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孟浩然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孟浩然的古诗

孟浩然的古诗范文1

十月份,诸暨市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活动在我们陶朱小学开展。此次活动,翁老师要求我们学校的老师针对新课标的理念上三堂有特色的课。我上课的主题是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拓展阅读。我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为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这首古诗,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课外诗歌阅读量。

二、炼狱般的磨课和上课

1.第一阶段的课后拓展实效不大

在第一阶段试教时,我把古诗的拓展阅读放在上完古诗后。我选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诵读。但是上完课后,我总觉得不是滋味。在和几个老师交流后,我觉得在古诗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诵读几首古诗,这样的课外拓展阅读有点单一。是否可以拓展阅读其他诗歌,升华学生的情感?我选了一年后李白写给孟浩然的送别诗《江下行》。

2.第二阶段:诗中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次试教时的教学实录片断:

师:你们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了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生1:我从“尽”字看出来了。船都看不见了,人却还站在那里望呀望。

生2:我从“孤帆”看出来。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当时是盛唐时期,长江流域上船来船往,可是作者的眼里却只有孟浩然所乘坐的那艘小船。

师:是呀,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厚了。一年之后,李白又在黄鹤楼写了《江下行》思念孟浩然:“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学生齐诵后很容易就理解了《江下行》这首诗的意思,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学生们明白了真正的友谊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忘,相反会如一坛好酒,时间越久,味儿越香浓。这无形中把学生们的情感推向了,他们诵读起来更有滋有味了,特别是读到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速度,拉长了最后几个字的音调,感受诗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

在一首诗的教学中,课中拓展一首,课后拓展几首,这个量已够了。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是否可以适当地渗透其他课外知识?这样对古诗的理解有帮助吗?我认为可以从题目入手,抓题眼。

3.第三阶段:诗题外延,创设诗境

第三次试教时的教学实录片断:

师:诗题中有“四名”,是哪两个名人?哪两个名胜?

生:两个名胜是黄鹤楼和扬州。

师:黄鹤楼和哪两个楼一起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生答略。

一开始我只是想告诉学生,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我问自己江南三大名楼分别叫什么,我自己也被自己问倒了,于是我赶紧查资料了解江南三大名楼。我想,我应该明白地告诉学生江南三大名楼的名称,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为黄鹤楼感到自豪、骄傲,更深地理解这首诗:李白和孟浩然的告别之地如此有名,而且富有诗情画意,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选择的地方也是如此的浪漫。

师:这两位名人分别是谁?

生:李白和孟浩然。

师: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相识的?

生答略。

课件出示了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相识的一段话。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学生们明白李白和孟浩然在相识之前早已相互仰慕已久,他们的相识不是偶尔的而是必然的,他们在相处之后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所以他们才会恋恋不舍地分别。我在这里渗透了两个风景名胜和两个地名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古诗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反思

我的课程获得了许多老师的好评,说我在教学古诗的同时,渗透了许多课外古诗,让学生学得恰到好处,积累了大量的课外送别诗。这“恰到好处”其实隐藏着的是我课前无数次的预设,无数次的反思,无数次的磨炼。

教师对课堂的预设,只是基于教师个体对诗的理解,而课堂上的生成,则是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了诗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悟。课堂有了这样美丽的生成,这说明师生之间有了较好的互动,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重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是一种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和思考。

那些看似偶然的精彩,其实背后隐藏着某种必然。我们应注重课前的备课――预设。这是一种怎样的教学预设?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备课的预设,是一种有深度和广度,有宽度和厚度的预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是一种预设;学习理论,参与研讨是一种预设;激发兴趣,体验生活是一种预设;集思广益,完善教案是一种预设;反思教学,分析案例也是一种预设。

孟浩然的古诗范文2

孟浩然家住襄阳城南郊汉江西岸岘山附近的南园,40岁时孟浩然入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在外游历数年后便前往与岘山隔江而望的鹿门山隐居,他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就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

全诗八句,诗歌大意如下: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鹿门月亮照亮了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德公隐居的住处。石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者在此自来自去。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愿为名利所累,不愿为世俗之事牵绊,要去鹿门山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语言平淡自然,毫无矫饰痕迹,如同纯净自然、心无杂念、超凡脱俗的孟襄阳,我们不能不为他这种潇洒超脱而打动,我们不得不羡慕他这种幽雅的隐士生活。但是,这首诗除了写诗人隐逸的志趣与潇洒超脱外,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情感?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兼济天下”是毕生追求,“独善其身”是自我完善,“独善其身”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兼济天下”。比孟浩然年轻的天才诗人李白在前途受挫,理想成空时也发出“苟无济代心,独善复何益”的愤慨之辞,那么,比李白年长的孟浩然,同样生活在盛唐,而盛唐是一个充满进取、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昂扬奋进的时代,才华横溢的孟浩然“独善其身”当然是为了施展抱负,实现“扶苍生,救社稷”的宏愿。那么,当仕途失意时,他会是什么心情呢?

40岁以前的孟浩然隐居在襄阳城南郊岘山附近南园的家中,他并非天生喜欢隐居,他表面侍亲读书“独善其身”,实则以退为进,等待机会,走“终南捷径”,他若没有求取功名进仕的思想,40岁就不会入长安参加科考,科考失败,他失意至极,漫游吴越排遣苦闷,数年后回乡决心效仿同乡先贤庞德公。庞德公是东汉末襄阳人,德高望重,刘表曾请他为官遭拒绝,为远离乱世他携妻上鹿门山采药而不返,自此鹿门山便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在仕进无望的情况下效法庞德公以表明隐逸的志愿。不过庞德公是德高望重的真隐士,而孟浩然则是在仕进无望情况下隐居,是一位不甘心隐居但最终不得不以隐居而终老的诗人。假若当年科考成功,仕途风顺,他还会选择隐居吗?在鹿门山隐居的岁月里,他与山林为伴,读书耕作、吟诗作赋、弹琴画画,找到了宁静超脱,体验到了隐逸的乐趣,但是在宁静超脱的背后怎能没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孤寂无奈?

孟浩然的古诗范文3

关键词:孟浩然刘辰翁女子形象

孟浩然,唐代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常被冠以唐代大量写山水田园诗歌的第一人。孟浩然诗歌现存260余首,有关女性主题的诗歌有6首,分别是《赋得盈盈楼上女》、《春怨》、《闺情》、《寒夜》、《美人分香》和《春情》。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刘辰翁对孟集的分类。在元刻《须溪先生评点孟浩然集》中刘辰翁把孟诗分为十类,较之王士源的“别为七类”补充了“美人”、“时节”、“拾遗”三类。从此很长一段时间“美人”这一分类被留用了下来,刘辰翁分类的“美人篇”只有5篇。但是按照刘先生分类的本意,笔者以上所列6篇皆应位列其中。从王辉斌先生的《孟浩然诗分类叙论》中也可看出,以上6篇应属同一题材。

唐代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的,通常以柔弱为普遍特征,而且贤妇被树为女子的楷模。诗歌中被塑造的女性形象多为思妇、寡妇、病妇、弃妇、妓妾和受欺凌的妾妇等,大多都是社会底层带给人悲悯情绪的一群女子。孟诗的女性形象没有很强烈的社会情感,而是着重个体状态和个人情感的描写,没有直接的控诉也没有令人揪心的苦难经历,但却是一尊尊呼之欲出的鲜活的艺术体,带着浓浓的审美意味。

翘首盼夫归的女子

夫婿久离别,青楼空望归。妆成卷帘坐,愁思懒缝衣。

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空床难独守,谁为报金徽。

《赋得盈盈楼上女》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古人作诗根据指定题目内容写作称为赋得。“盈盈楼上女”为《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一诗中的诗句,这篇诗即根据此一内容进行书写的。

丈夫久别家乡,留在家中的妻子盛装以待夫归。久久凝望终失望,回坐无心活计。看着回飞的燕子、飘飞的柳絮。心中怅然若失,燕子有回时,柳有春头日,夫君却遥无归期,空房只剩寂寞,难消受,抚琴又为谁?

原诗质朴清新,相思之因之情在末尾的“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四句中,可谓前作铺垫后为点睛。孟诗则首句呈因,顺章写人,以景烘情。如果将诗句用镜头表现出来的话,原诗只有一个特写画面:青草柳园内的一幢房子中,有一红粉扑面,素手揽窗的女子;孟诗则是几个镜头组合:女子空望,女子卷帘坐(手中拿着待缝的衣物),燕子飞,柳絮飘,空床,琴。孟诗内容更丰富些,画面的动感更强。

孟浩然通过几组画面的排列与叠合,将一位翘首盼夫归的女子形象塑造的鲜活生动,把女子期盼丈夫归来的无限焦虑急切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空寂怀春的女子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春怨》

女子画眉梳妆走到院中,看着水中映出的自己,孤单一人,再美也无人欣赏,折下花来也没有心上人可以送。春天万花斗艳本应相思情绵,自己独待闺中,无情可恋无相思的人儿。如柳絮般心意烦乱,焦躁难安。孟浩然通过直接描写塑造了一个空虚寂寞怀春的女子形象,其中“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是白描手法的集中体现将女子的寂寞与怀春之情溶为一体,具有点题之效,自怜寂寞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裁衣思夫的女子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

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半啼封裹了,知欲寄将谁?

《闺情》

寒离暑临,暑尽寒又临。一女子想给丈夫做衣裳却记不清尺寸,心里琢磨着人不在也无法丈量,只能依着记忆做,可是怕他瘦了做大了,天气渐凉又怕做薄了,做好了却又愁往哪里寄。

该篇是孟诗很有特色的一首女性诗,全诗描写的是裁衣一事的一组心里活动而且通篇渲染着让人心疼的思念之情,面上却不着一字。这是种高明的侧面描法,女子对丈夫的相思和担忧不再是叹息、发呆、抱怨的情绪表现,而是转到具体的行为动作,看是没有情感的直接交代,却更让人体会出女子对丈夫思念的情深意切,对丈夫起居饮食的担忧和挂念。

寒夜独眠的女子

闺夕绮窗闭,佳人罢缝衣。理琴开宝匣,就枕卧重帷。

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锦衾重自暖,遮莫晓霜飞。

《寒夜》

太阳落山光线暗淡,凉气渐重,女子关上窗把未缝好的衣物收起来,将琴放进琴盒,躺下休息。蜡烛燃尽,熏香味淡。窗外霜花凝结,床上仍是寒气一片。

这篇诗人采用片段式描写。前四句写人,连动式手法,“闭”、“罢”、“开”、“卧”四个动词速写了四个片段:女子关窗,女子收衣,女子藏琴,女子卧榻;后四句写境,视觉上“灯花落”,味觉上“香气微”,触觉上“重自暖”,听觉上“晓霜飞”。但读前四句心情平静,只是看到一女子收拾停当就枕卧榻,单想白日光景过的也是不错,虽只是缝衣弹琴却也自在。顺读后面四句,前面平淡的日间生活和这寒夜的冷清寂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入坠寒潭潭底,冷入心扉。末句的“遮莫晓霜飞”更是一语双关既言天寒霜儿飞又道青春寒夜逝。

青楼妆罢待客的女子

艳色本倾城,分香更有情。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

舞学平阳态,歌翻子夜声。春风狭斜道,含笑待逢迎。

《美人分香》

女子本生就是倾国倾城之貌,饰以粉黛更是媚艳多情。结于顶的发髻摇摇欲坠,眉毛浓黑醒目。扭捏着腰肢唱着情歌,站在柳巷中笑着招揽生意。

孟浩然对青楼女子的描写,应该说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的。这个女子不同于以往诗人笔下的被玩弄被怜悯的歌妓,是孟浩然笔下以一种平等的欣赏的心态塑造的女子。而且这里平等的心态不是指男女平等的心态而是指将歌妓看成平常女的心态,这点孟浩然是高尚的。那些可怜歌妓的人们大都只是叹她们命运悲苦沦落风尘,但对于这个有色职业的从业者还是多存有歧视,不能真正的以正常的眼光和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去塑造。

与情人嬉戏的女子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已厌交欢怜枕席,相将游戏绕池台。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春情》

太阳刚刚照到屋内,时间还早。女子已在梳洗打扮,还催促情人快起。两人相伴来到池台上玩耍游戏,悠游乐哉。女子端坐时衣带垂落青草上,行走时裙边微扫落梅处,此情此景妙不可言。今时已是最美好之日,怎能贪心期待明日能够重温今日之美妙?只期盼可以斗乐为娱。

这篇较为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孟浩然携妻的一次游园活动,笔者不赞同此说,至于原因王辉斌先生已在《孟浩然诗分类叙论》中探讨过。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评价最中肯首推清人赵臣瑗。他在《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对此诗评价道:“《春情》者,闺人春园之情也,艳而不俚,乃上乘。他人写情,必写其晏眠不起,而此偏写其早起;他人写情,必写其怜枕席,而此偏写其厌交欢,落想已高人数等。而尤妙在从朝至暮,曲曲折折写其初起,写其妆成,写其游戏,既写其坐,复写其行,五十六字中使之得几幅美人图,真能事也。”

参考文献:

孟浩然的古诗范文4

关键词:引导;感悟;品味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我国的古代诗歌。这些诗歌,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或讴歌祖国的壮丽山河;或阐释人生的种种哲理……这些,无一不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古诗中美的领域就是一个辉煌的殿堂,帮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目的所在。

一、深入了解,在生活中发掘美

诗歌是时代生活最强烈的反映,作者把大千世界,人生百态经过艺术加工,以精练、凝重的语言,体现在诗歌创作当中。因此,古诗教学应该让学生对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现实有全面了解,把所学诗歌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当中去理解、去感悟、去品味,这样才能把诗歌蕴藏的美挖掘出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把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等情况向学生做全面介绍,让学生把这首诗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学习。比如,让学生品味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激情,就要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狂放不羁,笑面人生,了解他所生活的大唐盛世;品味杜甫诗歌中反映的民生疾苦,体会他的忧国忧民思想,就要让学生了解杜甫坎坷的人生经历,了解大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逐步由兴盛走向衰落;品味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就要让学生了解他母亲长期奉佛,对他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他中年丧妻以后,一直过着吃斋奉佛的独身生活;品味杜牧、李商隐诗歌中的伤感和朦胧色彩,就要让学生了解唐末的动荡不安,唐王朝灭亡前做垂死挣扎的社会局势;学生只有做了全面广泛地了解,才能发掘出诗中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引情入境,在颂读中感悟美

讲解诗歌内容时,教师可以用散文的形式去朗读有关片断,带学生去进入一种境界,引导学生闭目想象,使其思想得到升华、净化。比如教学《别董大》一诗,可以这样引导:茫茫塞外,一望无垠,黄沙满天,遮云蔽日;狂风怒号,飞雪连天,北雁成群,结队南飞。在京郊通往塞外的大路旁,两位友人挥手告别,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滋味呢?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先感受环境的惨淡凄凉,在这种气候中与友人分手,心情自然更觉沉重,但突然词锋一转,在这暗淡的天幕上划出一道亮光,使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了,通过这一反差让学生体会盛唐诗人开阔的胸襟气度,感受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气概。这样写远远要比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多出几分豪迈,多出几分自信。

三、组诗教学,在比较中寻找美

在学习一首新诗时,我们不要孤立地只讲这一首诗,而要以点带面,再找出几首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诗来做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诗歌之美。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可以与《赠汪伦》放在了一起来讲,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做了如下对比: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李白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开头用了一个“故人”点出了和孟浩然的感情之深、友谊之厚;《赠汪伦》则是用“踏歌声”来突出汪伦对自己的一片真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写老朋友的船顺江东下,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天边,只看到滚滚长江水向东流去。老朋友走远了,已经看不到了,而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远望。作者借景抒情,借浩荡东流的长江水去而不回,抒发了和孟浩然之间的那种依依惜别之情。《赠汪伦》则通过深刻的比喻,用深不可的桃花潭水和汪伦的送别之情相比较,衬托出汪伦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前一首作者在写送别老朋友时,看到奔腾东去的长江水,想到自己和老朋友也像这长江水一样四处漂流,不禁触景生情,流露出了伤感。而后一首诗,友人的踏歌送别方式正合李白的豪放性格,故此李白分外高兴,尽管是离别,却丝毫没有那种伤别离的情感。所以,这两首诗虽都出自一人之笔,但在艺术手法上却并不相同。

四、探究哲理,在学习中体会美

孟浩然的古诗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研究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而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古诗词的语言教学,正确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展开想象,凭借主体体验,还原诗中的画面,入情入境,体会诗人心中的意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的点滴感受: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1古诗词教学可以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经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洗礼,流传至今,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古诗词的意境深邃,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的形象,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正是让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学生古诗词的诵读,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对小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特点在于意境优美,平仄押韵,寓意深刻,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首首的佳篇词句,诗中意境的描写仿佛画一般,情理在书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古诗词中往往寓含着诗人的意志和感情,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文的讲评,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3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古诗文篇幅短小、简洁,却意蕴丰富,学生要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弦外之音,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古诗文教学给了学生想象和思维创造的空间,学生将诗词中的意境描绘在大脑中储存再造,可以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学模式带来的头脑空洞

如今的学校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考试和升学,语文课本中为数不多的几篇古诗词学习都是针对着升入中学考试而设计。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开始应试化和死板化,只注重背诵和记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拿到合格的分数而忽略了在这些优秀词句的背后,蕴含着的很多意义和内容,忽略了对于这些宝贵文学财富精神思想的分析和理解。

2过于重视考试内容造成的表达交流障碍

从八十年代开始,小学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背诵,背诵的确是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由于过分注重死记硬背,学生没有更多精力去感受和感悟语文中的一些精华部分。这样就造成了现在许多小学生在考试中可以获得很好的分数,但是他们由于积累的范围太小,无法满足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所有需要。

3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轻视对古诗词的教学

许多教师把现代文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不够重视,对于古诗词的讲解只在于表面的理解,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方面深度不够。因此,对诗词中的的意境就不能完全把握,在教学中不能将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与诗词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停留在浅层上,不能继续深入。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在讲解中简单地将诗词的画面展示给同学,而忽视了诗词本身的逻辑思维,破坏了诗词本身的完整性,使学生很难在理解的前提下接受内容。

三、增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能使小学生入情入境,深刻感悟,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真实地感知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方法有这几种:(1)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使学生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2)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再现古诗词的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加强情感朗读

顾名思义是有感情地朗读,只有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为内容所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此时的朗读便是一种自然的,真情的流露。这种朗读才能在学生的心理产生长久的影响。同时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有的音调要缓慢,低沉,像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表达出来;而《赠汪伦》这首诗所要表达的诗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则要用惜别诚挚的音调来朗读;而《忆江南》这首诗则要用豪放的音调来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表现出来。

3运用扩写,使学生深度理解诗词内容

古诗构思精巧、语言精练概括,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和挖掘这些空白,加以形象,对古诗进行补白、扩写。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我让学生想象李白与孟浩然临别前的话语,想象孟浩然如何踏上船离去,李白如何目送搭载孟浩然的船离去,当时心里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用文字将这些细节展示出来,用不同的方式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切友情表现出来。

4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时间可以与家长相比,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学习的榜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在古诗的教学中,不但自己了解诗词内容、掌握诗词意境,还要将这种意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感悟诗词内容。学校也要积极地开展活动,加深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度,为学生找到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在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性情方面也有着其独特的价值。优秀的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使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卫.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学周刊,2011,(02)

孟浩然的古诗范文6

古诗词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深刻的印记,关于古诗词名句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好句,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词好句1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李益《上汝州郡楼》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谢灵运《岁暮》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刘长卿《别严士元》

古诗词好句2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

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人间岁月堂堂去。——辛弃疾《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今年春浅腊侵年。——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古诗词好句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遗台何处是黄金?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王鹏运《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芳草年年惹恨幽。——石延年《燕归梁·春愁》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孟浩然《万山潭作》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古诗词好句4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涂《春夕》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韩疁《高阳台·除夜》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殷尧藩《端午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古诗词好句5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杜甫《赠李白》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王沂孙《齐天乐·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李商隐《风雨》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高適《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上一篇手机维修

下一篇雪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