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饰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头饰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头饰设计

头饰设计范文1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国内后,通常被翻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最早是由英国政府在1952年提出,它不是简单的政府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企业,而是以各参与合作的方面实现“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在PPP模式中各参与方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并达成具有法律依据的契约明确各方的,最终使得参与项目的每一个合作方都能够达到比各自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二、PPP模式的优势

(一)有利于消除政府费用的超支

近几年来,政府大力推动PPP模式项目启动,正是由于其通过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整个项目的设立、可行性研究等工程,创新了双方的合作形式,使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同时也拓宽项目的融资渠道,减缓地方政府融资压力,能够有效化解近20万亿地方债务风险,完成新型城镇化需要的大额投入。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合作,并共同对整个项目运行周期负责,保证了项目在技术上与经济上的可行性。其次,私人资本的参与,将市场机制引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再次,企业在创新管理模式上比政府更加灵活,而且能够将企业的最新的管理思维与技术引入到整个PPP项目的运营中来,并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建设与运行的控制,同时在处理具体事务方面更有经验,提高项目收益率,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有效分担风险

传统模式下,在建设或者运营项目的风险全部由政府或企业一方承担。而PPP模式下,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对风险的承担,使得风险分配更趋于合理,而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对风险分担机制的强调和项目的资金价值的预估,使项目的设计方、承包方、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一起合理地分担项目风险,使合作各方均可达到比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四)PPP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具有典型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项目来说,一般的合同期限都在20-30年左右。正是由于这种稳定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PPP项目的整个运行周期的控制,也能够使得政府财政管理模式从年度预算收支管理,向中期甚至长期的财政规划转变,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使得公共服务市场化,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而对企业而言,它要考虑长期总成本以及项目整个期间内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而自主经营权的获得,也能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提高生产率,促进服务质量提高,最终使得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公共产品的服务。

三、PPP模式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造良好法律环境

PPP项目涉及到项目正式运营的诸多方面,其成功运作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参与方进行有效约束,并对公共管理部门与私营企业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和义务进行明确界定,充分保障投资者与公共部门双方或者多方权益。同时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政府政策也需要提供长时期的保障,如果政府政策的透明性、连续性、稳定性没有保障,都会影响到PPP项目的资金运用,最终可能会造成的PPP项目失败。

(二)打造有效的政府监管体系

作为PPP模式项目,都离不开公共管理部门的积极推动,作为主导项目的政府部门应该在项目中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从促进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参与对项目总体的监管工作,降低项目总体风险。

在PPP项目开启运营初期,应由公共部门成立专门针对该项目的监管机构,对该项目有一个完整的政策框架、目标进行指导和约束。其次,政府也必须建立一个适合项目长期发展的程序,负责对政府政策进行解释和运用,并有相应的监管规则。最后,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所有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必须都要纳入监管的范围,保证项目的按质按量进行,尽可能使参与的各方达到最初预定的目标。

(三)设置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对于一个PPP模式项目来说,其主要特点在于整个项目参与者众多,各方对于项目的要求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公平、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的确立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真正避免企业由于缺乏风险约束而导致的建设经营低效率。

在处理PPP项目风险时,应遵循合理分担的原则,也就是在PPP项目创建时,通过各方面的集中讨论,形成对于各方分担哪些风险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契约。在设置风险分担机制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1、风险与收益对等

即哪方能够承受的风险大,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各方也应实事求是,对己方承受风险的能力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不为了获得高的收益而不符合实际的承担自己不能承受的风险。

头饰设计范文2

关键词:花轮;导币槽;报纸靠背;报纸齿轮;滚动轴承;撞击板

1.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适应构建环境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产品的地位越来越低,从而不断催生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产品。投币式节能售报机能给商家带来可观利润,让消费者切身感受新时代产品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同时树立社会号召的节能降耗良好形象。该售报机主要靠人手投币予以驱动,通过硬币竖直向下撞击产生传动、转矩、扭矩、动能、动量等,带动一系列的花轮、齿轮、轴承、拨杆等零件构件,从而顺利将报纸传送到消费者。

2.总体设计

通常而言,当消费者投下硬币,硬币因受重力而竖直向下沿着导币槽触发拨动杆,拨动摆动使直齿条传动报纸,报纸移动最前端时有水平板来接收。当花轮转正时,带着推报杆向前移动,而报纸也会顺着出口倾斜下滑。而花轮靠顶杆拨动,顶杆的移动则由报纸的选择按钮来推动。按钮有两个卡位,一个是不接触杆的,一个是接触杆的,在按钮后面设计出一条竖立的槽,该槽有按钮口的,向下移动时候就会对准按钮口。而槽上面是有弹簧吊着,当弹簧向下拉时候,就会卡中一个突台,从而让按钮口对准。当槽要复位时候,即是报纸碰到撞击板的时候,从而凸台,使凸台向下拨,槽于是复位,按钮对不准入口。如此往复循环,报纸相继取出。

3.零件构件分析

3.1报纸大小尺寸设计

初定是销售一张大报纸的售报机:报纸高540mm,宽390mm,4开,厚度0.1mm,密度51g/m2。一张4开的新闻纸报纸质量约:0.54*0.39*2*51=21.48g。而一份报纸一般有6到10张,计算取10张,一份报纸的质量:21.48*10=214.8g。而报纸的滑动摩擦系数约0.5,而经过实际测量,报纸的摩擦系数是0.46,而报纸在25度的斜面上就开始自由下滑,经过计算参数符合设计。

3.2靠背报纸纸架的材料、尺寸

根据报纸经过折叠后的尺寸得出报纸的轨道、背面的靠板、地板的尺寸。鉴于报纸是倾斜放置,所受到的压力比较小,以及靠背要轻要硬且不易变形,工作环境温和,故选定材料是ABS。

3.3靠背弹簧设计分析

靠背弹簧主要提供靠背向前的推力,初选圆形截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弹簧特性呈线性关系,刚度稳定,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应用较广,在机械设备中可以作缓冲,减震,以及储能和控制运动等。

3.4轴承的设计

根据滚动轴承的计算准则,一般工作条件下的回转滚动轴承,应进行接触疲劳寿命计算和静强度计算;对于摆动或转速较低的轴承,只需作静强度计算;高速轴承由于发热而造成的粘着磨损、烧伤是主要的失效形式,除进行寿命计算外,还需核验极限转速。所以只对静下强度计算。

3.5直齿条和齿轮的设计

该齿轮和后面的花轮是同步设计的,同一条轴。所以花轮每转动一个齿就会带动齿轮转动一个齿,而花轮本身就是20个齿,每个齿占18度,这样的话必然齿轮也要十二个齿,而也考虑到前面报纸的厚度,大概是5mm,这样就可以先定下齿轮的模量。

3.6齿轮和直齿条的设计

该直齿条和齿轮是联用的,固定在报纸靠背上面,分析可知,齿条需要提供的是两个参数给报纸靠背,一个是前进一个齿产生的直线距离,一个是提供报纸靠背的滑动摩擦力。

3.7花轮和游动杆的设计

花轮在整个售报机里面是要求比较高的部件,因为设计到转角和推力分析问题,工作起来的原来是靠底部那条推杆提供动力,每次推杆推一次,就恰好让花轮转动一个角度。一共花轮20个齿,对应每次都转动一个齿,恰好是18度。从而开始设计。

3.8推杆和推杆弹簧的设计

推杆在这里除了起到推动花轮转动的作用,还有就是控制报纸下落。红色那个长方形板向前行走的时候,报纸将会被阻挡下滑,向后行走时候,报纸自由下滑,中间那个横杆,只要是控制向后推出报纸的作用。

推杆要用到弹簧才可以在人用力按按钮的时候,向前移动,而人不按按钮的时候,就弹回来,因为实际推动一个花轮齿只需要16mm的行程,为了方便起见,把弹簧设置得灵活些,控制到人最大的按下去压缩弹簧量是20mm,最小是0mm。而推杆的截面直径是5mm.弹簧受到的推力用最大的力3N,因为人为按按钮发出的力是不同的,这里假设。

3.9顶杆槽和硬币槽的设计

顶杆槽是用和顶杆的材料相同,工作原理是推杆在槽中运动,而中心圆孔可以旋转,再把转矩传递给顶杆。硬币槽是竖立放置的,包含凸口,弹簧吊口,接币杆,工作的时候处于平衡状态,当硬币撞击的时候,会向下走动5mm,使凸口刚好卡在凸台上面。

4.结论

经过精密细致的数据计算和全面深入的设计分析,售报机从传统的电气控制演变成纯机构控制,本设计融合了相关科技专利和专业人士优良成果的优点。在设计之中,也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特别是用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去实现某机构的功能,例如花轮,报纸摆杆,报纸推杆,硬币槽,轴承,齿轮等的设计,要用到跨越机械设计领域的一些的知识,整个过程是充满辛苦和艰巨的,但同时也很值得和高兴,深信不疑着本产品的设计将会给社会节能降耗和环境建设提供极大地推动作用,切实为我国十三五规划发展有关科技创新命题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东.机械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之栎,王大康.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韩玉龙.装配与产品设计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王树勋.注塑模具设计[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6]王跃进.机械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头饰设计范文3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吸烟有害健康,烟是危害人类的第一杀手,根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250万人之多……下面请同学们调查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自己家庭、邻居朋友或亲戚的家庭成员),完成统计表,并解答问题。

(1)调查一名学生一年学习费用是多少元。

(2)核算一下,吸烟家庭一年耗费的钱有多少元?

(3)这些钱可以资助多少名失学儿童?

(4)我国现有吸烟者大约是3.2亿人,估计一下这些烟民一年吸烟的费用可以资助多少名失学儿童。

(5)通过调查、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与建议呢?

该作业的特点是:一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亲身体验了它们的应用价值;二是帮助学生巩固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技能;三是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与社会现象的习惯。尤其是通过数字间的强烈对比与相关反思,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

强调作业内容的现实性

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时,要强调其内容的现实性,就是强调与学生熟悉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现实的联系,以激活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的起始点———生活经验,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验数学知识对自身的意义。

但这仅仅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数学教学不能始于生活经验,止于生活经验,而要超越生活经验,也就是引导学生透过生活现象,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改造和提升这些经验,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头脑去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把知识融入自身的经验结构之中,生成新知识,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数学价值和自身的价值获得成长与发展。

如某老师在教学“小数除法计箅”后,根据本班学生多数在农村,其家长在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和许多学生不吃早饭这一情况,设计了“营养早餐、健康成长、幸福一生”的作业。作业要求:

(l)调查本班5位同学的早餐情况并记录下来。

(2)根据老师下发的营养早餐标准与各种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算出这5位同学的早餐营养情况,对照标准营养成分衡量是否达标?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早餐营养成分不达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你想对同学或家长提出什么建议?本作业除了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有关知识外,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既让学生备感亲切,增强了作业的兴趣,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健康饮食的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一生幸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凸显作业形式的实践性

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而深刻。因此,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贴近其生活现实与社会现实,为学生精心营造动手操作(包括调查、访问、实验、制作、观察等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刘龙生老师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设计的“我是小小设计师”的作业:我是小小设计师同学们,学校今年计划利用假期给我们的教室铺地砖,请同学们为学校做一份计划书吧!(见后图。)作业要求与提示:

(1)需要的数据可通过测量、市场调查、咨询家长或建筑工人等方式获得。

(2)设计理由要充分、可信,以求学生采用。

(3)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

该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调查、访问、测量等实践的机会,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培养了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情境,搜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二是在市场调查、访问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又使学生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得以密切接触,促进了学生发展的社会化;三是使学生经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学生已经掌握的文本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又让学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实地测土的技巧、各种建筑材料的知识和建筑知识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注重作业内涵的综合性

本着数学课程综合化的新理念,设计作业时要打破学科本位思想,还数学与社会、生活、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真实面目,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以实现多元价值取向,促进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捉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像“营养早餐、健康成长、幸福一生”这次作业,实现了数学教育与生物营养学教育的有机整合。“调查家庭成员吸烟状况”这次作业,也实现了数学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

头饰设计范文4

关键词: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132-02

1、引 言

城市的产生源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城市的发展同样是伴随经济发展的自然演化。近年来城市化建设在快速发展、高速扩张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产生了大量被忽视的的边角。其空间使用效率低下、设计乏昧甚至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已然成为城市形象死角和安全隐患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定义及具内涵

2.1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定义

城市街头空间是相对街道而言,街头边角空间是街道这条线上的某一个点。

“点”有聚集性也有辐射性,街道沿线与城市功能区或公共区域相接的节点空间。

实质上,“边角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但并不独立成为构成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只是附属于城市五大空间类型之中的小空间。如果称这五种城市空间为“大”空间。那么“边角空间”就是城市空间中的微小“点”空间。每种类型的城市空间都包含各自不同的边角空间。有些城市“边角空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可以供人们小型集聚、游戏活动的空间:有些则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不易受交通、行人干扰,是可以供人们休闲纳凉、沟通交往、驻留眺望的“小”空间。无论是公共性还是有一定的私密性,这些空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数目众多且形态各异,例如:街道两边的凹空间,建筑外坡根下的空间,广场柱启下空间,过街天桥升降部分下的空间等等。

2.2 城市街头空间的内涵

边角空间的存在是以其它空间的存在为前提,被某个或多个空间功能分割后所剩余的,或两个空间交互所形成,具有两个空间或多个空间的共同属性。

此外,边角空间的空间属性也不是由其自身而定,通常由其所依附空间的空间特性而决定。从其空间属性上来讲。还可将边角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以私密性为主的边角空间、以公共性为主的边角空间。例如: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园林中的面向中庭或后院的边角空间。是一种较为私密的边角空间形式:较为常见的街街头边角空间和公共建筑边角空间,通常是以公共性为主的边角空间。本论文是以街头边角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将围绕公共性为主的街头边角空间进行研究讨论。

边角空间通常处于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相互区分、相互连接的多余地带。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使边角空间具有边缘的特征。边角空间不仅具有其所依附空间的特点,同时又不失其自身特征。这种边角性空间不仅是被划分出的剩余地带,同时可作为塑造空间形象、表达空间意义、营造场所认知氛围的要素。因此这里也可成为内容与意义最为丰富的区域。

街道边缘空间

在这里对街道边缘空间做一下限定:街道边缘空间是指,从建筑底层外墙到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的路缘石之间的这一地带,这一空间其空间属性上是部分以私密性为主,部分以公共性为主。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起到了由交通功能到地块内主体功能转化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联系建筑边缘空间的作用。

3、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利用的重要性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产物。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各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后和历史原因,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利用效率低。同时专业工作者过于关注城市的空间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景观形象和功能的层面去布置公共绿地空间和公共设施,经常偏好于设计大片的绿地、水面。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绿色荒漠”,城市活力正在逐渐衰落和丧失,生活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它们的出现不仅仅暴露了当今建筑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中的不足,更是影响整个城市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开发利用,不但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渐进感增添城市空间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城市和建筑的经济性,达到人性化城市的回归,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起着“有效补充”。

4、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

4.1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原则

日常生活的一般状况以及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空间才是应受到重视和关心的焦点。这就要求:为必要性的户外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为自发性的、娱乐性的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为社会性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因此,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4.1.1 人性化原则

空间设计中应考虑人使用的重要性。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并塑造休闲空间环境设计是正确的途径。在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环境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分析人的心理及生理需要,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街头边角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是以人为主的,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设计各种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通常认为,在城市空间中人们能通过各种行为活动,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尊严、平静、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活动,就是所谓的人性化空间。

4.1.2 特色优先原则

在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中。应反映其灵界空间或使用该空间人的一种文化现象,符合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要求,把使用者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要素反映到空间中来,创造具有浓郁文化品位的空间环境场所。场所表达了文化,文化使场所的领域感得到增强,最终达到二者的持续交流。

4.1.3 整体协调原则

如将城市街头边角空间改造为休闲空间时,设计中不应单纯地考虑空间本身的设计手法,应与周边建筑相结合,建立完整和谐有序的关系。建筑既不压制也不躲避边角休闲空间环境,而是与环境达到了水融的境界。最终应体现在用地配置得当,布局结构合理,尺度适宜,反应了地方特色和休闲特点,从而增强使用者的场所感、领域感。

4.1.4 综合效益原则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强经济效益、实用率、美化城市空间。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越接近使用者,使用频率越高,更能满足多种功能目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街头边角空间针对所附属的特定空间,就地取材,对应自然地势和气候条件,用最少的经济和能量投入来构筑和管理。从长

远来看,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利用,不但重新规整了空间,而且还可使普通大众都能得到舒适、理想的场所,在建设和谐城市的现在尤其显得重要。

4.2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对策

4.2.1 空间营造及细部处理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强调经济、实用和美观。不能把美观与经济和实用割裂甚至对立,把美限于“观”。空间营造要让人性充分发挥。街头边角空间的尺度一般较小,以人的尺度、人的比例来设计的小尺度空间方便宜人,既可以看到整体,也可以看到细节,从而最佳地体验到周围的世界。规划布局和材料选择都营造和透露出一股现代气息,一种城市空间的活力,鼓励着人们去休闲娱乐。而细部的设计决定着场所生命力是否长久的关键,建立有可识别性、能引起共鸣的特质,吸引人去感受,并引起联想,留下深刻印象。如公共休闲区域中步道的建设要防滑、适于散步。

4.2.2 活动设施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意愿,还要考虑不同年龄的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是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在布置适当的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的时候应重点考虑。鉴于儿童的天性,一种简单安全的设施就足以吸引儿童,街头巷尾是儿童相遇游戏的场所,首先应保证街道的随时可用,同时布置各种诱发儿童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设施如滑梯、秋千等,老年人就要求安全方便、舒适又不感觉寂寞。所以应注重房前屋后小空间的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的活动健身设施,另外给自发性的活动提供条件如临时的聚会聊天。

4.2.3 绿化景观

空间活动的主题是人,因地制宜的绿化与小品设施搭配,注意季节性,便于人们的使用。绿化不仅仅强调美观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亲和力,可以近距离接触,这样可以激发使用者主动维护绿化景观的意识,形成良性循环。植物配置提倡使用植物的自然形态,讲究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结合地形,创造丰富的绿色空间。绿荫是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基本要素,既是交通的隔离,还可成为夏天人们戏耍、散步的好去处,所以边角空间中一定不能缺少绿荫。如图5长沙五一广场,绿地街景别具风格。每一块绿地空间。风格各异,却又彼此相借。

4.2.4 文化特色

注重历史文化的文脉传承,通过一定的载体增加城市的厚重感,体现城市的特色,给人以归属感和认同感。设计中要借鉴所属空间的历史、传统形式、民俗、艺术等文化要素,创造出传承历史文脉的设计,建设培养和提升广大群众文化素养的空间场所。这样的设计才是属于使用者的,属于使用者的生活,承接自然与历史的。

头饰设计范文5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经营走进“土地融资”误区 近些年,在“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领导下,众多城市决策者将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融资工具,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不仅要征收近期土地使用费,还将土地未来收益也收入囊中,这种形式表面上看政府得益颇多,其实丧失了后续半个世纪左右土地增值的收益权。如果缺乏后续的财政支持,不补足城建资金的存量,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必将严重影响城市建设的进度,甚至影响政府诚信。

(二)由政府投资机制引起的“并发症”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应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保企业公平竞争的主导力量。但是在城市经营的模式中,地方政府常常是区域之间不正当竞争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政府没有找准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定位,出现了垄断问题、信用问题和效率问题。

(1)自然垄断性影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目前基础设施项目大多数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产品或服务多实行垄断价格或补贴价格,一方面给国家带来了沉重负担,增加了消费者的额外支出,影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机构庞大、弄虚作假和现象严重。

(2)政府信用降低,城市再筹资的能力减弱。现行的投融资机制高度依赖银行,公益性项目建设长期通过举债方式进行,不断重复进行从举债到建设到还贷的单向运行,不仅巨额举债还债有困难,也无法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最终导致国有建设主体资不抵债、城市建设陷于瘫痪。

(3)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城建效率低下。政府过多干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挤压了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抑制了市场机制的活力,不利于扩大内需和启动消费,造成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改革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使得投资主体融资功能不够完善,城建项目效率低下。

(三)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 根据我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可得,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中政府资本始终呈逐年递增的状态,但同时增长速度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额的增长,从而造成其占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总额比例逐步下降。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1)投资主体仍然相对单一。城市基础设施资金主要渠道是政府投资,其来源包括:国家预算内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地方税收;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收费;土地收入以及出售资产所得收入等。虽然数值逐年上升,但其明显满足不了迅猛增势的城建资金需求。(2)民营资本投资随意性大,投资流向单一。21世纪以来国民财富的流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间资本量不断增加。各大私营企业集团、外资企业有意向出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缺少准入规则,有效投资渠道不畅,因而资本的使用率较低,抑制了企业和个人参与经营性项目公平竞争的积极性。

(四)资源配置不合理,项目效率低下 由于政企不分、权责不明,使城建资产经营公司背上巨额债务包袱,不堪重负;由于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有的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持续亏损;由于产权关系和管理体制不顺,有的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只是空壳,对被投资企业的人事、财务和经营没有控制权。城市建设陷入了市场化程度不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存量资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困境。

(五)城市建设相关法规不健全 近几年,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发改委、建设部、财政部、央行等相关部门规章和地方各级政府管理规定等构成的法律体系,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层次太低、效力有限、零散而不系统,有些文件的规定已失去了时效性,有些已明显不符合当前形势。关于投融资体制方面,对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的义务和权益,对资金来源、归集、投人、使用、管理、收益、分配等问题没有明确法律规范,这影响了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积极性,而且还造成很多好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无法在我国实施。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解决建议

(一)盘活土地资源,实现资本运作 经营好城市土地是进行城市开发和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筹集城建资金的有效途径。为此,一是必须加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调控,而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增强政府供应土地调控力度的有效手段;二是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实行交易市场化;三是进一步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

(二)实行“政企分开,投、建、管分离”,提高运行效率 具体表现在:(1)转变政府角色,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新体制下,政府应将主要精力转向为投资者和纳税人服务,为各类投资者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既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民营企业、私人经济在经营城市中的多元作用,又要突出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主导作用。即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尽量减少政府干预,让政府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成为引导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2)提高政府信用,增强城市再筹资的能力。政府应杜绝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中,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建设、经营主体产生的一些短期行为,以保持此领域良好的运转秩序和获得最大的远期收益,体现政府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意图,体现市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重建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加其信用度。(3)引进竞争机制,推进城建投融资市场化。市场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也要实现市场化。一方面要依据公共物品及外部性理论明确项目投融资的定位;另一方面在项目招标和实施过程中要按市场化原则进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投融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三)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解决制约城建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现行体制中应注重直接融资,加快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步伐,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方式,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集、使用和偿还过程的良性循环机制。具体措施有:(1)贷款、发行债券。贷款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长期贷款;债券则包括重点企业、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债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的一种新的融资制度,它可以凭借其强制力、意识形态等优势来减少或遏制搭便车现象,从而大大节约制度变迁的成本,并增加地方政府城建投入的资金来源,提升其资本形成能力。(2)采用多种方式筹资。尝试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有偿转让经营权、特许专营权转让、广告补偿等方式筹资,以及通过招标、授权经营、政府参股等方式,引导私人部门对城市准公共物品进行供给和经营,抑制公营资本的低效率和官僚垄断所造成的寻租行为。(3)充分吸纳民间资金。通过政府给予的金融政策、动迁安置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以项目招商的形式吸纳民间资金;此外,还可通过国有独资城建公司上市筹集民间资金。(4)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的直接投资。就目前国际资本市场的情况看,大幅度增加利用外资特别是直接利用外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方面,我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少数保持长期、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对国际资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具有比较丰富的基础设施领域融资经验和先进的融资方式。

(四)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在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的新路子的同时,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加强对资金使用、运作的监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具体表现在:一是加强财务监理。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过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对工程合同、支付凭证和工作量的审核,控制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严格审核项目用款,合理控制用款进度,减少项目资金沉淀。二是创新经营机制。依据资产关系组建行业资产经营公司,按照项目的经营偿债能力以及下属公司的层次,对项目实行分类、分层管理,逐步形成以城建投融资为主、行业资产经营公司为辅的经营机制。三是进行配套项目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设计施工总承包制以及项目设计公开招标等方式,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已达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效果。

(五)完善城建相关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1)政策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城建投融资领域。我国应在法律和政策上放宽对民营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在制度上为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放行。以浙江省为例,该省在“十五”期间先后颁布实施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市场的开放。(2)加强建设投融资资金归集管理。制定加强相关建设系统资金使用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保障。在实施中做到了控制工程投资、控制用款进度和加强财务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是城市基础设施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前提,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对投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解决了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城市土地资源浪费、政府信用问题、融资渠道狭窄、项目管理效率较低、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才能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快速、持续发展,才能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头饰设计范文6

关键词:人性化;物流价值;精神价值

设计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设计必然要研究设计物与人的生理、心理及环境等之间的关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所达不到的范围越来越小,但科技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一连串的矛盾和灾难。人类对科技的孜孜追求,使得设计在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上已做到了极至;与此相反,设计在精神上的体现却常常被设计者们忽视。正是这种对科技的盲目追求,使得人们忽略了生活中人性的需求。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人性化,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 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呢?人类的设计和设计物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而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又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达,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必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便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人的“物化”。“人化”和“物化”构成了人与设计物的互动关系,设计便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这便是人性化的内在含义。

归根结底的说,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性化的设计观念强调的是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的设计思想,强调人、物、环境、社会之间相互依存、互促共生的关系,从设计的崇高目标和境界来理解设计的意义,从更高、更宽的视野来认识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因素,使设计更加充满人文关怀。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首要条件来考虑。用李砚祖先生的话来说:“什么是好的设计?处于技术水品、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评判的标准。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对人性化设计的理解有多种,影响人性化设计的因素也很多,以下将用大量的设计实例来阐述如何看待人性化设计。

2 人性化设计中人的物理价值体现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即吃饭、穿衣、喝水、住宿等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是维持和延续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类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才可能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成为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而且是永恒的动力,因此,在人性化设计中应该将生理需要作为首要的考虑要素。

1992年在伦敦对公共建筑卫生间所做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些数据:在英国国家剧院有83个男用小便设施及厕位,而女用厕位为36个;在英国皇家宴会大厅相应的数据是64个和28个;英国博物馆相应的数据是41个和19个;利物浦车站则是49个和20个。这种忽略了男人与女人间生理需要差别的设计,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男厕所空空荡荡,而女厕所门口却排起长队。

(2)安全需要。

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人类就希望满足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多方的安全。在这种心理要求下,人们一般都比较喜欢秩序和稳定。

(3)易用性。

通常人们理解的易用性是指人对设计物的使用方便、快捷,为此人性化的设计自然少不了对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但除此之外,人性化的设计还应考虑如何“偷懒”。

为了躲避家务的繁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研发而成的“Roomba”吸尘器能象普通洗尘器一样清理地板。不同的是它能在使用者不在家或是享受生活的时候工作,它能自动地钻到沙发及床底下清扫,碰到墙壁或障碍物都能轻巧的弹开,不伤害家具。为了解放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想方设法地偷懒。我们不停地琢磨,如何能让产品更容易使用,更方便我们“偷懒”。

3 人性化设计中人的精神价值体现

在高科技的社会里,人们必然去追求一种平衡――一种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一种高理性和高人性的平衡,技术越进步,这种平衡愿望就越强烈。所以 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件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

日本设计师在90年代提出一项称为“人的感觉的计划”,其目的是“要找出怎么样才能使日常使用的产品让人用起来感到更舒适、更惬意的办法”,设计制造出消除压力和疲劳,有助于创造“一个更人情化的环境”的汽车、空调器和衣服,设计出“有人的感觉的电器”。这种想法将设计的精神因素提到很高的层面,而设计的层次越高,其精神性的因数就越多、越圆满,物质性和精神性、理性化、人性化的结合就越完美。

4 人性化设计对特殊人群的关爱

(1)残疾人。残疾人从设计的角度可以定义为“活动障碍者”,如果我们能用设计的手段,消除这种障碍,那么他们就不再是残疾人――“通用设计”的概念就应运而生。“通用设计”(General Design)就是让设计的作品具有通用性,能使所有人方便地使用。德国设计师设计的盲人阅读仪,小巧轻便,可随手拿着在报纸上进行扫描图、阅读和贮存,避免了残疾人的心理障碍,盲人也能与正常人一样读报。

(2)儿童。儿童一方面在想象力上是天才,而另一方面在操作力上又是“弱智”,为儿童的设计关键是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思考。

Philips公司的一个互动媒介小组请IDEO为3-5岁的孩子设计一种儿童鼠标。让设计师们感到麻烦的是――孩子们总是拿着鼠标当小汽车玩。对于他们来说,把鼠标前移与屏幕上的光标上移联系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IDEO设计了一种垒球大小的导轨球,这种大小可以适应孩子尚未发展起来的灵活性和与生俱来的破坏性,同时最关键的是将隐藏在鼠标底下的滚球予以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孩子跨越暂时难以理解的抽象产品的操作。

(3)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对周围的生活变化更加敏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变得相对迟钝,而最糟糕的是,他们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对外来的援助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争对老年人的设计,应该往隐形化、渐进化发展。

图2是法国市场推出的一种“开门式”浴缸,对老年人来说是个福音。这种新型浴缸比普通浴缸的长度要短一些,但是浴缸壁则略高。浴缸的一端备有冷热水龙头,底部有排水口,与普通浴缸一样;但浴缸的另一侧开了一个门,入浴时,把门拉开,老人抬脚便可进入浴缸,然后把门关上,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浴缸。老人坐进浴缸放水便可洗浴和浸泡。由于浴缸壁比较高,老人坐在里面把水放满后水面也能够达到肩部。洗浴完,把水排清后,老人再把门打开便能够很方便地走出浴缸,而不需要抬腿从浴缸里迈出,既省力,也避免滑倒的危险。这种浴缸的浴缸壁与活动门之间封闭性能极好,不会漏水。

(4)其他特殊人群。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女性往往被看作特殊群体。举个例子,由于医学上、生理上的种种原因,女人往往需要使用吸奶器,但几乎没有女人愿意使用它,一些人甚至把吸奶的过程视为极其痛苦与恐怖的。喂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当女人完全放松时,这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了;然而,当被置于一个透明的漏斗状的容器内时,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不可能产生一种放松感。正因为如此,吸奶器设计的重点不在于外型,而在于与皮肤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如何能让母亲在使用时能产生一种如同婴儿吮吸时的感觉,这才是最重要的(附图)。

附图 吸奶器设计

5 小结

设计是有“情”的,“情”即映射于人类普普通通的设计中;设计是有生命的,“生命”即蕴含于人类对物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已打上了人类精神意识的烙印,设计也不例外。设计师的工作即是:使人们从物的挤压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发展,使人类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人物和谐、物我两忘”的境界。 对于今天的设计师而言,设计人性化永远是常念常新的课题,也是设计师永恒追求的目标。正如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的话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可以预言,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李恩来.明天的我――生物和医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未来[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陈鸿俊.道是无“情”却有“情”――设计“人性化”探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1,(4):70-77.

[3]方便残疾人的设计――新范例空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4]刘涛,高海峡.设计之人性化思考[J].美苑,2006,(3):54-56.

[5]Domer Peter.The Meanings of Design[M].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1991.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