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余秋雨的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余秋雨的话范文1
【关键词】《文化苦旅》:人格构成;文化走向
一、笔端物像色彩纷呈,文化底蕴深厚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为了奠定艺术真实的基础,从多个层面截取了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论是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万里河川,无一不可入题。在《阳关雪》、《道士塔》中,描写了漠漠黄沙弥漫下,黄河文明的兴衰,从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进行了真实的还原;《白发苏卅I》和《江南小镇》等,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典雅柔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江南文化的那种婉约和清新,同时将世态人情演绎的形神兼具。有对西湖、阳关、柳侯祠、莫高窟的生动描述,有对王安石、李白、坡、柳宗元等书卷气息浓郁的文人骚客的敬仰;甚或还有江南名妓苏小小、“亦仙亦妖”的白娘子、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等等,纵观《文化苦旅》,尽管纷纭丛生,但余秋雨却能出神入化,将万千物象信手拈来,栩栩如生的付诸于笔端,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赋予冷峻的文化史以鲜活的生命,真正赢得读者的赞誉
在《文化苦旅·笔墨祭》一章中,曾有着一大段描写“五四”文化史的文字,将文人、文化和历史,三者之间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按理说作者非常擅长写文化史论,而要操作散文的“厚重”,这并非难事,但真正将“厚重”拿捏的恰到好处,而不是用枯燥和严密的考证,将文学的灵性和飘逸淹没,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常难得的。在这个群体里,有李叔同、李白、白居易、坡……这些历史人物为我们所耳熟能详,他们寄情与山水风物,或归隐田园、或遁迹空门、或吟风颂月,纵观整部中国文化史,恰恰由于这些故事的点缀而熠熠生辉。这一个栩栩如生的个体,用各自的个体人格震荡文化的湖面,撞击着思想的围墙,于是情感的碎末飞扬和荡漾起来,而余秋雨走笔“随物赋形”,将这些碎屑和波纹及时的捕捉,赋予冷峻的文化史以鲜活的生命,赢得读者发自内心的赞誉。
三、沉郁风骨和空灵笔法融合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将将沉郁古风和空灵笔法有机的糅合为一个整体,让历史人物起死回生,赋予山水风物以灵性。在《夜航船》中,有着恢弘壮阔的意识流程,作者娓娓道来,从明朝张岱的《夜航船》联想到现实中的夜航船,最后又联想到故乡山腰破庙木鱼声,由笃笃声掀起的“思想狂澜”,想起回乡光耀门庭的暴发户、乘船外出谋生的山民、渐渐气派的船老大,继而切入张岱《夜航船序》的逸事,再巧妙的将“夜航船文化”切入,最后一一引入丰子恺、周作人、鲁迅等几位上了“吾乡”文化夜航船的文学大师,终篇是由祖母关于笃笃声的争论贯穿,笔锋轻灵老道、于浮光掠影中蕴含着诸多的深邃沉郁。文化的流通歇滞、人生的悲欢离合,让人读罢不仅掩卷叹息。在这近乎于悲剧般的体验里、蕴含着悲壮、深刻的美,让我们无法区分哪一处是沉郁,哪一处是空灵。只能静静的享受这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整体美感。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堪称当代文学的艺术瑰宝,他从史学家和文人的角度出发,深刻探究社会问题,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向、透析社会现象。这部文学著作,充分的展现了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渊博的文学知识,他凭借着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寄情于山水风物,深刻的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人生的真谛和文化灵魂孜孜以求的探索着。从以上角度分析,《文化苦旅》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成功尝试。也许,在中国当代散文中,《文化苦旅》还称不上是问鼎之作,但它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为中国当代散文领域,开垦了一块崭新的土地,并提供了恢弘壮阔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2]陈眉公:《小窗幽记》,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年版。
[3]王国维:《人间词话》,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
[5]歌德,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余秋雨的话范文2
一、没有道德约束的学生道德情况及心理状况
首先是道德认知低下。在自然社会环境中,总有游离于社会道德因素之外的不道德因素,并且因为其范围广、情势复杂,所以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大,往往易使学生在道德成长中出现迷茫,让他们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不能得到提高,他们从心理上就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悖道德,因为他们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本质上违反道德的理解。
再是道德意志脆弱。对于道德行为,学生从心理上衡量,可以做出正确的认知分析,然而当在行为发生时,又会出现心理上的斗争,在知道能不能做或应不应该做的道德认知基础上,他们又会在到底做还是不做这个问题上出现分歧。但是有的学生在一个很小的道德错误上自我挣扎很小,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为错误行为付出相应代价的惩罚,于是就从心理上战胜自己,选择了另一个道德标准。这种道德意志上的脆弱,会逐渐把学生的道德标准一再放宽,再不断冲破自己的道德意志。这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要告诉我们,道德意志培养要防微杜渐。
还有就是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易出现的心理危机。没有道德约束,没有正确与否,学生在最开始不是做出错误行为,而是首先表现在心理上,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判断失据、进退失据,于是会产生内心的孤独感,内心没有精神寄托,从而产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放弃。
二、没有道德动力的学习是一种不完整或畸形的学习
没有道德动力就没有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动机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没有道德动力的学生会无法确定自己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只要是成功的学习就会有一个有道德高度的学习目标,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鲜活例子。目标教学在我们现在教学中依然十分重要。
没有道德动力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归因不明。学习中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当学生在学习中受挫时,没有道德动力的学生,易把其失败的原因归为学校、家庭、教师等,而不能看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偶尔成功一次,他们也会认为是自身的聪明、试题的难度小等客观因素,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但是也取得了以前努力也没取得的成功。
没有道德动力,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行为,对于学习的结果也不报乐观态度,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苦”学,这种苦,不是体现在身体上,而是体现在心理上的,他们认为学习是痛苦的,不能真正认识到学之乐。
三、道德是一种作为人的内在需求
首先,道德是我们正确树立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客观需求。这种价值观不是针对金钱价值而言的,而是只有符合我们自己的和大多数人的道德线的事才是有价值的。同样的,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有价值的,怎样的世界才是理想的世界,这种对于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也一样是用价值来衡量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就是我们的一种客观的内在需求。
道德也是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需求。一个完整的人,不只是体现于身体的完整,更体现于人的心理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主要是健全的人格,这种人格也要符合道德规范的人格,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
道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须要求。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他所在的社会中,而不是孤立于个人而存在。创造出了相应的社会价值就能体现相应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和结果,必然与社会的道德要求相一致,所以道德就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四、德育就是将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内在道德需求的过程
道德本就是我们自身的内在需求,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所限,还不能把它作为一种需求来完善自我,还停留于通过外在要求引导自身道德行为的阶段。所以学校的德育就是用外在道德要求的方式,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道德需求的过程。
余秋雨的话范文3
关键词:体育全球化;足球;归化;外籍球员;困境;足球运动员;足球职业联赛
中图分类号:G 80-054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2-0114-04 文献标志码:A
现代法律上的归化,是指某个人在出生国籍以外自愿、主动取得其他国家国籍,并代表其他国家参赛的行为,而早在1934年第2届世界杯意大利就归化了来自阿根廷的蒙蒂、奥尔西、圭雅塔3名球员。此后,随着体育全球化的发展,归化球员作为人才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国际赛场上越来越普遍。在我国,有关“是否引进归化球员”的话题也一直广受热议。马科斯、阿布巴卡尔、穆里奇等多位外籍优秀球员曾明确表示了归化意愿。2016年3月,华裔球员陈佳裕放弃葡萄牙国籍成功申请到中国护照对中国足球赛事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意味着我国归化外籍球员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陈佳裕的入籍充分证明了归化外籍球员对中国足球赛事来说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本文主要结合国际归化球员历史、现状等资料,对我国足球赛事中归化外籍球员的困境与出路进行探讨,为我国在足球赛事中归化外籍球员政策的实施提供建议。
1.国际“足球移民”和“归化球员”历史回顾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贸易、交通、通信等重要领域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问的密切联系,这对足球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也为“足球移民”与“归化球员”现象的产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纵观世界足坛可以发现:1)国际足联对归化球员的管理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起初,国际足联对于“足球移民”并没有十分严格的条款限制,这也导致了足球移民和归化球员“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到国际足球比赛的秩序。此后,随着体育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国际足联对“归化球员”制度规定越来越完善,特别是在经历2004年卡塔尔“艾尔顿法则”之后,球员通过转换国籍代表其他国家参赛也越来越规范,由此世界足坛开始稳步进入“归化球员”时代。2)传统足球强国足球运动员输出到足球发展中国家,非洲等非发达地区球员输出到欧洲、亚洲,以及足球传统强国之间球员国籍之间的转换是当今世界足坛归化球员流动的主要特点。3)当今归化球员策略主要分为“血缘模式”“联赛模式”金钱模式”3种。第1种模式主要是受移民的影响,指归化移民后裔或者在儿童时代就加入该籍,在地域、语言、风俗上与该国之间有一定关系的球员,典型代表是法国、德国等国家。第2种模式指归化国内主要足球联赛优秀外籍球员,典型代表是日本等国家。第3种模式主要是受“金元体育”的影响,为了短期提高国家队成绩投入大量金钱归化此前与该国足球没有任何联系的球员,典型代表是卡塔尔、菲律宾等国家。
归化球员往往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所以,无论是德国、意大利、法国、葡萄牙等传统足球强国(表1),还是澳大利亚、日本、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足球发展中国家(表2)都不约而同地将归化外籍优秀球员作为发展本国足球运动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总体来讲,球员选择被归化主要有2个原因:金钱和荣誉。对于被法德等国家所归化的球员来说,二者兼得。球员既可以拿到欧盟国家护照,不用受限于非欧盟外援名额的限制,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拓宽道路,又可增加自身取得国际足球大赛的机会,所以这种机会对于职业球员而言难以拒绝;对于被卡塔尔、菲律宾等国家归化的球员来说,其往往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回报。
2.我国足球赛事中引进归化球员的必要性
我国足球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第3轮前3场中只取得了1平2负的成绩,接下来面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伊朗等国家队能否进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还存有很大的悬念。在此背景下,考虑引进优秀外籍球员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从短期看,归化球员有助于快速提高成绩,鼓舞人心;从长远看,归化球员不仅有利于球员“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有助于增强足球人才的国际交流,推动足球联赛的发展,刺激本土球员的成长,促进足球赛事的良性发展:所以,归化外籍球员,短期内能让中国足球水平有一个提高。
总体来说,运动员“归化”现象更像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体育人力资本的流动,实现足球人才市场的最优化配置。在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开始着手归化外籍球员的情况下,我国足球赛事应积极调整外籍球员归化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技体育大赛中保持竞争力。
3.我国足球归化外籍球员的困境
3.1我国《国籍法》不承认双重国籍
由于归化球员具备2种国籍,即自然人国籍与体育国籍。若想代表另外一个国家参赛,不仅要在法律上成为另外一个国家的合法公民,而且其体育国籍也要一并转入。对于接受双重国籍的国家来说,归化球员不必放弃原有国籍,所以,往往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归化“成功率”更高一些。《中A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这就意味着外籍球员如果想效力于中国国家足球队必须在法律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放弃原有国籍加入中国国籍,这就加大了归化外籍球员的难度。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大部分国家普遍开始接受双重国籍,德国为了引进归化球员更是专门修改了国籍法,而我国不是移民国家,为引进归化球员而修改国籍法,这不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可见,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的规定极大地制约了归化外籍优秀球员的可能。
3.2国际足联对归化球员的规定限制
虽然国际奥委会等体育组织对归化运动员政策有着连年放松的趋势,但是国际足联对于归化外籍球员仍然有专门的规定。归化球员必须满足“球员本人出生在该国、球员的父亲或母亲出生在该国、球员的祖父或祖母出生在该国,或者是在该国连续生活5年以上(没有为其他协会成年国家队参加过正式国际A级赛事)”的条件。如前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穆里奇曾公开表示想加入中国国家队,而在2014年夏天穆里奇转会西亚球队后,国际足联关于“在该国生活超过5年”的规定,也彻底打碎了穆里奇代表中国国家队参赛的梦想。细数我国足球赛事中引进的外援,踢球能够超过5年、足球竞技能力出色且愿意归化到中国的球员屈指可数,这也就无形地增加了我国归化足球球员的困难。
3.3体育人才引进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国在引进外籍优秀高层次人才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关于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签证及居留手续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的颁布,不仅说明我国对引入外籍人才十分重视,而且可以看出国家正在朝着有利于引进外籍优秀体育人才的方向进行改革。201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也明确提出“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吸引高水平的足球人才来华工作,完善出入境、居留、医疗、子女教育等相关政策”,但是“归化球员”在我国国家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国家政策支持。在短时间内修改《国籍法》无望的前提下,对于想加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优秀外籍运动员来说,良好的政策性保护或许更有吸引力,很有可能会动摇其不想放弃原国籍的观念,进而选择入籍。
4.我国足球归化外籍球员的出路
4.1理性看待归化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时,成为中国海外运动员回家的盛会,这次奥运会上一句“欢迎你们回家”体现了国人的包容。换言之,国人同样可以把这种包容留给归化球员;因此,应该理性看待“归化”问题,回归体育的本质,逐步顺应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球员归化的趋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接纳归化球员。只有在思想上解放,足球赛事中归化外籍球员策略才能付诸实践。
4.2增强中超联赛吸引力,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
对于引进归化球员,应满足国际足联对归化球员“必须在归化国生活超过5年”的条件。随着中超各俱乐部大手笔的投入,引进的优秀外援也越来越多,中国本土球员的身价也剧增;但是中国足球联赛的整体水平并未与此成正比,联赛整体水平不高自然也难以吸引优秀球员参赛,因此,中超作为中国足球级别最高的联赛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应促进联赛的发展,增强其影响力。1)要完善中超职业联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赛事职业化水平;2)完善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协同机制,做到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中国足协要下放赛事管理、监督、分配和经营权给俱乐部。只有这样,中国联赛整体水平才会越来越高,影响力提升了自然能够吸引更加优秀的球员来中超踢球。
在改革的同时也需要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解决归化球员加入我国国籍的后顾之忧。首先,对表现优秀的外籍归化球员给予一定的资金或者其他方面的奖励,其次,对归化球员的家属工作及其子女上学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最后,对归化球员退役之后的二次就业工作也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运动员的保障体系是运动员的保护屏障,良好的政策性保护对吸引外籍优秀球员加入我国足球队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4.3“血缘模式”归化,以归化华裔优秀潜力股为突破口
目前,世界各大足球联赛少见中国球员的身影,但是在国际赛场上还活跃着一群“特殊人群”:华裔球员。2016年放弃葡萄牙国籍选择归化的华裔球员陈佳裕为今后归化更多华裔球员指明了方向,并有着更大的可操作性。这类人群在血统上和中国有着必然的联系,征召其加入中国国家队自然也不会引起部分人士的反对。像陈佳裕一样的华裔球员还有很多(见表3),例如第21届“里斯本杯”中国国青队中司职后腰、表现出色的周东泽便是华裔中巴混血。同样1998年出生的侯永永因为其母亲是河南籍,可以参加中国国青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5条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华裔球员即便是选择加入中国国籍,如果情况不理想,只要没有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A级赛事,未来如果出生地国征召其人队,他们依然可以做出选择参赛。随着我国足球赛事改革的深入,归化海外华裔球员回国参加比赛,不失为一种好的探索;因此,中国足球赛事的归化之路可以率先从他们身上开启,这将大大提升我国足球队的整体实力。
4.4拓展足球对外交流渠道,增加归化球员选材
4.4.1吸引高水平足球人才来华交流
由于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归化球员必须放弃原有国籍才能顺利代表我国参赛,所以这就不得不考虑到外籍球员的人籍意愿。对于选择放弃国籍,显然给予高额回报并没有足够的诱惑力,而国际足联对归化球员又有着居住年限的限制;因此,首先要通过其他途径“请”进一些优秀外籍球员,拓展足球对外交流渠道,鼓励各类主体举办形式多样的国际足球交流活动。海外足球人才的引进及国际足球活动交流的增多不仅能使外籍球员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进而使其产生入籍的意愿,而且由外籍人才带来的新文化、新技术对我国本土足球人才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4.2鼓励足球俱乐部有针对性地引入高水平年轻外援
大部分国家实行“归化球员”策略往往是考察本国足球联赛表现比较突出的外籍球员,说服其更换国籍,例如卡特尔归化球员塞巴斯蒂安在被归化之前效力于卡塔尔的阿尔加拉法体育俱乐部,德科在葡萄牙波尔图俱乐部效力5年才加入葡萄牙国籍。这类球员至少在联赛踢球达到5年之上,不仅满足国际足联的规定,而且由于长时间的生活对国家也会产生感情,归化这种球员国内持反对态度的自然也就较少。借鉴该经验,我国足球应从长远的发展眼光寻求外援,考察一些足球强国的优秀的二三流年轻球员引进中超联赛。这类球员在自己国家往往由于优秀人才的饱和而被国家队淘汰或者是向往文明程度更高的国家,出于利益驱使与想在国际大赛上证明自己实力的想法便会选择归化;因此,归化这类球员相对要简单一些。
余秋雨的话范文4
太阳黑子冷不冷?
太阳黑子是太阳大气表面的强磁场漩涡气团,由于它比周围太阳光球的温度低2000度左右,看上去比较“黑暗”,被人们称为太阳黑子。但令人惊奇的是,在太阳黑子高发期,太阳辐射的总量反而比平时还要高出0.1%。千万不要小看这0.1%,它可有地球每年获得太阳释放的能量的百万倍之多,比全世界的年发电总量还大几百亿倍呢。
恼人的大耀斑
在太阳活动峰年,太阳耀斑出现得很频繁。绝大部分太阳耀斑的能量集中在短波范围。如X射线、紫外线和微波射电等。另外,在耀斑爆发过程中还会伴有大量高能粒子流发射出来,其中包括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在爆发喷出的粒子流中有一部分速度接近光速,不出10分钟就会到达地球,直接影响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当大耀斑发生后一段时间,地球上空会发生频繁的极光、地磁暴、电离层暴等地球物理现象,时常会严重干扰国内外正常的短波无线电通讯,有时甚至中断通讯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有时还会破坏输电线路设备(电网产生电涌导致变压器烧毁),例如1989年的一次太阳大耀斑发生后,因输变电线路设备遭破坏而导致加拿大魁北克省断电达9小时,当时影响了约900万居民的生活
紫外线的天然屏障
对于太阳的“骚扰”,地球并不全是束手无策,如抵挡紫外线的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地球上空50千米左右。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地球大气中的氧原子和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就生产了有3个氧原子的臭氧。臭氧是紫外线辐射的天然屏障,如果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就会直达地球,将会对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造成致命的伤害。强烈的紫外辐射会使基因产生突变,使人患上皮肤癌等。如果真的有一天臭氧层减弱或不存在了,人类必须要制造一个人工臭氧层来保护自己,这是人类给自己出的一个难题。
地球天气与太阳活动周期
太阳对地球低层大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地球天气的变化了。太阳辐射给赤道等低纬度地区的大气加热,推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引起天气的变化。那么,天气与太阳活动周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至今仍是未解之迷。
但现在也有一个突破口,这就是蒙德最小期与天气长期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所谓的蒙德最小期是指1645年到1715年太阳黑子显著减少的这一段时期。这一结论是英国天文学家蒙德发现并提出的。1976年,美国天文学家艾地用同位素C14测量法从树木年轮中验证了这一观点。由于C14可由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氮元素相互作用而生成,所以它与太阳活动影响宇宙射线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在太阳活动最小期,宇宙射线就比平稳期多一些,从而造成C14的增加。在蒙德最小期时,欧洲的天气比平常冷得多,伦敦人可以在冬天结冰的泰晤士河上举办各种活动。
太阳风吹拂着地球
太阳大气全部由电离的气体组成。日冕的内层温度达100万度,致使它外部的气体会膨胀,当膨胀到5~6个太阳直径之后,就会以太阳风的形式喷发到宇宙空间。太阳风由等离子体物质组成,具有异乎寻常的导电性,它在行星际空间可以延伸得很远。装在“旅行者”号和“先驱者”号探测器上的磁力计和其他仪器甚至在太阳系边缘的宇宙空间探测到了太阳风所造成的影响。
太阳风的压力和磁场可以帮助地球磁场阻止从太阳系外袭来的高能宇宙射线的攻击,此时它就是一个作用显著的屏障。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地磁场强度也越大,其阻挡宇宙高能粒子及射线的能力也越强。而在太阳活动最小期,太阳风也较弱,地磁场相对平稳,宇宙射线也就相对容易进入地球表面。此时,人们就可以从地面观测仪器上记录到数量较多的宇宙射线和粒子。
宇宙天气与预报
科学家们除了对太阳造成的地球大气长期变化感兴趣之外,对太阳活动造成的近地空间环境变化这一新课题的关注程度也与日俱增,“宇宙天气”一词也就应运而生。
在一般情况下,太阳风掠过地球时的速度约为400米/秒。但在太阳耀斑爆发和日珥物质突然抛射时,太阳会迸发出大量的射线和物质,太阳风的速度也会达到600米/秒,会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日珥物质突然抛射这一现象是70年代初由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首先发现的,随后又有其他探测卫星如“太阳峰年卫星”作了进一步的探测。
最近,SOHO卫星又对太阳活动进行了更为深入地观测,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它发现日珥物质抛射对地球磁场和极光影响只有2天的周期。一旦太阳上有大型太阳耀斑和日珥物质抛射现象发生,人们可以对卫星采用安全模式运行或干脆关闭,避开这2天,以防高能粒子给卫星造成严重的灾难。
“先进高能粒子成分探测者”(ACE)卫星为空间天气早期预报上了双保险。它可以在太阳风冲击波和高能粒子到达地球1小时后探测到,以使人们做出合理的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绚丽的极光
余秋雨的话范文5
基于对电影的独特角度与理解,画家刘实践着建立在电影语言之上的绘画尝试,他的作品平衡了绘画性、叙事性以及精神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区别于圈内所流行的对影像表面化的简单复制。画家在不断面对与超越的过程中,其作品的生命能量逐渐强大,冲破了种种阻碍,获得对生命的觉醒与自知,同样在整个过程中刘本人对内心的舒解也得以完成。
SHMJ:目前电影成为你油画创作的主要的叙述对象,这样的创作行为在画家群体当中也算非常独特的了。
刘:关键我对于这样的主题特别感兴趣。
SHMJ:当代的艺术家都在寻找他们自己的创作主题,但是很少像你这样把自己的创作主题建立在了另外一种艺术形式之上的,成为“反映一门艺术的艺术”。
刘:我只是把电影题材更延伸了一步,然后融入了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电影对我而言只是一种媒介,我的绘画并不是为了单纯表现电影而去表现的,通过这样的创作行为还是在表达我自己。就像写生一样,你画风景,其实这风景可能跟你并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觉得美或者通过它能表达自身的情感,你就可以着手。我只不过没有选择普通意义上的风景而是选择了电影。
SHMJ:将电影比作风景,顿时给电影增添了些许诗意,那么你也算是“风景画家”了。
刘:看你的兴趣点在哪里了,风景或者电影仅仅是一种素材被人拿来用。之前我在创作上也摸索过一段时间,最后自然而然的落在了这一点上,因为很久以来自己都对电影比较热爱,电影素材的摄取也比较方便。我回味,并寻找电影中触动我的画面、场景、故事,也可以说“它们在那里等着我”。虽然现实生活当中也能汲取素材,但我想创作还须有方向上的选择,目前我将电影作为切入点,也许以后慢慢会扩展,现阶段心里也在酝酿。也许你曾经看过许多部电影,能找到有所共鸣的画面场景却不是很容易,题材、画面感、构图都得考虑进去。
SHMJ:你是在利用一门艺术进而完成你自己的艺术,既然你也非常热爱电影,为什么不直接从事电影呢?
刘:不是没有这个梦想,只是电影需要太多的综合因素,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左右的了,对于我自己来说有点不太现实,直接画出来是目前我能把控的。我最近画的尺寸比以前大,在展示空间里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力都随之增强了,大画和小画一同展示我想会更有跳跃的节奏感。电影的创作主题从2009年开始前后历经四年时间,其间有些电影还会反复的画,你所感兴趣的题材通过画面其实是在反映你自己的趣味点,画来画去都是一种内心的流露。
SHMJ:我看电影喜欢反复的看,甚至会当成书来翻阅,尤其是看老影片时随意拖着看,拖到哪里就从哪里看,不同年龄阶段还会把同样一部影片拿出来看。
刘:这也是我的习惯。电影还是那部电影,只是自己的经验阅历在改变,每次观影后原有的感触会加深,也会有新的体味。甚至有时不自觉的把自己投射其中。我画它们并不是单纯再现导演和编剧的意图,事实上是在借助电影寻找自己的感受。
SHMJ:我看到你最新完成的《猎鹿人》组画,其中个别几幅在追求曝光过度的图像效果,是影片本身的效果还是蓄意而为之?
刘:影片中主人公正用闪光灯拍合影,我感受到的是一个共同的大事件将几个人物的命运连接在了一起,继而改变了每个人,我抓住这个瞬间用绘画的方式再次强调了它。《猎鹿人》是一部比较凝重的影片,背景是越战。电影前半部分大篇幅表现几个年轻人入伍和婚礼的欢愉场面,欢乐的表象下是几个年轻人对未来经历的迷惑和恐惧。经过战争和死亡的洗礼,幸存者心灵遭到深刻的创伤,回国后很难再去融入原有的生活,友情和爱情都发生了错位。
SHMJ:美国会定期推出类似于心里疗伤似的电影,它带有一定的战争反思和政治反思在里面。
刘: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生于7月4日》也是类似主题的一部电影。影片时间也挺长的,主人公经过一系列人生阅历和挫折,坐上轮椅从一名爱国主义者转变为一名恨国主义者。这一类电影会揭穿一些骗局:在大的环境里人群被欺骗,原有的价值观历经多年以后遭致,感觉一切都很不值得。咱们的历史当中也会有相似的荒唐存在,这可能是人类的共同困境吧,有些事情必须离远了拉开了距离才能有客观的结论。有些影片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往往却在回忆它的时候心里能明了很多。
SHMJ:电影本身已经是成熟而完善的艺术了,你再将它转换成绘画,单从形式语言转换方面来讲,这么做的必要性和意义究竟在哪里,你有没有考虑过?
刘:这方面在创作之初并没有考虑很多,因为我觉得这对于创作会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我会做完以后再去考虑这些问题,我不预先给自己设限。意义会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更加清晰。有些导演在拍设影片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例如王家卫都不用事先写好的剧本,一边拍一边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更有探索性,一开始就计划性的按部就班没什么乐趣了。从形式语言方面来说,我认为电影与绘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是时间性的,后者是静态的,相对来说,绘画更明确和独立。
SHMJ:王家卫算是一个特例,他个人电影推出的极缓慢,往往预告片曝光一两年后影片都不会上映,也常常遭到业内外人士的调侃,但是喜欢他的观众还会继续喜欢他,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刘:很多电影故事中不以职业给人性划分正反,但是会有基本的道德观和价值规范,经典的黑帮片尤其是回归到人性的本身,呈现人的意志、理念和坚持,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都要做得彻底。假定人性不分正反都是中性的,那么在典型的人物身上更容易出现激烈的跌宕起伏,反观某些国产片更多的是脸谱化的倾向。影片《花火》是我尝试描绘的第一部电影,严格意义上讲也是一部黑帮片:影片中主人公与黑帮产生了利益纠葛,由于自己警察身份所带来的心理反差使他萌生巨大的压力,生活触底到达黑暗的极点,走投无路之下开始反抗,我认为主人公在反抗中流露出的凶暴并非出自他的本意,而是面对困境的无畏和决绝。他在用凶暴来维护内心的善与慈悲。
SHMJ:《花火》的主演是北野武,他现在已经成了日本电影界符号性的人物,你对他有什么样的评价吗?
刘:我猜想北野武的心性和他的内心世界同他的电影作品是相互统一的,至少他是肯定某些品质的。他亲自指导拍摄的另外一部电影《坏孩子的天空》也是我喜欢的。一部关于残酷青春的回忆。整个影片采取倒叙的方式,虽然剧情是相对灰色的调子,然而结尾主人公之间的对白非常感动我:“我们完蛋了么”?“笨蛋,我们才刚刚开始”。另外还有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我都很喜欢。
SHMJ:这么说来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古典的戏剧还是现在的电影,其中悲情场景往往也是创作者本人的情绪宣泄。
刘:《花火》这部电影和现实生活还是有联系的,现代人生活成本这么高,在面对生活压力、情感压力等等方面的时候有人选择了忍耐,有一些人心生反抗,这些感受在触动我的同时我迫切需要将它表现出来。于是我就直接把影片中的场景挪移到画布上,没有施加主观的修改和花哨的形式在上面,炫耀技法不是我的初衷,就是希望像写生一样简单、直白的呈现,允许带有一定的绘画性,但不是首要的。我个人认为首先得让人看得清画面和情节,尽量把画面控制住,我毕竟不是在表现纯粹绘画性的东西。就像拍电影一样,首先得把故事说清楚了,而不像先锋电影那样着重艺术语言的表达。
SHMJ:你对于人性内在压力的积累非常敏感,我和你的对谈过程中明确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种敏感可能与你的创造之间有着深层次的绑定关系。
刘:我认识的好多刚起步的艺术家每个人压力都很大,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压力,就目前的艺术环境里自由艺术家生存发展都很艰难,通过我的作品也能折射出自身的处境。当然不仅仅是艺术家,普通的上班族、农民都有不同程度的外界和内在压力。压力本身是一种整体的感受,并不一定具体来自某一方面,它是无形的,不知不觉的就陷了入进去,比某些直接的东西更残忍。我的作品不想把它表现的太具体,太具体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太写实了也没什么意思。有时候观众在观看我作品的时候也会拓展它的意义。
SHMJ:相信很多观众之前也看过那些电影,然后再看到你的绘画作品顿时产生了共鸣,他们有没有和你当面交流过,都反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刘:有很多当面交流的机会,观众对于绘画的感受是我无法预期的,基本上都给于肯定。现在据我所知有一些艺术家也在画电影题材。但是我们的表现角度不完全一样,我感兴趣的内容还是隐忍和反抗。在一些展览上和艺术家们也进行过交流,有人会认为我的画面生硬不够含蓄,开始的时候我认同这种看法,但是慢慢到了后来我还是肯定了自己的表现形式,我并不是仅仅为了表现唯美的东西进行创作的,我希望用通俗和直接的方法去表现我的主题,有些刺激的场景放到电影里大家就会认同,相反放置到绘画里就会遭致一些反对甚至批评,慢慢的那些批评对我来说反倒成为了一种鼓励。
SHMJ:电影艺术本身强调时间性因素并且贯穿始终,是流动的观看过程,你把整个过程“解构”并且“定格化”这样做也是对于电影的“破坏”。通过一种凝固瞬间的艺术去介入一种强调时间因素的艺术,其间有什么技巧吗?
刘:比方说一部电影时长两个小时,看完后也许只有几个镜头留在你脑海里,其他大部分都被淡忘了。我会把留在脑海里的画面重新再过一遍然后截屏,有的电影会反反复复看上好多遍,经过筛选组织以后哪些镜头能够触动我基本就清晰了。我曾经有过在动画公司工作的经验,所以对于“动与静”表现方式之间转换比较熟悉,如今选择这样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必然吧。
SHMJ:我想动画是绘画与电影的综合体,既涵盖了一些绘画的因素,又承载了电影的技巧。动画团队里的“原画师”能够准确捕捉动画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点,我认为你就有这方面的天赋。
刘:“原画师”在动画团队里知道运动的原理、故事的节奏、镜头的选取,只要抓准了这些,动画连贯起来就会很精彩。我也是在电影中寻找节点,把它们凝固下来赋予它们另一种生命,我的组画当中每一幅都算是一个节点,它们支撑起我所要表达的整体脉络。在不同的展示空间我还会随机的摆放它们,要根据现场的环境和作品的画面来决定――即呈现了电影的整体,同时也打乱的电影的时空。虽然表现的是电影但不想仅仅单纯表现电影,我的创作最终还要体现到画面上。
SHMJ:其实很早以来就有电影中表现绘画例子,如今艺术形式之间彼此仿佛成了镜子倒映出对方的摸样,非常有意思。
刘:互相借鉴,看看最后能对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工作室墙上挂着的一组作品是我近期完成的《武士系列》。是黑泽明的遗作《大雨天》。画这一组作品的时候比以往相对放松一些,加进更多的绘画性。
余秋雨的话范文6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