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的民间谚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冬至的民间谚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冬至的民间谚语

关于冬至的民间谚语范文1

【关键词】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社会实践,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一、研究意义及步骤

由于生源减少,民办院校的处境艰难,一方面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进入对峙阶段,另一方面民办院校之间竞争也异常激烈。因为公办院校有历史沉淀,学术氛围浓厚,科研与品牌效应都比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具有较大优势。在此环境下民办院校应走出自己的特色,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应用”的核心就是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进而提高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相应素质。在此背景下探讨民办高校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课题组对山东省三地九所实力比较雄厚的民办高校和开展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接受调研者包括烟台南山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工学院、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原山东产业文化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蓬莱校区)、南山集团下属企业等。我们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472份,具体情况见表1。

二、山东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中因子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斜交旋(promax),选择荷重大于0.5且其特征值大于1(Eigen values over 1)的因子作为主要解释因子,实现变量的归类。同时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重新对三个专业社会实践生评价指标进行二级分类,构建出包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的分层递阶的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指标体系。

对影响因素的各部分问项进行的KMO适当性检验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802、KMO值(学生素质)为0.868,财会管理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908、KMO值(学生素质)为0.827,旅游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738、KMO值(学生素质)为0.791。Bartlett’s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值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均适合于因子分析。具体数据见表2。

注:根据通常的惯例,α≥0.5为可靠。

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本研究对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的47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2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7个因子和3个因子,教学因素共解释76.232%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68.089%的变异, 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α最小值0.565,最大值为0.968,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α值也分别达到0.967、0.866,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7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了学生毕业论文和学生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毕业论文和学生实践因子;F2由10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的专业实践和非专业实践比例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比例因子;F3由11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教师专业实践与非专业实践的比例情况、以及教师实践结果,因此命名为教师实践比例与实践成果因子;F4由5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实践结果对学生以后发展的影响,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成果因子;F5由1个项目组成,涉及到教师实践时间长短情况,因此命名为教师实践程度因子;F6由1个项目组成,论文答辩过程学校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命名为论文答辩过程学校控制的有效性因子;F7由1个项目组成,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因此命名为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因子。 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毕业论文与学生实践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5.94),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比率最大,F7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的方差贡献率最小(4.695),对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酒店业务能力等,是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因子;F2由3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自主创业、学生实践创新成果、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转化能力,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F3由5个项目构成, 基本反映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专业兴趣高低、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学生工资待遇水平、学生自信心表现、学生专业认可度,因此命名为学生非智力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知识应用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3.474),能解释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比率最大,F3学生非智力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22.148),对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2)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接上表

2. 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对影响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的47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2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7个因素和3个因素,教学因素共解释72.49%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释73.073%的变异。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α最小值为0.61,最大值为0.934,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 α值也分别达到0.951、0.919,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3个项目组成,与学生毕业论文和教师非专业实践有直接关系,因此命名为教师课余实践和学生毕业论文因子;F2由8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各种实践的影响,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水平因子;F3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教师与学生专业性实践,因此命名为师生专业实践因子;F4由4个项目组成,反映了教师实践时间长短和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与导师见面次数,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程度因子;F5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包括学生实践总结报告质量影响度、学生实践中爱岗敬业度、教师产研结合成果、教师挂职总结报告质量,基本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成果因子;F6由6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的课余非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非专业实践因子;F7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教师对学生实践评价影响、学生实践单位评价重要性、教师的实践单位评价影响度等,主要反映了实践评价方面的内容,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评价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教师课余实践与学生论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0.69),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比率最大,F7师生实践评价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4.695),对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创新成果比例、学生理论、实践知识转化能力、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学生工资待遇水平,是所学知识的提升与创新,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F2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学生专业认可、学生专业兴趣,主要反映的是学生非智力方面,即精神方面的因素,因此命名为学生非智力因子;F3由2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应用,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30.929),能解释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比率最大,F3学生知识应用因子方差贡献率最小(13.757),对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2)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3. 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对影响财会专业社会实践的45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1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6个因素和3个因素,教学因素共解释71.09%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释70.623%的变异。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 α最小值为0.77,最大值为0.965,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 α值也分别达到0.971、0.876。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财会专业社会实践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4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毕业论文和师生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因子;F2由1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了科技、文化“下乡”学生实践数比率、支农支边学生实践数比率、支边支农实践教师比率等非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课余实践因子;F3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相关度、学生对答辩前准备程度、学生对论文答辩后整理情况等相关内容,因此命名学生毕业论文因子;F4由3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德-体-技因子;F5由3个项目组成,反映了学生毕业实习时间、教师产研结合成果影响度、学生实践主动性程度的实践时间和成果,因此命名为实践程度因子;F6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实践评价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成果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师生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3.24),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6学生实践成果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5.457),对影响社会实践工作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财会专业学生素质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5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包括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学生专业兴趣爱好、学生自信心表现、学生专业认可程度等,是学生的精神状态,因此命名为学生非能力因素因子; F2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素质高低、学生会计业务能力高低等,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因子;F3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学生创新成果比例、学生毕业后工资待遇情况,是知识转化运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高低情况,是知识的提升,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

(2)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财会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所示。

三、三个专业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3.1 三个专业社会实践因素因子比较分析

毕业论文在三个专业中的社会实践因素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说明毕业论文对社会实践因素的影响最大。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重要指标。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就所学专业领域某一现象或理论简介或某一理论成果而所的文章。学校应该严抓学生论文,从选题、开题、中期考核、以及论文答辩都要严格控制,避免出现“论文不重要,不能因为论文答辩不过耽误学生毕业”这种宽进宽出的错误思想,应该树立论文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论文不合格大学学习就不合格的思想。严格把控论文应从以下方面做起:(1)提高全体教师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2)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3)制定规范的论文开题、答辩制度三专业因子分析中,相同因素还包括实践成果与实践程度因子以及专业实践与课余实践因子。

财会专业有与学生道德相关的因子,这与专业特点有关。会计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等。这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应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3.2 三个专业学生素质因素因子比较分析

学生素质因素三因子命名相同包括: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学生知识创新因子、学生非智力因素。三因子涵盖学生素质的70%多的信息。

三因子在三专业中顺序不同,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23.474%,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13.757%,在三专业中最小;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30.929%,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2.138%,在三专业中最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5.36%,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2.148%,在三专业中最小。

以上差别是由各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财会专业学科特点略微偏理科,财会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定量、精确、细致、微观,同时有比较枯燥和单调,所以对学生的兴趣要求较高,因此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在三专业中最大;工商管理专业比较宽泛,需要多方面的掌握知识,知识专业性不强,因此学生思维活跃,思维发散,因此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最大;旅游管理专业侧重于人的因素,突出实践的专业特色,因此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学生酒店业务能力影响因素最大。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一种实力派办学机构,在教学界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探索适用于民办高校的教育科研指标体系,推动其教育科研工作的进步,对其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镇,李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创新成长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166-171.

[2]梁镇.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评价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5);

[3]梁镇,陈立文,丁雷等.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杨颖.浅析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年9月.

[5]贾斌.目前高校社会实践现状引发的思考[J].职业教育, 2010( 1) : 275.

关于冬至的民间谚语范文2

相信各位都知道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为每年的11月7或8日,那么对于立冬的习俗,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关于立冬习俗和禁忌,以供大家参考!

关于立冬习俗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在民间,老百姓劳动了一年,立冬这一天要好好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冬泳

如今,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会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北方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立冬吃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南方热补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我国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的禁忌1、忌日晒过长:过久的日晒会消减人的水五行,减少财运。

在健康方面,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2、忌活动过剧:剧烈的运动过后心跳容易加速,血压升高,这个季节里特别容易发生危险。

所以最好立冬过后一般人不要选择剧烈运动。

3、忌外出过早: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不仅外出最易引起感冒,而且阴气比较重,非上班人士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

上班人士注意添衣保暖,调节运势。

4、忌洗浴过长:冬天阴气比较重,立冬后洗浴过长会削减人的阳气,并且冬季空气干燥寒冷,许多老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所以不宜长时间泡在水里。

5、忌“小疾”不治:立冬后天气寒冷,人容易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不要因为一时疏忽,就积累下老毛病。

立冬有什么谚语(一)在北方流传的谚语: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打雷要反春。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

(二)在江南流传的谚语: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

(三)在闽南流传的谚语: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

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四)在客家流传的谚语: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

关于冬至的民间谚语范文3

关键词:包饺子;教学设计;意图分析

一、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包饺子的兴趣,学会包饺子的方法。

(2)劳动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有际交往的能力;能将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

(3)情感方面: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二、课程要求

(1)教学重点: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在包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乐趣,增强学生爱生活的信心。

(3)教学准备:饺子皮、各种馅、碗、筷、锅等劳动工具。

三、教学过程

师: 同学们,大家都记得周六我校有什么固定的活动吗?(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由实践活动为话题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听说我校同学个个聪明机灵,动手能力特别强,这节课老师非常想见识一下,行吗?同学们的声音多么洪亮啊,从你们自信的脸上,我看到了胜利的光芒。同学们真是个个冰雪聪明,因为你们会勇敢的展示自己。老师太喜欢你们了。那你们喜欢吃饺子吗?(生答)老师也特别爱吃饺子。饺子已经成了我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种食物,大家想一下:我们过什么节的时候是一定要吃饺子的?

生:春节。

师:对,我们中国人除了过年要吃饺子表示喜庆团圆、吉祥如意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日子也要吃饺子,是哪一天呢?

生:冬至。

师:是的,我们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你们知道冬至这天为什么要吃饺子吗?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资料,那位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回答)

生:展示关于饺子的来历资料。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

【设计意图:过年、冬至吃饺子是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情,而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学生知道的并不多,课前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既丰富了学生对民俗知识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哦,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你们还知道那些有关饺子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吗?(生答)你们知道的真多,想不到饺子里面还包含这么多的民俗文化,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查的、问的、综实课上学的。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学生分别从饺子的传说、俗语、谚语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体会饺子的文化魅力,了解了饺子的传统文化。】

师:是啊,俗话说的好:“好吃不过饺子。”饺子这种食物已经占据了我们中国人的心灵,就连外国人都称赞好吃,并且花样也越来越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各式各样的饺子吧!

课件出示:花样饺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饺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由学生的真实感受水到渠成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师:花样饺子欣赏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没想到饺子还有这么多的花样。

生2:真想自己动手包饺子……

师: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包饺子,板书课题。包水饺

2:猜想问题,呈现步骤。师:同学们在家包过饺子吗?(生答)那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应该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注意听,有问题的一会儿可以补充。(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考察学生的生活常识,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说出基本步骤】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了包饺子的基本步骤,不过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其实每个步骤里面都有不少学问呢!下面老师就一步一步教给同学们怎样包饺子。

(师在展台慢慢包,生仔细观察并说出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具体了解包饺子的过程,行动之前掌握了学习方法,无异于上阵带好了武器,在操作的时候才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师:看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知道了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生2:我们想包饺子……

师:那好,我们现在就比赛包饺子,比赛之前考虑一下:在包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生:讲究卫生,注意安全,质量要好,分工合作……

师:考虑的真周到!我们包饺子的时候要先洗手,放上适量的馅,把边捏紧,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包的快,包的好,包的饺子有创意,开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初步体会分工合作的必要性。】

3:动手操作,参与指导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师参与活动并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

师:好了,我们每个小组都已经包好饺子了,各组互评一下,哪个小组包的饺子最好?谈谈你们的经验吧!

师:饺子包好了,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生:煮饺子。

师:对,我们现在开始煮饺子,谁有煮饺子的经验?

生:我在家煮过饺子……

师:那好,我们邀请××同学给我们煮饺子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这份劳动的快乐与同学分享,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又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活动反思】

关于冬至的民间谚语范文4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们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立冬的风俗活动及养生菜,欢迎阅读!

立冬的风俗活动1、立冬习俗——风俗活动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

2、立冬习俗——风俗活动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河南">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3、立冬习俗——风俗活动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全国冬泳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区:气温以17℃作为冬泳的起点;水温以8℃作为冬泳的冷度标志。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以下则有冷、麻、强冷刺激的感觉。

4、立冬习俗——风俗活动烧香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立冬的传统食俗1、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2、吃大鱼大肉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而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3、喝羊肉汤

在山东滕州,立冬时节,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绝对是一种享受。而且,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热量,御寒效果极佳。

4、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建议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类最好的伙伴)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5、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立冬的养生菜1、山药炒木耳

材料:山药1段,水发木耳5朵,蒜2瓣,盐、鸡精、油少许。

做法: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备用;水发木耳洗净,摘小朵备用;把蒜剁碎成末;烧开一锅水,然后将山药片放入焯30秒后捞出备用;热锅倒油,放入蒜末爆香后加入焯好的山药片炒半分钟后加入木耳一起炒熟,加盐、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山药一般在霜降前后收获,中医认为,山药一味入三经:即肺、脾、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2、百合炒马蹄

材料:鲜百合6两(约240克),碎猪肉4两(约160克),马蹄10粒,姜蓉2茶匙。糖、盐各1/2茶匙,生抽1茶匙,水1汤匙,油、生粉各1/2汤匙。上汤2汤匙,蚝油、麻油各1茶匙。

做法:鲜百合切开,洗净沥干;马蹄去皮剁碎。碎猪肉加入腌料,腌15分钟。烧热锅,下油1汤匙,炒熟碎猪肉,放入鲜百合、马蹄及姜蓉,炒匀,最后加调味料,炒至汁干即成。

功效:百合能止咳补肺,马蹄消痰清积食。鲜百合味淡,可加少许姜及肉碎,增加鲜味,不寒又不燥。

3、西芹炒虾仁

材料:西芹、虾仁、腰果、胡萝卜、蒜、葱、姜末、盐、砂糖。

做法:将虾仁洗干净,西芹切丁,胡萝卜切小薄片。锅内放2大匙油,冷油小火放入腰果炸至酥脆捞起放凉。炸腰果时,一定要冷油、小火,一边炸一边要翻动以免烧糊,炸好后要彻底放凉才会酥脆。将油倒出一半,剩下的油烧热放入蒜、葱、姜末爆香,再放胡萝卜及西芹丁,大火翻炒约1分钟。放入虾仁,盐,砂糖大火翻炒约1分钟即可盛出,洒上放凉的腰果即可。

关于冬至的民间谚语范文5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在古代我国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立冬节气的由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冬节气的由来冬季开始的标志,汉魏时期为迎接立冬开展习俗活动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汉族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立冬习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袭至今的。

立冬简介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立冬当天吃什么传统食物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区,就喜欢利用饺子来作为立冬进补食物。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

鸡鸭鱼肉

在南方的很多城市,立冬要吃的是鸡鸭鱼肉,因为天气逐渐的寒冷,人们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而肉类是富含蛋白质的,所以认为吃肉是最好的选择。中医认为,立冬进补适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鸡肉、羊肉、虾等。

羊肉

寒风起,羊肉肥,立冬进补,羊肉是首选,又到了该吃羊肉的季节了,如今,人们对羊肉的常用做法,不外乎爆、烤、涮、炖几种。每种做法都各有其风味和特点,蕴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尽相同。

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狗肉

我国民间素有“天上的飞禽,香不过鹌鹑;地上的走兽,香不过狗肉”之说,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温补肾阳、提高人体免疫力、驱寒的作用,因此民间又有“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的说法。一般来说,在冬季吃狗肉是最好的,可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少感冒,特别是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的人常吃狗肉,具有大补的作用。

狗肉软嫩,容易被人体吸收,有强胃健肠之功效。从中医学上看,狗肉性热,非常适合于身体寒凉、肠胃不好者,特别是可以促进恢复健康,非常适合手术后身体虚弱的人。但是热量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按照《东医宝鉴》的说法,黄狗肉质最佳,其次是白狗肉和黑狗肉。阴历九月不能吃狗肉,另外,不要和大蒜一起吃。

立冬三候具体解释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关于冬至的民间谚语范文6

[关键词]做节 狗肉节 文化内涵

乐平的“做节”习俗

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保留着一项特殊的节日――村节,村民们习惯把该活动的举办称之为“做节”。在这里各村按祖辈定下的时间轮流举行庆祝活动,轮值“做节”的自然村要宴请村落群内其它自然村的村民,村民们根据自身经济情况控制宴请规模,长期以来形成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习俗。在三水区,以乐平镇的保安村和黄塘村最为典型,这里的村民每逢村节均会在宴席上烹食狗肉,长期以来该节又被称为“狗肉节”或“香肉宴”。村民们认为该节比冬至重要,对于有“冬至大过年”之说的三水人来说,该节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据了解,在村节来临前的几个月,村民就要着手准备节日食材――狗肉,其来源通常由购买或饲养获得,具体数量根据各家经济情况而定,通常为2至6条。

到了村节当天,只要你是,或曾是该村村民,无论你身处何处都会赶回村中过节,甚至还会召集身边的好友或同事一起回家过节。以乐平黄塘村①为例,近年来,每逢农历九月十五村节当日都有数万人齐聚黄塘,共度村节。从三水城区至黄塘的公路旁,来来往往的车辆络绎不绝,有广州的、南海的、深圳的,甚至还有来自香港和澳门的。由于村里没有专用停车位,在乡村里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停满车辆。

在轮值“做节”的村子内,人头攒动,狗肉飘香,不少村民就在民居小院内或大门口架设灶台专门用于烹饪狗肉。晚宴前夕,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陆续到来,并向村民问候或致谢;而村民则一边回礼,一边准备饭菜。场面非常热闹,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

客人到来后,有的坐于院内聊天,有的趁饭前闲暇时间走访亲戚,也有部分摄影爱好者好奇地四处游走,捕捉镜头。村民们经过一天的准备,周围的亲戚、朋友也都陆续到来,随着晚宴时间的到来,迎来了村节最热闹的时刻。宴席中常吃的食物除了狗肉,还有鱼肉、鸡肉等各式菜肴,每桌一般都配有酒水,常备的有白酒、啤酒或饮料。当热腾腾的狗肉送到桌面时,宴席基本就可以开始了。

传统的“做节”习俗

乐平现居人口大部分是南宋以后陆续迁徙至此的,据《三水氏族谱》记载“南宋咸淳年间始由南雄珠玑巷徙居广州府南海郡三江都碧湖坊,又于明景泰年间分入三水,繁衍十余乡”,保安村《陆氏族谱》记载“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正月十五由珠玑巷迁到三水乐湖”。以上族谱记载的迁徙史在黄塘村和保安村也得到受访者的普遍认同,但“做节”习俗始于何时尚未发现史料记载。据受访对象口述,多数人认为“做节”习俗起源至少可以追溯至清朝中期。该时间并非开村时间,而应该是村落群基本形成的时间,因为各条村轮值“做节”时间的主次安排与村子间相互关系及开村先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只有在村落群初步定型后才可能形成这样轮值“做节”的习俗。

每逢村节,村民们要举办一系列活动,借此祈求福祉,联络亲情,增进友谊。通常很多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合为一个村委会,而每个村委会就相当于一个村落群,在该区域内的每条自然村(或村民小组)都会轮值安排吉日主持“做节”活动。轮值的村子由近年刚结婚的家庭负责“做头”,主持宴请活动,负责主要经费,他们也会竭尽所能办好该活动。以保安村和黄塘村为例,此二村分属于两片不同的区域,两片区域内的各条自然村都有着不同的“做节”时间安排,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做节”文化圈。在该圈子内,村民们根据各村建村的先后或辈分的不同安排具体的“做节”时间。该习俗一年中最隆重的是农历九月十五,在当地倍受重视,人们习惯把这一天称为“做九月十五”,重视程度远超过“冬至”。其次是八、九月和正月的吉日也有“做节”活动,但活动场面不如农历九月十五隆重。

在老一辈村民的印象中,每逢村节都要举办“迎神②”、“拜神”、“送神”、“宴请”等活动,宴席中以橄榄、酸姜、鸡肉、鱼肉为主,烧酒助兴。通常,村民会在“做节”的前一天派“喃呒佬③”去祠堂或庙宇“迎神”,夜里把神像迎到村中祠堂,“做节”当日族人在祠堂举行“拜神”仪式,下午筹备晚宴进行庆祝,晚宴过后又请“喃呒佬”将神像送回庙中,或直接送往下一个轮值“做节”的村中祠堂。

保安村的“做节”习俗

乐平镇的保安村和黄塘村地理位置相近,习俗相似,都有“做节”习俗,都吃狗肉;但是谈到“狗肉节”大家都首先想到黄塘,对于保安村则不甚了解。其实保安村的“做节”习俗保存得更为完整,但为什么黄塘村的“狗肉节”却更具知名度?原因不仅在于黄塘村“做节”时食狗肉的鲜明特征,还在于该村每次“做节”都大宴宾客,宴请范围远远超出村落群。参加人员除了本村及邻村的亲戚、朋友外,凡是与本村有联系的人均可参与。由于食客较多,规模较大,现在的黄塘“狗肉节”已成为三水人所熟知的重要节日,而与之相邻的保安村正因为少了以上两个要素而鲜为人知。

现在的保安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户数1278户,户籍人口4213人,外来暂住人口1460人。辖区内的布东村“做节”时间为农历9月15日,布西为农历9月13日、布北为农历9月15日、黄上为农历9月18日、黄南为农历9月18日、中一为农历9月16日、中二为农历9月13日、南麦为农历9月14日、唐家为农历9月15日、高家为农历9月10日、新村为农历9月11日、坳头为正月26日、涡南为农历8月15日、涡北农历8月14日、地岗农历8月12日、上村农历8月11日、麦岗农历8月13日、麦岗新农历8月14日、迁坑农历8月12日、小陆坑农历8月14日、新布(三峡移民村)无“做节”习俗。从调查中了解到“做节”的村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做九月十五”的是布东村和布北村,此二村在村落群中分别被称为“大佬(哥哥)”、“细佬(弟弟)”,布西村被称为布东村的“契仔(干儿子)”。这说明以上各村子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解释了为什么布东村和布北村“做九月十五”最为隆重,这和他们在村落群内的地位密不可分。

“狗肉节”的形成

“狗肉节”是人们对乐平镇部分村落“做节”习俗的一个通俗称谓,主要源于节日期间吃狗肉的鲜明特征。在三水区有“做节”习俗的村子很多,但每逢村节均烹食狗肉,并长期坚持形成习惯的主要集中在三水区乐平镇,其中以黄塘村和保安村④最具特色。

“狗肉节”源于“做节”习俗,但绝不等同。村节早已有之,而“狗肉节”作为村节的衍生品现在也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狗肉节”的形成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清末民初,受战乱影响,一群难民逃亡,落脚于此,为纪念这一天,村民便每逢该日就举办“做节”活动,烹狗待客,逐渐就形成现在的“狗肉节”。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在时期,村民四处逃亡以躲避战乱,待到重返家园之时,庄稼已被破坏,村民无粮可食,正在大家苦恼之时,村民看到几条恶狗正在糟蹋仅剩的粮食,一怒之下将狗捕杀,食之,当天正是农历9月15日。

以上两种说法以后者居多。吃狗肉的习俗在三水乐平镇虽然比较常见,但并非所有乐平人都能接受,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吃,甚至十分排斥吃狗肉的做法。因为他们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不忍杀害或食用,但在战争年代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开始食用狗肉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地人为纪念以前的艰苦岁月,便在“做节”期间烹食狗肉,形成习俗并一直延续至今。“做节”习俗早已存在,而“狗肉节”的形成是在“做节”习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时间晚于“做节”。二者活动时间基本相同,内容相似,主要区别体现在菜肴的选择和宴请的规模方面。

近年来,“做节”习俗逐渐简化,突出了“宴请”环节,而选用的食物则变得更为丰富,有不少村子形成了节日当天烹食狗肉的习惯,宴请规模及影响力都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做节”活动。尤其是黄塘村,其“做节”的说法已逐渐被“狗肉节”的声势所掩盖。

“做节”习俗的文化变迁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做节”习俗的演变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日军侵华是一个重要节点,在此之前保安村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做节”习俗,轮值时间的安排秩序井然,当时也并未出现食狗的风气。经历后,乐平镇渐起食狗之风,并与传统的“做节”习俗融为一体,传承至今。另外一个节点是,“做节”的习俗在期间基本销声匿迹,曾一度中断。直至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这一民间习俗才得以复兴和繁荣。

时至今日,“做节”习俗已简化为以宴请为主的节日活动,在食品的种类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宴席中的食材种类更加丰富,狗肉作为一道较具特色的菜式虽然不被所有人接受,但依然吸引着不少食客的注意。另外,“做节”的轮值安排也和以往有所不同,出现数条村子同日“做节”的情况,高度集中的人流量及狗肉烹饪过程中香飘四溢的情景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狗肉节”的文化内涵

改革开放之前,三水各地由于经济条件差,“做节”所配的菜肴都很简单,有时候甚至吃不上肉。改革开放后,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物已经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问题,他们开始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并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文化――“狗肉节”。现在的“狗肉节”较以往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开放性。在宴请过程中,不管是同事或朋友,也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这里的村民都乐意邀请,他们不担心人满为患,反而会以客多为荣。因此,每逢“狗肉节”黄塘的村民都希望有更多的客人前来助兴,少的有四五桌,多的达三十多桌。另外,部分村落群轮值过“狗肉节”的习俗较以往也有所改变,出现多条村同日过“狗肉节”的情况,该转变扩大了村落的影响力,也为村落群增添了节日气氛。2006年11月5日(农历九月十五)乐平29个自然村举行盛大“狗肉节”,据村委会干部估计,以平均每户接待六桌计,约6万人参加了该活动,是村民总人数的十几倍。

在乐平,食狗之风相对较盛,关于狗肉的一些谚语也颇为丰富,形容狗肉味香可口的有“狗肉滚三滚,和尚企唔稳”,记录狗肉食材选择的有“老猫嫩狗吃死人”,描述吃狗肉最佳时节的有“冬至鱼生夏至狗”等说法。

其实,本地人并非都喜欢吃狗肉,有的甚至从来不吃,有的是因为个人饮食习惯所致,有的是因为他们认为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不忍食用。虽然在乐平很多人不吃狗肉,但也没有影响这里食狗的饮食习惯。

三水的“狗肉宴”虽然分别在一年中的数个时点来举办,但最为隆重的是农历9月15日,即中秋之后的一个月,这一时间点不仅与“冬至鱼生夏至狗”的说法不符,也和晚清以后习惯于冬季食狗之习俗不符。这说明乐平兴起食狗肉之风并非源自岭南地区早期食狗肉的习俗,也不同于周边地区食狗肉的习俗。根据村中老人的说法:“狗肉节”形成于战争年代,那时庄稼绝收,因没有东西可吃而选择狗肉,为了纪念那些特别日子而选择在每年“做节”时食用狗肉,以缅怀过去。这一说法正好为“狗肉节”时间的选择找到了根据,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习俗。

“做节”是乐平镇较为常见的习俗,在不少村落依然保留。吃狗肉只是当地村民“做节”过程中在食材选用方面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将最具代表性的黄塘村和保安村进行比较后,发现保安村的“做节”习俗比黄塘村保存得更为完整,但是对外的影响力却不如黄塘。究其原因在于黄塘“做节”时广邀四方宾客,熟悉的,不熟悉的,只要能请到的都邀请到村中聚餐。客人越多,表示主人家的人缘越广,面子越大,主人家也会倍感荣耀。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与村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除了体现出他们热情好客的一面,还是一项具有文化内涵的群体文化活动,村民可通过参与该活动来稳定、扩充、展示其各自的人际关系资源。

[参考文献]:

[1]王仁湘.中国史前饮食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第74-81页;

[2]邹卫东.岭南食狗习俗考[J].广东:广东史志,2003,(03),第53页;

[3]刘朴兵.略论中国古代的食狗之风及人们对食用狗肉的态度[J].河南:殷都学刊,2006,(01),第105页;

[4]叶春生.岭南风俗录[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1988,第196-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