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评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评价

思想品德评价范文1

关键词:品德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标准

一、教师在评价中的作用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为此在教师中开展教师工作评估,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受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荫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

二、如何构建评价体系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对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与调控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系统的一部分,能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的出发点与归宿。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上述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评价体系构建的四大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关键要促进“两个发展”。一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更要关注学习的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即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再次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要真正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要坚决摒弃那些形式主义的、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结果,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判断教师是否已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上的问题,制定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多元化原则。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包括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手段多元,包括运用教师课后反思、学生座谈、家长调查、信息化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包括对学生学的情况、教师教的情况以及课堂活动几方面进行多维评价。

(3)个性化原则。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德育课程长期以来未找准自己的立足点。与此相应,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大多缺乏德育学科特色。实践证明,那种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特有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即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凸现品德与社会学科个性,其评价标准必须指向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4)过程性原则。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经验发展的过程,它不是对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学生个体的成长与进步放在重要位置上,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心收集、整理与分析。应注重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和激励作用,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给予教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三、评价标准

对一堂课的评价,虽然没有一个完全公认的标准,但是按照上述评价原则和一年多来的实践探索,我们从师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一堂课的优劣。在吸收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把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活动性、兴趣性、生活性、创新性,每一项均包括若干要点。

(1)活动性。①活动的设计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讲究实效,不搞形式。②是否关注教学过程的活动化,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活动是否有条理,是否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律能力。③是否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是否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会合作。

(2)兴趣性。①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年龄特点,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学生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③学生是否乐意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如何。

思想品德评价范文2

一、评价功能的转变

在评价功能上应淡化评比与选拔,强调发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改进与提高的作用。

当前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并将它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这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开展的大都以评优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仅对评价的鉴定选拔和管理功能情有独钟,评价结果被凝固化,没有反馈给教师并被认同,许多老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仍没有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没有找出差距,仍然以原有的模式去上课。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淡化评比和奖惩,而突出其发展性评价,也就是发挥其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这种转变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既关注结果,又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通过评价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上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改进建议,从而帮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比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上,应拒绝表演课,重视研讨课,可结合新课程理念,评价时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指出上课教师的一两个优点,提出一两个改进建议即可,这样,消除了教师的挫败感,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

二、评价主体的转变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往往是评价者高高在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心理上相互对立、造成信息源单一,评价结果很容易出现片面,也不利于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这显然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改变过去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局面,转向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将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起来。

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对提高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非常重要。因为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只有他本人最了解学生的水平、特点与需求,知道自己在教学程度与实施环节中的问题与困难,只有充分听取教师的自我剖析,评价者才能提出贴切的,富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只有教师主动参与,评价结论和建议才能真正被教师接受,才能使教师真正从评价过程中获益,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水平。

三、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转变

1. 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为此,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时,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独立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否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关注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是否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思想品德课堂评价中,还应认真分析学生是由教师牵着被动的“动”,还是自主的“动”;是单调机械的“动”,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上。

2. 评价内容应体现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初中政治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的形式要相应改变,原来那种讲深讲透的直接主导,应转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间接主导。课堂上,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通过教学设计、主持、组织、示范、评价等环节来发挥高层次的主导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丰富的、复杂的活动、教师的教学也各具特点,有着极强的个性,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水平,结合个性特点,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展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思想品德评价范文3

摘 要:表现性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重视学生的表现过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三年的跟踪研究,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谈话、活动等方式,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逐步形成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的相应策略。在教学中,能够在评价参与者多元化、内容细节化、形式多样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教育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学习理念。

关键词:思想品德;表现性评价;多元化;细节化;多样化

一、问题的提出

表现性评价是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又称为“真实性评价”或“给予表现的评价”。它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能力进行直接评价。为了切实贯彻新课改精神,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我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生的表现性评价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目前在学习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策略。

2.资料法。从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得理论资料,通过比较研究,掌握有关研究动态,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研究法。针对所任教年级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解决他们出现的实际问题。

4.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要对典型活动及课例进行分析,不断总结规律。

三、研究的过程

(一)努力让表现性评价的参与者多元化

传统评价的主体是班主任,直接导致了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我通过让评价的参与者多元化来解决这一问题:

1.提倡学生本身的评价。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成员互评,让评价更真实。

2.加入家长参与的评价。采用课后活动、家长参与评价的方式,让评价更客观。

3.加大其他任课教师的评价。采用上课后打分的方式,使评价更全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二)力求使表现性评价的内容细节化

思想品德课的本质表现在学生日常品德行为的实施,也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习惯。因此,在课堂上,我努力让评价内容细节化。

1.教师加入备评价环节。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恰当地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发言活跃度,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提倡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并进行互评。

3.增加思想品德课堂内外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进行互评,倡导学生“实践导行”的学习理念。

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我以自主设计的学案作为学生课堂表现性评价的主线,以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为辅助,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评价。每学期都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设置一些专题活动,并进行评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尽力让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多样化

“期末一考制”的u价方式已经不适合目前教育的发展。就思想品德学科而言,可以通过多元的表现性评价方式,让学生真正受益。

1.努力充实自身,力求课堂上表现性评价语言的多样化。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加以调节,巧妙地使用一些谚语、流行语、顺口溜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2.每学期初进行课堂问卷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自评及预习的学习习惯。

3.进行学期“颁奖典礼”活动。通过优秀奖、积极表现奖、奋斗奖、进步奖等不同奖项的设立,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不再单一靠期末考试成绩。

四、研究的成果及结论

(一)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完善了学习评价的内容

在对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的过程中,我通过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的参与评价、其他任课教师的辅助评价,达到使表现性评价参与者多元化的目的,从而完善了学习评价的内容。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了教育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学习理念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表现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课堂上的情境表演、辩论赛等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学生进行评价时,我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及时表扬,表现沉默的同学给予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采用同桌协作、小组交流、全班竞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积极表现,主动交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在思想品德课堂之外,表现性评价落实了教育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学习理念

在思想品德课堂之外,调查问卷、班徽设计、法制小报等活动的设计,既让学生参与到表现性评价之中,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细化了评价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全面地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过程与结果,在学生交流与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课件,采用召开“颁奖典礼”活动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

优秀奖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热情,积极表现奖激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进步奖给学生增添前进的动力,团队奖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奋斗奖使学生产生拼搏的勇气。

思想品德评价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师 激励性口头评价

激励性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课堂的生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进行及时、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的课堂教学中来。

一、激励性口头评价的内涵

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在口头上进行及时有效评价。激励性口头评价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沟通的是人的灵魂。激励性语言是通过语言来激发人的心理过程,能够充分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利用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来对人进行精神激励。激励性口头评价因其直接、方便、及时、有效的特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激励性口头评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和谐课堂环境。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安全”的课堂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民主的环境系统中学生才会真正觉得心里“安全”。要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课堂环境。在这样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进步、不断发散思维,才能真正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抓住学生迸发出的独特,新奇的想法,给予准确恰当的激励性口头评价。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关系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关系,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成败,也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初中生的影响尤其深远。“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师生的关系越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高昂,越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内心里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他,对他有着极大的期望与关心,从而愿意努力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反之对立、冷漠的师生关系则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厌恶情绪,在课堂上就会表现的漠不关心或违法课堂纪律。教师要想使用好激励性口头评价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真正关心学生、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只有当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时,学生才会在意教师的评价,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把握语言与时机。

教师在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是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丰富多样化。当抓住学生表现出的瞬间即逝的亮点或不足时要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评价。学生们的心都是敏锐的,准确的语言能够体现出教师是在真心的关心他,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动力更加积极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反之,教师若对学生表现泛泛而谈,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对他的评价很假,在敷衍了事,反而破坏师生关系。在注意语言准确的同时也要追求语言的丰富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长时间反复用同样的几句话来进行激励,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甚至觉 得教师很虚伪,从而破坏了激励性口头评价的效果。

教师在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把握住时机,不可滥用,在最佳的时机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那些不加思考辨析的盲目激励,会让学生没有办法看清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要前进的目标,不仅不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有效的激励,反而更加不利于学生改进学习,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是对学生错误思维的肯定,这种盲目的肯定会让学生在错误的路上越滑越远。这样的鼓励方式,看似是对孩子课堂表现的肯定,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4.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思想品德评价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学习评价 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起到奠基作用。传统的评价机制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制约了德育主导渠道功能的发挥,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建构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已成为思品教师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的目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要求:评价功能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发展;评价依据由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关注发展、提高和未来;评价主体由一元评价转向多元评价;评价焦点由评价者的评价反馈转向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和原有状态的改善;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在纸笔测试的同时,增加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过程和结果。建构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学习评价,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一)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素质三者统一的原则

知识是前提和基础,能力是桥梁和关键,思想品德素质是目的和归宿。学习评价应体现三者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根据这两个特点,学习评价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思品学科的特定要求,也是思品课的生命线。

(三)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学习评价应体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使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起来。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学习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

三、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一)挖掘德育教育功能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拥有独特的德育功能。“思想性”是本课程的“灵魂”;“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本课程的落脚点和归宿。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关注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对评价的认同性也是不同的,因而,在具体评价操作时,不同学段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评价的内容除重视学习成绩外,还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面对学生的差异,学习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保证标准的统一性,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因人而异,分层分类,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需求。

(四)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

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四、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的模式与方法

思品课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依据思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从“多元、主体、开放”的评价理念出发,逐步建构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将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的纸笔测试、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学习评价,使学习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学习评价构成

学习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主要由《学习过程评价》和《行为表现评价》等部分组成;终结性评价主要由期末综合测试评价组成,包含考试成绩及形成性评价所有内容。

(二)学习评价成分比例

评价成分分配注重形成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占40%;《学习过程评价》和《行为表现评价》期末综合测试各占30%。

(三)学习评价的方法及意义

1.观察记录法。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方式。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的各种方面,如:课堂上如何反映、同学间如何交流与合作、教学内容如何理解等,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此学习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等级评定法。采用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分别是A、B、C、D。此学习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自我评价法。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表现等由学生个体进行自我评价。此学习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加强自我教育,不断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4.档案记载法。学生档案包括一段时期内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这些资料能显示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发展与进步。学生档案以学生为中心,从多方面反映一段时间内学生在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下的成长过程,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也是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进步过程的依据。此学习评价使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自主参与对学习档案内容的选择,随时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评语描述法。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评价中多一点赏识和激励,少一点挑剔与讽刺,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写成激励性的评语。比如:在思品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栏目:“老师眼中的你”,需要老师对学生作出评价。为了圆满地完成任务,我利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针对不同学生写出了不同评语,如:“活泼是你的天性,正像你唱的歌一样,放开手脚,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此学习评价让学生找回自信,健康成长。

6.综合评定法。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终结性评价占40%的比例;形成性评价主要依据《学习过程评价》和《行为表现评价》等进行评定,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多种手段完成,占60%的比例。此学习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概言之,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评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教授、学者、第一线老师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有助于构建系统、全面、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思想品德评价范文6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构建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92-01

新课标中提出:“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这促使我们要以新的评价理念去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进取精神。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1 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该课程以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良好公民奠定基础。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目标既有情感方面的、也有行为习惯方面;既有能力方面的,也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这与语文、数学等课程是不同的。

2 教学内容

语文、数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都集中在认知方面,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则涉及到认知、品德、情感、责任意识等领域。

3 教材编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要有足够的开放性,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以这样的教材为蓝本的课程其评价也必然具有模糊性和主观性的特点。

4 评价原则

思想品德课评价要求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重视结果,更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多元性和发展性。

鉴于以上对于该课程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构建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多角度评价

多角度评价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表现的做法。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在各个方面的变化和提高都是考查的指标。具体可以从思想状态、精神面貌、行为举止、学习积极性、价值评判等方面来立体评价学生。我们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建立思想品德成长档案或记录,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没一点进步和成绩。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地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对是非曲直有着正确的评价标准,从而自己会身体力行,在学习、生活乃至平时的班级工作中都会内化为指导自己的行动准则。这也要求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全方位地了解到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具体表现。这样考量,一定能给学生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而且这样的评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本身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本质要求。

(2)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强调的是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要进入到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考量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端正、积极性高,言行举止也在教学内容的熏陶下发生良好的变化,都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的评价要素。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重发展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者要有机结合起来。过程性评价能让我们动态、客观地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动态,并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较为准确地寻找到解决方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过程性评价对过程发展变化的重视,对学生也是一种鞭策,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的评价体系中来。诚信做人、敢于担当、健康土避等都可以标注在思想品德的“坐标轴”上,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在“坐标轴”上的位置,并能勾勒出自己成长的美丽轨迹。

(3)手段多样性

纸笔考试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用这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考试成绩好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书本理论知识背诵得好。要想教学上发生变革,首先要改变课程的评价方式。新课标大力倡导的观察记录、成长记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等,都是非常好的评价手段。即使是考试,我们也可以用开卷的形式,试卷内容尽量设置为案例式,减少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考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公益劳动、公益活动、公开发表思想品德主题的作品等来作为评价手段。多样化的手段,也更能迸发出思想品德课独特的教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