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引蛇出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引蛇出洞范文1
引蛇出洞VS守株待兔
二年级二班 张禹轩(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星期六晚上,我和姐姐上演了一场“引蛇出洞VS守株待兔”的战斗。“引蛇出洞VS守株待兔”好像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吧?大家知道我为什么用这两个成语来形容这场战斗吗?其实,我是属蛇的,而我姐姐恰好属兔,所以我们家经常会爆发“蛇兔大战”。
晚饭后,蛇兔闲来无事,又纠缠在一起打闹起来,突然兔子主动脱离战场,跑出房间。我这条“狡猾”的小蛇本想一往无前地冲出去,但转念一想,姐姐肯定又在搞“引蛇出洞”的老战术了。于是,我心生一计,与其贸然冲出去挨打,还不如躲起来“守株待兔”。说干就干,我手里拿着惯用的武器——枕头,悄悄地躲在角落里,随时准备伏击这只自动送上门的兔子。可是,等了很久很久,就是不见兔子的踪影。我不时侧耳细听,兔子那边一点主动进攻的动静也没有。是不是兔子现在变得越来越聪明了?我不会成为寓言中的那个笨农夫吧?不行,看来守株待兔这个战术有些过时了,还是得主动出击,争取先发制人。可我刚跨出门口,就被姐姐不动声色地抓个正着。这下可惨了,大计不成却还是落入兔子“引蛇出洞”的老圈套,免不了被狠狠地修理一顿。
战斗结束后,蛇兔言归于好,相互交流作战经验。姐姐告诉我,其实只要我再多等一会,她就会耐不住冲进我的埋伏圈。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耐心和勇气是一样重要的。
引蛇出洞范文2
关键词:体育;起源;作用;特性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现代体育、传统体育、医疗体育各显风采,娱乐体育、旅游体育、保健体育丰富多样。可以说,进一步挖掘体育运动蕴含的巨大潜能,更好、更快地发展体育运动,对增强人民体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生产劳动是体育产生的基本源泉。原始的人类是在劳动中逐渐脱离动物界的。人们在劳动中不断改进了人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发展了走、跑、跳跃、攀登、投掷、爬越、游泳以及其他各种技能。这种技能即是体育的萌芽,是以后体育运动发展演变的源泉。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进步,和生产劳动、军事活动、宗教祭祀等活动相结合的体育,逐步形成专门体系。
二、体育运动是各种美的统一
体育运动是一个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寓美于运动之中。统一、均衡、韵律、和谐的美学法则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运动中个体和集体行为产生的精神美,统一、漂亮的服装衬托出的装饰美,场地设施、运动器材展现的环境美,呈现出美的力量、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境界。因此,大型运动会,高水平的比赛,能够掀起“体育热”,“体育热”又激发爱国热,爱国热带动工作热、学习热,极大地增强人们建设四化的信心和热情。
三、体育蕴含着社会运动规律
体育运动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对抗性,丰富的创造性、能动性,复杂的多变性、不定性,还有判断标准的客观性、公正性。这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竞争性是体育运动的根本特性。这是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基本法则。只有竞争,才有发展;只有竞争,才有进步。
对抗性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对抗性也即是斗争性,斗争性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之一。没有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的矛盾斗争,就没有生物的发展进化;没有正确认识同错误认识的矛盾斗争,就没有真理的发展。
创造性是体育运动生命力的源泉。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的主观性和创造性。体育运动恰恰结合体现了人的这一本质特性。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运动员要靠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去创造新的技术、战术,不断发展动作难度,以新取胜,以奇取胜。
通过以上分析,就可以明白体育运动为什么能够跨越世界、跨越地域,抛开民族、肤色,取得世界性的长足发展。我们应从中挖掘更深层次的蕴含力和潜能。
参考文献:
引蛇出洞范文3
【策略说明】
1.例文导学。教师通过例文,将作文目标具体化,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
2.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图片等视听冲击,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回忆。
3.训练提升。将学生交流片段作文和教师展示下水作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写作上领悟要旨,提升能力。
4.合作探究。通过美读、问答、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清楚作文“写什么”。
【过程设想】
一、导语设计
在很多学生看来,写作并不轻松,经常会碰到无话可说的情况,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副对联描写写作时的愁苦情状: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为什么作文时无话可说?因为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都为素材的积累和选择而苦恼。
二、材料感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节选
明确:选段是史铁生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片段,但小小的细节表现出的伟大母爱,深深打动了读者。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从生活中来。
三、合作探究
1.简介生活
生活很简单,学生的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单调。作文怎样才能写出精彩,写出真情实感呢?
宋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人和事,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多尝试写写自己的生活,多写写身边的人和事。
罗丹说过:“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用善感的心灵去感悟生活,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理性分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节选
明确:父亲为我买桔子,本来是一件很简凡的小事,因为细节里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深情,所以打动了作者。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节选
明确:老师的一次讲演,本来是生活中的平常事,但是在演讲中先生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投入而真诚的学者风范深深打动了作者。
通过名家名作给学生提供审美、鉴赏的文本,让学生明白作文可以写身边熟悉可感的人,写真实动人的事。
3.发掘感动
通过音乐、图片展示,营造触动心灵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唤起曾经的往事和内心的感动,并引导学生发掘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有得当的材料可写。
四、方法归纳
一是着眼于“真”:常怀感激之心,用真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真情。
二是着眼于“小”: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那些触动心灵的小事。
三是着眼于“细”:生活中最能触动心灵的可能是一个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要紧紧抓住这些细微的动人瞬间。
五、能力提升
引导学生用文字再现脑海中浮现的触动心灵的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
片段作文完成以后,分组讨论,推荐交流,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六、范文展示
展示老师的下水作文,通过示范,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场景刻画、细节描写等方法精彩地再现脑海中浮现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七、课堂小结
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个片段的组合,更是点滴情感的凝聚。作文来源于生活,让我们用心去生活,用笔去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作者单位:湖北天门中学。
(本教案于2014年11月获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一等奖)
引蛇出洞范文4
2003年11月下旬,一批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被立案进行调查。11月24日,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七支队三大队十五中队战士朱果与15名战友接到命令后赶赴某秘密地点,担负对犯罪嫌疑人员的安全防范执勤任务。
11月30日中午午休时间,朱果在值班监管一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时,这名犯罪嫌疑人先是上前和朱果搭讪套近乎,然后又提出要上厕所。朱果打开门,跟其到卫生间门口警戒。
这时,这名犯罪嫌疑人突然转过身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抱着朱果的腿,一边磕头一边哀求道:“小兄弟,救救我吧,只有你能救我了。”说着,他将一张写给他亲属的纸条交到朱果手里,上面还特别标明:“见字后,速给送信人2万元。”
2万元,对出生在贵州一工人家庭的朱果来说,无疑是笔巨款。他虽然不为金钱所动,但猜测对方之所以想收买自己,肯定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说不定他急于联系的人正是他的同伙。
想到这里,朱果灵机一动,说:“你先起来,让我考虑一下。”这名犯罪嫌疑人见朱果似乎“动”了心,便压低声音讨好道:“小兄弟,我一看你就是个好人。等我出去后,一定好好报答你。”
朱果一边稳定对方的情绪,一边想着如何尽快将情况报告给领导。时隔一小时后,对方又提出要上厕所,并再次跪在朱果面前,泪流满面地将另一张与某老总联系的纸条塞到朱果手里,上面也注明:“见纸条后即付4万元。”
面对发生的一切,已有心理准备的朱果依然佯装答应。午休后交接班时,朱果立即向班长、队长报告了此事。班长、队长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
为了引蛇出洞,专案组向朱果特别交待了一些与犯罪嫌疑人接触的方法和技巧。得到指示的朱果,犹如吃了定心丸,一颗悬着的心才放回去。
之后几天,每当朱果值班时,这名犯罪嫌疑人总是偷偷地问起,有没有把纸条传出去。朱果故作神秘地说:“上面看得很严,等有机会就马上去办。”怕对方不相信自己,朱果还试探着问:“你答应的这些钱是不是真能拿到,不会骗我吧?”对方一听,马上跪在地上发起毒誓。
引蛇出洞范文5
关键词:沿山干河;深基坑;设计计算;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宁波市鄞东南沿山干河整治工程二期(鄞州段)VII标位于横溪镇境内,上游与横溪水库的下游河道相接,经隧洞后至横溪镇西部的丽水河。
本工程明挖段全长126m,基坑挖深6.9~13.3m。根据浙江省《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标准》(DB33/T1008-2000)的有关规定和周围环境的特点,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定为一级,对应于基坑工程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取1.1。
2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按地基土的土性特征、成因时代、埋藏分布条件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层,细分为七个工程地质亚层,由浅入深分述如下:I层 素填土(mlQ4)层厚一般为0.70~2.00m,局部地段厚约2.60~3.50m;VI层:含碎石粉质粘土(dlQ4),层厚9.30~20.30m,顶板高程27.90~1.22m;VII1层:全风化流纹斑岩(J3j),层厚0.90~9.30m,顶板高程2.35~-11.58m;VII2层:强风化流纹斑岩(J3j),层厚0.80~8.80m,顶板高程6.40~-18.68m;VII3层:弱风化流纹斑岩(J3j),层厚1.30~6.30m,顶板高程28.01~-19.90m;VII4层:微风化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J3g),层厚14.20m,顶板高程24.81m;VII5层:新鲜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J3g),层厚20.00m,顶板高程10.61m。
3周边环境分析
场地周边主要为苗圃、桔地,沿线主要建筑物与基坑关系如下:
4基坑围护方案确定
4.1基坑特点
综合分析本工程的基坑形状、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及施工条件,基坑围护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本基坑工程形状较为不规则,隧道部分基坑宽度较窄,下游挡墙部分基坑宽度迅速增大;(2)本基坑工程开挖深度变化较大,最大挖深达13.3m;(3) 基坑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为素填土、含碎石粉质粘土及强风化流纹斑岩;(4) 基坑周边环境较复杂,影响范围内主要有高压电塔、罗池庙及部分民居。
4.2围护方案比选
根据以上这些特点,结合该地区围护经验,总体上一般可考虑如下围护方案:考虑采用土钉墙、SMW工法桩+内支撑、排桩+止水帷幕+拉锚(内支撑)。经方案比选,综合分析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多因素,在确保周围建筑物和基坑安全前提下,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经多方案分析比较最后确定:基坑采用排桩+拉锚(内支撑)围护方案,其中隧道部分采用内支撑形式,挡墙敞开段采用拉锚形式。
5基坑围护主要参数计算
5.1计算说明及工程材料
结构自重:钢筋砼重度:γ=25kN/m3;水平压力:水平压力施工阶段对于粘性土地层采用水土合算,对于砂性土地层采用水土分算;使用阶段均按水土分算;地面超载:一般地段20kN/m2。
混凝土:强度等级强度除说明外均为C30;钢筋:HPB300级钢筋、HRB400级钢筋,预埋件为Q335钢;焊条:HPB300级钢筋采用E43型,HRB400级钢筋采用E50型。
5.2主要计算内容及控制标准
5.2.1计算主要内容
(1)围护墙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及变形计算;(2)基坑整体稳定验算;(3)坑底土体抗隆起稳定验算;(4)围护体系抗倾覆稳定验算;(5)围护体系抗倾覆稳定验算;(6)抗渗流稳定性验算;(7)围护桩结构计算等。
5.2.2控制标准
工程基坑计算控制标准
项目 一级基坑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1.35
墙底抗隆起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 1.80
坑底抗隆起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 2.20
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 1.25
抗渗流稳定安全系数 1.60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 30mm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 30mm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 30mm
5.3剖面计算书(以标准段为例)
(1)工程概况
标准段开挖深度为12.20m,采用800@1000灌注桩围护结构,桩长为22m,插入比为0.80,桩顶标高为9.5~7.5m。止水帷幕采用600@1000高压旋喷桩,桩长16m,计算时考虑地面超载20kPa。
支撑体系:一道800*800@6000混凝土支撑,两道609×16@3000钢管支撑,无换撑。
本工程按一级进行计算。
(2)地质条件
土层参数 表5.3-1
名称 厚度(m) 重度(kN/m3) 内聚力(kPa) 内摩擦角(°)
素填土 3.05 3.00 18.0 10.00
含碎石粉质粘土 10.6 19.9 26.10 18.70
强风化流纹斑岩 8.8 20.0 30.00 30.00
地下水位埋深0.50m
(3)施工工况
(4)内力变形计算
1)计算参数
①水土压力
水土压力算法表 表5.3-2
土类 水土分/合算
素填土 分算
含碎石粉质粘土 合算
强风化流纹斑岩 分算
②基床系数
基床系数表 表5.3-3
土类 m(MN/m4)
素填土 2.0
含碎石粉质粘土 6.0
强风化流纹斑岩 6.0
③支点刚度
支撑刚度表 表5.3-4
支撑编号 支撑深度(m) 支撑刚度(MN/m2)
1 0.4 928
2 3.35 605
3 8.05 605
3)支点反力汇总
支撑反力汇总表 表5.3-5
支撑编号 支撑深度(m) 支撑压力范围(kN/m)
1 0.40 -126.9~46.4
2 3.35 94.4~365
3 8.05 200~466.7
4)地表沉降计算
计算方法:同济抛物线方法。
计算结果:
(5)整体稳定计算
计算参数:搜索范围:坡顶宽度0.0m;坡顶宽度0.0m。
计算结果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2.53;要求安全系数:1.35;满足要求。
(6)抗隆起计算
1)墙底抗隆起验算
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9.96;要求安全系数:1.8;满足要求。
2)坑底抗隆起验算
坑底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2.68;要求安全系数:2.2;满足要求。
(7)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为:1.79;要求安全系数为:1.25;满足要求。
(8)抗渗流稳定性计算
抗渗流稳定安全系数:,要求安全系数:1.6。
5.4钻孔桩配筋计算
围护结构钻孔桩配筋统计表表5.4-1
范围及位置 包络弯矩
特征值(kN*m) 包络弯矩
设计值(kN*m) 需配钢筋mm2 实配主筋
工作井 512 691.2 7742.2 1625,7854mm2
标准段 437 590 4300 925,4418mm2
扩散段 375 506.3 3597 825,3927mm2
5.5钻孔桩抗剪切验算
选取剪力最大部位进行钻孔桩抗剪切验算:
截面验算:Vc=590kN < 0.25×βc×fc×b×h0=2516.8kN 截面满足。
5.6. 计算结论
引蛇出洞范文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区教育学术思想史研究(1986-2016)”,(编号:16YJA880032),主持人:邵晓枫。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2-0051-05
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早已成为了各国的共识并正在努力付诸实践。我国现代社区教育起步晚,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而且由于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政地开发资源,导致各个社区教育机构的资源难以形成规模,重复建设严重。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区教育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整合和共享学习资源,一些人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但迄今为止,国内的大多数研究都还停留在工作总结层面,极少探讨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动力因素等几乎没有研究。本研究拟对这几方面作较为系统、全面的探讨。
一、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可以在多种理论中找到依据:
(一)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解释社会互动的理论,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爱默生等。该理论认为,交换不仅仅是市场中才会出现的行为,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交换,交换是人与人之间交互的本质,其背后的普遍动机是个人对利益的追求,是为了相互的需要。因此,“互惠主义”是在许多社会交换过程中起作用的一个重要特征。据此,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给予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对相应回报的期待,“回报”的表现可能是金钱,可能是情感,也可能是一些物质产品,“回报”可能是及时兑现的,也可能是远期的。社会交换理论不仅可以用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用来解释组织与组织间的关系[1]。尽管社会交换理论因对理性人的过分强调而受到了学术界的批评,但是该理论对人际行为较为深刻的解释依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这一理论出发去看,各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社区教育机构与社区其他单位和组织之间,都各自有其资源上的优势与劣势,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实质也就是通过资源交换而满足彼此的需要,实现互惠。只是交换双方各自在为了实现更大利益而凭借自身拥有资源而相互竞争时,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关系可能是平等的,也可能是不平等的,正如布劳所言,“交换关系与竞争关系分化开来,同时还有在竞争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地位分化”[2]。但不管怎样,社会交换理论应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博弈理论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或游戏论。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博弈论诞生的时间并不?L,一般认为,1944年约翰?冯?诺依曼与奥斯卡?奥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的出版标志着博弈论学科的建立,之后,约翰?纳什提出的“纳什均衡”概念以及豪尔绍尼、泽尔腾、莫里斯等的不懈探索,都推动着博弈论不断发展。博弈论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相互制约下策略选择时的理性行为及相应结局”[3],也就是人与人之间都努力使自己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必须要有全局思维,将所有参与者的利益考虑进去,从而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至今,博弈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中的各主体(如社区学院、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由于价值目标与利益诉求的不同,对于是否合作、如何合作等问题的看法不一,从而就产生了博弈。以社区学院与企业的教育资源共享为例,二者都想以最小的付出获取对方的教育资源,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有:希望获得支持社区教育的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及社区学院的相关资源,但同时必须付出自己已有的教育资源。社区学院必须考虑的问题有:希望获得企业的教育资源,但同时必须拿出自己已有的教育资源。从此可以看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因此,博弈理论理应成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教育均衡理论
我国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从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人们一致认为,教育均衡最核心的含义是指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导下,各教育主体最终实现多元优质、和而不同的和谐发展。教育只有得以均衡发展,才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实现教育民主,促进教育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而在教育均衡中,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其基础与前提[4]。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之所以发展极不均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要改变这种社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共享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一种重要途径。此外,在同一地区的各社区学院之间,以及社区学院与本社区的企、事业单位、机关之间,也拥有不同的教育资源,只有实现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才能取长补短,实现多元优质、和而不同的发展。因此,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是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必然选择,教育均衡理论本身也成为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重要的基础。
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内在逻辑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内在逻辑包括三个方面:教育与知识本身具有公共属性、各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互通性、参与社区教育的各组织间存在彼此依赖的共生关系。正因为具有上述内在逻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才能实现共享。
(一)教育与知识本身具有公共性
一方面,社区教育具有公共性的属性。教育的公共性不是人为赋予的、主观思维的结果,而是人类教育发展中历史地展现出来的,教育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教育作为一种公共领域的现实存在,是公共性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说明与应用,是教育在特定领域对公共性的反映[5]。就社区教育而言,其公共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其资金来源看,各国的社区教育都主要由政府投资,具有鲜明的公共性特点;从教育对象看,我国大多数社区学院实行免试入学,任何社区居民均可以参与社区学院开设的课程学习;从学习费用看,社区教育机构开设了不少免费的公益课程,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性;从产品属性看,社区教育培养的是促进社区和社会发展的人,也具有公共性。正因为如此,虽然学术界对社区教育产品属性存在“公共产品说”和“准公共产品说”两种观点,但其都承认社区教育具有公共性的属性。因此,社区教育应秉持公正的理念,排斥任何团体或个人的特殊化,平等面向所有社会成员,以全体人民的福祉为指向[5],其师资、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等教育资源都应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受益,作为教育资源的一种的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自然也应被包含在这个共享机制之中。
另一方面,知识也具有公共性的属性。从语言哲学出发,知识的公共性来源于语言的公共性。“反私人语言论者”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人只有学会了说话,他才能说某种东西。谁要想说些什么就必须掌握一种语言”,虽然思想是因存于个体而具有私人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从语言哲学出发,语言是一个社会事实,公共性就是其基本特征[6]。这样,知识就通过语言传达而具有了公共性。从社会建构主义出发,认为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与规则,语言是一种社会建构,知识的客观性应被理解为社会性等假设[7]。从经济学出发去,知识的公共性来源于知识的非排他性,即一人掌握了某种知识并不会阻碍其他人掌握这种知识。虽然现实中确实存在以专利等形态存在的“知识资本”,但是公共知识确实广泛的存在于社会各领域。知识的公共性表明知识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任何人都能够学习,而不为权威所垄断和控制,同时,知识的公共性具有巨大的外部效益,人人都去学习知识,既可以增进个人素质,又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知识的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知识应该是共享的。
既然社区教育与知识本身都具有公共属性,那么,作为教育形式和知识载体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当然就应该向有利于教育普及和知识的公共传播的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各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实现互通
数字化学习资源都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多媒体材料,在结构模式上具有相似性,都具有内容广泛、检索方便、网络共享等特点,因而可以实现互通。所谓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互通,指的是资源技术的互通和资源开发的互通两个方面。首先,从资源技术出发,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互通的可能。有人发现,只要同时满足“资源是自包含的”与“资源是可寻址的”两个条件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就具有共享的可能,当然,要将这一可能转变为现实,还需要讨论资源互通的技术标准,如可以建立数字化学习数据的元数据标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元数据收割标准、认证服务标准。以此为基础,再遵循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层次和步骤后,数字化学习资源便能实现互通,从而在技术层面实现共享[8]。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已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实践,教育部已经了一系列教育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同理,只要我们确定了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就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互通与共享。其次,从资源开发出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也具有互通的可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常常表现为在线学习的课程,因此不妨从课程论的视角对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进行一番考察。有人认为,确认学习需求是成人教育课程开发中重要的实际依据,成人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需求导向型”模式[9]。社区教育课程至少要考虑社区发展的需求与居民学习的需求,而一些需求在全国各地的社区中具有相似性,因此以这些需求为导向而开发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必然就具有功能上的共通性,即满足不同社区的某种共同的需求。加之社区教育的公共属性,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就具有了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参与社区教育的各组织间存在彼此依赖的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