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球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球教案范文1
关键词:安全需求 安全素质 安全教育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海上贸易也随着快速增长。据统计,超过90%的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海运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快速化、自动化发展。同时,由于海上交通日益繁忙,海上人命、财产安全和海洋环境必将受到影响,海上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也加大。因此,海运企业的安全需求越来越高
一、海运业的安全需求
今天,许多海运企业都以“船舶更安全、海洋更清洁、人员更健康”作为企业新的方针,国内各大海运企业也都在打造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由此,安全在海运界的需求可见一斑。
1.中远集团的安全需求[1]
中远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也是世界上几家最大船公司之一,如果安全出了问题不仅会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中国党和政府的形象,会破坏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因此中远集团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以“安全、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来满足甚至超越客户需求,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远集团准确把握安全文化的“二八”规律和安全后果滞后的两个内在规律,找准安全文化的9个着陆点,打造企业的安全文化。他们提出“安全就是生命”、“昨天的安全不能代表今天的安全,更不能代表明天的安全”、“安全不仅仅是不出事故”、“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等安全理念、“安全事故为零,质量缺陷为零,港口检查滞留率为零”的安全文化的“零理念”精神。这也正体现出中远集团的安全需求。
2.中波公司的安全需求[2]
近年来,中波公司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安全检查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扼制,安全形势基本稳定。多年安全管理的实践告诉他们,安全工作没有灵丹妙药,安全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认真踏实,在“严”、“细”、“实”三个字上下功夫,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有进步、取实效。
安全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企业效益和个人家庭幸福的大事,作为企业法人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法,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对安全工作严格要求。中波公司的安全目标是:杜绝重大、大责任性事故,杜绝污染事故,力争不发生等级以上海、机损、人身伤亡等责任性事故,船舶安全面l00%,防抗台风成率100%,安全质量体系有效运作,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实现零事故、零滞留、零缺陷批注的安全工作理想境界。
从上面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海运企业的“百分之百”安全和“零”事故的理想安全需求来看,海运企业的安全理想需求都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海运安全最后还是要靠船员来保障,海运企业对安全的需求就是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需求。不管是中远集团的“零理念”精神安全文化还是中波公司的“百分之百”安全工作的理想境界都反映出对航海人员的安全工作的要求,即要求航海人员保证海上工作的绝对安全。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反映了海运企业非常高的安全需求,即要求船员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具备扎实的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应急能力;强壮的身体素质和熟练的语言应用能力等全方面的安全素质。
二、海运安全工作的要素
文献3指出,实现良好的安全局面是个系统工程,安全工作至少要由9个要素构成,即: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船舶适航适货状况、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技岗能力、团结协作、检查督促、培训学习、心理调适。其中“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以及“船舶适航适货状况”是实现安全的前提和关键,其它6个要素是实现安全的基础和保证。笔者认为海运安全工作要素细分下去远不止这9个要素,但这些安全要素归纳起来可分为船舶和环境等非人员要素和人员要素两类,而人员安全要素又可分为智力影响要素和非智力影响要素,且人员的非智力要素在安全工作要素中占的比重更高。据统计,其中人员要素占80%,而人员要素中有90%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图1给出了各类安全工作要素机构图,罗列了有13种因素,其中阴影部分为3个非人员要素,智力要素2个,非智力要素8个。
图1 安全工作要素结构图
三、从业者的安全素质存在的不足
安全素质除了受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智力因素影响之外,还受诸如安全意识、管理水平等非智力因素影响。目前中国海员安全素质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是表现在专业技术、技能等智力因素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上述非智力因素方面[4]。而往往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导致了最后事故的发生,泰坦尼克号、中国“大舜”号以及红海沉船事故,都是由于海员安全素质不高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悲剧。我国航海人员安全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服从意识不强、心理素质不好、团队协作工作能力不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知识尚显薄弱、安全技能不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低。这些不足可能不会同时出现,但只要有一两种安全素质存在不足,就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应该引起重视。
四、提高航海人员安全素质的策略
海运企业安全绝对安全,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目前我国航海人员的安全素质显然不能满足海运企业的需求。为了迎合海运界的安全需求,缩小安全需求与航海人员安全素质的差距,急需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提供安全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安全教育[5]。从海运安全工作的要素分析,笔者认为应结合航运生产的实际特点,在加强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教育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影响安全工作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责任意识、服从意识、心理素质、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团结协作、人及交流能力的培养。对船员开展系统的、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来提高航海人员的安全素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培养船员的安全观。
1.经常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
在工作的同时经常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育,既可以让船员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使他们对不经常用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
2.案例法、反面例证法
安全人人需要,安全意识人人也都有,就是强与弱的差别。尤其是当人在没有亲历或看见危险时,安全意识尤为淡薄。人们往往是在不断的痛苦经历中才有了安全防范意识的。所以,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多媒体手段给船员观看各种的安全事故案例,让他们了解随时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分析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讲解化解危险的措施。这对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服从意识、敬业精神和法律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3.情景模拟法
可设置各种海上遇到的危险情景,让船员进行模拟训练。比如模拟大风浪航行、重大件绑扎、船舶火灾等。这些情景让船员亲身体验危险并化解危险,训练了船员心理素质、锻炼了协作交往能力,同时提高了安全技能,还可辅助提高英语水平。
4.开设专题讲座
请一些知名专家和船长来给船员谈安全工作,发挥榜样效应。或开设专门的心理讲座,为船员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5.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
安全意识的加强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公司可利用安全文化氛围,举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大比拼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让船员在乐趣中得到安全素质的提高。
五、结论
海运企业的安全需求要靠高安全素质的航海人才来保证。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船员距离安全需求的高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现阶段我们应该针对我国船员的薄弱环节,根据安全工作要素,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大力提高航海人员的安全素质,培育船员树立安全观,这将对全球航运安全、海洋环境保护和航运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正柱.中远集团的安全文化.水上安全.2002.11:30-31.
[2] 孙敏.诠释船舶安全管理中的“严”、“细”、“实”.航海技术.2004年第3期:74-75.
[3] 陈运龙.对安全工作要素的探讨.珠江水运.2002.7:31.
运球教案范文2
(本例在原案例的基础上略为改动,原案例出处:刘健主编.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8-60):
1.教材内容
(1)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2)接力跑游戏
2.教学对象:高一男生
3.学情分析
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为教材,是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而定,因此,直线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本课还利用篮球与呼啦圈在篮球场地中进行娱乐性的接力跑,进一步增加接力跑的难度和趣味性。
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明确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技术原理及作用,能正确区分原地运球与直线运球的不同之处。认识篮球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②90%以上的学生明确本目标。
(2)技能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②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与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娱乐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素质。
5.教学方法
(1)复习原地运球:①原地运球:蹲、坐、站;②原地高、低姿听信号运球;③原地高、低姿看信号运球。
(2)学习直线运球:①听口令直线运球(注视目标,慢速移动);②看手势直线运球;③直线追逐运球。
二、教案编制技能水平的判断
该案例的编制者基本了解体育课教案编写的整个过程和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教案的基本信息较为完整,有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方法等,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前教案编写教学技能,但在整个教案编写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主要问题:学情分析思路不清,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目标不明确等。总之,该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教案编制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技能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案例问题分析
1.单元教学课次不明
众所周知,单元教学计划是体育课时计划编制的依据,该课虽然指出“复习篮球原地运球,学习篮球直线运球”,但没有具体说明“复习原地运球”是第几次课;“学习直线运球”虽是第一次课,但共需要几次课完成这个教学内容并不明确。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在观看体育课教案时,不知该课的起点、重点与课次过程。
2.学情分析不到位
该教案在学情分析中指出“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但并没有结合篮球这个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因此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这句话属多余。“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为教材,是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这句话并没有具体指出与分析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属于空谈;“直线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这是教学重难点,不应放在学情分析之中。
3.教学目标表述不够清晰
第一,该教案把“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与快速反应能力”这个有关体能的目标写入运动技能目标中是不妥的,这说明该教案在格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运动技能目标中的“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表述不够到位。运动技能目标应结合具体的运动技术,说明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两个有关“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具体技术要点,而该教案只是笼统地表述了整个技术(掌握某某技术),这种现象在很多的教案中也是常见的,这说明教学目标制定得太笼统,没有细化到具体的技术细节上;第三,从百分比来看,“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那么还有15%的学生呢,你不是要因材施教吗?你的教学措施呢?课中没有任何体现。第四,情感目标显得空洞:“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娱乐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素质”。这节课需要“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吗?需要“想象能力”吗?如果需要,课中有具体的措施吗?这些问题都是含糊不清的。这说明在表述情感目标时只是随意地从《体育课程标准》中拿来几个相关的词语,并没有结合篮球运球和接力跑游戏这两个教材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四、教案编制技能发展建议
1.明确单元教学课次
在编写体育课教案时,写明单元教学课次不仅是编写者编制体育课教案的依据,也是为了让观摩者了解教案编写的基础与条件,有助于学术交流与经验探讨。在具体写法上,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内容单元教学的总课时、该课是第几次课。在很多教案中,有的老师为了“简便”,往往只说这是新授课(第一次课),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模糊了单元总课时,而且不利于把握教学重难点。单元总课时不同,各课次的教学重难点也就各异,如篮球运球单元教学3课时与2课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手段与方法的安排上是不同的,因此,在教案中既要明确单元教学总学时,也要具体说明某课的课次。为了简明起见,可用4-2表示,4代表该教材单元教学总学时,2代表第2次课。
2.明确学情分析的具体内容
从学理上分析,学情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特点、身体素质差异;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性别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性;学前运动技术基础;班级课堂教学氛围等等。结合该课教案,学情分析的内容应为:第一,该校高一男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应与篮球教学、接力跑内容有关的素质,如弹跳力、灵敏性、速度、反应能力);第二,该班级男生对篮球运球与接力跑教学内容的兴趣情况,如对接力跑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在安排教法时就需要运用创新的手段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该班级男生原地运球的基础(这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最了解的,因为是复习内容,上了几次课?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这是体育教师理应熟知的)。
3.进一步规范教学目标的格式与表述
首先,教学目标的编写格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布鲁姆目标分类方法为依据的“三点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另一种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四点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目前在基层体育教学中,以上两种格式都比较常见,笔者认为,若以第一种编写格式,那么应增加一个“体能”目标,这是体育学科所特有的。
其次,要不断提高编写课堂教学目标的水平。教学目标在教案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说明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案只是一个预设,是一个课前准备,因此,体育老师往往对教学目标的编写并不十分重视,流于形式。所幸的是,近年来有关如何较为科学的制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不断增多,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与观点。
运球教案范文3
呼号说明:本课采用口令、示意牌、手势的形式叫号,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场地布置:叫号往返跑时,往返距离适当缩短,重在体验被叫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学生练习时两路纵队间距离要留足,保证后边学生能够迅速跑到前面或出列运球。
教具说明:本课如果有条件满足一人一球,可以在准备活动中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如若不能满足,最少要保证一路纵队一个篮球或根据分组练习时分组多少准备篮球。示意牌可以利用板羽球牌书写数字、卡片书写数字。
【点评】:新课程进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们力图尝试把体育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本期“实案选登”选出5份篮球教案,在其中可以看出,教师们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方面,做出了努力。
洪道毅、易剑清的《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在基本掌握技术的基础上,以传接球路线的变化,距离的变化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把动作要领、易犯错误、纠正方法通过不同颜色的练习卡片提供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交流提供了方便。
李锋老师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中的无球练习是一个亮点。“无球行进中的一对一盯防练习”很好地关注了学生运球的水平,防止了由于丢球而导致的的注意力分散现象,让学生更为充分地体验跨步变向、加速超越等身体感觉,这对动作技术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在体能练习阶段的“Z”字形接力比赛,则让学生对变向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运球教案范文4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期望达到的高度。它束缚着课前的具体工作,课堂的策略选择,以及课后的评价检测工作。可以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和双眼。恰到好处的设立教学目标能让这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明亮起来。
教学目标的阐述,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的规定。因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教学活动的实施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课程改革稳步向前推进的今天,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重建,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
一、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方法
体育教学目标应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小学阶段应注重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的目标培养,教学目标呈系统性和层次性。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必须遵循思想性、科学性、操作性、层次性和可测性的原则。
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教师应能准确地制定和阐述课堂教学目标,以便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目标常用行为目标来表示。它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能够做的或通过不断地练习确定能够做到的事情。它可以是显性目标,也可以是隐性目标,但必须是准确的、严密的,不能用模棱两可的术语来表达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结果。
(2)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教学的内容,针对性要强,具体明确。教学目标过大、笼统、不明确则难以落实,教学目标含糊、不准确、不具体则影响授课质量,使编写教案时所选择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失去依据。所以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由传统的“内容衍生目标”向“目标引领内容’转变,使课堂教学目标成为课后衡量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程度的依据。
(3)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通过不懈的努力,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达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4)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首先考虑本次课的重、难点,学生通过本次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或发展的素质;其次要确定该教学重、难点在教学目标分类中的位置;最后要确定教学目标的范围,然后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此为根据进行编写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来逐步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与过程互为统一。
(1)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任何的教学活动都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诱发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当然,各种方法总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键是要看教师科学地教学设计。
(2)教师教学艺术的完善,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推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与气氛,微笑着和学生交流,教师语言抑扬顿挫,富有童趣”,教师的个人教学艺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较强的推动性。
三、教学目标的编写步骤
在制定教学目标前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根据单元教学目的,疏理出本课时的知识点以及要完成的技术技能的要求。同时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运动技能的起点和适应水平,确定本次课时的技能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的程序一般为:依据(课的目标和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主动的学习方式)――获得(成功体验)――达成(学习目标),所以在制定规范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包括以下四个要素(谁?做什么?在什么条件?做到何程度?)。
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可检测性
2009年11月有幸参加了浙江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听课活动,就以三堂篮球课的教学目标这一切入点来衬托以上提出的四个要素:
(1)陈卫星老师: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表述:以游戏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直线运球能力。教学目标四要素分析:谁――学生;做什么――直线运球;在什么条件下――没有体现;做到何种程度――没有体现;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做直线运球。教学目标的检测手段:虽然老师利用了对比的形式:人球一线;人在左侧,球在右侧解决了运球时的站位。由于教学目标的含糊,在整节课中,教师没有体现出检测教学目标的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教学之后,学生达成情况较好。
(2)董明华老师: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表述:能区分直线运球和原地运球的不同按球部位,体验、巩固掌握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原地运球手法和直线运球的击球部位,75%的男生能直线运球7~8(米),女生为5~6(米)。教学目标四要素分析:谁――学生;做什么――直线运球;在什么条件下――没有体现;做到何种程度――男生能直线运球7~8(米),女生为5~6(米)。教学目标的检测手段:在巩固阶段,教师利用听鼓声来检测,如:走三步、走五步、走十步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直线运球7~8(米),女生为5~6(米)的目标,并每次活动完之后举手进行统计,这样的检测手段看上去已经有体现,但不够显性。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目标达成高于原定预设目标,说明预设的目标过于低,或者说教师在课堂中把课的目标拔的过高。
(3)陈运根老师: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表述:体验不同方向运球时手应触球的部位,85%以上的男生能跑着连续运球,90%的女生能走着连续运球。教学目标四要素分析:谁――学生;做什么――不同方向运球;在什么条件下――没有体现;做到何种程度――85%以上的男生能跑着连续运球,90%的女生能走着连续运球。教学目标的检测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场地的直线长度7(米),14(米)的距离来进行检测走着直线运球,但对跑着运球没有进行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慢跑运球的目标稍微偏高,所以整节课下来,粗略感知85%以上的男生能跑着连续运球的目标未达成。
五、思考与结论
(1)教学目标预设和表述的情况,第一位教师表述不够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第二位老师表述比较完整,但预设的目标过于低,导致学生最后完成的情况大大高于预设的。第三位教师预设的目标过高,最后学生达不到这个目标。
(2)目标中的四要素,都缺少其中的一个因素――在什么条件下完成(独立完成、教师保护、师生保护等),这也是我们现在大多数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中所缺乏和忽视的点。
(3)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目标检测的显性反应,从而课的最后反应不出目标达成度。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主要部分,有必要进一步的探析与研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必须从教师的教学目的层面走出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关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关注学生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任何一堂教学效果突出的体育课,都离不开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蒋丰.体育课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8):7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邓志林.体育课教案结构合理性与内容科学性的分析[J].体育教学,2008.(3):12-13
运球教案范文5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7-0008-01
北京教育学院定制项目“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于2016年年初启动,按项目的进展程度,6月15日项目组在顺义区杨镇一中进行了第三轮的教学观摩研修活动。此次观摩研修活动安排了三位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所有参会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记录表进行课堂记录,随后上课教师与参会教师共同研讨交流。此项目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李健副教授担任项目组负责人。
嵌入式微讲座 问题逐个被攻破
基于前期项目观摩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北京市特级教师俞伟顺老师作了《体育教学目标、准备活动的设计》的微讲座,他从教学目标、准备活动两个方面解读了观摩课及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还现场分析了即将上课的杨镇一中三位教师的教案,他首先对教案的规范性给予肯定,同时也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俞老师的讲解紧密结合一线教学,为老师们如何撰写教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细致悉心的指导。
结合课堂观察记录表 教学观摩见实效
本次研讨会现场进行了三位教师的体育课堂展示,分别是杨镇一中侯瑞铭老师的“足球传接球-运球组合技术”、张艳老师的“排球-正面上手传球”、吴蒙蒙老师的“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三位上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思路均是在前期(第一轮、第二轮)观摩、学习其他老师课的基础上反复思考和改进后形成的,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旨在有效达成教学目的。按照预先准备,项目组为观摩老师分发了课堂观察记录表,观摩教师结合教案,在看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并作出及时反思。
专家评、学员析 促共同提升
现场课结束后,进入评课、析课阶段。首先由三位上课老师简短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思路,随后,北京市特级教师俞伟顺、陈建勤和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项目组负责人李健副教授作了细致到位的评析。细节决定成败,课前器材的准备、教师的衣着仪态等虽然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但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应从细节入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快速有效的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
且学且思 学有所获
运球教案范文6
摘要篮球运动能培养人的机智、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辨清势态,做出抉择的能力。青少年篮球活动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根基,只有青少年篮球活动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使我国篮球运动迈上新的台阶。发展篮球运动,应从儿童抓起,以普及为基础,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抓好青少年的篮球训练,为国家输送更多的篮球人才。
关键词中学篮球队组建选材训练
中学篮球队训练是学校运动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体育的普及,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一个有效途径。积极开展中学生篮球业余训练,有利于培养体育活动骨干,活跃学校的文化生活,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 中学篮球队的组建与管理
中学篮球队的组建工作一般可采取推荐和选拔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按年级或班级比赛逐级进行选拔。
(一) 选材原则
除了选出思想好,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进入校代表队外,选拔时还应注意要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选,进行系统的综合训练,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格拉姆指出:“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亲代,只要不是极端个体,其子代中有50%的人会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亲代个体,亲缘越远,这种可能性越大。”运动能力的家族化倾向,已为大量运动实践所证明。
(二) 选材基本条件
认识与掌握篮球运动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心理素质等指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是科学选材的重要问题。
1. 身体形态指标:篮球运动员以选择身材高大、身体匀称、腿长、躯干短,特别是小腿长、手臂长、指距大于身高,手大、五指长且能分得开,脚大、脚弓隆起、肩宽、胸廓大、腰细、臀部小且上翘,肌肉线条清楚、皮下脂肪少、体重―身高指数大,跟腱长而清晰、踝关节细的为好。
2.生理机能指标:运动实践表明,人体生理机能水平发展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将直接关系到运动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最终表现。如神经系统选材的指标为神经类型与反应时;循环系统选材的指标为心率、血压、心功指数与血红蛋白;呼吸系统选材指标为呼吸频率、肺活量与最大摄氧量;感官功能选材指标为视力、视野与听力等。
3.身体素质指标: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性能方面的能力。全面的素质是运动员掌握和完成各项基本技术的基础,一个人即使有再好的身体形态,再好的球性,如果没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做保证是不可能达到预想的高度的。
4.技术基础指标:这是选拔队员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通过测试队员运球、投篮、传接球及防守等技术水平,观察、评估其反应能力和协调性,动作的规范化程度以及配合意识、球感等。初中学生年龄尚小,技术基础的要求应与高中学生有所不同。
5.心理素质指标:心理素质是指在智力活动中和在个性心理行为上反应出来的反射能力。如对空间动觉方位和距离的准确判断,位置选择性好。
在以上各项指标基础上进行科学选材,对队员个人发展和球队整体发展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球队管理
经选拔的队员名单应张榜公布,以引起学校重视和激发队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学校篮球队成立后,应列入学校教务管理、后勤管理和学校整体目标管理之中,在体育教研组具体指导下进行日常训练与管理。除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外,学校篮球队管理关键在“三落实”:
1.人员组织落实:除篮球队队员与教练员名单要落实外,日常训练、比赛与管理应在体育组具体领导下进行,应请学校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以协调教务与总务及行政的关系,便于顺利开展工作。
2.训练比赛落实:篮球队的训练与比赛应按训练计划安排落实。
3.必要的经费、器材要落实:这里主要是指教练员与队员的必要补助费和比赛服装及一些交通费和球等。
二、中学篮球队的训练
篮球运动训练是竞技能力的提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教育及教学的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和训练。
(一)制定训练计划
中学篮球队的训练计划,主要包括多年(三年)训练计划、学年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等。
1.多年训练计划
初中阶段以三年为期制定总体计划。要贯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指导思想。多年训练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三年训练的基本设想和达到的目标。
(2)对运动员思想、意志品质、身体条件、年龄、生理特点、基本技术等基本情况的分析。
(3)各年度(学年)的训练任务、技术指标及主要措施。
(4)比赛安排及名次要求。
(5)测定和评定训练水平与全面考核措施。
2.学年(包括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训练计划
学年训练计划是三年训练计划的一部分,是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组织、较系统地落实三年训练计划的指标与内容。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学年训练总任务。
(2)提出比赛达到的目标和身体、技术的指标。
(3)划分训练周期和各周期的任务。
中学篮球队的训练可按学期分为两个周期,每学期分为训练期、比赛、或休整期。训练期: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与提高一般与专项身体素质,掌握与提高基本技术和战术的质量,同时加强作风的培养,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比赛或休整期:比赛是为了检查训练情况,锻炼队伍,发挥水平,争取优异成绩。如果学期没有比赛任务,也要进入休整阶段,它主要是总结经验,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便新学期投入新的训练阶段。
(4)检查训练工作与安排考核时间。
(5)学期结束进行训练工作小结。
3.周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是具体落实学年训练计划到每一周中去。主要内容包括:一周训练任务与要求;确定训练次数与时间;训练内容与运动负荷;比赛与测验安排。
4.课时训练计划
课时训练计划是根据每周的训练计划安排、制定课时训练计划(教案)。训练课是整个学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教案是上好训练课的基础和评估训练质量的依据。训练课教案基本和体育课教案形式相同,分为开始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教案的内容除明确本课的具体任务、训练内容与要求外,还应注意安排选择练习的形式、手段、练习时间、强度、密度等。
(二)科学训练
中学篮球队训练的基本任务是:
1.身体训练
(1)速度素质
它是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是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与位置上优势的重要条件。
(2)耐力素质
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抵抗疲劳的能力。
(3)柔韧素质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快速地奔跑、急停与跳跃、转身、跨步和空中动作的变化、地面位置的争夺控制,都要求运动员的各关节、韧带和肌有大幅度伸缩变化和抗强拉伸的坚韧程度,特别是肩关节、躯干、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的灵活性,更是篮球运动员必备的柔韧素质。
(4)灵敏素质
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突变的运动情况下,快速、准备、协调、灵巧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5)弹跳素质
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急速离开地面的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
在训练中要注意各项素质的因素以及各年龄阶段的训练措施。依据人体发育成长的科学规律,合理安排,正确运用,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面对中小学生,切记训练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化,避免单调。教学方面多多采用直观教学。
2.技术训练
篮球运动有许多基本动作。篮球运动员的动作技能需根据对手或同伴的行为或临场情况发展而随机应变。因此,训练中,一方面要掌握较多较巩固的动作技能,并注意在复杂的攻防场合下安排比赛性战术训练,提高分化能力,预识对手的意图,领会队友默契,以培养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动作技能和战术意识的能力。以转身运球,背后运球为例,通过球绕腰部进行球性熟练化练习,就可对此两项技术起到优化提高作用。
另外、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训练中可一边进行体力、技术训练,一边进行智力启发,以理论作基础,既满足他们知识方面的渴望,又能很好地指导其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投篮的准确性与力量训练为例,采用理论讲授或实践要领的讲解,将投篮的准确性与力量的有关原理与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相结合,说明投篮时的准确性取决于球的旋转、用力方向及球的出手角度;出手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双臂、腰腹甚至双腿。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知其然并加其所以然。这样,再加上教师不同情况的示范,既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并能自我纠正,同时也增加学生对技术训练的兴趣。这样掌握的技术一般是比较稳固的。
总之,篮球技术是篮球战术的基础,掌握扎实、全面的篮球基本技术将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进地战术配合和比赛,有助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向更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攀登。
3.心理训练
当前,许多中学篮球队,其年龄特点注定其心理波动幅度大,在双方实力相当或稍有差距的情况下,往往心理能力强者胜。心理训练,主要是抓住运动员动机的培养,以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渴望程度;抓住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以提高运动员的认真程度。
训练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心理训练的目的性
教练员要把计划和每天主要训练内容告知运动员,使他们对整个训练的周期、任务、手段、指标、进展、要求等有个全面、全过程的了解,做到认识上的一致和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训练中教练员尽可能改变运动员的被动地位,应使之成为训练的主体,形成自觉。
(2)运用注意规律,提高训练质量
要发展无意注意的能力,诱发训练兴趣。在训练中,教练员的训练态度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方法,手段的选择要使运动员感到新颖,有趣味,引人入胜,这在中小学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这点在长时间和长周期训练中尤为重要。
(3)严格要求,不断强化心理训练
在训练中对运动员应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断加以强化心理训练来促使训练产生良好的效果。
4、战术训练
战术训练包括基础配合和全队战术配合。战术基础配合是指两三人之间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攻守合作行为的配合方法。它是组成全队攻防战术的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科学训练要遵循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教学、训练和科研的相互结合将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竞持体育水平的提高。只有综合培养和训练,才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发挥教练的技战意图,有利于给自己确定更高的奋斗目标,有利于稳定心理,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家宏.篮球(第二版)[M].2009.6.
[2] 田虹等.青少年篮球技术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