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夏天的词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夏天的词语范文1
描写天气晴朗的句子:
1、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一片白云像碧海上的孤帆在晴空飘游。
2、天放晴了,从窗口望出去,一块透明的蓝天,像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着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像是纱巾上的花朵。
3、天那么蓝,连一丝浮絮都没有,像被过滤了一切杂色,瑰丽地熠熠发光。
4、晴天的午后,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湿澈了不同的妩媚的忧伤。
描写夏天的词语范文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 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 “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 “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 “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 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 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 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二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生自由读文,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课件出示: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绿蔓,一天就可以长几寸。
师:那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看,绿蔓生长的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生:竹子林、高粱。
师: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进入到一段视频中去看一看。果真是长得非常快,那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吗?(指名读)
生:花蕾。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的快,用上了夸张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生:石头。(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菜畦:(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小猫。
师:“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一个月左右)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一般大了,它们的长可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师:在同学们的汇报中说,从“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物长的快,那么这次也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察到的身边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是飞快地长呢?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现在再来看一看,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文中说的绿蔓、竹子林、高粱、草坪菜畦都是属于植物(板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是动物(板书),植物动物这些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成长,还有许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也在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这一段课文)
师:这一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生: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师:山是怎样一天一天变丰满的呢?丰满是什么意思呢?在文中,丰满指的是多而密,那是什么多,什么密呢?草多,树木密,是啊,也就是说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那么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还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才呢?
生:铁轨怎么也在长?
师:有知道的吗,铁轨会长吗?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所以铁轨的缝隙越来越小,柏油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路面好像高起来了。
师:是啊,不热不大,不热不长,因为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所以什么都在生长。无论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还是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都在长,这也说明了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谁愿意再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的确,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人也是一样。一天天的长大,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我读懂的地方:(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升级、跳班)是啊,每到夏天,暑假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从一个年级进入到高一个年级,这些是我们看得见的长,我们不仅是年级的增长,还是什么在增长呢?(知识、能力、智慧)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长。
生:两个谚语的意思我都不懂。
师:(课件出示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六月六是指农历六月初六到处可以看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谷穗吐金后意味着会有好的收成,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个个会欣喜不已的。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8月22日、23日左右,也就是代表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到,如果这个时候谷子还没有出穗,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谷喂老牛了)。
师:如果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农民都会在植物生长的最近时期,让植物茁壮成长,这样秋天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收成。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相互说自己的理解,交流)
描写夏天的词语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指导 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46-02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它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出靓丽的佳作,一般情况下,绞丝都会从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编写提纲、习作和修改等,有的会从拟题、组材等几个方面而着手指导。
一、指导学生描写外貌不用“有”
在小学生的习作中,“有”字句、“长”字句的出现率最高,如xx长得可漂亮了,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长着大大的眼睛,有一张樱桃小口,有一个高高的鼻子……
对于学生的这段描写,教师可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感悟和推敲,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试着去掉“长”字句和“有”字句进行修改, 争取都去掉“有”和“长着”,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后,给出教师修改的段落作为参考,再让学生反复阅读和体会,感悟两种方式,在表达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个细节进行把握和了解。
如:xx长得可漂亮了,一头乌黑的长发飘在肩上,一双大眼睛特别吸引人,高高的鼻子、樱桃小口衬托出“混血儿”的“味道”……让学生们比较前后的表达的不同,把“有”、“长着”等重新串联,语句灵活,顺了许多、新了许多、也让人读起来感到舒服和清新。
二、尽量避免“……说”、力避“想”
在学生们的作文中,……说:“……”以及“心里想:……”等的句子随处可见。
例如,一位学生曾经在《我的班主任》中,较多地引用班主任的话,但全部都一个句式――她说:“……”,这样,不仅句子平淡,也多次重复使用,给人一种单调之感。而引导学生稍微注意一个句式的变换,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如让学生比较以下三种表达:
(1)老师说:“真拿你们没办法。”
(2)老师无可奈何地说:“真拿你们没办法。”
(3)老师看着我们每一个学生,然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哎,真拿你们没办法,什么时候知道学习呀。”
显然,最后一个句子没有用“她说”,但描写更生动,语句更灵活,写出老师对学生的调皮、不爱学习等表现出不满,但又不能发脾气等的无可奈何描写得淋漓尽致。
再者,学生们在作文中,只要提到心理活动的描写,清一色的“心想”、“心中想到”等的表达非常泛滥。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爸爸妈妈不在家,就我一个人留守家中,开始似乎担心点什么,但心想:正合我意,看电视、玩电脑,随便了许多,也可以玩个尽兴。谁知道,到了12点多,肚子开始抗议了,咕噜噜叫了不停,关上电视,也合上电脑,心想:弄点吃的!可是,走进厨房,又想到:平时没注意看看妈妈做饭,也没帮妈妈做过饭,更没有自己做过饭,心中不免又想:这可怎么办?同时,心里也想: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我饿死了!心中又想:我得学做饭了……简短的一段话,竟然一口气使用了六个心想,使文章给人一种全部是“心理活动”的感觉。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每一个“心想”去掉,重新表达一下这段文字,并在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面加上感叹号,而不是一味的陈述句,再让这个学生比较两种表达,体味不用“心想”的妙处,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写出句式灵活,令人百读不厌的句子,为作文添彩增值。
三、尽量少引用成语,注意文章应写长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中喜欢用成语,如写到春天,学生们的作文便是春寒料峭、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等;写到夏天,烈日炎炎、鲜花烂漫等;对于秋天的描写,学生们不忘春花秋实、秋高气爽;描写冬天时,寒冬腊月、寒气袭人等,成语的使用,使学生的作文多了一些相似的“面孔”,文章犹如兔子的尾巴――短,是写不长的主要原因,学生的作文三言两语交差的现象,从一定层面上是“成语”惹得祸。
学生们喜欢在作文中引用成语,与教师的引导不无关系,教师们又何尝不认为、不引导学生写作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认为引用成语,文章才会有文采。殊不知,大量的成语的使用,使文章没有了细节描写,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秋高气爽、天轻云淡、春意盎然、炯炯有神、心旷神怡、春花烂漫等成语应少出现为妙,而多一些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等,让描写使文章篇幅加长,使文章多一些亮点。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原因,除了成语的滥用,就是“很”、“非常”、“特别”等,在学生的作文中,这几个副词的使用率可谓不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作文中,想使用这几个词语时,停下来不要轻易落笔,应多想一想,是否非用不行,这几个字眼不用,是否能影响到表达等,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减少这几个词语的使用。如描写夏天的“热“时,学生们的“夏天到了,天气真热!”这样的写法,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而如果这样描写夏天的热:太阳吐着火舌,想把整个世界吞掉,也没有一丝儿风,树叶耷拉着脑袋,豪无生气,地里的庄稼似乎一点即燃的,小河里的水也冒着蒸汽,快把水中的鱼给“煮”熟了,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使炎热的夏天,更给人一种烦躁不安之感……这样,文章由于描写而加长,短作文自然而然而逐渐写长。
四、注重动作描写,尽量使用“动连动”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的作文平淡无奇,希望学生的作文“一波三折”。那么,指导学生如何写出“一波三折”的文章,才是作文教学的又一重点之一,多应引导学生多进行动作描写,注意使用动连动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动词的并列使用。如一个学生的习作《一个乒乓球比赛》中有一个句子:他发了一个漂亮的旋转球,让人看了眼花缭乱。一句话,文章结束了。而如果引导学生,他发旋转球使的神态、动作等细致描写,文章自然而然加长了、丰满了。
小学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让学生感受作文并不神秘、并不难,只要掌握技巧、注重作文的个性,力避常见的不足之处,注重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学生定会写出个性化的优秀之作,从而逐渐爱上作文,使作文妙笔生花,精彩不断。
参考文献:
描写夏天的词语范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
3.体会文章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为什么说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累累硕果是需要在夏天用力生长才能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
由果实累累的秋天自然引出夏天,为出示课题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自读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指导个别语句的语音语调,为学生做好范读。
3.学生齐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自由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5.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学生多次读文,可从读中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
出示课件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齐读这句话)(板书)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讲述的呢?(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而明确文章是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路、马路等方面描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句话写的。
2.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夏天,来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快速走进文本。
二、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成长。
1.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
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生物?它们各有什么变化?
②这些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共同特点?哪些词能说明这个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3.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
自主感悟的能力。
4.出示课件4—6:交流提示。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①“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说明生物生长的速度怎样呢?(快 很快 迅速)
②在朗读
“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这几个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感,稍快。谁愿意来试试。
(2)(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竹子、高粱)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①这几句话中提到了那些生物的生长?
植物:瓜藤、竹子、高粱、苞蕾(鲜花、果实)、苔藓、草坪、菜畦
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②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长出几寸 多出半节 长满了 变成了 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3)出示课件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①昨天、今天、明天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三个词语的使用,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夏天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
②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用上“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昨天值得回忆,今天值得珍惜,明天一定要把握。
设计意图:
抓住表示长得快和时间的词语,感悟夏日里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5.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因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文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的概念。此环节的设计,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6.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它成长的特点。(指生读,比赛读)(读的过程中进行朗读指导和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三、研读第3自然段。
1.在夏天里,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成长,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谁愿意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草、树、山、稻秧、甘蔗、地、水、铁轨、柏油路……
3.出示课件6: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吗?
如: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因为铁轨长,所以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像是高起来。)(解释:物体遇热膨胀所以缝隙变小,路面高起来同理。)
4.夏天连柏油路也是软绵绵的,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你还能说出像软绵绵这种结构的词语吗?(如绿油油)
5.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话读出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的特点。
6.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有两个意图:一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四、研读第4自然段。
1.有生命的植物、
动物乃至不具有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在夏天里都在生长,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人也是一样,也在一天天地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把第4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课件7:理解两句谚语。
①“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农民们欣喜不已。
②“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最大?
出示课件8:“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①热天:在这里不只指季节,也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②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的过程。
③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什么时期?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④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4.齐读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成长的道理。
设计意图:
体会使用谚语的作用,从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五、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来写,这样你的习作才会感人,才会吸引读者。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语言浅显易懂,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3.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细细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
总结文章的写法,便于学生在写作文时运用这种写法。
六、课堂小结。
送给大家一句话,请和老师一起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板书设计】
15 夏天里的成长
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植物
动物
山水
铁轨
描写夏天的词语范文5
关键词:词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07-01
新时代、新社会、新信息、新变化。但是,不变的事情还是有很多。比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下足“词语积累”这一功夫,否则说话、习作等其它训练都无法进行。因为万层楼房皆地起,学习也如此,没有词语的积累就无法提出高质量的学习,就不可能快乐学习、幸福学习。
尤其在当今课程改革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呼声越来越高,反映了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质量,注重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实践要求。下面,笔者浅谈如何加强词语积累,让孩子们爱上我们的“国学”课程――语文。
一、感知词语,学生喜欢“刺”
一个人要喜欢什么东西,最直接的就是看到实物或实体,面对面感知就不经然间就爱上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积累词语也是如此。当然,小学生在感知词语方面,要经历初读、精读、牢记阶段,对不同的词语进行“刺”,以便牢记心中。
每一阶段,任务不同,因人而异。初读阶段,在阅读课文、欣赏美文等不同内容的时候,孩子们在感知中积累词语程度不同、喜欢词语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我。比如,写人的文章,可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写景的文章,初读时可摘录文中绘景的优美词语。在精读阶段,我们要在理解中积累 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们可能通过减、添、换等方式,在比较中体会词语的不同情味。在牢记阶段,我们除了可以通过抄写、听写、据意写词等方式巩固学过的词语指点,还以通过用词造句、运用文中的重点词复述课文、运用文中的词写话等方式,在词语的运用中强化积累。
例如,我们细细品尝《四季乌江》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大胆用词非常丰富。在初读时,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作者所描写的不同景物摘录自己喜欢的词:描写春天的;描写夏天的;描写秋天的;描写冬天的。这样结合积累,既初步感知了四季的美景,又为进一步揣摩品味词语的形象感、情趣感、分寸感等打下了基础。精读的时候,我们在《四季乌江》一文中寻找比喻词中的“靓词”,最抢眼的词语,大家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如此之美?这样,我们在体会作者用词恰当、理解课文生动丰富的语言形式的同时,也积累了词语。 在牢记阶段,我们要大胆创新、开放教学,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同时,引导学生强化对词语的理解,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繁花嫩叶、桃红柳绿、花枝招展……。通过训练,既强化了词语积累,又深化了内容理解,一举几得何乐不为?
二、活学活记,学生热衷“累”
日积月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能进步。学生们一时高兴记下,可是过了几天就忘记到九霄云外了。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在“记”“学”方面下功夫,不光分阶段按照目标完成积累数量,还要按照方式完成积累质量,让学生喜欢积累词语,感觉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巧妙引导,注重积累。老师要按照课前预习、造句运用、说话训练等方式进行日积月累,让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广,学习越来越自信。课前预习。每篇课文都有需要识记的字音、字形、词义,对于这些词语我一般让学生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自己预习课文时先背过,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检查学生对于这些词语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这样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找到自己识记的漏洞。造句运用。对于一些使用频率高,学生又较陌生的词语,不仅让学生要记住它的读音、字形及意思,还要会运用,即让学生对词语进行造句。如“鹤立鸡群”。我找上中下三等分别两名共六名学生对此进行造句,直至彻底会用这个词语为止。说话训练。每周学习完新课后,我就会从学过的几篇文章中找2-5个以上意境优美,学生又容易忘记的词语无序地放在一起,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将这些词语连在一起,说一段话。
词语积累,更需课外。学习知识,主动权在学生,一切要靠学生。一是要模仿好句,做到背名篇,仿名篇。对于课内学到的一些名家名篇名段,也一定要督促学生背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背的精彩句子多了,学生在写作中很自然就会去模写名家的语言、名家的文章结构,然后运用到写作中去。二是做好个性笔记。每周五都有学生的读书课,要求读书时眼前要有笔记本,手中要有笔,桌上要有字典。不认识的字要积极查字典,遇到好词好句要记录下来。实现每月一评比,开展一次好词好句的积累大赛,比谁记得多,比谁用得巧,用得美。最后评出词语积累最多奖,最精彩句子奖,最感人句子奖等奖项,以此激励学生在平常读书中注重积累好词好句。
当然,学生的积累和习作,贵在坚持不懈、不知疲倦,而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三、自然而然,学习快乐“学”
我发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有部分老师认为,在低年级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语言文字积累更是十分欠缺。
描写夏天的词语范文6
一、揣摩性品读,感受人物形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进行人物描写的,这些课文往往生动形象,活灵活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慢慢地品味。
例如,《番茄太阳》一课,课文中的那位勇敢、开朗的主人公,虽然是位双目失明的少年,但他以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着作者,使作者的心情由最初的灰暗转变为开朗。课文中有大量的语句看起来好像简单但又另有玄机,如第一段中:“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这句话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在课堂上,我采用了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请思考下,文中为什么要写“一栋灰色的旧楼房”?
(学生思考,很久没人出声)
师:那请大家看一下接下来的内容。(“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
生:哦,那是由于受到生活和心情的影响,看到的房子也变成灰色的和旧的了。
师:很好,也可以是进入眼睛里的除了灰色和旧的东西,其他漂亮的事物都看不到了。不过,请大家看课文,再思考一下,当时导致作者情绪不好的原因还有什么?
生:她的腿瘸了,所以感到心情灰暗。
师:小朋友,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明明问我:“阿姨,你是用双拐走路的吗?”
生:明明说:“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师: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能看出文中的这位阿姨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她腿瘸了,日子过得很苦。
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不仅看到了课文的表面内容,还学会了透过现象看到其隐含在文中的很多东西,通过语言感受到了文中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
二、朦胧性品读,彰显语言本真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相同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对文章细细的咀嚼体会,更要用朦胧的方式培养学生体会文中的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美。
例如,《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描写了夏夜,月亮升起的时候,忙完了一天的母亲搂着“我”在小院子里深情地为我吟唱的情景。
我给学生展示了文中的一段话:“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有什么想法?
生:语言写得很好。
生:甜甜的声音很舒服。
生:月色很美丽、很迷人。
师:好的,那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感受一下甜甜的声音和迷人的月色吧。
(学生读)
师:大家再来说说看,还有没有让人陶醉的东西呢?
生:母爱。
生:作者对母亲的爱,作者对故乡的爱。
生:夏天美丽的夜晚,美丽的星星和月亮。
师:是啊,这美丽的夏天的夜晚,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加上甜美的歌声,怎么能不令人陶醉呢?那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吧。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没有了排比句的讨论、关键词的琢磨,在学生的阅读中,在心意的结合中,在细细地品味中,朦胧的品读给了语文教学巨大的乐趣。
三、拓展性品读,开阔学生视野
为了让小学生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增加他们的词语积累。这就需要教师把语言教学放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小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去体会、去感受。
例如,在教学《祁黄羊》一课时,对于词语“兴亡”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品读的。
师(出示):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里的“兴亡”指的是什么吗?
生:“兴”的意思是说一个朝代的兴起和强大,“亡”的意思是一个朝代的衰落,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个朝代的兴起或灭亡。
师:好的,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来谈谈历史上的“兴亡”。
生:在历史中,有的国家繁荣富强,有的国家衰落灭亡。就像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军力最强大的时候,但是宋朝的军力就很弱。
生:宋朝很繁荣,但一打起仗来就输,最后给元朝灭了。
师:对啊。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被灭亡,除了要很繁荣富裕,还要很强大。那么大家再说说,我们国家要怎么才能不被人家欺负呢?
生:我们要努力读书,把中国建设得更加好。
生:我们还要为国家作贡献。
以上教学中,我把词语放到整个社会历史中,让学生从国家民族的兴衰中去体会词语的丰富内涵。学生们放飞思维的翅膀,不断开阔了对词语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