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路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创新路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创新路径

技术创新路径范文1

论文摘 要:面对全球竞争的加剧,我国行业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一定地位,必须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技术创新。然而不同行业具有各自的特色,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从行业特色入手,基于前人的研究,对影响行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酒行业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加以论证。

经济全球化使国内行业竞争扩展到国际市场,面对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行业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一定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合适的路径,提升技术能力,进行技术创新。

1 行业技术创新路径概念界定

技术创新路径就是创新主体通过掌握自身的知识分布,判断对内源知识和外源知识的需求,选择正确的组合方式,并在选择后对创新进行管理。行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研究是从行业的角度,从相对宏观的视角,基于行业的特色,分析行业现况,挖掘、寻找内源知识和外源知识,并对其进行有效组合管理。

关于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国内外有很多研究。魏江认为不同企业可采用三种不同的创新途径:“技术引进”途径、“完全自主创新”途径、“技术合作”途径。韩辉认为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技术创新的因素,合理定位,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路径。翁华强等,针对我国创新战略中的失误,对其中的创新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上大都以企业为研究对象,而本文借鉴上述思想从行业角度,选择适合行业初始条件和长远利益的技术创新路径。国外多西从技术轨道角度对企业、产业和国家的技术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凯斯帕维特等学者分析了不同行业技术变革来源和方向的差异并对不同行业的创新路径做出了客观的定位。本文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行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因素,并对酒行业技术创新路径进行选择。

2 影响行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因素

我国国内的各种类型的技术创新路径,以我国特有的国情为背景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行业可根据自身的性质和条件来选择。影响我国行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因素分为行业内部因素和行业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行业目标、行业内企业家精神、行业的技术创新资源、行业文化、市场实现、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市场结构和技术发展水平等,而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国家政策、社会服务环境等。对行业而言最为显着的影响因素为:

行业目标。行业目标包括附加值更大化、持久成长两个方面。附加值更大化指具有明显产业链分工的行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它们的成品需要许多零部件来完成,从而形成分工明显的产业链,而使最后的集成者获得最多的附加值。持久成长指行业目标是否可保持可持续性增长。

行业文化。行业文化是指整个行业内呈现出的对技术创新路径的认可程度。比如黄酒是我们国家的自有品牌,黄酒酿造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黄酒行业的技术创新就是立足于自有技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而葡萄酒本来就是舶来之品,外加历史原因限制了其发展,现在葡萄酒酿制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技术,其创新的固有路径就是引进吸收再创新。

市场进入壁垒。所谓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指行业中现有企业对潜在进入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地位,进入壁垒的高低表现为新进入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风险大小。如果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较低,新进入企业便会选择创新难度相对小的创新模式进入该市场,同样我国国内的企业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进而提高整个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反,新进入企业适宜通过选择原始创新模式进行产品技术开发,开辟新的市场。

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它直接决定了行业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行业技术发展随时间的发展而表现出S型的演化规律,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出现和缓慢增长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技术极限阶段。不同行业技术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技术发展平台是不同的,创新风险也是不同的,选择的创新路径也因此而有差异。 转贴于

3 酒行业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 1 白酒行业 1.1 行业特色

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酒文化,白酒也是世界着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通过独特工艺酿制的白酒色、香、味备受各界人士的青睐,尤其是名酒,风格独特,有着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酒曲是我国在酿酒技术上的重大发明,更是世界上最早的复合酶制剂。欧洲人直到19世纪末,才了解到酒曲的作用,将其称之为淀粉发酵法。白酒在人民日常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同时白酒的历史文化氛围极其浓郁。白酒按香型可以分为浓香型、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种。在目前市场上,每种香型的白酒都有其传统的标志性的品牌。 1.2 技术创新路径——品类创新

白酒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技术相对成熟。曾有日本学者提出,酒曲一旦离开其原有的地理环境,便无法酿造出原来品质的白酒,这证明了白酒技术的不可模仿性。我国大力扶植白酒行业,在资源投入上是毫不吝啬的,在国家政策上也是开放的。外加上白酒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度,所以白酒行业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白酒对历史文化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尤其是高档酒,而历史是不可创造的,同时其酿造技术具有很强的地理依赖性,这导致白酒行业的创新必须充分挖掘自我成分,侧重于选择自主创新路径。傅家骥在《技术创新学》一书中归纳出了自主

创新的三个特点:技术突破的内生性;知识与能力支持的内在性;技术与市场的率先性。而在白酒行业进行自主创新最简单的路径便是品类创新,这也是市场所证明了的,比如保健酒的发展。

保健酒的代表—劲酒,从一个区域品牌脱颖而出,发展成为行业领导品牌。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公布数据说明,劲酒的认知度以及提及率在全国保健酒品牌中长期占据着第一的位置。劲酒依托“本草养生”文化,将传统本草创新与现代酿造科技相结合,创新保健酒品类并异军突起。劲酒制定了以“健康饮酒”为核心的整合营销模式。一句“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的口号,从消费者健康的立场来审视饮酒文化,体现了人情味,并抓住了人们对健康的诉求。劲酒所推崇的健康饮酒养生理念,丰富了中国的饮酒文化,提升了自身品牌的美誉度。同时劲酒也使保健酒从原来的白酒行业中脱颖而出,带动了一个行业的兴起。 2 啤酒行业 2.1 行业特色

啤酒在世界上历史悠久,而我国在1903年才由德国酿造师在青岛建立了第一家现代化啤酒厂。此后,1915年才在北京出现第一家由中国人出资建立的啤酒厂。我国啤酒工业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至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啤酒生产大国。我国啤酒厂数量很大,但设备、规模参差不齐。最近几年啤酒行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向着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2.2 技术创新路径——合并

从如上啤酒行业特色分析中可以看到啤酒的生产技术也相对成熟,而且生产方式趋于标准化,所以在啤酒行业要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比较困难。而目前我国啤酒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啤酒厂品牌杂乱,不具有规模优势。所以我国啤酒行业可以从组织创新的角度来寻找创新路径,采取企业合并的方式,通过多个企业组织制度上的联合创新,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事实上我国啤酒行业通过兼并寻求技术创新的案例已经为数不少。青岛啤酒集团耗资约4亿元完成对分散于国内各地的8家啤酒厂的收购,其中对上海嘉士伯75%股权的收购,以及对美国亚洲战略投资公司在“五星”62.46%的股权和在“三环”54%的股权的收购,使青岛啤酒集团的生产能力达到180万吨,同时也为青岛啤酒赢得了全国市场上的“啤老大”的称号。自2003年以来,中国啤酒市场上并购事件不断涌现:世界第三大啤酒酿造商比利时英特布鲁收购浙江开开集团旗下啤酒业务70%的股权,丹麦啤酒集团嘉士伯收购云南大理啤酒,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收购哈尔滨啤酒等。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啤酒行业通过兼并实现组织创新,扩大自身规模,抢占国际市场,这一发展趋势是符合世界趋势的。

[1]魏江.企业购并战略新思维.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和整合管理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韩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辽宁经济,2005,(9):60-61.

[3]翁华强,郭凤典,管名.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路径之探讨[J].特区经济,2004,(12):243-244.

技术创新路径范文2

湖南省中小微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政策鼓励下,中小微企业数量成倍增加,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解决就业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但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受规模小、资金缺乏、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面临诸多挑战。市场竞争的激烈,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加快,私人订制、个性化等市场需求多样性成为新的趋势,产品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技术创新作为改进、发明、创造新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市场与用户需求的重要手段,正不断演进。湖南省中小微企业未来应加快、强化聚焦型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企业。

一、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技术创新是一个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工艺从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相关活动。技术创新往往与风险同在,而风险往往可能创造一个企业,也可能毁灭一个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缺乏、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中小微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时应考虑更多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政府支持、咨询服务,也包括与用户/供应商的合作与支持、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大学的合作、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等互惠因素;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远远大于咨询服务,用户的合作与支持可保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内部因素又分为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在中小微企业中,个人因素、尤其是创业者因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大,但同时不能忽视企业内部合作对创新的作用,更需要了解组织是如何有效支持技术创新的:包括企业战略、规划、经费安排、人员激励以及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协作等。基于上述分析,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应从企业对创新技术的选择、企业内部资源的培养、外部环境的利用等要素来考虑技术创新及其管理的有效路径。

二、湖南省中小微技术创新路路径特点

1.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湖南省在政策扶持、项目立项、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激发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增强中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湖南省本级科技经费中70%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累计帮助中小微企业争取国家创新基金17亿元;依托中小微企业组建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通过实施企业创新创业团队计划、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委派入驻企业科技特派专家等行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创新智力支持。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湖南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得到激发、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成果。根据湖南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企业专利申请21676件、授权14673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261、510件,同比增长6.2%、3.6%;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分别达52.4%、60.2%;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98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达116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5%,其中70%以上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自于中小微企业。

2.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主动意识逐渐提高、投入增加

湖南拥有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一批综合性高校和研究院所,培养了一批遍布于三湘大地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人员。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引导下,政府出台了鼓励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尤其鼓励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在湘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者,极大激发了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激情,为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

湖南省中小微企业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新的引擎,一方面得益于企业自身对高新技术主动创新意识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科技投入逐年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投入强度为1.84%,比规模工业企业强度高出1.16倍。分领域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投入强度均高于规模工业整体投入强度,其中最高的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达到2.46%,这是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直接体现。

3.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风险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濒临倒闭,产能严重过剩、资金严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处于内陆的湖南省,情况更严重。如何实现突围是湖南省中小微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不创新就无出路,创新又面临极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不足、创新人才短缺、自身积累不足等。

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分布广、底子薄、信用相对较差,资金来源明显不足。湖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包括企业自有资金(创业者投入资金)、同行拆借、民间借贷、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其中企业自有资金、民间借贷、银行贷款成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由于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大多底子薄,没有相应的抵押物,一般很难在商业银行贷到款。而企业自有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能进入技术创新的资金很少。民间借贷一般都是通过民间机构、典当行等进行融资,一方面融资成本高,另一方面湖南的民间借贷不像温州等发达地区活跃,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难以用民间借贷从事技术创新。因此,湖南省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来源严重不足。

尽管湖南省内集中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一批高校,为湖南省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但真正留在湖南中小微企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很少。为此,各地州市出台了如长沙市“313人才工程”、“3635人才计划”等吸引人才的系列政策,湖南省出台了“百人计划”等政策,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在湘创新创业,但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中小微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相比差距较大。新时期,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变成为掌握核心技术或具有较高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人才缺乏已成为湖南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一大难题。

中小微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是一场伴随诸多风险的尝试活动,高效益和高风险并存,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由于湖南中小微企业受到技术能力较弱、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影响,大多只能进行单一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多种途径的替代研究难以实施,技术风险加大。市场的变化难以预测,由于缺乏技术成果商业化及市场经验,加上技术人才不稳定性因素,给湖南省中小微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带来了很大影响。

三、聚焦型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研究

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在实现企业稳定经营的基础上,做强、做大,成为各自领域的引领者或佼佼者,就要克服规模小、资金缺乏、基础薄弱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高效利用各种创新资源,聚焦市场、聚焦人才、聚焦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上的突破,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1.聚焦市场

在以市场主导的市场经济,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就是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没有市场需求,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源泉。市场和用户需求千差万别,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个性化需求、私人定制等将逐渐成为市场主导,中小微企业如何在迅速变换的市场中识别符合自身特点的用户需求,给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中小微企业更要研究市场和市场行为,洞悉市场潜在需求,并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有潜力的市场需求上,一旦突破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前景。美国苹果公司将产品聚焦在少数几款智能手机、少数几款移动PC等产品中,研究用户的潜在需求,一举成功,成为目前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国内的小米公司聚焦少数几款智能手机,短短几年成为国内位于前列的智能手机供应商。可见,只有聚焦市场,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研究和洞悉用户需求,将给中小微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

2.聚焦人才

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在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人才会处于不断的流动中,这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应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流动的科学性,研究并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政策,聚焦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阿里巴巴创业初期用股权、战略和远景吸引了“十八罗汉”,凝聚了一批具有梦想的创业创新人才,甚至让人放弃国外70万美元的年薪,甘愿加入月薪500元的阿里团队,这些人才为“阿里帝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只有拥有了人才,中小微企业才拥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砝码,才能在技术创新的路上游刃有余,创造奇迹,为实现企业的做强、做大装上飞翔的翅膀。

技术创新路径范文3

>> 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路径与政策的转型 大数据时代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新常态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转型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服务的技术创新 企业“经济转型”中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探析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技术创新作用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性研究 大数据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冲突与协调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途径选择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创新驱动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房地产助力经济转型路径研究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历史方位和发展创新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创新的趋势探讨 我国旅游经济新常态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产权制度原因及创新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1年8月2日访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大数据定义为“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站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的、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Hilbert M. and Lopez P., “The Worlds Technological Capacity to Store, Communicate, and Compute Information,” Science, vol.332, no.6025, 2011,pp.60~65.麦肯锡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

当前对于大数据的特点主要存在两种观点:Dumbill采用IBM公司的观点,认为大数据具有“3V”特点,即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类型复杂(Variety)、产生速度快(Velocity)。Edd Dumbill, “What Is Big Data,” http://strata.oreilly. com/2012/01/what-is-big-data. html, 2013年1月24日访问。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大数据具备“4V”特点,在3V的基础上增加了价值性(Value)。(1)数据量大(Volume):目前数据的计量单位用太字节、泽字节和尧字节计算。IDC《数字宇宙膨胀: 到2020年全球信息增长预测》显示,数字信息每年按照几何级数态势递增,到2020 年数字量将达到40ZB。(2)数据类型复杂(Variety):相对于传统的便于存储的结构化数据,大数据下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比如网络浏览轨迹、视频、音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产生速度快(Velocity):数据的产生和更新频率快,每秒都在即时增加,因此大数据的存储以及实时处理和分析能力是大数据背景下技术创新的关键要求。(4)价值密度低(Value):存储的数据量大,但是蕴含的价值低。比如一段监控视频时间长达2个小时,但是有用的数据可能只有1~2分钟。朱东华:《大数据环境下技术创新管理方法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第4期。

数字技术是指对产生于人机交互、物联网等以结构、半结构、非结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和集成,以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可视化以及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通过数字技术生成模块化的专用数字技术处理软件包,进一步通过模块集成实现决策支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预测等技术创新,实现大数据的价值化。

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可知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技术上,大数据下的数字技术包括传统基本数据处理技术如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可视化、统计分析,和高级数据处理技术如移动计算、社会化媒体、物联网、云计算、分析和预测五种技术,这五种数字技术融合后方能产生巨大的技术创新。[德]乌尔里希・森德勒编:《工业4.0》,邓敏、李现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54~67页。移动计算指的是计算的实时性、动态性,即人和计算机的实时交互,机器和周围环境的实时交互,通过移动计算,增加了数据使用技术在地点和时间上的灵活性,数据的实时处理是大数据的最核心技术。社会化媒体是指人们可以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信息、分享内容、互动交流。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使用数据具有“流”的特性,大数据流的特性改变了人们收集和评价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技术创新方式。物联网描述的是物理对象间的连接,这种交互作用发生在机器与机器之间,对象与对象之间。物联网的形成开启了服务创新、生产创新和增值过程的新维度,是新的增值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基础。云计算指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主要解决数据的结构问题和管理问题,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按需提供给不同的使用者,通过云计算加快对信息的发现、组织和协调并为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分析和预测是对大数据进行关联、趋势性等知识发现技术,由于大数据的海量性、动态性、类型多样性和价值低密度性,有价值的信息隐藏于碎片化的数据关联中,而且随时间的流逝不断减少,因此传统的优化算法、抽样学习的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方法已不适用,基于知识发现的分析和预测技术是大数据的关键技术。针对大数据下的这些数字技术融合就有可能产生技术创新,就可能实现服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决策智能化等等。

大数据时代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大数据时代的本质是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中的广泛应用,其核心在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大数据并不能生产出新的物质产品,也不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大数据的价值,不仅是大数据技术本身,更是应用创新产生的经济社会价值,能够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从而使工业制造的生产效率得到大规模提升,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促进产业融合。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广泛使用,使得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在技术融合、数字融合基础上所产生的产业边界模糊化,产业由分立走向融合,产业融合能够通过建立与实现产业、企业组织之间新的联系而改变竞争范围, 经济增长效率大幅度提高。三是技术创新发生变化。在大数据背景下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程度加强,而且由于信息化的广泛使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技术创新的协同性和共享性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强。

二、大数据下数字技术创新的新特点

大数据下的技术创新与传统渐进性技术创新有本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五个方面。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具有一些新特点:

1.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方法具有组合性

传统的技术创新方法基于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市场目标的共同作用,孙圣兰、夏恩君:《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传统创新管理的挑战》,《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6期。而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技术创新方法更多地来源于对不同技术的组合式创新。创新不仅是一种基于理论背景下的基础性创新,而更可能是利用现有的数据技术手段和已有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技术创新方法的组合性主要体现在对数字的敏感性洞察以及创意路径实现的组合。对于客户消费行为的数据技术分析可以开发出BI系统。对于共众通信数据分析可以开发舆情系统, Kevin Systrom和Mike Krieger将Facebook最受欢迎的照片共享思想植入到智能手机中,开发出了能够改变照片样式的软件。[美]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安德鲁・麦卡菲:《第二次机器革命》,蒋永军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91~92页。这些说明了数字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技术创新的可能性。

2.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具有开放性

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强调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和引进创新模式,这些创新模式聚集对要解决的问题相关领域精通的专业性人才来提供技术创新方案。专业人才具备高精尖科技知识,能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而大数据下的技术创新能够突破对专业人员和研究领域的限制。数字技术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创新环境,每个人都能够在开放平台上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新思想的交流与技术创新的实现。纳特・特纳和扎克・温伯格是沃顿商学院学习经济学和创业学的学生,二人虽然没有学过医学知识,但他们创办的公司flatiron health正在试图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找到治疗癌症的方法。这种群体力量参与和数字技术爆发出来的无限的智慧正是大数据下技术创新的模式。

3.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管理具有突破性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基于不同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之上的创新,能够使产品具有新的性能和较低成本,且具有毁灭性,能开拓新的市场和潜在的应用,如石英钟的出现给机械表以致命冲击。数字技术下的融和式技术创新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单个领域的技术有可能只服务于特定背景下的产品或者服务,而不同领域技术的有效融合则可能衍生出更多的相关性技术创新。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渐进式创新是阶段性的、变革性的,而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永恒的、革命性的。传统的技术创新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大量的人才培养及储备、基础设施的建设、先进设备的研发及引入,通常这些投入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创新成果。基于数字技术平台,每个企业、机构甚至个人都成为了创新的主体,创新也不再局限于某一技术领域,而是以多种方式存在。如云端存储服务及数据分析业务就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创新思路,从而使得技术创新具有更低成本。

4.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过程具有非线性

线性创新和非线性创新是基于创新过程的一种区分。线性创新过程是一个“基础科学-应用科学-设计试制-制造-销售”的单向的、逐次渐进的过程,创新起源于基础研究。非线性创新过程突出了创新的多层次、多环节和多主体参与,在非线性创新过程中创新绝不是从研究到应用的线性链条,从小众到大众的传播过程。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突破了线性技术创新的思维,从创新的方式、主体、阶段等方面进行非线互创新,是企业内外各种与技术创新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突出了创新的多层次、多环节和多主体参与。在大数据时代,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创新生态下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演进的产物。

5.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结果具有通用性

通用性指能够在多行业使用的创新技术,通用技术创新具有普遍性,能够随着时间推移催生大量的创新,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具有这些特点。数字技术下通用性创新主要是由于创新的方法是组合式创新,对于已有发明或者技术创新,经过组合后有可能产生新的创新。这种创新方法表明,每一次的技术创新会成为未来创新的一块积木,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就产生了持续技术进步。数字处理技术使得所有领域都能够获得海量的数据,并无限制地被复制和重复使用。因此,具有潜在价值的数字化积木式技术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倍增长,并且还在持续地提供未来组合式技术创新的可能性。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新常态经济增长中数字技术引领技术创新的路径转型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支撑。在新常态的创新驱动中,我国面对大数据下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传统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和数字技术下技术创新的特点,要发挥我国自身资源优势,实现数字技术引领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就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引领技术创新路径转变。

1.实施“政府组织+国企研发”的数字技术创新计划

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关键词,而且大数据下的技术创新具有开放性,特别是在数字化工厂方面,实现过程中有大量需要进行标准化的内容,欧美国家在这一方面起步早,已制定出系统集成、安全保障、数字化工厂、能耗等技术标准,因此要积极引进和参与国际化标准工作,同时实施举国体制,发挥政府作用,组织开展我国的技术标准化研究,争夺制造业竞争的话语权。另外,在产品市场规模巨大、产品集成复杂的重大技术创新领域,借鉴“高铁”技术创新模式,由政府牵头,发挥国企研发力量,重点突破某一领域的技术难题。在实施“政府组织+国企研发”的数字技术创新计划中,重点要持续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大数据环境下的技术创新是基于数据库基础上的,因此要持续推进数据库、知识库、云计算库、数据分析库的基础平台建设,大数据下人人都是技术创新者,要构建基于服务的、集成智能分析、快速决策分析的大数据处理支持系统接口,建立促进群体成员之间信息沟通、共享和促进群体技术创新的交互平台,建立开放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体系、协同创新模式和评估机制,以推动新常态下数字技术对技术创新的引领。

2.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自主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贸易的开放,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产品市场,市场化需求确定了技术创新方向,技术创新中的市场杠杆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要完善大数据下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及市场需求,发现创新机遇并且进行自主创新。在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研发新技术、发现新知识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果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企业就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知识产权的清晰界定以及产权保护有助于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从技术创新中获得高额收益,从而促进更加长远的技术创新。我国目前对于知识产权界定、保护以及知识使用的制度及法律还不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及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鼓励技术创新。此外,要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强度。

3.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实施全球人才引进计划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新常态下的中国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用和行业动态呈现出新趋势和特征:社会网络与社会计算、云计算、协同化软件与技术、新型电子市场与新型电子商务将转变企业运作和组织架构。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关注点将从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智能系统、数据库建模与设计、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等方面逐渐转移到以新概念、新技术实行的决策分析、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等领域上。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大数据环境下技术创新的实施,需要一大批对于大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新常态的经济中,要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实施全球人才引进计划:一方面通过加强我国高校计算机、电子专业建设,调整培养方案,优化教学环境,创新创业项目实施,以培养掌握数字技术基础型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人才创业平台,营造人才创业环境,引导大数据人才创造;另一方面我国需要制定全球数字技术人才引进计划,特别是了解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和数据分析师的引进,并为人才的流入做好政策支撑。

4.加大企业数字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优化政府投资结构

技术创新路径范文4

关键词:新形势;美术学;创新发展;发展策略

美术学是社会众多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的主要基础便是社现实。新形势的发展不断深入,使得传统的美术学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只有对美术学进行创新发展,并明确发展方向,才能让美术学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进行不断地完善以及创新。因此,应将美术学在发展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才能促进美术学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一、美术学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美术学发展理念没有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美术学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获得多元化的素材。但在部分学校进行美术学的教学过程中,认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的美术学创作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创作,这便对美术学的创新发展形成严重的阻碍。同时,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知识[1],局限了学生的创造性,最终造成美术学的创新发展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二)美术学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我国社会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对美术学的创新发展期待值也在不断增加。但在目前个别学校进行美术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美术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艺术知识以及色彩、中国画等特色专业内容。而由于学校采用单一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教学,只重视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全面发展,也对美术学的创新发展形成严重阻碍。

二、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策略

美术学要想获得创新发展,便需要将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作为发展基础,同时也应对其赋予新内涵,才能充分凸显美术学的学科特点。同时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要将本土人文资源作为基础,利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将其存在的特点充分突出,才能形成美术学自身具备的独特优势[2]。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报以精神与勇气,并不断进行深入改革,才能让美术学进行突破与创新发展。

(一)创新美术学教学模式

要想将美术学进行创新发展,并突破传统模式的各种局限,首先便需要将理念进行创新。在对理念进行创新之后便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对教学经验、教学方式的不断提炼、总结,最终形成新型的美术学教学模式。

1.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过程中,应将学生作为美术学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则应发挥课堂引导作用,才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其充分发挥出自身蕴藏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组合,将美术学的课堂丰富、活跃起来,拉近师生之间心灵上的距离。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画展进行观摩,并组织相应的美术学考察等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美术学的真正魅力,让学生加强自身对美术学的理解与感悟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并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利用实践性教学方法

要想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便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水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其在课堂中的主体优势,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综合素养,这也是美术学教学过程中的总要组成部分。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学掌握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成立学生社团

在学生社团中,由于交往的对象都是同龄人,可以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更好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为了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学校应在校园内定期开展各种美术学交流活动,还可以利用举办画展的方式让学生的美术学水平得到升华,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例如学校可以举办绘画比赛、书画展等活动。利用这种方式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局限,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挥自身的特长与技能水平,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升华[3]。

(二)明确美术人才培养目标

在对美术学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培养目标。应将美术学的培养目标设置为帮助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将美术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共同结合,为学生开展具有创造性的美术学课程,还可充分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如果一直沿用单一且具备较大局限性的评价模式,便会对美术学的创新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因此,应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并根据美术学的课程特点、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的评价内容与模式,才能对学生的真实综合水平进行评价。

三、结语

基于新形势背景下,要想对美术学进行创新发展,首先便需要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滨其次要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还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只有进行多方面的共同创新,才能促进美术学获得长远、创新发展。另外,在对美术学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社会需求作为基础,才能让美术学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获得快速发展。相信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下,美术学可以得到更加稳定、持续的发展,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与制约。

参考文献:

[1]许艳.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202-203.

技术创新路径范文5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路径分析;效应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007-03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增强了技术以及技术应用的复杂程度,同时也增大了风险,即便是重大技术突破也不一定就能够实现产业化,不一定就能够带来巨额利润。熊彼特把创新视为经济变化的实质,创新能够实现产业“突变”,他甚至认为创新所导致的“创造性破坏”的重大技术何时到来是不确定的。而在这个经济运动过程中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起着关键和推动作用。通过对江苏省工业企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及路径分析实证了企业家精神与技术创新的数量关系及其传导机制。

1企业家精神影响技术创新的相关假设

1.1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

熊比特(A Schumpeter)把企业家称为“创新的灵魂”,之后又指出企业资源新组合实现的人们称为“企业家”,是创造性的破坏者。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也认为企业家是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是能把经济资源由较低的生产率水平转变为较高生产率水平的人。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一种需要天赋和才能,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专门职业。因此,创新是企业家的特征,不仅包括思想和制度创新,还有技术创新及创造市场等。所以,充当一个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持久的可遗传或继承的状态,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一种对未来发展和创新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因此,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企业家精神既不等于企业家素质也不等同于企业家能力,它是一种精神现象。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过程及环节当中。约瑟夫•熊彼特在其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在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是“生产函数的变动”。

(1)假设1:企业家精神与技术创新有较强的相关性。

(2)假设2:创新意识直接影响技术创新较强。

(3)假设3:研究开发直接影响技术创新较强。

1.2企业家精神间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陈旧和因循规矩的反叛者,并认为一旦当企业家实现新组合后则安定下来经营这个企业,就像其他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他就失去了资格。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rxWeber)最先关注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韦氏认为,企业家精神本质上包含从事经济活动的伦理动因,敬业态度,以正当手段获取财富,节约与节制。卡斯那(Q•M•Kirzncr)认为,企业家精神本质是以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时机,发现在投入和产出的相对关系中潜在的、未被利用的机会,并灵活地、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傅家骥等人认为企业家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成就意识、机会意识并且善于用人。常修泽教授认为,企业家应当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内在素质,其中,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价值体系,其导向和凝聚作用体现着企业家精神,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思想及运行。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倡导者、激励者、协调者和组织实施者。通常,企业家并不直接参与基于产品、工艺、设备和原材料的技术创新,而是借助生产组织与管理创新以及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和自身的特质来创造一种适宜技术创新的组织氛围和文化氛围,以保证、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最终求得企业的全面发展。很多成功的企业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比如中国的海尔和宝钢,日本、韩国和美国的一些成功企业无不是通过其企业家精神上升为独特的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产生推动作用。

(1)假设4:企业家精神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

(2)假设5: 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文化间接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

(3)假设6:企业文化主要通过创新意识和研发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

(4)假设7:企业家精神通过创新意识和研发间接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

2实证研究

2.1研究方法

由于因素间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以及具有方向性的因果关系,采用回归及路径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路径分析主要通过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和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构建递归模型。任何一个递归路径模型都可以用结构方程组表示,假设ε=(ε1,ε2,ε3,…,εn)′分别为模型中的内生和外生可观测变量:Bn×m是η的参系数矩阵,Γn×n是ε的参系数矩阵,e为内生变量所对应的误差项,满足期望为零,两两不相关。则该路径模型的结构方程组为:

η=Bη+Γε+e(1)

其中:E[e]=0,E[e′e]=diag(e′e),在上述假设下,采有最小二乘法可以求解各个参数并对中间变量进行检验。路径分析(path analysis)用来分析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路径图把因素间的因果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而且能更深层次分析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及其传导机制,克服了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的不足,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使用SPSS11.0和SMOS4.0对数据进行分析。

2.2研究样本

本研究数据的收集通过对江苏省工业企业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99份。样本的信度表达式为:

α=KK-1(1-∑σ2i/σ2T)(2)

K表示变量结构中项目的总数,σ2i为第i个项目观测量的结构内方差,∑σ2i为K个变量的方差之和,σ2T为总方差。整个问卷结构信度为0.6911,其标准值为0.8049,就问卷总体结构而言,变量结构是可靠、可信的。

2.3数据分析

2.3.1用技术创新水平(TEINN)作为因变量分别企业家精神(ENTR)、企业文化(CUL)、研究开发(STU)及创新意识(INNCO)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并得到回归方程的的标准式,见表1和式3~式5。

表1表明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对技术创新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其中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系数为0.559,而研究开发对技术创新相关性最大;企业家精神和其它四个因素的相关性也较大,其中最大的是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相关系数(0.693),这与企业家精神主导企业文化的理论假设是相吻合的。

式3~式5分别为技术创新水平对企业家精神的标准回归方程,式3表明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回归系数为0.552,有较强的影响,研发和创新意识主要影响技术创新的水平,式6中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水平的系数小于零,而且其检验值(t检验)不显著(0.822),这与自变量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有关。因此,简单的回归分析不能适应相关性较强且具有因果关系的自变量。

2.3.2路径分析

(1)数据的偏度及峰度。

表2中各因素的偏度值(skew)和峰度值(kurtosis)全处于 2之间,表明分析数据满足对正态分布的要求。

(2)模型拟合分析。

经过计算并对模型进行调整,最终模型的各项主要拟合指数值见表3。

根据表3,模型拟合的各项指标拟合的效果较好,所以,整个模型的拟合是可以接受的。

2.3.3标准化路径系数图

根据理论分析及基本假设构造企业家精神影响技术创新的路径图。企业家精神直接作用于企业文化、创新意识和研究开发活动进而间接对技术创新产生作用的。企业文化由企业家精神主导,并通过创新意识和研究开发活动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各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标准值标在相应的路径图上,见图1。

从图1可看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直接影响较大,其标准值为0.69,企业家精神对研发和创新意识的直接影响相差不大,其影响标准值分别为0.38和0.39;企业文化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水平仅为0.08,其主要是通过创新意识和研发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精神的范畴,其最终要通过诸如研究开发、创造市场需求等具体的行为对技术创新产生作用。创新意识和研究开发是技术创新行为和水平的直接推动因素。

2.3.4因素间的效应分析

路径图上的系数仅仅是某一对自变量对因变量直接影响大小,通过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到每一个因素对技术创新的总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大小,其值见表4。

表4表明,企业家精神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值为0.693,企业家精神影响创新意识的总效应值为0.641,其中直接影响为0.380,通过企业文化间接对其影响为0.261;企业家精神影响技术创新全为间接影响;企业文化影响创新意识的总效应值为0.377,全为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影响研究开发主要是通过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较小,而企业文化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技术创新的,其值为0.256;创新意识和研究开发主要是通过直接影响技术创新。

3结论

(1)通过路径分析方法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影响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及影响总效应和间接效应,其结果和现实是吻合的,并较好的验证了前提假设。因此,路径分析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回归分析所不能解决的具有因果关系因素作为自变量的问题。

(2)论文前提假设全部得到证实。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的直接作用较小,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创新意识和研究开发间接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这符合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外延,因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精神现象,是通过具体的创新行为如研发等来推动技术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都属于一种精神现象,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体现在创新程的各个方面,影响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其作用是持久的和潜移默化的。对技术创新直接而且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研究开发和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企业才能更好实施创新行为,勇敢地走创新之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不仅仅是企业掌握资源多少的问题。研究开发包括从投入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到技术的引进、模仿创新再到自主创新,重点从产品和工艺着手,最终实现新产品的产业化,因此,研发对技术创新的最终价值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3)企业应该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创造一种独特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创新文化。企业内部应该建立起适合企业家成长的激励机制和氛围,建全外部企业家选择的市场,从行政任用转变到市场机制的选择,从而更好的有利于企业家的成长,并把企业家精神上升为独特的企业文化,促进研发活动有效的开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丁云龙,远德玉.试析演化观中的技术创新问题[J]. 科技发展,2001,(9).

[2]熊彼特•约瑟夫.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丁或.论企业家的定义[J]. 市场周刊,2004,(8).

[4]光.从韦尔奇的实践看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J]. 现代管理科学,2002,(2).

[5]刘辉.熊彼特韦伯理论和企业家精神[J]. 时代潮,1997,(8).

[6]邢以群.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J]. 浙江大学学报,1994,(6).

[7]熊彼特•约瑟夫.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8]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9]许庆瑞等.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常修泽等.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495.

[1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Gifi,Albert,Nonlinear Mulrivariate Analysis,john Wiley & Sons, Inc.1990.

[13]柯惠新等著.传播统计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技术创新路径范文6

基金项目: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科研基金一般项目(Lriskyl 2802)

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新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低碳技术创新能够促进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无论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费和排放还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都必须以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普及为基础。

目前,辽宁省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对于辽宁来说,结合实际来探讨如何通过低碳科技创新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对于转变辽宁依赖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高碳型、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建构低碳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的发展,以及达到建设生态省的目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展低碳技术创新不仅是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全省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辽宁低碳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辽宁产业技术升级的要求,需要通过构建区域低碳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能动作用,实现辽宁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

一、辽宁省低碳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企业还未成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

目前来看,辽宁省低碳技术创新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动来实现,企业对于低碳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低碳产业大多属于高技术产业,这必然会给企业的创新活动带来很大风险,并且即使能够开发成功的产品,也将面临很大的市场不确定性,也就是消费者对于节能产品的需求度不高。

2、产业结构成为低碳技术创新的瓶颈

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的比重较高,并且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大多集中在煤炭、电力、冶金、建筑等行业上。近年来,辽宁省产业结构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善,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依赖工业中的重化工业,而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比重偏低,致使全社会能耗强度偏高。“东北现象”所造成的辽宁产业结构,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趋于合理,只有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加速辽宁产业升级的步伐。

3、低碳产品消费还存在障碍

从低碳发展角度看,传统经济模式下人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消费生活等方面,都是沿习高碳型的思维路径,形成了一种限制人们思维的习惯性极强的高碳排放型的理念、思维框架或思维定势,从而对以低碳为导向的创新活动构成最大的障碍。因此,要开展低碳创新,必须突破传统高碳型的理念和思维框架的束缚,以低碳理念为指导来深入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自觉地破除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无视生态价值的传统创新模式的依赖性的思维习惯。

4、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关键。目前,辽宁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辽宁产业技术升级的要求,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也不完善。近年来,尽管国家和辽宁省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节能和低碳技术研发的优惠政策,解决投入了一批配套资金,但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仍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逐渐认同和广泛参与。

二、辽宁省低碳技术创新的路径和策略

1、制定区域技术创新战略

制定低碳创新战略,把低碳追求纳入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结构之中,明确技术创新体系的目标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第二,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政府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第三,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密切关注全球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明确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第四,制定完善的低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保证低碳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推动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第五,健全激励低碳技术创新的财政、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第六,优化调整低碳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整合我省科技资源,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调整产业机构,提升低碳产业比重

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是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竞争中,各地域的竞争将弱化传统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而强化碳生产率的比较。所以,首先应明确辽宁省低碳经济下的重点产业,政府在产业扶持上应转变政策导向,由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石化能源、房地产等领域,向生态产业、节能技术、新能源领域等给予政策倾斜。辽宁省低碳经济下的先导产业应结合原有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其次,逐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产业升级表之一就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第三产业提供的主要产品是服务,而只是密集型的服务业本身就是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产业。在低碳经济中,应关注传统主导产业技术升级的同时,在战略选择上更要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并举的原则,最终实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下,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以服务业为先导的低碳产业结构体系。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低碳创新体系

辽宁省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制造企业数目众多,而这些企业往往都是能源消耗大户。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从企业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到低碳创新,要让企业了解到能源本身就是成本,节约了能源,就是节约了成本,就是一种效益产出。及时合理地采用节能技术,短时间内对企业是一种资金的投入,但是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会远远大于投入。节能就能减少成本,节能就是一种“低碳”,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增强这种意识。

要实现节能减排,需要企业开展低碳生产。低碳生产是指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用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一是在企业能耗中应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企业能源供应的多样化。二是要进行低碳工艺创新,即需要进行生产工艺的创新,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能耗并将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要进行低碳产品创新,即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设计、生产、销售到消费全过程都要求能预防与减少污染,包括产品更新,生产低废、少废和可回收利用产品等。再者,企业应当把低碳价值导向与市场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型商业模式。

4、引导和鼓励低碳消费

低碳消费需求可以引导低碳生产的方向,从而有助于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反过来低碳技术创新又可以进一步推动良性的低碳消费。从低碳消费层面人手,可细分为个人消费层面和政府消费层面。(1)个人消费层面。要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必须具有广大消费者对低碳技术、低碳产品较大的市场需求,即要使广大社会公众都成为低碳消费的主体,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市场基础。有必要在全社会广泛倡导低碳理念,宣传低碳经济的种种益处,提倡新型的低碳消费理念,推崇积极、绿色的消费意识,并通过在全社会建设学习型组织来宣传低碳文化。(2)政府消费层面。首先,政府部门率先采购使用节能减排设备和办公用品,租用节能型建筑的办公场所等。其次,调整城市交通方式。提倡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生物乙醇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再者,要改善城市建设模式。城市建筑应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建设“零排放建筑”。在运行过程中,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如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最后,要实现市政管理低碳化。应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照明产品作为城市主要照明设备,加快节能产品的推广。

5、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形成低碳创新的激励机制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因此,发展低碳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在低碳技术研发层面,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也就是减碳技术,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利用、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等。对于各种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除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还可以设立低碳基金。此外,要充分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的同时,更要推进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只有转化为低碳产品,才能实现低碳技术节能减排的作用。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应该鼓励企业引进和吸收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还要要鼓励企业创造符合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商业模式。这需要在财政和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优惠,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循环与再利用。另一方面,要增加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的低碳技术研发支出,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技术创新包括: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低碳以及无碳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