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川石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川石岛范文1
【关键词】舞蹈传播 舞蹈媒介 舞蹈传承 舞蹈审美
传播是人类的信息沟通行为,有了传播人类才有了联结成社会的纽带,而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作为传达、传播人内心情感信息符号的一种物质载体。从舞蹈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舞蹈传统的承续、舞蹈文化的交流必然要通过舞蹈传播,舞蹈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对舞蹈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有着直接的影响及作用,给喜欢和热爱舞蹈的人带来了重要审美变化和影响。
一、舞蹈传播方式的历史传承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历史。”①舞蹈之所以不曾中断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这是因为舞蹈传播方式的发展和舞蹈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在舞蹈传播史上,每一种传播方式的出现都成为某个时代的象征,为舞蹈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试从口传身授到网络传播(数字舞蹈)对舞蹈传播方式做以简要阐述。
(一)口传身授
《毛诗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②可以看出,从远古音乐起源的论述中就强调了舞蹈成为歌唱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舞蹈比语言更易于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事实上“言、诗、歌作为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外化,以人的声态作为物质媒介。音乐、诗歌、舞蹈作为艺术符号其本质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③ 远古时期,人们是在音乐与舞蹈的传播中,通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舞蹈表演和模仿来表达他们自己的生活形态、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认识。
口传身授是舞蹈传播史上第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舞蹈传播方式的原始形态,是在舞谱、电视等媒介传播诞生之前最为便捷、最为普遍的舞蹈传播方式,在舞蹈传播史上对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口传身授的舞蹈教学、舞蹈知识讲座、舞蹈欣赏活动等传播方式对传播舞蹈文化、普及舞蹈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口传身授传播方式也受到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不同限制,从而使得我国传统舞蹈的传承、传播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直到舞谱传播媒介的出现,这一问题才得到了彻底性的解决。
(二)舞谱传播
舞谱记录的出现标志着舞蹈传播进入了大众传播时期,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舞蹈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舞谱可以清晰准确地用文字和图形配合的方式来记录舞蹈动作,可以使流动着的舞蹈能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使之得到保留和传播。如我国古代的“敦煌舞谱”“德寿宫舞谱”用术语词汇来记录舞蹈动作,而“六代小舞谱”“灵星小舞谱”等则用文字和图形配合的方式来记录舞蹈动作。④
舞谱的出现和发展给原始舞蹈传播形态带来了更多变化:它克服了创作者在创作构思中的遗忘性,舞蹈就可以借助舞谱而较精确地固定下来;避免了舞蹈传播过程中的模糊性,可以较清晰、准确地记录舞蹈作品再传播给受传者。⑤舞谱记录也有它的特殊性,大多采用各种舞蹈符号、舞蹈动作图形、舞蹈队形移动线图、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图等再配以文字来记录舞蹈作品。⑥这种舞谱记录法对于舞蹈爱好者来说虽然简单易学,但是学习舞蹈技能、舞蹈风格和舞蹈韵律会较困难。然而,电视媒介传播的广泛普及,使得记录和保存舞蹈有了很大的突破,为舞蹈学习者、舞蹈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三)电视传播
电视舞蹈传播、舞蹈电视录像片等是舞蹈传播的最有效方式。电视舞蹈传播不仅体现它是以舞蹈、音乐与电视画面相结合成为一个有机体的电子传播媒介,而且还体现在它简易方便、形象准确、普及面广等。
自从电视传播普及以来,不仅使得舞蹈可以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下来,也为舞蹈的广泛传播开辟了新天地。电视舞蹈传播是一种视听合一的大众传媒,“它同时可以利用声音、文字和形象,是所有媒介中最广泛和最普遍的”。⑦电视媒介传播使得各种电视舞蹈节目花样百出,例如:舞蹈、舞剧演出晚会和大型比赛、舞蹈专题、舞蹈文艺、舞蹈教学等节目的直播和录播。中央电视台在上世纪80年代末播放的《杨丽萍的舞蹈艺术》,是一部舞蹈艺术片。电视导演和杨丽萍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具有强烈的精神鼓舞力量。⑧中央电视台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电视舞蹈大赛,这不仅为专业学习舞蹈者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舞台,也为热爱舞蹈艺术的人们学习和欣赏舞蹈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从而成为普及舞蹈文化、学习舞蹈的有力手段和有效工具。电视舞蹈传播是舞蹈艺术和电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音乐和舞蹈表演融合在一起,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更加美妙的舞蹈画面。
(四)网络传播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网络传播为舞蹈文化的交流与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网络传播是传播舞蹈艺术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与传统的舞蹈传播媒介有所不同:一方面,网络舞蹈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的、双向互动式的传播方式,欣赏者主动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网络舞蹈传播是以音乐与舞蹈表演同时发送信息,因此覆盖面广、欣赏便捷、信息获取方便。同时,人们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舞蹈信息、录像资料进行下载、储存、整理、复制等。由此可见,网络舞蹈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有创作舞蹈、欣赏舞蹈作品的权利,使得欣赏者与舞蹈表演者之间的距离感大大缩小,同时给现代舞蹈传播方式提供了一种超越历史的灵感与走向大众的动力,也使得舞蹈传播可以跨越时空让人们尽情地领略和分享视觉艺术,心灵的审美体验也因感官的再一次解放而得到延伸和扩展。
从舞蹈传播方式的演变及革新来看,每一种舞蹈传播方式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口传身授是人类最基本的舞蹈交流方式,使人类可以相互进行舞蹈交流、表达感情等;舞谱传播使得人类可以将所思、所闻用舞谱固定下来;电视舞蹈传播是记录和保存舞蹈的最好方法和手段;网络舞蹈传播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向人们进行反复传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人类由工业时代带进了信息时代。可见,舞蹈传播方式的每一次革新不仅延续了舞蹈艺术的传承发展,而且使得人类对舞蹈文化的审美认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二、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嬗变
舞蹈传播从最原始的口传身授发展到如今的大众传播(电视网络传播等),这不仅对舞蹈创作、舞蹈表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为舞蹈欣赏、舞蹈审美观念带来了新的变化。舞蹈欣赏是舞蹈实践活动中最为普遍、最为多见的,也是观众最能直接接触舞蹈作品的基本方式。舞蹈传播方式的发展正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一)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
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包括口传身授的舞蹈教学、群众性的舞蹈活动、舞台和广场的舞蹈演出等。口传身授主要是以教学为主,特别是课堂教学,这是舞蹈教学与传播的重点,舞蹈教学最能直接使学生舞蹈知识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目前,除了舞蹈院校与舞蹈团体开设了专业舞蹈课程外,其他艺术院校、音乐院校也开设了专业舞蹈训练班和知识讲座等,为了在群众中普及舞蹈,很多专业舞蹈学院的学生把舞蹈带到各大专院校进行演出和交流活动。群众性的舞蹈活动通过群众之间互教互学,通过舞蹈肢体语言与思想情感的交流,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气息和精神风貌。舞台和广场的舞蹈演出是舞蹈者与欣赏者最为直接交流和传播的方式,它可以在演员和观众之间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和直接的信息反馈,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不仅比较系统地提高了人们的传统舞蹈文化和丰富的舞蹈技能,而且扩大了舞蹈传播的范围,培养了爱好舞蹈的观众,增强了舞蹈艺术的社会影响。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使得表演者与欣赏者不仅面对面接触,可以更直接、更自然地互相交流情感,而且欣赏者会很专注表演从而进入角色,欣赏者的热情也使得舞蹈表演者更加投入到表演中。欣赏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舞蹈表演上,注重舞蹈作品与舞蹈表演者给予自己的感性印象,从而不会想到感性与表演之外的事物。
(二)媒介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特性
媒介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包括舞谱传播、电视网络传播、网站构建、舞蹈下载、网络论坛等。舞蹈艺术经历了从“舞姿、舞谱到舞蹈程序”⑨。人类最早的舞蹈形式得益于人的舞姿,然后舞谱的出现让舞蹈音乐以符号的形式便于传承。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化的舞蹈取代了舞谱,这不仅使得舞蹈者更好地设计、表演、研究自己的舞蹈动作,而且也对舞蹈表演者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舞蹈传播方式是在现实空间的广场或剧场进行舞蹈交流与欣赏,而网络媒介下的舞蹈交流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现在网络上建立了很多专业的舞蹈网站,例如“舞蹈者之家”等,这些专业的舞蹈网站为舞蹈作品的传播、爱好舞蹈的欣赏者提供了丰富的舞蹈资源。⑩
媒介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特性在于它以强大的科技力量为基础,以极高的效率和极广的空间跨度向人们提供舞蹈信息、娱乐节目等。它不仅拓展了人们的舞蹈审美观念,而且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活跃化、社会化;它不仅给舞蹈作品提供了一个从编创、表演直接抵达众多舞蹈欣赏者的路径,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舞蹈交流、舞蹈评论、无数的舞蹈视频资料等资源;它不仅对全民普及舞蹈、艺术审美共享和审美情感互相交流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也使得欣赏者获得舞蹈的审美感受是复合型的、多样化的,可以在任何一个产生冲动的地方,由欣赏者转变成舞蹈作品的破坏者或再创造者。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舞蹈的不断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更新的舞蹈传播方式,从而对舞蹈实践活动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网络媒介传播在对舞蹈欣赏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虚拟冲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舞蹈欣赏的现场感、舞蹈审美的价值是否还需要和存在?人们的舞蹈审美观念和理想该如何发展?舞蹈文化该如何继承?如何以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全民的舞蹈素质?这对我们现在已经十分多样化的舞蹈欣赏和审美趣味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注释:
①李彬.传播学引论[M].新华出版社,2003:2.
②③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89.
④⑥⑧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425,425,434.
⑤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67—268.
⑦邵培仁.艺术传播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7):235.
⑨黄汉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及意义之符号学思考[J].音乐研究,2005(4):71.
⑩郑志勇,贾淑华.舞蹈因科技而更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J].舞蹈,2004(4):2.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4]邵培仁.艺术传播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川石岛范文2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在那之前我做了什么。此时此刻,在我面前出现了一个蓝色的旋涡,周围一片黑暗,只有这一个蓝色的旋涡在我眼前不停地旋转,好像有无穷的能量在使它旋转。与它相比,我微不足道,我的身体对它来说简直就是微生物,它是那么地巨大啊。我的思想在那是变得呆滞、迷茫。我不自觉地往那个旋涡走去,这完全是在我没下意识的时候做出来的!
昏迷……
不知过了多久,我可以思想了,我费劲地睁开眼睛,观察着周围。我看见周围的一切竟是那般地不可思议:一座座摩天楼直冲云霄,在半空中,人们竟坐着飞机在天空中飞,机器人无处不在。地面上一座闪烁着金光的天梯延伸向月球,月球上似乎也闪耀着灯光。“我的天啊!”我尖叫。(此时我已经可以自由地行走了)过了良久,我那麻木的大脑告诉我:“那个旋涡是个时光隧道,如今我已来到未来。”我又兴奋,又悲伤,又哭又笑。我兴奋是因为我来到了未来,我悲伤是因为我不知该怎么回去,难不成我就一辈子生活在这个陌生的未来,一直到没有食物吃被活活饿死。
在这时,天空中的一架飞机降落下来,下来一个人,当我说明我的处境后,他十分惊讶,他十分友好地带我到这个奇妙的未来去参观观,我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
突然,我再次睁开眼睛。我再次迷茫,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梦,但我很高兴,至少我去了我自己想像中的“未来世界”。
川石岛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2-0069-02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知识串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预设问题,开展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发展的需要,对学生一味地“塑造”和“填塞”,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新课标倡导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建者,教学过程要突出个性化成分,学生应具有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基于此,新课标强调应以学生的认知串为中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将问题进行整理与筛选,形成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并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和方法,从而激活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自主探究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认知串为中心进行教学,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能突出学生个性建构的成分,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从自然生成中捕捉信息。
让问题意识带动学生体验,从自然生成中捕捉有用的信息,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教学苏教版二下《认识千以内的数》时,教师以“手拉手”活动小组的故事导入教学内容,以“欢欢都知道了什么”这样富有趣味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十一假期期间,“手拉手”活动小组开展了互助活动,家在农村的欢欢要到家住城市的好朋友乐乐家去做客。欢欢一下火车,就见到了来接她的乐乐。乐乐真不愧是这个城市的小主人,他一边走一边向欢欢介绍。同学们,你们仔细看一看,欢欢通过乐乐的介绍都知道了什么?
生1:知道了停车场有三百多辆车。
生2:还知道他们住的楼有一百二十五户人家。
…………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3:一千有多大?
生4:一百二十五怎么写?
生5:八百零八是怎样组成的?
生6:三百怎么读?
…………
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自然生成的,都是关于千以内数的大小、读写以及组成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就是以学生的认知串为中心进行教学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也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增强问题意识。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学习存在差异是正常的现象,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编为一组,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分层教学既可以让学习优良的学生多做一些题,也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例如:教学苏教版二下《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时,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接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组成了适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问题串”。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有56枚邮票,小宁比小明少27枚,小芳比小明少24枚。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小芳有多少枚邮票?可以怎样列式?
生2:小宁有多少枚邮票?可以怎样列式?
生3:56-24等于多少?56-27等于多少?该怎样计算?
生4:我想知道口算“56-24”和“56-27”有什么不同。
生5:个位不够减时,退位该怎样算?
…………
教师将上述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别标为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和问题5。教学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问题1、问题2和问题3,即使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此类问题,而问题4和问题5可以给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教师由易到难、有梯度地展示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既照顾了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又顾及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得到发展。
3.利用生成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课堂上生成的信息,有起促进作用的正面信息,也有起阻碍作用的负面信息;有与教学有关的信息,也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
例如:教学苏教版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面对学生的反应,教师未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错失了拓展学生思维的机会。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红有7枚邮票,小明有6枚邮票,小芳有8枚邮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1: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邮票?
生2:小明和小芳一共有多少枚邮票?
生3:小红和小芳一共有多少枚邮票?
生4:三人一共有多少枚邮票?
…………
由于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只引导学生解决了生1、生2、生3的问题,而未能引导学生解决生4的问题。其实,教师对这些非预设而生成的“精彩”,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路开展教学,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
川石岛范文4
2、烩羊杂,银川街边小吃,味道浓香、百吃不厌。
3、手抓羊肉,西北菜中的经典,又嫩又软、香而不腻。
4、老搓面,宁夏代表美食,类似新疆的拉条子,非常美味。
5、凉皮,西北特色美食,征服各路食客的味蕾。
6、羊肉泡馍,西北特色美食,和西安的羊肉泡馍味道差不太多。
7、炖土鸡,当地人特别钟爱的美食,搭配粉丝,好吃的停不下来。
8、辣糊糊,兰州街边小吃,类似北方的关东煮,麻辣鲜香。
9、羊肉馒头,银川传统小吃,外表酥脆、羊肉鲜嫩。
川石岛范文5
关键词:心理换位 目光传导 排优解难 活动渗透 语言沟通
曾经看过中国艺术体操新生带领军人物钟玲的访谈录,她在获得九运会冠军之后,一直被伤病缠绕着,在之后的训练中,为彻底治疗脚伤动过手术,没有人强迫其坚持下来,甚至她的教练心疼得劝其退役。在参加十运会前夕,她的教练对她说放弃比赛吧,这样坚持下去实在是太痛苦了。可是钟玲说,我都坚持到了现在了,放弃算什么?最终她在十运会中的出色表现使全场观众起立,给了自己一个美丽的结局。看完访谈,我不禁在想:这个美丽的结局是坚强的毅志力在支撑着,但是没有背后的心疼,会走到最后吗?如果教练没有为钟玲的毅志力所动容,而单单完成一个教练的技术指导工作,没有形成强烈的情感支持,结局会是美丽的吗?
教师这个职业很能体现合作,师生从某种角度讲是互为合作者,要取得最佳的成果,就要情感相通。教师作为教育者在这个合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就要主动去建立师生感情。
一、心理换位 目光传导
一位学生在其中考试中由入学成绩在班上的名次进步很大,这位学生几次有意无意地对我说:“老师,你要给我什么特殊奖励啊?”这原本是值得高兴的事,作为老师在高兴之余不免有这样的担心:会不会因为大进步而使他自满,不利于他今后的发展,把本来具有的潜质就停留在此了。于是我就与其母亲取得联系,让其不要对儿子的进步过分地夸奖,在进步面前表现得平和一点。这位家长对儿子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也只是对这个学生说了类似继续努力之类的话。可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发现该生变得不太爱说话,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他母亲跟我说,她儿子曾经抱怨:我进步这么大,为什么一点表扬的话都没有。
原来学生心目中一次成功的考试结果虽然能起到激励作用,但他更需要他人的肯定,需要有人分享、理解他们努力过程中所付出的情感,其实如果自己是学生或是自己在工作中也是要得到同样的理解和支持的。在这之后,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总会在作业本上写上评语,如果做得好就会写上:不错,能做对这道题目你已经对这个知识点深刻理解了,我看到了一个努力中的、有潜质的你!如果做得不好、有错误,除了纠正错误以外还写上鼓励的话:还有一点点偏差,但你的练习过程做得很好,加把劲就能做得更好了。在这样的肯定和鼓励下,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学习效果。虽然还没看到这位学生期末的考试情况,但是我已经看到了一位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的、充满发展潜力的学生。 转贴于
二、排忧解难 语言沟通
我班上有一位学生一度学习压力十分大,谈心曾经谈过,开导曾经开过,但是心理压力是很难阻止的。怎样才能从实质上减轻他的心理压力呢?首先当然是继续不间断地谈心,传授一些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比如说参加运动、自我欣赏、正确地定位目标等等。不过让其感受到实实在在学习上的进步才会真正解开其心结,起到最好的缓解作用。我发觉这位同学学习是很用功,每次都拿来不会的题要求答疑,一开始我只是帮他解题,但渐渐发现很多题目都是类似题,他的心理压力的根源在于,花的学习时间很长,但效果不好,而造成这样的结果的根源在于学习方法不得当。所以我作为班主任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虽然只教一科,但各门课之间还是“学有定法”的。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做收到的最直接的效果是,这位学生感觉有了一个心理和学业指导的后盾,对自己努力了却效果不好这种无助的心理马上有了缓释,之后可以在平和的心态下进行努力,只要他在改进的方法中尝到一点“甜头”,都会唤起久违的自信和学习的热情。
三、活动渗透
川石岛范文6
“道”古时指圣贤之道,“传道”即指教师向学生传授做人处事的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师说》。教师的三大职能之一――“传道”,位列首位,韩愈把是否有道作为选择教师的根本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明了“传道”的重要性。通过“传道”,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德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有“道”的学生,无论他的才能大和小,他也会对社会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无“道”的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却可能是破坏。企业家牛根生先生的关于用人的著名观点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是坚决不用。”这一观点在现代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二、“传道”的重要意义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看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
没有人性的人,没有道德的人,你能指望他给世界留下什么呢?
笔者曾见过多次关于学生家长到校群殴教师的事件。听闻后,无比震惊,同样身为教师的自己,也感受到生存权利遭受到威胁。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缺失、心理疏导的缺失。从根本上说,学生到“道”的修炼比“智”的培养更重要。因此治标必先治本,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造成这一事件的最本质原因。
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发生学生杀害教师的疯狂血案,这个自称是“倒数第一、差生、坏学生,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认为“我的人生毁在了老师手上”的李明,最终选择了“杀老师”这样的极端举动,亲手把自己的人生置于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写在一张活页纸上的寥寥三百余字的日记,日期是2008年9月18日,最上面写着“死亡笔记”四个字。日记中这个16岁的学生称:“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在日记中,李明发泄着对初中时教他的两位老师的不满,声称“做鬼”也要杀他。“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去后悔,从我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师传道是教师的根本,是教师的首要职责。
三、“传道”的新内涵
古时“传道”主要是由先生向学生传授圣贤之道,向学生单方面的灌输做人的道理。现代教育理论赋予“传道”应该有更深刻的内涵。
(一)“传道”是言传身教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向学生播撒爱的种子,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长出感恩的绿叶,开出诚信的花儿,结下爱国的果实。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二)“传道”是以身作则
笔者有一次在和一位男同事聊天的时候,男同事抽完烟后将烟头随手丢在地上,旁边正路过一个学生,那个学生走到同事的面前,没说一句话,默默的弯下身子,捡起来同事脚边的烟头,丢到了垃圾桶里边,同事的脸霎时红了,我的内心也受到深深的振动。多优秀的学生啊,我们却感 到无比的自惭形秽。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它不是用语言就能做到的,还需要言行合一。心里随时提醒和告诫自己,带给学生的信息应该是真诚而不是虚假,应该是 美德而不是陋习,应该是科学而不是谬误,这样才不愧为教师这个简单、朴实和永恒的称号。
(三)“传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曾有幸听了西南大学易连云教授关于“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专题讲座,易教授认为,德育无处不在,它不是专门的一门课程,它是贯穿在学生生活当中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易教授举了一个案例,一位老师看到一位学生随地扔垃圾然后大声训斥学生,结果引来了学生的强烈不满和顶撞,易教授反问,“为什么这位老师不亲自走到学生面前弯下腰亲自把垃圾捡了呢?”他这样不用费任何唇舌之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笔者有一位朋友同样听了易教授的报告,在和她一起交流的时候,她说:“现在每天我都要捡很多垃圾,不过我班上的学生比以前更爱劳动了,教室的地拖得更加光亮了。”或者这就是身教重于言传的魅力所在吧。
(四)“传道”需要防微杜渐
哲学上有两个著名的命题:一粒谷子能否变成一堆谷子;拔一根头发能否变成一个秃子。这就是谷堆定理和秃子定理。我们知道一粒谷子不会变成一堆谷子,拔一根头发也不会变成一个秃子。但谷子一粒粒堆积就会变成一堆谷子,一根根头发拔下去就会变成一个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