的认知偏差――能挣钱就行,弱化了他们对教育和学习重要作用的认识。另外,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也降低了人们对教育收益的预期,强化了对读书无用论的认同。而部分“赋闲在家”的大学生,则给了他们口实。
二、人口流动
当前外出打工仍是农村大部分青壮年的选择,与其相伴的是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大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往往对自己的孙辈在生活上是疼爱有加,而忽视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学习、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这样就出现了“打架,爷爷帮;卫生,奶奶做;不交作业爷奶找借口”的现象,令老师无可奈何。久而久之,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及融入集体困难,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跟着父母到外地上学的学生由于受到收入和各种情况的制约,很少能进当地较好的学校,绝大部分只能在薄弱学校及民工学校就读,且往往不能及时入学,致使学业中断,造成学习困难。还有的由于家长工作地不固定,孩子处在不停转学的状态中,学习成绩退步,难以融入班集体,最终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以至于厌学。
三、成绩不好
目前,在农村小学阶段,成绩往往是学校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学生思考的时间被剥夺,无法享受体验过程和获得结果的喜悦,而单纯性教育评价制造了种种矛盾,也派生了所谓差生的悲剧。孩子往往从最初强烈的自卑感发展到焦虑不安,最终陷入适应障碍而厌学。
四、学习生活乏味
农村小学范文5
【关键词】小学写字;教学;认识;现状 ;要求;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46-01
用笔写字是人类的文化传统,虽然现在可以用电脑写大块的文章,可总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签字、记笔记、写便条等,总不能样样靠电脑。况且,字写好了,有了自己的特点,有了自己的字体,甚至有创新,它就成了自己的“脸面”,是有文化的一种表现。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还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情趣,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写字教学。下面,结合本人对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现状的了解和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现状
现状之一:对小学写字教学重视不够,语文教学计划规定写字教学应占总课时的10%左右,但实际上有的学校在日程表上没有排上写字课。更谈不上对写字教学的评估了。
现状之二:对小学写字教学序列不明,按大纲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应会用铅笔、钢笔写字,学习用毛笔写字,但许多教师不按各年级段写字教学的要求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有的学生到小学毕业考试时仍用圆珠笔等答卷。
现状之三:写字教学方法不当。有的学校混淆了汉字的书写和书法两者之间的区别,一堂写字课出现许多书法术语,学生听不明白,琢磨不透,而对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却不作严格训练。
现状之四:缺乏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够写好钢笔、粉笔、毛笔字的语文教师不多。榜样是无声的语言,能使教育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而这种无声的语言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力量。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便容易具体地领会,容易受到感染,容易随着学、跟着走。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现状之五:孩子缺乏准备、带齐、保管好学习用具、书本的习惯。当我们教师安排作业的时候,有不少学生没这、没那,让正常的教学环节很难完成。
现状之六:偏爱分数,不重素质和能力。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学生来说,只要对错,不要美丑。有不少的学生,虽然题目做对了,但是写字姿势不正确,所写的字笔画随意、歪歪扭扭,可老师、家长却视而不见。
二、明确写字教学的要求
2.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2.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1)“第一学段(1~2年级)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第二学段(3~4年级)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3)“第三学段(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三、鉴于农村小学的写字教学状况及《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简单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教师自己要明确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加强小学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情趣,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此,首先按时上好每节写字课,从时间上保证让学生有写字的学习、练习机会。其次,结合班级实际讲究方法、追求实效。
3.1 结合班级实际创设写字环境、提供必要条件。在写字课上,激发学生的写字情趣,如:讲故事,即绘声绘色地讲述书法名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学习写字的情感;实物演示,即展示书法范例或学生的优秀习字作业,或借助幻灯片等直观实物激发学生的习字兴趣,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等。另外,充分利用学校仅有的远教设备,为学生营造写字氛围(如:播放《写字歌》),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用过的费资料纸的反面为学生提供可利用的书写纸张等,从而给那些没有带书写纸张的学生提供纸张,与此同时,也要学生学会作准备。
3.2 讲究写字时的握笔、坐姿并养成习惯:让学生牢记《握笔姿势歌决》和《写字歌决》。《握笔姿势歌决》: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抵住笔杆底。余下两指紧相依, 指离笔尖一寸余。五指配合齐用力,不松不紧最适宜;《写字歌》:写字姿势很重要,头正身直要坐好。两臂桌面左右开,小腿垂直脚平摆。眼睛离纸一尺远,胸距桌边远一拳。手离笔尖约一寸,不松不紧掌空心。良好习惯要养成,小朋友们要记牢。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对那些姿势不对的学生,一定要随时提醒,并反复抓,直到做对也不能放心,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握姿、坐姿习惯。
3.3 培养学生认真读贴的好习惯。读帖是指临摹者在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细想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小学生写字常常不读贴,或对字帖稍作浏览,就匆匆下笔,以至顾此失彼,徒劳无功。要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和习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写字前要做到“看、思”两大步骤,看字的笔画、笔顺,思考、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哪个笔画应写在哪里,占多少位置,注意平衡、等距、长短、垂直的合理,然后再写,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在写的时候,除了用一般的田字格以外,我们最好让学生采用回宫田字格书写。因为回宫田字格更能让学生更细致地明白让汉字的哪个笔画占哪儿。
3.4 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即:不仅在写字课上要认真写字,还要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也要认真写字。
3.5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能和水平,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以及要求各学科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不仅包括握姿、坐姿,还包括平时作业书写中的败笔等。
农村小学范文6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教育,在各个领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时展的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我们一直在遵循传统教育的模式进行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种高分低能的素质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创新和实践则成了我们研究的问题,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作为农村小学的教育管理者,既是教育的管理者又是教育的实施者,同时身兼着双重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要率先进行教育改革,先把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过来,为教师们带好头。但是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任何一种观念的转变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搞一刀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在21世纪初我们学习欧盟教育模式和英国教育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对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取其精华,把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借鉴过来,再结合我们传统教育的优点,然后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学到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理念。另外,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不能忽视班主任工作这一块。在对班主任进行培养和管理的时,作为一个管理者可以把自己在实践当中总结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管理的时候基本能做到胸有成竹。在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的时候,也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新的理念和方法,争取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水平,在这一方面,我们如果扣的太严,拢的太死,反而不利于班主任开展工作。另外,我们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主,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兼顾全局,要做到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施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齐抓共管,优化校园环境
在校园教育工作中,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可以分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种环境在校园教育的组成当中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在环境上做好工作,对于自然环境,我们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有爱校如家的思想,共同努力,优化学校的自然环境,小到不乱丢垃圾,大到为校园添砖加瓦,从上到下,都能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掀起建设校园的,这样,想拥有一个环境宜人、风景优美的校园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创造人文环境时,教师队伍首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工作,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说脏话,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道德、讲秩序,用“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能对学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另外,要具有热爱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坚持学习,让学生们也因为这种环境的影响,以便使他们更加具有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后全身心的投入到校园中去。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