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实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有机实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有机实验总结

大学有机实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12-02

《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作为一门应用型基础课程,主要面向药学各相关专业开设,主要内容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这四大光谱技术,讲授内容涉及这四大光谱的基本原理、规律、特征及图谱解析的方法和思路[1-2],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光谱解析技术来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能力。因此,《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极为重要。与国内同类课程相比,我校的该门课程起步较早,发展历史悠久,而且一直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及卫生部规划教材《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的主编单位。但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课程内容数据较多,相对抽象,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学习和掌握的课程。如何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图谱的能力,一直是该课程授课教师努力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多年教学和编写教材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教学改革

《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是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应用化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紫外波谱、红外波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化合物解析过程中常用的波谱学知识。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将对其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根据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课程改革四个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教学内容改革。我们对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更注重了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技术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衔接,与时俱进,及时将有机波谱解析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例如,将教学大纲没有要求的CD谱、ORD谱以及Mosher法等作为附加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解决有机化合物立体构型问题常用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外,各位教师还结合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将波谱解析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化合物解析实例相结合,通过对各类化合物原始图谱的解析[3],使学生真正掌握看图谱解析化合物结构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改革,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际图谱的感性认识,也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和丰富起来。教师将学术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得到的新颖结构的化合物、特征鲜明的图谱作为教学实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结构解析的过程进行讨论,加深他们对典型化合物结构特征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对于新颖骨架化合物的了解。通过及时地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确保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教课内容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讲授,重点突出,内容设置合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改革。《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解析实际的图谱,能够准确推导出化合物的结构。在掌握了各种光谱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解析图谱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多做练习题,多解析谱图,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因此,我们结合理论知识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又自编写了光谱解析习题集,以配合教学需要。同时,教师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分离得到的典型化合物图谱,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解析图谱能力。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教师会安排图谱解析课,一般每讲完一到两章就安排一次这样的课。图谱解析课的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学生而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解析过程和思路,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授课教师会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把要学生独立解析的图谱发给各组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先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每个小组选出一到两名同学作为代表来讲解化合物的解析思路和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对解析过程和结果提出问题,这样课堂的学习氛围就会很轻松,学生也会主动地学习并解决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另外,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这样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探讨,通过学生的提问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科研训练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可将该项训练纳入教学计划,作为科研学分的组成部分,计入学生的成绩档案。

3.教学手段改革。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幻灯、实物投影、分子模型模拟等辅助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以往的教学手段只是从给定的波谱数据推导结构,但实际工作中是从图谱―数据―结构的过程,教学和实际相差甚远。因此,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应用各种软件技术,如Chem office、Chem win、Flash等等,设计和制作了高质量的CAI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补充各类代表化合物的特征图谱,并可以增加光谱的原理及仪器发展的介绍[4],增强学生的实际谱图的感性认识,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原理和图谱)变得生动、易于理解,也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实际研究工作的情况。并有效地提高了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扩充了掌握的知识的范围。在涉及到结构的立体化学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通过分子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辅助进行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课教学改革。《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其重点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联系实际,更有实用性。因此为适应药学学科的发展,对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为突出本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作用,在整个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借助了教育部“基于靶点药物设计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教学示范中心搭建的实践、实验平台,广泛开展实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台拥有Finnigan TSQ Quantum LC-MS/ MS液质联用仪,设有自动进样器及二极管阵列检测仪的Thermo液相色谱仪,Bruker AV-600 MHz型、ARX-300 MHz型核磁共振仪;旋光仪;QP-5050A气-质联用仪;LCQ型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效毛细管电泳-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红外分光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可满足课程教学所需的实验、实践需要。授课教师也十分重视实验课程内容讲授的逻辑性、推理性,并不时地针对仪器的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让学生发问老师解答,鼓励学生自己先学会分析、如何解决,继而提高其动手能力;通过要求对测试图谱进行实际解析,又起到了融会贯通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等的感性认识。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其一是围绕课程重点问题进行,即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实物为研究实例,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解析结构,并将讨论和解析的内容以总结报告形式上交,作为能力评价的一个指标;其二是注重教书育人,通过不定期地举办师生交流会,探讨科研前沿、学习心得等,使学生们明确学习目的,为开拓学生视野,还积极不定期地安排外国来访专家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热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实际解析图谱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期末考试情况的分析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表明我们对《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的改革得到广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但是仍有一些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感觉到有一定的困难和压力,这就需要对以前学过的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同时对授课教师来说,应该选择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的习题和代表性图谱,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丰富实验课内容。《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这门课程仍然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孔令义.波谱解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吴立军.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M].第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大学有机实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创新

1引言

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十分繁琐。从实验室试剂的管理、玻璃仪器的管理、安全环境的管理和三废的管理规范化与创新性4个角度着手,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创新策略研究,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全面发挥有机化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1]。

2有机化学实验室试剂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中试验试剂有着多种多样的品种,大部分有着易腐蚀、易燃、易爆等特征,倘若对这些试剂使用管理不当,不仅仅会对教学有序开展构成不良影响,还会引发中毒、火灾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对人身、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务必要对试剂开展科学规范的管理。现阶段,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一些试剂的摆放、种类及数量等往往通过实验教师的记忆,经常使得各学期重复制定采购计划,对同一试剂进行数次购买的现象屡见不鲜;又由于实验教师总是存在更换情况,使得同一试剂过多累计,同时造成资源、空间的浪费。鉴于此,有必要构建试剂分类存放制度,开展好有机化学实验室试剂管理,对实现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2]。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试剂管理:(1)所有试剂均应当配有清楚明确的标签,合格密封,对危险品试剂予以特别标志。(2)于低温干燥通风环境下对易燃、易爆试剂进行储存,严禁烟火。(3)针对易变质、易挥发、易氧化的试剂实施密封对策,尽可能缩减试剂库存量,对试剂申领数量进行控制,必须进行及时预定,确保正常使用。(4)将常规、无机盐类固体储存于试剂柜中,明确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分开,切忌混于一起存放,以防止形成反应。

3有机化学实验室玻璃仪器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类消耗型的实验,大部分器材均为玻璃材质。一些学生初次接触实验课,操作不流利,再加上玻璃仪器极易破碎,现阶段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实验仪器摆放十分混乱,就好比玻璃仪器、铁质物件、橡胶皮管等放置在一起,圆底玻璃仪器肆意放置等,极易造成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损失[3]。部分不常用、较昂贵的玻璃仪器同样储存在学生橱中,不仅占用了空间,还极易造成损坏。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1)常规玻璃仪器管理。对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进行科学使用,开展量化管理,有效减少玻璃仪器破损情况发生。为了提升学生责任心,可考虑推行学生管理责任制,即将实验室一些常规玻璃仪器,好比烧杯、三角杯、量筒等分发给学生,由他们自行管理,每次实验完毕后开展自我检查、组长检查及教师监督及学期末的清点。(2)不常用、较昂贵玻璃仪器管理。部分昂贵的玻璃仪器在一个学期中通常只会使用到几次,好比克式蒸馏头、空气冷凝管等,不可将它们长时间储存于学生橱中,应当对它们开展规范化管理,标号编组,并由实验教师单独存放,需要使用到时在发放给学生。(3)实验室自制玻璃仪器管理。有机化学实验室部分玻璃仪器要求自制,好比一些玻璃连接管、安全瓶等。该部分玻璃仪器制作起来极为麻烦,因此同样应当标号编组,单独存放。

4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是广大师生进行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了工作、学习的有序进行,务必要做好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工作[4]。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试剂、药品及玻璃仪器等物品,极易发生毒害、爆炸等安全事故。要想实验室不出现混乱场面,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务必要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1)制定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守则,强化安全防范对此,就好比配备急救药箱、灭火器械等。(2)营造良好的有机化学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清洁卫生,配备抽风装置、通风窗等。(3)尽可能保证实验室不会对室外、水源形成污染,采取科学规范的“三废”处理对策,对有机废液、固体废弃物及无机废液进行分类收集,并定时予以统一处理。(4)推行环境卫生值日制度,每次实验完毕后要求值日人员开展实验室环境卫生打扫工作,值日人员务必要确保公用仪器、试剂、实验台面、水槽等清洁卫生。

5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指的是实验期间对应产生的废弃、废渣、废液。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三废”情况十分严重,如果不开展处理直接排放,势必会对室外、水源形成严重污染[5]。鉴于此,应当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管理:(1)针对有机溶剂废液性质,对其进行尽量的回收利用。(2)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对试剂用量进行控制,最大限量缩减“三废”产生量,缩减污染。(3)结合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特征,对它们开展分类收集、存放及统一处理。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现阶段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自从实验室试剂的管理、玻璃仪器的管理、安全环境的管理和三废的管理规范化与创新性4个角度着手,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创新,积极促进教学有序开展。

作者:石岩 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舒燕,王晓丹,史春越,盛永刚,孔祥文.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浅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2):82-83.

[2]杨捷,柴文.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初探[J].2009,(3):215-216.

[3]杜秀芳,刘伟娜,张梅兰.适应教学改革加强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实验室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6):1120-1121.

大学有机实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医用化学 护理专业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5

Research for Teaching of Medical Chemistry in the Nursing Major

LI Minghua, LAN Ting, WANG Baolong, GAO Peng, ZHANG Junna , HE W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Medical Chemistr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nursing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explor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s to enhance the cognitive,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Medical Chemistry; nursing major;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s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护理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高级护理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具备一定业务能力。“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全面了解医用化学的内容,拓展知识面,为之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篇文章从学生现状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同时注意加强实验教学,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医用化学”是我校护理专业的必修课,覆盖面广,知识繁多,总课时6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无机部分26学时,有机部分34学时),实验课时,通过医用化学的学习,同学们既掌握了溶液、原子结构、分子结构、胶体等基础化学的知识,又掌握了有机化学的知识,含有不同类别官能团的化合物在本课程中逐一讲到,包括链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含氮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等等,对于学生后续的课程及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化学理论基础,提高她们对于化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然而,我校的护理专业的同学根据学前情况分析可知,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程度层次参差不齐,一少部分学生高中学的理科,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另有一部分学生高中学的文科,化学基础相对薄弱。此外,课程的学习主要以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缺乏和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而导致学生对医用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构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学生自身及思想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克服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因此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1.1 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医学和化学的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上课的时候针对重点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醇类物质时,可以从较为简单的乙醇入手,乙醇是学生都十分熟悉的物质,具有特殊气味,临床上可以用于消毒,它的结构中有一个羟基,羟基的存在使得乙醇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它怎样影响化学性质呢,从此引入醇类物质化学性质。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质应用开始,增加她们学习化学性质的兴趣。

1.2 改善授课方式,避免灌输式教学

“医用化学”这门课程内容繁多,包括无机化学部分和有机化学部分,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按照课本纯粹讲授这些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授课时要避免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改善授课方式,可以多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进行举例,增强学生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通过提问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通过比较增加学生记忆。在教学中将幻灯片和板书联合使用,力求将知识点讲得清楚透彻。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日益发展,教育信息化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借助越来越多的现代媒体,教育资源和方法进行双边活动。网络课程是较为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我校已建立了医用化学的网络课程,同学们可以用学号登录网站,在线答题,复习课程,向老师提问;同时,老师也定期登录网站,给同学们答疑,这样一来学生和老师不用去教室就可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除网络课程之外,一些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微课、慕课、电子书包更是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新热点,对于新鲜的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微课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视频,这些视频可以用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我校网站上有微课的教学资源,同学们在课后可以通过微课复习或预习知识点,起到很好的自学作用。

1.3 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医用化学亦是如此,尤其是其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有机化学是医用化学的难点之一,但是通过学习,同学们会发现有机化学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所以在学习中需及时复习,并且多归纳总结。在学习中,老师和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有趣的学习方法,如比喻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通过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含氮有机化合物中讲到的氨基酸,通过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氨基酸是一类具有特殊意义的化合物,它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有器官组织都有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氨基酸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学习中对于氨基酸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它的结构和8种必需氨基酸,这8种必需氨基酸在记忆的时候,同学们反映不是很好记,就算当时记住了过后也会忘记,如何能够让同学们简单轻易地牢记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将8种氨基酸变成一句简单的话语“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采取谐音的方式让同学们牢记,“笨”对应苯丙氨酸,“蛋”对应蛋氨酸,“来”对应赖氨酸,“宿”对应苏氨酸,“舍”对应色氨酸,“晾”对应亮氨酸,“一晾”对应异亮氨酸,“鞋”对应缬氨酸,这样一来,同学们对于这8种氨基酸的记忆就非常深刻。

2 理论联系实践 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化学实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集中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各种能力。实验课程的设置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实验现象和理论课知识结合起来,比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理论课上已经讲过了邻羟基苯甲酸,酸酐和乙酰水杨酸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实际观察原料邻羟基苯甲酸的颜色,性状,再通过与乙酸酐的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实验完毕再对酚羟基进行鉴别,理论课上讲过酚羟基遇到三氯化铁会呈现紫色,同学们在实验中可以实际观察到颜色变化,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一来,同学在实验中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2.1 实验组织阶段

在实验课上课之前,同学们要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熟悉本次实验的理论知识,在规定的三个学时内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2 实验进行阶段

实验课开始后,教师要对各位同学的实验进度以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能够让同学们自己联系理论知识,以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方式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2.3 实验总结阶段

实验课结束后,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与学生进行探讨,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通过实验总结,可以理清学生的思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夏丰,孙东.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5.8(5):523-526.

[2] 韩美芬.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6(10):168-169.

[3] 刘庆昌.论教学活动艺术化的实质[J].教育学报,2010.8.6(4):43-48.

[4] 吴芳辉.大学基础化学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7(5):119-120.

[5] 胡荣华,隋岩,方小牛.探究教学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1(9):39-41.

[6] 李小红,沈雁英,孙继红.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临床护理教学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9.46(9):937-938.

[7] 徐伟,凌伟坚,林珠灿.中药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5.13(5):433-435.

大学有机实验总结范文4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制药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近年来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在各高校中也渐成潮流。然而,作者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基础实验课程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盲目开展、推广双语教学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关键词:

双语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明文提出在高校中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开始,英语、汉语混合教学逐渐成为新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领域。作为高校化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即陆续开始尝试在低年级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英文教材,使用英文讲授,以使学生较早接触并熟悉专业英语,便于其高年级阶段的文献查阅、实验室科研等任务。我校也较早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至今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采用了一系列颇有效果的做法,如编写双语教材、强调化学化工专业词汇、实验讲解时采用较浅显的英文口语、繁难处采用汉语复述、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等。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改进与反思。

二、反思

1.英文讲授。作为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课在高校中通常安排在低年级完成。刚开始接触该课程的同学,之前只经过了短期的大学生活,仅有少量的无机化学实验基础。猛然间接触更为复杂的,同时又以英文讲授的有机实验课,遭遇大量的新的专业词汇,对学生而言明显学习曲线显得陡峭了些。许多低年级同学听力基础也较为薄弱,更是难以适应英文讲解的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多处报道的经验,我们尝试过使用由浅入深的授课方法,起初的几次实验大量使用汉语,而后逐渐提高英语比例,而较复杂的操作、步骤先使用英语而后再使用汉语对照讲解。这种英汉对照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曲线的问题。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切换中英文讲述,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语言环境的割裂。汉语与英语在表述逻辑上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听课时需要频繁地切换接受模式,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思维混乱,引起知识掌握的碎片化。更有部分同学在英汉对照讲解过程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对英语不去深究,专等汉语的复述部分。这显然并非双语教学的初衷,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有人建议以较大尺度(章节、课时)为单位而非以小尺度(句、段落)为单位进行英汉对照:先完全以英文讲解整个实验,以便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英语环境,培养其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进而理解相关知识;待英文讲解结束后,再使用汉语复述主要内容,纠正之前学生可能的理解偏差。我们的初步实践中也发现,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频繁语言环境切换的弱点,然而两次整体性的讲解会使得授课时间几乎成倍延长。在理工科高校中,基础课学时原本就异常紧张,这种做法偶尔使用尚有可能,但大规模、持续性贯穿整个实验课教学几乎没有可行性。2.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一本合适的英文教材必不可少。不少学校的双语教学,特别是理论课,往往直接使用国外原版教材。然而实验课程存在其特殊性,各高校由于专业重点、实验室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开设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内容上往往存在很大区别,国外的原版实验教材在这里更是“水土不服”。为此,我们特意编写了与本校情况契合的英汉双语对照实验教材。为保证教材英文的质量,还特地由有机化学与外语两个教研室合作完成英文部分的编写。但毕竟英语教研室编者对化学操作不甚熟悉,教材的英文部分依然很难称得上地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对学生的英文学习难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教材中英汉内容基本完全对应,很多学生往往不甚注意英文部分,在预习、复习及实验过程中通常只阅读汉语段落,英文部分遂成为摆设。我们曾考虑过撤除教材中的汉语部分,改为全英文教材,或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该做法必然会使得斜率本已颇高的学习曲线愈发陡峭,因此也缺乏可操作性。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总结环节,是对实验内容的复习与提炼,对教学成果的检测与反馈。与诸多其他院校相同,我们也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这种做法理论上在实验报告的原本功用之外,还可加深学习者对英文专业词汇的印象,检验其双语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其英文写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受限于自身的语言水平,很难组织好合理、流畅的英文,撰写报告时不得不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英文写作上,反而忽视了实验报告原本的用意。更有甚者,部分同学的实验报告并非自主撰写,而是几乎全盘照抄双语教材中的英文部分,抄写时亦不求甚解,乃至教材中的印刷错误也原封不动出现在报告当中。这种“英文”报告流于表面,毫无意义,完全丧失了实验报告原本的功用,严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更遑论科学精神的培养了。根据我们自身的实践,盲目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不但完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使教学质量大大下降。4.专业词汇。多处的实践都证明,在双语实验教学中,化学专业词汇是特别应当强调的内容。我们也发现,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主要熟记的也是诸如化合物命名、仪器名称、实验操作等专业单词。然而受低年级英语水平及阅读量的限制,学生通常依然无法达到更高的要求:胜任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任务。而这些英语词汇的学习,基本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准帮助并不大。更何况,这些词汇日后在《化学英语》课程中,在日后科研实验室工作阅读文献时又将重复涉及。我们曾对比过开展与未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在高年级阅读科技文献的情况,并未发现有显著区别。低年级时的双语教学似乎很大程度上做了无用功。

三、结语

总之,经过多年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耗费更多的资源与时间后,我们发现表面光鲜的双语教学远未达到预期的成果,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英文水平提高并不显著。甚至因为学生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陌生的专业英语上,反而会对实验课程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造成不良影响。英语并非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核心内容,因为双语这个芝麻而丢弃了西瓜,实有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之感。因此,我们认为,双语实验教学———至少在普通高校的低年级阶段———不应为追求新潮而强行大面积推广。对于绝大部分同学,应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而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或可设立单独的双语教学班。此外,双语实验教学即便展开,也应与之后的专业英语、文献查阅等课程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出现过多的重复、冗余内容。

参考文献:

[1]周萍.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8(2):47.

[2]陈德英.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9(2):36-37.

[3]万福贤,姜林,尹洪宗,李映,付蕾,李长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166-169.

[4]盛野,张雷,吕蕾,王海晶.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与体会[J].广州化工,2015,10(20):176-177.

[5]陈牲,田玫,徐丽英.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专刊:195-196.

[6]傅晶,黎俊波.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232-234.

[7]易兵,郭文辉,谭正德,党丽敏,宋欣荣.有机化学及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17-119.

大学有机实验总结范文5

有机化学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开设,针对大学二年级的现状,本文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教学过程特点,提出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过程的四点要求。

一、确立教学目标,重视教学引导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预期的教学效果。目标明确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如果教学目标意识淡薄,随意性大,则会有意无意浪费教学时间,导致教学低效甚至无效。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教的目标也就是学的目标。因此,不能单强调教师教的目标,还要让学生清楚学的目标。只有教与学的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成为双方自觉的追求,形成教学合力。

重视引导就是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排除其它干扰。为此,教师不仅要在精讲上下工夫,让讲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且还要注意进行精心的指导。在每讲一个内容之前,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渴望得到新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对教师要讲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使教师发出的引导信号与学生大脑接收系统产生共振,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把自己当作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分子结构、电子效应理论(诱导效应、共轭效应),亲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以分子结构为基础,指导学生推测化合物的性质、特征反应、反应历程、制备方法等,强化发现问题能力的训练,把结构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的内在联系,并逐步建立这种联系的思路或模型。

分子结构反应中心(官能团)元素性质

轨道特点反应类型

分子母体(取代基)电子效应

立体效应反应性

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包括取代基、官能团),运用科学方法来探索有机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为新问题的提出打下基础,通过反复实践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运用教学媒体,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媒体包括信息媒体与物质媒体。信息媒体指言语与非言语两种。教学的言语优化、准确、生动以及充分发挥体语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学生乐学。反之,枯燥、嗦、拖泥带水、不得要领的教学语言,呆板的体语都会影响学生接受信息的质量,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和教学效率的下降。而恰当地使用物质媒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极大地限制了教学传递和接受的信息量。教师滔滔不绝、边讲边写往往还得用拖堂、补课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有机化学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微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以大量地减少教学时间,同样也可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就是要用积极的教学化解学生的疲劳。一个内容不要讲太长时间,长内容可分解为几个内容来讲。引导后要迅速进入,讲清重点。在学生还没有感到疲劳时,就应转入下一个问题的引导,让新内容引起学生新的注意力,再形成一个,使学生克服前一个内容带来的疲劳,保持旺盛的注意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做到重点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在讲解环烷烃结构时,先分别讲解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和环己烷的结构,每次讲解后稍停留,然后在总结的基础上引出环烷烃的环张力和稳定性的内容,而且在讲述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结构决定稳定性的观点,在这样的提醒下,使学生注意力保持一定的集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锻炼自学能力,改革考试方法

一个人要具有创造能力,首先就应该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并不是一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也不是后天在学习中能够轻而易举拥有的,它是靠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和学生本人有意识地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讲课与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相当的化学知识和能力,根据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讲清重点和难点,把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通过作业来检查其效果。例如,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只讲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和特点,具体反应则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既压缩了内容、节约了时间,又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它们的共性和互相之间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虽然很高,但没有较高的阅读材料的能力和习惯,这与中学时期的教材及教学方法有关。中学的教材内容少,且课堂已反复讲过,一般不需要再去阅读。大学教材内容多课堂讲授少,必须要阅读,这方面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让学生从预习着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预习提纲,这些提纲要让学生通过预习逐渐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其次要求学生看书时边思考,边动笔,并在通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精读。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检验,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有机化学内容繁杂,如果采用闭卷考试,学生需要记的知识点很多,自然会产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重分数,轻能力的倾向。为此,应适当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内容总结归纳,并写出小结提纲;在考试时,可以用小节提纲作参考进行有限开卷。考试结束后,小结提纲同试卷一起上交,作为成绩评定依据。这种考试方式,能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归纳总结,从而真正掌握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为成绩而考试的现象。此外,考试试卷可以采用一定比例的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的题目,这样更能考查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注重总结归纳,树立创新意识

大学有机实验总结范文6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以及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搞好药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级药学人才的需求,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现总结如下:

1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调整教材编排与深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双方的主要依据。现有的有机化学教材很多,但适合药学专业的不多。因此,应该编著相配套的教材,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面,必须从药学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时数等因素系统考虑,不能盲目选用教材,也可以自己编写教材。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内容”、“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辨证关系,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与药学紧密相关的内容。注重理论阐述必须服务于知识应用,合理地、有选择性地删除那些与本专业联系较少或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精练。适当压缩经典内容,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要突出医用化学的特色。这部分选学内容有的代表着学术上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糖类、氨基酸与蛋白质、脂类的生理作用等。药学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受课时限制,一般都存在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课堂讲授的内容仅限于基础知识和理论,而且,叙述性内容多于逻辑推理及理论探讨,需要记忆内容较多,有些学生往往感到“上课听得懂,课后记不住”,所以需要在课程安排和课堂讲授中做适当调整,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科书通常是按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合成和应用等部分编写,而实际上反应和合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笔者针对药学专业要求不同,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一般不作深入讨论,而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药学上的用途三者结合起来讲授。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一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如讲概念和事实时,用讲述法;讲结构和反应时,则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或对比法等。灵活运用教学法的同时,可以配合各种模型教具、投影、电脑教学课件、录像等,力求生动形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多媒体教学将文、图、声、像、动画各种因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结构、虚幻的情景,跨越时间和空间,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像、虚拟现实等手段形象生动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全方位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单糖、核酸的构型与空间结构时,可以采用模型配合教学。笔者还采用组织学术讨论会、转换师生角色或者将各种边缘学科的精彩内容引入教学中以及举行知识竞赛活动的方法,如:每学期举行1~2次知识竞赛,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竞赛题目有基础知识题和综合应用题,由老师精心挑选,竞赛方式主要有相互提问、知识抢答和笔试等。邀请本教研室老师以及部分学生作评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注重实验课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药学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课时不多,但它对培养学生周密思考、仔细观察、主动探索问题、操作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验教学,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思考:① 实验教学内容应突出专业特点,合理选择精心安排;②必须强调课前的预习,使学生对反应的原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根据实验讲义和实验室仪器及试剂的实际情况做好预试验,认真记录,并完成预试验报告;③实验指导教师应能认真地讲解实验,要有必要的标准、规范的操作演示,实验过程中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应立即予以纠正;④认真检查学生实验记录本,要求记录真实,不得随意涂改;⑤实验结果,即产率和质量应符合指导教师的预定要求,否则应督促其重做;⑥实验成绩的记录应能反映学生实验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只根据实验报告随意给出成绩;⑦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业余时间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既是对实验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提高,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水平。将单纯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先提出要求鉴定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不是同一章中出现的,可设计几道不同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书上提供的方法,自己设计鉴定方案,并通过实验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比,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启发。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可以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改革考试内容,完善评价体系

有机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强、灵活性大、应用广泛和发展迅速的系统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单纯地靠基本知识点考试来衡量教与学的效果,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死记硬背上。传统教育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体系上则采用了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为了考试合格,他们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应付方法。这种考试评定办法难以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考试内容的形式应改变单纯的知识点考试,在必须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考试内容的形式,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题。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考前临时突击的习惯,虽然部分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将期末考试分成闭卷和开卷两部分,闭卷只考最基础的内容,不要求学生大量记忆,遇到相关问题时会查、会用。开卷考试题目提前一周公布,学生自己准备,考前采取抽签方式,面对老师和学生讲解并回答师生的质疑。将成绩评定量化,分成科学性、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几个指标。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闭卷和开卷成绩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30%、50%和20%。改革考试内容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下机械记忆和考试死记硬背的局面。

5 结语

有机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倡导和推行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级药学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1,(3):21-22.

[2] 张玮,韩.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6):42-44.

[3] 董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48-1149.

[4] 裴伟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大学化学,1998,(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