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课程

酒店管理课程范文1

关键词:微课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数据整合为大数据时代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数据整合是大数据的基础。太仓中专学校通过全面采集数据来展开教学活动,以微课教学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对各项数据进行整合,打造数字化、规范性的教学模式,且对各项数据进行优化利用,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基于微课的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够丰富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能实现课程教学的“翻转”,优化利用各类教学辅助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掌握各类酒店管理知识。文章将基于微课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中应用的方式进行分析。

一、基于微课的中职酒店管理教学设计价值

基于微课的中职酒店管理教学设计,能够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弥补实训匮乏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打造智能学习环境,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对中职学生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微课在中职酒店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以微课的形式讲解相关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将操作视频、重点知识等到网络平台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自主选择观看视频的时间,认真学习相关中职酒店管理知识。微课教学法在中职酒店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使各项知识的讲解更加清晰、直观,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丰富教学的资源,对中职学生酒店管理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功能协同是太仓中职学校通过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克服校企合作中的时空困难,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在实际的中职学校管理过程中,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固化学校“双元制”本土化的模式机制,实现从规则到流程到标准的模式化建设效果,进一步保证“双元制”本土化成果的转化与实施。以微课的应用,打造智慧型、数字型教学模式,满足学生需求,实现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弥补实训欠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训为专业技能指导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学生未来的职工发展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中职酒店管理教学中很多专业教师知识不足,且缺乏行业挂职锻炼经历。针对于这种情况,则可以借助微课的教学模式,将实训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展现出来,展现酒店中的真实场景,且基于酒店的实际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展开教学指导活动。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太仓中专学校通过固定多媒体视频录制的方式,对酒店中的实际场景进行采录。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背景音乐和场景图片的设计,烘托现场气氛,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真实生动。学生可以采用手机等智能设备自主学习,播放相关视频,实现随时、随地的智能化学习,从中探索移动互联、校企专业实践教学的新形式。

3.打造智能学习环境,构建特色服务体系

微课教学法在中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实训教学期间资源比较匮乏、实训教材比较落后的问题。将更多世界一流的酒店管理知识、酒店管理方式等融入到中职酒店管理知识指导期间,使各项资料更多丰富,且具有职业化特点,基于酒店服务中实际的案例、酒店管理文化知识等进行讲解,突出中职酒店管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有效性。比如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中,则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适当拓展教学资源,将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引入到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指导活动中,搜集相关资料,把案例、行业文化、先进的操作技术和管理理念等融合到微课堂中,使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能够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当前太仓中职学校已经形成“双元制”本土化成果,学校正在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协同综合平台的建设工作,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双元制”本土化模式发展,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将智慧学习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及各类核心O2O服务管理智慧体等融入到课程指导活动中,能够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优化开展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指导活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基于微课的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1.微课在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中职酒店管理课程设计期间,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工作场景为主,以岗位职责实训为教学线索,基于岗位工作的需求等展开教学指导活动。微课的应用,需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借助网络平台展开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共享工作,对酒店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帮助学生深刻记忆效果,提高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中职酒店管理教学设计期间,微课应用需要注重知识的整合,知识点尽量通俗、易懂,且突出重点。微课需要做到短小精炼,便于学生下载与自主观看,符合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特点,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2)行业性原则。微课教学设计期间,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岗位展开教学指导活动。微课中的视频需要是真实酒店中的场景,实际的工作内容。微课的主题和内容都应该以酒店中常见的真实案例为素材。微课的教学目标指向要明确、内容要鲜明,具有较强的学习指导性和行业针对性。(3)趣味性原则。为了吸引中职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微课教学期间趣味教学元素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动画、动漫引入等方式,使中职酒店管理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将酒店工作内容以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使之形象能够更加鲜活。

2.微课在中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设定场景,提出问题。微课设计需要坚持微课选题、微课教学过程设计、微课课件制作以及微课教学反思等环节。在明确选择教学主体的基础上,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展开教学视频录制工作,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模式相互融合。以酒店前厅办理入住登记为例,可以设计如下场景。视频展示涉外酒店前台工作场景,客人走到前台开始办理入住酒店。服务人员:“Goodmorning,Sir.WhatcanIdoforyou?”客人说:“Yes,I′dliketocheckin,please!”服务人员:“Ok,pleaseshowmeyourIDcard.”动画中可以设计两个问题,比如“在为客户实施入住登记期间,操作的流程是什么?自身服务期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与客户交流期间,姿态与语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组织学生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进行问题思考,带着问题继续观察客户办理入住的相关视频。在观看完成视频之后,则基于问题进行讨论。(2)引发思考,适当引导。在学生纷纷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进行问题指导。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模式相互融合,组织学生一同分析在视频中服务人员工作期间存在的优点、不足之处以及优化改进的方式等。教师可以结合课件进行知识的讲解,为学生介绍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3)布置作业,拓展内容。微课视频的教学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生动、有趣,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教学指导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主题、制作视频,比如可以模拟酒店工作的场景、设计相关的酒店管理活动等,通过多样性的教学设计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三、小结

微课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中职酒店管理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进行分析,将微课教学模式灵活融入其中。微课教学模式的融入,能够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整体酒店管理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红芳.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

[2]胡冬菊.微课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福州英华职业学院酒店专业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7(5).

[3]曾惠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3).

[4]郑转玲.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探索——以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为例[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1).

酒店管理课程范文2

关键词:管理能力 拓展训练 课程建设

目前,许多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反映虽然在企业能够获得核心岗位和良好的晋升机会,但仍然面临两个困难,一是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第二是初任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管理他人,很难将课堂学习的管理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以体验加分享为主要模式的管理能力拓展训练课程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一、将拓展训练融入管理学课程的意义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目前,我校学生多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团队意识淡漠,再加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拓展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大学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以上这些良好的品质,也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综合素质。而且,学生的生活实践较少,生活技能化知识远远落后于信息知识量,让这一代人获得感受生活中的许多技能要求的机会,接近生活的感受式训练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进一步完善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

拓展训练课程不是对以往课程知识的简单总结,而是通过“感受与分享”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体会。人的学习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课堂式教育,一种是体验式学习,拓展训练就是一种最有代表性的体验式学习,通过项目活动使学生有亲身的体会,克服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

3.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层次

近年来,拓展训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受训人数激增。关于拓展培训的需求也随着市场的成熟而逐渐加大。

酒店管理拓展训练课程有助于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学校对企业的单一知识的培训也逐渐提升为对企业员工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层次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拓展训练培训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拓展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大学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以上这些良好的品质,也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将拓展训练融入管理学课程的思路

1.拓展训练课程的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瞄准省酒店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将专业定位于为国际顶级酒店、本土酒店集团和高端经济型酒店,培养核心员工、中基层管理者和职业化的驻店经理人。

为更好地满足酒店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专业创设了“三阶递进、双线贯通”的课程体系,即专业核心课程按照操作类、技术类、管理类课程组织和排序,使学生培养从操作技能向技术技能、进而向智力技能递进。拓展训练课程隶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管理类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职场成功的必要技能,即具备组织协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高阶思维能力,同时融入职业素质教育。

2.拓展训练课程的性质

拓展训练课程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可以用三个字概括:乐、做、悟。“乐”,就是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做”就是通过拓展与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改变;“悟”,就是通过分享与反思,使学生在改变中成长。同时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活动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这一潜移默化的效果。

3.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实现学生职场晋升、可持续发展培养目标的要求,管理能力拓展训练将教学目标确立为:通过将管理定律、心理效应、组织行为学融入情境游戏,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关键能力;通过项目设置、组织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挑战习惯上的盲点,感受全新体验;通过团队教育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是根据三个方面,即酒店的需求,毕业生反馈和在校生的要求。基于高职管理类专业职业性和高等性双重属性的本质要求,应将本课程的培养重点聚焦于管理通用能力:即自我管理、团队协作、沟通、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信任上。

4.拓展训练课程的评价体系

在考核模式上,拓展训练课程可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进行评估。

一级评价属于反映层面的评价。是在课程每个项目结束后和最后4学时大总结期间,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自评、互评,采用评价方式为口头、书面评价。

二级评价属于学习层面的评价。是在学期期末考核期间,对学生对培训的知识、态度与技能方面的了解与吸收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综合考核方式,笔试+总结汇报。之所以期末考核还保留笔试,是为了更好地检验训练是否达到诠释理论、升华理论的效果,进而能反映出上课过程中学生的一些表现和特征。

三级评价是在第四学期末进入准顶岗实习的第三个月进行,测量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转化程度,以及学生的工作行为是否改善。采用调查问卷形式,看看项目理念是否融入到实践。

四级评价是在定岗实习第五学期在校期间和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期间进行,以信息反馈表等形式进行,由学校和企业多个部门完成。评价内容是:训练带来的变化对学生或组织发展带来的可预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酒店管理课程范文3

《酒店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酒店行业的基本管理理论和相关技能,并能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关系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指标。因此,此项研究在遵循有效性、全面性、可行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需拟订出一套较科学、较实用、可操作性强的《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酒店(用人单位)为反馈、旅游行业协会为渠道”的教学思想,所以,在设计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程教学的直接对象,因此,用学生的直接感受来评价《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2.以教师为主导,突出该课程的可操作性。教师可以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室专业技能训练,可以增加《酒店管理》课程的可操作性。3.以合作酒店(用人单位)为反馈,及时调整《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能适用酒店的实际工作,避免所学知识滞后现象的发生。4.以旅游行业协会为渠道,及时将行业不断发展的信息内容传递给学生。通过参加旅游行业协会的相关会议,及时了解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进一步将所更新和变化的信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传授给学生。

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

根据以上构建思路,此项研究将《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从不同观察角度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体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感受,合作酒店(用人单位)在学生实习、就业工作中出现问题进行的反馈以及旅游行业协会对整个行业发展进行的规划入手,从而形成对该课程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一)《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内部评价课程内部评价是指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对课程设定实施过程、课程目标的完成程度、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进行评价,一般采取学生评教和教师自评相结合的方法。1.学生评教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并且能够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参与评教有利于师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从而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同时,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通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来反映的,因此,学生评教是最有利的佐证材料,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见表2)的设计是否客观、科学、合理显得尤为重要。2.教师自评在整个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这有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不断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见表3),从而总结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外部评价课程外部评价主要是借助校外机构实施对于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的测评,如:合作酒店(用人单位)、旅游行业协会等。1.合作酒店评价该课程可以将学生安排到星级酒店中实习,让星级酒店参与到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中,既有利于课程评价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有助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因此,合作酒店对《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见表4)为综合评价提供了有力保障。2.旅游行业协会评价旅游行业协会可以促进协会成员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酒店业专业技能大赛,可以总结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情况。旅游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同样可以为《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很完善,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是否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考核依据的考核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旅游行业协会的相关会议,及时了解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进一步将所更新和变化的信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传授给学生。可见旅游行业协会对《酒店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见表5)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结语

酒店管理课程范文4

新的研究表明,不仅领导力、人际交往能力是重要的,而且财务管理能力也逐渐成为必要技能。Kay与Moncarz在2004年为酒店业管理者所需KSAs建模,包含了4大方面: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相关技能。综合KSAs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归纳成功酒店管理人才所需具备的KSAs包含以下6方面:领导力、人际交往能力、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高等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酒店管理人才KSAs研究结果无疑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提供了思路。西方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了如何培养学生技能。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的典范,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培养出了众多出色的酒店经营管理人才。它独特的教学模式驰誉世界,成为国际公认的“洛桑模式”。

二、以KSAs为导向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设置的特点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享誉全球,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旅馆业管理人才的学校,而且重要的是自1893年创立一百多年来,它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成效突出,培养出了众多出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酒店经营管理人才。“洛桑模式”的成功体现在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教育模式的诸多方面。然而就本科课程设置方面而言,洞悉酒店业市场需求,并且能根据市场需求与变化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则是它最明显的特色,是它保持教学一直领先的根本保证,也是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一贯做法。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2013年更新的本科课程设置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酒店管理人才KSAs相关课程占比高、力度大。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本科课程当中,与酒店管理人才KSAs六大方面相关的课程共有28门,课时共计845学时,128学分,占总学分的74.4%。其中财务管理方面涉及6门课程,共计175学时,22.5学分;市场营销方面涉及7门课程,共计250学时,35学分;信息技术方面涉及2门课程,60学时,7学分;人力资源方面涉及2门课程,45学时,6学分;领导力方面涉及6门课程,245学时,36.5学分;人际关系能力方面5门课程,150学时,21学分。不管是在学时,还是在学分占比上,酒店管理人才KSAs相关课程都较高,几乎每一学期都有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际交往与领导力方面的课程,充分体现了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力度。

课程安排循序渐进,具有连贯性。洛桑酒店管理学院KSAs相关的六类课程贯穿于大学三年,形成由浅到深的“知识链”。以市场营销类为例,课程从最基础的“营销基础”、“酒店业营销实操”到中级的“市场营销与收入管理”、“服务营销与管理”,再到高级的“市场表现”、“数字营销”、“营销情报”,可以看出,从大一到大三,课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大学三年里学生对于酒店业营销相关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相比之下,我国国内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则是突出厚基础,不仅“课程群”的设置相对偏少,而且各门课程之间往往缺乏由浅入深的连续性。课程与行业现状紧密联系,实操性与针对性较强。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紧紧围绕现代酒店管理人才KSAs所需,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实操性与针对性。把所需掌握的KSAs具体化,例如课程内容包括如何识读与分析财务报表,如何实操酒店业营销手段,如何制作电子表格,如何进行商务沟通,如何维护人际关系等等,课程上所学的内容在随后的实习和实践中都可以运用。在人际关系能力培养方面,针对酒店餐饮与住宿部门的不同,学校专门设置了单独的两门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在特定背景下与顾客的交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类似这样的课程,在我国的本科教育中则有所欠缺。除此之外,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课程突出时代性与创新性,如“数字营销”课程,培养学生在新兴媒体平台上进行酒店营销的能力。与其相比,国内高等院校宏观性概括性的课程较多,针对性具体性的课程较少;理论性课程较多,实践性课程是少之又少。课程与实习搭配得当。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课程结构与实习安排搭配有序。学院规定,从新生入学开始,每学完一个门类课程,就要进行6个月的实习。在课程安排上,实习之前的课程也是以实操性课程为主,如“营销基础”、“财务报表分析”、“职场行为表现”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攻克实习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困难,并让学生在实习中去体会加深;在学生拥有了实习经验之后,总结归纳实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课程便提升了高度与理论性,如“营销情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与财务指标”等。尤其在大三时,课程重点放在了领导力的培养上,设置如“战略管理”、“酒店发展战略”、“创业与风险管理”、“创新管理”等课程。相比,我国国内有些院校的酒店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不少管理课程安排在学生酒店实习之前。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经历,很难对管理学的内容有深入理解,更无法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灵活运用,教学效果不显著。注重培养学生软实力。除了技术性课程以外,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对于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仅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设置了5门课程,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与能力。

酒店管理课程范文5

关键词:酒店管理;管理人才;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状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城乡居民加入了旅游大军,酒店业随之膨胀。快速膨胀的酒店业又引发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酒店业需缺的是客务经理、餐饮经理等职业经理人。据有关部门预测,每年上述岗位需要四万人左右。同时,导游、景点专业接待岗位需要三万人左右。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及学时,及时弥补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采用理论学习+动手操作、再理论学习+再动手操作这种学习加训练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学得会、能动手。符合现代酒店需要的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专业管理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的中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应达到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既能熟练进行英语接待和管理能力,又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本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启动2121工程。即先进行两个学期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的学习训练,然后到合作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学期,在指导老师和资深领班的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实习结束后,根据具体的服务情况,找出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再进行两个学期的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加深操作训练后,再开始毕业综合实习。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岗位,针对岗位分析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来设置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本着“有用、够用”的原则,更新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先认识学习、后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

职业院校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不高,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成绩。大部分学生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遇到学习难题,缺乏知难而上的精神等等。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基础课程的大量设置,不仅背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且会使大多数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同时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提出了基础理论“够用”、操作技能“有用”为尺度,并且加大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为后续的职业实践服务。另外,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时,将观察方法、思考方法通过日常教学时传授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改革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的教育主线应该围绕职业技能训练来开展,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课程要进行大胆革新。一些实用性较差的课程如《现代酒店建筑设计》、《饭店规划经营》、《高等数学》等课程坚决去除。增设一些专业实训、专业实务和案例等课程,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其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大大提高了。

将《前厅部的运转》和《客房部的运转》两门专业课合二为一,合并成《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用七十课时。其中三十课时用来理论知识学习,四十课时来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酒店管理专业为了迎合市场,开设了大量专业课程并增加课时。同时开设《酒吧经营管理》、《宴会设计与服务》、《西餐宴会设计与服务》、《餐饮服务与管理》以及《旅行社实务》、《中国旅游地理》和《导游业务》、《旅游英语》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开设了《社交礼仪》、《形体训练》等实用课程。

3.革新教学方法

为了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教学方法的革新采用“精讲多练”的办法,要求任课老师把所授课程的核心内容讲解透彻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达到“弄懂会做”这一目标,彻底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

专业核心课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和《餐饮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练习、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紧紧围绕既定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进行互动协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专业实践活动。

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和对案例的层层剖析,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音像图片、情景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强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尽量寻找机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部分,实现教学一体化。

4.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全面地、更加公正地进行教学质量考核,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考核改革。一是模糊评价法: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师风范五项,根据各项重要性,让学生按百分制给任课教师打分。该方法比较全面的评价了教师的理论教学质量,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客观认识,对进一步提高自己有很好的帮助。二是学生自评法:原来的评价体系是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这种互评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仅凭卷面分数和课堂作业来评价学生的优差是不公正的。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醒认识,另一方面使任课教师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奇,对旅游管理课程设置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

[2]李华德,提高教师队伍建设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J].经济研究2011.4

酒店管理课程范文6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学习能力;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6-0138-02

1引言

2012年教育部新颁高校本科专业目录,酒店管理作为独立的专业从旅游管理专业下分离出来,培养方案就要重新修订,课程体系就要重新建构。本人从期刊网上查阅关于“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相关文章总共有4171条,从论文题目看相关度较高的28篇,其余的涉及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较多。本人通读这28篇文章,针对酒店管理本科生课程体系设置大多数学者出发点为行业需求或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些观点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换个角度,行业需求是什么?应用型人才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应该是什么样?深入进去,发现我们大多数人似乎忽视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关系或者说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更应该高于实践。教育不仅仅要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更要具备前瞻性,看到未来社会需求什么。考虑到这个层面,我个人比较认可从学生毕业可能会需要的能力入手来设计我们的课程体系。在学生能力方面我还会提出一点不同于其他学者的观点,本科学生毕业不都会直接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不少同学会选择进修硕士研究生,这一比例已经不少。所以,我们在考虑学生能力的需求时,还要考虑到继续深造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关于应用型人才方面,仅仅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可能还不能称为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一些管理技能才算是我们追求的应用型人才。不然我们就真的承认酒店管理毕业就是去端盘子了。而管理真的像很多人认为的一样不可能从书本和学校获得,只能从实际工作经验中去积累吗?本人认为,管理知识可以在校期间习得。那就需要我们放眼全球,在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考虑如何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2确立酒店管理课程体系的心脏

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应该是我们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出发点。按照学生毕业以后的去向划分为两种: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之后的去向不外乎继续深造――考研,和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就业两种。当然,学生不一定在入学之初就能意识到将来会选择哪条道路,但是我们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才不至于在大学期间虚度青春年华。所以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之初就应该为学生打通这两条通道。在具体设计本科课程体系时要以这两个方向为指引,围绕这两个明确的线索去展开我们的课程。学生、老师都在统一明确的指导方向下努力,才不至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动力来源,视为我们课程设计的心脏。

3建立厚基础的学习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模块

既然学习能力主要面对进一步升学深造的学生,那么,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将是这部分培养内容的主干。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课程并不是很多,因为之前与旅游管理在一个专业目录之下,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就名副其实划为酒店管理的基础课程了。比如说,旅游学原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等。像饭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原来划为专业方向课程,现在看来这应该是酒店管理主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当然,由于酒店的企业属性,一些企业管理的基本课程也应该作为专业基础。比如: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市场营销管理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的渊源还没有与企业管理的渊源更近一些。找到了企业管理的源头,酒店管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4建立重应用的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模块

针对将来直接就业的学生我们要设计能把他们直接推向就业岗位的课程,当然我们不是要去学习职业院校的做法,我们教授学生的绝对不仅仅是操作技能,而是管理技能。这是由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应用方面我们就要开设一些酒店管理运作方面的课程,实务管理而不仅仅是管理理论。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康奈尔大学接待业管理(Hospitality Administration)的一些课程设置,以接待业设施运作方向为例,包含酒水管理;公司制餐饮运作;饭店、度假村及连锁酒店设计规划发展;餐饮辅助服务;单体饭店运作;收入管理;俱乐部、赌场、宴会及水疗馆的运作。我们可以发现康奈尔大学设置的这些专业课程特别细致,根据工作场景中的实际岗位需求来设计具体的课程。而我们国内原有的课程没有一门能这么贴近酒店现实管理和运作的。所以,不是我们的学生毕业不能直接胜任管理岗位,是我们的高校没有教会他们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必须根据酒店管理人才所需要做的实际管理工作来具体设计,具体到学会了这门课程可以直接去相关部门担任相应的管理职位。具体课程设计我们可以通过对国内酒店现有工作岗位进行深入分析之后确定我们自己的就业课程,仅仅照搬国外的课程不一定能适合我们国内学生的实情。这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继续努力研究的方向。

5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深入解读

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获得需要我们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知识的逻辑结构来设计合理的知识骨架。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剖析。第一个层面是本科生应该具备的通识能力,比如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大多数本科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基本都是应试教育,从书本到试卷的能力基本具备了,可从书本到实际应用的能力还有很大欠缺,所以大学以后要逐步引导学生向学习、研究和创新的方面发展,才不至于学到的知识只是一潭死水。酒店管理的本科生在这方面也符合这种大的趋势。第二个层面是专业方面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服务能力,这是由酒店行业所处的大背景决定的。进入酒店业的人基本都是通过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来完成工作的,从事的都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服务能力更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也根深蒂固,如何让他们彻底转变思想,从人人为我转为我为人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也是在大学阶段我们教育者需要重点改变学生的一个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服务环境更加复杂,接触到的将是形形的人,素质也参差不齐。如何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做好从校园的象牙塔到形形社会的过渡,还要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学期间逐步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用心服务的能力,当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保护自己。

〖BT(1+16以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为基准分别设计相关的课程群

一方面,针对将来考研的同学,我们特别设计一些跟科研相关的课程,比如中文文献检索、外文书籍资料的查阅和获得、管理前沿知识、管理研究方法等。研究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本科阶段不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到了研究生阶段,很多人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搞研究,也没有任何研究的基础,致使国家教育资源浪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加入研究相关的课程,至少教会学生如何去查阅国内外的文献,如何去整理利用这些文献,当然,学校的图书馆还必须提供足够数量的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同时,在专业知识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趋势和动向也要及时捕捉到,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素材。研究方法和工具类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讲授才能获得,靠自学难度很大。

另一方面,针对将来直接就业的同学,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职业生涯设计、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课程。这两类课程群之间也不完全是平行不交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只要选够规定的学分即可,其他学分之外的也可以去旁听,只是没有了考试拿学分的压力,这样学生能在更宽松自由的气氛下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避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7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共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