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哲学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哲学小论文

哲学小论文范文1

作为复杂的大系统,大学拥有诸多利益相关者。根据利益相关者所依存空间的不同,又有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之分。大学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伴随现代大学逐渐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影响大学生存、发展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社会和学生家长。首先,政府是大学外部首当其冲的利益相关者。在我国,现代大学的产生具有鲜明的政府介入因素。近年来,虽然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方式正逐渐由“传统的垄断式全能管理,转变为赋予学校一定自的有限管理”。但政府作为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的生存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始终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其次,社会是大学外部十分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在当代,大学与社会已日渐形成深刻的互相“嵌入式”关系。一方面,大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企业、社会的参与和捐助是大学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大学,社会需要大学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人才,需要大学直接为其提供知识、技术和咨询等服务,以解决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再次,学生家长是大学外部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学生能进入大学就读,家长是主要的“买单者”。作为高等教育产品的实际出资购买者,学生家长自然十分关心产品的性价比问题,即与自己所付出的学费相比,子女在大学的求学能否“学有所值”。大学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大学是学校管理者与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工作、生活的场所。在大学场域内,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是最主要的三大利益群体。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员。大学的管理者主要包括学校机关及下属二级学院的管理人员。教师是大学职能的践行者,是影响大学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教师理当是大学内部十分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学生是大学教育的对象,是大学赖以存在的根本。在我国,随着所有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成本回收制度逐渐全面推行,学生缴费开始成为大学发展的重要的、可靠的资金来源。学生成为大学的买方市场,使其作为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地位日趋凸显。

二、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实践立场

大学组织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由自身的利益诉求出发,往往具有不同的理念认识和实践取向。他们对大学为何存在、大学应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正是其实践立场的具体表现。社会与政府立场。在我国,政府与社会的立场应具有较高一致性。理由在于,政府内生于社会,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而我国的国体又是人民民主。因此,从本质上讲,为社会服务是政府的根本宗旨,政府与社会的理念认识、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众所周知,自19世纪末以来,政治论哲学开始成为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重要根据。高等教育机构在理解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其随着自身规模的膨胀而表现出的对资源的渴求,促使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合作关系。在大学的办学过程中,政府与社会以政策干预、资源投入等为手段,充分展示自己对大学为何存在的理解。就总体而言,政府和社会立场具有鲜明的社会本位特征。在他们看来,大学存在的根本依据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为社会解决发展中遭遇的各种问题。从当前来看,发展经济是国家的第一要务。因此,政府与社会的高等教育立场更侧重于大学必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特性。学生及其家长立场。从利益视角来看,家长与学生理当属同一阵营。虽然从广义来说,学生家长也是社会公众的组成部分,学生家长与社会公众存在角色重叠,但显而易见,一切为了子女的心态,促使其作为学生家长的立场要远甚于其作为社会公众的立场。学生及其家长对大学为何存在、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立场,主要源自他们对大学教育的期望。从理性视角分析,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也是多方面的。对于学生而言,接受教育的最完美结果,无疑是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最好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学校教育以及个人智能结构的局限性,真正的百科全书式人物实在屈指可数。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家长或学生来说,接受教育还有更现实的立场,那就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从实践层面审视,较完美的未来生活首先取决于获得较理想的职业,而大学教育本身就带有明确的职前教育性质。换言之,借助于大学学习,发展职业技能,以在未来获取理想职业,是学生及其家长的主流认识和基本实践立场。大学管理者立场。大学管理者肩负着大学生存、发展的重任。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垄断式全能管理,致使大学成为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政府直接主导着学校的运营。管理者在事实上扮演着政府代言人和指令执行者的角色,政府立场与大学管理者的立场具有高度一致性。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有关大学为何存在、大学如何发展的立场,事实上也就是大学管理者的立场。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推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政府对大学的管理逐步由传统的事务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大学开始成为具有相对自的办学主体。大学自主办学地位的增强,意味着大学管理者立场的部分调整。大学管理者无须再紧跟政府指令亦步亦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权决定大学的发展方向。然而,即便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依然决定了政府的高等教育投入是大学最重要的资源保障。因此,出于组织生存发展的需要,大学管理者往往会基于理性最大化的视角,对政府的高等教育投入政策做出一种有利于自己的解读。即以如何实现自己所在组织的资源最大化为出发点,来确定自己的实践立场,进而安排自己的行动。由此可见,大学管理者的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政府的立场,而是一种相对功利主义的,带有一定“投机行为”的立场。教师立场。从学理上讲,大学教师应与政府和社会持相同立场,因为在相关教育理论中,教师往往被视为社会的代言人,教育活动据此经常被解析为“社会通过学校对学生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然而,从实然层面看,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师个人主义利益视角的影响,教师对于“大学为何存在”的认识和行动,并不与政府和社会相一致。具体说来,教师立场,尤其是关于大学人才培养的立场,通常呈现两大鲜明特征。第一,认识上的素质取向。近年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教师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认识,经历了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再到素质取向的转变。在当前,大多数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应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均衡发展。第二,行动中的知识取向。作为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数大学教师习惯于把知识的获取作为他们学习的根本任务。大学教师的这种学习经历,深刻地影响到他们的教育行为。由此,在教育过程中,多数教师依然坚守“知识至上”的实践立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

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活动是大学的重要事务,必然会引发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为提高评价活动的效能,进而有效地推动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教学评价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考虑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观之,合理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秉承以下一些思路。确立并保障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利益相关者视角看来,社会组织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任何利益相关者的消极和抗拒都可能给组织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应把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作为追求目标,而不仅仅是个别或某些主体的利益。在高校内部,各项管理活动不是单纯的高校管理者的管理事务,而是高校内外部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职责,高校的运行和发展,最终取决于不同利益相关者所集聚的“合力”。基于上述认识,作为指引高校教师发展与改进教师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同样不能只追求部分人的局部利益,而应该确立整体利益观,保障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时,力求通过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或调整,促使高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维护或进一步的满足。唯有这样,教学评价活动才可能获得最为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创设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的平台。现代大学已不是纯粹的象牙之塔,而是更多被人们认为是仅次于政府的社会服务站和社会变革的工具。换言之,现代大学已非社会的孤岛,它正在走进社会的中心。鉴于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如此密切,有关大学的改革活动绝不是社会的孤立事件。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工作,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和手段。因此,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理应是大学改革活动的重大事件。

哲学小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不对称信息信号显示和谐营销战略“金华毒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在浙江金华,专门有人收死猪、公猪、母猪来做火腿;特别是为了驱赶苍蝇,防止火腿生蛆,金华火腿在泡制过程中,竟大面积地使用敌敌畏(新华网,2003)。此次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本是火腿销售旺季的11、12月,金华火腿的销售境况却不容乐观。

勿庸置疑,金华火腿业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塑并完善“金华火腿”这块金字招牌的责任,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产业(企业)责任(德鲁克,2003)。

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肩负起这种责任,有必要首先清醒地认识这次“金华火腿”遭受重创的原因。

不对称信息与信号显示

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中,市场主体包括:厂商、消费者、政府、进出口等四个部门,其中,厂商和消费者是经济学与管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分工和专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作为消费者,他们需要购买的商品种类很多,对每一种商品只可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他们把知识、时间和精力分散在无数的消费品市场上。而且,他们不可能仅仅通过市场交易就了解那些自己并不从事,也没有特殊兴趣的产品的所有信息。因而,消费者至多是一个广而不精的“通才”。而作为厂商(包括生产者和经销商),相对而言,对于商品的各方面信息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称得上“专家”。可见,与市场交易的有关信息并不是随机地分布在当事人之间,而是在大多数的场合中偏向某一方,即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是一种常态。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与知识就是资源与权力;在诸如“火腿”之类的消费品市场上,消费者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地位。

而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厂商通过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乃至品牌优势等策略向消费者进行信号显示,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和购买力。其中,品牌是一种信号显示方式;而“金华火腿”无疑是最好的“金字品牌”:始于唐代,距今已有了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的传统民族产品。特别是2002年9月,“金华火腿”被批准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3年9月1日,《国家强制性标准金华火腿》正式实施。因此,这次被曝光的“金华火腿”根本不是“金华火腿”,而是伪劣的“反季节腿”。而冒充权威机构的认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发送信号的方式。无疑,这种伪劣产品所传递的信号,将会对真正的品牌产生双重冲击: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到伪劣产品后,如果不知道这是冒牌货,会对这种牌号的产品质量产生怀疑,致使优质产品的牌号成为一种“负信号”,他们在今后的购买中,会尽量避开这种牌号;另一方面,即使消费者知道正宗的厂家是无辜的,但在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的市场上,消费者只愿支付这种产品的期望价值,即平均价值。而“金华毒火腿”事件,使消费者对于正宗的“金华火腿”的期望价值几乎降为零。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金华毒火腿”事件源于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伪劣产品的信号显示,恶化了市场环境,扰乱了市场秩序,进一步强化了信息不对称。

和谐营销战略

营销的实质:降低“信息不对称”

如果说在完全竞争、信息充分的理想状态下,价格机制自动调整并实现着企业利润最大化、顾客效用最大化;那么在现实世界中,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是不充分和稀缺的。因而,需要市场主体能动地沟通信息,尽可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达到供求双方(或利益相关群体)的对接、契合和满意,从而变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这一过程,恰如菲利普·科特勒所言: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或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即营销(吴健安,2001)。营销以信息沟通为手段,实现了供求双方的价值转换,优化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和谐营销战略

和谐,意味着相互依赖,提供他人所需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求,实现自身的目标。席酉民教授于1989年出版的专著《和谐理论与战略》中,强调了“和谐”的概念;在此,我们将其强调并应用于营销管理中。如果说营销是供求双方的沟通,那么,和谐营销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和谐态)的过程。称之为战略,则体现其全局性、长期性和统领性的特征。

和谐态模型系统和谐态是描述系统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及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以及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总体协调性。这两方面的具体表现是系统构成、组织管理、内部环境、系统成员精神状态等方面内部和其间关系匹配程度以及系统内外部的适应程度。若用标量函数h来度量,其值越大,系统各种关系的匹配程度和内外部的适应程度越高:其数字表达式为:

H=h(h1({pi},c),h2(e),h3(u),h4(a))

其中,pi表示第i个要素(或第i个子系统)的功能;c表示要素或子系统合理匹配增加的功能;e表示对系统活动正确进行组织管理增加的功能;u表示系统文化、内部政策和环境激发而增加的功能;a表示系统内外部相互适应而增加的功能。

和谐营销战略的目标与框架战略的基本特征是它和政策、资源的因果关系并具有具体情境和时间敏感性的特点。(王道文,2003)因而,不同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战略取向和路径选择。但是,“和谐意在形成企业自身系统‘和’的环境,‘谐’的关系,它强调系统不仅要达到复杂系统活动的一种相互合作、协同的作用和效果,更应注重子系统和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以使系统形成一个和谐整体,形成总体稳定、协调、能动发展的动态机制”。所以,相对而言,和谐营销战略在关注顾客满意的同时,更关注质量与可持续性的发展。具体包括:

再反观“金华毒火腿”事件,具体表现为构成要素h1的不和谐(或负效应),也即,不对称信息的存在,诱发了某些不法厂商的机会主义倾向。正如金华肉类联合加工厂董事长徐杏生指出的,对“金华火腿”,不只是保护问题,而是今后如何发展的问题。只有发展,金华火腿才有生命力。

和谐营销战略制度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营销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的盈利和知名度,但是构建并实施和谐营销战略必然带来产业(企业)成本的上升,那么产业(企业)应当如何有序地实施这一战略,并在成本——收益之间权衡呢?为此,我们结合席酉民教授的和谐主题模型,构建了和谐营销战略经济分析模型(如图1)。

在图中,横轴X表示信息的对称程度,纵轴R、C分别表示和谐营销战略构建的收益与成本,可以看得出,随着信息分布对称的演化,产业(企业)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划分为成本≥收益,收益≥成本,成本≥收益三个区间;事实上,产业(企业)总是在力图追求收益≥成本这个区间,而平行于曲线R的曲线C的切线与曲线C的交点,即切点A,则是产业(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点。为了实现组织经营的收益≥成本,甚至利润最大化,我们引入了战略性和则嵌入与谐则投入。其中,和则是指人主动性嵌入组织的规则与制度,谐则是指物要素客观性合理投入。如图所示,和则1提供人在组织中的基本意义和角色,主要包括“诚信”和“责任”;和则2提供了人群在组织中的基本意义和角色,主要包括“对分工互补的认同”和“倾向于合作”;和则3提供了组织对社会、自然的基本角色和意义,主要包括“对可持续的遵从”和“积极地反馈”。而谐则1是指物要素间组合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即匹配性/一致性;谐则2是指物要素间确定性联系的可变动性/调适性;谐则3是指既定投入的最大产出,即优化性。同时,在一个给定的时空中,和则与谐则规则化递进。

需要指出的是,和谐营销战略并不必然保证利润最大化,而只是和则与谐则在组织、时空中不断互动与创新,从而使产业(企业)不断走向完善,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经营。而这也正是“金华火腿”产业(企业)应矢志以求的。

本文以“金华毒火腿”事件为例,解释了事件发生的缘由及本质,并介绍了席酉民教授的系统和谐态模型及其框架,进而构建了和谐营销战略经济分析模型,旨在倡导一种产业(企业)与市场,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等共同演进的和谐营销发展观。并且强调,市场主体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审识和反思自身的营销行为,并且不断地改善,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资料:

1.Drucker,P.F.,《SelectedEssaysofPeterDrucker》,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PP.193-212

2.Drucker,P.F.,《彼德·杜拉克读本》,徐兵编著,时事出版社,2003年

3.陈凌(1998),“信息的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经济研究》,No.7:27-33

4.黄亚钧,姜纬,《微观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5.芮明杰,《市场营销管理——定位·联盟·策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6.(美)王道文著,龙炼等译,《战略构建》,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

哲学小论文范文3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 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抗挫折教育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请记住我站域名/

二、实施抗挫折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是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四、要把抗挫折教育纳入德育范畴,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

首先要发挥教育委员会、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请老、老八路讲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请著名劳模、企业家介绍他们的创业之路,使学生从小培养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精神。其次,要把抗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家长学校 教学和研究范畴,使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创造抗挫折教育的氛围及和谐的家庭环境,配合学校实施抗挫折教育。第三,要设立家庭劳动岗,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五、实施抗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

哲学小论文范文4

为大四“松绑”,大二着手毕业论文写作

到了大四,学生又是实习又是找工作,最后还要忙毕业论文,否则不能毕业,这往往让一些大学生分身无术,毕业论文最后不得不东拼西凑完成。为此,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一改学生到大四才开始写毕业论文的传统,要求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即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写作。

该校新近出台的《学籍管理规定》和《素质学分制暂行规定》中,把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从大四提前到了大二,要求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选题,大三开题并开始搜集资料,大四上学期要完成初稿的撰写,大四下学期进行结题答辩。答辩委员会则从论文选题、撰写过程、论文质量、答辩情况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论文抄袭成为常态,没时间写作系主因

据了解,大学生论文抄袭的现状在高校中较为普遍。在中国调查网一项有660余人参与的调查中,承认有过论文抄袭行为的占54.7%,承认论文全抄的占35.7%,承认抄袭的论文通过的占60.2%。

武科大中南分校艺术学院素质导师邓华杰分析说,当前部分大学生毕业论文存在抄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于缺乏论文写作的训练;二是由于毕业实习等原因,论文写作时间难保证;三是部分学生专业功底比较差,无法完成。

高年级学生叫好,大一学生反应冷淡

计算机专业大四的学生陈诚认为,大四时专业课扎堆不说,还面临考研、考证、找工作、考公务员等一大摊子事,这个时候在去写毕业论文,“质量上不去”。商学院会计专业大四学生小胡认为,此举在保证论文含金量的同时,也给学习带来一定压力,“只有学精,才能写好论文顺利毕业”。

文法学院法学专业大二学生梅高强认为,把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前移,既有助于广大学生提前意识到毕业、就业等问题所带来的压力与困难,也有助于防范论文剽窃、抄袭等问题。武汉科技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生孙志说,此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与高年级学生对把论文写作时间前移广泛持赞成态度相比,不少大一学生由于入校才2个月的时间,对于校方此举反应并不热烈。据了解,武科大中南分校今秋首次在大一本科学生实行按学科大类进行培养,学生大一时不分专业,学生大二才开始再按专业(方向)培养。

加大抄袭处罚力度,学术不端可开除学籍

武科大中南分校教务处负责人介绍,把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提前到大二,只是该校今秋在深化成功素质教育、推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且这只在2009级本科生中试行,坚持“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

哲学小论文范文5

本学期来,政治教研组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本期的教研工作。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今后的教研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1. 积极组织、顺利开展公开课。本期公开课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孙**老师开展资深教师讲座课,主要为青年教师讲述政治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解题思路、注意事项,获得青年教师的好评。其次是张**和廖**老师自主申报的公开课,张**老师的公开课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经验丰富,廖**老师以一轮复习为导向,引入新高考新题型之开放性试题,积极备战2021新高考。孙**、黄*、李**、方**、杨**顺利开展师徒结对同课异构赛课,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杨**、董**老师参加了区优质课比赛,提高了自身素质与能力。

2. 梦之翼活动顺利开展,本期梦之翼活动主要以时政小论文为主,主题是“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3. 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

(1)高一年级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有待提高。建议是下期集体备课是安排高一教师对新教材的每课进行说课,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积极组织组内教师多参加区里的新教材与高考等相关培训

(2)对新高考新题型的训练有待加强。建议是下期公开课或平常课加大对新高考新题型的涉及与训练力度,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机械记忆上,理解性记忆有待加强。建议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备课要多花功夫、上课要多用实例,比如哲学生活就是要多给学生举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引导血生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4)命题是单纯的使用学科网上的试题,无修改。建议是试题命制过程中对选择题的选项顺序或答案顺序进行修改。

4. 下期工作计划。

(1)认真组织好备课、提高备课效率。

(2)积极动员组内教师多参加区里的新教材与高考相关培训。

哲学小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政治 单元综合探究教学

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材设计中,在每个单元的最后都设置了一个“综合探究活动”。教材提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探究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开放性学习,从而验证、认同、内化单元知识。这是体现高中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亮点与难点。

一、单元综合探究专题的类型

1. 热点理论探究型

这类探究以“是什么”为出发点,重在引导学生在把握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热点、焦点与书本理论知识的整合、迁移与深化。如“经济生活”模块中的“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政治生活”模块中的“中国的和平发展”,“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聚焦文化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社会”等。

2. 主题活动体验型

这类探究侧重于“怎么样”,通过让学生体验预设或实际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经济生活”模块中的“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生活”模块中的“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生活与哲学”模块中的“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等。

3. 价值观引导型

这类探究突出“为什么”,在三维目标考量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掌握基础上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经济生活”模块中的“正确对待金钱”,“生活与哲学”模块中的“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文化生活”模块中的“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等。

二、综合探究课的实施方式

1. 热点理论探究型实施方式

此类型根据分析情境、确定主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组讨论、班级交流、小结评议、升华主题、课外拓展等环节探究设计,可具体采用课题写作式、Web交互式等。

(1)课题写作式。这是让学生以单元探究主题或其中一个切口为课题研究对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展开探索与研究,以撰写政治小论文、时事热点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现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

如在“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专题探究中,针对近期我市一家经济效益较好的公司在分配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以“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为课题分组撰写政治小论文。学生在内化我国当前分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调研公司生产与分配现状,访谈公司不同层面员工物质、精神需求,分析该公司在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研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最后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为分配主旨完成政治小论文的撰写。教师还精选学生设计的相对合理的分配方案供该公司参考。

(2)Web交互式。此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自助交互式教学方法,即师生围绕预先确定的热点话题或主题通过网络直接对话交流,教师在其间适时提供镶嵌进行启发点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批判反思,实现知识建构,感悟生成。

2. 主题活动体验型实施方式

此类型按照方法指导、实地考查、搜集资料、综合分析、结题交流、小结评价、过程反思等环节的探究设计,可采取角色模拟体验式、社会实践体验式等方式。

(1)角色模拟体验式。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可以采取举行听证会或新闻会等形式展开。

(2)社会实践体验式。指学生围绕确定的探究专题,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各种资源,深入学生所关注的、有意义的社会生活题材中进行实践,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后,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有效引领学生理解、认同、确信价值标准。

如在学习“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专题时,个别学生以当前国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为由质疑政府的权威,为此,我组织学生到本市相关政府部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 价值观引导型实施方式

此类型按照设计探究起点、激发探究兴趣、思考探究材料、提出研究问题、引导综合分析、小组合作探讨、提出解决思路、反馈评价小结的探究环节,可采用批判性阅读、辩论式等教学方式。

(1)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指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做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感悟。

(2)辩论式。辩论是实施单元探究教学的一种有效载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事先确定的辩题,形成正反两种观点,通过对立双方的辩论,有理有据展示自己的结论,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统一的思想认识。

如在“正确对待金钱”探究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辩论:课前明确辩题,正方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反方为“金钱不是万恶之源”。全班分成两组,采取分散与集中结合,搜集古今中外特别是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以及体现各种金钱观的具体事例。每组确定4名辩手及相关人员,集中相关材料,筛选相关论点。课中实施辩论,两队辩手按照辩论规则,阐述本队观点,解释立论依据,同时针锋相对进行自由辩论,指出对方错误陈词。坐在台下的学生随着正反双方的辩论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评判团裁定获胜一方后,教师做简明扼要的点评与总结,指出现实社会离不开金钱,但对于金钱,必须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