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春天的诗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春天的诗文范文1
1、秀色可餐: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2、暮色苍茫: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3、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4、云兴霞蔚: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5、弄月嘲风:弄:玩赏;嘲:嘲笑;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6、恍如隔世: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7、见景生情: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种联想或感慨,也指随机应变。
8、星移物换:星位移动,景物改换。谓时序变迁。
9、花辰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10、故宫禾黍: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11、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12、人间天上: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13、侔色揣称:侔:相等;揣:估量;称:好。形容描写景物,恰到好处。
14、抚景伤情: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
15、对景伤情: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16、隔世之感: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17、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18、禾黍故宫: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19、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20、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21、云蒸霞蔚: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22、花红柳绿: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23、物换星移: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24、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25、悦目赏心: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畅。
26、游目骋观:纵目观望,尽览景物。
27、剩山残水: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28、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29、花朝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30、嘲风弄月: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31、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32、风花雪月: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生活。
33、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34、美景良辰: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35、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36、良辰媚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
37、云雾迷蒙: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38、触物兴怀: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
39、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40、感今怀昔: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41、睹物兴情: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
42、月夜花朝: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43、花朝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44、一览无余: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45、裁月镂云:裁:剪裁;镂:雕刻。剪裁明月,雕刻云霞。比喻诗文中辞藻润饰,景物描绘的新巧。
46、触目恸心: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47、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48、黄公酒垆: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49、模山范水: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50、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51、月地云阶: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52、偶影独游:偶:配偶,伴侣。以影为伴,独自游览。
53、剩水残山: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54、霞蔚云蒸:喻景物绚烂缛丽。
55、游山玩水: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56、花朝月夜: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57、人非物是:谓人迁,景物依旧。
58、风花雪夜: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
59、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
描写春天的诗文范文2
关键词:拓展阅读;古诗教学;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意境美;文化现象
古诗教学中的拓展阅读是指根据古诗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适时、适度、适量地引进相关诗篇,以促进古诗教学的有效性。拓展阅读作为精读和略读的补充,可以拓宽阅读的范围,在知识的相互比较、补充、融合和重新建构中,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思路,便于沟通课内、课外阅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网络化、立体化、综合化。可以说拓展阅读是古诗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适当拓展,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知识积淀。但传统教学的三部曲“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让古诗美韵尽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大胆拓展阅读教学,将学习的触角伸向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诗文,受到更多的诗的浸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授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在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蕴含的生活乐趣后,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积累的关于描写儿童的古诗。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选出一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如吕岩的《牧童》、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合作学习、比较交流:同样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的切入点有什么区别?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生动有趣,刻画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诵读表演,学生容易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拓展同一题材的作品,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深对课内所学的理解、感悟,也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给予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适时拓展,加深情感体验
白居易说过:“诗者,根情苗言。”任何一首诗都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感而发的,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感情。然而由于古诗含蓄凝练,再加上大多数古诗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存在障碍。以诗教诗,以诗学诗,是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知识铺垫,搭建情感桥梁,实现与诗人对话的有效手段。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秋思》,为了帮助学生感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诗句蕴含的情感,一位老师做了这样的拓展:
“是啊,诗人的行为不仅让行人觉得奇怪,在我们看来,也有点不可理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在另外一首诗中找到答案。”(出示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1)读《归信吟》,初知诗意。
(2)议:你从孟郊的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3)想象说话:模拟孟郊与行人的对话。
(4)反复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由于时代的变迁,学生对古代游子的重要精神寄托――家书不甚了解。“恐”字在这里的陌生化使用,再加上“临发又开封”这一行为的怪异,决定了这句诗就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归信吟》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了对家书的感性认识:家书与其说是用泪写的,不如说是诗人用一颗思乡的心,用一份恋家的情写的;家书送出去了,诗人的心也跟着飞回去了……在文本拓展、角色转换、激情引读中,诗人反常的举动便显得合情合理,学生读出了思乡的诗人,读出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深沉的爱。
三、适量拓展,领会意境美
古诗的内容精粹,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根据表达的需要,诗人把语言高度浓缩、概括,这就使诗中存在许多“留白”。教师应该抓住“留白”,拓展延伸,促使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身入其境。因为只有“入境”,学生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对诗歌意蕴的体悟方能更加真切而深刻。如在六年级上册《春天组诗》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整合资源,适时拓展,将学生带入春天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比如在“观诗色”环节,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主诗――《横溪堂春晓》(南宋虞似良),感悟春天的“绿”之后,即进行互文拓展:
“春天仅仅是绿色的吗?请大家读读这些诗句,闭上眼睛想象。从这些诗句中,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带颜色的春天的诗句。)
(1)引导学生用“从中 ,我看到……”的句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2)小结。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再加上各色鲜艳的花,诗人笔下的春天真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啊!
(3)引读课件出示的诗句。师:春天是一幅画,画里有什么呢?生: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教师凭借敏锐的语感,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将学生的视野带入更为广阔的天地。
四、适度拓展,感受文化现象
古诗词中,一些客观事物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学意象,由此演化成民族的文化现象。例如,“杨柳”表挽留之意,“流水”喻指情愁,“明月”则是思乡的代名词……小学古诗教学,以一首带多首,通过对几首具有相同意象诗词的学习,初步感受文化现象,符合语文课程总目标提出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诗经・采薇》(节选),只有短短的十六个字,学生不难理解。对于其间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基因――以柳喻留,教师可进行这样的拓展:
“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啊!生离死别,难免伤情。柳谐音留,表示挽留。诗人这里明写景,暗借柳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你们知道吗?从《诗经・ 采薇》开始,柳便与别离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古人送别时往往折柳相赠,杨柳从此成为了古诗词中离情别绪的意象,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
(1)读读背背,粗知大意。
(2)小结:对于诗歌中出现的“柳”这一意象,不能单纯地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融进历史文化的因素去感悟其中的内涵。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这里无须对所拓展的诗词进行过多的赏析。教师对“折柳”意象的解释意在丰富学生的文学、文化知识积累;而相同意象诗词的拓展则是促进学生对“折柳送别”这一文化现象的直观认识。
朱光潜先生所说:“诗的境界是理想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的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和情趣中汲取新鲜生命。”
古诗中,凝练优美的语言、深远悠长的意境、博大精深的内涵都值得学生好好去品味。而要让学生更好地品味,就应该有效进行拓展阅读。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程 芳.让古诗文滋养学生的心灵――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8,(9).
描写春天的诗文范文3
(1)有利于实现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合乎素质教育的目标。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击破原有的陈旧教学模式,消除“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从而通过崭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除乏味感,实现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尝试解读文章作品,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
(2)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促进语文写作水平的大幅提升。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使写作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告别原有的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局面,使他们在体会文章语言的同时,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并懂得熟练运用;使他们铭记一些名句,在写作中灵活引用,增强作文效果。
(3)有利于健全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质,不仅仅体现在他们对文章作品的鉴赏能力上,还体现在通过文学素养能够健全学生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懂得美丑善恶,从而使小学生从心里远离那些不合时宜的腐朽思想和社会风气,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长远的未来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1)合理运用教材资源,努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美的诗文,这些优美的诗文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良好的契机,利用这些诗文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比如《悯农》,老师可以将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释,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懂得这首诗歌是描写农民的,从而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他们深知农民的不易,要热爱劳动,厉行节约,从而为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寻找到活生生的资料。
(2)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语文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化。语文教师可以在春天时组织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发现春天,努力寻找春天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并对文章或诗歌进行解说。比如很多学生可能会背诵出高鼎的古诗《村居》,并对诗歌中的小草、莺、风筝、杨柳等警务进行说明,在说明的过程当中,他们自然对春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接触文学名著,阅读文学名著。这样做,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热爱阅读。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讲解巴金《鸟的天堂》一文时,语文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巴金先生的其他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对巴金的作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使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所突破。
(4)强化作文训练,让文学素养化为有形。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固然重要,但是,光有文学素养却无法表现出来,也没有达到培养文学素养的终极目标。因此,语文老师要强化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并鼓励他们合理运用所积累的经典句子,提倡用词的准确性、贴切性,让学生习惯并喜欢写作训练,从而将文学素养通过作文来展现给自己、同学及老师。当然,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老师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可以将其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中传阅,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其他同学要积极引导,让他们明白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使全班拥有一个培养文学素养的良好氛围。
三、小结
描写春天的诗文范文4
一、诵读吟唱之时,巧用多媒体激情渲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引导学生多读,读中入境、读中悟情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和关键。在教学当中,我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发挥多媒体朗读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优点渲染激情,烘托课堂气氛。如教学《暮江吟》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一物多能”的特点,一边展示诗中描绘的景象,一边播放悠扬的乐曲和声情并茂的朗读,鼓励学生跟着多媒体进行反复练读,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培养学生掌握读的技巧,并在读的过程中走近作者,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古人常常把一些好诗、好词谱写成曲,广泛流传。现在,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播放谱曲成歌的诗文,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跟着多媒体一起学唱,学生唱得高兴,学得快乐,很快就进入了诗的意境之中,体会到了诗中的感情。
二、品字析句之时,巧用多媒体对比体会
古诗词讲究“炼”字,一字一词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琢磨,教学时要紧紧抓住关键的字词进行品析,才能深刻理解诗意,了解诗境。这时我们就能利用多媒体的自身优势,把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的形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对比体会,从而发现和领略到古诗文遣词造句的绝妙之处。
如古诗《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就用得格外独特。课堂上,许多学生就有了疑问:“老师,太阳应该照在江上,为什么是铺呢?”这时,我没有多讲,而是用多媒体课件将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去品味、思考:浩淼的江水静静的流淌,如血般的残阳半隐在群山之中,将最后一缕光芒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红的一半是青绿色的……学生细心欣赏着画面,轻声地讨论,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缘由:夕阳斜照在江面上不就如同“铺”在江上一般吗?一啊,诗人遣词用句可真精妙呀。
又如执教《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我先让学生将“绿”换成其他的词,然后让学生说说诗人为什么要用“绿”而不用其他的词。就在学生欲言而不能,欲语而又止的情况下,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江南春天秀丽的景色制成动态的画面:小草破土而出,树枝爆出嫩芽,柳丝轻拂……学生陶醉在美丽的画面中,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大声的嚷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绿’字把春天写活了。”
三、展示情境之时,巧用多媒体营造氛围
古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而我们现代教学则强调“胸中自有境,入境始觉亲。”如何将“诗中画”转换成“胸中境”,多媒体课件就能发挥它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画面逼真、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如教学《示儿》这首诗时,我依照想象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昏暗的烛光,床上躺着奄奄一息的老人,他艰难的伸出手臂,仿佛在述说着什么。床边跪着一个年轻人,哭着聆听老人临终的嘱托……当课件出示之时,悲伤的乐曲也缓缓的响起。学生的心仿佛一瞬间被揪住一般,无数个疑问油然而生:“这个老人是谁,他在说什么?”“年轻人又是谁,他听到什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走进了诗中的意境,情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我把多媒体课件与学生的思维紧紧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启发想象:“通过读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相机展示出多彩的画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延伸到远方,路旁挤挤挨挨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此时此刻,学生仿佛与诗人一起走在江畔的小路上,欣赏春的灿烂多姿、生机勃勃,一起抒发对春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美的诗意、美的诗境、使学生瞬间与诗人、与文本产生了思想共鸣,得到了美的享受。
四、空白回味,巧用多媒体启发想象
古诗用词精炼,有许多地方诗人言而未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来弥补空白。这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想象与思维的桥梁,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诗境的体会。
如《游园不值》这首诗,诗人只用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点到了春天的到来,至于园内是怎样的景色却只字未提,留下空白之处供人想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能说出一些,但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激发学生内在感受和丰富想象,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激活,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去思索、去描绘,不仅弥补了诗中的空白,而且使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得到了智的启迪、美的享受。而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则把问路人和稚子的样子、动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把路人与稚子的对话补充完整,学生一边看着课件一边模仿当时的情景,很快就人情入境,感受到了稚子的有趣。
五、思维拓展之时,巧用多媒体丰富积淀
描写春天的诗文范文5
1、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2、翠竹黄花:指眼前境物。
3、野草闲花: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4、柳市花街:指妓院云集的地方。
5、枯树开花: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获奇迹出现
6、人面桃花: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7、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8、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9、走花溜水:比喻吹牛,说大话。
10、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11、宠柳娇花:惹人宠爱的柳色、娇艳的花枝。形容春*。
12、葵藿倾阳:葵:葵花。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13、雾里看花: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14、满舌生花:比喻能说会道。
15、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16、如花似朵:犹言如花似玉。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17、口吻生花:比喻谈吐文雅。
18、春*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19、眉花眼笑: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20、花辰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2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22、芬香扑鼻:指香气冲鼻而来,形容很香。
23、锦上添花: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24、花遮柳隐:形容不让人看见,悄悄地走。
25、穿花纳锦: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26、月夕花朝: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27、月圆花好: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28、柳泣花啼:形容风雨中暗淡的心情。
29、迷花沾草:指拈花惹草。
30、笔头生花: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
31、看朱成碧: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32、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33、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34、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
35、柳莺花燕: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36、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37、流水桃花: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38、笔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39、绚丽多彩:①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②绚烂无比,形容多姿多彩,有时形容非常精彩。
40、异草奇花: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41、黄花晚节: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42、寒花晚节: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43、眼花撩乱: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44、拈花惹草: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引诱。
45、花花绿绿: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46、吹花嚼蕊:①指吹奏、歌唱。②引申指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47、百花盛开:百就形容多,百花盛开就是说很多花在一个时间里盛开,非常美。
48、花红柳绿: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49、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50、寒花晚节: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51、百花争妍:妍,美、艳。形容繁华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52、分花约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亦作“分花拂柳”。
53、鸟啼花落:形容凄凉的情景。
54、问官答花:指答非所问。
55、百花齐放: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56、柳街花巷: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57、柳昏花螟: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
58、浮花浪蕊:指寻常的花草。比喻轻浮的人。
59、路柳墙花:路边的柳,墙旁的花。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也指。
60、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61、奇花异卉:卉:草的总称。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62、柳宠花迷:形容媚人的春景。
63、晚节黄花: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64、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65、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66、玉貌花容:形容长得漂亮,如花似玉。
67、年登花甲:花甲,用干支纪年,指六十岁。年纪已到六十岁。
68、似玉如花:似:似乎,好像。像美玉和鲜花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美艳。
69、花朝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70、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71、柳弱花娇:形容女子苗条妍美。
72、琪花玉树:古人指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73、百花凋零:百:表示多;凋零:凋残衰落。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凋残衰落了。形容秋霜严酷,触目伤怀的情景。
74、花花公子:指衣着华丽,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弟。
75、落花无言: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76、月下花前: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77、驿寄梅花: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78、锦簇花团: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79、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80、花堆锦簇:形容五色缤纷,艳丽多彩。
81、洞房花烛:形容结婚的景象。
82、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83、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84、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烹:煮;着:附着。用炽烈的大火煮油脂,把鲜花附着在织锦止。比喻好上加好。也形容更加热闹,更有排场。
85、雍容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86、十里飘香:指方圆十里以内都可以闻到香味,形容劲味十足。
87、春暖花香:来源于明·无名氏《打韩通》头折:“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88、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89、恨紫怨红:紫、红:紫色和红色的花,这里泛指各种颜色的鲜花。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让人心烦意恨。形容花姿引起人的伤感。
90、拈花一笑: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描写春天的诗文范文6
2008年春天,在信阳文化馆听了郑建荣老师在信阳文化馆的观摩课《送元二使安西》,本节课最精彩的是郑老师在课的后半部分引导学生咏唱《送元二使安西》,郑老师先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和学生用低沉、哀婉的曲调声泪俱下地咏唱,再加上恰当的手势和表情语把王维送别元二时的难舍难分、悲伤、和惆怅表达得淋漓尽致。人们仿佛就在送别现场,仿佛都在和元二话别……所有与会人员的内心深处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无不为之动容。
几年来,我一直在尝试并探讨咏唱古诗,也尝试了一些方法。通过努力,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咏唱古诗,已经形成了咏唱古诗热潮,学生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探谈谈我所采用了一些方法,供同行们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借用一些人们喜闻乐唱的歌曲曲谱咏唱古诗比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引导学生用《祝你生日快乐》的曲谱咏唱,学生既找到了乐趣,又加深了的诗文内容的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一个孩子专心致志垂钓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用《我的中国心》的曲谱咏唱,《我的中国心》那高亢悠扬的旋律和诗词“白日依山尽……”仿佛把孩子们带到了滔滔黄河岸边,正在登高远眺,宽阔的情怀油然而生……
2. 收听收看并学唱“古诗新唱”节目比如在教学《静夜思》和《咏鹅》时,我把学生带到电教室收听收看戴梓伊演唱的《静夜思》和《咏鹅》,歌曲学生跟着一起学唱,那优美的旋律和甜甜的歌唱,把学生带到了如诗如画的境界。特别是教学《但愿人长久》时,邓丽君的甜美的歌喉,深情的演唱,拨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弦,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心理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泊船瓜洲》《题临安邸》时,我根据诗文的特点,让学生学唱童声演唱,那活泼明快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