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绘画作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梦绘画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梦绘画作品

中国梦绘画作品范文1

    宋代美术教育的鲜明成果,就是绘画艺术得到全面发展并产生了大量的绘画及工艺美术作品。宋代的画家对绘画艺术有了新的理解和追求,不再满足于继承已有的绘画形式和题材,开始把视野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各种题材都进行专门化的研究,大大丰富了绘画的题材和内容。据《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宫廷内府所藏历代名画共6396轴,其中3300多件为宋人作品。当时许多录着者称,他们所见臣民中珍藏之迹“为数不可偻指”、“若尽载平日所见,必成两牛腰矣”(邓椿《画继》),可见两宋绘画作品之丰富。而在绘画理论研究方面,画诀、画论、画谱、画评、画录等着作不断问世,据《中国历代画学着述目录》所录,宋代留传至今的画学着作达77种100余卷。无论优秀的绘画作品还是理论着作在宋代都是非常丰富的。历代画家都重视美术教学上的观摩教育,尤其到了文学化时期的宋代,更注重文化修养。如此之多的绘画名作和系统的绘画理论,为当时的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范本和教学资源,自然有利于美术教育得到更广泛、全面、深入的实施。宋代绘画的普及正是宋代文化的一种突显方式,专业、业余画家及画工的大量产生恰恰又是宋代美术教育琸约成果的重要体现。

    二、文人画家的加入对宋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影响

    宋以前虽然已有文人画及文人画家的产生,但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初见端倪的状态,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进入宋代这个文学化时期,由于文化的全面发展,文人画才真正步入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文人画家的大量加入,首先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绘画作品的身份及价值,同时也提高了绘画的教育价值。文人画家基本上并不以绘画为生,而是将其作为陶冶性情或自娱的工具,这正暗合了当代美术教育中的美育,而且也十分符合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大众美术教育理念。其次,文人画家一般都在朝为官,他们的画作往往能够得到皇室贵族及侯爵大臣的欣赏与喜爱,对处于统治地位的上层阶级审美趣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吸引一些王公大臣加入到文人画家的行列,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对象上大大扩展了古代美术教育的范畴体系。最后,文人画家都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系和美学修养,他们能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更敏锐地体悟到绘画的深层内涵,并将自己对绘画的见解以文字形式表着出来。于是就产生了诸多的画论、画记、画跋等绘画理论着作,或以史论形式总结归纳前人绘画成就,或表述自己对绘画的理解与看法,或将自己绘画的实践经验记录下来。这些理论着作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及后世画者提供了有资可参的理论原则,具有极高的指导和学习价值。

    三、科技发展促进美术教育形式多样化

    就科学技术方面来说,宋代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被称为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虽然并不是始于宋代,但到宋代在技术及应用上更加先进与广泛。造纸术在宋代也得到长足发展,绘画开始大量采用宣纸代替价格昂贵的帛绢,绘画成本降低,更具文化内涵的文人写意画繁荣起来,促进了宋代绘画风格的形成及美术教育的影响。北宋“布衣”(平民)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的谷腾堡早了四百年。

    ①这项发明对绘画的传播及美术教育也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绘画理论书籍被印刷成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简单的绘画可以被排版印刷,一些绘画史论及理论书都有了绘图插页,甚至一些民间小说中也有了绘画插图。宋高宗也曾命院画家马和之绘制《诗经图》,为其亲手书写的《诗经》补图,使诗歌内容更加形象化,借以宣扬“圣教”。由北宋官方颁发的一部建筑工程规范典籍《营造法式》,绘制541张图片,与文字相对照,其中除大量地盘图、测样图等示意图外,还有许多门窗柱基等部件图样和石雕、木雕、彩绘画稿一类雕绘纹饰图样。这些珍贵的图样通过先进的科技得以流传后世,成为中国古代工匠美术教育史上重要的图示典范。科技发展表现于宋代美术教育上最明显的就是丰富了美术教育的教育形式及教育范围,图文并茂的理论书籍更便于学习者来理解吸收,大量印刷图案的出现,使普通百姓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美术作品,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极大地丰富了大众百姓的精神生活。

中国梦绘画作品范文2

【关键词】人体艺术;西方艺术;主体意识;绘画表现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体艺术始终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远古时期在墙壁留下的石刻和图像,一直到在面对模特或图片的写生创作的人体艺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无数艺术家对于人体艺术的研究都在厚厚的史书上留下璀璨的一笔。本文探究西方美术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些人体艺术,以及探讨在人体艺术于我国现代以及当代艺术家的发展和突破。

一、人体艺术概述

人体艺术表现人类伟大的生命活力,启发与酝酿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创造,使肉体美和精神美和谐地融为一体。“美”是一个关键的启示。①人体艺术是主观意识和审美意识二者结合的产物。我们研究别人的艺术作品从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受,最终当自己创作人体艺术作品时,就会在脑海中浮现之前获得感受和新的理解,并且相应地根据实际的审美感受做出合理调整,与此同时蕴含新的理念的艺术品就诞生了。所以,接下来本文研究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家实际对于所做绘画的表现技术分析。另一方面是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真实的情感赋予研究。

二、现代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形式

(一)莫迪里阿尼的裸女人体艺术

莫迪里阿尼出生于19世纪,他一生的绘画作品都以“人”为主要题材,涵盖了肖像创作和人体创作。他与现代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他的绘画风格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打破了当时的绘画风格的制约。对于他的人体绘画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造型具有古怪奇异的特点。他的大多数作品人体的比例奇特,面部和脖颈以及四肢都变相地拉长,肢体动作就是一些普通生活的自由摆放。比如说,《持扇女子》《围红围巾的安妮》《穿黄衣服的安妮》《坐着的裸女》等等。第二,沉着的色彩表现。他的色彩单纯而不失品味,他的好多颜色是画家独具特色的调和,整幅画面没有过多的色彩冗杂,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令人忧郁的意味,比如《卧躺在沙发上的裸女》《坐着的珍妮》等。第三,富有弹跳力的线条。与以往的写实绘画不同,莫迪里阿尼的人体绘画是一种大胆的细线勾勒,并且是平面倾向的描线框廓,这种技法的最根本的效果就是高级。

(二)新写实主义的人体艺术家菲利普·珀尔斯坦

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开始走向大萧条,在这个时间段,当代新写实主义的艺术家菲利普·珀尔斯坦诞生了。受到当时的政治背景影响,艺术家大多与资本主义接轨,服务于经济和政治。菲利普·珀尔斯坦的艺术风格受到传统写实主义、波普艺术和抽象主义的多方面影响,实现了现象和抽象的结合。首先,在构图上,突破了传统的矩形式构图的束缚,采用剪切式构图。例如《梯上的裸女》中就是截取了人体的一部分,留下画家想要表现的一部分。这种截取方式会使整个画具有无限延伸的空间感。其次,在造型表现上,菲利普表现得的是另一种另类的美。之前的艺术家所绘画的人体一般是饱满的积极向上的,而菲利普所呈现的则是相反的冷漠凄凉悲痛的感觉,这大概就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真实写照。最后,在色彩搭配上呈现的则是高级灰。一般对于人体的颜色搭配上,要么就是素描式的颜色处理,要么就是五彩斑斓的情绪式搭配,而菲利普的颜色打破了常规,他以临近的高级灰处理人体的肌肉起伏和造型变化,让他原本剪切式的绘画作品上升到更高层次。

(三)常玉丰满张扬的女性人体

20世纪初的中国,艺术家不断探索着西方的绘画艺术,并且与国内艺术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常玉早期研究西方艺术,但巨大落差使他迷茫,不断在传统文化和新奇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徘徊。最后,他顶住压力开辟属于自己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常玉将传统的西方媒介材料表达“中国式”的美学精神。对于人体艺术绘画,常玉一直致力于女性人体艺术的研究。在女性题材中,常玉的画面给人以梦幻式的理想自由感。一方面,他结合了莫迪里阿尼的艺术特点,比如画面的平面现代性、勾勒式的线条以及纯粹的色彩平涂运用于他的女性的绘画。另一方面,艺术家常玉最具有创新的就是用油画表现本土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当欣赏《粉红裸女》《碎花布上的粉红裸女》等常玉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感和神秘感。《西方美术简史》中将常玉女性人体艺术主要分为粉色时期和黑色时期这两大研究历程,二者差异只在于历史背景对于画家的思想情绪的影响。相对于西方的人体艺术绘画,常玉的更具有中国画的飘飘渺渺然。这对于国内现代人体绘画具有破浪式的价值。

(四)潘玉良解脱式的人体艺术

潘玉良作为20世纪初的女性艺术家,她的艺术风格早中期都是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她的《镜中裸女》《女人体》更像是原始非洲艺术,而后的《照镜》更具有日本浮世绘的风格特点,她的《春之歌》基本上就是中国式的马蒂斯《舞蹈》。潘玉良给中国传统的人体认知感增加外来的创新,使人们更加接受人体艺术形式,鼓励女性的自我解放和发展。

三、现代绘画创作中的人体艺术表现意蕴

(一)克里姆特人体作品的形象的寓意性与符号装饰性

在绘画领域中,克里姆特追求的是抽象意味和重构性质的艺术风格。他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性人物,同时他的人体艺术风格是一种装饰性艺术,一方面,克里姆特的艺术风格摆脱了传统的再现客观现实。而是属于主观自我表现点线面色彩等具有特殊价值的符号。另一方面,克里姆特的人体绘画中蕴含着死亡与性的象征意味,这与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克里姆特的人体艺术绘画作品主要以爱情、悲剧和生死为主,他深受弗洛伊德和尼采的人体理论的影响,绘画作品上所要表现的是画家对于人的繁殖、爱情以及死亡的深刻理解,这就在画面上表现的就是具有一定抽象概念的绘画要素的象征表达。相对于同时期的传统绘画。克里姆特的人体艺术还具有平面装饰感,其次还有整体概括性的轮廓线以及神秘气息的特殊符号堆积,这都让人体艺术绘画超脱了时代的思想限制,具有现代绘画的创新和突破。

(二)达利手工制造的梦境艺术

与20世纪初的众多艺术家不同,达利的艺术形式更像是具有现代气息的神秘壁纸。仔细研究他的一些人体绘画作品,他更倾向于原始模样的拉扯变形以及迷幻的色彩运用,这就很容易让欣赏他的作品的人感觉到新颖和创新。达利的人体艺术绘画代表作品是《丽达》,这幅画的绘画特点主要有平面的色彩表现和无逻辑的构图,不过画面主要的女性呈现的则是宁静的美好,他许多作品内容是荒诞的梦与理想的现实的叠加的突出表现。达利的绘画给人的是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绪,而不是具体的绘画内容,这是现代绘画与传统绘画最大的区别。欣赏者会被画家带入他的精神世界,或者达利的互相矛盾的艺术理念中。

(三)夏加尔的人体自由文学

夏加尔是自由的人体文学大师。他的作品风格融合众多艺术,比若说野兽派的变形与强烈的色彩、立体派的几何画面形式、表现派的激情、达达派削弱理性因素以及超现实主义的梦幻。他的艺术风格是建立于与众多艺术形式上的超写实,这也就让达利成为现代绘画史上的伟人。他的艺术作品充斥着天真和魔幻的气息,以独具个人的形式表达对于情感和理想中的景象的象征意味和情感抒发。他的代表作《生日》就是以一种人像飘浮于空中,并且将人体结构的扭曲变形,但总体上是以纯净和谐的色调呈现宁静美好。《大红裸女》的感觉是大胆扭曲的行为艺术和鲜艳热烈的奔放色彩。《在维台普斯克上空的裸女》则表现的就是毫无逻辑的空间安排以及纯净的色彩安排。达利的许多作品都有其现代绘画的特点,给予封闭的艺术理念猛烈的抨击。

(四)毕加索的“人体形式实验”

毕加索作为“立体主义”的伟大先驱,为20世纪的现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持和启示。他的绘画作品在发展高峰期进行了对于形体的重构,并且否定了一个视点的观察和表现,所以在毕加索的画面能够看到其他视角的内容。毕加索的画没有缤纷的色彩,更没有特殊的形式构图,他最主要的就是块面的重新组合以及高度概括的客观事物抽象化。《亚威农少女》是毕加索典型的人体艺术作品,也是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开篇之作。整幅画通过扭曲的空间和裸女,以及几何形体的构成烘托出画家心中的理想美,画家完全摆脱传统的透视规则,形成了和学院派相反的全新的艺术美。

(五)原始情趣的再现人体——米罗

米罗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是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风俗艺术等融为一体的全新的艺术形式。欣赏他的绘画作品,能够让人感觉到自由的气息。米罗的绘画没有具体地再现事物,也没有传统的透视、构图和色彩的美术逻辑,他采用的是一些线条,一些类似儿童涂鸦的形状或符号构成理想的抒情艺术世界。米罗的人体艺术代表作《站着的裸女》,这幅画色彩奇异,构图新颖,画的具体内容仅仅只能看到女性人的外部轮廓,基本上在看到这幅画的时候,都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朦胧感,这也是米罗艺术形式的特殊感觉,米罗的画总是在迷蒙中透露着纯真质朴和和谐美,也正是这种平静的形式给予聒噪的世界全新的艺术美。

四、现代绘画人体艺术的总结

就近展史来说,西方绘画在二战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期的人们思想由于战变得更加开阔,观念变得更加新颖。在现代绘画领域中,各艺术流派在人体艺术风格鲜明且独具特色。一直到现代人体艺术,以往的人体始终是较为封闭的发展,无法突破客观实际的表现与主观思考之间的界限。新时代中表现人体艺术美的形式多姿多彩。一方面在表现上突破了原始的绘画材料限制和绘画技法捆绑,让更多艺术家有多种形式来表现。另一方面,艺术家现在所处的时代相对于以往没有显著突出的时代影响,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可以不被政治经济等外界因素影响,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表现心中之美、人体之美。画家作品所要表达的就是单纯的“美”。

五、结语

中国梦绘画作品范文3

[关键词]线条 闭合形 开放形(有机形) 绘画语言 视觉空间

一、线与形

线条是物象结构边缘的轮廓。在绘画指勾勒和描画物象轮廓的线,是绘画表现最常用的一种载体。在几何学上线条是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痕迹。由线条所构成的“二维平面”叫做“形”(本文特指形状)。

“形”可分为实形和虚形。实形——是形内充填满实体物质,在视觉上形成“图”的表象。虚形——是形内没有实体物质,只能看到有空洞感觉的形的范围,在视觉上只形成“空间”的表象。例如:太极图中的“黑鱼”就是实形鱼身,虚形鱼眼。而“白鱼”是虚形鱼身,实形鱼眼。(见图一、二)

二、“闭合形”和“开放形”的特性

从“形”的特性来划分,一般可分为“闭合形”和“开放形”。

闭合形——是由首尾相连的线构成形的边缘并形成视觉上的完整图形。一般情况下,“闭合形”与衬托形的背景形成“图”与“地”的关系,即衬托“形”的背景为“地”,各种“形”的本身为“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图关系。对绘画的画面而言,就是表现的主体景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三角形、四方形、圆形、梯形、多边形、自由形等都是相对于衬托这些形状的背景而言的,它们都有其自己唯一的“闭合形”表象特征。

开放形——是由首尾不相连的线构成形的边缘并形成不完整的图形。“开放形”是有意识的将构成形的边缘断开并穿各种绘画语言,在视觉上将“地”和“图”都分割成可以相互交错和穿插的空间关系,其特有的不确定空间构成方式,会让观者产生很多可以反转的错觉空间感受,体验到扑朔迷离的视觉空间效果。因此,“开放形”视觉空间表象在美术作品创作中的应用,会使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有限的平面空间产生多维的虚幻立体空间,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见图三)

“形”在闭合的状态下,不管进行怎样的排列或组合,都不会因为构成的形式改变而使其自身的特性发生空间的变化。而当“形”由闭合的状态转变成开放状态后,就会产生本质的改变,随着“形”开放程度的改变而在视觉空间上产生明显的变化,使原来“形”的特性向“线”的特性方向转化。此时,如果采用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构成画面,所产生的画面状态和空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视觉上形成类似浮雕的空间感觉。(见图四)

三、绘画语言

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绘画语言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使用绘画语言所表现作品主题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其中点、线、面、体、明暗、色彩、肌理等是最基本的元素,在这些元素中,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运动形成体,它们之间还可以在画面中相互转化。适当的线条表现就可以在平面中产生合理或非合理的实体空间或虚体空间,这种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在表现面(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等叠加画面效果时都是通过线的有机构成来实现的。(见图五)

通过使用“线”这种特殊的绘画语言,直接去反映艺术家对世间万物的真实看法、亲身感受和喜怒哀乐等生活感受,在很多国际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事实上,形态各异的线条,功能有别,在具体的运用和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与抽象性。中国绘画(特别是工笔画)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来表现的。在国际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克利、达利、米罗的绘画作品和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中就充分体现了线条和由线条构成的虚实面、虚实体在这些艺术品中的重要作用。

线有直线和曲线之分,曲线比直线具有柔和、流动、变化、优美等特征;曲线能透出婉媚、飘逸等风格,直线则体现简洁、刚毅等风格。根据“线”存在的状态,其表现的功用显得特别突出,通常是对所目睹、感受或想象到的事物的一种视觉表现,每一根线条都极富意味,是艺术家使描绘对象精神高度升华的主要表现手段。特别是中国画的绘画体系,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一直是将中国书法的用笔、用墨融入绘画中,因此,对线条的表现能力要求很高,近现代很多欧洲绘画大师和日本浮世绘画家的作品,都是受到中国画线条表现形式的深刻影响。

四、有机形的应用

在自然界大部分的形是有机形(开放形),它是柔和的、轻松的、曲线性的和无规律的。但是,在人们以往思维模式中的形是无机形(闭合形),它是生硬的、刻板的、有规律的,而且常常是长方形的,类似工厂生产相同产品的感觉。因此,有机形在美术作品创作的应用,将会使绘画作品更具有接近自然的真实内涵特质。

从宏观的绘画表现方式看,一般使用写实、夸张、象征的(即曲折隐喻的) 这三种绘画语言来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思想。“闭合形”与“开放形”绘画语言作为一种新的绘画表现方式,在美术作品创作中的应用,可以将以往的写实、夸张和象征的表现方式有机的融为一体,使画面呈现出半立体的空间反转视觉效果,使画面产生类似交响乐多声部混声的效果。同时,由于线在长度、宽度及方向上的不同表象,会使连续不断的或间断的,粗的或细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静止的或运动的,直线的或曲线的,或者是这些线的诸多形式的不同的结合体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在“图”与“地”之间产生多重错觉空间的交织和穿插表象,如果再加入光影、空间和体量的表现,就会使画面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特殊效果。(见图六)

写实的表现形式----是绘画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最能朴素自然地再现生活和传达思想感情。中国五代时期画家黄筌的“珍禽花鸟画”就是典型的写实语言,以形写神,情趣动人。中国现代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和广廷渤的丙烯画作品《钢水·汗水》同样采用了非常写实的绘画语言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通过超写实的手法表现“父亲”在烈日下的晒谷场上喝水的瞬间画面,展示了中国农民吃苦耐劳、质朴勤奋的性格,影响了很多中国现代画家的创作方向;广廷渤的丙烯画作品《钢水·汗水》通过炼钢工人在炼钢炉前休息喝水的画面,表现了他们以苦为乐、忘我劳动的高尚情操、朴实憨厚的性格,通过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把炼钢工人火一样的热情和钢铁般的意志等准确、形象地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艺术家正是通过这种写实的绘画语言来表现人们外在质朴美和内的心灵美,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见图七)

夸张的表现形式-----是绘画语言中另一种很有特点表达方式。它是艺术家通过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的方式将人物或事物的内在本质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是画家表现自己独特感受、强烈激情和美好理想或幻想特殊方式,它具有的特殊功能使人们通过对画面的感受去体会和感悟艺术家内心所表达的精神情感世界。世界上很多的动画片为了作品的需要,都是采用了非常典型的夸张变形的绘画语言进行角色创作的。其中著名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老鼠和鸭子的卡通形象就是使用夸张绘画语言塑造非常成功的作品之一。它将我们平时厌恶的老鼠和相貌平常的鸭子塑造成爱憎鲜明、滑稽可爱的“米老鼠”和 “唐老鸭”的精美形象,风靡全世界,至今,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品牌专卖店专门销售以他们的造型所衍生出来的玩具和文化体系作品。在世界级绘画大师中毕加索的很多作品也是将各种不同角度的视觉印象通过夸张变形和重新构成的绘画语言塑造了在他心中新的作品形象。他著名的作品《梦》就是运用夸张表现形式非常典型的例子。

象征(亦属曲折隐喻类) 的表现形式-----是绘画语言中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的表达方式。它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给人以简练、形象的真实感,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耐人寻味的联想,从而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很多象征的绘画作品中,并不是从正面去表现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物体和思想、情感,而是拐弯抹角地,有时甚至是借用其他抽象隐喻的东西去表达。本世纪初以来产生的大量抽象绘画,就打破了古典主义绘画那种系统性的稳定与美的形象,它没有现实主义绘画那样充分揭示人物性格的写实主义作风,而是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冲破了有史以来仅靠具象形式反映生活的束缚。我们在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等抽象绘画大师的绘画作品中可以找到这种象征、隐喻的绘画语言。

《记忆的永恒》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1931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这幅作品中表现了他不加选择的梦境、幻觉和意念。画面中,达利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和他那熟练的绘画技巧,通过精心刻画的几只已经疲惫不堪变为柔软状态的金属钟表定格,揭示了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时间永恒,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意念的真实感。(见图八)

我也喜欢用象征的绘画语言来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我的作品《风中飘动的思绪》中,我象征性地将风中飘动的发带、荒芜的山头、远处窗子的投影和由椭圆形构成的人头中交织飘荡出来的大脑形体等元素,通过张开大嘴高声呐喊的人和“开放形”绘画语言的综合应用,隐喻地暗示着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工厂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不择手段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过度索取,并在其过程对大气、地表和地下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导致我们人类已经生活在危险的边缘。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我们现在必须要呐喊,要制止人类对地球的再度伤害,想尽一切办法要保护好地球的环境,让它得到休养生息,逐步改变现在的环境状况。只有这样,它才能继续为我们人类今后的生活带来幸福。(见图九)

五、结束语

中国梦绘画作品范文4

关键词 音乐 绘画 建筑 比较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互相区别开来的良方。我们通过这个方法,以期通过音乐与绘画、建筑的比较,使音乐的特性明晰地显现出来,易于为人们所认识。这样,作曲者就能在创作实践中充分发挥音乐之所长,避开音乐之所短:欣赏者就能在欣赏活动中,尽量地领略音乐所能给予的一切。

一、音乐与绘画

1、绘画从自然界中汲取素材,音乐却不能直接找到可利用的事物

绘画从我们周围的自然界中汲取永不枯竭的素材,比如山水、花鸟、田园景象、世态风俗,等等。画家画不出他们没有见过和仔细观察过的东西。不管是齐白石画笔下秀美的中国山水,徐悲鸿画笔下奔腾的骏马,还是世界上拍卖价最高的凡高的名画《向日葵》,都是受自然美的激发而创作的。

与绘画相反,音乐却无法在自然界中找到可以直接利用的事物,自然界没有奏鸣曲、序曲或小夜曲。如果说音乐可以从自然界中得到什么。只能说作曲家从自然界美的事物中获得灵感或创作激情,将自己的内心感受用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尽管乐曲中有弦乐在低音区奏出的音型模拟潺潺流水,长笛在高音区吹出布谷鸟的叫声,但这并不是自然声调,从来没有哪个作曲家能直接利用自然声调来达到真正的音乐目的。

2、绘画的发展对音乐的影响

印象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自1974年法国画家C・莫奈展出的一幅标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以莫奈和马奈为代表的法国印象主义绘画流派,以猎取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为目标。不拘于细部,而只重其整体效果,着意描绘的是特定氛围下的色彩和光线,出现在画面上的总是朦朦胧胧的梦一般的印象。在印象主义画派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双重影响下,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家,同样喜欢描绘大自然的光线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瞬间印象和感受。在德彪西的创作中比比皆是。如《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透过树林的钟声》、《云》《海》、《梦》等。印象主义作曲家甚至认为音乐更能把印象主义的理想和给人们带来的朦胧的感觉、模糊的印象表现出来。因为音乐的运动和光的流动都是在时间内完成的,所以音乐比绘画更有条件表现不同的时间感官印象的全过程。带有飘逸和风雅格调的印象主义音乐,以其超脱尘世、优雅纤细的艺术品味,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和丰富的感官愉悦。

3、欣赏音乐作品产生的联想与绘画作品的意境

我们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会被乐曲抒情婉转的旋律,古朴典雅、生动秀美的格调,流畅多变的节奏深深吸引,脑海中会闪现出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江南春天的夜晚明月照江面,江上小舟荡漾。两岸花香阵阵飘来,花影在轻轻摇曳的大自然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乐曲将多姿多彩的各种画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样。在欣赏绘画作品时。也往往会引起我们在音乐上的很多联想。比如当我们站在意大利名画家波的齐里的《维纳斯的诞生》前,看到维纳斯从碧蓝的海水中徐徐浮起时那种清新、柔和、宁静,就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德国作曲家孟德尔逊的协奏曲。音中有画。画中有音,在欣赏音乐作品或绘画作品时,产生听觉与视觉的交叉互换,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审美空间。

二、音乐与建筑

人们经常将音乐与建筑相比较,试图证明它们的相似: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1、音乐旋律的力量、节奏的变化,同建筑物的线条有着相似的美

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会被时而高亢明亮,时而低回婉转的旋律所陶醉,被丰富多变的节奏所震慑:我们在凝视一座建筑时,同样会被起伏流畅的线条(旋律)及错落有致的框架(节奏)所倾倒。在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始终被一种力量感染着,这种力量(坚定的信心与顽强的意志)凭借着刚劲稳健的技巧控制着节奏的变化,并贯穿乐曲始终,最后发展到顶点终以光明战胜黑暗而告终。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建筑式”的感情,因为这样的感情使人联想起和建筑物圆滑的线条相似的美。这种线条和绚丽的空间融合成了一体。达到完美的最终的和谐。

2、建筑物的节奏、韵律有时与音乐很相象

节奏和韵律是构成一座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随时随地可以看见的。例如,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天安门是重点的一节或者一个拍子,然后左右两边的千步廊,各有一排等距离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下去。但每9间或11间加一道墙。即节奏断一下。经过这样几段之后,就出现了东西对峙的太庙和社稷门。好像引进了一个新的主题。这样有节奏有韵律地一直达到端门,然后又重复一次到达午门。

3、音乐同建筑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异

中国梦绘画作品范文5

我们边走边聊。恍若正在穿越这条古老的时空隧道,在这胡同深处去触摸历史的脉络。他说喜欢这条巷子,喜欢在这样的氛围下挥毫泼墨,浓郁的平民气息,多彩的百姓风情,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于是,在这冬日午后,我们在暖暖的阳光下聊天。然后一些往事从胡同深处飞出来,象一些开在来时路上的花朵。这位年逾七十、已过古稀之年的老者,精神矍铄,妙语连珠。他说凡事要用心,绘画如此,做人也如此。

“苍山霭霭隔风尘,妙笔写来别有神。细认墨翠淋漓处,崖深啸古更振新。”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国家一级美术师、制作出《大闹天宫》、《真假李逵》、《三个和尚》等几十部美术电影、有“东方毕加索”美誉的啸古先生。

寻梦江南的时光

啸古生在苏州,却和外婆生活在扬州,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外婆住在扬州大武城巷内。多少年过去了,啸古还记得。

啸古出生时,爆发,苏州的家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炸毁。幼小的啸古被外婆带到扬州。外婆家姓朱,住在大武城巷。外婆娘舅家的日子叫朱云飞,开了间中药店。啸古记得,药店里的野苏涓嘤很有名,在扬州城里叫得响当当的。

啸古印象最深的是“八珍糕”的包装纸上印有“八仙过海”的图案。平时,啸古就在中药店内厮混,有事没事总喜欢拿着“八仙过海”的图案在手里把玩,时间长了,竟也能照着图案的样子临摹出来。

他读书的时候,每到假期,就会跟要好的同学一起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青的山,绿的水,红的花、白的鹭,黄的鸭……颜色、味道、形状等等,构成了啸古假期一道道感官盛宴,当然,享受这些丰富,他比别的小伙伴们都多了很多心眼,他不仅要将自然尽收眼底,还要把它们牢牢印刻心上,等回到家,就将这些印刻在记忆里的自然,逐一用自己的画笔“拓印”下来。后来,无论是在苏州美专习画还是在电影学院深造期间,深夜,同学们都已经进入梦乡,啸古却倒满一盏灯油,开始画。一直到灯油尽了,还不肯停笔。就连在睡梦梦到什么好意境,也会蹦起来,挑灯弄墨,捉梦,生怕到天明梦消失了,就再也画不出来了。少年是个做梦的年龄,而他经常在梦里作画,以至于分不清楚是梦在画里还是画在梦里。

抗战结束后,由于苏州的家已被日寇炸毁,啸古只好随着家人来到昆山锦溪。九岁那年,父亲带着啸古去拜望著名画家吴似兰,啸古随意间画的人物肖像让吴似兰先生的眼睛一亮,称其是不可多得的书画奇才,将来必成大师。在征得其父同意后,吴似兰将啸古收至膝下为徒,学习传统中国画。

扬州悠悠深巷的生活经历,给了啸古深厚的文化熏陶。这一点,人们在啸古的书画作品中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画纸上小桥流水,近处一名少女摇橹荡舟,远处一个带着孩子休憩草地上,桥映水面,两岸人家,水中渔家夫妇驾舟缓缓而行。画色搭配简约,出神入化烘托出江南特有的情致;动静和谐又分明,体现出他深厚的生活底蕴和精湛的画功。看他的画,更像是在品读一首清新的诗作,耐人寻味,令你仿佛看到他内心深处与手中画笔的对白。

动画巧手老顽童

中学毕业后,啸古又在吴似兰先生的推荐下进入颜文梁先生创办的苏州沧浪亭美专。(颜文梁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留法的油画家、教育家)。之后,啸古又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深造。1953年,啸古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起初啸古在动画片组从事特技制作。第一次接手的是金兆元导演的《罗汉钱》,啸古精心制作的片头赢得好评如潮。此后,大量的动画片都出现了啸古的手笔。当时制作条件十分简陋,为了做出逼真的效果,啸古绞尽脑汁。为了在《孔雀公主》中营造“鸟在天上飞”的效果,啸古就此设计出“前面画飞鸟,后面拉背景”的手法,一幅飞鸟图立刻栩栩如生。啸古还会用尼龙丝做出“雨丝”、用玻璃胶做出“眼泪”等,而这些都是啸古灵机一动的效果。

后来啸古参加《大闹天宫》、《真假李逵》、《三个和尚》、《孔雀公主》、《假如我是武松》等几十部美术电影的制作。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儿童美术片制作为啸古日后的绘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基础。1991年,啸古在上海朵云轩开办个人画展。

作为中国电影基金会25人的艺委会成员之一,啸古谈及现在中国动画落后于日本、美国时,表情凝重。他指出,日本动画画面细腻,美国动画动作夸张,这些都值得中国动画人学习借鉴。中国动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民族形象。正如美国迪斯尼米老鼠、唐老鸭的形象深入人心一样,中国也有优秀的民族形象,如孙悟空、黑猫警长等,这些优秀的形象应该得到进一步挖掘。

除了作画,啸古的兴趣十分广泛。他是球迷,在扬州开画展期间,他这几天都是半夜起床看世界杯,兴致所至,挥毫画出一幅球员踢球图,寥寥几笔,惟妙惟肖。此外,啸古还精通苏州评弹、昆曲、锡剧等地方戏曲,就连F4主演的《流星花园》的主题歌,他也是唱得如痴如醉。

妙笔点染水墨新天

方成先生这样评价啸古的绘画:“啸古用他的心态画出了自己的风格,用他的思维来表现世界之美。”

啸古的画风重意尚趣,以展示人的心灵,倾诉人的心声,吐露人的真情实感。也许由于他对音乐有着特殊的钟爱,故而在他画中,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属于人民大众的音乐形象。细读他的画,不嫩发现,有着乐章的变奏,引申、递进的反复旋律。节奏之明快,音区、音量之起伏,越发使人感到画作的形象丰满。而构图的简洁、明快,则又显示出每一件作品的层次清晰,气势雄浑,主题深沉,内涵无尽。从啸古的画中,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更多的是运用西方油画的绘画技巧结合中国的传统水墨画的风格,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啸古说这是他几十年画作所追求的,也是前辈老画家所探索的,所以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秉承了前辈画家的夙愿,不断地吸取先辈画家的画风所长,在其绘画艺术中集国画的灵魂与西洋印象派绘画之意境,经过几十年的呕心沥血,凝结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创作出数百福精美作品,享誉国内外。

1997年,美国著名油画家培斯到上海交流,当他在朵云轩画室见到啸古作品后,惊呼其为“东方毕加索”。培斯回国后特地将女儿从美国带到中国拜啸古为师。啸古的作品近年来已被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及港台地区多家博物馆收藏。

啸古认为中国人应该画中国画,但不能千人一面,抄老祖宗的东西。一个艺术家要画出自己心底的东西,画作要自然,不能装腔作势。他应邀进京画《新北京、新奥运》,他的巨幅作品《写江南》也被天安门城楼收藏。按照啸古的说法,要“洋为中用”,这是他矢志不渝、执着追求的方向。

他把江南水乡生活作为画作源泉。立意触角穿越时空伸向消逝的年代,去刻划那些自然界美丽生灵,让她们的美扣动观赏者心弦,使他们体味着自然沧桑和人性自由的美好,开辟着山水画新的美感。在绘画表现形式方面他以现代艺术思维摒弃种种戒律,以意驳法,大胆地采用挥发与制作、写实与装饰化混用的处理手法,又勇于和“讨好不吃力”流行画模式“反其道而行”,他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作品进行精心、一丝不苟的创绘,推出与以前任何时期绘画作品不同审美张力的新作。

颇为有趣的是,他作画时旁若无人,画到兴致处,喜欢一边哼着歌曲一边作画。他的每一幅画,几乎都是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完成的。

著名画家卢沉这样评点啸古:“我佩服他在逆境中自寻乐趣,心态自然。他常研究西方绘画和林风眠先生的艺术,创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后他来北京我见到他的画线条洒脱,墨韵迷人,色彩鲜明,他画的水乡人物都有动感,他画的水乡房子好像就是我家门口,房子结构逼真。有位苏州的老乡告诉我正心兄作画边唱边画,尤其是唱苏州评弹加上说白,提笔提神墨色交融,一张水乡画面就这样一气呵成。”

中国梦绘画作品范文6

沈其斌:1、你是如何评价中国当下所谓的“当代绘画”?你认为它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你是如何保持警惕的?

郭燕:中国当下的当代绘画,让我感觉到太多的符号化和潮流化。个人创新少,很多作品与艺术家个体内心无关,似乎一切都显得太快太随意!

艺术本身应该是自由地创造和探索,表现它独特的精神世界。以个性化的东西来打动别人,其价值使人摆脱固有观念和既定的审美,而现在很多人在艺术江湖里行走,但骨子里似乎并不是真正的热爱艺术,所以表现出来的是空洞,与精神和灵魂无关,没有自我!艺术应该让人的内心更自由、更真实。我希望自己不会盲目的随波逐流,不被现实所束缚,我相信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真正的坚守自我。艺术也是思想的武器,艺术家也必须拥有超越存在的雄心。

沈其斌:2、你认为你的绘画有些什么个人特色?你如何评价自己的绘画语言和样式?

郭燕:回顾以前大师们的作品,从单纯的绘画语言来讲,已是应有尽有不可能会有太大的突破,但以表现思想和独特的内心世界这个层面来讲,绘画却会有无穷无尽的空间创造,架上绘画还是有无可替代的魅力,我的作品画的表现而写意,色彩主观,作品表现对现实无奈的内心影射。城里的钢铁丛林、睡梦中的人们回游和飘浮在现实和理想之中,黑暗孤岛上燃烧的大树,总是蕴含着我内心巨大的情绪和张力!这是一个隐密复杂的内心世界,我只是通过绘画来表达。

沈其斌:3、你在你的绘画中主要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它具有可替代性吗?

郭燕:我的绘画作品表达我每个阶段关心的主题,绘画是思想工具的呈现,每件作品都是我思考的成果。我的作品太多都是围绕着乌托邦世界的一个描述,不同之处《浮》和《飘》系列,我主要表现人与人,人与城市的那种既疏离又相互依附的矛盾关系,既现实又无奈!我个人是反城市化的,城市的高度集中让人压抑,让人容易迷失自我!而《菩提》系列中我没有刻意描绘我们的现实生存环境,而刻画的是一个更理想,更虚无的精神世界,更乌托邦!菩提也成了我个人修为的一种隐喻。近期我在创作的架上绘画,自然而然的有些变化,色彩上进入了我个人的绿色时期。同时在做一些装置作品《悬浮的物质》《他们的外套》等,材料是透明的水晶树脂,钥匙和过期作废的身份碎片,过期的银行卡等,总之,我的作品都是我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影射。

相比之下架上绘画我觉得对我而言,还是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手段,相对容易控制,也是我最熟悉的一种媒介,我任为没有替代性。

沈其斌:4、你的绘画是否充分表达了你的观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或有空间?

郭燕:我想这个问题观者回答更有说服力。虽然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打动别人,能充分的表达我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但是我对自己的作品很难满意,这么多年,画了太多的画,我觉得废品也很多,满意的很少,我经常毁掉以前的不满意的作品。但又停不下创作的冲动,就象是患上了强迫症一样,绘画有时对我而言就象是一支镇静剂,能让我的心平静下来,让我仿佛进入另一个虚拟的世界,我喜欢这种感觉和创作过程,它带给我的满足是无法替代的,这种快乐有时是一种高级的痛苦熬出来的,所以我也有时对朋友讲:“艺术是一种病,当你喜欢它的时候,你已无法治愈了!”

沈其斌:5、你和你的绘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为什么用绘画来创作?你有可能放弃绘画吗?为什么?

郭燕:绘画不是我生命的全部,但却像我体内的血液一样无处不在,它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我从小的梦想。虽然艺术表现方式是多样的,但我个人更偏爱架上绘画,它比起装置影像等相对更容易驾驭,喜欢绘画,没有原因!我不想放弃绘画,但如果现实所迫,到无路可走的绝境,我想生存才是第一位,能生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艺术在现实中显得太奢侈,曾经大学毕业时我都觉得做艺术是遥不可及而伤感的梦,现在我才稳稳地抓住了它,觉得和自己曾经从小一起画画的伙伴们相比,我还是很幸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已是很满足,所以我要珍惜,要感恩!

沈其斌:6、绘画在你的艺术创作中占什么样的比重?有什么样的关系?

郭燕:绘画在我现在的创作中,完全占主导地位,大学时我的专业也是油画,两年前我才尝试装置作品,两者看似没关系,但终究是我观注的一些主题,只是通过不同的手段表现出来。

沈其斌:7、你认为未来的绘画会怎样发展?你理想中的中国新绘画会是什么?

郭燕:我想未来绘画,无疑会多元化,反潮流化发展!

我理想的中国新绘画,应该是表现人类独特精神世界的作品。这些作品也会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沈其斌:8、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绘画?你的绘画和传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郭燕:中国的传统绘画,有固定的审美情趣,很唯美。文人气息很浓,表达方式是隐密的。我的绘画作品和传统绘画是有联系的,这是文化的传承潜移默化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囚徒,没有孤立存在的可能。

沈其斌:9、你的绘画在美术史上下文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觉得哪一些你有所收获或突破?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郭燕:我想人是时代环境的产物,虽然我从小就看有关美术史的书籍,更是喜欢研究我崇拜的大师,但从来没认真想过自己的作品在美术史中的关系,似乎是自然而然的走到今天,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推动整个艺术史的作用,研究个人作品除了研究艺术家本人,也要将他放进正在发生的大的文化历史系统,而不仅仅在美术史中。我想历史自有客观定论吧!

我觉得自己是在艺术世界里修行的人,艺术是心灵的救赎。所以前两年作品命名为《菩提》,菩提是佛教里的圣树,佛家以为内心须悟才是人生终极的自由,绘画是我内心修炼的途径,表现的是我的精神图像,像我信仰的宗教一样,我会专注于我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上,保持创作的自由和独立性,必竟时间是宝贵的。

沈其斌:10、你怎样看待今天的绘画市场?你对艺术金融化的趋势有怎样的反应?你有什么样的准备?

郭燕:我觉得今天的绘画市场感觉生机勃勃又鱼目混杂,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大背景!艺术品金融化是大的趋势,这似乎已势不可挡,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分不开,我还没有什么准备,我想我会按自己的节奏完成好每一件作品,保持创作的独立性,这样我的作品才可能会有价值。

沈其斌:11、作为一名艺术家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你所认为重要性你是如何把握的?

郭燕:最重要的是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保持灵魂与意志的独立性,艺术对于艺术家而言,本来就应当是一种信仰,否则无法继续。每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内心矛盾煎熬的成果,激性的创作和理性的分析,总是很难把握,有时想的太多激情被消耗和质疑,就会停止不前,总之,我会尊重自己的内心,真实的表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