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还是伤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是爱还是伤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是爱还是伤害范文1

爱会使人的思想境界升华,爱可融化冰封的心灵。爱也会唤醒和启迪意识的形成,更都会起到无形的作用……

溺爱是在无形中形成的,现在很多父母把爱已经转换成了溺爱,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就有独生子女的出现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如今80后的年轻人都即将进入了30岁,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80后的他们恋爱和结婚多数人都是在父母的资助下购建了自己的安乐窝。做父母的宁愿自己受苦受累,顶债借债也为孩子铸造幸福,父母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他们的子女身上。可是有一部分80后的年轻人,都认为向父母索取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事。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当霸主的习惯。独生子女的头衔和光环一直在笼罩他们,家庭条件的优越和溺爱换来是是孤僻,霸道,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只讲究个性等等……

现在部分80后他们子女也出生了,又一代人的优越家庭条件,给了祖辈不是关怀和赡养。更谈不上伺候家中的老人,老人只有当奴役的份。老人成了带着工资的保姆和勤杂工。家中的老人变成了孙子……

想想也别怪做儿媳妇的,因为她们同样也是独生子女,和儿子一样在家里霸道惯了说一不二,在娘家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们都是父母伺候着,宠着,惯着。目中无人成了习惯。结婚后要求她们打理好家务照顾孩子丈夫和赡养公公,婆婆那可能吗?

真的不可能,是完全不可能!是溺爱造成的悲哀,是溺爱种下了溺爱的毒种子,溺爱把部分人性变的扭曲和贪婪,自私自利……溺爱纯粹是毒药。

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人,应该从理智出发。社会和家庭影响教育都非常重要。

您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是溺爱的毒果子,从现在开始努力的去培养他们独立,自立,别在当他们附属品和依赖的拐杖。您需要自己解放自己。应该叫孩子在实践中去体验失败和挫折,家长永远是家长不能代替和包揽孩子的一生。要叫子女学会溶入社会,应该教育孩子首先学会尊重社会和他人。

社会是多员化的,培养孩子的目的做家长的应该明确。您的目的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材而不是废物。什么样的沃土和种子就会生长什么样的苗。今天您种下的就是您将来自己收获的。

溺爱是人生中的大敌,是毒药……

父母与子女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子女是父母生命的一种延续。舐犊情深,为子女着想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事情。唐代诗人罗隐有两句赠友诗:“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他推崇的是为国家大计要不惜肝胆涂地,却万万不要为子孙谋家财。

林则徐写有一幅对联:“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古代圣贤都能如此深明大义,以超凡的胸襟对待子女问题。难道我们连这一点都不明白吗?对子女过度地溺爱,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爱”与“溺爱”,一字之差,实际上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用理性的方式去爱是真正的爱,而完全用情感的爱去爱就是溺爱。用理性去爱,那么你就应该知道如何去正确的实现你的爱,如果仅仅用情感去爱,那么你就只能在溺爱中迷失方向。

一位年纪并不大的母亲认为美国人真没人情,你看那《北京人在纽约》,那个姑妈把王启明他们塞哪住了?破地下室!那儿又脏又乱的,那哪是人住的地儿?还有你看那姑妈的德性,扔给王启明他们几百块钱,还说是借他们的,那哪是人干的呀!别人大老远跑到你美国来,你怎么也得首先请外甥女、外甥女婿找个好饭店好好撮一顿吧。真没劲!

这位年纪并不大的母亲说完立刻搂着她那大约十多岁模样的孩子,细声柔语的说到:乖,妈可不会这样,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心肝宝贝呢。妈要让你好好读书,今后咱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好让你姥姥、姥爷你妈你爸脸上都有光彩!心肝,妈什么事儿都不会让你干,你只要读好书就行了,没钱花了,乖你就说,妈再苦再累也会满足你要求的,因为妈妈爱你……

此刻我关注着眼前这样一个画面:一个满面红光、嘴里不停地嚼着零食的少年和一个年纪不大但却显得苍老的母亲,他们共同完成了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史上一次神圣的演讲。我相信这位母亲代表了当今中国绝大多数父母亲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此同时,在那位母亲神圣而又自豪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已经瘟疫般地进入了几乎中国的每一个家庭。

有时候,爱也是一种伤害……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到市场里帮妈妈买菜时,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阿姨带着孩子来买菜,孩子哭着闹着要阿姨给他买糖吃。阿姨摇了摇头,只见这个五六岁的小妹妹干脆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哇哇大哭起来,一边使劲的摇着头,一边用手擦着那泉涌般的泪水,两只羊角辫来回的甩来甩去,大声哭喊:“我就要吃糖,就要吃糖!”阿姨见状,立即跑过去,扶起孩子,拍了拍孩子身上的灰尘,用手轻轻的为孩子擦着眼泪,心疼地说:“宝贝不哭,妈妈给你买糖吃……”说这便抱起孩子,向糖果店走去。”

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孩子都被家长视为掌上名珠,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是,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只会把孩子引入歧途。这就好比温室中的花朵,他虽然非常舒适,可到了野外,就会变得不堪一击。而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朵,经历了风吹雨打,开得越来越灿烂,生命力也越来越顽强。

我想告诉全世界的父母:有时候,爱也是一种害,让孩子吸收大自然的阳光,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吧!

自古以来,就有“慈母败子“的说法,所谓“慈母败子“指一种过分的爱,也就是溺爱。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指过分,埋没。过分的疼爱孩子会给他们带来伤害。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对夫妇住在1个荒岛上,住在1个破木屋里。一天,飞来了一群美丽的天鹅,夫妇非常高兴,热情的款待了他们。不知不觉,冬天来临,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夫妇舍不得天鹅,便让他们留下来,让它们在自己的木屋里度过寒冷的冬天。过了好几年,天鹅还是住在夫妇家里,忘记了自己要去南方。又过了几年,夫妇离开了小岛。结果,那一年冬天,湖面也结了冰,天鹅因为过多的依赖夫妇,而忘记了自己的生活习性,冻死在了这个小岛上。

天鹅的死怪谁呢?怪夫妇。他们当初对天鹅过于疼爱,太热情了,所以造成了天鹅的死亡。这就是溺爱。我不明白,家长为什么要溺爱自己的孩子呢?不能让他们在蓝天下好好锻炼锻炼么?现在,基本每个家庭都有溺爱的现象,在家里,我们都是“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也不去想一想独立自主,做什么事情也很有依赖心,这也有大部分原因怪家长。不是你们溺爱孩子,孩子会那样么?你们太宠爱自己的孩子了!你们太过的去爱孩子了!溺爱给孩子带来的只是悔恨与对家长的憎恨,难道你们想让孩子对你们恨么?爱,能让人在悲伤时得到安慰,在寂寞时开心。

是爱还是伤害范文2

一个小男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尖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瘫肿,翅膀无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

蝴蝶冲破坚硬的蛹壳,展翅高飞,是必要经过一段艰难的历程.人类不适当的爱,反成埋葬它的坟墓.蝴蝶如此青年又何尝不是这样?许多家长认为,能够保护孩子,使孩子不受到一点挫折,是对他最大的爱.其实你们的搦爱,也恰似一把残酷的尖刀,只能扼杀孩子,使他们永远无法腾飞.

相反,对孩子严格要求,不但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还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是能经得住种种挫折与考验的人才.在现在泛滥之势的"小皇帝""小公主"潮面前,我们何不将这份爱化为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和支持,放手让孩子在经历一次次的挫折和拼搏之后,"脱蛹而出”,展翅高飞呢?

只有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这种爱才不是一种伤害。

是爱还是伤害范文3

第二次,经朋友介绍,慢慢地,我发觉我已经爱你爱得不能自拔。后来发现,我在你身旁简直就是在摧毁着我自己``````每隔几天不是你找我玩就是我约你玩.跟你玩耍很快乐,你就像孩子一样,站在我身旁,傻傻的笑,那笑容如天使,要知道天使是很纯洁,很美丽的。不管为你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愿意``````

快期中考了,教室的气氛完全凝固了,每个人的眼睛和心思都集中在课本上,而我却整天想着你的笑,想着你那醉人的眼神,想着你坚定的心。你鼓励我,让我考个好成绩回家给父母,好让我同意与你交往。可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我没能成功,更没能考好。本来在全年级名列前茅的,竟变成了名列后茅,又被老师训了一顿。你安慰我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别放弃。”对啊,没有败战哪来的胜战呢!学习就如打战,最终要接受现实。回家后把成绩单交给父母,瞬间,家中乌云密布,接着雷声“轰”的打在我头顶``````乌云渐渐散了,雷也安静了,他们问我怎么回事,我一一说了出来,我以为又会雷声轰顶,没想到只是警告我要与你保持距离,每隔一个礼拜才能与你相见```

就这样,我们每隔一个礼拜相见,每次相见你只是默默的望着我,并没有责怪我``````

是爱还是伤害范文4

爱会使人的思想境界升华,爱可融化冰封的心灵。爱也会唤醒和启迪意识的形成,更都会起到无形的作用……

溺爱是在无形中形成的,现在很多父母把爱已经转换成了溺爱,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就有独生子女的出现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如今80后的年轻人都即将进入了30岁,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80后的他们恋爱和结婚多数人都是在父母的资助下购建了自己的安乐窝。做父母的宁愿自己受苦受累,顶债借债也为孩子铸造幸福,父母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他们的子女身上。可是有一部分80后的年轻人,都认为向父母索取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事。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当霸主的习惯。独生子女的头衔和光环一直在笼罩他们,家庭条件的优越和溺爱换来是是孤僻,霸道,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只讲究个性等等……

现在部分80后他们子女也出生了,又一代人的优越家庭条件,给了祖辈不是关怀和赡养。更谈不上伺候家中的老人,老人只有当奴役的份。老人成了带着工资的保姆和勤杂工。家中的老人变成了孙子……

想想也别怪做儿媳妇的,因为她们同样也是独生子女,和儿子一样在家里霸道惯了说一不二,在娘家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们都是父母伺候着,宠着,惯着。目中无人成了习惯。结婚后要求她们打理好家务照顾孩子丈夫和赡养公公,婆婆那可能吗?

真的不可能,是完全不可能!是溺爱造成的悲哀,是溺爱种下了溺爱的毒种子,溺爱把部分人性变的扭曲和贪婪,自私自利……溺爱纯粹是毒药。

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人,应该从理智出发。社会和家庭影响教育都非常重要。

您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是溺爱的毒果子,从现在开始努力的去培养他们独立,自立,别在当他们附属品和依赖的拐杖。您需要自己解放自己。应该叫孩子在实践中去体验失败和挫折,家长永远是家长不能代替和包揽孩子的一生。要叫子女学会溶入社会,应该教育孩子首先学会尊重社会和他人。

社会是多员化的,培养孩子的目的做家长的应该明确。您的目的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材而不是废物。什么样的沃土和种子就会生长什么样的苗。今天您种下的就是您将来自己收获的。

溺爱是人生中的大敌,是毒药……

父母与子女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子女是父母生命的一种延续。舐犊情深,为子女着想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事情。唐代诗人罗隐有两句赠友诗:“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他推崇的是为国家大计要不惜肝胆涂地,却万万不要为子孙谋家财。

林则徐写有一幅对联:“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古代圣贤都能如此深明大义,以超凡的胸襟对待子女问题。难道我们连这一点都不明白吗?对子女过度地溺爱,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爱”与“溺爱”,一字之差,实际上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用理性的方式去爱是真正的爱,而完全用情感的爱去爱就是溺爱。用理性去爱,那么你就应该知道如何去正确的实现你的爱,如果仅仅用情感去爱,那么你就只能在溺爱中迷失方向。

一位年纪并不大的母亲认为美国人真没人情,你看那《北京人在纽约》,那个姑妈把王启明他们塞哪住了?破地下室!那儿又脏又乱的,那哪是人住的地儿?还有你看那姑妈的德性,扔给王启明他们几百块钱,还说是借他们的,那哪是人干的呀!别人大老远跑到你美国来,你怎么也得首先请外甥女、外甥女婿找个好饭店好好撮一顿吧。真没劲!

这位年纪并不大的母亲说完立刻搂着她那大约十多岁模样的孩子,细声柔语的说到:乖,妈可不会这样,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心肝宝贝呢。妈要让你好好读书,今后咱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好让你姥姥、姥爷你妈你爸脸上都有光彩!心肝,妈什么事儿都不会让你干,你只要读好书就行了,没钱花了,乖你就说,妈再苦再累也会满足你要求的,因为妈妈爱你……

此刻我关注着眼前这样一个画面:一个满面红光、嘴里不停地嚼着零食的少年和一个年纪不大但却显得苍老的母亲,他们共同完成了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史上一次神圣的演讲。我相信这位母亲代表了当今中国绝大多数父母亲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此同时,在那位母亲神圣而又自豪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已经瘟疫般地进入了几乎中国的每一个家庭。

有时候,爱也是一种伤害……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到市场里帮妈妈买菜时,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阿姨带着孩子来买菜,孩子哭着闹着要阿姨给他买糖吃。阿姨摇了摇头,只见这个五六岁的小妹妹干脆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哇哇大哭起来,一边使劲的摇着头,一边用手擦着那泉涌般的泪水,两只羊角辫来回的甩来甩去,大声哭喊:“我就要吃糖,就要吃糖!”阿姨见状,立即跑过去,扶起孩子,拍了拍孩子身上的灰尘,用手轻轻的为孩子擦着眼泪,心疼地说:“宝贝不哭,妈妈给你买糖吃……”说这便抱起孩子,向糖果店走去。”

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孩子都被家长视为掌上名珠,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是,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只会把孩子引入歧途。这就好比温室中的花朵,他虽然非常舒适,可到了野外,就会变得不堪一击。而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朵,经历了风吹雨打,开得越来越灿烂,生命力也越来越顽强。

我想告诉全世界的父母:有时候,爱也是一种害,让孩子吸收大自然的阳光,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吧!

自古以来,就有“慈母败子“的说法,所谓“慈母败子“指一种过分的爱,也就是溺爱。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指过分,埋没。过分的疼爱孩子会给他们带来伤害。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对夫妇住在1个荒岛上,住在1个破木屋里。一天,飞来了一群美丽的天鹅,夫妇非常高兴,热情的款待了他们。不知不觉,冬天来临,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夫妇舍不得天鹅,便让他们留下来,让它们在自己的木屋里度过寒冷的冬天。过了好几年,天鹅还是住在夫妇家里,忘记了自己要去南方。又过了几年,夫妇离开了小岛。结果,那一年冬天,湖面也结了冰,天鹅因为过多的依赖夫妇,而忘记了自己的生活习性,冻死在了这个小岛上。

天鹅的死怪谁呢?怪夫妇。他们当初对天鹅过于疼爱,太热情了,所以造成了天鹅的死亡。这就是溺爱。我不明白,家长为什么要溺爱自己的孩子呢?不能让他们在蓝天下好好锻炼锻炼么?现在,基本每个家庭都有溺爱的现象,在家里,我们都是“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也不去想一想独立自主,做什么事情也很有依赖心,这也有大部分原因怪家长。不是你们溺爱孩子,孩子会那样么?你们太宠爱自己的孩子了!你们太过的去爱孩子了!溺爱给孩子带来的只是悔恨与对家长的憎恨,难道你们想让孩子对你们恨么?爱,能让人在悲伤时得到安慰,在寂寞时开心。

是爱还是伤害范文5

【关键词】识字; 动画; 联想; 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爱上识字课堂,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才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1 以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唤起学生识字兴趣

新大纲要求学生识字量为4000字左右,掌握2500个字。识字量的多少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根基。因此,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1.1 电脑动画识字: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学习,出现画面A:以一条宽广的大道为背景,一个疾跑的人闪现在屏幕。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进行语言训练:(1)这是一个( )的人。这个人( )。(2)他跑得( )。 画面B:出现“走”的字理,加以解说:古人说“走”就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单指步行。小朋友你明白了吗?你又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

教学中的课件,以接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1.2 故事联想识字: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运用语言来描述,创造性的识字。现采撷教学中孩子的精彩描述,供大家赏析。

(1)学习“首”时,学生讲到:“首”字上面点、撇象头发,横向头顶,脸上最突出的是鼻子。古时鼻子的图画代表自己,所以“首”字下面是“自”。

(2)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3)“非”字学生这样记忆:两个非常强壮的人,打到了六个坏人。

此外,诸如:“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徒;“我非常伤心”学习悲;“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学习妹;“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她年老了。”学习姥……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1.3 字型联想韵文识字:当学过同一类字后,启发学生由一字想多字,把字串成串,辨字义记字形,并利用韵文帮助识字。如学习过“青、清、请、晴、情、蜻、睛”后,组织学生观察联想,编写韵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池上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请出专家评一评,庄稼丰收好心情。”再如:学习了“各、处、落、洛”时编写韵文:“三人同日踏春去,赏观洛阳名牡丹。各个争奇斗艳处,花落东都满城香。”

此类识字,借鉴了“字族文识字”中的“字以族聚,族以文存”的原则,把本字和由之派生出的字归拢起来,看成一个“族”,把这一族字编进韵文,使生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既明字义,又辩清了字形。使学生在学过一族文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识字框架,形成识字能力。

此外绘画识字,演示识字,猜谜识字等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通过画笔、动作等助其记忆。如:两个孩子背对背坐在地上,形象的揭示了“坐”的形、义。孩子们笔下画出了一条长长的道路,路上有一个行走的人,逼真的揭示了“道”形与义。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当我们不在以长者自居,俯下身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探索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潜能之无边。只有相信他们,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学习,更好的发展。

2 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识字,以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

识字贵在得法,有了方法贵在应用。新大纲指出“注重学生识字能力”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识字,会更好的提高其自学能力,促其发展。

识字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是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基石。随着基本识字方法的掌握,便可开始放手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三步法:(1)分析归类;(2)选择方法;(3)学习交流,总结提高。

以《池上》一诗为例。该课有生字八个,首先学生给这几个字分类,如:(1)圭—娃 掌—撑 首—道;(2)采首 (象形); (3)浮萍 (与水有关)分类后,有选择的学习一类字或几类字,并选择或创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学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学生展示出令人惊讶的能力。如:有的画出“道”;有的做出“撑”的动作等等。

最后的交流学习十分活跃,一“浮”字为例,展示孩子们不同的识字方法:

(1)结构分析:浮——左右结构,左边是个三点水,右边是个孚,合起来就是“浮”

(2)语言描述:用手摘池边的莲子

(3)演示:学生端来一盆水,演示浮的现象

(4)猜谜:“水边捞莲子”

(5)绘画:(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将是一种享受。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用灵活的方法、鲜活的情境,将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成快乐的课堂,让孩子们爱上识字课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是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识字教学的新航标,是使用新教材,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能力,让孩子们爱上识字课堂。

参考文献

[1] 彭雪梅.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科技创新导报, 2008(04)

[2] 魏长青. 《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是爱还是伤害范文6

我叫邢丽颖,今年13岁。我从小就胖,同学们都叫我“企鹅”。不过我现在瘦了,而且,比其他女生都瘦,一米六二的个子38公斤。刚瘦下来那会儿,我把班里的男生女生全震了,那时候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感觉我征服了全世界!

说到减肥,还要从两年前那次家庭战争谈起。我父亲是位工程师,他似乎每天都在忙工作,很少关心我,当然,除了学习成绩。那次我期末考试没考好,父亲得知后,气急败坏地在饭桌前发起火来:“吃、吃、吃,你就知道吃,都吃成肥猪了!”我霎时觉得如梗在喉,跑到厕所,把吃的饭全吐了出来。从那儿以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减肥! 我每天很少吃饭,并尽量多地运动,从130斤减到100斤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自从减肥成功后,我觉得更有安全感了,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虽然同学说我已经很瘦了,但我总觉得还不够瘦,我还可以再瘦点儿!

解疑:什么样的女孩容易陷入节食怪圈?

陷入节食怪圈的女孩,很多受家庭的影响,比如家教太严、约束过度、与父亲疏远隔离、与母亲过度缠绕等等。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从来都不容易达到父母的标准,做得好了,也得不到表扬。当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控制,孩子惟一可以控制的便是自己的饮食和自己的身体。

另外,有节食行为的孩子还会表现出以下个性特点,比如追求完美、过于自卑、喜欢竞争等。

父母能为她们做些什么?

给她更多的爱

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疼爱、关心自己的父母亲,在家庭中父母对自己能有充分的肯定,这样她才会有充分的自信,才会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她所面临的问题。

善于自省的父母往往能从孩子的节食行为中找出一些家庭问题、教育问题,能够及时弥补,并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进而帮助她一起走出节食的误区。

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

习惯了要求孩子的家长,不要再高标准地要求孩子,要给她一些自由空间,让她自己决定要达到的目标。家长可以找她谈一次话,跟她一起探讨节食的影响,告诉她你很担心她现在的状况,希望她以后不要再节食了,然后把主动权交给她,让她自己来安排。

观察她的体重变化

有进食障碍的孩子,衡量她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体重指数,当孩子的体重指数小于15时,无论如何都要带她去医院及时救治。过低的体重会带来低血糖、低血钾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孩子的体重指数大于15,但在短时间内出现体重迅速下滑时,也需要引起家长重视,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心理科寻找帮助。

买几本专业书籍

有些问题之所以解决不了,是因为缺乏专业素养。对于节食这一问题,家长不妨求助于专业图书。专业书籍能让孩子意识到节食的危害,还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帮助孩子的办法。这里向有进食障碍的女孩及其家长推荐两本书,一本是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李诚、张大荣编著的《吃的疑惑》,另一本也是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由利莉・韦斯和梅拉尼・卡茨曼编著,张大荣编译的《跳出想吃又怕胖的陷阱》。

如果孩子正在逆反期,不必逼着她看,把书放到她能看到的位置,相信她自然会关注。

启发她的求助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