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天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夏天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夏天的古诗

关于夏天的古诗范文1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古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所以本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

古诗 音乐美 语言美 意境美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短小精悍,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无处不体现出它的美。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古诗词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低年级的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刚刚识字的孩子能够感受到古诗所蕴藏的美,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无疑对教者是极大的挑战。

一、激趣导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1.故事导入。低年级的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如教学骆宾王的《咏鹅》,我就是引用了关于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的故事,孩子们的年龄正好跟骆宾王作这首诗时的年龄一样,对骆宾王产生了羡慕之心,同时对骆宾王作的这首诗也想一睹为快,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心理。

2.以画导入。低年级的孩子以具体形象的思维占主导地位,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我在教学《江南》时,展现了一幅幅与古诗相关的画面,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感受画面之美,从而激起孩子们读诗的强烈愿望。

二、反复吟诵,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低年级的孩子较小,还不能很好的吟诵,那么教师要适时地教给学生诗词的节奏。古诗词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形式;五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三”或“二/一/二”的形式。教师指导孩子们诵读时,可以辅以手势、动作,让孩子们一边吟诵一边做动作,就能更好地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古诗要反复吟诵,才能读出韵味来,增强孩子们的语感、增强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触景生情,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由于孩子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有的古诗中的内容理解有一点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孩子再现诗中的情境。

1.动手创作,画出诗境。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描写景色的古诗,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动笔画简笔画,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进入了自由的空间,乐在其中。如写景的古诗《江南》、孟浩然的《春晓》等都能用此方法进行教学。

2.进入角色,理解诗意。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让孩子们根据古诗内容去表演一下,孩子们就会更容易理解古诗,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在教学《悯农》第一首《锄禾》时,可以让学生回想夏天太阳炙烤大地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会干什么?再比较一下农民伯伯,从内心感受农民的辛苦,从而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道理。然后让孩子们当一回农民,进入农民的角色感受农民的艰辛。由于孩子们对第一首诗理解的透彻,所以再学习第二首“春种一粒粟”时就显得轻松了许多。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强烈的差异却带给孩子很大的震撼。如果此时给学生讲一讲有关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讲一些让人心酸的小故事。让孩子扮演李绅,你看到这些会说什么?想什么?再补充几首《悯农》的诗,对诗的内容就能更全面的理解。

3.联系生活,学会运用。根据诗人的描写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如熟读了李白的《静夜思》后,我就创设:中秋节到了,远在广东的妈妈非常想念家乡,它就吟起了李白的《静夜思》。学生争先恐后地吟起来;熟读了李绅的《悯农》后,我会创设:中午我们吃饭时,有饭掉在了桌上,老师会提醒我……(生读)我看见弟弟在玩米,我对弟弟说……(生吟);熟读了孟郊的《游子吟》后,我给学生创设:我生病了,妈妈焦急地带我去医院看病,真可谓是……(生吟后两句诗)

四、创编故事,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学习颇受情绪、兴趣的影响。情绪、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低年级的古诗多较为浅显,如果让孩子为所学的古诗创编儿童诗和儿歌,能有效地激发孩子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如把骆宾王的《咏鹅》改为一首儿歌:大白鹅,大白鹅,弯弯的脖子高高昂,喔喔喔,喔喔喔,向着蓝天唱着歌。白白的羽毛,绿绿的水,红红的脚掌划呀划,清清的水儿真漂亮。在唱着自己编的儿歌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昂的。同时也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于夏天的古诗范文2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池上》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

4.板书课题:池上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

3.

生字宝宝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找到并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

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一片荷塘,荷塘上开着几朵粉红的荷花,有一个小朋友撑着小船,到荷塘中采莲蓬。)

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词语的意思。

撑:撑船,划船。小艇:轻小的船。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解:知道,懂得。浮萍一道开: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件出示每句诗的翻译,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诗句。

(4)指定一名学生读诗句翻译,另一名学生朗读诗句。

4.集体讨论: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中的“小娃”可爱吗?你从哪里看出他的可爱?(“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

5.指导朗读、背诵古诗,读出小娃的天真无邪、顽皮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学习《小池》

1.出示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的字音。

3.指名两人一组朗读并汇报。

三、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去掉音节认读。

2.认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3.指导书写生字。

“树”用“加一加”的方法:木+对=树。

“爱”为上中下结构;“角”字中两横不能碰两边。

“尖”字上方“小”变成部件后竖钩变成竖。

四、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见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泉眼、树荫、小荷和蜻蜓。)

(二)理解诗意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理解“泉眼、晴柔”的意思,教师引导理解“惜”“爱”的意思。

(泉眼:涌出泉水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5.简单讲述诗意。(联系生活理解)

6.全班齐读全诗,说说此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7.各种方式诵读古诗。(齐读、比赛读、合作读)

五、课堂小结

1.教师请学生欣赏荷花池的美景图片。

2.全体学生朗读古诗。

[教学板书]

12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关于夏天的古诗范文3

相信各位都听过白露,白露在我国是第十五个节气,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个节气,大家知道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_白露节气的由来介绍,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凉爽的秋天到来。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节气的由来介绍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关于白露的古诗大全1、白露日独立

朝代:宋朝|作者:丘葵

西风吹我鬓鬅鬙,独立庭中影随形。

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

经秋不脱无多树,近月能明有几星。

惆怅前修人去尽,后生谁可嘱遗经。

2、白露·岁旱今如此

朝代:宋朝|作者:章甫

岁旱今如此,天高岂不闻。

家家望秋谷,日日有閒云。

圣主焦劳甚,群公献纳勤。

老农愁欲死,祈祷漫纷纭。

3、白露·烈日照平野

朝代:宋朝|作者:章甫

烈日照平野,狂风吹槁苗。

皇天无一雨,白露只明朝。

世路多艰险,人心恐动摇。

愁来唯有酒,聊以永今宵。

4、宿烟含白露

朝代:唐朝|作者:孙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5、白露为霜

朝代:唐朝|作者: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关于夏天的古诗范文4

血管里淌着一半客家人的血,言语间,诉说的是客家话。

每逢周日下午,学校放假的时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挎着大包小包,看到父母的第一句话不是用普通话,也不是用“六都声”,而是用客家话,隔着老远跟母亲,亲切地唤一句:“啊姆,涯转来了(妈妈,我回来了)”。

一句句客家话,不似普通话的字正腔圆,也不如吴语的温柔呢喃。但这一句句不分平翘的方言自有一番风味。客家话保留了很多古代的仄声,穿越千年,至今仍被子孙使用。这是多么伟大的事啊!

“月光啊月光光,你照呀照四方,请你讲涯滴啊,哪里系涯介故乡”。身为客家人,却不会说客家话,是一种遗憾,更是抹不去的伤痛。因为语言和血脉一样,传递的不仅是语言本身,更是一种文化和认同感。我庆幸,我,还会说客家话,还能唱客家山歌。

如果说,为了讲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而放弃精彩的方言,那是不值得的。我一直很喜欢朗诵。但细细考究,用客家话来朗诵古诗词更有风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平平仄仄间,清照朝我们缓缓走来。几经离索,多少悲愁,满腔怨绪,都在古色古香的客家方言中尽情体现。试问,少了入声字的普通话怎么读得出“凄凄惨惨戚戚”的韵味呢?

曾经在外公的葬礼上目睹过哭丧的过程。颓坐间,一位老妪带着哭腔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老妪已经满头银发,腿脚不好,踉踉跄跄地走进堂屋,对着外公的遗体,跪下,哭喊:“哥哥啊,妹不来看你,你怎么就不等等我呀,一个好好的人怎么就走了呢?哥哥啊,你一个人在路上可走得寂寞、安详?妹从此就没有亲人了呀。”这用客家话表达的哀思使我已经流干了的眼泪又一颗一颗地往下掉。外公啊,您不是盼着您的外孙女儿考上大学么?我刚刚从考场走出来,还没来得及告诉您我考到了哪儿,就急匆匆地跟着母亲来送您了。您为什么等不下去了呢?我还想听您讲讲您年轻时候的事,我还有太多的话要对您说,也只能把它留到心底,无言。堂屋中,和香烛、烟火一起弥漫的,还有我的哀思和那位老妪一句句催人泪下的客家腔。

“月光啊月光光,你照呀照四方。阿妈就讲涯滴啊,故乡就在莲塘啊。阿妈讲涯滴啊,故乡就在莲塘啊。”这首客家山歌又把我带回到故乡的那条河上。

在南方,是从来不缺竹子的。住惯了城市,看久了钢筋混泥土编成的一个个牢笼,连人都变成了机器。夕阳西下的时候,夹杂在人群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一辆辆汽车从身旁驶过,或快或慢,总有一个到达不了的地方,也总有一天要停下。伴着夕阳的余晖,我,独自一人,走着。倾颓的脚步拖着疲惫的身躯,一刻一不想停留。数着步子,走过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只想回到家乡的那条小河,那个叫做“家”的地方。

留恋家,留恋家乡的客家话,更留恋家的味道。最喜家乡的那条小河。夏天,两旁的竹子葱葱郁郁,沿着河流伸展。微风中,竹子的叶片轻轻摇动,似乎伴着夏蝉的鸣唱,有节奏地起舞致意。站在桥上远远望去,整条小河都活跃起来了,在风的伴奏下,小河和竹林一起唱了一首关于夏天的传说。清澈的白澄澄的流水,在绿色的簇拥下向山的那头流去。小时候,我们不就常常在这条小河里捕鱼吗?卷起裤管,拉着表姐的手,小心翼翼的涉水、站定。看着表姐熟练地用竹编的簸箕捞鱼。捕鱼的时候,是最需要安静的。站在旁边,满耳里听着竹子唱的夏天的歌,听着蝉的抖动,任凭河水流过脚底,从我的身边溜走。只为表姐补到的那一尾鱼,只为尝到母亲做的清蒸的鲜美的鱼肉,我甚至可以半天不说一句话。

都说高三的日子是最难熬的。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机械的重复着同样的知识点,在题海里遨游,不知道岸在何方,不明了未来会怎样。但我的高三,因为有妈妈的味道,快乐而充实。每一个星期天,和舍友分享着妈妈从家里带来的营养餐,一股暖流就会在心里流淌。经典的客家“三宝”(苦瓜酿、豆腐酿、辣椒酿),我什么时候可以再尝尝呢?神往中,似乎又尝到了妈妈的手艺。家的味道在唇齿间弥漫、散开,化为一股温暖的味道,直流心底。

关于夏天的古诗范文5

关键词:语文学科;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71-002

一、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善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但对相对枯燥的文字常常需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方能心到。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看图听故事,因此,带着他们一起走进情境,走进江南,通过看―想―说-读,来理解小姑娘采摘的是什么,何为“何田田”。从动手指方向来感受鱼儿的欢乐,从各种方式的朗读感受采莲人的勤劳。

二、教学理念

为体现语文学科特点,落实课标精神,在设计时我力图体现以下几点教学理念:

1.充分体现学科、学段特点,遵循诗文的表达思想,走到古诗的情境中去,站在江南水乡中学习。从诗文的整体入手,让一个“美”字引领学文,再分句感悟,角色表演,交流感受。

2.加强朗读训练。朗读,绝非生硬的大小声,而是带着自己的脑海中的画面,以读感悟,以悟促读,从而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写本课3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3.通过配乐朗读、欣赏图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4.激发学生对江南和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难点:理解诗句,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池塘里的莲花全都开了,美丽极了!这个地方就是――江南。(板书课题)

1.2指“江”,认识这个字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仔细看看江这个字左右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师总结书写儿歌:小小“工”字,躲在水里,左边高来,右边不低。

【结合低年段学生直观感受的特点,将随文识字与情境、儿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汉字从体验中来,使学习汉字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1.3知道江南是哪儿吗?南京,杭州,苏州,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就是江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游一游江南吧!

【“江南”一词对于学生来说有些生疏,通过实际举例,既将这一词语与学生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又有长江以南的字面解释,释义与体验相结合,拉近距离,增强感悟。】

2.初读指导

2.1(配乐示图片)江南美吗?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江南》。要求: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2指名读,检查字音。重点词语:江南,采莲,莲叶间。(江是后鼻音、南是鼻音、采是平舌音、莲是边音。)

2.3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3.精读体会

3.1请小朋友再看看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有几句话?(讲解:感叹号和句号一样,都算一句话)你喜欢哪句话?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再来读读。(指名读第一句)

理解第一句:(1)江南这个地方呀,可以采摘莲。“莲”是什么呢?看看图。【生活中,学生大多吃过莲子,但脑海中无法形成关于“莲”的整体概念。这里通过观看“莲”的图片以及结构图,从而对莲子、莲蓬、莲花、莲叶以及莲藕形成整体概念,把图、文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推动了学生对于“莲”的理解。】

师:莲子可以做成药,还可以煮成甜汤,可是一个宝贝呢!

所以江南的姑娘采的是什么?

(2)小朋友们,你们瞧!那么多的莲叶谁也不让谁,一片一片地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那么采莲时是什么景象呢?这就叫莲叶――?(引答:何田田)“何田田”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看看图。

【“何田田”是一种古文说法,教学时把繁茂的莲叶比作人,描绘挨挨挤挤,热闹非凡的情景之时,兴奋的孩子们不由得三三两两做出紧紧靠在一起的动作,身临其境】

哦!这样的一番景象就叫做――?(引答:莲叶何田田)

(3)瞧!赶来采莲的姑娘划着小船,拨开莲叶,正在寻找一个个成熟的莲蓬。看,她们嘴角还带着微笑呢!她们心里肯定很高兴。谁能高兴地读读这一句?我们一起高兴地来读这句话。

3.2采莲的小姑娘们开心地采着莲蓬,那么水下的鱼儿在干什么呢?有喜欢第二句的吗?请你来读读第二句。理解第二句:(1)出示,每行都有一个“戏”字。这个“戏”是什么呢?这句话就是写小鱼在游戏。那么小鱼是怎么玩的?引读。(2)哦!大家都是可爱的小鱼儿,你们在做游戏的时候心情怎么样?(3)你知道这个“间”指的是哪些地方吗?(一边通过课件呈现由“间”字向四个方向引出的“东南西北”,再一边在教室里指明具体方位,用孩子的手一起边引读边指方向。)

【既然引导进入了愉快的情境,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再快乐一点呢?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与。让人人起立,看着课件的指向,一起边读边扮演小鱼指出方向。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这样不仅学的快乐,而且学的扎实,理解透彻。】

(4)你们觉得小鱼玩得怎么样?你愿意做快乐的鱼儿吗?指名读,齐读。

(5)按课文内容填空:小鱼们在莲叶间快乐地玩耍:它们一会儿在莲叶东________,一会儿在莲叶西________,一会儿在莲叶南________,一会儿在莲叶北________。

【这里的填空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结合自身体验,联系课文,运用语言。】

3.3(配乐)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有小桥,有流水,有美丽勤劳的采莲姑娘,还有那荷叶田田的荷塘,你听,这是渔舟唱晚,温婉动听的旋律。这里就是――江南。齐读古诗。

【感受是从眼到耳、到嘴、到心的。通过小桥流水般的音乐衬托,带领学生走过那静谧的江南水乡,感受那茂密的荷叶,娇嫩的荷花,清透的江水和勤劳的姑娘。】

4.学写生字

4.1观察生字。(1)依次出示:江叶可。(2)认读生字,组词。(3)学生自己数笔画,看笔顺表:一边书空,一边念笔顺。(4)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江、叶都是左右结构,先写左、后写右。

江:小小“工”字,躲在水里。

叶:起笔靠左,“十”字竖长。

可:横画长长,小口偏左。

关于夏天的古诗范文6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心无杂念安心“悦读”。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兴趣培养的温床,好的环境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油然而生,自发的投入到阅读的行列中。

1.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布置展廊的文化氛围,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书写在上面,让环境感染激励学生;利用校园广播宣讲古今中外勤奋读书的事例;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资源,让每一面墙成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宣传阵地,校园的林荫路上,设置了许多长椅,学生置身其中便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致。

2.班级中设置读书一角,按照课程标准,分类别摆放学生年段阅读推荐书目。学生自带图书相互交流,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其中设置必读书类,选读书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自主阅读兴趣被燃起。

3.学校举行读书节活动,班级内按要求进行选拔比赛,从多个考查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查,设置多个类别奖项,让学生广泛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学生乐读氛围逐渐形成。让阅读从被动走向主动阅读,让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

二、适时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想读、会读、思读、乐读。

1.按照年段的阅读要求,为学生提供书籍,做到读书有目标。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书且包括寓言故事,古诗文等激起学生想读书的愿望。让学生在读书时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深,激起学生探求的兴趣――想读。

2.成立阅读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阅读精典好文,并在全班进行阅读展示活动,引导学生会读。

3.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通过阅读读懂了那些知识,还应该在哪方面加强,让学生――思读。

4.利用早读时间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读书,参与阅读――乐读。

三、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抓好阅读教学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有选择的推荐学生进行阅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再加以引导。例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阅读,有的选择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段落进行阅读,学生读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对语气,语速的指导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美感。有的选择夏天的小兴安岭进行阅读,一派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景象,充满了继续阅读的愿望。有的选择冬日的小兴安岭进行阅读,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世界对学生是一种吸引。有选择的对学生推荐阅读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小见大推进了学生对全文阅读的心理渴望。

2.边阅读边进行圈划,在思考中推进学生继续探究,继续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带着探究和好奇的心理继续跟随作者的笔触前行,在阅读中悟情、悟理,特别是写景、寓言性的文章,更能让学生抓住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景物描写?这篇寓言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阅读中逐渐形成边思考、边阅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