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结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年龄结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年龄结构范文1

【关键词】人体器官;年龄变化;健康状态

1. 器官是人体构架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从小就接触了生理发育的课程,课本中简洁的介绍了我们人类重要器官,从骨骼到脉管,从呼吸到消化各个系统,有些初步的了解,这些从小到大的器官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

从我们生长发育时,器官就随着我们在不断变化,从婴儿时期到老年时期,人的身高、体重、长相,这些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然,每个人的变化不是完全一致,这些变化都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环境因素、个人习惯以及其他的原因,同时男女也是有不同的,各个人的形态发展方向都会遵循一定的方式。

骨骼系统是人体运动的关键,它和其他系统相辅相成完成人体系统的运行,它“支”起了人体,承担了人体中支柱作用,它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接,用它较为坚固的结构来完成保护体内系统,让一些内部器官不至于杂乱无章,有规律地运行,避免外在的一些作用力。这是骨骼最主要的作用之一。其次它是一个储物间,它为机体提供钙质和磷,同时还参加了造血还有免疫。肌肉帮助关节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它和骨骼有着相似性就是起着一定的支撑性,保护性,它通过发热提供了能量,它也是人进行运动的重要推动系统。消化系统分为很多枝节,大的部分由口腔和食道组成,口腔又分为嘴唇、牙齿、舌头等几个部分。嘴巴这个部分就是口腔的始端,通过和食道的配合来完成整个消化系统,同时和鼻腔等一起参与呼吸,口腔还是发声的载体,食道将食物等进行“加工”活动,让食进的东西进入胃中完成消化。韧带是重要的连接物,它让一些骨头连接起来,当肌肉进行拉伸的时候,到一定程度它就发挥作用了。呼吸系统也是有两大部分组成,我们在与外界进行接触,我们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然后连接着肺部进行呼吸。泌尿系统也是个复杂的系统,肾脏产生尿液,排除了体内代谢物通过输尿管到膀胱再通过尿道排出。脉管系统就是负责管道功能,也就是“搬运工”将营养物质运输到需要的组织并将代谢出的废物运输到泌尿系统,分布比较广,完成内部的循环活动,心脏、静脉、动脉、毛细血管、承接了各个部分的循环,来完成新陈代谢。人体就是通过这些器官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来完成人的发展。每一个器官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每一个器官也都有它特殊的作用,一个人负责一部分共同合作使机体正常运作。

2. 器官随年龄变化反映生理年龄

老年人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在我们周围,当然也不一定是老年人容易出现这类型的问题,有一些年轻人也会出现这种状况,人们都会羡慕年轻时候,有不错的身体体质,花样年华,能蹦能跳,身体机能达到人生顶峰,骨骼处在发育阶段,生产阶段,骨骼中钙质也是比较多的,人在生长发育的时候,骨骼储存的钙质就和一些矿物元素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不会在生长,骨骼到达成熟的阶段,钙质也会相对减少很多,这时候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还有在年龄大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骨质增生的情况,一些组织出现功能退化,小时候,我们都吃一些补钙的食物,来促进骨骼的发育,在老年人中发生的比较多的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大多采用贴膏药的方式,适当的锻炼也是有好处的,所以现在很多老年人也都有平时锻炼的时间,骨质疏松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生,它主要是骨组织的减少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肌肉组织也是慢慢发达到一定程度呈下降趋势,人锻炼得多,肌肉越发达,但是随着年老肌肉会出现萎缩减少,很明显的就会体现在脸部,脸部肌肉开始出现松弛现象,身体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肌肉松弛,加强对肌肉的运动是对健康有好处的,这样也能延缓它的松弛,而且如果是长期都没有达到一定的运动,肌肉也很容易萎缩。人在一定年龄阶段对食物的要求也不同,当然个人都有个人的口味和喜好,在正在生产的阶段,人体各个器官运行发达,也需要更多的能量补充,新陈代谢加快,到了一定年龄,味觉系统有所下降,可能比较偏爱重口味的食物,盐分多、油分多、糖分多的食物,这又会加重胃部的负担。小孩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他们的呼吸系统比较敏感,对外界的免疫力不够强,主要是身体机能处在一个脆弱的阶段,还有到老年的时候发生支气管炎、哮喘等几率加大了,肺部会发生一些变化。还有就是孕妇在生完孩子后身体器官也是有所变化的,主要体现在生殖器官的变化,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人体器官呈现山形变化,在青年时期都是最盛时期,初期都是在发展,到后来就开始退化,也就是老年人和小孩体弱多病的原因了,到老年,血管也会变硬变得脆弱,心脏功能,肾功能,泌尿系统都是有所减退的,这也就是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比较常见病的发生了,都是器官功能发生衰退。当然,人体在幼儿期和老年期患病的几率比较大,但是处在正发育时期的青年也是容易患一些病,比如,现在越来越常见的近视眼、胃病、心脏病等等。这些与自身生活习惯有关,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的视觉系统是处在一个发育的敏感时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而发生变化。还有些不良习惯比如说吸烟,中年到老年的吸烟人群可能比较大,最明显的器官变化就是人的肺部,因为烟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进入肺部,不吸烟的人群明显要比吸烟的人群肺部功能好得多,而且,吸烟的人患冠心病的几率也要高很多,并且对神经系统有损坏。女性在怀孕前后的器官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血压会升高,但是下降后还会比平时稍低,子宫收缩,肾脏等受到的压迫会减小,腹腔壁的松紧度会有降低,这时候内部运转可能不是很畅通,脉搏跳动会稍稍加快。人体的器官都反映了人的健康状态,反应了人的生理年龄,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都能够加强器官的功能,促进人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床成.人类器官强度的老化、生理年龄和寿命.[J]辽宁体育科技.1985(04)

年龄结构范文2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口年龄结构会影响储蓄投资行为,进而经济中的各类经济主体也会随之调整其持有的金融资产组合,在宏观上反映则是全社会金融资产结构变化。金融资产结构是否与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稳定与经济发展。

国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Goldsmith (1969)分析35个国家的历史数据,研究了各国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问题,而金融资产的结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Shaw(1973) 通过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衡量一国的金融业是处于金融深化还是金融抑制状态。Demirgüc Kunt和Levin (2001)研究了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规模、效率及业务活动。

在我们看来,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对金融资产结构影响的研究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

本文后面文章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为模型设定、变量描述和数据说明;第三部分为实证结果的分析,最后是结论。

1 模型、变量与数据

1.1 模型与变量

本文选择简约计量模型试图发现人口年龄结构与金融资产结构之间的联系。

1.1.1 被解释变量

我们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贷款率(LOANS),股票市值率(EQUITY)。其中贷款率为一国贷款量占当年GDP比例,股票市值率为一国股票市值占当年GDP比例。

1.1.2 解释变量

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即20-39,40-64,65+。其中20-39是20-3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40-64是40-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5+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1.3 控制变量

(1)经济发展阶段。本文以对数形式的人均GDP来代替经济发展阶段。(2)经济环境。我们采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一国的经济环境。(3)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通常被认为是影响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贷款率模型、股票市值率模型分别设定如下:

其中,下标i代表地区,t代表时间,则是随机扰动项。、X则是一组潜在的影响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控制变量,包括人均GDP、对外开放程度、通货膨胀率。

1.2 数据说明

2 方法与结果

我们运用系统广义矩(SYS-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模型1-8,其中,模型1-4是贷款率模型,被解释变量为贷款率,解释变量逐项增减;模型5-8是股市市值率模型,被解释变量为股市市值率,被解释变量逐项增减。并参照Horioka和Wan(2007)的研究思路及以往研究文献,为了更好地控制内生性,我们将20-39、40-64和65+视为外生变量,人口因素一般情况下很少受到经济因素误差项的干扰,其他变量均按内生变量处理。各模型结果见表2。

注:本文使用计量统计软件STATA/SE11.0和Rodman( 2006) 提供的“xtabond2”程序,并根据本文所设定的不同模型进行运算程序编写和运算.*、**、***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中数值为稳健标准误.AR(1)、AR(2)和Sargan检验给出的都是其所对应的p值.

估计中使用稳健(robust)标准误来控制异方差。动态面板数据容易一阶自相关,但不应该存在二阶自相关。估计结果报告了AR(1)和AR(2)的P值,绝大部分方程中都满足这一条件。Sargan检验说明工具变量基本合理。

第一,银行贷款和股市市值总体上均存在强惯性,银行贷款和股市市值各滞后一期的系数分别为0.725、0.866。动态面板估计很好地反映了两者的行为特征。

第二,20-39和40-64与银行贷款率之间的正向关系非常显著。就金砖五国范围来看,20-39对银行贷款率有3.9的显著影响,40-64对银行贷款率2.472的显著影响。

第三,65+与银行贷款率之间的负向关系非常显著。就金砖5国范围来看,65+对银行贷款率有-3.258的显著影响。

第四,20-39、40-64和65+与股市市值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金砖五国股票市场体系不健全造成的。

年龄结构范文3

关键词:生命周期假说 半参数协整 人口年龄结构

问题的提出

生命周期假说(Modigliani and Brumberg,1954)指出,人口转变会影响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对一个经济体而言,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随着生命周期的不同发生改变,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的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Mason(1997)在研究二战后亚洲的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有利的人口条件为经济的迅速增长提供了源泉,这些人口因素包括4个方面,一是生育率下降,东亚国家平均每名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由6个锐减到2个甚至更少;二是劳动力人口的迅速增加,日本在这方面表现最为典型;三是良好的教育;四是较高的储蓄和投资水平等。他把劳动年龄人口的迅速增长称为“人口红利”(Demographic Bonus),因为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带来的高就业和高产出带动了人均收入的增加。

此后,Bloom和Williamson (1998)以东亚国家为研究对象,认为东亚国家20世纪经济快速增长源于人口转变,其典型特征为由高死亡率——高出生率向低死亡率——低出生率的人口转变,这种转变的显著标志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非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实证分析发现总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则具有正向影响。而且,他们认为这种人口转变特征在未来东亚地区会逐渐消失,但在南亚、东南亚国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Erlandsen 和 Nymoen(2008)利用挪威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发现人口年龄结构每提高1%,长期来看,会导致人均消费水平下降0.31%;短期来看,人口年龄结构每提高1%,就会导致人均消费水平下降0.34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就开始关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问题,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包括邬沧萍(1984)、杜亚军(1988)、孟向京(1990)。此后,各种定量化分析方法被用于研究我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王德文、蔡 和张学辉(2004)发现人口转变对储蓄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儿童抚养比的大幅下降,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会减少。但长期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口转变对储蓄的贡献率将不断降低。汪伟(2006)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我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王金营、付秀彬(2006)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李文星(2008)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并没有对我国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长期下降是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不但如此,作者还认为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居民消费具有不同的影响渠道。短期内,人口生育率冲击会增加人口总量,并提高抚养系数。长期内,这种冲击还会传导到就业和老龄化。

本文与上述研究不同的是,首先是方法上使用半参数方法,通常认为非参数方法更能符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典型特征;其次,在变量的选择上,我们将总人口分为11组,这11个原始变量同时采用,而不仅仅使用某一个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衍生”变量,这样更能准确反映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根据Park等(2010),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消费函数的半参数模型设定如下 :

(1)

式(1)中,参数部分x′tβ反映xt与yt的线性依存关系,而且xt假定为向量协整过程。非参数部分衡量年龄变量y对因变量的非线性影响,其中,ft为年龄分布的密度函数,g为年龄响应函数。本文,我们假设 ft是确定的。ut表示服从稳定过程的误差。模型(1)中并不包含截距项,对于函数g并没有任何限制。本文采用两种设定:

设定1:考察年龄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yt=ln(Ct),xt=ln(It) C表示人均消费水平;I表示人均GDP水平

设定2 :考虑年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

S为储蓄率,使用名义总储蓄与名义GDP相除得到,Δln(It)=ln(It)-ln(It-1),人均收入增长率。

本文所使用数据时间跨度为1989-2009年,所有资料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1-2010年)。同时,为了消除物价的影响,所有变量皆通过物价指数换算到1989年物价水平,其中人均消费水平使用全体居民消费指数进行消胀处理,人均GDP水平通过人均GDP指数进行消胀处理。另外,本文将每年人口分为15-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岁及以上共11组,“总人口”界定为这11个年龄组人口数量总和,将每一组人口数量与“总人口”之比作为人口年龄结构变量使用。

消费储蓄模型的分析与解释

年龄结构范文4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 经济增长预测 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增长理论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因为其执行强度之大,已在21世纪对人口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口数量决定了劳动力资本的数量,这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由于20世纪80、9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其后续影响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逐渐显现,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上开始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同时少儿人口的比重还在不断下降,这就使得许多由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承受空前巨大的压力:当他们步入中年之际,将面临两人赡养双方父母(四位老人)以及抚养一个到两个子女的状况。

本文研究就人口政策造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否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造成何种类的影响,可验证现行的人口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对政策调整提出建议,以期保证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一、老年社会渐渐形成,中国经济将因此遭受未知创伤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由2000年的7.58%逐年降至2012年的4.95%,这一方面说明,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下,人口增长得到控制,但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社会的人口年龄结构将有巨大变动。老年人口将在“十二五”(2011—2015)期间迎来第一次高峰增长,老龄化加剧。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里,中国凭借数量庞大的人口,成为“世界工厂”,通过密集型出口加工业赢得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坐拥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然而,在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加工业遭遇重创,GDP增长率及人均GDP增长率在2007年后皆增速下降。再加上人口结构的转变——老年型社会渐渐形成,抚养比上升——人口红利可能转变为人口负债,中国经济将可能遭受未知的创伤。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1)验证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是否对其经济增长造成影响。

(2)量化年龄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3)预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人口福利的影响比重。

(4)验证现行人口政策必要性和可行性,且对未来有可能实施的新人口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

从数据上直观地看,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似乎存在正相关关系。作者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验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关系,以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存在“人口红利”。主要是验证老龄化社会(老年型社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

二、通过模型预估未来人口和经济数据

在验证历史数据的相关性后,通过构建的分析模型,预估未来的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从而将年龄结构变化和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量化,并分析经济走势。

另外,由于近十年来的政策激励及宏观引导,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从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结构变化不难看出,人口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比重渐渐下降。由此可大胆做出假设,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人口福利的影响力将减小——本文将验证此猜想,试图构建人口结构的影响因子,并将影响因子加入模型,重新评估中国经济增长未来趋势。

三、结合过往研究和生育政策提出建议

本文将结合过往研究对中国现行人口政策进行评价,并对可能实行的“单独二胎”(一对夫妻中只要有一个是独生子女,即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以下是我们行动的计划:

1.查阅关于人口福利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文献,厘清各自的具体定义(约2周)。

2.结合人口转变理论(Landry,1909; Notesstein,1945)并引入“抚养比(Dependency Ratio)”概念,对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现状和趋势做出说明分析。从抚养比着手,以Solow模型为基础构建能够说明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关系的模型。

查找并代入中国的历史数据,用数据分析工具(Eviews)验证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与中国经济增长(人均实际GDP)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验证无误后,得出模型中相应参数数值。由历史数据推出未来发展趋势,代入抚养比的未来数据,以预测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约3周)。

3.将人口福利作为参数,加入上述模型,重新进行历史数据分析。并考虑未来该参数数值可能出现的变化(人口福利影响减弱),重新评估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约2周)。

4.了解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研究其历史作用;对“单独二胎”进行深入探索,并做出可能的数据分析,以数据分析结果,对人口政策提出建议(约2周)。

本文并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支持,主要依赖于对中国经济数据库的检索,作为在校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入包括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在内的各大学术资料库进行信息检索。模型分析方面主要依赖于Eviews以及Windows Excel。全文的计划完成时间约为两个月至三个月。

参考文献

[1]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兼论中国人口红利[D].武汉:武汉大学,2010.

[2]戴心悦.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人口红利视角的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3]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J].人口研究,2006(04).

年龄结构范文5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 社会储蓄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社会时代的变革,中国逐步进入了人口年龄结构快速更迭的时代。近些年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飞速增长,2000年之后中国也正是迈入了老龄化社会,0-14岁少儿人口总量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推广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少儿负担比也成同样趋势,但老年负担比将持续上升,尤其是2020年之后其增速将更加明显。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率下降导致的西部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与社会储蓄约的变动,对经济快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影。在理论上两者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究竟如何,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等等,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口年龄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如何,西部地区未来人口趋势会使得人均储蓄余额降低还是提高?这些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因此,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不仅有助分析西部地区人口变动、储蓄余额与经济增长的现状,更是为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理论分析

通过传统的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假若一个经济社会中15岁的少儿人口以下和65岁以上老年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则意味着缺乏劳动能力的人口数占大多数,而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数占少数。劳动人口在相当程度上不仅仅需要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还需要对非劳动人口进行抚养。首先,这表明,在人口负担比较高的社会中,社会中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人口减少了,如果社会中的劳动人口与社会所需的劳动力不匹配则不仅会严重减缓各个产业发展的速度,而且也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其次,非劳动人口的增加,需要耗费较多的物质生活资料,从而使储蓄水平降低,影响了社会资本的累积。

三、变量的选取与分析结果

(一)变量的选取

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数据分别为1998-2015年西部12省的人均工资W和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RS以及人口负担比F。时间序列往往存在非平稳性,为保证建立的回归有意义,应先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

1、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的平稳性检验方法是Augmented Dickey-Fuller 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见表1

(二)协整检验

首先我们对{RS,W,F}做协整检验。Johansen假设检验的过程

从特征根迹检验的分析结果来看,此序列的几个变量中都至少存在一个非零矢量,说明了{RS,W,F}序列理论上存在着某种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模型的参数估计。

表3是对{RS,F,W}协整模型进行分析的参数估计结果,而表4的模型检验中可以看出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所以建立的模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标准误差比较小,估计的系数符合此模型。从所估计的参数可建立相应的协整方程:

RS=0.5267W-0.06231F

从建立的协整方程中,首先我们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人均工资与居民人均储蓄余额成正向关系,西部地区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每上升1%,则平均储蓄上升0.52%,换句话说西部地区人口的平均储蓄低于其工资收入金额的一半。其次,我们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人口负担比与社会人均储蓄成反向关系,西部地区人口负担比若增加1%,则造成社会平均储蓄的减少了0.062%,总之,西部地区人口负担比的上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社会储蓄的影响。

本文对西部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人均储蓄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人口负担比对西部地区社会储蓄额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根据结果得知,人口负担比的上升会使得社会储蓄余额的下降。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要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找到新的经济突破点。同时要科学合理的认识老龄化发展的进程,实施弹性的退休制度。

年龄结构范文6

近三十四年以来,受益于改革开放等基本国策,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成果全国瞩目。2012年浙江省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大关,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比三十年前增长了一百多倍。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在经济增长迅速的背后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过去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庞大的人口和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的必要,浙江省经济也面临着下行的巨大压力。劳动力资源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开始减少,很多人认为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的经济成果归功于人口红利下充沛的劳动力供给。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婴儿潮和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等历史原因,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正在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表现为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的现象。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老年人口的迅猛增长会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下行的压力。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于储蓄上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处于青年期的劳动人口数量,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它的数量是由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两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劳动参与率指劳动力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将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反之劳动参与率的降低将使劳动力供给减少。数据表明,超过50岁的劳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资本形成的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和储蓄分配的比例,影响资本形成,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会拉低人均储蓄,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从历史经验可以发现,储蓄率是影响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因素。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在二战以后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储蓄率。

二、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的统计描述

201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498万人,比上年增长0.38%。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5.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6‰,其中出生率为10.01‰,死亡率为5.45‰。18岁以下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6.62%,18岁到35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22.99%,35岁到60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41.71,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8.68%。

伴随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大,使老龄化不断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少子化,这也是我省人口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少子化是指由于出生率下降而造成的0―14岁低年龄人口比例不断减少的现象。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等客观原因也使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由于低生育率的影响,全省2003年至2013年少年抚养比处于缓慢下降的状态,从2003年到2009年迅速降低后,2009年到2013年间处于平稳的过程,在2013年达到最低点。2003年到2013年间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的过程,2013年比2003年降低了4.01个百分点。2003年少年抚养比为0.3136,2008年少年抚养比为0.2660,2013年少年儿童抚养比达到最小值为0.2569。

从2003年到2013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2003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3.60%,2013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68%,比2003年增加了5.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03年到2007年一直缓慢增长,2003年为65.78%,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为66.72%,比2003年增加了0.94个百分点,在2007年到2013年间处于缓慢下降的过程,在2013年达到最低值64.70%,比2007年下降了2.02个百分点。由于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上升,所以老年抚养比也随之一直上升。2003年老年抚养比为0.2067,在2008年上升为0.2345,在2013年老年抚养比达到最大值为0.2887。

三、世代交替理论

世代交替理论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放弃了无限生命假设,转而假设经济中不断有新家庭出现。在这种经济模型中,消费与储蓄由世代交替的家庭决定,是家庭的无限期决策。企业雇佣家庭的劳动力,租用家庭的资本,来生产家庭消费的产品。假设把人的生命周期分成一百年,20岁前属于少年,20岁到60岁前属于青壮年,过了60岁到一百岁为老年。处于少年时期的人既没有资本,又不能向社会提供劳动力,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阶段,需要父母养育。因此,经济人的生命只有两个周期:青壮年和老年。在世代交替理论里,“人”指的是“经济人”。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时间长短是一样的,都是四十年。

Y代表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N代表浙江省人口总数,K代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p代表18岁以下少年和60岁以上老年占总人口的比重,u代表随机误差项或者随机干扰项。用EVIEWS对人口总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和p值进行单位根检验,显示一阶差分后平稳。

用EVIEWS对浙江省2003年至2013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经济生产总值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现负相关,具体表现为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降低百分之一,经济增长百分之3.443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值大于临界值,所以人口老龄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不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