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寒山寺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寒山寺的诗范文1
我总觉得,含蓄的忧愁,淡淡的、蕴藉的忧愁,让人会去体会――而不是得到某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生命神韵,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当属此列。
现在,我伫立在寒山寺内这一方诗碑前,禁不住又一次吟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刻在碑上的是这诗。书丹的,是清代的大才子俞樾。字体秀逸,让人感受到霜花满天、渔火摇曳的宁静之美。江浙士子特有的楮墨风流,让人享受到内敛的含蓄之美。
聪明的俞樾,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张继的诗意。
只有几岁时,我便会背这首诗。儿童的心灵,因为稚弱而容易接受暗示,我是背唐诗长大的,所以中毒甚深。淡淡的忧愁、悄然的伤感,在我的生命中挥之不去。就像这首诗,储藏在我的心中,就像棉衣储藏在柜子里。只要一到冬天,我们就会把棉衣从柜子里拿出来穿在身上。一俟我独行在外,在异地的旅舍里,夜深人静,孤灯之下,这首诗就会自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没来寒山寺前,我以为这孤寂的夜半钟声,会穿过广袤的田畴,掠过萧瑟的村庄,遥遥地、悠悠地,传到停泊在河埠的客船上。其实,寒山寺就在运河边上,撞钟处与泊船处咫尺之遥。寺门不远处,就是横架在运河上的枫桥。甚至,船上的客人只要探头窗外,就可看到小和尚扯动钟杵的身影。
寒山寺的规模并不大,比起苏州城内的戒幢律寺来,又不知小了多少。寺名寒山,是为了纪念唐代那位著名的诗僧。从寒山留下的数百首诗作来推断,这位秀才出身的关中人从未真正地出家,或者说,从未举行过正规的受戒仪式。他远离家乡,来到浙江天台山隐居,与天台山国清寺的火僧拾得相善。所以,佛教史上,将这两位僧人并提,一些寺庙中,都建有专门的寒拾殿来纪念他们。
徜徉在寒山寺外的运河边上,正是油菜花黄的江南三月。乍暖还寒,嫩嫩的阳光,让你无法体会深秋萧瑟的行旅。从寺门前行不远处是铁铃关,挨着关墙的便是枫桥。这座建于前唐的石桥,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涛洗礼,已无复当年的旧貌。桥下悠然流过的运河水――它的上游是尽藏铅华的杭州西湖,下游则是曾经纸醉金迷的扬州瘦西湖,这真是一条黄金水道啊。航行其上,有千金买笑的巨贾,有倚红偎翠的达官。在深秋之夜,能够独自一人伫立船头,披冷霜、听乌啼、伴黄枫、看渔火的,大约只有远离富贵的诗人了。
我真不知道,如果没有诗人,我们的世界又能从哪里看到这一道道绝妙的人文风景?我的故国江南是美丽的、温婉的,而且,总还含有那么一点点忧愁。单看月、霜、枫、渔火、客船这五个词,似乎没有什么,但加上“乌啼”与“钟声”,这凄苦与悠扬的两重奏,上述这些互不关涉的景物,便一刹那间生动起来。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再与一个“愁”字对应,奇妙的美感便油然而生。这时,你感受到的寒山寺也不再是一座庙宇,而是一座寒冷峻峭的山峰,它带给你至深至大的深秋的寒意。
于是,愁有了温度,钟声也有了深度――它是要穿过千重山万条水的。在你最初的生命意识中撞响,一程程发散,一圈圈荡开。听到了它,被尘俗的生活弄得愚钝了的灵魂,又豁然醒悟。呀,没想到,真正的生命已经离我这般遥远。
寒山寺的诗范文2
寒山诗及寒山的事迹伴随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而远布海外。寒山子诗独特的艺术风貌及寒山子智慧超脱的禅者形象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
中日两国佛教界交往由来已久,日本自推古十五年起,先后五次派遣“遣隋使”。唐灭隋后,于舒明二年始,又先后派遣“遣唐使”,出现了像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空海、最澄等著名的日本留学生和学问僧。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抵日本。双方在文化和贸易领域频繁的人员往来掀起了文献典籍交流的鼎盛局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就是在这一时期由唐商和日本留学僧带入日本后而广为流传的。宋朝建立后,日僧赴宋取经学习禅宗、律宗者不在少数,甚至亦有留宋达数年或十数年者。自宋太宗朝起,日本名僧来华的先后有寂昭、庆盛、成寻、仲回等。赴宋日僧除了将唐宋时期中国佛经翻译的大量成果带回日本外,中国儒学经典和各类诗文集等也经由他们流入日本。这一时期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全得力于这些释僧。
寒山所隐居的天台山是佛学传播的重要基地。佛教汉初兴平元年传入天台。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大乱,北魏、北周相继大举灭佛,大批僧徒南渡到比较安全的江东,佛学开始在台州活跃起来。东晋高僧昙猷,从海上进入四明,继在天台建万年寺、方广寺、崇法寺等,开讲佛学经论。其后,遣送子弟,南下台、温、闽北各地,流布四方。唐宋时期,天台山更成为日僧来华参拜的重要佛刹,日本台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东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都曾在天台山国清寺修习。万年寺后来还成了日本禅宗临济、曹洞两宗的发祥地。北宋熙宁五年,日本天台宗僧人成寻,俗姓藤原氏,以六十二岁高龄,携徒搭乘宋人商船西渡,巡礼天台山,从国清寺僧禹处得到《寒山子诗一帖》,后于翌年命其弟子赖缘等五人带回日本。寒山诗由此传入日本。
寒山诗传入流布日本之际,正值日本的镰仓和室町时代,中日两国以禅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在这个时期交流最为密切,这一时期禅宗的风靡使得寒山诗中那部分富含禅机、诗偈不分的禅悟诗和寒山脱俗的禅者形象对当时的贵族、武士、僧侣和大众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这个时期日本文学界受禅宗影响,盛行一种风雅的文学观,寒山诗中的道家风骨和隐士情怀在空前动荡的世风下显得有相当的吸引力。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热爱自然和岛国山林情感也让日本人对寒山诗中所反映的山林幽居和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心仪不已。寒山诗及寒山子形象自传入日本后便历久不衰。
在日本镰仓时代,南宋著名山水人物画家梁楷和元代著名禅僧画家因陀罗等人作品随同禅宗传到日本,导致日本禅风墨绘的形成。这二人在日本画界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并都曾画过寒山拾得像,因陀罗的《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还获得了“日本国宝”的桂冠。日本室町时代水墨画和山水画的杰出代表、日本名画家雪舟绘有《寒山拾得图》,对日本绘画影响巨大的狩野画派的集大成者狩野元信绘有《丰干?寒山拾得图》。日本美术界对寒山禅者弊衣烂衫,吟啸山林的形象十分推崇。
日本近代小说理论的开拓者坪内逍遥曾以寒山拾得为题创作了舞踊脚本“寒山拾得”。该剧在日本颇为知名,经久不衰。日本近代文学奠基人之一、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森鸥外曾以寒山诗集州刺史闾丘胤的序为基调创作了短篇小说“寒山拾得”,该小说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
寒山在日本学界和宗教界具有极高的声誉。日本学者赞誉寒山为伟大诗人,日本岛内称寒山诗如同白居易,李白,杜甫一样存在着久远而普遍的影响。日本佛学界更尊称其为宗教人物的圣者。
直白晓畅的寒山诗在日本民间颇为流行,日本民间流传寒山的好友拾得乘一口钟漂流过海,东渡日本传播佛学,并在日本修建“拾得寺”。加之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枫桥夜泊》在日本流布很广,入选日本儿童童蒙教材,日本民众对跟寒山子有渊源的寒山寺也颇为向往。据明姚广孝《寒山寺重兴记》载:“唐元和中,有寒山子者,不测人也。冠桦皮冠,著木履,被蓝缕衣,掣风掣颠,笑歌自若,来此缚茆以居。”“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寒山寺正得于名高僧寒山子。机缘巧合使得寒山子,寒山寺成为日本人耳熟能详的名词。据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新修寒山寺记》记述:“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张继)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余寓吴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
日本宗教界对寒山寺十分推崇。日本近代著名书法家田中米舫亲来苏州寒山寺,并在日本景色优美的青梅山仿照苏州寒山寺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刻写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建有“夜半钟声”钟楼一座,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还架起了“枫桥”。日本游客凡游中国者也大多会去寒山寺拜谒寒山和拾得。每年一次的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更是将中日两国民间交流的活动推向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历史渊源使寒山子这样一位中国唐时隐居诗人的作品远布他乡,并结下奇异的文化之花,成为中日两国人们友好相处,联系情感的纽带。
参考书目:
1、项楚《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 中华书局 2000年版
2、《寒山寺志》编写组,《重修寒山寺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叶昌炽《寒山寺志》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年版
寒山寺的诗范文3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当时的张继是去京城赶考的。放榜的那一天,他很早就去了张榜的地方。榜出来了,他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万念俱灰的张继泛舟而下,一路愁肠到了苏州城外的枫桥附近。这个时刻,正是秋天的夜晚,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落第回乡旅愁万千的游子,夜半时分,寺院里传来的几声钟鸣,禅意的警醒与人生的绝境在那一刻轰然相遇。这首意境深远的千古绝唱,是一首由诗人在最孤寂忧愁的时刻里,感受到的最愁苦的情感凝结而成的诗。正是这个绝妙的瞬间,成就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张继。一千两百年前那次榜单上所有的名字早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湮没,没有上榜而万念俱灰的张继,却因为那个愁苦的瞬间而千古流芳。
还有一个伟大的瞬间也出现在唐朝。
贾岛早年因为家境贫寒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后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第。后来他做了个小官,很不如意,一生没有什么建树。但是,作为诗人的贾岛,却因为遇到了一个伟大的瞬间而同张继一样名垂青史。
贾岛沉迷于诗。有一次,他骑着驴琢磨一首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他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骑着驴不小心闯了官道,闯进了正从此经过的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的手下把贾岛抓到韩愈面前问罪。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并因此得到韩愈的赏识和举荐。
这样一个歪打正着的瞬间,改变了贾岛的人生之路,使青年诗人贾岛名噪一时,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并没有什么其他建树的贾岛,也因为给中国历史贡献了“推敲”一词而青史留名。
寒山寺的诗范文4
一、武汉公租房“洪山模式”初期遇冷
2011年,中央确定了全国要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的目标,武汉市政府的建设任务是11.17万套,其中洪山区的任务是18246套,占武汉市总指标的1/6强,包括1600套公租房。当时洪山区多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相继启动,同时洪山区还是武汉高校集中地,空置学生公寓和空置教工公租房较多。丰富的房源条件,使洪山区顺理成章地被选为武汉市首批公租房试点区。洪山区由此探索出一种公租房新模式,通过采用“租赁一批,兴建一批,周转一批,购置一批”来整合社会资源,聚合闲空置房产,统一改建或装修,作为公租房房源。这一模式一开始得到了武汉市房管局和住建部的大力支持,被称之为“洪山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随后的结果却令人尴尬,首批900套房源,符合标准者317人,实际仅出租210套房子。总结其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申请门槛设置太高
由于开始的调研工作不到位,武汉市洪山区本着宜紧不宜松的原则,设置了较为严苛的申请门槛。户籍住房困难家庭的准入条件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 8 平方米以下且上年度人均月收入不高于1500 元,单身居民月收入不高于 2000 元;新就业职工(户籍和非户籍人口均可申请)准入条件为上年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 2000 元,单身人员月收入不高于2500 元,并要求申请人在洪山区内用人单位就业,且为毕业未满 5 年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对于新就业大学生还要求提供用人单位的担保证明。
从申请情况看,许多企业害怕员工拖欠房租跳槽后自己要负“连带责任”,而不愿意出具证明,是导致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公租房高空置率的直接原因。
2.租金及物业管理费偏高
公租房月租金是 723 元,除此之外,每户每月收取 75 元的物业费,政府补贴租金按每人每月80 元发放。723元的房租,对于武汉市月收入在600元至1500元之间的城镇困难居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另外,首次入住公租房,还需一次性缴纳 3 个月租金作押金、3个月房租和半年的物业费,共4800 多元的租房“首付”也变相提高了公租房的准入门槛。
显然,洪山区政府所制定的房租和物业费标准令很多申请者觉得无法接受。一来武汉生活水平本身就不高;另外武汉存在许多城中村或类城中村廉价租赁房,给租房者提供了许多更加灵活的选择。虽然有些租住房条件不如公租房,但毕竟价格便宜,而且还不需要交纳物业费,生活配套也非常方便,自然就成了许多租户的首选。
3.公租房选址不够合理
公租房的选址非常重要,公租房位置偏远使得意向群体在选择是否申请时,要考虑时间成本和通行成本,并且区位选择不当也降低了公租房的吸引力。
南湖村、马湖村公租房地理位置虽不是特别偏僻,但当时新建成小区周围基础配套设施、交通设施等并未跟上,且该区域当时没有什么企业,不能解决保障人群的就业问题。另外,由于这是洪山区首批试点公租房,位置点过于集中,使得很多离这里较远的申请人在考虑到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后不得不选择放弃。
4.户型设计单一
在“洪山模式”中,提供的房源面积均在65平方米左右(含公摊面积),户型的设计显得过于单一。结合公租房的补贴来看,是按每人每月80元来进行补贴的,这就使得单个个人甚至两口之家租住公租房的成本相应抬高了。据了解,首批申请的 317 户中,有 147 户是一个人住,160 多户是两人住,三人住的非常少。如果能有面积小一点的更加灵活的房源,租金也能相应更低,加上补贴80元,单人或两口之家的成本就会下降很多,也就显得更加合理。
总之,户型设置未考虑不同住房困难家庭对面积、结构的不同需求,也是导致洪山区公租房少人问津的一大原因。
二、武汉市对“洪山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面对“洪山模式”的先热后冷,洪山区房管局进行了积极的应对,放宽了相关标准。新标准中,各项标准均较原标准提高1000元。同时,针对新就业人群,毕业年限要求由“5年以内”放宽至“10年以内”;新就业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或住房公积金的要求,由原来的“连续缴纳一年以上”,放宽为“正常缴纳”,具体见表1。
为了实现满租目标,洪山区房管局还将马湖村的丰华苑公租房定向作为洪山区环卫工人的公寓,改善环卫工住房条件,剩余房源将与附近工业园、用人单位衔接,为园区新就业职工、创业青年提供公租房。截至2012年10月30日止,洪山区公租房进行了第四批排序轮候,已确定包括一批环卫工人在内的397户申请人的选房顺序号。至此,武汉市首批899套公租房共租出867套,出租率达95%以上,远超过全国公租房平均出租率30%左右的水平。另外,洪山区公租房试点还首次突破保障房只对本市户籍人员的限制,目前入住公租房的外来务工人员有700余人。
2013年湖北省政府下达给武汉市保障房的目标是新开工建设56862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2096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000户,其中武汉市2013年计划上市3681套公租房,显示了政府加大保障房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另外,武汉市房管局在其官网上了武汉市公租房分布信息,目前已确定21个公租房项目, 除去已经交付的洪山区马湖村、南湖村两个公租房项目外,其中10个项目正在建设。
出于节约出行成本的考虑,新规划建设的公租房项目尽量离市中心近一些,主要集中在后湖、长丰、黄金口、洪山、青山等地,除青山区工人村两个项目位于三环线外,其余19个项目都在三环以内,其中15个位于二环至三环之间,3个位于内环至二环之间,1个位于内环。
武昌余家湖村公租房项目是目前内环唯一的公租房项目,采用的也是“洪山模式”,借助城中村改造,在村民自住房中筹集1500套房源作为公租房,预计两年内完工。后湖、汉阳黄金口岸和惠民苑项目建设进度较快,有望2013年底交房入住。
三、关于“洪山模式”的新思考
公租房遇冷,武汉并非孤例。之前上海市共筹集公租房5100套,受理申请的仅2000户;郑州市1551套,递交申请的不足一半;南京市火热筹建6000多套,初次申请却只有几百户。重庆在兴建公租房过程中,政府远郊划地,出资集中兴建公租房,出现因交通成本高,造成了“公租房空置”现象,以及政府修建,人为创造“贫民窟”等现象,造成社会管理的新问题。一边是大量筹建,一边却是空置难租,这个怪圈引发了对整个公租房体系设计的冷静思考。回头再看“洪山模式”当初大量空置的尴尬,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1.公租房相关政策的市场调研应更加充分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表示,公租房遇冷,很大原因是各地急于完成指标,而对如何利用保障房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对公租房的布局没有规划统筹、项目没有经充分的科学评估和“市场调研”就匆匆上马。
北京市住建委曾经为了摸清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为公租房政策的制定以及户型设计、建设、分配、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参考,使公租房能更贴近和符合中低收入家庭的需要,开展过《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需求调查问卷》的调查。调查表明,在“选择公租房时首要关注的内容”选项中,房租价格最受关注,达到31%;其次是离工作单位的距离或方便程度,达到25%。
武汉市洪山区首批公租房的遇冷,与当时的相关市场调研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洪山区公租房的租金公布出来之后,很多申请者最终选择了放弃,说明租金价格超过了他们的预期。按照洪山区房管局的介绍,武汉“洪山模式”中公租房的租金是由区房管部门或指定的运营机构委托专业房屋评估机构对项目的市场租金价格进行评估,然后按照市场价格的70%收取的。但当地市场价格的调研基础是什么?依据是否充分呢?除了租金价格外,物业收费、房型设计、地理位置等方面,都构成了“洪山模式”失败的原因。如果开始能够进行充分的调研,在具体的政策上设计得更加合理、灵活,或许可以避免一开始高闲置率的尴尬。
例如,洪山区保障房运营中心人士开始时认为“公租房租金水平比周边市场价格低15%左右,而且新装修、设施齐全,预期对市场的吸引力会比较大”,房源满租基本不成问题。不过市场调查告诉我们,对于装修、设施等的新旧完善与否,中高收入者会比较在意,而对低收入者来讲就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他们资金相当有限,价格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市面上存在着许多装修虽不太理想,面积可能小些的出租房,但价格却相当低廉,这对洪山区公租房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而如果开始能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在公租房的建设过程中自然会有针对性的增加房型选择的灵活性并适当降低建设成本,从而降低租金,增加成功满租的概率。因此,充分的市场调研是必须的。
2.公租房的租金补贴机制应更趋合理
公租房市场化定价的初衷是为切实发挥货币配租的新型保障方式的作用,便于政府通过货币补贴对被保障人群的保障福利特别是保障边界人群的保障福利进行调整。但洪山区公租房运行过程中的租金补贴标准未分层细化形成有梯度的补贴,未能使得住房补贴与住房困难群体特别是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相对应,使得很多申请者望而却步。
武汉公租房的补贴标准为人均每月80元,这一标准引起了广泛的质疑。首先不论这个标准是高是低,对不同困难程度的申请人都适用这种单一的补贴标准显得有点不太合理,尤其是后来调低了申请门槛之后这个矛盾就显得越发的突出。随着收入上限的提高,意味着有更多群体被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但群体扩大后,内部收入差距也随之拉大。如果月收入1500元的家庭和月收入3000元的家庭,仍获得同样补贴而却以同样成本承租房源,这就是一种不合理。以月租金723元计算,月收入1500元家庭的房租收入比为48.2%,而月收入3000元的家庭仅为24.1%,如此大的差距给同样的补贴显得不太公平。
另外,人均月收入上限从1500元提高至2500元后,若新申请户都是月收入1500元至2500元的家庭,而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家庭仍“嫌贵”进而放弃申请,其保障功能无疑会打折扣。因此,在租金补贴标准这个环节上,应该执行差异化梯度原则,应按照申请人的实际困难程度划分为不同的梯度进行补贴,力求更加人性化。例如北京市明确规定公租房租金补贴标准按照家庭收入及困难程度分为6档,补贴金额从房租的10%~95%不等。目前,北京市公租房租金基本在项目周边房屋市场租金的80%~90%之间,且3年不变。加上补贴后,居民实际负担租金相当于市场价格的4%~81%。
3.公租房与廉租房的关系应重新理顺
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主要可划分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由于自身的功能缺陷,经济适用房已经逐渐淡出,廉租房和公租房成为社会保障房的主流。从具体目标来讲,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公租房是解决那些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满足廉租房政策的所谓“夹心层”群体及新就业职工和刚毕业大学生等住房困难群众的一个产品。武汉公租房“洪山模式”初期的失败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反思:能否重新理顺公租房和廉租房两者之间的关系?
武汉市市民如果想申请廉租房,现在的“门槛”是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600元(含)以下,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平方米(含)以下;另外具有武汉市城镇常住户口,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600元(含)以下,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2平方米(含)以下的,可申请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租金补贴按保障家庭现有住房面积补贴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低保家庭租金补贴为每月每平方米10元,其他低收入家庭补贴标准为每月每平方米7元。
按照目前武汉市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具体政策标准,对于月收入处于 600~2500 元之间,特别是月收入600 元收入线附近的城镇家庭,其保障福利差异较大。600 元以下住房困难群体采用廉租房政策,实行实物配租或货币补贴。以实物配租为例,武汉市执行的租金标准是低保家庭按0.75元/平方米/月收取,低收入家庭按1.5元/平方米/月收取。如果按“洪山模式”中公租房的面积65 平方米计算,每月租金分别为 48.75 元和97.5元,相对于公租房723元的月租金和每人每月80元的补贴标准而言,显得差距过大而有失公平。
因此,我们似乎不应该把廉租房和公租房人为的割裂开来,按照不同标准设定各种限制,因为现行廉租房保障群体和公租房保障群体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通过两种不同的政策设计将他们切割开来会造成保障福利的不公平对待。应该将廉租房和公租房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利用梯队层次设计,在补贴等政策设计上按实际家庭人均收入细分,对不同收入水平及其他特殊困难情况进行补贴,使租金补贴与其实际支付能力相匹配,切实保障所有应该得到保障的住房困难群体而不至于出现断层现象,并充分体现基本的公平。
4.住房保障建设今后的主要方向应更加明确
寒山寺的诗范文5
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文赏析: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寒山寺的诗范文6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落榜生,当属唐代诗人张继,他仅仅因一首诗而名声大振。相传,张继落榜后想着同窗好友个个金榜题名,自己却名落孙山,因此心情非常失落郁闷,便前往苏州散心,投宿于寒山寺旁的客船。从傍晚到夜里张继一直站在船头望着苏州城的夜色,心境亦如那晚风凄清寒冷,于是他随口吟出《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不但使寒山寺出了名,而且让后人记住了怀才不遇的诗人张继。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共计落榜八次。他自幼十分聪明,9岁作文,10岁写出千余字的《乞醯论》。归有光虽发奋苦读,却考一次落榜一次。在他第八次落第之后,便徙居嘉定(今属上海市),开始读书谈道,招徒讲学。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造诣很深,著有《震川文集》四十卷,被后人赞为“明文第一”,是“唐宋派”中成就斐然的作家。他的散文平实简朴、感人至深,其《项脊轩志》还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同样难逃落榜厄运。蒲松龄19岁时考童子试成绩名列前茅,后来考举人、进士却屡试不中。这样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潦倒终生;反而促使他更加苦读诗书,深入民间采集素材,写出了鸿篇巨著《聊斋志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便是蒲松龄的座右铭。
吴敬梓也是落榜生。他因落榜而怀疑科举制度,最终不再去参加科举考试,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创作出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也三次落榜。李时珍14岁考中秀才,之后的九年中,三次考举人都以落榜告终。于是他下决心弃官从医,潜心钻研医药。李时珍走遍大江南北,并参考了八百多种医书,历经27年的辛劳研究,完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堪称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当然,古代科举不顺、学术成就突出的落榜生,远远不止上述这些人。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风流才子唐寅,“唐宋家”之一的苏洵和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等等,都是科举考试中的落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