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詹天佑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詹天佑教学反思范文1
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了解,尊重学生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保证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讨论思考并且积极发言,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和以后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打基础。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詹天佑》这篇课文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于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英雄事迹做一个详细了解,除了阅读课文中介绍的内容,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料室等,让学生自由查阅资料,对詹天佑的事迹有一个全面认识,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体会詹天佑爱国精神和非凡的才华,培养学生向詹天佑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使学生从小就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詹天佑的事迹做一个报告,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中的优点和不足做出点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最后教师通过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强化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增加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立,通过教师的巧妙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并把此方法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师提问要巧妙合理,问题的内容应该是与本节课的主题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疑问中阅读课文,探索知识,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龙的传人》这篇课文时,首先应该意识到要引起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准备好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我们为什么都是龙的传人?你知道哪些关于龙的传说?你对龙的了解有哪些?你知道的成语、诗句有哪些是跟龙有关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对《龙的传人》进行阅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鼓励学生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标注,通过与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含义,体会到龙的精神和象征,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我国的小学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农村小学就读。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观念转变慢,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片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减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课本中学习到的新鲜语句无法应用到日常的口语表达中,学生的作文成绩也会下降。教师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在教学中根本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发言,表达能力怎么会提高。其实,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言。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种子的梦》这篇课文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对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摘抄背诵,还要创建一个类似的主题,如“我的梦”,让学生组织演讲内容,在讲台上大胆发言,自由发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是通过一两次发言就可以提高的,广大教师要注意多进行此类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自由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要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学评价只局限在一张试卷上的评价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此应该做出改革。新的教学评价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不只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察,还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
詹天佑教学反思范文2
一、好习惯能减负增效
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魏书生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句话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习惯能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仔细审题、认真书写的习惯,对于这些,我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技巧方法。只要孩子们上课专心听讲,把字学会了,词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分析透了,文章主旨明了了,就不用到课下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更不用钻到题海里去做漫无边际的习题;孩子们一旦学会仔细审题,就能大大避免错误的发生,自然而然准确率就会有一定程度地提升;孩子们能做到认真书写,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但给自己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情趣,而且会让自己在考试中信心十足。先拿作业来说,语文字迹工整,既可以让自己赏心悦目,又可以避免二次重写,作业本子上的一个个“优”字评语会带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再拿作文来说,字迹工整会给评卷人留个好的印象,同等水平的作文,字迹工整得高分的机率就大。减负以来,学生专心听讲、仔细审题、认真书写的习惯较以往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既令人欣慰,又让广大师生也尝到了减负增效的甜头。
二、备好课是减负之重
我认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应当与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际上,备好课就是做好减负工作的源头活水,就是减负的重中之重。身为语文教师,要讲好每一节语文课,首当其充的就是要对所讲的这节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就像俞伯牙弹奏“高山流水”一样顺畅自如。虽然说我们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只有一杯水,但是我们就得在讲课前事先准备好一桶水,只有那样的备课才能满足学生漫无边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想备好一节课,优化备课各个环节对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如果我们没有精心的备课,就不会有兴趣盎然、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如果我们没有精心的备课,即使有再先进的教育理论、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也不会有实践的场所;如果我们没有精心的备课,又怎能会在不断地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呢?又怎能成为具有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教师呢?所以,我觉得教师的备课很重要,要备出自己的风格,备出自己的水平,备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课来。我备的每一节课都是围绕本课教学重点展开教学,根据重难点进行有效练习,把课堂的生成预设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反思也要做到真实,体现的是自己的真实课堂。
一名好的教师备课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我会因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去选择不同的备课形式。我们的备课如果具有针对性,那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更精彩。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既要重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更要深层次地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感情,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把课题作为提出教学的切入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妙趣横生。比如,我在上《白杨》时,就从白杨的精神入手,从爸爸的沉思和心愿展开教学重点的分析。例如,《詹天佑》一课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以詹天佑这个人物为拓展点,以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例如,《新型玻璃》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就是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再如,语文教材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教法当然应该有所区别;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其入境。比如,我在上《只有一个地球》时,就用创设情境法;我在教学《鹅》时,用图画导入法;在教学《穷人》时,就用讲故事导入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有针对性地备课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和谐、民主、轻松,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备好课是减负的重中之重,更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十几年来,我教的每一节课都做到了精心备课,孩子们也从我课堂上的短短四十分钟学到了真知。
詹天佑教学反思范文3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的交流,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通过教学实践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班额小组合作有效性
学校布局调整后,我校成了一所寄宿制的完全小学,由于教师编制紧张,教师数量有限,面临的是如何在大班额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而且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想得多,说得多,动得多等一系列的问题也对教师的组织教学,尤其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近五十人的大班,如何在大班额下提高教学质量,成了工作在教学一线教师的第一要务。如今我所带的两个班级都是大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两年多来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好这一问题。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自己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大班“小班化管理”。
虽然合作式学习更适合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操作实行,但对于大班额的班级更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实行“小班化管理”,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机会。可是在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往往有时课堂气氛难以控制,产生看似热闹,其实混乱的局面。因此,合理构建学习小组,并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有效指导,从而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保证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然,最常用的就是4-6人一小组。学习小组的编排不能随意,要充分考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性,让具有不同性格特征、思维特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组成小组,并使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视阔基本保持一致,构成竞争态势。分组时要考虑的因素有:一是成绩。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二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三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使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二是性别。男女搭配。因为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合作效果更为显著;三是家庭背景等。一般不允许学生相互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一些与自己相似的学生,如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这样不利于小组活动。如教《家乡的桥》第一课时,在欣赏了介绍家乡各种各样石桥的配套录象后,让学生思考:一个人对家乡的回忆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择石桥来写?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全班交流,通过几个优等生的回答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的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因此,我采用优等生带领小组学习的方法。通过他们在学习中的示范和帮助,同学们都能得出“石桥的样子千姿百态”、“石桥的桥名字体相衬相映”、“石桥是我们童年的乐园”这三点结论。
二、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团结协作共享收获
小组内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如有负责召集组员、维持秩序的组长,有负责把握时间、控制音量的督导员,有负责记录发言、把握讨论方向的记录员,有负责代表小组发言的报告员等。只有经过精心组织,学生才能明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自的努力和大家的通力协作。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作文水平高、文笔优美者的同学充任“记录员”,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文字加工;胆子大些、语言组织能力强、表达条理清晰的同学当“汇报员”,对小组学习结果向外信息,并随时解答别人提出的疑问;动手操作能力强些的同学当“操作员”;严于律已的学生担任小组纪律监督员的职务,随时提醒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随意讲题外话或做其他与讨论无关行为的学生;绘画特长者充任小组美工工作,为展示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美化加工,以期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小组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而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地进行轮换,以期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三、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讨论质疑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的放矢。如我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一文时,牢牢把握了本节课合作学习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感叹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才能,我顺势引导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结合文中叙述的有关语句,理清詹天佑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勘测线路的,同时也了解了詹天佑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明确目标的提出,使学生紧紧抓住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分工,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有效的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了读书质疑、合作释疑、自主获取知识的任务。
四、明确合作学习内容,抓主抓重设置问题
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我们还需要认真考虑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内容。那么,哪些内容有必要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呢?
一是有关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地探究,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在《将相和》一文中,廉颇跟蔺相如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体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而进一步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怎样从和谐自我走向和谐社会。
二是可以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有一个合作小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周瑜知道在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提问的学生话音刚一落,其他小组的学生就回应到:“知道”,“不知道”……笔者意识到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顺势立究,学生明白了周瑜知不知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周瑜想以造箭为名,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通过诸葛亮借箭成功,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悉对方和有胆有识的诸葛亮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当然,教师还可以针对其他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有更好地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必要的时候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更有实效性。
五、精心指导学会倾听,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六、转变教师角色,深入小组合作指导
詹天佑教学反思范文4
语文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把握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仍如“雾里看花”,特别是对“人文性”的领会更是“水中望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是“涛声依旧”,就是“荡然无存”。许多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叹道:“如今的语文课没有语文味了。”大家都在不断的反思,寻求其中的原因。
一、怎样的教学才是语文教学
1、错中杂乱: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疱”
一是教师要敢于创新,综合整理。“语文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既然是文化,当然是越丰富越好。于是在课堂中纷乱地把音乐、美术、思品等学科知识大篇幅的涌入,还在课堂中玩花样戏。可想而知,把这么多“文化”堆砌在一起,语文的文化内涵还在哪里?我们的课堂到底是文化课,还是语文课?这样一来,语文的个性不但没有凸显出来,反而被活活的淹没了。二是对“人文性”的认识过于浅显,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课堂上教师不去肢解课文内容,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趣盎然,这就是所谓的“人文”。当然,“人文”有时是表现为一种情趣,一种精神,外显为一种氛围,而真正的人文内涵是植根于人的精神力量之中,是以人的生命为根基,以文本语言为承载的,这种丢掉文本、刻意营造外在的、空泛的“人文”只能说是一种无病,浮萍一般,是永远无法站住脚的。
2、教学不位:工具性“倍受冷落”
如有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谈及《詹天佑》时,问学生:“假如你站在詹天佑的雕像前,你会怎样说?”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一会儿,终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詹天佑,你不怕帝国主义国家打你、骂你,你真伟大!”教师问他能不能换种说法,学生摇了摇头说:“我是这样想出来的,就这样说了。”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教学环节。教师有很强的“语文”意识,能及时地捕捉“战机”,引领学生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达到升华学生人文情感的目的。这是一个“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的设计,但学生们近乎集体“失语”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那唯一开口的却是让人忍俊不禁的口语话,它显示了一种语言的贫乏。“肚中有墨,出口无言”,原来很平时的课堂很少有这样的说写训练。教师淡化“训练”,意在避开“机械训练”之嫌,但不等于不要“训练”,既然是“工具”,不练怎么行呢?
3、知识越位:人文性“大红大紫”
不难看出,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要求学生进行“读课文,谈感受”这一教学环节,其实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固然不错,但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地空谈感受。因为,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一是学生有资料书;二是网上可以查阅,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的去从读中感受,直接就说出了答案。甚至老师在课堂上还没说完,学生就举手要说感受了。例如教学内容涉及到有关环境污染的主题时,很多教师都会联系实际谈环境污染,先给学生出示课件中环境的图片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受到束缚,成了定式,无法展开思维空间在读中感受课文的内容了。虽然学生在谈感受时也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同时也注意到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要求,但“杯水车薪”,已经被教师的课堂思维充斥了学生浓浓的趣味。这是语文课,不是环境污染主题会,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必要的,但这不是语文课的唯一追求。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学还担负着指导学生感悟母语、积累母语、运用母语进行交际的任务。即使是感悟“人文”,只是笼统地说说感受,缺乏感悟“人文”的抓手,没有和文本语言发生更多的联系。这种貌似“很语文”的“人文课”在当今风头正盛,很多人更是趁之若鹜。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这正体现了语言的性质。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要使语文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所以说,语言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中怎样教语文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于语言,语言就是语文的本位,便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
1、“两语”并举
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是语言的两个方面,内容是肉,形式是骨。内容决定语言的形式,形式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有了内容才可能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反之,形式就成了干瘪的空壳。学生在读书时首先要感受文本语言,只有读懂了语言的意思,才会读透整篇文章的人文内涵。简言之,即了解文章的语言形式。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全面的理解,才能说基本上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
2、“内外”化兼
詹天佑教学反思范文5
作为有十几年教书生涯的我,所教学生中,不乏优秀,自己参加教学比赛,也取得一些成绩。曾以为,我不算一个优秀教师,但至少应能算合格吧?可随教龄的增长,越发觉得自己的太多不足。站在讲台上,真有些惶恐。特别是最近遇到的两次狼狈: 狼狈之一: 对历史文化一知半解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历史常识,应该是,而且是必须强迫自己学习。因为从古人的文化典籍中可汲取许多营养和智慧,小学高段加入不少相关内容,这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第一次狼狈,是来自学习《景阳冈》。我也看过四大名著,仅限于囫囵吞枣型吧!曾听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上课,当学生随口提到三国时,靳老师信口道来,哪回?什么标题,如数家珍。听课师生无不叹服! 羡慕之余,我也尝试效仿。在课中介绍武松,我讲得眉飞色舞:武松是孤儿,武大郎如其父母,多年未见,想哥心切,不听店家劝阻,执意冒险过冈。后来,因大嫂潘金莲与西门庆私通,合谋毒死武大。武松一怒之下,寻上鸳鸯楼将西门庆,潘金莲等一干人,一刀一个,快意恩仇。完事后,在墙上大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全班肃然,心中不觉有些自得。冷不丁,角落里飞出一句:宋老师,你讲错了,血溅鸳鸯楼,是武松杀张都监,那是在杀潘金莲之后……然后,把前因后果讲得一清二楚。沉默…尴尬…汗颜…心中一下打翻五味瓶。除大力表扬该生阅读涉猎广,研读深入,号召全班学习外,同时也坦承老师的错误。下来,我认真看《水浒传》,确系如此。此次狼狈,至今惴然。 狼狈之二: 基本功羞于见人
学习《詹天佑》一文,体会詹天佑杰出才能时,要讲隧道的开凿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板演隧道的两种开凿方法时,我画了两座山的简图,基本还象山,学生也按课文内容在上面画出了开凿示意图。我又画“人”字形线路,在线路上画好火车。刚一转身,教室里一片低笑声。扭头再看,我也摇头苦笑。这哪是火车:线条横七竖八,车头歪歪斜斜,前后两车头一大一小,烟囱居然还还画在了驾驶室上。十足一个“新型”怪物!我厚着脸皮解释:老师读书时,没开设美术课,画得太丑,多多原谅。教室里又是一阵宽容的笑声。我随便请个学生上来重画,画好后,更让我惭愧。想当初考教师简笔画时,我只是草草应付。我也知道,我所谓的没开设美术课的理由,是多么的勉强和可笑。平日里,经常教育学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下,让我更深切地了解了其中含义。二次狼狈,甚觉自己有些厚颜。 狼狈之反思:语文教师难当
曾以为,当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挺容易,会认字,会朗读,会分析几篇课文,能做几张考卷。对付一帮毛头小子,应是绰绰有余。可如今,我觉得语文教师难当,最难当。
语文在诸学科中,最具综合性,人文性。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杂。语文教师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常有语文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这语文,不知怎么教了。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因为在许多方面,我们教师已大不如学生。书写,朗读,背诵,下笔作文等,超过教师的学生,越来越多。上海《语文学习》举办过一次教师、学生的同题作文竞赛。出人意料的是教师的作文,总体水平竟不及学生,令评委们瞠目结舌。如果让我和学生同题作文,我能超过他们吗?和学生谈谈古典名著,我能滔滔不绝吗?我不敢肯定!这我们又如何去教?老师不是圣人,不是完人。学生超过老师,可喜;学生怀疑老师能力,可悲。我从心底感到一种危机。
詹天佑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教学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展开学习,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同学间的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就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中的小组合作教学,可以使个别差异在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多年来很多教师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是空有其形,许多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搞得五彩斑斓却内容空洞,有的看似美丽却无法掩饰其内在的空虚,如此现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无从谈起对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培养。
一、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要遵循差异性的分组原则。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水平等因素,组建4人或6人为一学习小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结合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各项能力的发展进行组合,不能随机分组。小组综合实力不能存在优劣之分,力求公平竞争。每组成员都要有各自的任务,避免出现“看、等、靠”的现象。同时要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以及加强学生的成功体验。然后是选出“小先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轮换并逐渐缩短轮换时间。语文学习合作小组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坦诚相见、民主平等。教师合理地在各个语文学习小组间分配任务,让孩子们体会到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
其次要编排学生的座位。小组要根据学生的人数采取多种座位的排列方法。座位编排要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间广泛地进行信息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同时,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保持相对均衡,这样建组的好处能保证成员间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从而有利于小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交流。一是出现意见分歧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思想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思维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二是思维受阻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在学生欣赏了满园春色后,教师问:从“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难点,此时学生的思维往往无所适从。这时让学生小组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理解“红杏”是必然要“出墙来”的由此得知,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必能冲破束缚而蓬勃发展。三是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形成一种与人共同操作的良好品质。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我先请各学习小组画出施工示意图;然后把施工示意图通过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在共同操作中锻炼合作能力。
三、创设小组学习环境
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使学生主动、欢乐地投入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该篇文章时,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并按照课文里的对话模仿增加一些表情与语言。表演前制定游戏规则,奖励获得队。由于小学生大多会对这种表演游戏感兴趣,会因为奖励踊跃参加。扮演角色的过程,不但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而且会交流。
四、实现有效的交流
1.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学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后进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活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主动参与,根据语文课本相关内容精心设计带有一定研究性的问题。如:让学生独立完成预习,划出难点并进行小组讨论,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要将自然融入课堂设计之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交际活动。通过合作探讨促使学生主动发表自己观点,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些问题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可把一些相关的问题留到课外。小学成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对其他成员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友谊和成员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培养合作意识
在学习阅读、古诗、分角色朗读环节,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需要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反馈交流,经过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合作,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对每个小组要从课内外的有效合作、组员成绩之间互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每位学生的合作品质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10(06).
[2]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刘利达.探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时代教育,2015(06).
[4]申建华.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内容的设定及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