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密度脂蛋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1

山西 邢国柱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是动脉管壁的脂质浸润和炎症反应。因此,纠正血脂异常对防治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当前医学界公认的干预靶点就是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好评,并成为防治血脂异常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目前仍有60%~70%的心血管事件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流行病学的研究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40毫克/分升即可成为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HDL-C每升高1毫克/分升,则可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2%~3%。既往的研究已证明,他汀类药物、烟酸等均能升高HDL-C的水平,但升高的幅度有限。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新药的研发,其中有关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Torcetrapib的多项研究结果已经公布,并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研究结果表明,血脂异常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同时,若联合应用Torcetrapib进行治疗可以使其HDL-C的水平升高50%~60%,并使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5%~20%。但令人失望的是,经过这样的治疗所获得的HDL-C水平的升高并没有给这些患者带来预期的临床结果,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依然在进展,而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反而有所升高。这除了归咎于torcetrapib靶点外的不良反应外,也让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一直被视为好胆固醇的HDL-C。其实,将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并不十分确切,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3点理由:

1.HDL-C包括了两个组成部分,即HDL(高密度脂蛋白)和C(胆固醇),前者可将后者从动脉壁上运载到肝脏内分解,这一过程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极为有利。而胆固醇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一种排泄物,无“好”可言。但由于对高密度脂蛋白的提纯或检测难度较大,当HDL-C将胆固醇排泄后,剩下的具有排泄胆固醇功能的载体(前β-HDL)却无法被检测到。因此,目前临床上只能通过检测患者的HDL-C水平来判断其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2.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中,高密度脂蛋白运送胆固醇到肝脏是持续进行的,如果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使这一过程受到阻抑,那么HDL-C的升高则无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2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

Relation between 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ZHANG Tiexu, LI Qingmin, FAN Jurong, et al.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dingshan City; Pingdingshan 46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nonHDLC)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otally 372 case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were divided into CHD group who was positive in CAG (n=258) and controlled group who was negative in CAG (n=114), comparing for the blood lipid and nonHDLC between two groups CHD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single branch group and two or three branch group, comparing for the blood lipid and nonHDLC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①Comparing to the controlled group, the level of nonHDLC in CHD group increas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Non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调脂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防治动脉硬化的重要手段,低密度

--------------------------------------------------------------------------------

作者单位: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三科(张铁须 李庆民 王强),干部病房(范聚荣)

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是调脂治疗的主要目标。近年来,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nonHDLC)渐渐受到了临床的关注。

--------------------------------------------------------------------------------

骨质形成阶段,断裂后的上皮根鞘细胞部分被埋入新生牙骨质中,部分形成上皮剩余;而在无细胞牙骨质形成阶段,上皮根鞘细胞除形成上皮剩余外,很少被埋入。

参 考 文 献

[1] 段学静,杨丕山,李纾 上皮根鞘在牙根发育中的作用. 国外医学口腔册,2005,32(4):266268.

[2] 赵书芳,金岩, 李松,等 细胞增殖与凋亡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9,17(2): 99101.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3

[关键词]高密度值蛋白胆固醇;沉淀法;聚阴离子多聚物/表面活性剂法;PEG修饰酶/硫酸α-环糊精法

[中图分类号] R446.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a)-0148-0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test methods of high density protein cholesterol

ZOU Shu-qin

Clinical Laboratory,People′s Hospital of Fengshun County in Meizh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Fengshun 514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accuracy and specificity of polyanionic polymer/surfactant (PPD) method and PEG-modified enzyme/sulfate α-cyclodextrin method (PEGME) and precipitation method in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inspection.Methods The known concentration 1.0 to 2.0,2.0 to 4.0 mmol/L of HDL-C,LDL-C were tested on biochemical analyzer,the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by two point end method,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wavelength were 600 nm,700 nm,respectively,240 μl R1 were joint to 3 μl sample,288 s absorbance A1 volume was readed out,the reaction for 5 min before the 80 μl R2 added,600 s absorbance A2 after reading it.values were calculated its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 product of HDL-C,LDL-C concentration.Results PPD reagent had relatively slow effect on HDL-C,nonspecific response to LDL-C was up to 10% to 20%;PEGME reagent had relatively high effect on HDL-C,the LDL-C did not have a nonspecific response, only 5%.The normal values of HDL-C,LDL-C and 1.1 to 1.7 mmol/L were respectively Trig,1.7 to 2.9,0.4 to 1.8,and the result of PPD metho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recipitation method 7% to 15%.The reference set for precipitation results,if the serum samples in normal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range,so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PPD method with false increase performance,and if the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of >20 mol/L,then PPD assay resul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erformance,reached the reference value of 60%;the change of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little interference PEGME determination results.The reference set for precipitation results,PPD determination results were influnced by the triglyceride,and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ore than 20%,while rai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riglyceride increased further pseudo PEGME method;less triglyceride effect.The two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The result of PPD meth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recipitation method (t=4.303,P

[Key words]High density protein cholesterol;Precipitation method;PPD method;PEGME method

在临床陆续普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直接测定法后,沉淀法已经发展成为临床采用的重要比较方法[1]。抗体包裹(IS)法是直接测定法的起源,优于临床很难制备该法的特异性抗体,同时该法具有较多的反应步骤,因此只在一些特定型号的仪器上适用,在临床的应用中受到了极大程度的限制[2]。目前,聚阴离子多聚物/表面活性剂(PPD)法和PEG修饰酶/硫酸α-环糊精(PEGME)法已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主要对PPD法进行了研究[3]。近年来,一种消除法出现,其对HDL-C没有非特异性反应,且具有较为特异而迅速的作用,特别是三酰甘油水平不对其造成影响。其类似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的消除法,但是仍然需要相关医学学者对其试剂的确切性进行考证[4]。为了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本研究对比分析沉淀法、PPD法、PEGME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

应用序列超离制备HDL-C、LDL-C,d分别为1.070~1.100、1.025~1.050 g/ml。购买BM公司生产的HDL-C/LDL-C校准血清(HDL-C、LDL-C分别为1.40、2.61 mmol/L),本中心自备沉淀法试剂,购买罗氏生产的PPD法、PEGME法试剂,具体见表1。

1.2方法

分别将已知浓度为1.0~2.0、2.0~4.0 mmol/L的HDL-C、LDL-C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试,运用两点终点法对参数进行分析,主、辅波长分别为600、700 nm,在3 μl标本量中加入240 μl R1,288 s后读取吸光度A1,反应5 min后再将80 μl R2加入其中,600 s后读取吸光度A2。依据参考品的HDL-C、LDL-C浓度值将其含量计算出来。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 PPD法、PEGME法试剂对HDL-C、LDL-C的作用情况

PPD法试剂对HDL-C具有相对缓慢的作用,对LDL-C的非特异性反应较为显著,达到了10%~20%;PEGME法试剂对HDL-C具有相对较快的作用,对LDL-C基本不具有非特异性反应,仅为5%以下。由于人体LDL-C浓度显著高于HDL-C,因此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2沉淀法、PPD法、PEGME法对正常血清标本HDL-C的测试结果

HDL-C、LDL-C、Trig的正常值分别为1.1~1.7、1.7~2.9、0.4~1.8 mmol/L,PPD法的结果高于沉淀法7%~15%,提升原因为PPD法对LDL-C具有非特异性反应;PEGME法和沉淀法结果较好地吻合,见表2。

2.3 PPD法、PEGME法在不同胆红素浓度下所测HDL-C值和沉淀法测值的比较

将参照设定为沉淀法结果,若血清标本在正常胆红素浓度范围内,则PPD法测定结果就具有假性增高的表现,而如果血清标本胆红素浓度>20 μmol/L,则PPD法测定结果就具有明显降低的表现,达到参照值的60%;胆红素浓度变化极少干扰PEGME法测定结果,见表3。

2.4 PPD法、PEGME法在不同三酰甘油浓度下所测HDL-C值和沉淀法测值的比较

将参照设定为沉淀法结果,PPD法测定结果受到三酰甘油的影响显著提升了20%以上,而三酰甘油浓度的提升使其进一步假性增高;PEGME法较少受到三酰甘油的影响,两者均与三酰甘油浓度成负性关系,见表4。

2.5 PPD法、PEGME法在符合HDL-C/LDL-C校准血清下所测HDL-C值和沉淀法测值的比较

PPD法的结果显著高于沉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P

3讨论

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表明[5],PPD法缺乏足够准确的试剂,高胆红素标本甚至会有42%的偏差出现。研究表明[6],PPD法具有较差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甚至认为PPD法应该在临床检验中慎用[7],认为该法无法将反应酶系对LDL-C显著的副作用从根本上消除掉,随时可能会发生假性增高或降低,因此,临床普遍认为[8],在检验过程中应该慎用PPD法试剂。PEGME法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三酰甘油使其具有较低的结果[9]。本研究结果表明,PPD法试剂对HDL-C具有相对缓慢的作用,对LDL-C的非特异性反应较为显著,达到10%~20%;PEGME法试剂对HDL-C具有相对较快的作用,对LDL-C基本不具有非特异性反应,仅为5%以下。由于人体LDL-C浓度显著高于HDL-C,因此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PPD法与沉淀法比较具有较大的偏差,结果具有较多的假性增高,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其具有较差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具体表现在对HDL-C具有较弱的反应性,对LDL-C的非特异性反应显著,具有较差的抗胆红素和三酰甘油干扰能力;PEGME法和沉淀法具有较好的吻合,其具有较为优良的抗干扰性能、反应速度及选择性,因此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显著优于PPD法,在常规分析中较为适用,将两种测定方法的本质情况基本反映出来,与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测试机制是PPD法和PEGME法差异的根源,PPD法对HDL-C进行检测的途径为将聚阴离子对超低密度酯蛋白(VLDL)及LDL-C的吸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将表面活性剂溶解有利HDL-C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但是,该方法本真无法将反应酶系接触LDL-C引发的显著副作用从根本上消除掉[10]。而PEGME法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好的解决,一方面LDL-C受到了硫酸α-环糊精等的有效遮蔽,另一方面大分子LDL-C复合物接触酶的现象在修饰酶中PEG修饰剂形成的空间障碍的作用下得到了有效避免[11]。在评价HDL-C自动化测定试剂的过程中应该至少从以下两个方面考察:①对HDL-C具有快速完全的反应;②很少作用于或不作用于LDL-C等组分,结果的准确性和非特异性反应控制的严格性成显著的正相关[12]。评定过程中应该对应用复合标准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将受到非特异性反应的影响程度减轻到最低限度,从而将标本情况客观反映出来,对结果假性增高或降低现象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避免[13-18]。从总体上来说,国内关于有效提升HDL-C自动化测定的相关研究尚少,多为低水平的重复或对进口品种的依赖,因此对一些至关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进行积极开展极为必要和重要,如脂蛋白各组分解离对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脂蛋白亚组分释放受到缓冲液离子强度变化的影响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研究水平,切实有效地保证试剂质量[19]。

综上所述,HDL-C的检验中PEGME法优于PPD法,临床实验室应谨慎应用PPD法,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中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3(5):390-419.

[2]张琳,罗乾元.四川东北地区6249名健康体检者血脂水平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A版,2011,30(11):16-17.

[3]李志勤.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四项水平的调查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3):363-364.

[4]霍素华.血脂检验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171-172.

[5]王荣就.血脂检测及其异常病因诊断[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3):429.

[6]甘红,孙有霞.健康体检血脂检测结果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206.

[7]杜修立,俞乔.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医院样本的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2):59-61.

[8]蒋伟勇.中老年人健康体检血脂异常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637-638.

[9]廖春盛,戴小波,魏涛,等.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720-722.

[10]王俊杰.1589例体检者血糖血脂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1):71-72.

[11]何治军,王孟仙,宁敏曼.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10(14):1518-1520.

[12]李凝旭,涂艳,刘晓霞,等.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变化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6(5):438-440.

[13]Reimund M,Larsson M,Kovrov O,et al.Evidence for two distinct binding sites for lipoprotein lipase on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binding protein 1 (GPIHBP1)[J].J Biol Chem,2015,290(22):13919-13934.

[14]Liu SY,Wang T,Xie J,et al.An analysi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pid metabolism and low birth body mass and relative factors among rural and urban adolescents[J].Zhongguo Yi Xue Ke Xue Yuan Cue Bao,2016,38(2):210-216.

[15]Apro J,Parini P,Broijersén A,et al.Levels of atherogenic lipoproteins are unexpectedly reduced in interstitial fluid from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J Lipid Res,2015,56(8):1633-1639.

[16]Piper DE,Romanow WG,Gunawardane RN,et al.The high-resolution crystal structure of human LCAT1[J].J Lipid Res,2015,56(9):1711-1719.

[17]Luthi AJ,Lyssenko NN,Quach D,et al.Robust passive and active efflux of cellular cholesterol to a designer functional mimic of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J].J Lipid Res,2015,56(5):972-985.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4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4.08

Investigation of Serum Non_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Hangzhou Occu pational Population. YU Xiao_mei, XIE Hai_bao, BI Qi_hua, et al. Department ofClinical laboratory, Zhejiang Hospital, Zhejiang 310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serum level of non_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non_HDLC),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_HDLC and a therosclerosis in Hangzhou occupational population.Methods11668 people (7369males, 4299 females) who took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06.1 _2007.6 were detected the fast serum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 ide (TG),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_C) and low density lipopro tein cholesterol (LDL_C) according to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And thennon_HDLC and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formulae non_HDL_C =TC-HD_C and AIP=log(TG/HDL_C).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 rforme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on_HDLC and atherosclerosis.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LDL_C between by direct assay and by Fr iedewald formula calculation (P

[Key words]Hangzhou ocupational population; Non_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 sterol;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长期来被认为是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决定性因素和降脂治 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首要目标。在低甘油三酯(TG)水平时,LDL_C含有大部分致AS的胆固醇 ;然而,当TG水平增高时,富含TG的脂蛋白、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_C)和极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VLDL_C)含有大量致AS的胆固醇,也应进行治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_H DL_C)包括除高密度脂蛋 白(HDL_C)以外的一切有致AS作用的脂蛋白(以胆固醇计),如LDL_C、VLDL_C、IDL_C、乳 糜微粒残体和Lp(a)等[1]。因此,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 (NECP ATP Ⅲ)将non_HDL_C作为在治疗LDL_C达标后的第二目标[2]。本文就杭州市 部分职业人群的non_HDL_C水平、与LDL_C水平分层、TG水平分层及其与动脉硬化指数(AIP )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浙江医院体检的人群11668人,其中男性7369人,年龄20~90(49.9±14.4)岁,女性4299人,年龄21~89(46.9±13.8)岁。职业为机 关工作人员、学校教职员、科研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及退休人员,包括少量体力劳动者,一 般健康状况良好。

1.2 血脂分析: 空腹12小时后采血,TC用上海丰汇科技公司试剂盒,酶法测定。TG用GPO_POD酶法、HDL_C用 化学修饰酶法、LDL_C用选择性抑制匀相酶法测定,试剂均为日本一化试剂盒,以上项目均 在日本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各项检测均有配套质控物进行有效质控, 并计算non_HDL_C=TC-HDL_C。计算法LDL_C,采用Friedewal d公式:TC-(HDL_C+TG/2.2)(mmol/L)。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用公式计算=log (TG/HDL_C)。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经过正态性检验,均为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P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组non_HDL_C与血脂指标的检测结果:non_HDL_C水平随年龄逐步上升, 男性高值在50~59岁组,女性高值在60~69岁组;20~49岁男性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高于男 性,见表1。

2.2 直测法与Friedewald公式法LDL_C的结果比较:直接测定法与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 测定LDL_C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 按TC血脂水平合适范围(TC

其中与AIP相关性,按TC水平分层依次(低―高)HDL_C r=-0.076、-0.765和-0.698,( P均

2.4 按TG≤200、201~300、301~400、≥400(mg/dl)四个水平分层后各血脂指标的比较 :其中与AIP相关性,按TG水平分层依次(低―高)HDL_C r=-0.730、-0.883、-0.931、 -0.612,(P均

3 讨论

很多脂质参数被视为预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危险因子,包括血浆脂质、脂蛋白、载脂 蛋白、TC(或LDL_C)/HDL_C或联合其他参数[3]。根据Grover’s模式,不管是LDL _C/HDL_C或TC/HDL_C均是最好的与脂质相关的心血管事件预示因子[4]。近年来 ,研究认为non_HDL_C计算中包含了残余微粒,可能会提供一种更有意文的评估危险的方法 。当TG水平

CuiY等对40~60岁2406例男性和2056例女性随访19年后认为,non_HDL_C水平较LDL_C能更好 地预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non_HDL_C水平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的评估[5]。 Miller M等也认为对于心血管危险和死亡率的预测,non_HDL_C优于LDL_C,可能和血浆的A poB高水平相关[6]。Kurth T等对美国≥45岁27937名健康妇女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认为TC、LDL_C、TC/HDL_C和non_HDL_C均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显著相关,在纠正各种因 素后,HR分别为2.27、1.74、1.65和2.45[7]。Orakzai SH等在1611例年龄53 ±10岁(其中男性67%)无症状 人群中,研究non_HDL_C、LDL_C、HDL_C和TG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纠正各 种因素后,仅有non_HDL_C与冠状动脉钙化间有显著的相关性[1]。

本文结果显示杭州市部分职业人群血清non_HDL_C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20~49岁时男 性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高于男性,这可能与TC 50岁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高于男 性,且女性50岁及60岁组HDL_C较50岁前降低有关。

Cui Y等还认为测定non_HDL_C水平较计算LDL_C容易,故推荐这种方法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 性,通过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_C较不方便,需要每份标本测定三项脂质水平(TC、TG、HD L_C),而评价non_HDL_C仅需测定两项脂质水平(TC、HDL_C)。此外虽然应用Friedewald公式 或β计量(β quancification)也包括了IDL_C和Lp(a),但并未包括残余胆固醇微粒。而且 应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_C水平也存在着有潜在的不正确性[1,5]。本文对LDL _C水平采用直接检测法和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进行比较,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

LDL致动脉粥样硬化与其颗粒大小有关,目前报道的LDL颗粒大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聚丙烯 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和高效凝胶过滤层析等,还可通过胆固醇脂化速度来反映LDL颗粒大小, 但技术较复杂且费用昂贵。有研究表明通过与胆固醇脂化速度以及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 测定所得到的LDL颗粒大小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log(TG/HDL_C)]密切相关 ,证明AIP可以反映LDL的颗粒大小,即AIP值增加,则小而密度高的LDL(sLDL)比例增高 [ 8]。我们按TC水平分层标准分层后比较non_HDL_C和LDL_C与AIP的相关性,结果non_HDL_ C较LDL_C与AIP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按TG水平分层后,随TG水平升高,non_HDL_C逐步与AI P 呈正相关,而LDL_C则逐步呈明显的负相关。

综上所述,non_HDL_C值和AIP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判断指标 。因此,建议临床在进行常规血脂分析时,可与non_HDL_C值和AIP值分析相结合,以提高对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non_HDL_C作为血脂治疗第二目标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Orakzai SH, Nasir K, Blaha M, et al. Non_HDL cholesterol is strongl y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J] . Atherosclerosis,2009,202:289-295.

[2]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Expert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Adult treatment panol III), Final Report[J]. Circulation,2002,106:3143-3420 .

[3]Assmann G, Cullen P, Schulte H. The Munster Heart Study (PROCAM). Resultsof follow up at 8 years[J]. Eur Heart J, 1998,19;Suppl A:A2-11.

[4]Grover SA, Levington C, Paquet S. Identifying adults at low risk for signi ficant hyperlipidemia: a validated clinical index[J]. J Clin Epidemiol,1999, 52:49-55.

[5]Cui Y, Blumenthal RS, Flaws JA, et al. Non_high_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 level a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J]. Arch InternMed,2001,161:1413-1419.

[6]Miller M, Ginsderg HN, Schaefer EJ. Relative atherogenicity and predictivevalue of non_high_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 Am J Cardiol,2008,101(7):1003-1008.

[7]Kurth T, Evervett BM, Buring JE, et al. Lipid levels and the risk of ischem ic stroke in women[J]. Neurology,2007,68(8):556-562.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5

1、极低密度脂蛋白高是指肝脏利用乳糜颗粒残粒、胆汁酸、脂肪酸、糖和蛋白质的中间代谢物与肝脏内合成的载脂蛋白组成的一种脂蛋白的密度高。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提示存在高脂血症,它是导致血管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的硬化及斑块形成使得血管狭窄,弹性减弱等最终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也会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出现血糖升高。总之它是引起机体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所以需要积极的干预。

2、意见建议: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为:控制饮食+运动即节制饮食,饮食易清淡,少吃肥甘厚腻,多吃些蔬菜芹菜、黑木耳等,平时也可用山楂、枸杞、决明子、荷叶等泡茶喝有利于降血脂。平时要适度运动,也就是说只要管住嘴、迈开腿血脂一般可以自行降至正常范围。

(来源:文章屋网 )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6

近几年来,围绕着“血脂”发生了一些学术争议。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新的《控制血液胆固醇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不再推荐低密度脂蛋白的治疗目标,不能为达到特定的低密度脂蛋自治疗目标而调整药物剂量。2016年,美国政府新的膳食指南,其中没有了胆固醇的摄入限制,只是建议人们坚持健康饮食,“尽可能少摄入胆固醇”。

按说这是美国人的事儿,和我们无关。因为我国有我国的降脂治疗方案,有我国的膳食指南。但现在的世界是个“地球村”,左邻右舍的动静不可能不影响我们。因而,当这些争议传到普通百姓耳中,由于学术界和民间信息不对称的缘故,便引起了许多疑惑。究竟如何,请听专家意见。

策划/执行 家庭医学刊社

血脂的定义

血脂是血浆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脂类物质分为脂肪和类脂,脂肪又称甘油三酯,功能是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类脂包括胆固醇、磷脂和糖脂等,功能是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临床上血脂检查主要查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因为它们是血脂中的主要成分。

血脂的来源

人体内血脂的来源有两种途径,即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是指在人体的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的脂类成分,外源性则是指由食物中摄入的脂类成分。一般来说,甘油三酯的来源以饮食为主,胆固醇的来源以肝脏合成为主。

正常情况下,外源性血脂和内源性血脂相互制约,此消彼长,共同维持着人体的血脂代谢平衡。当人体从食物中摄取了脂类物质后,肠道吸收的脂肪量便会随之增加,血脂水平有所升高;此时肝脏内的脂肪合成便受到一定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血脂分泌量减少;反之,如果减少饮食中外源性脂肪的摄取,人体内源性脂肪的合成速度便会加快,以避免血脂水平偏低;使人体的血脂水平始终维持在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若是长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或长期厌食等,则会引起血脂异常。

血脂的运输

饮食吸收及肝脏合成的脂类物质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其他组织细胞被利用或代谢。血液大部分由水构成,而脂类物质不溶于水,所以需要与载脂蛋白结合才能在血液内进行运输与代谢。载脂蛋白能将各种脂质成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组装成一个整体,像运送货物的货车一样把各种脂质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已经发现的载脂蛋白主要有apoA1、apo848、apoB100、apoCI、apoCII、apoD、apoE等。载脂蛋白与血液中的各种脂质成分组装成的整体被称为脂蛋白,按照组成、密度和特性等差异,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脂蛋白的归宿

乳糜微粒 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中消化形成乳糜微粒吸收入血液。乳糜微粒中的甘油三酯可被脂蛋白脂肪酶催化水解为甘油和脂肪,进而被脂肪组织、心脏和肌肉组织摄取利用。与此同时,乳糜微粒中的载脂蛋白、胆固醇和磷脂转移到高密度脂蛋白上,乳糜微粒逐渐变小,成为以含胆固醇酯为主的乳糜微粒残余颗粒。肝细胞膜上的载脂蛋白(apoE)受体可识别乳糜微粒的残余颗粒,将其吞噬入肝细胞,与细胞溶酶体融合,载脂蛋白被水解为氨基酸,胆固醇酯分解为胆固醇和脂肪酸,进而被肝脏利用。因此,乳糜微粒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外源性甘油三酯转运至肝外组织利用,同时将食物中外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脏。

极低密度脂蛋白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成分是甘油三酯、载脂蛋白及少量磷脂和胆固醇、胆固醇酯。其分泌入血后,通过与高密度脂蛋白之间的载脂蛋白和脂类转移(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磷脂、胆固醇等转移至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酯转移至极低密度脂蛋白),这样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为中间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可以通过肝细胞膜上的载脂蛋白(apoE)受体而被吞噬利用,另外还可进一步被水解生成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为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 主要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载脂蛋白为apoB100。低密度脂蛋白在血中可被肝及肝外组织细胞表面仔在的apoB100受体识别,通过此受体介导细胞吞噬,与溶酶体融合,胆固醇酯水解为胆固醇及脂肪酸。此外,体内内皮网状系统的吞噬细胞也可摄取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的功能是将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运到肝外组织,保证组织细胞对胆固醇的需求。

高密度脂蛋白 在肝脏和小肠中生成,其载脂蛋白含量很多,包括apoA、apoC、apoD和apoE等,脂类以磷脂为主。高密度脂蛋白分泌入血后,一方面不断与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进行载脂蛋白的变换,另一方面高密度脂蛋白可摄取血中肝外细胞释放的游离胆固醇,并转化成胆固醇酯,生成的胆固醇酯一部分可D移到极低密度脂蛋白。通过上述过程,高密度脂蛋白密度逐渐降低,最终被肝脏摄取而降解。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肝外细胞释放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防止胆固醇在血中聚积。

血脂检测及其影响因素

临床上常规检测的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总胆固醇正常参考值为2.23~5.17毫摩尔/升。影响血液总胆固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四种。①年龄与性别:总胆固醇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总胆固醇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②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总胆固醇升高。③遗传因素:如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④缺少运动:一般总胆固醇降低主要见于贫血、肝疾病、严重感染、营养不良、甲亢、肠道吸收不良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溶血性黄疸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其升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脂、糖尿病、甲减、肾病综合征等。

甘油三酯 临床上测定的甘油三酯是血浆中各脂蛋白所含甘油三酯的总和,正常参考值为0.56~1.69毫摩尔/升。同一个体的甘油三酯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甘油三酯值可能有较大差异,临床上一般要求空腹检测。甘油三酯升高可见于家族遗传性、糖尿病及酗酒;下降一般见于肝性疾病、甲亢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低密度脂蛋白被修饰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后形成泡沫细胞,后者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大量研究提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持续发生一系列慢性炎症反应。所以现在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低密度脂蛋白是这种慢性炎症的始动和维持的基本要素。一般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相平行,但总胆固醇水平也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取代总胆固醇,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参考值为13~4.0毫摩尔/升,一般来说,影响总胆固醇水平的因素同样影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被视为是人体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即胆固醇逆转运,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因此也被称为“好”胆固醇。也有研究提示,高密度脂蛋白还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约25%的血胆固醇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中,一般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正常参考值为0.90~1.45毫摩尔/升(男)、1.15~1.68毫摩尔/升(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常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激反应(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损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慢性贫血、缺少运动等。

血脂异常及其危害

严格来说,血脂过低或过高都属于血脂异常。一般根据血脂四项的检测结果将血脂异常分为4类。

高胆固醇血症 指血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等危症患者,只要其血浆总胆固醇>3.5毫摩尔/升(>135毫克/分升),采用他汀药物治疗可使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明显减少。

高甘油三酯血症 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主要见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甘油三酯轻至中度升高常反映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残粒增多,这些残粒脂蛋白可能具有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多数研究提示,甘油三酯升高很可能是通过影响低密度脂蛋白或高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而产生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调查资料表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当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时,伴发急性胰腺炎风险增大。

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具有二者共同的危险。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大量流行病资料表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成负相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增加0.4毫摩尔/升(15毫克/分升),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5毫摩尔/升(60毫克/分升),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

关注血脂四项,保持心血管健康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总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采取何种药物或措施、尤其他汀类调脂药物使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就可稳定、延缓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能显著减少这些致死致残性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血脂的正常参考范围是针对正常人群而定的,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而言,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范围比正常人群要低得多;疾病风险越大,要求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虽然目前已证实,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降低越大,但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据还不能提供最终的、最好的具体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