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旅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蝌蚪旅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蝌蚪旅行

蝌蚪旅行范文1

【关键词】 心房纤颤;稳心颗粒;胺碘酮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往往经历一个发作,反复发作,持续性的过程,严重者可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患者死亡和许多的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目前多主张尽早采取积极的复律措施,复律后对房颤的预防和一些心室率慢的患者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稳心颗粒是近年来国家批准生产的第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制剂。本研究旨在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对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共84例,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20~69岁,入选 标准:①房颤持续时间

1.2 入院常规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凝血三项,胸部X线片,肝功,血肌酐及电解质,测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

1.3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进入本实验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周。患者均为阵发性房颤经心电图及心电监测证实已转复窦性心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84例患者分成两组。①稳心颗粒组:每次1包(9 g/包)3次/d,温开水送服,服用2周无效者适量加服倍他乐克,维持心率在60~70次/min,服用12个月;

②胺碘酮组:胺碘酮量每次0.2 g,每8 h1次共1周。0.2 g,2次/d,共1周。有效或显效者从第3周开始服用维持量,用药2周无效者连续0.2 g,2次/d,共1周。维持量:每次0.2 g,1次/d,6个月后开始减量,以后每3~6个月减量1次,维持在每日50~100 mg。

1.4 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每4周来门诊复查,详细询问服药反应及查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评价其疗效,并观察服药后心悸等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阵发性房颤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1次/3个月,≤1 h/次)或持续性房颤转为窦性心律;有效:症状减轻,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60%以上(时间和次数);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是表1。

2.2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2.3 治疗12个月后能维持心律者稳心颗粒组16例(38%) 总有效率88%胺碘酮组21例(50%) 总有效率85.7%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服药的依从率95.2%两组各2例,自行退出调查,两组具有可比性。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复查甲状腺功能,血、尿常规,胸部X线片,及有关生化检查。稳心颗粒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胺碘硐组2例T4较度升高,1例促甲状腺激素轻度升高,无临床症状及T3、T4改变未停药。1例发生间质性肺病,无肺功能异常及临床症状停药。2例发生恶心厌食,在继续服药过程中症状消失。

3 讨论

心房纤颤的发生机别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单灶起源及多源折返在心房纤颤形成机制中都参与,前者可能在阵发性心房纤颤中更为重要,而慢性心房纤颤的发生可能需要多源折返存在。但心房电重构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电生理研究者关注。文献报道,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及维持窦状心律的成功率为45%~87%。本研究结果表明,胺碘酮对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总有效率达85.7%,但见于胺碘酮的多种不良反应,本研究发现稳心颗粒用于阵发性房颤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急有效率达88%(P>0.05)2者疗效相当,并且安全性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步长稳心颗粒兼有Ⅰ、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对多种离子通道有抑制作用。尽管非药物治疗房颤的方法及成功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药物治疗仍是一线和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2]。本研究显示,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具有肯定的疗效,该药比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蝌蚪旅行范文2

郊外的小草已经绿了,还开出了许多美丽的小花。蜗牛一家走走停停,一路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虽然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可是没过多久,他们俩已经满头大汗,疲惫不堪。

蜗牛妈妈着急地看着小蜗牛,鼓励他们:“加油啊,前面的风景更好,你们一定要向前走啊!”这时,两只蜻蜓飞过来,为小蜗牛们摇旗加油。两只小蜗牛深受感动,顿时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开始继续前进。

三只蜗牛走着走着,来到了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青蛙妈妈正带领一群小蝌蚪在练习游泳呢。小蜗牛看到小蝌蚪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羡慕极了。

小蜗牛们一起问妈妈:“妈妈,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像小蝌蚪一样在水里游泳呢?我们好想和小蝌蚪一起玩啊!”蜗牛妈妈思考了一会儿,灵机一动,找来一片大树叶,大到可以容得下三只蜗牛。然后,她把大树叶放到河面上,变成一条宽敞的树叶船。蜗牛妈妈拉着小蜗牛一起爬上树叶船,树叶船慢慢地漂到青蛙面前,小蝌蚪们在树叶船两边游来游去。小蜗牛惊奇地看着身边的一切,感到既新奇又好玩,完全忘记了害怕。

蜗牛们告别了青蛙妈妈和小蝌蚪们,沿着河面继续顺流而下。大大小小的红鲤鱼从水中游过,友好地冲着蜗牛吐泡泡,和小蜗牛们打招呼。小蜗牛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美丽的水中世界,高兴得欢呼起来。

小鸟从河面掠过,看到蜗牛一家,开心地和他们打招呼。他告诉小蜗牛:冬天结束,春天到了,他要飞回遥远的北方去。小蜗牛被小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打动了。

蜗牛们在河面上漂流着,眼看太阳就快下山了,可是还要漂多久才能回到家呢?小蜗牛们不禁开始担忧起来。一只乌龟路过,答应要送蜗牛们一程。他热情地邀请小蜗牛们爬到自己的背上,然后在水中自如地划动四肢,一直把小蜗牛们送到了河边。这儿离蜗牛的家已经很近了。小蜗牛们感激地对乌龟说:“谢谢你对我们的帮助!”

太阳真的要落山了,小蜗牛们抓住岸边的柳树枝,慢慢地爬上岸来。夕阳中,鱼儿跃出水面,依依不舍地和小蜗牛们告别,并约定下一次的旅行。

蝌蚪旅行范文3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有具体、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丰富幼儿的情感,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产生了兴趣,幼儿才能形成学习的动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提供良好的想象空间,拓展幼儿的思维

多媒体能随意的放大、缩小、定格、移动画面或画面中的事物,有利于幼儿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在故事《三只小猪》中,当小猪发现大灰狼要吃他们时,教师采用了定格和播放紧张的音乐声,此时让幼儿展开联想,小猪怎么办,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想出了许多逃跑、对付大灰狼的办法。在最后的胜利中,幼儿与三只小猪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了解到:要向不怕苦不怕累盖砖房子的小白猪学习,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否则最后受害的是自己。

又如故事《心情预报》中,运用多媒体将动物的心情与天气结合起来,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并对号入座:心情好可以用晴天表示;心情不好用阴天表示;下雨表示哭泣;生气可以用打雷表示……理解了故事内容,孩子们讲述起来有声有色。

三、利用多媒体能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快速突破重难点

幼儿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能把以往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抽象事物和现象变得形象、生动、具体、直观,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一剖析,还能有力地支持和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幼儿在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中运用多种感官发现规律、理解关系,使其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幼儿易懂易记,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理解。

如,在进行语言活动《云彩和风儿》时,云彩怎么变换成各种小动物是幼儿比较难掌握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搜集了课件,将云彩变化的过程利用课件来帮忙,这样幼儿易接受。教师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变静态挂图为动态画面,变说教为形象视觉刺激,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感觉的协同作用,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给了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探索欲,优化了教学过程。

又如:在大班活动“小西红柿的旅行”中,用多媒体技术将小西红柿从口腔到排出的整个消化过程及消化系统各个部位的名称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幼儿看后都描述得很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以及主体性发展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激发和满足幼儿的这种认识需要,而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而且能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运用多媒体制作而成的课件往往具有形式多样的视觉造型和丰富多样的听觉刺激,这就增强了教学魅力,能帮助幼儿进行再造想象。有助于引发和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小水滴旅行记》这一活动中,水的三态变化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而现在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了水的三态变化,幼儿在与小水滴一起快乐的旅行中,轻松理解掌握了水的变化。

蝌蚪旅行范文4

五三小学 王辉辉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爸爸,都是在爸爸的关心爱护之下成长起来的;每一个爸爸都有自己性格特点,都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爱护着孩子。不知道爸爸们想不想知道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是什么样的呢?假如让孩子来当爸爸,他又会怎么做呢?

假如我是爸爸,我会让我的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一日三餐都是孩子最喜欢的食物。早晨,我开车送他去上学,中午,他一走进家门,美味的午餐早已摆上了餐桌。

假如我是爸爸,我会每个周末都带着我的孩子去动物园,告诉他狮子怎样教小狮子捕食,小蝌蚪长大后为什么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告诉他大公鸡为什么不下蛋,我还要告诉他蜘蛛怎样结网……我绝不会说话不算数,总是对孩子说:“下次吧。”

假如我是爸爸,我每天都要和孩子一起活动,陪他打乒乓球,和他一起打篮球,睡觉之前,我要和他谈谈今天发生在我们周围一些有趣的事情。

蝌蚪旅行范文5

关键词:电化教学、多媒体、科学探索、交互性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问世,使传统的教师与幼儿的位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成了组织者、指导者,幼儿则成了活动的主人,这也是《新纲要》中的精神。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

我从事幼儿教育也很多年了,在教学中我大胆应用电化教学,特别在科学活动中,慢慢摸索,善于总结,这篇文章就是谈谈自己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是如何应用电化教学的。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利用电化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二、利用电化教学,增强幼儿学习的有效性。三、利用电化教学,增强幼儿的创造性,拓宽形象思维。四、利用电化教学,让幼儿对知识有个完整的认识。五、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利用电化教学,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来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科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从传统科学教育来看,普遍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组织上多半是通过教师用语言从头到尾的模式进行的,对知识的把握也只是处于被动状态。《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要成为活动的主人。”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达到《新纲要》中所要求的。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多媒体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现在就谈谈我个人是怎样利用多媒体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

一、利用电化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科学教学抽象难懂,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难于突破,利用多媒体就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如在《可爱的小蝌蚪》这一活动中,小朋友在观察小蝌蚪的基础上,对它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蝌蚪形态小,身体的特征用肉眼难于观察清楚,给幼儿的观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借助多媒体,我把小蝌蚪放大近五十倍,让幼儿清楚地观察到小蝌蚪的身上有嘴巴、眼睛,并知道圆圆的并不是蝌蚪的脑袋,而是它的头和身体,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其中眼睛前面是头,后面是身体。幼儿一个个睁大眼睛,看得那么认真、仔细,有效地解决和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如:《食物的旅行》,幼儿难于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教师也难于表达清楚,我用多媒体技术将食物从口腔到排出的整个消化过程及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部位通过课件形象的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来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二、利用电化教学,增强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电教媒体的具体形象化,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有效性,缩短了幼儿认知事物和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距离。幼儿心理学表明,幼儿对事物的感知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形象越鲜明,留下的印象越深刻,电教媒体的声、光、形三者相结合,强烈的视听刺激很容易成为幼儿感知的对象。我们把电教媒体的运用和常规教学手段结合,由表象到具体,缩短了幼儿与认知事物的距离。在认识“火车”中,我在交待新课名称前让幼儿听一段火车鸣笛的声音(放录音),提问幼儿:“这是什么车的叫声?车的形状是怎样的?”紧接着打开幻灯机,幼儿兴趣大增,这时再引导幼儿观察火车的外形特征,幼儿的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同时,抽动的车轮片可以让幼儿了解火车轮子转动的特殊性。火车的多种用途也可以用转动的幻灯片逐一让幼儿来欣赏和讲述,使幼儿对火车的理解由原来大、长、快的表象认识发展到对火车的用途性、安全性和运行特殊性的具体感知,缩短了对火车这一事物理解过程。又如:让幼儿认识猫头鹰的各种形态,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惯以及在捉田鼠时的不同动作方法,靠传统教学幼儿是无法感受到的,我利用光碟,用慢放和定格的方法,让幼儿很快就看清了猫头鹰的整体形象,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电化教学,增强幼儿的创造性,拓宽形象思维

电教媒体的直观仿真性,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增强幼儿学习的创造性,拓宽幼儿的思维,许多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的大自然景象,也是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的仿真性正面来烘托教学内容的,使幼儿在与教学内容交流的同时,扩大想象的范围。如《种子的生长》的教学中,我运用VCD光盘,让幼儿在形象、科学的讲解中,理解了种子生长的这一自然现象,认识了种子,知道了种子的简单分类以及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等等。较好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掌握到了正确的关于种子的知识,在课堂上幼儿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种子是软的,有的种子是硬的?”“为什么有的种子发芽有的种子不发芽?”“为什么不能用热水给种子浇水?”等问题,让我们的活动生成了一系列的分支,形成一个网,产生了一个新的主题网络活动,并超出了原来的活动范围,说明幼儿的思维随着音像的仿真效果得到了发展,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认识鸟、鱼类等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掌握其特征后,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巧妙地使用电脑软件,把鸟翼与机翼、鱼尾与船舵等几组相比,诱发幼儿创造发明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联想思维能力。

四、利用电化教学,让幼儿对知识有个完整的认识

小班的科学活动《小鸡出壳》,我利用课件,让幼儿仔细观察,使幼儿知道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钻出来的。我通过对画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种手段进行,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探索。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又如《蚕宝宝》,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幼儿要观察卵——蚕宝宝——茧——蛹的生长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受时间上的限制,幼儿的观察是随机的,构建的知识是零碎的、松散的,教师也只能组织幼儿随机地观察,不能在一次活动中真实完整地展现蚕宝宝的演变过程。这对幼儿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影响,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这些知识完整地串联起来,幼儿可以从课件中完整地看到,怎样从卵中钻出一只只穿着灰衣服的蚕宝宝,慢慢地,它脱下了灰衣服,穿上了白衣服。蚕宝宝一天一天长大,衣服也一次一次地换(可以说比实物观察还看得清楚),最后吐丝结茧,从茧里钻出蛹,又开始产卵。通过活动使幼儿对蚕宝宝的演变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了完整、正确的认知结构。

五、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蝌蚪旅行范文6

虹口漂流

我早就听说都江堰市一个叫“虹口”的地方很美。那里风景怡人,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在那里的溪流上,坐在橡皮船上,自上而下的“漂流”更深深地吸引了我。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妈妈带我去了一趟“虹口”。

虹口最引人入胜的是清澈见底的水;最美的是清新见底的水;最好玩的是“漂流”。碧绿色的溪水映照着淡蓝色的天空,掀开了我的心扉,让我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在这酷热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在冰凉的水中嬉戏,像一条条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真是好不愉快!雪白的浪花在脚底翻越,吻着脚背,岸边,大人们在遮阳伞下围坐在一起,踏着清澈见底的溪水,有的在打麻将;有的在打扑克牌;还有的在说笑。下午,大家都玩累了,就围在大人们的身边捉蝌蚪可开心了!

第二天,我和妈妈就来到凉丝丝的水上漂流,从高处往低处漂。在充汽船,我还用山泉水洗了个脸,那是一种纯天然的矿泉水的味道。当我们漂到旋涡深出,巨大的浪花扑打在我们的身 上,透心的凉快!顿时,我兴奋地欢呼雀跃,一串串银铃般地笑声响彻了整个山谷。漂流在这条小溪上好象是在经历人身,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平静安详,时而激流勇进!

这是一次让我久久回味的快乐旅行!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