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读书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呐喊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呐喊读书笔记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1

作为涉世不深的初中生,如何来了解这个社会,如何来分析社会现象,文学为他们展示了一个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融汇了世间百态,沉淀了历史精华,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绝佳教材。然而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课本学习等,而没有时间去阅读,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名著阅读计划的制定

1、总体目标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并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组织名著赏析活动、专题讨论会、故事会等形式,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还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增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学习的能力。

2、阶段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初一阶段: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作品,以及一些篇幅较短的文学名著(《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童年》、《爱的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初二阶段:阅读一些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初三阶段: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呐喊》、《巴黎圣母院》),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三、教师的点拨与指导

1、 阅读的方法的指导。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看动画片,打电子游戏的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愿看文学作品,不愿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更不要说那些读起来让他们费力的名著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首先以课文的材料为例子,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泛读、精读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

2、统筹安排、精心测算、安排时间。整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

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宜的阅读量。每布置学生读一本书都要看看书的容量,根据学生可能用来读书的时间及阅读的速度,测算出学生每天能读多少页,读完一本书大概要多长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不能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几天内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点读后感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如果学生没有时间读完名著,那整个名著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根本。

3、精选作品、明确目标、组织活动、激发兴趣。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著的学生不到15%,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著容量太大,不容易理解,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

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如韩寒的《三重门》科幻小说《哈里波特》等。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推荐权分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书。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2

一、兴趣;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阅读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式,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童话、寓言、卡通等活泼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笔者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叙述鲁迅小时“早”的故事,介绍了他一生刚直不阿的高尚品德和不辍笔耕、不懈探索救国之路的革命精神,激起学生对这位伟大的崇敬热爱之情,进而引导他们读《朝花夕拾》《呐喊》等,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可谓一箭双雕。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

二、方法:开启学生阅读之门的钥匙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可以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浏览法

对于那些篇幅较长、内容不是很重要的作品,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即可。

2.筛选法

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学会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精读法

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或段落,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4.读思结合法

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一定的思考。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5.读记结合法

古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或新问题、新知识,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三、赏识:鼓起学生信心之舟的风帆

学生毕竟是学生,做事缺乏恒心,常常是读书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做教师的要经常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无数事实证明,赏识有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它是吹向学生心海的和风,能鼓起他们信心之舟的风帆,推动他们更快地驶向成功地彼岸。聪明的教师决不会放过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任何一处闪光点,会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地自信心。有经验的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自信,如:

1.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

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要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一般五六周召开一次,每次发言人数不少于五人。

2.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

每隔两三周就举行一次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请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并且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落后生结对子,共同提高。

3.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这种活动,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最后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同时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可谓“一石三鸟”。

四、引导:拨正学生迷惘之旅的罗盘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3

  《尘埃落定》读书笔记

  尘埃无论飞得多远,终究会落下。遥远的青藏高原,神秘的血域之巅,文明与蛮荒共存。亘久的土司制度,强大的麦其家族,一个傻瓜少爷,一段苍凉的梦境,诉说着一段尘缘历史。

  在美丽的高原上,略显苦涩的香盖过了粮食的清新的香。高原开始饥饿,麦其家却因为“我”的原因,在其他土司的衰弱中强大。因为第一个种植鸦片,麦其家成为土司中的强者,因为第一个停止种鸦片,麦其家成为强者中的更强者。“我”也邂逅了人生中的女神—塔娜,一个让雪莲也失色的土司之女,一个未来的女土司。因为“我”的傻,我拥有了她,却也因为“我”的傻,她和我的距离很远,很远,远得我最后追累了,如尘埃般消失。失舌而复舌,却因我再次失舌的喇嘛,一个我生命中的启蒙者。为我复仇而死的仆人,麻木的行刑手尔依,世代相传的习俗……野性的歌在高原上飘响,残忍的原始,那样的真实。

  “我”对一切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我让商业的繁荣在荒瘠中滋生,也让土司们在烟花里腐烂。我是常人眼中的傻瓜,干出了常人眼中永远无法实现的事。我是那个时代完结的见证者。

  这里有一群美丽的女人,她们的命运像浮萍一样摇摆。西藏土司统治时代女性的悲歌在这里被充分表现。女仆卓玛,我情爱世界的第一个导师,她在卑贱中让年华老去。与我妻子同名的塔娜,矮小而瘦小,她在无知中度过日子。我美丽的妻子,同样的不幸,她是交换粮食的筹码,在求爱的路上失去最深的爱恋。我的母亲,央宗,这亦是两个不幸的女人,在她们身上是那个时代铸成的烙印。最后的结局,像是我梦境的重演,整个时代变了,整个麦其家也变了,直到最后我也没成为土司,但我成了整个家族最后的一个幸存者。最后,复仇转到了我的身上,我被我曾经释放的仇人刺穿了腹,血撒满了我的床,红的颜色在阳光中乌黑。我死了,土司时代也死了。时间是历史最好的淘汰者。

  《尘埃落定》读书笔记

  文学作品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记录过去的历史,告诉后人,我们的祖先曾经这样生活,相爱,另一种是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告诉今人,未来世界里我们或许还是如此活下去。

  阿来的《尘埃落定》,无疑两者兼而有之。虽然说藏族土司的世界早就存在,而且已经故去,可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它,更罔谈熟悉它,所以对我来说,它其实是一个陌生而崭新的世界。

  《尘埃落定》整部小说里,傻子的行为常常不可理喻、出乎意料,却又处处表现出大智若愚,他老谋深算的父亲麦其土司,精明毒辣的哥哥,美若天仙却不忠的妻子塔娜和形形的人都无法按常理摸透傻子的心思,不知道他究竟是傻还是聪明绝顶!透过傻子的内心世界和眼睛,给人展现了复杂的亲情,爱情,和形形的世人,土司家族从昌盛到快速土崩瓦解的历史。我喜欢里面的每个人物。和预想中的好小说的人物不同,他们都不是特别复杂,但却特别纯粹,这也使得整个小说充满诗意。小说里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可以读上几遍,细腻的感受让人莞尔。故事情节饱满而丰富,就像看一部电影,活色生香。

  小说是鲜活的还是压抑的,是迸发的还是窒息的,对于读者来说,其中的区别一清二楚,那不仅仅是西藏风情带来的新鲜感,而更是一种普遍的'共性,它既存在于《尘埃落定》的人物中,也存在于一切伟大作品的人物中。我不想把阿来这部小说归于魔幻现实主义,但它里面丰富的想象力绝对不亚于任何一部出色的拉美魔幻文学作品,这样的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匪夷所思,而是在极其真实的细节之中展现开来。让人觉得始料未及的,不一定是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现象,而可能是事情的发展让人觉得世界变幻。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想到《百年孤独》,想起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一个傻子和上校同样有寓言的神奇本领,而且总会从他们的身上散发出神秘的气息。从人物刻画上看,《百年孤独》读来就好比首先是一幅巨大的白布,马尔克斯则用调色板将每个人调好颜色往上面泼洒,每个色彩都让人过目难忘。《尘埃落定》就好像是一个傻子站在中间,其他的人在时代背景的沉重压迫下,显不出多少特殊的气质。

  看完以后,又找来同名电视剧看了一遍。看的时候,又把它和《阿甘正传》这个故事联系起来了。主人公都是有点傻的人,他们的经历似乎是奇遇,也是时代历史在他们身上的折射。创作者借用他们,带着轻松和调侃,演绎的那个时代的众生的生活。

  然而《尘埃落定》中傻子的故事是用自述的方式描写的,而《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故事是用外界审视的眼光阅读的。阿来笔下的傻子时不时的透出聪明和睿智,并且从小到大,似乎冥冥之中有人在为他引路,适时地的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把他塑造的更加神奇。而阿甘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执着和专注,它们总让好运和他相伴。阿甘给人更多的是感动和一种不知失败和执着的精神,傻子给人的更多的是哲理和思考。

  虽然傻子和阿甘的爱情一样执着,但他俩的爱情经历都是不幸的,女人讨好傻子只是因为他是未来的继承人,不会倾心于他,而珍妮或许只是把阿甘当做朋友。

  傻子和阿甘这两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经历各自不同,他们的故事却能很好的互补,让人看到这两个有点傻的人眼中独特却有类似的世界。

  “此生纵然轻若鸿毛,不过在人世间飘荡了一回,但真情依旧,生命轮回,应当不存在什么遗憾。”

  “我看到土司官寨倾倒腾起了大片尘埃,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是的,什么都没有了。尘土上连个鸟兽的足迹我都没有看到。”

  《尘埃落定》读书笔记

  当一把刺眼的刀戳入麦其土司的“傻子”儿子的肚皮后,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这是一个故事,一个似乎让人“看不懂”的精彩故事。屹立在黄土地上的土司家族,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和封闭生活,流传下来的是简单的、原始的、野味的生活模式。百姓、奴隶、土司串联成了西藏的悠远的历史。

  西藏的一个个部落之间有着远古的亲缘关系,也有权利的斗争,这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那样的理所当然,天地之间的美妙让这块土司骈阗的地方充满了神秘色彩……。我闻到的不仅仅是那纯美酥茶的奶香,和那神秘土地散发出来的特有芬芳,更有那民族兴亡所伴随的气息和感慨。

  自从这个地球上有了人类开始,发达地区的强者总是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于是在这块最简单、最原始、充满野味的地方,赫然出现了传教士以及那具有白色梦幻般的醉人的罂粟花,“世界上最稳固的东西”——大地都开始颤抖摇晃了。但是,这除了麦其家的傻瓜儿子感觉到了之外,所有麦其家的人都似乎沉浸在欢畅之中,因为这为麦其家带来不小的利润。于是其他土司也开始种罂粟花了。艳丽的罂粟花所散发的罪恶气味玷污了这块纯净的土地。与此同时,麦其家却又幸运地去种粮食了。人们由开始的为鸦片疯狂到现在为麦子而恐慌,人们因种鸦片而减小利益而成了涸辙之鲋。

  善良的人们学会了仇恨、欺骗和让人们发怵的战争,部落之间的勾心斗角,白色汉人和红色汉人的斗争,汉人和藏人的战争,这让土司们噬脐莫及。惊涛骇浪的争斗使稻香满满的土地变得荒芜可怕。不争的事实使不虞匮乏的人们一个个都倒下了,再也爬不起来了。

  作者没有空泛呆板地进行说教,“鸦片会摧残人们的心灵”,他用简单的事实向人们展示了鸦片的危害——人们因为鸦片而挨饿,因为鸦片而相互残杀,决非箴言。小说在告诉我们:“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让我感觉到那么深刻的教训。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4

关键词:语文;激趣;课外阅读

新课程一直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如何利用课堂阅读平台,有效地指导学生能够“读书破万卷”呢?笔者这几年都在教高段,努力实践的也正是“加强课外阅读,把知识教活,把学生教活”这样一个理念。

一、扩大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堂阅读中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心灵得到放飞。

背古诗是有教材可依的,但古诗背完了后,我们又应该向学生推荐什么呢?于是就想到了宋词。宋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是胜于唐诗的。可宋词的范围太大,学生能利用的时间又太少,所以我们需要精心挑选宋词。有时与课文衔接,如学完《将相和》后,我想到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里有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于是,我找到了这首词,顺便通过网络,查到了一些有关廉颇后来的故事,一起出示,W生很感兴趣。

二、合理规划,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人生有涯,书海茫茫,谁也不可能读尽天下书。何况,书品如同人品也是有上中下之分的。由于学生正处在心智发展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学生自己选择课外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就要求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刊。有选择地读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好书,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

我布置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分两大内容,一块是家里的课外阅读,主要是我推荐一些名著,让学生去读,如每周周末,我都布置一个阅读两小时的作业,要求家长签名,有时为了检查阅读情况,我会安排一次知识竞赛,有时,为了检测阅读效果,我还会从网上寻找一些题目,让他们先做再讨论。关于这部分阅读,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课外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现代著名作家的文章被选入课文中。如:六年级有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鲁迅的《少年闰土》、季羡林的《怀念母亲》等文章,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还读过这位作家的哪些作品,如果感兴趣课外还可以找一些文章来读读。于是,我便推荐沈石溪的《狼王梦》,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等。有时我也事先推荐,如为了配合学习课文《詹天佑》,我会课前推荐阅读美文欣赏《我要比洋人强》,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推荐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书籍

杨红缨、秦文君等作家的作品反映学生校园生活,如《淘气包马小跳》《女生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等,已经成了学生耳熟能详的小说,这些校园作家的作品主角都是中小学生,小说描述的是校园内时常发生的事情,文中的主人公的经历和孩子们相似,孩子们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与朋友相处的技巧,书中主人公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可以给孩子们很多提醒。此外,文章语气诙谐幽默,一些语言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新新语言,因此这一类的书籍可以推荐给孩子们看。

三、开展活动,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能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举行朗诵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课本剧的表演、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知识会、辩论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教师要对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尝试和认同,并且尽可能地交给学生去组织。最后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作出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且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我使用的比较多的是知识的展示,如从网络上寻找一些情境诗句填空,模拟电视中猜一猜节目,说一段书中人物介绍,学生猜测是哪位人物,这种展示趣味性较浓,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开展活动也要因人而异。

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是为“厚积而薄发”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作为教师有责任引领学生走进书的王国,吮吸书的芳香,探求知识的奥妙,着眼于孩子们一生的发展来为他们积淀文化底蕴,相信孩子们将一生受益无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5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德育功效

1.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继承优良传统和正确道德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学派提出《诗经》符合“礼”的规范,可作为当时规范国君和人民行为的道德范本,文学也就变成了传播道德的工具。中国古代文学家素有“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念,一些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典范,更因为闪耀着高尚的情操而广为流传。传统幼儿启蒙教学中,《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还有《诗经》、《论语》、《孟子》等这些读本,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教师可进行甄选后指导学生阅读。此外,古典诗词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秀诗词给人的感发力量往往是深沉的、热烈的和持久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人懂得感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激励人志存高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传达出的浑厚沉郁的爱国情怀使人的心灵震颤。除古典诗词外,一些通俗小说也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视角,给学生了解古代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提供了重要窗口。如读《儒林外史》了解士大夫的道德观,读《水浒》感受其忠义,读《聊斋》体味妖狐真情,读《红楼梦》解其人生哲理……这些古典名著,都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承担着审美、情感和心灵教育的重要责任。

2.阅读正能量的作品,塑造健全人格。“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一本好书也能成为一个能量场,激发人向上向善的力量。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写了几个平凡农民子弟的奋斗史和成长史,写出了青年人的拼搏与奋斗、理想和苦闷、欢乐和痛苦,感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奋发向前;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老人在暴风雨的大海中呼喊:“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毁灭”,展现了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品质、健全人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记叙了美国上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之青年的苦闷与彷徨,青少年阅读这本书后,有利于关照自己的内心,了解青春期的叛逆与彷徨,看似充满负能量,但最终会给予我们启迪,对自身人格的锻造有很大的帮助。

3.阅读报告文学,感受时代精神。报告文学作品选题十分注重当前发生或刚刚过去的社会热点、重大事件,选取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阅读报告文学,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民族心灵深处跳动的强音,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汶川大地震后,关仁山的长篇报告文学《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何建明的《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李西岳的《大国不屈》等报告文学作品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赈灾抢险的场面,歌颂了永不言弃的伟大人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以真实的经历和激情的笔触描绘了朝鲜站场上浴血杀敌的中国战士,使“最可爱的人”成为中国军人的代名词,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之青年,成为爱国主义阅读文本的经典。在青少年的三观尚未成熟、叛逆心理较强的情况下,直接的道德说教往往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报告文学的德育优势便得以凸显。这需要教师将德育系于文学,在选取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兼顾文本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既不能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也要避免走入报告文学变成道德教科书的误区。

二、基于德育目标的阅读指导策略

优秀文学作品中德育资源极其丰富,亟待我们的开发和利用。以德育为目标指向,教师可以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训练有效的阅读方法这两方面来进行。

1.以主题班会为外壳,以文学作品为材料,从而达到德育的功效。中小学德育主题班会活动具有极强的德育价值,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中小学班会课,经常会出现重说教轻情感的失衡状况,班会课的实效性往往会受到限制,学生比较被动地接受说教。阅读课与主题班会的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拓展课外阅读量,接触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助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弥补说教式德育班会课的情感教育缺失。利用文学作品中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融入情感之中,最终达到情感的内化,这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班会主题选择文字、图片等内容,内容要具有鲜活气息和深刻性;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如,可以按照文学作品的主题将主题班会进行分类:爱国教育类主题班会(《红岩》、《林海雪原》、《红日》等作品);社会公德类主题班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作品);个人德性类主题班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追风筝的人》、《西游记》、《水浒传》、《傲慢与偏见》、《论语》等作品)。除此之外,报告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功能也不可忽视,因为报告文学作品的选材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代表性,作品的感染力极强。使用报告文学作品作为德育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具有趁热打铁的功效。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6

集体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

要迅速组建一个能够良性运转的新班级,首先得攻破这些陌生心灵的壁垒,让他们在新集体中找到依靠。为了帮助学生迅速适应新生活,激发学习热情,我借助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班级的积极风尚。

【案例】

2009年,为迎接60周年国庆,年级决定仿照阅兵式举行学生队列比赛。接到任务后,我愁眉不展。开学以来,班上的学生表现得特别“低调”“内敛”,信心不足,责任心不强。让这些学生参加一场团队竞赛,怎么可能呢?

思虑再三,我决定“攻心为上”,先在“心”上下工夫。为此,我先召集一批学生座谈,进行小范围的动员;然后,专门播放一些阅兵式视频,学生表现出让我意外的兴奋。视频一放完,我抓住学生心理,宣布参加国庆队列比赛事宜,并高调地喊起口号:“我们要拿第一!”

准备比赛的进展异常顺利,除了指挥员没有确定外,班级队列基本确定。我满怀信心,后面的训练只用交给体育老师搞定就行。没想到刚过一周,学生们就故态萌发,训练开始消极怠工起来。最后,体育老师直接向我发来了措辞严厉的投诉状——我再也坐不住了。

我把学生集合到操场上,在炎炎烈日下,发表了上任后的第一次“演讲”:“要么高昂头走上赛场,拿下第一;要么消极地走上赛场,来一场拙劣的表演;要么,就此放弃,躲到灰暗的角落艳羡别人。”

我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咆哮”后毅然转身离去,但心中却忐忑不安。稍许,身后传来一声声震天的呐喊,我转过身,看到全班学生正如我刚才一样在操场上咆哮,把脚用力抬起,又狠狠地踏下——这群孩子彻底爆发了!而且,一位小个子男生勇敢地站到了指挥员的位置,一位女生也主动承担起组织任务。

此后,大家都憋足了劲,用心训练。结果完全没想到,我班在比赛中拿下了第一名和“最佳指挥员”的奖项。对学生而言,那场比赛成为了一次真正的心灵洗礼。

抓住这一契机,我引导学生深入反思,撰写周记,深化感悟。学生们开始认真面对高中生活,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感受新班级、新同学的魅力,内心的热情与班级的凝聚力由此渐渐被发掘出来。正如学生在感悟中所言:“这次活动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新集体的团结与温暖。”更重要的是,经过各种活动的锻炼,一批学生凭借出色表现,成为了班级骨干,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团队,班级建设步入了有序的轨道。

心理建设,找寻不一样的自信

由于班里的大多学生中考时都怀揣重点高中的梦想,但面对梦想无法成真的结局,心存遗憾,有的学生甚至破罐子破摔:“我成不了什么天才或好孩子,我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人!”面对一群被挫伤自尊、丧失自信的学生,我该怎么做呢?

【案例】

小琳是我在新班最早认识的学生之一,原因不是她活跃、优秀,而是她主动找我要求换到另一个有熟悉同学的班里去。最初,我只是简单地劝说,让她安定下来。可后来,小琳却多次以不同的理由向不同的老师表明压抑的情绪。

我找到小琳曾提起的一位同学打听,才得知小琳很想考某所重点高中,但结果未能如愿,自然郁郁寡欢。后来,我发现不止小琳,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心情都比较“失落”。思虑再三,我开展了“不一样的人生,需要不一样的态度与方法”的心理辅导活动。

首先,我组织学生阅读名人传记,归纳名人成功的原因;其次,我让学生以“我美丽而青涩的梦”为题追述自己初三的奋斗经历,反思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最后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我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的态度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乐观、奋斗是成功必备的素质。通过反思,学生明白了,根源在于自己过去比别人多了些或散漫、或茫然的消极态度,少了些科学方法,现在,因为过去的“失误”,导致没能考上理想高中,但这并不能成为自己继续消极甚至沉沦的理由,更不能成为自己将来更落后的借口。我对学生说,我们来到这所非重点中学,没有可以享受的荣耀,但我们可以创造历史,让自己成为这所学校的荣耀,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成就,就必须有不一样的态度与方法,这种不一样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态度,这种不一样的方法是适合自己的方法……

“皮格玛利翁”效应表明,教师期望对学生成长具有正能量作用。通过心理辅导活动,我的期望得到了有效传递,学生很快接受了现实,逐步树立起信心,以积极态度与科学方法迎接新的学业与生活的挑战,班级整体成绩稳步上升。

家校携手,共创班级新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和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开学伊始,家长与我的联系较少。中段考后,由于家长关心孩子的成绩,与我的联系逐渐增多。我决定利用这样的机会,寻找家长的支持,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案例】

我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沉浸于读图文化、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之中,缺少文化涵养,其根源在于文字阅读的缺失,以致思想匮乏,甚至正常的书写都存在困难。对此,我以“家校互助,重拾阅读”为主题,开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活动。首先,组织学生借阅经典文学作品,订阅书报杂志。班级小书柜的所有书报在班内自由流动,营造班里的读书氛围。其次,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定期展示交流。同时,我发动家长开展同步阅读活动,要求家长做好两件事:一是支持孩子阅读,二是与孩子一起体验阅读,并写下读书感悟,在家庭里形成亲子阅读的氛围。

没想到活动开展得颇为曲折,家长虽说能支持孩子阅读,但却做不到亲身阅读,更不知道如何书写读书感悟。但在孩子的“督促”下,家长们基本完成了任务,尽管大都只有只言片语,但我从中体会到了他们为阅读付出的艰辛,感受到了亲子阅读的温馨与温情。一位家长说到:“我以前总是责怪孩子读书不认真,却从来没想过读书如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