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顾城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顾城的诗范文1

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拒绝庸俗无聊的生活,把清澈的目光投向为现实而忙碌的生活空间之外。他们的内心是孤傲的,他们以清高的品性冷眼打量着世界,他们用自己的标准严格地要求着社会。然而,天妒英才,很多优秀诗人的生命却只能如昙花一现,就像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个在黑夜里探索多年的才子,给中国诗坛注入了一股朦胧的色彩,最终也让自己消失在这片朦胧中。天才的诗人,却未能把握住自己的理智,在精神的迷失中走上了绝路。理想不能实现,生活总是充满无奈,而自己却又不能扭转这种局面时,孤傲清高的诗人很可能会选择一条不该选择的道路――自杀。自杀,仿佛是他们唯一能够从无奈的人世中解脱的方式,也是他们借以向世人表明自己心声、希望唤醒世人知觉的一种手段。

生命留痕

长不大的孩子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

顾城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当别的孩子还是拖着鼻涕、懵然无知的年龄,他已经开始用诗构筑自己的童话王国。他只相信自己编织的童话,也相信自己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的同一:“我们相信习惯的眼睛,我们视而不见,我们常常忘记要用心去观看,去注视那些只有心灵才能看到的本体。日日、月月、年年,不管你看到没有,那个你,那个人类的你都在运行,都在和那些伟大的星宿一起烧灼着宇宙的暗夜。”他甚至坚信,诗人应该像上帝一样,“具有造物的力量”。

人物剖析

诗人,往往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这是他们梦中的伊甸园,是他们超越世俗、用诗的语言拼砌成的彼岸圣地。顾城是诗人中的佼佼者,当然对世界有着更美好的憧憬。然而,诗人也不能仅靠精神活着,他们也需要生活在物质的基础上,以一个凡夫俗子的身份去面对生活。顾城幻想着被宠坏,不愿意长大,不愿意去承受生活中那些凡俗之事的困扰。可是,这于他来说只是一种幻想,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他对童年的迷恋,正是他生活理想的鲜明流露;他对现实的逃避,表现出他精神世界的无奈。因而,在两个世界之间,他艰难地挣扎着,最终,在灵与肉、价值与功利、审美与理性的微妙平衡被打破后,他只能放逐自己,与世俗隔离。

生命留痕

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诗人

1956年,顾城出生在一个诗人家庭。小时候,顾城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他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他那时干的最多的事,是走到离地不高的大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看自己”。上幼儿园时,每次姐姐顾乡去接他时,“也就不在玩闹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热衷躲在一边看树或者看蚂蚁。”

在渴望与外界交流和退回内心的“心理拉锯”中,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及至“”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

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见的装束,是戴一顶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兰演讲时是这样,1992年12月在德国演讲时也是这样。一顶高高的帽子,在诗人的国度里,又何尝不是一顶想象中的王冠呢?他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顾城后来和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上养鸡种菜的生活也颇有独立王国的意味。

人物剖析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堡,但是,一般人往往不能在城堡中寂寞地生存,而需要不断走出城堡,去欣赏外面的风景。诗人就不一样了,尤其像顾城这样杰出的诗人,他们最在乎的是自己内心的这一片伊甸园,而对外界,则往往会表现出排斥的姿态。顾城从小就“不爱热闹”,因为他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尽情地与生活交流,他可以沉浸在一种无比的充实与快乐之中。对着镜子看自己,在幼儿园里看树或者看蚂蚁,“”立独行,在国外个性鲜明。每一种表现,都会让我们看到一种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对自我的强调,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而只有这样,他才获得一种生命里的安宁。

生命留痕

理想破灭,生命终结

妻子谢烨和顾城在火车上曾有浪漫的邂逅,他们有着童话般柏拉图式的恋情,整整延续了四年。四年中谢烨一直在“柔和地拒绝他的求婚”,在顾城纯情派诗人的光环下,她最终选择嫁给了顾城。

1988年3月,谢烨在奥克兰医院生下儿子小木耳。

移居新西兰后,在与奥克兰隔海的一座小岛上,顾城突然见到了20年梦中寻找的地方,立即买下了这岛上的一栋小屋。谢烨温顺地带着小木耳随顾城住进了激流岛。顾城在生活上依赖谢烨,谢烨更像个母亲,照顾着顾城并顺应顾城许多怪念头。顾城要接英儿上岛,谢烨为英儿买机票。为了英儿的绿卡,谢烨甚至想与顾城离婚,让顾城与英儿结婚。

在美丽的海岛,顾城拥有了两个爱着他的女人,他那美丽的童话就要实现了。这时,遥远的德国给顾城寄来了讲学的邀请。想到讲学一年,就有钱在岛上造起大大的漂亮的白房子,顾城才不情愿地与谢烨一起离开了海岛,离开了英儿。可是,顾城去德国不久,英儿席卷了在岛上生活的痕迹,不辞而别,找了一个教气功的外国老头。从此,顾城发疯似的满世界找英儿。

在这个时候,贤淑的谢烨也选择了离开。在顾城的眼里,没有了所爱的人,死亡就是唯一的出路。1993年10月8日,一个曾经无比幸福、深爱着丈夫的妻子死在了也曾经深爱过她的丈夫的手中。

人物剖析

真正的诗人总是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的,虽然有时也很苦闷,但始终也不肯放弃理想。他们不断地鼓励着自己,尽最大努力去憧憬,去设想,希望那个理想中的社会在某一天会突然降临在自己的周围。然而,当他们用这种力量支撑着自己一路艰难地前行,却发现生活会欺骗自己时,他们内心的绝望也便油然而生。在那个海岛上,顾城拥有两个爱着自己的女人,享受着他认为理想的生活,那一刻,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可是,赴德国讲学时,英儿的离开,却让他的心灵遭受了重创。这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他的灵魂不再安宁,于是,他殴打妻子致死,并将自己挂在了树上。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欲望,更看到了一种爱恨难解的困惑。

生命留痕

封闭的心灵

顾城定居新西兰激流岛后,因为收入微薄,要贴补家用,便在自家房子旁边圈了一块地,养了几百只鸡。有一次,有一条狗咬死了顾城的两只鸡。为了报复,顾城在鸡舍周围布下了钉子,但他还是觉得不过瘾,最终布下了老鼠药。当妻子谢烨说他此举太过分的时候,顾城说他妻子是假善良。他的老鼠药毒死了周围居民家的猫,他却没有承认是自己干的。

顾城养的鸡最终引起社区内其他居民的不满,一是因为生活社区被顾城变成养鸡场,太吵闹,二是因为观瞻、气味、污染等环境问题。社区官员几次上门,代表全体居民,要求顾城将鸡处理掉,顾城当然不愿意,他认为在一个自由的世界有养鸡的自由。最后,社区居民不得不动用法律手段,法院下达了判决书,要求顾城在限期内自行处理,否则将强行处理。结果,顾城拿着刀进入鸡舍,几百只鸡尸横遍地。然后,顾城把鸡脑袋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交给社区官员,证明自己已经把所有的鸡都彻底处理了。社区官员吓得当场逃跑。

这件事情后,顾城对他的妻子说:全世界都在欺负我。而且,为了发泄,顾城还到山坡上随意挥砍大树,整整砍了一个星期。

在他居住的社区,居民们都认为顾城是一个怪人,甚至可能是疯子,幸亏有他的妻子谢烨极力在邻居之间化解、调和着各种矛盾,否则,他真的不能在社区里生活下去。

顾城的诗范文2

??题记

窗外很宁静,月光透过树缝照在了窗台上,我坐在窗边欣赏月光撒下的种子。眨眼间,一个蓝色精灵从月光中窜了出来。我很镇定,对精灵说:“你好!”精灵没有说话,我趴在了窗台上侧着脑袋说:“我是他的朋友,他却不是我的朋友。”我侧了侧脑袋“这是故事的开头”。

那是很久的事了,在小学的时候,我有这样的一个朋友,他非常单纯,从来没有心计,他一直把我当做最好的朋友,但是……我顿了顿,然后扫了一眼精灵,又趴到了原位“但是我不配做他的朋友。”

窗外依旧很宁静,只是多了一点点微风,就一点点没有人感觉得到。我继续说:那是六年级的最后一个月,在这最后一个月里我想把我的作文水平提升一个档次,我向他请教了许多如何在考场上得高分的诀窍,(他的作文很好)。他非常仔细的跟我讲了许多,我如获至宝,正准备回家消化。他盯着我怯怯地说:“你能给我讲一下数学吗?(我的数学比他好)。”我愣住了,我教了他数学,万一他升学考试分比我高怎么办。“好吗?”他说,我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哦!”我讲题的时候故意给他讲错了几道题,他听得很认真,但从没怀疑讲的是错的。

回来后,虽然觉得我这样做对不起他,但升学考试也不可能考那几道题,我也就没有多在意。

讲着,讲着,精灵有些晃动,也许是风比上次大了些。我托着下巴接着说:很快就到了小学毕业考试,我高兴的从考场里跑了出来,因为里面的有些题都是我做过的,他也跑了出来一个劲儿的感谢我:“太感谢了,里面有道题是你给我讲过的,我想都没想就填上去了。”“可,可是……”“好,不说了!我回去了。”我呆呆地立在了那里,他为什么这样的相信我,可我却卖了他。我根本不配做他的朋友。精灵显的又有些激动,它动了动嘴皮。我接着说:“最后他的数学只得了90分,只进了一个普通的中学,后来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了!”我深深的叹了口气,这是故事的结尾,然后抬头看了看精灵,精灵张开了嘴,准备说什么,一阵大风吹来,树枝剧烈的晃动起来,精灵消失了。

又是一个蓝月夜晚,精灵又闯进我的睡梦,伏在我的耳前,轻轻地对我说:

顾城的诗范文3

这是一座平凡的小城,里面居住着一群平凡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始一而终,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有着一份杯酒独酌的淡然。六月的时分,浅夏律动了小城一种极其婉约的情愫赋予郊外弯曲的溪流,少女们在溪流上打闹,玩耍,溅起几滴晶莹的水珠拍打着未经染尘的沙土,微波粼粼的湖面映照少女桃花般双眸,惹得岸上的小伙悸动了一颗颗粗狂的心脏。或许,来过这座小城后便不愿离去,宁舍三千繁华东流水而取一瓢芳馨泉。在这潋滟云天下,掬一捧花香平淡,寻一处茅庐释然,握一缕阳光渲染,遇一人平凡。

远归的人回来了,小城便看你一眼,然后又闭上了眼睛。你以为它都忘了,其实它什么都记得,但就是不说。它依旧沉默的接纳你,无论你给它带来了什么。这样的小城是你心灵永远的寄托,很乖很乖,你让它推倒泥巷换成新房,它点下头。你让它换个模样,它也一声不吭照做。小城里还布满一个个温馨的家庭。世迁,它后退一步,不埋怨,直愣愣的眼神盯着每家每户的灯火,赋予阑珊,远去或归来,望着它总让我们感到一份平静。

人不轻狂枉少年,未经世事沧桑的我们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那些幻想中的山山水水都在脑海沉沦,一壶檀香随思绪飘到远方,夏花烂漫的嫣然邂逅,一任纵马逍遥,执笔泼洒墨化妖娆,画地筑廊桥,一笔丹青释年少,花开不调,双碟掌中舞蹈。一幕幕唯美的画面都能抨击心弦。躺在草地看天空的日子里,不知烦恼,傻傻望着蓝蓝的天空,不知疲劳,说是寂寥,却也逍遥。释然着时光从指尖流逝,憧憬着梦想在心底发芽。

暮落天嵌,青丝成雪不回,落花流水一线垂,良人沉醉,青春一回,无悔。经历过世迁,人间离合,当初满怀壮志踌躇的少年总会回来,小城不会去问他的梦想是否如愿,此生是否惊羡。因为这座平凡的小城能看到了他眸中的无奈与沧桑,静坐时光拐角,任岁月磨平了脸上的轮廓,带走了曾经的少年,带来了如今的成年。忆丝弦,辗转千山,踏遍万水,最后却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说来可笑却也料峭。摸着小城沧桑的岩壁,坐在腐朽的小椅上,拟一口香茗,祭奠逝去的青春和遗失的年少。小城浅唱少年梦,无声,往事乘风,烟雨蒙蒙,却道良人相逢,微冷,往事尘封。

那片崎岖的岸上,风怒号,柳絮飘,日光照,泉水耀,弄琴箫,少年傲,落花凋,谁人笑。

顾城的诗范文4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中走到一处岩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个极小香炉,炉檀香烟袅袅上升。老和尚对省官说道:“这小香炉中的香烟还是你许愿时留存下来的,现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你一世你是唐玄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二世你是宪宗时候的西蜀书记,第三世就是现在的省郎官。”他听了老和尚这番话,恍然有点觉悟,彷佛记忆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里浮沈,对人生似乎恍然彻悟。

王中的诗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的感叹语。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事业上要是没有成就的话,通常都是拿一事无成来感叹。有时年纪不大的人,你问他事业做得怎样,他也会说“一事无成”呀!

顾城的诗范文5

真是一朵奇葩。我知道碧城,她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也并非天资超常。敏不是富人,但作为一个公务员、处级干部,也并非供不起女儿补课。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敏这一步一步走来,给人以很多启迪。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的定力和“适当”的选择。

家住在上师大附近,碧城小学没有择校,上的是对口的上师大附小(公办小学,也是不错的小学)。她幼儿园也什么也没学,就天天在小区和上师大校园里疯玩,疯跑。

当时遇到了一个有想法的校长,他说小孩子刚进小学,手上的小肌肉还没长好,不应该写字。于是,碧城她们一年级就没有写字,没有回家作业;到了二年级,他说小肌肉还没有长好,还不应该写字。于是,二年级也不写字,只要认字,也没有回家作业。到了三年级,开始写字了,那些在幼儿园学了写字的孩子也忘得差不多了,跟碧城一同从零开始学写字,碧城一点也没有落后。

在小学,碧城的学习不错,但课余没有学奥数。小学毕业后,大家都知道民办初中好,敏带她去考了西南位育分校,没考上。当时要托托关系也能进个民办,但敏想不要让孩子去跟她实际水平差得较大的学校,于是就进了公办的位育初中。

在预备班和初一的时候,碧城的成绩不算好。这时,她的许多同学都在课余参加各种补课,敏没有给她补课,想看看她靠自己努力能否提高。到了初二,学的东西难了,是男女生开始出现差距的时候,碧城却显示出了理科方面的优势,她的成绩提高了,在年级的名次也慢慢提高,进入了前100名,还当上了班长。初三的时候,她名次继续提升,毕业时顺利直升位育高中。

进了高中,碧城分班考考得不错,进了理科班。不过开学后,因为是公办初中上来的,她不大适应高强度的学习,成绩一直是落在后面。敏看在眼里,却不着急,还以自己的高中经历为她打气。所以碧城心态一直很好,每星期五回到家都开开心心的。

在高中阶段,敏还是坚持不给碧城补课。到了高二,学习难度上去了,她的理科成绩一下子又有了飞跃,特别是数学、物理,不要说女生,许多男生成绩都没有她好。不过,她的语文一直是弱项,特别是作文。但她也有自己的方法,会在考试前准备一些好的文章、段落,强化记忆,在考试中变成自己的文字。

碧城原来英语也不太好,因为不怎么喜欢自己的英语老师。但到了高二,学校给他所在的理科班换了个英语老师,她的英语成绩也上去了。这样,她的总分在全校排在很前面。也就有了这次她作为优秀生,获得同济大学的保送资格。

对于保送同济大学,她自己还不满意,觉得可以考更好的大学。不过我劝她,同济也很好,她最后选了喜欢的数学系。

按照敏的说法,碧城的那些初中同学,有几个家长彼此也是好朋友,从进初中就不停地给孩子补课,几年的补课费算算,就要10来万了,但是她自己一直忍住了,决定按照孩子自己的节奏让她学习。

确实,认识敏10年,我发现她从来没有为孩子的读书问题而过度操心、纠结过。她当然也希望孩子能够进一所好学校。但她更多的是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努力。

写下敏和碧城的故事,希望给广大从幼儿园就焦虑、纠结不已的家长以启发。

对话:给孩子自己的节奏

问:有个同事的女儿也在位育高中,说很苦,作业多得做不完。碧城呢?

敏:碧城也做不完。比如有一次寒假作业,她就做不完。对于实在做不完的一堆卷子,她看一遍,大部分不做,只有一些值得做的,才做一下。以前她们老师也有在家校联系册上说,碧城有的作业没有完成,我不批评她。孩子读书,有自己的节奏。

问:碧城有什么特长?

敏: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长笛,但后来放弃了。她一直喜欢运动,从小到大身体很好,长跑在学校里得过名次。

顾城的诗范文6

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我死后希望你能对我的妻儿多多给予照顾。”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

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了。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过得很贫困,便亲自去探望,送给他们许多财物。以后的日子里也对他们很关心,就像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朱晖的儿子朱颉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并没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后怎么对他的家人关怀备至呢?”朱晖回答说:“张堪生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会这么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

2、范式严守信用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同相隔几千里的汝南人张劭读书时有深交。学成后话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将来府上看望你,并拜见伯父伯母。”到了约定之日,张劭催母亲做饭准备迎接范式。母亲笑着说:“范式远在几千里之外,怎能说来就来,两年前说的话,哪能当真。”张劭说:“范式最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母亲说:“他若真来了,就是真君子,我一定为他酿酒。”话音刚落,范式已到门前。

3、齐桓公信守盟约: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是一个非常守信用的人。他曾经多次与诸侯订立盟约,即使是订立了不利于自己的盟约,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拥护为霸主。

有一次,齐桓公出兵讨伐鲁国,把鲁军打得大败,鲁庄公不得不提出献邑求和,齐桓公同意了,齐鲁两国就在柯地会盟。这时,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鲁地。齐桓公迫不得已,只好同意。曹沫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齐桓公真有点后悔,而管仲则从大处考虑,劝他说,如果背信,则失信于诸侯。最后,齐桓公终于将侵占的鲁地归还鲁国。诸侯们听到这事,都认为齐桓公言而有信,能遵守盟约,都愿意归附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