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席慕容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席慕容的诗歌范文1
在由许多栏目和板块构成的电视台整体节目中,不少栏目需要出现节目主持人。这些栏目和板块的内部构成,有的系采用集体制作、主持人(或多主持人)主持的方式,有的直接由节目主持人负责,甚至以某个主持人命名。无论何种形式,节目主持人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功的栏目,可以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关注与支持,因而可以创造较大的文化生产力,获得显著的精神效应和物质效应。而那些名牌栏目,则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效应,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会吸引更多的商家进行广告投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成功的节目主持人,一般均具有富有有特色的主持人形象。这一形象的创造,除了应具有的其它各种要素之外,突出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应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看到,在当代电视事业的发展中,节目主持人愈来愈朝着个性化发展,这是因为,一般的模式化的主持人难以给人留下生动、鲜活。
在以往,并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节目主持人,节目主持人
,节目主持人是在电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节目主持人地位的愈来愈突出,势必要将节目主持人的建设作为重要的课题摆在人们面前。节目主持人不等于一般的播音员,播音员的职责主要在于完好地、准确地将既定的内容予以播出,而节目主持人则需要将整个节目作为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来加以完成;播音员一般不参与节目的前期采编和后期制作,节目主持人则应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因而,当节目主持人相对稳定在一定的栏目时,就需要确立一定的形象基调。这一形象,既应服从公众的、社会的和共性的要求,同时也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休特色,惟此,才能够在节目的主持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效应。
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节目主持人首先应明确,自己是国家与政府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代言人,是一定电视台形象的体现,而不是纯粹个体性的行为,因而不可能在节目的制作和主持过程中随心所欲,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相反,节目主持人的全部工作都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或间接表现,节目主持人的最终价值也是随着节目的成功而实现的。因此,节目主持人首先是社会形象的象征以及公众利益的代表,而并非个人化的,一味追求节目主持人的个性,过分提倡主持人个性的张扬,是有害于电视事业发展的。
但同时,我们又应强调主持人个性的确立,倡导主持人职业共性与特定主持人个性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千人一面的、没有个性的节目是枯燥的和乏味的,是难以获得公众认同的。在这个有机的统一体中,主持人的个性是融注在电视节目的共性要求之中的,同时,其个性又是通过共性的表现而凸现出来的。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点包括其个别人气质、思想情感与审美倾向、语言风格。
其一,主持人的气质特点。
在一般电视栏目的主持中,主持人的气质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呈现出独具的特色。主持人的气质,源于主持人的既有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节目主持人将自己的气质特点贯穿和融注于节目之中,使节目感染上主持人气质的特点,这样,就会使节目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主持人的气质主要可分为几种:
儒雅型,即以举止的端庄、自然、典雅,以及知识的广博和丰厚见长,在主持过程中往往如行云流水,波澜不惊,具有超凡的应变能力,时常给人以知识的启迪,其主持语言既不乏生动、含蓄与深邃,又口若悬河,娓娓动听。
严谨型,即以行为与谈吐的庄重和严谨著称,其主持的过程以理性的阐释为主,往往以论理的深刻、透僻,以及逻辑的严谨和力量取胜。他们的魄力在于其坚实的理论功底,不多流露情感的色彩,却善于将情感隐藏在理性之中。
恬美型,即以表情的恬静、娇然,以及语言的娴雅、温馨给公众留下美好的印象。这类主持人以女性居多,她们富有青春气息和天然的活力,与受众最为贴近,易于沟通,较少心理的距离,时常以情感的丰盈和试挚使公众受到感染。
幽默型,即以举止和语言的幽默、诙谐充盈于主持过程之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他们不苟言笑,却富有智慧的火花,不居高临下,却不乏精神的启示,以其个性的魅力,将人们带入一个风趣的、活泼的,又具有思想深度的境界。
主持人的气质,有时又具有交叉和互融的特点,即一个人可以兼居两种或更多的气质特点,这当然更可以突出主持人的风格。主持人的气质,一方面是个人既有的性格的使然,同时也与个人后天的学养和知识结构有关。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学养比较丰厚的主持人,能够在主持过程中将自身的知识特点融注在主持过程中,使节目自然地具有了较浓郁的个性特色,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
其二,主持人的思想情感及审美倾向。
主持人的思想及审美倾向在节目的主持中是重要的,有时,一定的思想和审美思考便函形成了一个节目的灵魂。即使是在一些时事性和政论性较强的节目中,虽然要更多地服人于社会、民族和意识形态的制约与规范,但也可以体现出自己强烈的情感特色和基本审美倾向,而在更多的节目,如科技、文化、娱乐、生活、法制体育等节目的主持过程中,主持人的思想倾向和审美倾向更能够得以体现,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倾向的流露,更易于感染受众,使人们得到启示和教益。
有的主持人在主持中表现出对文化和科学技术及其它知识的追求和探索,显得典雅、不俗和充满神韵,他们时常在对某一课题的探索过程中表现出对科学奥秘的浓郁兴趣和对大千世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对自然和世界的挚爱,导引人们沉浸在科学和文化的海洋中,而使人们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
有的主持人在主持中表现出对社会真善美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假恶丑的憎恶,他们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对于真理的坚定信念,不遗余力地伸张世间的真理和正义,呼唤人类的良知,显示出主持人强烈的爱憎与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深情。
有的主持人在主持中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由衷的向往,他们有时将生活中严肃的课题衍变为轻松的和不乏兴味的话题,有时则以童稚的显现,表达出对于生活情趣的领悟,有时则以幽默和含蓄,透视出对于生活的认知与见解。
其三,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体现主持人个性特点的更为突出的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语言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言为心声,语言的表达,不仅可以实现交流的目的,表现出个人对于客体世界以及对于主体世界的认识,同时,又可以通过不同特色的语言,呈现出自身的个性与认识世界的方式。
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述,是以说理见长,一般富有较强的逻辑性,不太强调情感的外露和对于语言的修饰,时常凭借自己的理论底蕴和知识结构,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分析事态的发展以及事物的本质,其语言特点呈现出理性化、逻辑化,具有突出的深刻性与严谨性。他们的语言,经常表现出思想的敏锐与睿智,特别是在充满思想想交锋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思维的敏捷与精神的超越。
富有文化感的语言表述,一般以纯朴厚重、气度雍容见长,这类语言常常蕴含着浓郁的书卷气,语气温和、委婉,富有磁性,以对于知识的把握,昭显出城府的深厚和知识的魅力。在这类语言中,时常不乏对遣词造句的不露痕迹的追求,以及对于词汇的造型和形象化的关注,使语言表达的流程体现出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性,呈现出音乐之美。而在语言的表述过程之中,又间或融入象征、拟人、双关、比喻等修辞艺术手法,更能体现主持人的智慧与才华。
富有生活气息的各恬美的语言表现,可以在语言表述过程中,突出其温馨、娴雅、恬静、可亲的特色,他们一般不对语言作出过多的雕饰,不使人感到智慧与才气的外露,而是在一
种平和与自由的气氛中体味到平等对话的愉悦。这类语言,一般呈现出清新淡雅、洒脱清纯、活泼明丽的气息,往往能够使人感受到主持人的亲切和平易,以及对话的自由和交流的畅快。
席慕容的诗歌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型本科;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037-02
作者简介:胡新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教学。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近年来,国内外众多高校和学者对工程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仍难以脱离原学科体系的框架,“重结构、轻管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比皆是,工程管理方面的一些信息技术(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都没有纳入教学计划,难以适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需求。由此可见,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教学课题。
一、我院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现状
按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院于2006年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并将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在完成工程结构和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后,所必须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
目前,经过近4年的建设,该课程已经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加之我院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成熟,为培养具备技术和管理双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目前我院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过于重视理论细节的传授,没有建立动态的案例教学和构建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平台,同时也缺乏网络互动的教学评价体系,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管理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本课题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管理类课程改革为载体,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引入工程管理类课程的后续改革与建设中,通过数字化实践平台的创建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管理能力。
二、我院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指导思想
在对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时,需要遵循以下指导思想:一是根据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方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基础知识。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确保课程改革向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拓展;二是切实把握土木工程各相关科学和课程之间的联系,确保整个土木工程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在避免课程重复的前提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三是既要重视对土木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特征和性能的讲授,又要重视对工程背景和理论依据的讲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三、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条件和内容
1.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条件
首先,我院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为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教学融入信息化管理的后续建设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其次,我院领导对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并且在人员、时间、经费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为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人员和技术的支持。再次,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拥有技术比较先进、仪器设备齐全(实验开出率为100%)的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实验室和计算机房。而且,拥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十余个,为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保障。最后,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了预算员、施工员、造价员、二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培训,在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软环境支持。
2.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内容
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旨在将项目管理信息技术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中,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并且以点带面,最后惠及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我院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培养方案的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任务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施工行业企业技术背景,在精品课程原有建设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和项目管理最新信息技术相结合,解决由于课程建设与现代化的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相脱节的问题,实现动态跟踪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并及时消化吸收到教学中,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的项目化教学体系。
(2)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随着土木工程科技的进步,各种工程项目管理及综合应用软件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管理手段,尤其是数字化网络管理具有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依托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依此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向工程管理类课程进行全方位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完成工程项目实践训练。
(3)教学形式的改革。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很多时候难以在黑板上将施工料具管理和现场管理等内容描画出来,这就需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除了精品课程中原有的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等外,结合信息技术引入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要对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革新,更加重视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和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要将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可监控的、网络教学互动的过程评价与激励体系,以及建立能体现技能水平的效果评价体系。
(5)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虽然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但是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并不等同于教师授课的逻辑顺序,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由于教材本身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重视教材的实用性,并与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相结合,利用实际案例的讲授去覆盖教学的全部知识点,使得授课内容更加生动且易懂。
(6)师资培训的设计。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发展很快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不断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因此,要依托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形式,以跟踪掌握最新技术动态和提升项目管理技能和经验积累为中心,设计长期有效的师资培训体系。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院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现状,对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和实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外校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席慕容的诗歌范文3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是闻一多先生,我欣赏他的“说和做”,佩服他的为人品质,崇敬他为祖国献身的博怀,更喜欢他慷慨激昂的诗歌。
闻一多先生的诗没有徐志摩的诗那么风情万种,也没有席慕容的诗那么婉转清扬,他的诗,更多的是胸中的热血,那样激烈,那样鲜红。第一次读他的诗,不免震惊:他的义愤填膺,他的爱国情怀,似乎已经融入我的心中,在沸腾,有悲痛,有激情,也有坚持。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是闻一多先生《红烛颂》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多激昂,多热烈!诗人啊!你的心是否也在里面?
红烛!多像他,敬爱的闻一多先生!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奋斗!第一次看到他的画像,有点奇怪:乱蓬蓬的头发,粗黑的眉毛,浓密的胡子盖住了下巴,几乎看不见嘴,黝黑的皮肤,实在与他戴的眼镜不搭。无论从何处看,他都不像一个学者!学者,都是如此慵懒的吗?
可学了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后,我才明白,原来他就是那可敬的“何妨一下楼”主人,再看画像,竟觉得他散发出很大魅力,那样吸引人,他的外貌就像他的性格,豪迈大方。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明知凶多吉少,而闻一多先生却毅然决然站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
是的!他再也没跨进大门,他为人民群众牺牲了!献出了他那宝贵的生命。可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从未后悔过。
他的一本本着作,一次次为人民群众的贡献花掉了他大半辈子,却造福了我们,守护着他的祖国母亲!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闻一多先生啊!你就似那红烛,“创造光明你的因。”
席慕容的诗歌范文4
《一棵开花的树》每次读席慕容这首诗的时候,心里都会有许多感触。如何让你遇见我/在这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这首简单的诗歌里,席慕容把爱情、人生,写得极美,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如果有人问我:世上的植物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我会回答:我最喜欢树,喜欢它茁壮挺拔,浓密的枝叶尽情的升向天空,升向金光流溢的天空,没有思想,感觉不到痛苦烦恼,也不知道幸福和欢乐的滋味,只知道尽情地生长、生长,我喜欢像树那样静静的活着,那样自然真实,那样生机盎然,那样充实向上,那样孤傲又那样深情……
如果我是一颗开花的树,花开过一季又一季,香飘过一程又一程,千年的等待,从开始到现在,等待一个人开启心灵,等待一段故事上演,于是,菩提树下觅一方青石,安然一份等待,固守一份拥有,看沧桑变桑田,享受过程的美丽,只求你能从这石上走过,如果是一颗开花的树,那么,我会在树下守你苍海桑田,听雨,看风过的痕迹,品花开的声音,赏幸福的气息,清香满园,一张桌,俩杯茶,俩个人,一片风景。一棵开花的树,开放在心的沃土里,开放在彼此的心境中,绽放一片生命的苍穹,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它繁花似锦,落英缤纷,它开出了生命之本,开出了命运之路,开出幸福之花,我常常想,每一个人的生命,为某人开一次花,同样的每一人心里,都会有一棵会开花的树,而这棵树,一定会坚守着他的心,也正是有了这样一颗开花的树,才会有了生活的气息,生命的历程也因此变得更有活力。
说到这里,忍不住想起了生前的父母,想起他们内心就酸酸的,正因为她们心灵的依赖,才延续了彼此的生命,父亲健康的时候,母亲因糖尿病而引起眼睛失明,父亲就是母亲的眼睛,正因为这双眼睛,才让母亲觉得这个世界依然光明,当父亲因脑出血瘫痪在床的时候,又是母亲用她的坚强乐观,鼓励父亲活下去的勇气,在最艰难的时候,因为有了这份执着守候,这份相依相伴,她们的生命,才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也正因为有此信念,她们才变得坚强的面对,也给了我尽孝的机会,记得,每次喂父母吃饭的时候,她们都会谦让的让对方先吃,看到这里,内心都会有许多感触,生命需要一种信念在支撑,她们在病床前坚持了七年,这七年里,父母承受了超常的病痛折磨,后来,母亲先走了,父亲没隔多久也走了,说到了这里,眼泪打湿了脸颊,如果说一棵树,只开一次花,那么一个人,一生也只有一次美丽,只为自己爱的人能遇见自己,在自己人生结束的时刻,和他携手走完人生,这是一件多么美丽浪漫的事情。
在这个春天,我也想做一棵开花的树,怀抱感恩的心,感谢在我最低谷时候,给我一缕温馨的阳光,久违的微笑,幸福的芬芳,我是一棵开花的树,我的根深深地扎进幸福的泥土里,我的杆直直地伸向天空,我的枝团团地遮挡风雨,我的叶闪耀最浓的绿色,根是我生命的底气,杆是我挺拔的脊梁,枝是我温暖的手臂,叶是与幸福携手的日子,而花是我对生活的一朵笑语。开花的时候,如果有人一时高兴,摘走一朵,我也不会生气,我很高兴,我的平凡也能装饰他的梦,花落的时候,如果有人一时伤感,拾掇我满地的落英,我很庆幸,我的深情也有人能懂,我会含泪微笑着说:没关系,花落了,我的枝头还会有果!其实对我们来说,我们爱的人就是一棵开花的树,因为有爱,这个世界也开满了花,因为有爱,我们心里也变得很温暖,生命也因为有了这棵开花的树,而变得更柔软更有想象力,其实不单单是我们的爱人,才是生命中开花的树,很多生命中我们值得怀念的人,其实也像开花的树,滋养着我们的心灵,给了我们幸福的微笑。
一棵开花的树,不动不移的永远在一个地方,若有你的不动不移的相伴,我亦将只为你,开满一树美丽……
(二)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一首《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初识这首诗,还是在我中学时代,当时并不明白诗中情意,只知是一个有名诗人写得一首情诗罢了。现今重读此诗,细品其中含义,便感其浓浓情意,觉得自己已化作那棵树,为一个人痴痴等待,从花开到花落。这首诗中演绎的爱情是神圣的,可以为了见自己心爱的人一面而等上五百年,可以为引他注意而酝酿所有力量,甚至为他生,为他死。这种爱情离我甚远,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感觉,在我看来只是一种童话般的梦。爱情是什么?是林妹妹临死前没有说出的半句话?是祝英台为梁山伯跳入冰冷的墓中,双双化蝶?还是这首诗中那用五百年的痴痴等待换来的擦肩而过?也许,爱情只是一个
让人可以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魔咒吧!“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五百年的等待,没有换来任何逗留,甚至都没有一次回头的爱情是我无法理解的,也不是我会追求的。我无法做到为了一段没有任何希望的爱情放弃一切。其实对诗歌的解读没有谁与谁是相同的,正如“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生活中有人正在追求这种类似这棵树的爱情。为了自己爱的人,化作一棵树,苦等五百年……
(三)
席慕容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而他的的《一棵开花的树》更是我非常喜欢的。
在《一棵开花的树》里一棵树,其实不只开一次花,一个人,也不只有一次美丽。踏着一层叠一层的落花,品味人生的至美的感伤。即使美丽无人欣赏,也应该傲然的怒放,即使只剩下满地的芬芳,也要相信:当来年繁华满枝的时候,一个读得懂落花的人会踏着芳香而来。(.)
席慕容的诗歌范文5
关键词:诗歌 文体 浅论
在中学语文考试的作文要求中,经常会出现“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几个字,我以为,在中学里不教诗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即现代新诗的不成熟、学生时间及精力的投掷、容易写成“套式”、现代诗的审美差异和现代新诗的受众较小。
一、现代新诗的不成熟
从1919年5月4日起,现代诗,或者说是现代新诗便在中国文学领域上有了一席之地。受国外诗歌运动和我国先锋诗人们的影响,中国的现代诗歌正一步步地走向成熟,但就中国现代诗的历史而言,相比起外国诗歌来说,确实较短,但经过几十年来的蓬勃发展,现代诗在中国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在这种进步下,现代诗在中国开始体现出不稳定性特征,这种不稳定性(就表达技巧和表达方式而言)造成了阅卷老师的阅卷困难,教师很难有统一的评分标准,所以,在中学作文写作中,现代诗只好被拒之门外。
二、学生时间以及精力的投掷
较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学习是当下最为主要的任务,这就意味着他们没有时间以及精力去阅读诗歌,钻研诗歌――而诗歌却需要以强大的阅读来培养一位诗人的语感。现代诗歌,乃至整个文学所要表达的,大抵是作者对于整个世界和生活的理解,这就要求中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生活,并在诗歌中写出这种“痛感”。在现代诗歌的写作中,天才或许有,但是真的不多,有人不通过阅读也能写出很好的诗,但那毕竟是极少数,诗歌写作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或许仅仅是一种爱好,但要更进一步,就意味着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的投掷。文学不是三日五日之功,诗歌更是如此,当一首优秀的诗歌从一位诗人的身体里走出,有时需要几十分钟、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可否认的是,诗人必须要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去邂逅这首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歌写作就是一个诗人本身与这首诗进行沟通的过程。但就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掷其中,这造成了现代诗歌很难进入中学生中及中学作文体系。
三、容易写成“套式”
大多数中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接触,或许仅仅局限于《再别康桥》《雨巷》等诗,了解得多一些的可能会知道海子、顾城、舒婷、北岛等诗人,又或多或少能够背出他们的几句经典诗,但是也就仅此而已。能把诗歌从涉猎上升至爱好层面的中学生实在少之又少,能每周甚至每月花一点时间写诗练笔的就更少了。很多中学生一下笔往往就是“徐志摩体”“席慕容体”,追求押韵,形成了一种“套式”,但就现代诗而言,尤其是中国的现代诗来说,现在早已不是上个世纪,先锋派诗人对诗歌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先锋”二字意味着创新,而当下中学生的诗歌写作,正是缺乏这种创新精神。“创新”意味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探索,新一代诗人不能完全承袭前人的成果,生搬硬套,他们必须进行大胆的创新,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体验生活,只有这样,中国的现代诗歌才会长盛不衰。
四、现代诗的审美差异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话不假,尤其在面对一首诗时,读者会由于诗歌观念的不同而对一首诗产生审美差异。例如,有人认为一首优秀的诗应该以意境来吸引读者,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以给读者内心强烈的冲击来取胜。这并不能说哪种观念更好,因为个人有个人诗歌观念上的差异,而这些观念上的差异也同时存在于中学语文教师中,这给学生作文评分造成极大的困难。当下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触到的往往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朦胧诗和抒情诗,而朦胧诗和抒情诗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当下的诗歌并不能用上世纪的标准去评价,如果将现代诗歌纳入到作文体系中来,这也就意味着中学语文教师需要阅读大量当下的诗歌来丰富自身阅读量,同时更新诗歌审美观念,以满足学生在作文中用现代诗歌作为应用文体的需求。
五、现代诗的受众较小
中学语文考试以选拔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而现代诗歌无论从作者还是从受众来说,相较散文、小说而言,其读者和作者都较少,在中学生这个特殊的受众中,诗歌被削弱的现象开始变得尤为突出。在日常阅读之中,中学生主要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很少有中学生会选择去阅读现代诗歌。与此同时,大多数学校的阅览室中专业诗歌的纯文学性期刊较少,诗歌读本、诗集更是少之又少。这些原因造成了现代诗歌在中学生中的受众面很窄,这也是中学语文考试的文体中现代诗歌未被纳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诗已近百年,其作为文体中的一种,正以其语言的有效性在文学领域中占据着更大的位置,但进入中学作文写作中是否恰当,还需要我们耐心地等时间的洗涤和未来教育体制的发展来给出答案。
参考文献:
席慕容的诗歌范文6
一、以文体为主线,进行单元间的整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以文体为主线,将第二单元的《敬业与乐业》、第四单元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组合在一起,合成“议论文”阅读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将第三单元的《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和第五单元的《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组合在一起,合成“小说”阅读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议论文、小说这两种文体的文体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体特点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的展示、交流,还有助于学生解决这两类文体的课外阅读,“举一反三”。
二、一“字”串珠,其妙无穷
打破传统的“逐篇突破”的教材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审视多篇课文,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透视内蕴,提取精粹,来简化教学头绪,扩大教学容量,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的标题中都有一“望”字。教师可以紧扣“望”字着力整合,以“望”推进课堂:谁在“望”?他“望”到了什么?他“望”的心情如何?你从“望”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可以以“愁”为主线进行整合教学:读《望江南》和《武陵春》,比较两位古代女子的愁,讨论她们各自在为何而愁,哪个更愁;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比较这三位诗人的愁,讨论他们各自在为何而愁,哪个更愁;比较两位女子的愁和三位男儿的愁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三、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间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