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经营的首要资源,激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因此,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需求的激励机制,使人力资源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外资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经营的首要资源,激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因此,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需求的激励机制,使人力资源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过多依赖传统式管理,管理意识落后

传统的管理以管理财、物、技术为主,它无视人性和人的创造性,因而这种管理制度压制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分依赖传统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会形成人力资源的内耗和浪费,在这些企业里的员工很难有高的积极性。这样,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而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恶性循环,直至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

生存权利满足的条件下,员工还具有个体发展的需要,希望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等。但在很多企业里,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

(三)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缺少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

企业往往重视命令的传达,而不注重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保证工资收入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地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绩效考核原则中有一个反馈性原则,但很多企业的主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不能持之以恒,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

(四)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不够

企业需要的人才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培训、留用、和引进。但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如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培训理念落后等问题。企业中进行系统化培训的还很少,而且受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差别较大。

二、针对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以人为本,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

员工进入企业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在企业里,报酬的高低甚至可以代表员工的价值大小。所以,公平合理的薪酬系统是具有很大激励效果的,激励性的薪酬政策的制定要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薪酬水平。

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二)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

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绩效薪酬实施过程中注意要有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依据,否则,会影响绩效薪酬的公平性,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四)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当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的层次会随之提高。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五)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边婷婷,陶秋燕.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J].江苏商论.2008.09.

[2]李丹丽.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04.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2

本文把中小企业集群定义为:一群位于同一地理区域的相关企业组成的集合体,它是具有地理区域边界的一群中小企业在某一特征关联背景下的产业生态系统。与非集群的中小企业相比,集群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对集群创新优势的利用上。而这种对创新优势的利用是通过“地方结网型”创新协同实现的。协同指事物或系统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协作、配合的一致性或和谐性。协同的经典数学语言表达是:l+1>2。协同无处不在,创新中的协同更是得到创新研究学者的重视。这种重视蕴涵在对创新系统的研究中,随创新系统理论的演进而深化和丰富。中小企业创新系统理论认识到了企业内部各个要素在创新中的有机结合、协作、配合的一致性或和谐性。

二、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是一群有特定联系的中小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聚。这些企业间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可实现专业分工、资源互补,又可维持一种长期的、非特定合约的合作关系。这种新的组织形式既不会损失单个独立的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创新行为优势,又可以获得大企业才拥有的创新资源优势,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技术创新的网络化优势

集群内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竞争使得企业个体始终保持足够的动力和高度的警觉和灵敏性,合作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克服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缺陷,最终形成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创新网络,从而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

2、基于专业化分工的资源整合优势

中小企业集聚后,由于合作需求的存在会迅速形成各种配套服务的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分工网络不仅降低了创新在技术上的难度,扩大了创新发生的几率和在商业上的应用价值,而且又能共享各种辅助的规模经济,解决了中小企业创新中存在的规模和资金、风险问题,降低生产成本。

3、知识的扩散和聚集优势

根植于集群中的知识扩散,因其不可模仿、不可替代性将导致集群可持续的技术创新优势,进而提高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集群整体竞争优势的发展,又对外部资源(技术、人才、企业)的吸引力加强,从而引发进一步知识集聚进而又引发更大规模的知识扩散过程,如此循环进行,不断提升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因集群(注:动词)带来的资源优势,可以(一定程度上)缩短创新的周期,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但集群条件下,市场自然引致的创新水平与社会最优水平还是存在差距的。从而,这些激励手段还是必要的。而“非独占性”在集群经济条件下则更突出:集群技术创新扩散速度较快。因此,针对“非独占性”的政府激励手段对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4、优越的学习能力优势

在集群内,信息、知识和创意快速传播,使每一种创新都能迅速普及,并不断完善。集群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也减少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费用负担和压力,有助于提高集群内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企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中,学者们都力图用集群所在区域的文化因子来解释经济奇迹。如浙江许多乡镇地区就被誉为充满“创业精神”的区域。另一方面,集群形成过程本身就是孕育文化因子的过程。一些学者引入“集群文化”解释这一过程。集群文化指“在区域上集中的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察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内含的创新精神、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开放的思想交流氛围、鼓励冒险和善待失败等因素是集群区域创新活力的深刻注释。

三、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至少已形成三类企业集群: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基地,乡镇企业自然发展起来的集群以及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基地(例如深圳一东莞,以及上海一苏州地区)。

经过近20年发展,地方企业集群初步形成,部分产业的企业分工配套网络渐成规模,但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压力。

2.在一些智力密集地区(例如北京的中关村)

高新技术企业“扎堆”十分明显,但是其集群的形成机理、区位特征和发展趋势却并没有真正为人们所认识,由于政策不到位和制度性因素,企业“窝里斗”和“内耗”相当严重,同业和相关行业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专业化分工不发达,直接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一些乡镇企业自然发展起来的集群(例如浙江温州,以及河北清河等很多特色产业集聚区域)。

其发展也到了关键的阶段,面临着如何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和区域的管理水平,以及面临企业优

胜劣汰和外资进入等诸多问题。

4.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已经吸引了知名的跨国公司

由于本地化的需求,带来或即将带来一系列配套企业。可能形成较大的企业集群,如何规划这种地区的发展,己经摆在地方政府的面前。

5.一些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域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1、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动态模式

在前面对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结构分析、明晰的基础上,本章主要对集群创新系统要素间的复杂、动态关系进行揭示,即对集群创新系统—知识分配网络的动态机制进行分析。这里从创新主体间的知识互动出发,来分析和评价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过程中的障碍与瓶颈,进而完善创新的主体结构,并通过完善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来提高创新的整体绩效,强调主体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集群创新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在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技术变化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激烈,而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命周期比传统产业要短的多,从而造成了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同时,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导致产品尤其是科技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这就要求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要缩短技术创新所需的时间,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中小企业集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创新主体(参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以及资金技术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外在因素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这不仅包括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以及市场对于此类技术的反映,而且包括市场变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市场需求固然重要,但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生命力。符合市场需求将大大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使技术成果能够迅速进入市场,并获得较为有利的市场地位。根据对以往文献的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为了适应内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采取动态的模式是较为行之有效的,因此提出了一种动态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行动上的灵活性,可以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来响应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并根据这些影响进行技术创新的调整。根据技术创新的具体情况将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考虑到技术创新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并且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并根据这些影响而调整技术创新的过程。

4.1.1动态创新第一阶段

从技术创新的动因来看,技术创新的方向主要由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来影响。在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趋势下,科技进步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美国马奎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在567项技术创新案例中,有20%左右归因于科学技术的推动。这类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大,往往是根本性创新,创新周期长,风险也大。中小企业集群由于与开发投入的限制,由科学技术推力产生的创新较少。技术创新目标形成之后,就要通过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主体来实现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主体主要是由参与创新的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组成,同时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参与也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在合作初期,技术创新主体应选择建立合理的内部框架,并明确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和其他所需资源,同时明确各个技术创新主体在技术研究,产品转化,技术或产品市场化中的责任,实现技术能力的共享和成本分担。技术创新主体是对参与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的所有创新资源进行整合的有效力量,他们不仅是将创新资源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小企业集群的统一技术创新目标引导下,将技术创新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和合理利用,使中小企业集群拥有具有整体突现性的技术创新能力。

4.1.2动态创新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技术创新动态模式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是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和实现阶段,此时的技术创新不是封闭的,完全根据先前制定的技术创新目标进行研究开发,而应是动态的,技术创新主体要根据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则技术创新将以失败和无意义而告终。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是多方面和难以预测的,内部影响主要是指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的资金支持的变化、创新主体的变化、技术支持的变化。如参与技术创新的某个创新主体因故而退出技术创新,则由其退出而引起的技术创新人才和资金的变化就要考虑到技术创新过程中。外部影响主要是指需求变化、技术变化、信息变化、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如一项科学技术的突破可能会使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使本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调整以适应或变得无意义;另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将给中小企业集群的机会创新活动带来不小的冲击;在多样化、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客户需求驱动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快速多变且难以预测,市场机遇稍纵即逝。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成本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中小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成本管理方面,中小企业技术起点相对较低,工艺、设备往往落后,高级专门人才不足,加之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技术更新,甚至没有完整的成本核算资料,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改善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已势在必行。

一、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成本管理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成本管理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不够全面、完整。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单一,构成简单,不能深入反映经营全过程,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其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分工较粗,往往采用简单的成本计算法,使得成本失实,成本信息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再次,成本管理的观念陈旧,缺乏市场观念、长远意识。很多企业仅仅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耗费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的研究与管理;仅侧重于短期内部效益,忽视了外部市场因素。

二、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管理方法不能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管理人才流失

据相关统计,我国目前只有少数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而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却几乎无人问津,多数的中小企业采用的是品种法、分步法等,但是这些传统的方法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成本动因,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

人才的流失是成本管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在一些企业人才配置很不合理,存在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还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因素,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能力聘请高素质的成本管理人才,使得成本管理无法形成先进的管理体系。

(二)企业技术水平不高,难以形成较低的成本

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为了保持企业成本的持续竞争优势,就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而且提高技术水平的愿望不强,一是资金问题难以解决,二是企业领导更注重短期经济利益。

(三)成本管理目标制定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全面长远意识

中小企业虽然营销渠道较短,由于促销活动频繁,人员费用过大,单位产品营销费用一般偏高;此外,行政费用也严重超支,这势必会增加企业成本。因此制定成本管理目标时主要依据企业内现有生产条件和技术标准,很少考虑到外部市场、顾客需求和同业竞争等因素,这种成本管理目标具有一定片面性,缺乏长远的战略意识。

三、解决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产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于解决目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针对性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健全成本管理专业队伍

在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极大地增加,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引入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势在必行。作业成本法既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又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整体优化,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领导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的培训。在中小企业自身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具有高素质的成本管理人才,以引入并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体系,使产品的成本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的需要。

(二)提倡创新,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远比我们通过内部挖掘潜力带来的竞争优势大得多,它不仅可以提高售价、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还可以提高效率、节能、降低耗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通过不断创新,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和工艺装备上不断改进,即可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又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保持企业的成本领先优势。

(三)降低非生产成本,制定长期性、动态性的成本管理目标

降低非生产成本,坚决压缩行政开支和市场营销费用,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尽可能地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效益。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目标不应该只考虑成本本身,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成本的发生过程,需要将成本和与成本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样才能制定出一个有利于降低成本、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成本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邱.作业成本法与剩余生产能力管理[J],会计研究,2004,(5)

[2]王立明.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及其借鉴[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2(1)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4

经营顾客关系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新兴的营销战略,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帮助企业从顾客需求出发,打破传统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以“顾客占有率”为导向的营销模式。

在以“经营顾客关系”为核心的企业,顾客不再仅仅是营销的目标和对象,而是营销的参与者,并且是启动和控制营销的决定者。顾客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利润的源泉。经营顾客关系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企业与顾客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友好关系,把顾客培养成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好顾客。经营顾客关系是时代的产物,概括起来说,经营顾客关系产生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长的极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随着人口过度膨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阻碍制约作用,对社会生活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实施了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很大成效。这表明新世纪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人口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形下,对于众多的企业来说,追求顾客数量的增长已不可行,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追求顾客质量的提高,而要提高顾客质量,企业就必须重视经营顾客关系。

目前,我们正处在商品丰富、多数产品市场饱和的后工业化时代,到处商品泛滥、型录充斥、卖场林立、品牌满天飞。以过剩为标志的买方市场已经到来,形成目前消费者对整个市场极度繁荣而眼花缭乱,再加上各种商品在技术、质量、价格等要素上的同质化而无从挑选,从而使顾客越来越挑剔。现在顾客绝不会因一个广告做得多而盲目冲动购买,这使得许多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感慨:生意太难做了,顾客太挑剔了,赚钱的买卖太难找了。企业的营销人员只有提高顾客忠诚度、留住现有顾客,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求得生存与发展。

2.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化

伴随新世纪的来临及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化,企业经营者们逐渐品味到了市场竞争的酸甜苦辣,一些优秀的企业发现自己不再优秀,而另外一些企业则发现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

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使自己屹立潮头呢?这成为厂商心中“永远的痛”。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光靠差异化营销或技术营销、降价打折等老套的做法已无多大作用。新世纪企业间竞争的实质是对顾客的争夺与占有。如今市场上不再是以“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来一决雌雄,转而依靠“顾客占有率”及“顾客维系率”来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人口增长已达极限及商品泛滥的环境中,要获得顾客,只有从竞争者那里去抢夺,只有减少竞争对手的顾客占有率自己才能成长,而成功需依赖对消费者高度的关切,并发展突破性的工具与技巧,将与顾客的关系扩展至最大。

3.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一方面使得消费者可以极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消费者的选择性大大增强,主控权也已经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他们遵循的购买原则是“你的产品不是物有所值,我不买;你的产品不是正宗的,我不买;你的服务让我不满意,我不买。”总之,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不再会盲目冲动购买一个并不熟悉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由于有众多的选择而变得越来越喜新厌旧,没有品牌忠诚度,不会长久使用一个品牌的东西,他们希望经常换品牌,尝试各种新的产品。

4.消费价值观的变化

如今,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仅靠产品本身功能特点已很难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已从理性消费及感性消费时代过渡到感情消费时代,现在的企业要明白:顾客买的不只是产品,他们买的是“经验”——产品包装、顾客见证、服务、公司形象和设计等,他们更看重在整个购物过程中的愉悦感受,尤其是商品的附加价值。“感受”好与坏,已成为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购物的标准。一般来说,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并不是买它的价格和使用功能,而是要感受那种令人愉悦的“全新感受”。

在理性消费时代,旨在提高产品品质的质量管理战略得到超级发挥。在感性消费时代,旨在树立企业和品牌形象的CI战略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消费者已步入感情消费时代,CI战略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企业呼唤新的战略诞生,以“经营顾客关系”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应运而生,它满足了感情消费时代消费者的价值需求。

二、经营顾客关系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经营顾客关系理念是时展的产物,是应时而生的,它是公司或企业成功的致胜法宝。具体,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说来,经营顾客关系可以给企业带来如下几方面的价值:

1.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这是经营顾客关系给企业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今天这个市场疲软的年代里,追求顾客忠诚度成为商业中永不过时的哲理。麦克尔管理咨询公司的副总裁鲍伯·威伦德说:“规程发生了变化,产品来了又去,今天的商业价值是以与顾客的关系来衡量的”。

提高顾客忠诚度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与销售业绩。美国商业研究报告指出:多次光顾的顾客比初次登门者,可为企业多带来20%~35%的利润,固定顾客数目每增长5%,企业的利润则增加25%。顾客忠诚度的提高,不仅可以使顾客重复购买,而且可以产生口碑效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惠顾,使企业的业绩得以增长。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还可以降低顾客的损失率,减少顾客的流失。据研究表明,公司减少5%的顾客折损率,所带来的利润将增长25%~85%不等。一家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银行发展速度是同行的2倍,这样的业绩得益于公司把顾客折损率始终控制在5%以下,是同行业平均顾客折损率的1/2。

提高顾客忠诚度还可以增进企业与顾客间的友谊与交流,拉近营销人员与顾客的心理距离,并可从中了解到顾客的真实需求及需求变化,把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从而为顾客提供适时的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2.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新世纪企业竞争根源就是对顾客的争夺与占有,如果你能比竞争对手先一步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真正关怀顾客,一旦顾客在你这里获得了高度的满足,他们就能放心地从你这里购买商品而不会被任何竞争对手“挖走”,使你在竞争中获胜。

因此,经营顾客关系会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越牢固,企业的地位也就越稳固。

3.提升销售业绩及增加利润

企业致力于经营顾客关系,一方面可以留住老顾客,使顾客重复惠顾,增加购买次数与购买金额,这意味着由竞争对手处偷取市场占有率,从别人的手中赚取营业额,并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80%的销售业绩来自于20%的关系户,一个老顾客比一个新顾客可为企业多带来的20%~85%的利润。另一方面可以赢得口碑宣传。在美国,20%~40%的银行新客户是通过顾客推荐赢得的。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利用交叉销售来提升销售业绩。如果企业可以让只买一种产品或是品牌线上的某一类别产品的消费者来买两种,或是让只在一部门购物、或只在你购物中心的单一店面购物的来宾多逛一家店的话,你便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加倍的业绩。利用交叉销售提升业绩及维系顾客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亚马逊书店,该书店从销售书籍开始,紧跟着是销售CD、录像带,然后是芭比娃娃。

4.降低营销成本

据美国管理学会估计,开发一个新客户的费用是保持现有顾客的6倍。新顾客不仅开发费用高,而且成交机会也少得可怜。平均而言,将产品或服务向一位曾经成交的旧有顾客推销的成交机会却有50%。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维系顾客,防止顾客流失。若是流失一名最好的顾客,企业要多花7~10倍的力气去寻找一名替代顾客,或找更多的普通顾客来弥补业绩及利润的损失。有家公司最好的顾客平均消费为3500美元,而普通顾客平均消费为275美元。该公司每次只要损失1名最佳顾客,就要找到13名普通顾客才能弥补那3500美元的业绩。想想看,这需要耗费多少成本啊。

5.提高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度

经营顾客关系的前提就是要了解顾客,时刻关注着顾客的需求变化,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经询顾客意见,把顾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及时反馈到企业顾客数据库中,企业对市场信息反馈越迅速及时,就越能有效地解决顾客的问题及抱怨等。更好地服务顾客,最重要的是还能挖掘潜在的需求,开发出顾客乐于接受的新产品或新的服务项目。

三、如何经营顾客关系

1.搜集顾客数据,建立顾客数据库

在开始接触顾客前,要通过市场调查等途径了解顾客,搜集顾客的有关数据及信息,顾客数据库一般都必须包含这样的信息:顾客是何许人也,顾客想付多少钱,顾客现在使用什么样的产品,目前的趋势怎样,顾客寻求什么样的特性和利益,顾客从何处购买,顾客为何选择我们的产品而不选择别人的,顾客的欲求是什么,何时会有欲求,如何才会有欲求及肯花多少钱来满足欲求等等。企业收集到数据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检查、挑选、巩固和更新,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与及时性。

2.识别、挑选顾客

经营顾客关系理念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定义你的顾客”。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你的顾客,也不是所有顾客的忠诚度都要提高,你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关注的只能是可以为你带来效益的顾客。企业要争取的顾客应当是能给企业最大启发的顾客;是教导企业如何超越现有产品和服务,提供最大附力口价值的顾客;是能提出挑战,让企业想出办法后也可以嘉惠其他人的顾客。

企业可以通过RFM分析法、同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工具从顾客数据库中挑选出对企业有价值的金牌顾客和潜在目标顾客群。

在识别挑选顾客前务必对顾客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且要视自身及市场竞争状况等条件而定,切不可好高鹜远,盲目求多求大,把所有的消费者都视为自己的潜在目标顾客,要仔细分析顾客需求及其购买模式与消费偏好,集中力量经营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

3.与顾客接触联系

大部分的业主认为,关系建立的过程始于第一次的交易及为资料库获取姓名的行动上。事实上,企业在与顾客进行第一次接触时,要做的应当是了解顾客,知道顾客是谁,购买满足了什么需要,以及产品或服务有什么利益可以让顾客感到兴奋,顾客还有什么未满足的需求及不满的地方等。

如果企业想与顾客达成交易或与他建立长期的关系,第一次接触务必要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此就有必要在顾客身上多下点功夫,接触管理也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接触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头戏,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管理好接触点的员工,确保每一个接触点传达的信息一致性、利益一致性及服务的统一性。因为真正的决胜,发生在第一线员工与顾客面对面的那一刻。一个汽车制造商曾计算过:经销商的服务部门每销售100万件产品,就能与顾客产生500万次的接触机会。如果这其中的一些接触效果不佳,反过来将影响顾客对你的产品的接受程度。如将损的部件迟迟不到,各处的服务标准不统一,或对顾客的不满置之不理,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与顾客的关系。

除了可以通过接触管理取得初次接触的有效性外,也可以通过非销售性沟通和向顾客提供免费服务、保养、小附件等方式来减少顾客心中的疑虑,最重要的是可以建立潜在顾客对企业的信赖,这样顾客才会来买你的东西,从而取得初次接触的成功。同时也可以通过免费试用,提供五条件退款保证,借助于知名顾客的使用事实来增加顾客的信赖,展示公司的实力以及对此项产品或服务的关注等途径来降低顾客购买的风险,以达销售及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

4.维系巩固顾客关系

顾客维系的秘诀就在于与顾客建立一种有价值的永久关系。顾客若要与其他公司拥有同等的关系,必须耗费成本重新发展关系,这是成功最重要的秘密。企业若想与顾客长期合作交流,必须让顾客从这种关系中受益,得到一种独特的、附加的价值。如果业主能持续让顾客对其购买的决定感到满意,顾客就会一直购买其品牌或在其商店里购物,要不断地让消费者有这样的感觉:只有购买这个品牌,才会得到额外的价值,这是别的晶牌办不到的。

建立持续性的对话,了解顾客的关系中到底看重些什么,由此创造规格化产品及服务的组合,以增加附加价值,由每一次的接触或是从顾客的角度进行正面沟通,便能将提供给顾客的价值扩充至极限。

要巩固和维系顾客企业还必须主动与顾客经常联系,为顾客提供便利及反馈通道,鼓励顾客回馈。“乔丹店”是一家北加州的家具店,在每位顾客接到运送到家的家具的当天,即使只有一件,都会打电话给他们,只是想听听顾客想说的话。搜集到的意见都会被一字一字地键入电脑化的资料库当中,并存档5年。在建档的当天,会把这些意见上呈给高层主管过目。每天这些高层主管会读约20页顾客想说的话,不会把顾客的意见搁在一边。一旦有问题发生,他们会马上知道。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13302

1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时,往往更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只能被动地去满足企业提出的人力资源需求,而不能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实际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适当的预测,提前做好准备,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往往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1.2 人力资源投资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尚未真正认识到人员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往往把培训资金仅作为企业的成本而非长远投资,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很少,少数中小企业就根本没有培训经费。

培训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一个培训规划人员,即使有也只是被认为是重要部门整合出来的富余人员。二是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培训规划,或者临时抱佛脚,或者培训课程设置不适合培训人员,或者只培训高级人员,忽略基层人员等。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在员工培训开发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监督、考核等管理措施,培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3 人员招聘选拔机制不科学

人员的招聘本身应具有很明显的计划性、程序性和科学性。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规范的招聘规程,在招聘时没有详尽周密的招聘计划,其招聘往往呈现出“现用现招”的特点。结果往往是招聘者重复性地到本地或跨地区的人才市场上去寻找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造成了招聘成本过高,而且企业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

在选拔人才的方法上的存在单一落后的问题。科学地选拔人才应该是采取笔试、情景模拟、面试、心理测试和背景调查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来进行的。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招聘时仍然是只采用传统的面试的单一方式,很少采用笔试、情景模拟、面试、心理测验等多种科学的测试方法来综合考察应聘者的写作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分析创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招聘时往往仅凭经验办事,重学历不重能力,重应聘者言谈,不重应聘者的实绩,较少考虑应聘者的动机、态度和对组织文化的认同程度等,这样就难以保证人才的进入。

1.4 忽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许多中小企业不能按照科学的理论分析工具来分析员工的不同需求,更无法设计出针对不同需求员工的不同激励措施,单一地以增加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忽视非物质的激励方式(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和自我实现激励等),忽视良好的企业组织环境的培育,使得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忠诚度。

1.5 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对员工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没有将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企业人才管理,也没有认识到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投资价值,使得员工晋升难、发展空间小,直接导致员工缺乏学习动力,扼杀了员工的潜质,又使企业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1.6 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还很淡薄,未把企业文化的建设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振兴功能、协调功能和辐射功能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

2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2.1 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要根据企业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经营计划,分析企业外部的社会和法律环境对人力资源的影响,研究市场变化趋势,掌握科学技术革新的方向,确定各种程度的人力需求,有的放矢地制定人员补充计划、人员配置计划、人员接替和提升计划等具体业务规划。

2.2 建立培训系统,完善培训体制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投入是一项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回报的投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层面上建立培训系统,完善培训机制。有效的培训系统,应包括培训需求的确认、培训计划的制定、做好员工的培训动员工作、培训的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企业在建设有效的培训系统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制定适宜的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实现程序化和规范化。另外,还应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员工培训网络。最终使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实现由单一性、阶段性向组织性、系统性的全面转变。

2.3 优化人员招聘策略

在详细的人才招聘计划的基础上,从各种渠道招聘人才,对其描绘企业前景,给予提升空间,从而吸引高级人才的加入。要改进选聘的方法,重视对面试等环节的设计。招聘方法的选用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既要考虑招聘人才的成本,又要考虑如何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面试工作是招聘人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面试时不能一味强调人才的工作经验,从事本项工作的年限,而应该将经验与潜能、学历与能力、职位与才干等方面综合考虑。要重视人才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将不同层次的人才招聘到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上,以免大材小用,高才低用,造成人才浪费。

2.4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企业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中小企业在物质激励方面,要进行激励手段的创新,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红利、利润分享、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多种方式。在精神激励方面,把企业目标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富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给员工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注重感情投入与人文关怀,提高员工的自我发展意识,进而从整体推动企业的发展。

2.5 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只有确定了员工职业生涯思想,才能充分挖掘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设计职工职业计划表,绘制企业中的各项工作职位及人力资源情况表,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路径,让员工清清楚楚地知道每个工作岗位说明和工作分析,明白做这个职位需要什么条件和能力。企业还要为员工提供管理线和专家线两条晋升通道,由员工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选择在不同的发展路线,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员工创造一切必要条件,形成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创业发展互相匹配、共同推进的局面,使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使用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2.6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共同愿景”。中小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并大力宣传企业精神,使企业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观念贯穿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整个体系和所有环节,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从而使员工的发展同企业的目标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刘昊.中小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3).

[2]朱瑞珍,蒋晗晖.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01).

[3]赵曙明,成思危.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陈乃醒,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前有不少中小企业仍面临一系列发展问题,其中财务管理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只有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企业经营效率才能不断提升。

一、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轻视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意识的强弱往往与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的关系,企业决策层与管理层均应抱有这种意识,并需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其财务管理的决定权往往都被权势较高的企业领导者或管理人员所掌控。而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财务培训,未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忽视财务管理的作用,甚至经常发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这对于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2.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资金链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正因为如此,融资问题便成为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及财务管理环节中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均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在宏观经济下行、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自08年世界金融海啸爆发以来,我国大批中小企业也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虽然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予以扶持,但因受多方面的影响,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仍是影响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一大瓶颈问题。如何破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如何通过多种渠道为企业提供合适的资金并降低融资成本?这些都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核心课题。

3.信息化建设滞后,难以应用先进的分析工具服务于财务管理

当前,我国仍有不少中小企业采用传统的核算模式和管理体系,尚未采用先进的财务软件或信息系统来改进核算及管理体系的质量和水平。信息化建设的滞后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低下。

中小企业资源的匮乏同样也限制了先进财务分析管理工具的运用。比如,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价时,采用现金流量的贴现分析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很多企业并没有采取这种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必要的管理资源,缺乏财务专业培训,经管人员不懂得类似工具的运用;二是运用贴现分析技术的成本太高;三是中小企业最关注的往往是短期的生存问题,故对短期现金流动较为重视,但常常忽视长期现金的流动。

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提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当前,中小企业应增强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诚信度,提升投资能力,分散投资风险,增强投资收益;详细研究与评估企业经营、筹资等各项决策所面临的风险,促使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监督、决策、考核和控制等管理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此外,还必须加强对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合理提高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工作所需资源的支持力度;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财务分析与财务控制在企业考核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合理平衡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向企业管理要效益。

2.加强资金运作效益,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往往因产品或技术不成熟,市场占有率低,风险抵御能力差,未形成规模效应等原因,而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资金压力。为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企业必须结合实际,优先考虑把资金投入到风险相对较低、回收周期相对较短、收益水平相对较高的核心业务之中,以突出主业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促使资金在企业内部良性循环流动,防止发生资金断裂、企业破产等经营危机。

此外,还必须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其融资能力。为达此目标,首先,要制定适合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合适的融资战略和融资政策,这样才能避免融资决策的盲目性;其次,要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适合于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融资效率和融资管理水平,增强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模式、行业特点等积极探索适合于自身发展阶段的最优资本结构,通过科学合理的举债或引入资本金,不断提高企业的资本积累率,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再次,相关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也应积极地参与到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之中,加强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对创新能力强、技术实力强、符合国家产业投资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支持,这样能大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创新,并最终促成多方共赢。另外,金融机构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融资产品,除传统的抵押、质押贷款等形式外,还可考虑应收账款保理、信用证、供应链或产业链金融、票据融资、贴现等多种形式,从而扩展银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前景好、质量优的中小企业融资艰难的“老大难”问题。

3.顺应信息化潮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信息化水平偏低的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对信息化平台和财务分析管理工具的投入,分阶段逐步提升信息化水平,通过引入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或管理系统,打通企业前后端信息流,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

财务系统及相关财务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帮助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运用到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加强财务调查分析及财务控制上来,从而满足当前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升效率。

要利用好财务管理及分析工具,要求财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对工具或软件进行学习、研究并进行灵活运用和创新。例如可通过对日常经营问题的分析,总结提炼出分析方法的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财务分析或管理工具中,这样便能大大提高后续类似工作的效率。

此外,企业信息化不应局限于内部资源,还可考虑与外部资源的衔接。例如可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以增强资金的运作和管控水平。

4.加强财务培训,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

如前所述,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及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强弱,均会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型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先进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企业管理等理念。故需企业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同时构建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以提高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身成就感,这样才能顺应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才的价值。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意识差、融资能力弱、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积极探讨,制定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以不断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相鼎,王庆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实践剖析[J].经济师,2011

[2]罗晓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时代经贸,2011(17)

[3]淡晓微.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革与开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