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寓言故事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寓言故事的成语范文1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丧家之犬:无家可归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寓言故事的成语范文2
关键词 抗震加固 节能改造 施工 改造效益
1 抗震加固改造工程与项目概况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北京政府曾投入大量资金,建造了大量的城市住宅,对缓解当时的住房矛盾产生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当时对地震危害的认识不足,大量房屋未通过抗震设计,抗震性能差,多层砖混结构单元式住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现存的老旧城市住宅,由于建设标准较低、结构老化等原因,与我国现今经济水平、居民的生活条件与住居模式等不相适应,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因此,北京市政府以提高城市居民的住宅安全水平和居住品质为目的,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的惠民措施。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榆树馆社区中的部分住宅楼即属此列。
榆树馆社区位于北京三环以内,靠近北京动物园与西直门商圈,人流密集,公共设施便利,交通通达度高,区位条件好。且由于住宅多由企业福利分配所得,居民之间熟识程度较高,社会关系牢固,社区文脉显著。
由于建造年代较早,住宅楼居住标准较低,环境景观条件较差。由厨房、卫生间、居室、储藏室和阳台等功能空间构成的原始户型难以适应现今居民生活方式。一个灶台加一个洗手池组成的厨房,同一个蹲坑和一个墩布池构成的卫生间,这样的户型空间较为落后,不但缺少起居室、餐厅、门厅等现在常见的功能空间,而且原有空间相对封闭、功能不完善、空间设施相对陈旧。外部环境还存在着停车位紧缺、景观植被无人打理、社区物业管理落实不到位、社区入口无人管理、私搭乱建及私人占用公共空间等问题。而且,住宅排列较单一,室外缺少活动健身及居民休憩交往的空间。
2 改造的策略与实施方法
2.1 改造方式
西城区既有住宅改造项目,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为宗旨,通过适当增加居住面积、扩大功能空间、改善厨卫设施等方法,提升居住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实现老旧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在改造资金的筹措上,由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居民无需承担改造费用,且在占用房屋的改造期间,居民得到周转费、搬迁费及其他补偿。例如,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以每坪每月100元的标准补贴给住户,用于搬迁安置等。
在改造的方法上,针对老旧住宅楼的现状差异使用两种方式:1)对达不到抗震要求的既有老旧住宅,首先在保证主体结构稳固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房屋居住空间的适应标准,采用“外套工业化”的措施,对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同时增设无障碍设施,为居民提供更方便的使用功能;2)针对配套设施老化、建设标准较低、能耗大的老旧住宅,在改造过程中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主要包括加贴外墙保温材料,更换更为节能的门窗构件,增加遮阳设施,提高屋顶保温隔热及防水能力,对住宅楼的外立面和室外公共空间等处同时进行改造。
2.2 改造程序
由西城区政府立项拨款,委托西城区房屋土地管理中心(甲方)组织招标,确定项目为西城区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造工程,设计方为北京筑福建筑事务有限责任公司,施工方为北京韩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改造老旧住宅楼的前期,开展调研、勘察和协调的活动。致居民一封信等信息,由居委会配合,与居民签定协议。由于是入户改造,需要居住居民在施工期间搬迁,就搬迁费、拆迁补贴及相应商品房屋的使用等与之达成协议。准备就续以后,开始施工。具体的步骤如下。
(1)调查摸底、拟定计划阶段。各区政府按照市政府统一下达的总体计划,落实改造工程的具体点位,统一上报市房产局,市房产局审核后,申请市政府计划立项。
(2)规划设计、征求意见阶段。由街道办事处和榆树馆社区居委会牵头,协同区物业办公室,建立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在规划设计的同时对居民进行宣传动员,以区物业办公室为主,就小区改造的设计方案向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征求意见。
(3)确定方案、组织实施阶段。确定项目的设计方及施工方,明确各主体在改造工程中的任务。而此时的西城区房管所,在改造中主要负责协调施工单位同社区、业主间的关系。
(4)竣工验收、项目结算阶段。该旧区改造在项目完成后,将由区政府组织所在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进行项目的检验,同时西城区房管所负责项目的结算。
2.3 改造实施
西城区既有住宅改造现已实施了两项工程:展览路4号楼、榆树馆东里1~6号楼。其中展览路4号楼为试点,两者的建造方式、改造内容及其他信息等几乎完全相同,笔者就现阶段改造完成程度的不同,采取实况调研、居民调查问卷、走访居委会及居住居民等方式,来分析西城区既有老旧住宅楼抗震加固工程的实施效果。
2.3.1 展览路4号楼
展览路4号楼始建于1972年,总建筑面积为5598.34m2,于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进行改造。改造后新增面积为1444.19m2,现已完成。原始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改造完成后结构形式为外加现浇剪力墙。该建筑层数为5层,建筑高度为14.95m,层高2.90m,是由4个单元组成的板式住宅,每个单元为一梯四户。
本次改造以楼体的抗震扩容及节能改造为主,同时对公共空间的整体环境进行改善,针对楼体的改造内容有:采用外套工业化的改造策略,楼房外墙使用抗震材料层加固楼体,适当地增加居民的使用面积;外墙增加保温层;对屋面、雨罩、阳台等修复防水层,更换雨水管系统;对楼道内公共空间及走廊等处更换节能门窗等。
针对室外环境的改造内容有:采用装修的方式对楼梯间、公共走道、外墙面等进行粉刷与涂料处理;拆除影响单体施工的违建、架空线路;对原建筑室内及外墙明敷设的各种管线、空调机等进行统一整理归位;在单元入口处增设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扩大公共走廊并在入口内加装不锈钢靠墙扶手等;应用门禁系统单元门;对拆除窗护栏的一、二楼层集中安装内置窗护栏;进行防雷修复、消防改造等以增强空间的安全性;改善公共生活环境。
展览路4号楼现已施工完毕的,居住居民已迁回入住,参照同时期建造的展览路6号楼,对比前后的效果如图1~4所示,基本实现改造的目标,具体如下。
(1)楼体外观:楼体管线得到了规整,空调机位重新安放,建筑立面整洁干净。
(2)楼内公共空间:走廊内原外露管线得到规整,储藏等公共面积增加,楼内墙体重新粉刷。
(3)室外公共空间:临时停车有序,居民楼前绿地规整,公共休息区舒适干净。
(4)楼体细部:入口单元门外立面进行处理,增加无障碍坡道;窗户采用保温窗,统一护栏;小商品房立面整改。
2.3.2 榆树馆东里1号楼
榆树馆东里1号楼始建于1972年,建筑高度为16.55m,层高3.00m,目前正在改造中。该建筑是由3个单元组成的5层居住建筑,原有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南北朝向。2014年8月开始进行改造,建筑南北向长度向外扩展,加大建筑进深尺寸标准层。面积由原来的2254.6m2增加到3117.95m2,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增加了10m2左右。改造后结构形式同展览路4号楼。
此次改造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针对砖墙承重的老旧住宅,采用外套式抗震加固方法提高其整体性。即在原有砌体结构住宅楼外侧增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使其结构形式从单一的砌体结构变为砌体一混凝土混合结构(图5),并粘贴聚苯板保温层,对建筑外立面进行节能保温改造。
榆树馆东里1号楼现处在施工阶段,对比改造方案平面设计图,结合施工现场调研,归纳改造前后的差异性,具体如下。
(1)改造方案前后平面图对比,如图6所示,扩建改造的内容主要为:首先向南整体扩建1800mm,以增加南向卧室的面积;其次向北整体扩建1400mm,以扩大厨房、卫生间的面积。
(2)施工现场,如图7所示,将原有纵墙外表面的阳台、挑板拆除,对楼体两侧贴纵墙并外加横墙板加固。
榆树馆东里1号楼的改造,在增加住宅楼使用面积的同时,通过约束原砌体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而且因外贴的加固墙板可采用工业化的预制构件,可节省劳动力、缩短施工工期,且对建筑内部原有装修、管线等设施破坏性较小,对老旧住宅小区的生活环境影响较小。
3 改造效益与问题
3.1 改造效益
通过抽样调查问卷对居民改造满意度进行调查,大数人表示改造结果比预想要好。西城区既有住宅抗震加固改造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北京老旧住宅的改造提供了不少启发和实践经验,改造后的效益主要如下。
3.1.1 使用效益
(1)建筑安全性的提升,使用寿命预计延长约30年,可抵挡8级地震。
(2)住户使用面积的扩大,平均每户面积增10m2左右。
(3)热工效能的改善,室内温度明显上升。
(4)老旧住宅楼室内外环境的美化,使得室内宽敞、外观整洁。
(5)对比建筑拆除重建所产生的难以再利用的大量垃圾、噪声及水污染等现象,改造工程明显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
(6)施工时间短,有利于居住居民尽快入住。
3.1.2 历史与文化效益
(1)对老城区城市规划风貌特色的保护。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住宅楼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时代的特色,保护工作对延续北京老城区历史文脉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2)社区文脉的延续,有利于维护邻坊间关系及进行社区的管理。
3.2 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老旧住宅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改造的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组织动员的问题。因居住居民临时私搭、违建等问题影响改造工程的进行,极个别住户搬迁时间过长,滞留在改造住宅楼内。
(2)造价标准有待进一步修订。据笔者走访西城区房管,原根据试点项目预算为2800元/m2,而至施工完成时,实际造价为5811元/m2,与原定预算出入较大。
(3)工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展览路4号楼由于改造工程进行至2013年1月,因冬天施工困难,节能抗震改造加固设计方案及施工中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完善,还有一些零活需要完成。
(4)责任归属的问题。因需入户施工,在住户居民临时迁走的时间里,出现物品损坏、丢失的情况,责任归属不明。
3.3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项目的牵头方、施工方、社区居委会及居住居民等调研,问题的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施工环境的制约。由于噪声、空气污染等问题,无法进行夜间施工,以至于施工生产效率降低;项目所处位置区位人流密集,且场地狭小,使施工材料装卸不便、周转困难,不利于施工的临设布置。
(2)施工单位与居民的相互干扰。主要体现在噪音、交通上与居民形成干扰,文明绿色施工的环保要求高,防护难度大。
(3)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改造过程中需要临时切断部分施工区域内的能源供给,如水、电、煤气等,而相关程序审批的时间较长,耽误施工的进度。
(4)施工现场情况多变。旧楼外部结构复杂,地下管线不明,只能在摸索中施工。例如,老楼的新增区域如何与老区域连接形成一体,室内年久失修管线及屋面板的更换或加固也都是改造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
寓言故事的成语范文3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关键词:
序言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工程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关于工程造价估算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市政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一般是指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园林绿化、燃气、城市防洪及照明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大规模的市政工程建设使得市政工程造价估算及控制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
一、市政工程造价估的意义
在工程造价控制当中,工程造价估算不仅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而且也是制定招投标标底的依据。做好关于工程造价估算工作,确保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估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能有效地得到控制,对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都有着重大的利益,同时也可减少我国固定资产领域的损失。
由于市政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预、结算审核方面的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随着市政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来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加强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必须重视建设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所谓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
完成止的工程建设阶段。大量的事实证明,市政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是造成其投资效益低下、三超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所以,设计单位要进行合理的工程估算,这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的关键。
二、市政工程造价估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出现的投资估算方法很多,依据适用范围和效果的不同,本文重点分析神经网络估算法,简要介绍模糊数学估算法和数理统计估算法。
神经网络估算法
1.神经网络估算法的原理
神经网络的应用模式跟工程概预算相似,有输入和输出。不同的是输入层所包含的内容不同,神经网络的输入层是由各个典型工程的建筑特征构成。把用来描述工程特征的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将所需的工程造价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向量,利用己完的大量典型工程的工程特征,单位造价作为训练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使不同的输入向量得到不同的输出量值,从而实现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映射,这就是基于神经网络的工程造价估算模型。
通过对神经网络的应用模式进行研究得知,神经网络是由处理元件、神经元、无电元件等大量处理单元组成,这种处理单元广泛互连,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它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并以并行协同处理、分布式存贮和自适应学习为特色,直接使用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进行样本数据输出层与输入层之间的非线性映射,非常适用于收集学习样本,但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问题。因此不需要精确的计算规则或方程,而工程估算造价正是这样一个问题。
2.前馈型网络之BP算法
从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前馈型网络、反馈型网络、自组织型网络和随机型网络。最适合于市政工程造价需要的有 BP 网络与 RBF网络,即前馈型网络。而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网络,并且据统计有近90%的神经网络应用是基于BP 算法的。并且BP 神经网络具有网络结构简洁实用、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的特点。BP算法的核心,是它的学习过程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
2.1基于BP算法的工程造价模型的建立
工程造价估算法的BP 网络程序主要由以下的模块组成:
样本数据库模块。主要包括已完市政工程项目的影响造价的工程特征因素、道路延长米工程造价。训练样本数量越多,样本的类似结构越多,样本的时间跨越越小,建立模型进行测算其精确度就越高。数据预处理模块。在BP 神经网络中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值由传递函数sigmoid函数来计算,其输出值的范围是(-1,1)。BP 神经网络生成和创建模块。采用newff 函数可以用来生成BP 网络。在BP神经网络生成和初始化以后,即可利用现有的“输入——目标”训练样本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网络的训练通常采用train函数来完成。
网络仿真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BP神经网络的仿真,也就是对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测试。由于很难直观地看出工程造价的实际预测结果,故必须再根据归一化函数的反函数对神经网络的输出值进行处理,称数据的后处理,然后才能计算出预测的单位工程造价,以此与工程造价的实际值进行比较,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2.2.基于BP算法的工程造价估算的完成
神经网络估算法主要是基于Matlab工具箱,利用Matlab 神经网络工具箱函数,编制计算程序,根据样本数据库进行训练和仿真测试,并最终完成市政排水工程的实际工程造价。
然而,基于神经网络的工程造价估算方法的主要限制在于训练样本的选取和工程特征的选取上,目前只能凭借经验来完成这两个方面的选取工作,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此极易造成个别输出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发生偏离。
另外,由于市政道路工程造价估算多数在投资决策阶段进行,此阶段许多工程信息的确定不够精确,是粗线条的,受现有工程资料详尽程度的制约,以上工程造价的估算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模糊数学估算法
模糊数学方法主要是对模糊信息进行处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它是以估算工程造价为依据,使目前的工程与已经建立的工程之间的相似度定量化。具体方法是:
在众多的造价工程中找出将要做出估价工程的几个相似工程,以此作为原始资料,并采用一种可行的预测技术,对将要估算的工程进行造价预算,用模糊数学的默写方法来进行。但是此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对工程造价的实际变化特征不能很准确的反应出来,对各个工程建造年价的考虑要到位,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造价估算的准确性。物价相对稳定时期也要这样做。所以,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对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以一个时间为基准,对当前工程和已建工程间的相似度做出计算,以此选择中间的典型工程来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
(三)数理统计估算法
数理统计估算法就是:根据对以往工程的历史资料进行分项统计、回归分析,找出工程数量或工程造价与某个单项因素或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可使各种影响因素对工程数量与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一目了然,具有使用方便、计算量小的优势。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数理统计方法也存在它的不足之处,比如它需要足够的样本数目与对应数据的回归处理技巧,当样本数目不能得到满足时,仅靠数理统计法,不仅会影响估算的准确度,而且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函数关系。
结论
而市政工程造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关键在于工程造价的估算阶段,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中确定成本的主要依据,在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工程资料掌握越详尽、采用的估算方法越科学合理,工程造价的计算就越精确,就越接近工程实际发生的造价。
参考文献:
[1]曹甲,葛宏翔,王蕊.工程建设投资估算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04)
[2] 戴富元.对《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的解读[J].中国市政工程.2006(04)
[3] 王勇.编制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的几点体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4)
寓言故事的成语范文4
关键词:岩土锚固;锚固技术;失效因子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岩土锚固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首先其自身具有很多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岩土锚其自身具有主动受力的机制,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岩土体的自稳能力。除此之外,还具有使用灵活、抗滑性能强等等优点。其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个大型的工程项目雨后春笋般的兴建起来,但是 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由于我国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岩土问题广泛存在于各个地方,因此也促使了岩土锚固技术的发展。
一、对于一些失败岩土锚固工程案例的分析
(一)柏林煤矿的滑坡治理工程
1、工程概况
柏林煤矿滑坡治理工程属于较为典型的失败的岩土锚固工程,其滑坡治理是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这一技术手段。但是,经过三年多的治理,煤矿的整体结构遭到破坏,因此,需要对之前采用的技术手段进行重新的考量。最终经过各方专家的论证,该项治理工程被确定为一项因重大勘察失误而导致失败的治理工程。
2、对该项工程的评价
针对该项失败的治理工程,其调查报告已经形成。该调查报告对于该项工程失败做了定性。该报告认为,该项工程无论是在滑坡类型和成因以及危险状态判断,包括对于滑坡的定量勘察以及计算等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错误。但是笔者通过对该报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其报告中的一些内容是值得商榷的。
(1)滑坡范围:对于柏林煤矿的滑坡范围,该报告的解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认为,柏林煤矿的岩窝至老林脚段为滑动体,但是在之后的第二个阶段又认为其处于稳定状态,而且没有考虑其滑坡推力的计算。笔者认为,该篇报告所 提到的这一阶段属于岩崩堆积区。因为其属于岩崩堆积区,因此大量的岩土由于洪水的作用,导致其不断地坍滑,而且逐渐地堆积在整个滑坡后缘的敏感区域,因此导致滑坡的复活、发展以及推力不断增大。因此,对于这一区域,不管是在对于其推力的计算还是治理上,都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该篇报告所得出的结论却与此相反。
(2)滑动面位置: 笔者人文:该篇报告对于滑动面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尤其是其对于滑动面滑坡滑动机理以及力学关系,分析都比较准确。但是需要注意到:该篇报告在对于滑动面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时,认为滑动面产生于粘土层之中,而且其在招待所的围墙外面剪出,因而划分出了一个不合理的反翅滑动面。更为重要的是,其最后指出滑动面下段“近似稳定”笔者认为,这一分析不够准确,甚至存在着一些错误。
(3)滑动面形状以及深度: 在实际的滑动工程施工中,滑动面形状以及深度是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该篇调查报告认为该滑动面的反翅处深度为6. 8m,但是经过分析,实际深度应9. 8m。由于报告中所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这种误差会给整个抗滑工程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给抗滑工程造成成倍的误差。
(4) 计算参数: 值得注意的是,该篇报告由于并未作有关残余强度方面的实验,因此其提供的参数仅仅只能被划分为经验参数,对于实际工作来说,只能提供参考;除此之外,该篇报告结论中所得出的关于主轴推力计算表的数值存在误差,而且其所得出的有关主轴断面的比例尺不符合相关要求, 因此想要用作推力复核计算是比较困难的。
3、重新设计
针对柏林煤矿的滑坡治理工程,想要做到有效正确的治理,首先对于其滑坡类型、成因以及发育阶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简而言之,就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做到对于滑坡周界,滑动面的性状以及计算参数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了促进整个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笔者在对原有调查报告较为详细准确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其他相关资料, 从而形成以下看法:
(1)从柏林煤矿的岩窝一直到老林脚,其整个的堆积物是以坍塌的形式而发生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堆积长度已经超过了最初的150 m, 由于目前已经坍滑了将近110 m, 而且这些坍塌的物体由于洪水的作用,都被冲到了位于整个滑坡后缘的部分,根据对目前资料的分析可知,整个后缘部分的滑体已经平均增高了2. 0 m,随着其高度的增高,其推力也由150T增加为230T。笔者认为,由于目前该段坍塌体还没有形成实际上的滑坡,因此可以通过实施边坡工程,来进行支挡, 从而增加其安全系数。
(2)从柏林煤矿的老林脚一直到简塘河沟,,其属于一个完整的粘土滑坡, 因为两个岩层的交界面会产生滑坡面。对于这个滑坡面来说,其滑体厚度不完全相同,其中矿车道处的滑体厚度约为10m,而且整个滑体其上部属于农田,滑体粘土目前来说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考虑到该处地区部分属于矿车道,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保护,笔者认为,应该设计一道抗滑工程来对该段滑坡面进行保护。
(3)虽然滑坡出口的位置不尽相同,但是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必然处在整个滑舌部位强度的软弱面上,由于该处滑体自身处于塑性状态, 而且滑体呈现推移式,因此整个滑体的变形在翻沙厂附近表现的较大,而且对于该处滑坡来说,其显著的特点是下部的变形小而且滞后,只有当等到滑坡完全发育, 其剪出口的变形才会明显。考虑到该处附近有进矿公路以及简槽河,因此,笔者认为该段滑坡应该为其设置一道支挡的结构,从而防止堵塞。而且由于有阻抗段的作用, 整体施工也更加易于进行。
(二)陈列馆滑坡治理工程
1、工程概况
某陈列馆位于某大桥南桥头的古滑体上,由于施工需要,该大桥南桥头的桥台部位需要进行施工开挖,因此需要对公路修建切坡,由于这一系列工程,导致原本的古滑坡问题再一次地出现。由于整个工程设计不当,导致抗滑能力不足,进而影响了整个施工进度。甚至导致了整个抗滑结构在该地区雨季到来之前还没有完工,由于原本的古滑坡出现大面积的复活,因此不得不对整个陈列馆进行重新选址,因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工浪费。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系列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不当。
2、滑坡的成因以及机理
首先对于该陈列馆的位置进行分析,该所陈列馆拟建于某大桥南桥头的古滑体上。由于该处古滑体长度较长(纵长约为200m), 宽度约为500m。而且特殊之处在于其滑动面位于堆积物和基岩之间的接触面上,整个滑体厚度约为15~21m,属于堆积层滑坡中较厚的滑坡。笔者认为,从该滑坡所处地区的地质地貌、岩性以及地形进行分析,该古滑坡最初是在坡脚的100m范围之内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向外扩展,而且在扩展的过程中,由于其滑坡面前部逐渐变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有效的阻抗段,因而整个滑坡逐渐地趋于稳定。但是,笔者认为,这种稳定状态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是一种特殊的极限状态,其保持稳定的基本条件如下:
(1)对于该滑坡来说,想要保持稳定,就要要求主滑段堆积物不能大量增加。
(2)想要使整个滑坡保持稳定,那么阻抗段就不能被大面积的削弱。
(3)想要保持滑面稳定,还需要保证滑动面不能被雨水侵入。
3、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失败的原因
由于陈列馆建设的需要,当施工位置到达大桥南桥头引道时,由于要对阻抗段进行路基的开挖,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说,破坏整个古滑坡维持稳定的条件,因而导致了主滑段出现滑动,即古滑坡出现局部的复活。对于该滑坡的治理,目前的工程设计同样是采用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但是笔者认为,之所以该项工程出现失败,主要是由于其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不当。该项抗滑工程,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基本技术参数是: 桩径1000mm、桩间距5m, 锚索采用的是600kN级的预应力锚索。然而,经过验算,该段古滑坡下滑力能够达到1398kN/ m,该项工程采所用的一排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以及其附属的桩基础重力式挡墙其承受力根本不足以抵挡滑坡的下滑力。
(三)武警医院后边坡治理工程
1、工程概况
我国南方某城市的武警医院其后边坡出现塌滑,因此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板墙技术手段来进行治理。
2、事故过程
整体施工从下到上逐步进行,对两级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板墙分别进行施工。先进行第一级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板墙的施工,然后进行第二级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板墙的施工。
当整体施工进度达到第一级板墙完工后,执行该项治理工程的施工单位处于加快施工进度的考虑,在对第二级板墙进行施工时,调整了整个板墙的施工次序
但是,正是因为这一次不当的施工次序调整,造成了整个滑坡治理工程的失败,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主要表现在当时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挡墙实行填土工作,填土仅仅不到挡墙高度的三分之二时,第二级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板墙就倾覆倒塌了。
3、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挡墙坍塌,主要原因在于回填土的顺序问题。简而言之,作为一项抗滑技术,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板墙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轻型的支挡结构。其具有这样的特点:当挂锚之前, 其整体呈现的是一种大悬臂的轻型结构,重点在于其轻型的特质上,由于其本身是一种轻型的结构,所以抗滑的能力相当小。也就决定了其填土的顺序,即挂锚之前是不能回填土的。该项滑坡面治理工程的失败之处就在于此。正是由于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注意到这一关键问题,才导致了因为所回填土的压力促使了抗滑桩板墙的倾覆倒塌。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回填土的顺序问题。
(四)某小区道路挡墙
1、工程概况
某小区道路为了抗滑,采用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板墙。其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板墙的设计参数为:500m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间距为2m, 其嵌固的深度大于5m,预应力锚索为600kN级,孔径130mm,13mm镀锌钢绞线以及长度为6m的中风化岩层内锚固段,还包括厚度为16cm的钢筋混凝土挡土板等等。
2、事故分析
该抗滑挡墙1993年6月竣工,其竣工投入后使用情况正常。事故原因在于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的1997年3月,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地产开发商在对挡墙前趾的土地进行开发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中要求的开挖面来进行开挖, 盲目施工,由于盲目的施工,导致实际的开挖面要比设计方案要求的开挖面深达3m之多,从而导致抗滑桩板墙剪断,引起事故的发生。
二、常见岩土锚固工程的失效因子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以上所述的4个岩土锚固工程的失败案例,作为原型,进而阐述岩土锚固工程的失效因子。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而且随着近年来岩土锚固工程的不断应用,因此在实践中,有关岩土锚固工程的案例远远不止这些,由于篇幅关系,在此不一一列举。
通过对以往岩土锚固工程失败案例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导致岩土锚固工程失败的原因众多,而且往往都不是单一的原因导致了工程的失败。而且众多原因之间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以往一些岩土锚固工程失效因子的总结,列出以下表格,希望能够简要地涵盖一些岩土锚固工程失效的原因。(见表1)
工程阶段
失效因子
典型特征
勘查 灾害性质判断失误 滑坡与边坡的区别
灾害范围 滑体厚度定量不准确 滑动面与破裂面
岩土体力学指标 值的确定
设计 下滑力计算 滑体厚度几何参数
结构型式选择及结构计算失误 点锚
锚固设计 锚索类型锚固地层
施工 材料 锚具防腐材料
机具 成孔 灌浆 张拉设备
施工工艺 施工次序 填料及施工方法
施工管理 工程质量低劣 偷工减料
运营 维护 维修不当 检测外锚具的防护
临近土地开发环境条件恶化 乱填 乱挖
不可抗力 战争超过设防烈度的地震
表1 岩土锚固工程失效因子
结束语:
表1简要列出了几大能够导致岩土锚固工程失效的原因,主要是从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四个工程阶段来说明可能导致岩土锚固工程失效的原因,所有的失效因子都是建立在对以往事故的分析总结上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避免发生岩土锚固工程事故,笔者需要各方密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建筑行业协会以及岩土锚固工程界三方缺一不可,而且三方应该做到协同负责。
首先三方应该建立严格的岩土锚固工程施工的单位准入制度。
其次要深入地开展有关岩土锚固技术的研究,集中力量解决诸如岩土工程勘探、锚固材料、以及材料的防腐处理、岩土锚固机具设备、整体施工工艺等施工问题,还包括质量检测、安全评价、修复技术等竣工后的工程检验问题。从而做到整体提升我国岩土锚固工程的技术水平。
而且,要重视有关岩土锚固工程知识的普及工作,要做到让施工单位真正地掌握岩土锚固的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1] 程良奎. 岩土锚固研究与新进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
[2] 程良奎,范景伦,韩军,等. 岩土锚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寓言故事的成语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工程机械;教学实践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现状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首次尝试的“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1]。翻转课堂是课堂之外完成知识传递、课堂之内实现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特点极为契合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目前我国在高职类教学翻转课堂研究方面已涌现一批实践教学成果,郭锦玉等人针对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尝试,综合利用视频网站、精品课程及微课资源开展各类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和分类,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特征分析环节,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对自主学习资源进行重点推送[2]。李洪洲等人针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的对比分析,考核结果表明: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明显高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3]。刘后广等人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师与学生有针对性的互动少,教师难以准确评估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等问题开展了翻转课堂实践研究,在知识内化阶段,针对性采用抛锚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结果表明前期自学基础使得这种课堂讨论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讨论效果更好,学生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也给予积极的评价[4]。
二、《工程机械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教学现状
1.课程性质与教学现状《工程机械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发动机、底盘、液压传动、机电控制等多方面知识,课程知识点贯穿工程机械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该课程是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重要实践基础。近年来,该课程广泛采用情景化教学模式,教材中精选9个典型行业工作情景,以完成情景任务为主线,将各个知识点贯穿起来,使学生得到的不再是孤立的课程概念,而是完整的工程机械系统认知。2.问题分析在该课的教学实践中,情景式教学法在优化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几个问题。(1)课程知识范围广,涉及内容跨度大,因此带来课程内容多与教学学时少之间的矛盾,最终使教材中9个典型情境,只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6个情境的学习,知识难于拓展。(2)学生对前期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按照相同的内容和进度讲解,难以解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问题。(3)紧凑的教学任务使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被使用,学生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对该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与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目标相悖。(4)学生身受电子信息时代的影响,各种电子产品充斥在他们周围,如果因势利导,利用微课形式的翻转课堂发挥电子产品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
三、《工程机械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将基础课程的重复讲授及课程部分知识点移到课外进行,课堂内可以通过情景学习、实践训练、分组研讨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实施者,在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模式的实践构建。1.基于情景和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专题分类将课程的主要知识梳理为多个项目和教学专题,设计各类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和分类纲目。知识梳理过程结合翻转课堂特点,通过系统论证和同行评议,保证划分纲目的科学性。2.开发微课资源在课前视频的设计上博采众长,可直接利用慕课、各级精品课程相关视频资源,需录制的微视频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3.课前微课学习实施建立微信课程群,在发表必修视频课程时,每次仅仅更新一个单元内容,并附上相关参考资料。学生在学习中的疑点,及时反馈,教师关注群组中讨论的问题,对一般的问题和共性问题,分别记录讲解并适当指导视频内容更新。4.课堂教学实施因学生在课前都已提前完成相应单元的基础知识点学习,课堂讨论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需把握好方向,并掌握学生个体学习程度的差异性,适当调整必修内容。5.成绩考核方式构建采用以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课程的成绩评价由三部分组成:阶段成绩评价、理论考试、实践考核。阶段成绩评价应在每个学习情景结束时进行,所有阶段成绩的总和就是课程的总评成绩,主要指教师针对学生承担的工作量的大小、工作任务的难易度、工作态度、在小组中的作用、协调能力等给出综合评判成绩。
四、《工程机械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翻转课堂的实践效果
本课程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班与平行班比较进行,实验周期为一学期,通过对比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班比平行班理论考试成绩高出8.7%,实践成绩高出11.2%。课后采用问卷调查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对教学的认可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总结实践效果如下。1.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充满了好奇,认同于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自由支配学习。2.延长了教与学的时间,增加讲授内容通过课前微视频的学习最大化的延长了教与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相同的学时内完成的教学情境从6个拓展到了9个。3.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在之前的课堂上,学生玩手机是禁止的,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上,允许他们用手机观看视频,搜索资料,把手机变成教学环节中的一个工具,显著提升了学习效率。
五、《工程机械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翻转课堂的实践反思
通过该课程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在下一步教学中还需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不断完善教学视频资源目前教学资源主要有搜集到的各种视频和后期录制的微课,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丰富各种视频资源,完善相对应的微课任务单、微练习。2.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程度更精准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每组讨论需要的时间不同,课堂点评中解决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的多少和难以程度,点评时间不定,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说明需要对课堂授课进行更为细致的课前准备和活动设计。3.让学生参与到微课的制作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可以重新制作一些微视频,微视频制作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以期实现个性化教育。4.完善学习交流平台的功能部分学生在自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回答的及时性不足。需要将即时回答时间予以规范,此外应增加平台讨论内容的即时记录性,减少小组对讨论及归纳记录时间,提高小组成员完成讨论任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2]郭锦玉.高职《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3).
[3]李洪洲,孙雪梅,王月.翻转课堂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8).
寓言故事的成语范文6
【关键词】课型 流程 案例
“跟着古诗游中国”课程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一个课程要具有生命力必须适切此时此地此情的学生。课程之“古城篇”“灵水篇”“名山篇”,让孩子们在一首首诗里穿梭,并以此领略祖国山川,真是“一座古城一首诗”“一方灵水一首诗”“一座名山一首诗”。要让这个课程的生命力蓬勃,落脚点是课堂。在实践过程中,课程组成员从预设到实践,从实践到反思,从反思到归纳,逐步探索出“跟着古诗游中国”课堂教学类型,目前开发的具有普遍概念的课型有“主诗鉴赏”课型、“主题铺陈”课型、“专题探究”课型、“选题游学”课型,并对每种课型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范例做出了具有普适性的表述。值得提出的是,教有法,但无定法;课有型,但无定型。虽然有一定的教学课型可以参照,但实际教学中却是可以相互融通的,并无禁锢。有时一堂课可能就集合了几种课型的相关要素,只要适切当下的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因人而异,永远具有灵活性与生命力。
一、“主诗鉴赏”课型
“跟着古诗游中国”每一主题都会选择3~6首古诗作为教学素材,“主诗鉴赏”这种课型指选择与主题最为相关或者最为典型的1~2首古诗进行鉴赏。
1.教学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读与诵,鉴与赏,学习、领悟、运用母语的语言表达艺术,学会表达;学习、领悟、传承中国文化经典,提升素养。
2.教学流程
读诗:读出节奏,感受古诗韵律美―赏词:领悟用词的精妙―鉴诗:领悟典型的表达艺术―吟诵:个性化的表达感悟―仿写:迁移典型表达方式
3.教学案例
《跟着古诗赏西湖》选取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三首古诗,在“主诗鉴赏”课上选取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进行鉴赏。
教学片段:赏“西子”鉴“比喻”
师:这首诗妙就妙在“西子”。(相机介绍西施及四大美女)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古诗,这西湖是一位怎样的西子?
生1:这西湖是一位光彩照人的西子,“水光潋滟晴方好”,阳光照耀,西湖光彩熠熠,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生2:这西湖是一位安静典雅的西子,“水光潋滟”是水波微微荡漾,仿佛是西湖在盈盈微笑,恬静优雅。
生3:这西湖是一位具有神秘色彩的西子,“山色空蒙雨亦奇”在烟雨下,西湖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好像蒙了一层面纱,很神秘的。
生4:这西湖是一位变化多姿的西子,时而阳光活力,时而半隐半现,时而淡雅,时而艳丽。
……
师:就抓住一个“西子”让我们看到了西湖的变化多端,多姿多彩。好一个“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将你的感受用你的节奏、方式诵读出来。
(生各有特色地诵读)
师:好一个“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以自己奇妙的观察品味,把西湖与西施,通过巧妙的比喻,构成一幅生动可感的西湖图象,创造出无限遐想的意境。
师:(出示不同季节的西湖图)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用上比喻的方式写一写你心中的西湖。
(师展示学生作品)
冬湖 月夜西湖
雪花飘零下西湖, 夜晚月影窈窕,
彩景之L变一白。 远处山雾缭绕。
千里只现堤一条, 近处湖面似镜,
断桥残雪如相见。 风吹顿起波澜。
西湖
桃红柳绿映苏堤,
婉转曲院吹荷风。
如镜平湖赏秋月,
定情断桥抱残雪。
二、“主题铺陈”课型
“主题铺陈”是从广度上入手,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以这个地点为圆心,以一组古诗为原点,与四面八方的知识进行联结,形成一个学习的“圆”。“主题铺陈”课是在“主诗鉴赏”课之后的课堂教学形式。
1.教学目标
通过对古诗教学资源的再开发,以古诗为媒介,借助古诗对一个地域的地理、天文、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拓展性的了解,打破学科壁垒,打开学生视域,在游历中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2.教学流程
读诗:确定兴趣点―探究: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交流:整理提取信息分享―整合:思维导图演示学习所得―吟诵:学后再对诗的观照
3.教学案例
以“泰山”为例
《跟着古诗游泰山》“泰山文化”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有眼不识泰山。
(3)我与你失了这泰山的靠傍,今生再无好日了。――《二刻拍案惊奇》
(4)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唯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酉阳杂俎・语资》
师:根据学过的课文,或注释理解句子中“泰山”的意思。
生1:第一句是司马迁在狱中说的,“泰山”指死得有价值。
生2:第二句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有,就是那个外国人小看了徐悲鸿,后来向他道歉。“泰山”应该指特别伟大、有名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生3:第四句中“泰山”指老婆的父亲,注释中写到“为女婿升官”。
师:“老婆的父亲”就是指“岳父”。是的,从这个故事后,“泰山”就有了“岳父”一说,直到现在生活中还经常运用。
生4:第三句“泰山”指“靠山”,我暮竺娴摹翱堪”感受出来的。
师:从自然造化到灵气之源,从地理大山到心灵神山,在中国文人眼里,神圣的泰山不仅仅是一座“高山”,更是一个精神的归属地。孔子有“喟然回顾”,以泰山为精神依托的感喟;司马迁以“重于泰山”意喻人生的价值取向;曹植用泰山寄托“九州安所知”的愿望……是泰山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品格,而他们又丰厚了泰山的文化意义。
三、“专题探究”课型
“专题探究”是从深度上观照,向纵深发展,以古诗为载体,深入了解一种现象。围绕一个点,形成一条线索,形成对诗的丰厚解读。
1.教学目标
通过古诗内容提炼出的学习专题,从丰富背景的学习与理解,形成对学习专题的深厚理解,加深对古诗的厚度解读。
2.教学流程
读诗:确定研究专题―线索:按照线索丰富学习资源―感悟:形成对学习专题的自己认识―诵读:融入自己的理解。
3.教学案例
《跟着古诗游边塞》之“烽火边塞”教学片段(选取王之涣的《凉州词》和王昌龄的《出塞》):
(出示历代边塞疆域图,了解边塞战争)
师:读读古诗,看看图,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这样的句式:
我读着诗句“ ”,仿佛看到了 (人物),他们
生:学生交流后,读好诗句。
师:这一场场烽火,一个个画面,是否让你心潮涌动,不能平息。将你的感受写一写吧。
生:写自己的感受。
生1:塞外战火连连,战士勇杀敌。为国生,为国战,为国亡!甚勇!甚勇!唯见塞外片片沙,无数战魂守边疆!
生2:塞外黄沙满天飞,战士战方休。夜帐内,遥望天空一轮月,长相守念情思怀。宁死沙场,愿民安。
生3:黄沙飞,尸横野,胡儿杀到关口前,宁死不退一步。深夜只闻羌笛曲,英雄也有泪一场。天下再无战,愿将一腔热血付柔怀。
……
四、“选题游学”课型
“选题游学”课型是从向度上着眼,学生借助假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实地游历,在游中学,在学中游,将古诗与生活相融合,增强实践体验,学会古诗运用。
1.教学目标
通过实地游历,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家国情怀;学会在旅游中应景吟诗,达成对古诗的积累与运用;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教学流程
确定地点―设计游程(①旅游景点;②出行方式;③时间安排;④经费预算)―实地游学―写游记。
3.教学案例
校本教材《游苏州》作业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