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歇后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字歇后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字歇后语

汉字歇后语范文1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汉字歇后语范文2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宋江的眼泪—— 虚情假义

李逵上阵—— 身先士卒

李逵穿针—— 粗中有细

史进认师父—— 甘拜下风

林冲上山——

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

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梁山上的军师——吴用(无用)

刘备当皇叔—— 时来运转

东吴招亲—— 弄假成真

曹操杀吉平—— 恼羞成怒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吕布拜董卓—— 认贼作父

张飞耍杠子—— 轻而易举

许楮战马超—— 赤膊上阵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孙权嫁妹妹——赔了夫人又折兵

唐三藏取经—— 好事多磨

孙悟空拜唐僧—— 改邪归正

孙悟空72变—— 神通广大

孙猴子上天宫—— 得意忘形

猪八戒扮新娘—— 其貌不扬

猪八戒吃猪肉—— 忘乎所以

沙僧挑胆子—— 忠心耿耿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贾府的大观园—— 外强中干

贾宝玉看西厢—— 戏中有戏

贾宝玉出家—— 看破红尘

贾宝玉游魂—— 误入迷津

林黛玉进贾府—— 谨小慎微

林黛玉的身子—— 弱不禁风

王熙凤的为人—— 两面三刀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关公醉酒——没看出来

孔夫子搬家——迁书(谦虚)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汉字歇后语范文3

1、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及发展;

2、趣味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3、了解学习谚语、谜语、歇后语、成语、对联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及发展;

2、了解学习谚语、谜语、歇后语、成语、对联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难点:

1、了解学习谚语、谜语、歇后语、成语、对联等;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仓颉造字》,了解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知道了最早的汉字创造者:黄帝的史官――仓颉。(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汉字并不是哪一个人或是哪一个时期的产物,而是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据考证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殷商的甲骨文。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才形成了今天的简体文字。

二、趣昧学习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并以它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世人,目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听到这个信息,你们是否有一种特别骄傲的感觉呢?――那么你们就应该更认真地学习,让汉语在你们这一代人中更好的发展!本堂课我们将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法,答对者记10分,看看谁最棒,你们有没有信心?

1、谜语大比拼:

A、我们来玩个游戏:猜谜语。老师出题目,各小组长举手抢答(注意只准举手,不准吵闹,否则不予答题机会)

出示大屏幕,谜语题目:(幻灯片)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满,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猜。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了一根木棍,放在土堆旁;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一个瓷盆上。你知道他们姓什么吗?

6、

7、

B、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现在请各小组将你们搜索到的谜语指明考考其他组。(师引导、评价)

c、看样子大家都喜欢玩这个游戏,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是谜语吗?(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分为:谜面、谜目、谜底三部分。《师结合前文讲解》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最早的记载是黄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歇后语,(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不错,老师可没有预想到,看来我是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我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努力,争取芝麻开花――节节高!好不好?)

A、老师刚才这句话中有什么特点?(用了歇后语)

B、你们觉得用歇后语有什么好处呢?(语言幽默,有趣)……的确如此,歇后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生活语言形式。它短小,风趣、形象,分为前后两部分,就像谜语的谜面与谜底。我们一般只需说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别人就应该明白了,它可以分为谐音,喻事,喻物或故事几种类型,你们有没有兴趣来尝试尝试。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c、非常不错,那么还愿意小组之间来比一比吗?吧你收集到到的谚语考考其他组的同学!

3、谚语(同学们的兴趣可真高!刚才你们所了解的歇后语是一种“现成话”(板书)形式,下面我们将学习另一种“现成话”形式,它也是人们在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经归纳总结形成的短小精干的语言形式――谚语,也叫俗语。)它包括天气、农谚、做人原则等多方面。

1、老师这里收录了几条,请同学们参考学习。(教读)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单村易被盗,孤羊易狼叼。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吃水不忘打井人

明人不说暗话,响鼓不用重锤。

众人拾柴火焰高

入秋一天,水冷三分

2、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2分钟,谁能简单的说说其中一条谚语所说明的事实或阐述的道理?

3、你们有没有收录到或听到你的家人说过的哪些谚语呢?(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拓展

刚才的谚语当中:“入秋一天,水冷三分”告诉了我们季节变换,提醒大家注意添加衣物。值得高兴的是2013年春节快到了!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以前在过春节的前一天,你的爸妈会干些什么呢?(打扫清洁、购买蔬菜水果糖果、贴春联……)春联也叫对联,楹联,对子,它源于古代的“桃符”,是可以刻在木头、柱子、石头上的对偶句,也可用纸贴在门楣(分为上联、下联、横联,有时也不要横联)。老师这里有几句比较经典的对联供大家欣赏: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花甲重逢,更多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增添一度春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去多收集,并与同学多交流。

四、总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汉语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或感受呢?(生讨论)

汉语文字是优雅的文字符号,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同学们请读读下面这几句话:

1: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2: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井深大

3: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安子介

4: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钱伟长

汉字歇后语范文4

关键词:语音教学;小学综合性学习;缺失

一、从教材方面论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综合性学习中的缺失(以人教版为例)

(一)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从上面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很清晰明了的看出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中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占了绝大部分,综合性学习涉及比例最少,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学习在教材中明确提出的只有四个,而且是从集中在五、六年级,在这两年里平均每学期才涉及一个综合性学习。在三年级到四年级这两年间虽有涉及综合性学习,都只是在口语交际中稍微有一点提到,也没有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在一年级、二年级完全没有涉及综合性学习的知识。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得比例最少,而且在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中,语音教学的比率几乎为零。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轻叩诗歌大门》两个综合性学习的名称,很可能是跟语音有关的。其实《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展开无穷的想象力来感受和学习汉字的奇妙之处,努力学国文字,并为继承和发展祖国优秀汉字做出最大的努力。可是在这个综合性学习中把《遨游汉字王国》作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部分来学习,在这两个中《有趣的汉字》是让学生找到能体现汉字奇特的资料。《我爱你,汉字》是让学生加深对汉字历史的掌握和增进学习汉字的热情。而《轻叩诗歌大门》主要是让学生收集诗歌、给诗歌分类、欣赏诗歌,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写诗歌。对语音教学似乎一概而过,并没有特别强调它的重要性。

(二)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和活动建议

在我们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学提示大多都是使学生的语文内涵、主动调研、团结奋进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整体提高。以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和《轻叩诗歌大门》为例,《遨游汉字王国》中《有趣的汉字》的教学建议主要是让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二是搜索和自创字谜,举行你说我猜的字谜活动,品味汉字的趣味。三是搜集一些成语、歇后语、通假字或者诗句来体现汉字谐音的特征,并且与同学或小组探讨。《我爱你,汉字》的教学提示是了解汉字的由来、搜集易写错汉字、易读错汉字或者因读错或写错汉字而带来的不好影响的案例。《轻叩诗歌大门》教学提示里主要是摘抄诗歌,也可以是通过学习工具找一些有关诗歌的其他资料,尽量收集更多不同类别的诗歌并且根据不同的类型给诗歌分类,品味诗歌,理清大意,体会感情。从教学建议来看,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似乎都提到了语音教学,比如《遨游汉字王国》中通过猜字谜,有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和笑话体会汉字谐音的特点这两个点有涉及到语音教学和《轻叩诗歌大门》欣赏诗歌中的大声朗读诗歌有涉及语音教学。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例中是否真的运用了这些建议,运用了这些建议之后是否又真的涉及到了我们的语音教学。

二、从课例方面论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综合性学习中的缺失

例如:《有趣的谐音》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从上面的教学过程来看,主要是利用一些谐音的歇后语和对联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是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分任务朗读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有谐音的汉字就结束了,教学过程单一化,老师看似遵循了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把时间给学生让学生们自由或小组探究学习,实际上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给出具体实际的指导或者练习,比如教学过程中提到的“分男、女读、齐读”这本应该是分角色朗读,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实质是一种分任务朗读,侧重点更在于“综合”二字,而忽视了我们的语音教学。其实在这一个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语音教学,上面节选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是让学生在歇后语和对联中发现谐音的地方,而我们的语音教学恰好就是在课堂中发现语音的美感,如果我们这样做就更能让学生品味到语音美,比如:歇后语中的“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再在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着”和“缝”后面稍微停顿一下,在“门缝”这里重读,这样就比让学生随意的去感受更加贴切,更能体会汉字的神奇,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了一份乐趣,提高课堂效率。总的来讲,无论是从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占得比例来看,还是从教材中的教学建议到最后的教学实践,都低估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语音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教学提示中有一小部分有提到语音教学,但在真正的实践中,教师也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提示,还是把综合性学习中的语音教学放在了最不显眼的位置。小学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小学语音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并不是只有英语才需要重视语音方面的教学,要进行语言教学必须先掌握语音,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又强调通过综合性学习这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因此更加强调在小学综合性学习中要重视语音教学。小学综合性学习中的语音教学部分需要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提示,把教学提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做到综合性学习不仅仅只是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更应该多方方面的给孩子知识,这也是增加孩子自信心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立秋.浅谈幼专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J].林区教学,2010(06).

汉字歇后语范文5

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普通话有22个声母和39个韵母,两者如都能相拼的话,不计声调,可以有858个音节。事实上,普通话音节表里大约有400个有字的音节。

有人统计过,《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达到99%。[1]

400个音节对几千个常用汉字,意味着同一音节表示众多不同的汉字,所以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现象。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Shi可以代表59个字,Ku可以代表29个字。zhū可以是猪、朱、珠、株、茱、诛、蛛等,而yú则可以是鱼、余、於、予、娱、萸、芋等[2]。

二、汉语同音现象具有的功能

1.强大的组词功能。

虽然学术界对汉语单音节字与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地位一直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汉语是“以说话时的吐词顺序来关联和理解词意的”,同音字,可以按此规则组建很多二级单词,并且不用专门注解,说出来就能被别人理解。如果zhū、yú这两个音没有同音字,只代表猪和鱼的话,可能永远也无法组成单词。由于有了同音字,当茱、萸这两个音碰到一起便能成词。再如:“天”、“明”是两个原意不同的单音词。人们可以用它们构建同其原意相关,但含意不同的二级单词,“天明”、“明天”、“天明了”、“盼天明”。“天”、“明”二词又可以分别与其他很多单词构建“二级新词”,如:天下、天天、天平、天然、天才、天生、天籁、青天、晴天、阴天、白天、聊天、天桥、天马行空、光天化日,明白、明确、明了、明朗、明智、明志、光明、黎明、清明、分明、严明、言明、验明、明知故犯。所以,汉语的二级单词是无限的,谁也无法统计全。[3]就连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汉语水平考试(HSK)都要求学习者掌握5000―8000个汉语常用词才能参加HSK高等考试。

2.同(谐)音形成双关、歇后语等特殊语言形式。

顾名思义,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的双重意义,既能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两类。谐音双关指由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双关。请看以下的例子:

(1)趁早下“斑”,不要“痘”留。――祛斑祛痘化妆品广告

(2)一点珍视明,两点真是明。――珍视明眼药水广告

(3)胃,你好吗?――药品斯达舒胶囊(胃药)广告语

(4)“别吻我,我怕修!”――车贴流行语

句(1)中的“下斑”同“下班”相谐,“痘留”同“逗留”相谐;句(2)中“珍视明”与“真是明”谐音;句(3)中的“胃”和“喂”谐音。句(4)中的“修”和“羞”谐音。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有些歇后语利用谐音表达它的本意。

(5)绊倒趴在粪池边――离死(屎)不远

(6)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7)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文学作品中也常用两个同音词达到特殊的语用效果。例如《雷雨》第二场: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萍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侍萍见到多年来自己一心想念着的儿子,一时激动,脱口而出“你是萍”,但是理智让她顾及到这样做的后果,所以她慌忙利用“萍”与“凭”这两个同音词将话题引开[4]。从中我们不仅可见鲁侍萍的智慧,而且可见她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受害人的无奈。

3.方言提供找到词的本音和字的本意提供线索。

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隶书和正楷。正楷是我们今天通行的规范性字体,形成于公元三四世纪的魏晋时代。[5]从魏晋以后汉字字型保持相对稳定。而从字型相对稳定的汉文字分出的的口语,则达几百种以上。历史上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方言。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今天方言能够帮助找到形变汉字的本音和本意。如:在吴方言区的靖江“蛇”读“xia”音,和普通话中“夏”字读音相近,说明早期汉字“夏”“蛇”同字(夔),它们都指夏文化的原始图腾崇拜。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文字跟着语言走”,“夔”字形变成同音异体字“夏”、“蛇”。

4.汉语词的音节较少是汉字的一大优点。

根据西方语言学的观点,语言词汇向多音节发展。因为总体来说汉语词的音节较少,多数汉语词只有一个或两个音节,即一两个汉字,有人就下结论:汉语是落后的语言,汉语要向拼音化发展,向多音节发展。

汉语的组成是由“笔划”组成“字”,“字”组成“词”。汉语不必用太多音节表某个意思,用一两个字就足够了,而同一个词在西方语中要用三个或四个音节表示,这是汉语的优点,说明汉字的信息丰富。如:汉语的“医院”,二音节,欧洲语为“hospital/hospitalo”,三四个音节。假设汉语拼音化了,由于拼音文字无法区别许多同音字和词,只能用更罗嗦的办法解决。例如:表示“喜事”,xishi,相同的还有“西式”、“西施”、“稀释”。为了区别上述词意,只好增加字数即音节数来区别:zhide xiqing de shi,xifang de fangshi,Xishi(gudai meinü),jia shui xishi,(值得喜庆的事,西方的方式,西施[古代美女],加水稀释)。增加音节数区别词意,拼音文字显露出“笨重”。这是拼音化了的汉语的结果之一。拼音化的汉字还有一个发展方向,即大量造新词,以缩短词的音节数,这就会导致词汇恶性膨胀。[6]那时的汉语,不论是口语还是文字,向着适应拼音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又嗦又复杂的语言,汉字表意高效和简洁的特点丧失殆尽。汉字拼音化有无实践意义不言而喻。

三、结语

汉语音节少、方言多、同音词多,但汉字字型保持相对稳定的特点,使得我们能够看懂两千年前用这种文字写成的文学作品,虽然我一、汉语中的同音现象

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普通话有22个声母和39个韵母,两者如都能相拼的话,不计声调,可以有858个音节。事实上,普通话音节表里大约有400个有字的音节。

有人统计过,《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达到99%。[1]

400个音节对几千个常用汉字,意味着同一音节表示众多不同的汉字,所以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现象。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Shi可以代表59个字,Ku可以代表29个字。zhū可以是猪、朱、珠、株、茱、诛、蛛等,而yú则可以是鱼、余、於、予、娱、萸、芋等[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汉语同音现象具有的功能

1.强大的组词功能。

虽然学术界对汉语单音节字与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地位一直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汉语是“以说话时的吐词顺序来关联和理解词意的”,同音字,可以按此规则组建很多二级单词,并且不用专门注解,说出来就能被别人理解。如果zhū、yú这两个音没有同音字,只代表猪和鱼的话,可能永远也无法组成单词。由于有了同音字,当茱、萸这两个音碰到一起便能成词。再如:“天”、“明”是两个原意不同的单音词。人们可以用它们构建同其原意相关,但含意不同的二级单词,“天明”、“明天”、“天明了”、“盼天明”。“天”、“明”二词又可以分别与其他很多单词构建“二级新词”,如:天下、天天、天平、天然、天才、天生、天籁、青天、晴天、阴天、白天、聊天、天桥、天马行空、光天化日,明白、明确、明了、明朗、明智、明志、光明、黎明、清明、分明、严明、言明、验明、明知故犯。所以,汉语的二级单词是无限的,谁也无法统计全。[3]就连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汉语水平考试(HSK)都要求学习者掌握5000―8000个汉语常用词才能参加HSK高等考试。

2.同(谐)音形成双关、歇后语等特殊语言形式。

顾名思义,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的双重意义,既能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两类。谐音双关指由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双关。请看以下的例子:

(1)趁早下“斑”,不要“痘”留。――祛斑祛痘化妆品广告

(2)一点珍视明,两点真是明。――珍视明眼药水广告

(3)胃,你好吗?――药品斯达舒胶囊(胃药)广告语

(4)“别吻我,我怕修!”――车贴流行语

句(1)中的“下斑”同“下班”相谐,“痘留”同“逗留”相谐;句(2)中“珍视明”与“真是明”谐音;句(3)中的“胃”和“喂”谐音。句(4)中的“修”和“羞”谐音。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有些歇后语利用谐音表达它的本意。

(5)绊倒趴在粪池边――离死(屎)不远

(6)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7)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文学作品中也常用两个同音词达到特殊的语用效果。例如《雷雨》第二场: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萍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侍萍见到多年来自己一心想念着的儿子,一时激动,脱口而出“你是萍”,但是理智让她顾及到这样做的后果,所以她慌忙利用“萍”与“凭”这两个同音词将话题引开[4]。从中我们不仅可见鲁侍萍的智慧,而且可见她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受害人的无奈。

3.方言提供找到词的本音和字的本意提供线索。

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隶书和正楷。正楷是我们今天通行的规范性字体,形成于公元三四世纪的魏晋时代。[5]从魏晋以后汉字字型保持相对稳定。而从字型相对稳定的汉文字分出的的口语,则达几百种以上。历史上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方言。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今天方言能够帮助找到形变汉字的本音和本意。如:在吴方言区的靖江“蛇”读“xia”音,和普通话中“夏”字读音相近,说明早期汉字“夏”“蛇”同字(夔),它们都指夏文化的原始图腾崇拜。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文字跟着语言走”,“夔”字形变成同音异体字“夏”、“蛇”。

4.汉语词的音节较少是汉字的一大优点。

根据西方语言学的观点,语言词汇向多音节发展。因为总体来说汉语词的音节较少,多数汉语词只有一个或两个音节,即一两个汉字,有人就下结论:汉语是落后的语言,汉语要向拼音化发展,向多音节发展。

汉语的组成是由“笔划”组成“字”,“字”组成“词”。汉语不必用太多音节表某个意思,用一两个字就足够了,而同一个词在西方语中要用三个或四个音节表示,这是汉语的优点,说明汉字的信息丰富。如:汉语的“医院”,二音节,欧洲语为“hospital/hospitalo”,三四个音节。假设汉语拼音化了,由于拼音文字无法区别许多同音字和词,只能用更罗嗦的办法解决。例如:表示“喜事”,xishi,相同的还有“西式”、“西施”、“稀释”。为了区别上述词意,只好增加字数即音节数来区别:zhide xiqing de shi,xifang de fangshi,Xishi(gudai meinü),jia shui xishi,(值得喜庆的事,西方的方式,西施[古代美女],加水稀释)。增加音节数区别词意,拼音文字显露出“笨重”。这是拼音化了的汉语的结果之一。拼音化的汉字还有一个发展方向,即大量造新词,以缩短词的音节数,这就会导致词汇恶性膨胀。[6]那时的汉语,不论是口语还是文字,向着适应拼音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又嗦又复杂的语言,汉字表意高效和简洁的特点丧失殆尽。汉字拼音化有无实践意义不言而喻。

三、结语

汉语音节少、方言多、同音词多,但汉字字型保持相对稳定的特点,使得我们能够看懂两千年前用这种文字写成的文学作品,虽然我们现在的读音和古代的作家读音肯定有差异。这就是中国文字带来的中华文明连续性。这就是17世纪的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tz)和现代的罗斯(Sir Donald Ross)孜孜以求的能独立于口语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文字符号系统。[7]汉语的未来和汉语使用者的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汉字歇后语范文6

关键词可译性限度翻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0036―02

是否可译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包振南在《试论可译性的限度》(《翻译通讯》1983.5)中说:“语言是可译的,因为语言都是表达思想的有效工具,但又由于文化传统、社会条件、语言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有时又是不完全可译的。”

汉语属于表意文字,而维语属于拼音文字,两者之间存在形态和语法结构的差别,这些差别导致在语言形式的各个层次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上可能存在可译性限度。本文试图从语言的各个层次角度对汉译维中的可译性限度加以论述。

一、语音层次

每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语音系统,在翻译时很难用相对应的形式表达,这就会产生可译性限度。诗歌之所以难译,往往是因为诗歌语言独特的语音系统所致。如:汉语的双声叠韵词“彷徨、徘徊、玲珑、琳琅、踌躇”等,利用汉语特有的音、形条件构成,产生了音韵效果和形体美,在翻译成维语时难以实现这种美感。

二、文字层次

汉字是纪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现用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由于汉字是象形、会意、形声三结合的方块字,采取“形、声、义”三维式结构,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体系,它与拼音文字有质的区别,具有独特的形式表现功能,承载语义信息的潜力极大,其视觉分辨率及信息承载量都很高。这是汉语语言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和优点,因此汉语中许多利用文字体系结构设计的拆字、对联等在翻译成维语时很难表达出来。如:

例1 他还说:“赏”字上头一个“小”字,底下一个“口”字,这件东西,很可嘴里放得,必是个珠子宝石。(《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这是宝玉丢了玉之后,家里派人找测字先生算命所说的话。测字是一种迷信,通常是把汉字的偏旁笔画拆开或合并,对发生的事做出解释来占凶吉。此例中把“赏”字拆成两个有意义的部分,翻译成维语时只是照搬了汉字“口”“小”,虽然采用文内解释作补充,仍然很难使译文读者完全理解。

例2 “八”字还没一撇,就把妈不当回事了,那以后呢?(《穆斯林的葬礼》第201页)

此例是利用汉字“八”的构形组成的一句俗语,比喻事情没有眉目,译成维语时只好舍弃了形式,只在语义上译成“还没结婚”,基本达到了对等关系。

三、词汇层次

词汇是指语言中所有词和熟语的总和。词语是概念的载体,概念与一定的经验相联系。人类的经验有相同的或相似的,也有不同的,其差异经思维反映到语言中,在语言之间就会造成不对称现象,而这种不对称在翻译中常常会造成障碍。词汇障碍一般包括词汇空缺、熟语等。

(一)词汇空缺

词汇空缺是指标志某种文化有事物的词、词组和熟语。(因熟语在下文单独加以说明,所以在此只讨论词和词组部分。)这些词汇往往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所以在翻译这些空缺词时,译者很难找到现成的、完全对应的表达。如:

例3 凤姐笑道:“我看你厉害,明儿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红楼梦》第四十三回)

“丁是丁,卯是卯”――“丁”“卯”是天干地支的名称(汉民族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纪录年、月、日),天支错误会影响年月的纪录,同时“丁卯”又谐音木工上的“钉铆”,钉铆错误,便安装不上去。维语中无此概念,翻译时略而不译“丁卯”,使原文意义丧失。

例4 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儿的哭起来了,难道是为了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粽子”是典型的汉民族食品,译文中采用了音译“糖粽子”,对这种食品不了解的读者很难获得真切的感受。

(二)熟语

熟语是指语言中固定的词的组合。每种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熟语,它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词组、短语或短句。它与一般的词组和句子的差别在于:前者作为现成的语言材料存在和使用,后者是在言语过程中临时组合起来。熟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熟语的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歇后语等。

熟语一般具有结构严谨、形式简练、寓意深刻、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的特点,因此深得人们的喜爱。

熟语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翻译时很难同时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矛盾,有时原语熟语中的形象、喻意、修辞,特有的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就可能缺失。如:

例5如雷的掌声过后,队列里鸦雀无声。(《高山下的花环》选自1982年《中篇小说选》第474页)

“鸦雀无声”是成语,形容非常安静,译成维语时喻义与喻体形象无法兼顾,不得已舍弃喻体形象“鸦、雀”,只译出了“静”。

例6 你记住: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要反悔啊!(《秋》第53页)

这是谚语,采用对仗形式,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翻译时虽保留了形式,却把“马”译成了“老虎”,译文读者读后,很难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想象。

例7 淑华碰了个钉子,觉得有点扫兴。(《春》第287页)

“碰钉子”是惯用语,比喻遭到了拒绝或受到斥责,具有鲜明的形象,译成“受打击”,丧失了形象色彩。

例8 我说你得陇望蜀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典故多为形象生动的故事浓缩而成,或是一词,或是一短语,所以语义精练,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而维语中译成了“吃了鸭子肉,还要拔鹅的毛”,套译后尽管获得了与原文大致相同的喻义,但各自产生的形象联想已经是大相径庭了。

汉语歇后语有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可称为喻体,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比喻的解释或说明,可称为本体。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又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翻译中通常具有语言和文化双重障碍。如:

例9 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响。(《水浒传》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