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机关文化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机关文化工作计划范文1
一、落实标准乡镇建设、推进“四镇联创”工作
落实与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全市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施计划和“平安”目标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人以此次蹲点服务为契机,充分利用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岗位优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干窑镇农业分布概况和特色农业发展趋势,分析掌握干窑镇气象防灾减灾基础现状,为全面启动“创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夯实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镇有关领导的沟通交流,协助镇党政办从组织领导、职责落实、队伍建设、应急准备等方面开展标准乡镇的创建和有关实施意见的制定工作。最终,干窑镇党委决定将创建“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与创建“全国文明镇”、“省森林城镇”“市药品安全示范镇”一起并入“四镇联创”工作之中,并将其列入2011年干窑镇政府重点工作计划。
二、树立为农服务理念,做好特色为农服务
作为机关干部,平时与基层接触甚少,对基层工作并不熟悉。因此,我将此次蹲点服务工作看做是了解基层、接触群众的一次良好机会,并注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调研中树立为农服务理念,在服务中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力争在3个月的蹲点服务期中为干窑百姓做几件实事和好事。为此,我积极参加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下乡技术指导,深入农村田头调查干窑镇特色农业生产现状,并将调查情况总结形成《干窑镇特色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敏感点自查与对策措施建设》上报镇、条线领导审阅。此外,充分利用县气象局为农服务“大团队”和农业大户信息库等资源,积极推进气象为农服务联系卡制度和农业“两区”服务工作,带领县气象局农气专家走访3个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和12户特色农业种植大户,并将有关大户纳入全县气象灾害短信预警平台,为其提供全天候的气象预报与预警服务。
乡镇机关文化工作计划范文2
现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为目标,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市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市文化馆顺利进行了改扩建,建筑面积近6000M2,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居苏中、苏北前列,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在规划准备中,初步选址、勘测、概念设计等工作已基本完成;20个镇文化站全面建成达标,并对外开放,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已建成村文化活动室298个,占全市总村数的90%;建成农家书屋65家。目前,全市以市级重点文化工程为龙头,镇文化站为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20*年,我市继续被评为江苏省群文工作先进县(市);20*年,被表彰为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县(市)。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统筹,强势推进,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近几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是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惠民工程,切实做到“五纳入”,即:纳入全市“十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领导工作分工;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纳入机关相关部门和各镇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评选10个文化工作先进镇,并在全市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二是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20*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市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奖惩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20个镇文化站全面达标的必成目标,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同时,将此纳入20*年市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并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今年初,市政府又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建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抓紧规划,迅速启动。三是强势推进,定期督查。市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作,与相关部门和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二)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努力破解建设制约瓶颈
资金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最大瓶颈。我们巧抓机遇,善抓机遇,积极化解,重点突破。一是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20*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之一,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我们多次赴省、市专题汇报,寻求支持。经过努力和争取,全市14个镇列入省专项补助计划。20*、20*两年,我市共计获得省、市文化站达标建设专项补助资金350万元,受助乡镇数和受助资金额均为南通其他县(市)总和;累计争取省“三送”(送书、送戏、送电影)专项补助资金近100万元。此外,还积极争取到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援建计划,获得专项资金100万元。二是紧紧抓住有利于文化工作发展繁荣的政策机遇。“十七大”报告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号召,市镇两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经费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我市在财政状况还不宽裕的情况下,20*、20*两年用于20个镇文化站建设的补助资金达到160万元,对文化站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各镇也不断加大建设投入,据统计,近两年全市镇级财政用于文体中心建设的资金累计达800余万元。三是紧紧抓住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机遇。近两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四室八有”建设标准,“四室”即: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室。将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作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四是紧紧抓住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机遇。利用“体育健身村村有”工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镇、村两级文化阵地活动设施和活动内容,提高了文化阵地的吸引力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三)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务求推进速度能快则快
面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基础薄弱、资金压力大、上级要求高的实际,市、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举措,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形成推进合力。市政府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情况汇报会,协调解决推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加大督查、检查的力度与密度。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经济建设压力大、工作任务重、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努力破解资金、用地等难题,按时按质完成了达标建设任务。财政、建设、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尽职尽为,合力推进。市文化局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责任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参谋助手:一是组织力量对全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及时提出全市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发展规划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定期召开文化站长例会,策划组织各类推进活动,协助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推动全市面上工作快速、均衡开展。三是建立局长挂帅,副局长挂钩包干的工作机制,做到包督查、包指导、包推进。四是加强服务和协调,组织镇分管领导和文化站站长赴通州、泰兴等地参观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推进质量,加快推进速度。五是适时对各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选址、功能设置、内外装潢等给予帮助和指导。由于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服务指导到位,我市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受到了省相关部门的表彰。
(四)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做到功能设置科学实用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既适度超前,又实事求是;既坚持标准,又经济适用;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在镇文化站建设上,我市提出阵地面积不得少于800M2,基本功能不低于8项,年开放时间不少于250天的要求,略高于省提出的建设标准。由于各镇经济基础不一,情况各不相同,建设模式也不尽相同。全市20个镇,大致采用了三种建设模式:一是东陈、桃园、袁桥、下原、吴窑、江安、磨头、搬经等8个镇,按照标准要求,投资新建,面积最多的镇达1400M2;二是柴湾、如城、郭园、高明、林梓、九华等6个镇,采取资源整合的办法,将闲置的学校、派出所、管电站等用房进行改造,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减轻了财政压力,又妥善解决了文化阵地问题;三是雪岸、常青、白蒲、丁堰、长江、石庄等6个镇,对原文化站或影剧院采取改造提升的办法,按照新的标准要求,增加阵地面积,扩展功能设置。
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结合“体育健身村村有”、“图书援建”等工程的实施,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同步落实,大力推进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可望今年10月底实现全市全覆盖。
市文化馆作为老城区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在2003年旧城改造过程中,有一半的活动用房被拆除。由于诸多原因,改扩建工程一直悬而未决,不但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制约了阵地作用的发挥。对此,文化部门的同志不等不靠,创新思路,主动作为,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融资600余万元,于20*年对文化馆实施改扩建,20*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新增活动面积3500M2,拓展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美术、健身、写作等11个大类、18个项目的艺术培训。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活动开展,在全省均处于领先位置。
市木偶艺术团是我市唯一的国办艺术团体,承担着繁重的中心演出和“三送”任务。多年来,团部一直借租在新民建筑站,条件十分简陋,严重影响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剧团的发展。面对困难,市领导主动关心,文化部门的同志想方设法,整合资源,调整市图书馆的四、五楼近1000M2,作为木偶艺术团办公和排练场所,购买了320M2的演员宿舍,妥善解决了木偶艺术团办公及演员生活等基本问题。
(五)建管并重,建用并举,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一是阵地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市文化馆充分发挥城区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认真策划和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常年开展电影放映、艺术展览、艺术培训、才艺比赛等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天天都开放”;市图书馆努力拓展服务功能,简化借阅手续,年均接待读者超过20万人次。同时,实行开门办馆,延伸服务触角,在镇村、社区、敬老院、学校、军营开辟流动图书室,并积极做好镇、村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指导工作;市博物馆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各镇文化站都能比较正常地开展书报阅览、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8项以上活动,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村(居)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则为群众就近开展文化活动、读书看报提供了便利。二是主题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市文化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年均组织开展4-6场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激发和鼓舞全市人民跨越争先的斗志。几年来,借助“一会两节”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了“群星拜寿”、“*如歌”、“欢乐中国行——魅力*”等数场高质量的大型文艺演出,满足了人们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需求。三是社会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雉水之夏”是我市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的文化品牌,市文化部门不断创新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变以如城为主,为向农村、企业、港口、军营拓展;变以夏季为主,为全年均衡开展;变一年一个主题,为一次一个主题,让优质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百姓,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群众自办文化红红火火,老年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各具特色,活动常年不断。农民艺术节、文化一条街、文化大院、文化庙会、元宵灯会及体育竞赛等系列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白蒲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京剧之乡,如城镇和林梓镇分别被评为南通市工艺丝毯之乡和红木雕刻之乡,如城锦绣莲湘队、宏坝老年文艺队、九华通剧团被评为南通市特色团队。三个家庭参加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星光大道”家庭才艺大赛并获奖。四是“三送工程”深受群众欢迎。20*年以来,累计向镇、村送图书45000余册,送戏189场,送电影5000余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常青镇电影放映员王东生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放映员”。五是文艺创作不断繁荣。近几年,文艺创作、艺术生产成果喜人,32件作品在全国性演出、评比、展览中获奖,58件作品在省级参赛、参展、发表。与日本、浙江温岭、东台等地进行了跨区域的美术、书法作品交流,扩大了我市的对外影响。六是民营剧团不断壮大。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达1*个,从业人员800多人,年均演出23000多场,观众达600多万人次。我市民营剧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被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称为“*现象”,《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予以报道。去年,首届全省民营剧团优秀节目调演暨民营剧团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我市成功举行。
(六)提升能力,激发活力,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素质提高工程。2005年以来,文化系统相继开展了“效能革命”、“效能提速”、“争创优质服务单位、争当优质服务标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素质,激发动力,引导文化人才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担当起推动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重任。二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引进人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16人充实文化队伍,优化了人才结构。合理使用人才。打破人员性质和单位界限,合理调整,将年轻有培养前途的同志放在重要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培养人才。为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提供条件,营造环境,让大部分同志都有机会在学习培训、工作一线和重大活动中得到锤炼和提高。三是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创新用人机制,严格管理、考评,实行岗位竞争和全员聘用,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对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使用方面,文化部门主动与各镇党委、政府交换情况,提出建议,近几年先后对镇文化站4名同志进行了调整。
二、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间凝聚了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和支持。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阵地不足、设施不佳、服务不好、服务不了等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经费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总体看来,目前财政投入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需求、与上级文化经济政策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直接导致了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质量相对不高,功能相对不全,作用发挥受到制约等诸多问题,与城市化、集聚化建设步伐不相协调。
二是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从市级重点文化设施现状看,市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仅3000M2,连古籍保管必备的干湿机、阅览室内空调等基本条件都不具备,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等基本功能也尚未到位。与国家一级图书馆所要求的“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图书年入藏总数不低于5000种、现代化技术装备、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建设”等硬件标准相距甚远。市博物馆阵地面积不足,陈列展示、教育研究功能受到很大制约。馆藏库房狭小,文物保护环境差,缺少必备的恒温、恒湿、除菌、除尘设备,文物安全防护级别偏低,给馆藏文物分类保管、科学保管带来很大困难。市文化馆缺少停车场,给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极大不便。城区文体活动场所数量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镇文化站建设现状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标准偏低,布局不够合理,功能设施不全等问题。同时,一个镇只有一个文化站,服务半径太大,很难满足几万人开展活动的需求。从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现状看,大部分村人口在3000人左右,而村文化活动室面积仅有几十个平米,最大的也只有100M2左右,人均不足0.3M2,加上设施不够完备,村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活动经费和人员数量、素质等原因,不少镇、村文化阵地存在着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现象,正常开放难以保障。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娱乐变为广泛的“求知、求美、求富”多元化需求,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选择。而一些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的手段相对简单,形式相对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导致这些镇、村文化阵地出现了“所建”和“所用”、“所供”和“所需”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现象,使用效率和效益未能达到最大化。
四是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其一,断层现象严重。全市在编文化干部,50岁以上的占到将近一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仅占40%;中级以上职称的仅占19%。其二,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中,不少是顶替、土地工安排、政策性安置进文化系统的,大多专业不对口、技能不高,加之文化系统相对冷门,文化人才引进困难较大。文化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尤其缺乏。其三,体制机制不活。尽管文化部门已经做了不少改革探索,但由于体制,人员流动渠道不畅,考核奖惩兑现难度较大,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四,基层文化队伍后劲不足。镇文化站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工资发放不及时、福利待遇低,以及欠缴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直接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工作举措
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通过不懈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到位的认识,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创新的思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谋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突破、新跨越,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与*“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意识,全面领会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要求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更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我们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文化工作的领导、协调、保障作用。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切合本市实际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文化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纳入岗位目标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及权重,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对推动文化工作的杠杆作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正确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长期工程,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给予文化建设更高的重视,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倾斜,为文化工作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文化独特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使用的关系。阵地建设是基础,是载体,而加强管理,发挥作用才是关键,才是目的。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阵地功能,提高阵地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固守阵地,不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文化设施用途,不挪作他用,对已挪作他用的将限期收回,防止重蹈过去“先建后卖、得而复失”的覆辙;另一方面,将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全市文化阵地管理使用意见,确保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守得住,管得好,用得足。
(二)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惠民宗旨,正确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特征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其作用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公益性。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服务,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属性。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政府既是组织者,更是实施者。市镇两级政府将切实履行职责,确立“政府主导、政府主抓、政府主投入”的思路,制定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各项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着力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政策导向作用和管理监督作用。
2.坚持统筹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采取切实措施,改变“农村文化阵地设施好于城市,城市文化活动开展好于农村”的不平衡现状,做到资金安排向最欠缺的地区倾斜,优惠政策向最薄弱的地区倾斜,优质文化资源向最需要的地区倾斜,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均衡。
3.坚持普惠性。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将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追求。继续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需求,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继续实施“三送”文化惠民工程,务求形式更新,效果更好。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一般不收费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低偿、有偿文化服务新模式,努力提供多品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由普惠性向个性化延伸。
(三)坚持高标准,拓展新空间,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一是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为重点,继续推进市级文化工程建设。做好财政、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协调工作,实质性地推进“两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筹资等工作进程,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按照“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列入2009年市财政预算,并力争将其作为2009年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确保2009年底工程主体完工,2010年投入使用;将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列入2010年市财政预算,年底工程主体完工。确保做到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建设,真正把“两馆”建成靓丽的文化地标和城市景观。重点加强如城(街道、社区)、*港区、开发区等经济总量较大、人口较密集地区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巩固和拓展镇文化站服务功能,精心设计阵地活动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形象;创新群文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社区、村(居),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是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数字电视村村通、体育健身村村有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服务便捷、满足需求、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网络。
三是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效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迈上新台阶。创优现有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巩固和提升“雉水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新演出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努力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惠及百姓;继续发挥木偶团等专业剧团作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放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的品牌优势,排演精品剧目,做到服务中心与服务百姓相统一,艺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继续推进群众文艺创作,以音乐创作为重点,带动文艺创作全面繁荣,力争多出精品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放大民营剧团亮点,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扶持和引导民营剧团做大做优做强。进一步加大稽查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演出和不健康演出,取缔违规经营行为,净化农村演出市场,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民营剧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扩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着力打造文化活动新品牌。我们将充分依托大剧院等重点文化阵地,每年举办“文化艺术周”;充分利用节假日、庙会、农闲等有利时机,每年组织“农民艺术节”,努力把“艺术周”、“艺术节”办成文化艺术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让广大群众分享文化成果。
四是实施文化服务创新工程。针对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要求,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拓宽服务新渠道,提升服务新水平。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农村,汲取乡土文化营养,创作排演内容积极向上,贴近百姓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广大群众“看得懂”;策划和邀请知名艺术团体来如演出,积极探索政府买单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推行低票价制,让广大群众“看得起”;在注重大型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各类面向农村、农民演出的投入,引导群众文化消费,培育壮大文艺演出市场,让广大群众“看得到”。以文化服务的创新,带动文化消费的普及,用文化凝聚人气、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四)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制约瓶颈,积极探索解决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不了、服务不好等问题的新办法
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千方百计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投入标准,将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精品打造、人才培养培训、设备更新维护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努力实现文化设施建设有保障,文化活动有保障,文化人员福利待遇有保障。广泛吸纳民资和外资投资文化建设,大力引导人民群众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有益补充。进一步创新投入方式,尝试文化活动项目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变“养人头”为“养事业”、“养项目”,形成“行政推动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群众广泛参与,多方筹资并举”的文化网络建设投入新格局。
着力破解人才瓶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继续把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建设工程整体规划,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员老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一是市级有一支过硬的文化专业队伍。以深造、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和探索文化人才引进的新办法、新措施,在编制、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鼓励市级文艺人才深入基层,加强辅导,主动承担起文化引导的职责。二是镇级有一支稳定的文化骨干队伍。高度重视镇文化站人员的配备和使用,严格条件准入,调配热爱文化工作、熟悉文化工作、专心文化工作的同志到文化站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文化站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力为文化建设作贡献。三是村组有一定数量的民间文艺队伍。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文艺团体、文化经营户的发展,做到既积极鼓励,又强化管理,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以满足不同层次对文化的需求。大力培育特色文化镇(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标兵、特色文化家庭,以“四特”培育带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乡镇机关文化工作计划范文3
一、今年交通运输工作基本情况
(一)全面完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今年,县交通运输局承担8大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建设面积50余万平方米。截至11月底,各项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1、省煤炭物流基地专用路工程。总投资3403万元,全长7.5公里,油层宽14米。位于潘店镇境内,南起于国道309冠军造纸厂附近,北止于十里雾村北煤炭物流基地。9月17日竣工。
2、万亩生产方专用路工程。总投资959.2万元,全长21.8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宽4米。4月29日竣工。
3、新增高产示范方扩建道路工程。总投资463.5万元,全长9公里,水凝混凝土路面宽4米。7月8日竣工。
4、大黄县际连接线改造工程。总投资648万元,全长7公里,油层宽4米。南起于大黄乡驻地止于省道316,北接XX市。8月7日竣工。
5、焦斌防汛路(北段)新建工程。总投资756.8万元,全长0.8公里,油层宽14米。北起国道308,南止于焦斌铁路立交桥。11月20日竣工。
6、千村公路扶贫工程。总投资997万元,全长24公里,油层宽4米。涉及祝阿、焦庙两乡镇的4个社区、10个村庄。祝阿镇辖区4个村的道路工程7月28日竣工,焦庙镇辖区内6个村的道路工程9月21日竣工。
7、仁里集镇至国道309连接线工程。南起于仁里国庄,北止于国道309,全长15公里。今年县交通运输局完成路基备土任务。明年由县恒晟公司施工,县交通运输局代表县政府作为项目业主,对监理队伍进行公开招投标,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监督。
8、全省村级公路网络化示XX县工程。今年通过积极争取,我县成为“全省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XX县”,是XX市四个示XX县之一,2013-20XX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288.9公里,新建、改建小桥涵138座。目前已成立XX县“全省村级公路网化工程示XX县”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完成工程设计和施工、监理招投标,完成11.2%年度建设任务。
此外,全年共处理路政案件150余起,清理各类违法占道10余起,清理公路乱堆乱放100余方,制止占道施工6起。完成建邦大道、华焦路、齐刘路划线、桑安路南北段高速路下安全桩、胡潘路赵庄南涵洞加固维修、胡潘路前燕二支涵洞、胡潘路中心河桥面铺装、桑安路六六和桥、辛屯西桥、中心河桥改造维修和多次迎检任务。
(二)顺利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
按照“城乡一体、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以构建“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运输服务体系为目标,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引导监督宏达公司顺利退出客运市场,指导成立XX县通运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对原有的1—8路城区公交线路进行整合,新设济齐公交停车场和德百新时代广场两个发车点,城乡公交线路全程共设100余个站点,安装200余块候车站牌。实行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分段阶梯式票价。全部为中通cng、lng新型节能环保车辆,运力和舒适度大大提升。经过紧张筹备,今年9月1日,cx001路城乡公交先期开通,10月30日,新增的6部环保车在cx002路、cx004路上投入运营。今后,我县计划利用3-5年时间逐步完成城乡公交其他线路的改造,着力打造济齐公交、城乡公交、轻轨并行,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大格局,届时城乡居民出行将更加便捷、高效。
(三)快速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
1、济齐黄河公路大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投资模式为政府还贷。2012年10-12月,项目预可行性报告相继通过省交通运输厅、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审查。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济齐黄河大桥。今年9月9日,项目工可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进入勘察、设计、招标阶段,目前,大桥征地拆迁、备土等工作已完成,工程勘察设计已定标,正在开展建设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2、县客运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由香港荣信实业集团投资。位于县城齐安大街以北,迎宾北路以西,国道308线经过处。占地面积80亩,站房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计标准为一级客运站,建成后为山东省县级最大的客运站。5月8日奠基,现正进行地面主体建设,计划明年下半年建成。
3、交运甩挂物流中转公路港项目。总投资1.48亿元,由XX县交运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华店创业园、国道308线南侧,占地面积180亩,主要建设集甩挂运输、货运配载、信息服务、物流仓储、冷藏冷链物流、汽车销售修理、驾驶员培训、lng加气、甩挂运输作业平台于一体的仓储物流基地。今年5月7日举行奠基仪式。目前一期工程基础建设已完毕进入装修调试阶段,今年底即可投入运营,二期工程明年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持续加强行业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长效管理,顺利完成春运、“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的旅客、货物运输任务,累计发送旅客67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2341万人公里;货运总量993.6万吨,货运周转量114264万吨公里。加强客车、城区、济齐公交、出租车管理,严厉查处欺行霸市、超员、倒客、“黑出租”等违章经营行为,查处违规运营客车86辆,打击取缔非法营运车辆12辆。坚持“不加价、不增量、阳光操作”,完成新世纪、三运公司15部出租车更新升级工作。开展交邮合作,作为XX市唯一推荐单位接受省交通运输厅现场调研。组织120余辆出租车开展“高考爱心直通车”活动,免费接送考生2300余人次。开展全县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继续教育和汽车二类维修企业、驾校、检测站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人数达4200余人,审核上岗证1500余件。开展驾培市场整治清理活动,共依法取缔18家非法驾培招生点,查扣非法驾培车辆36辆。建设交运驾驶员培训中心,已竣工即将进入招生教学阶段。联合济南长运公司申请lng加气服务站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顺利完成2012年度燃油补贴发放工作,补贴金额760余万元。县政务中心交通运输局窗口累计办理《运输从业资格证》报名咨询、《道路运输证》、《车辆技术管理备案卡》配发、《道路运输证》换发、《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查验等各项业务3100余件,申报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窗口”。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340人次,执法车辆968台次,检查车辆21855台次,查处违法车辆487台次。
(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抓好道路、水路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相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打非治违”、“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月”、“消防应急演练”、浮桥安全管理现场观摩、赴中石油齐河分公司学习观摩等活动,完成浮桥承压舟更新和《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所有权证书》办理注册、黄河防汛、调水调沙、浮桥拆架、年度审验任务,保障浮桥行洪畅通和运行安全,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六)交通企业健康发展
加大企业监管,做好内部审计,各运输企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安全经营指标。全年共实现业务收入9270余万元,上缴利税370余万元。三运公司、县汽车站分别以甩挂运输、县客运中心项目为依托积极拓宽经营渠道,增加营业收入。航运公司办公楼改建投入使用。济齐公交运行良好,目前投入班车已达30部,召开公交运行情况分析会,完成公交票价调整,办公楼5月中旬投入使用。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2月底,累计发送旅客330余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6000余人次,日最高峰突破9000余人次。
(七)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严肃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严格执行市县“八条禁令”、“五个严禁”、“厉行节约”各项要求,严格上下班、请销假、公车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开展“廉政教育月”暨“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提高党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结合道德讲堂,深入开展“四联五帮”暖民心、“创建新品牌、打造新亮点”五项竞赛和“135”县乡村干部大走访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连续多年组织高考爱心车、重阳节慰问、慈善捐助、关爱春蕾女童等活动,积极申报争创“生态文明机关”;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回复,回复率、满意率100%。加强行业文明创建,诚实守信、扶贫救助、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好人之星、优秀志愿者不断涌现,行业文明水平不断提升。荣获“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齐河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全县争取上级无偿资金先进单位”、“全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县“三八”红旗集体”、“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县五一劳动奖状”、“全县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县慈善捐赠先进单位”、“全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县群众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1名同志荣获“XX县五一劳动奖章”,全系统有多名同志受到市县表彰。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交通建设配套资金存在较大缺口。交通运输部门承建任务投入较大,资金配套渠道、数额亟需完善。二是行业管理问题依然突出。涉及群众日常出行,举报、投诉事件较为集中,客运、出租车市场管理矛盾日益突出,维稳形势严峻。三是水路运输安全形势仍然严峻,浮桥管理需常抓不懈。
三、明年工作计划
1、加快实施全县村级公路网化建设工程。这是明年重中之重的重点工作。今年我县被列入全省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XX县,按照要求明年要全部完成建设计划,20XX年迎接省厅联合验收。明年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保五争一”工作目标,“进度服从质量”工作要求,全面实施网化工程,确保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2、全面开展“创建新品牌、打造新亮点”五项竞赛活动,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3、加快济齐黄河公路大桥项目进度,争取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4、加快交运甩挂物流中转公路港、县客运中心项目建设,争取明年下半年建成使用。
5、提高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强化执法力度,深入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维护良好的道路、水路运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