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废气净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废气净化范文1
关键词:生物净化 有机废气 应用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44-02
工业生产常常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如不能进行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与治理,这些气体必将严重的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因此大力开展有机废气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有机废气的主要治理方法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转化法等。尽管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操性,然而能耗高等问题也制约着这些方法的应用程度。
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新型技术。经国外众多研究表明,该技术实操性较强,且成本较低,因此是未来用于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于我国的研究进程,笔者以下将从发展过程、工艺原理、基础理论研究、主要设备及其特点、填料的选择、菌种驯化、工程应用等方面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此外,还将分析说明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1 生物净化废气技术的发展历程
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快速发展于80~90年代。德国和荷兰是世界上首批较大规模的应用此项技术用于处理有机废气的国家[1]。日本、美国等地也已广泛开展了该技术的工程应用,而我国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还很欠缺。
2 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理论研究进展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的实质即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废气中的有机组分降解、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H2O)及细胞质等其它物质。具体而言,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消化吸收碳、氮、磷、氧等营养组分。生物净化法便是通过向生物反应器中投加除待处理废气所含营养物质(即污染物质)以外的营养成分,从而保证微生物主动获取待处理废气中所含的那部分污染物质作为机体生存的营养成分,最终达到去除废气中污染物质的目的。
至今为止,对于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的机理研究,学者们还未形成统一理论。目前,世界上公认影响较大的即荷兰学者奥滕格拉夫(Ottengraf)依据传统的气体吸收双膜理论所提出的生物膜理论(也可定义为“吸收—生物膜”理论)[2]。
3 主要净化装置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机废气生物净化装置包括生物过滤器(biofilter)、生物滴滤器(biotrickling filter/trickling)、生物洗刷塔(bioscrubber)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生物滴滤池和滴滤塔。
3.1 生物过滤器
生物过滤器内的固态介质一般使用土壤、堆肥、木屑等。其优点在于:设备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其投资成本约为传统处理技术,如吸附、吸收氧化等技术的1/10),处理效率高等;其缺点在于:反应条件较难控制,占地面积较大,处理效率不够持续稳定、载体使用周期短等,且该工艺不适于处理较高浓度的废气和产酸废气。
3.2 生物滴滤器
在生物滴滤池中,微生物附着于惰性填料的表面并形成生物膜。有机废气从塔底进入反应器后,其中的有机物质则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后转化为小分子无机物质,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其优点在于:设备少、操作简单、压降低、填料不易堵塞、处理效率高等。与生物过滤器相比,生物滴滤法的反应条件更易控制,因而微生物的活性更容易保持。其不足在于:填料比表面较小,运行成本较高,不适于处理水溶性差的化合物,此外结构和操作均比生物过滤器复杂,同时,营养物添加过量还易造成菌体大量繁殖,床层堵塞、压降升高。为此,A.Laurenzis等人[3]在传统的生物滴滤器中安装搅拌装置,以克服这一问题。生物滴滤器的介质可以采用陶瓷、塑料、粗碎石、陶瓷、活性炭、硅藻土等。
3.3 生物洗涤器
生物洗涤器一般是由洗涤器和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组成,洗涤器主要是物理溶解过程,生物反应器中一般采用好氧处理。该工艺有很多优点,如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压降低,填料不易堵塞等;而缺点在于:设备多,需外加营养物,成本较高,填料比表面积小,对液相中菌体生长活动的控制比较困难,限制难溶气体的处理效率等。因此生物洗涤器远不如前两者应用广泛。
3.4 小结
不同成分、浓度及气量的气态污染物,各有其有效的生物净化系统。生物涤气塔适用于处理净化废气量较小、污染物质浓度大、易溶解、生物代谢较慢的废气。对于气量大、浓度低的废气可采用生物滤池处理系统。而负荷较高及污染物降解后会生成酸性物质的,则以生物滴滤池为好。膜反应器和活性污泥法目前使用还比较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 填料的选择
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其性能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因此国内外研究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
魏在山[4]等人采用不锈钢环、瓷环、陶粒、塑料环、海藻石、轻质陶块、煤渣等作为填料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七种填料的净化性能顺序为:海藻石>轻质陶块>陶粒>瓷环>不锈钢环>煤渣>塑料环。
孙珮石[5]等对轻质陶块、瓷环、不锈钢环、塑料环4种填料进行实验室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轻质陶块是一种优质廉价的生物滴滤池适宜填料。
Woertz[6]等对聚氨酯泡沫塑料和珍珠岩作填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以聚氨酯泡沫塑料为填料的生物滤池取得了更好的处理效果,这种填料同样可以应用于生物滴滤池。
5 菌种驯化
在以往的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研究中,一般采用废水处理所使用的菌群经目标污染物培育驯化后,直接用于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因此培育驯化废气净化专用菌种尤其重要。
陈建孟[7]等人采用假细胞杆菌属GD11菌株对生物滴滤池接种挂膜,成膜后的滴滤池可用来净化二氯甲烷废气,其去除率达97.6%,最适宜的pH值7.0±0.5,温度28.5±2℃,浓度为0.709 g/m3,EBRT为11.8 s。
孙珮石[8]等人用气相培育驯化法培养获得废气净化专用菌种,由其挂膜制作的生物膜填料塔对废气中甲苯进行净化。实验结果表明,气相培养法所得菌种对甲苯的净化性能明显优于液相培养法所得菌种。
6 现存问题及建议
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作为一项清洁、廉价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国外已经有近40年的应用历史,但在国内却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对于各种废气的生物法处理研究发展也很不平衡(目前该技术研究应用大多为含氮、硫的无机气体,对有机气体的实际应用还很少报道)。基于此,笔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拓展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的研究。
(1)目前生物净化废气技术还只适用于低浓度的简单废气,且该技术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无机废气领域,对有机废气领域的研究还十分不足,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前人研究较少或没有研究过的对象的研究,同时注重有机混合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总之,应加宽生物处理废气的应用范围。
(2)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在填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针对废气治理领域的最佳填料还有待探索,因此建议加强重视对不同填料的性能的研究,提高填料的表面性质及其使用寿命。
(3)加强与其它优秀处理技术的结合,同时不断改进设备结构,研究工艺条件,提高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开展新型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气过程的局部性能研究,从微观、局部、瞬态角度,从实验、理论及数值模拟三方面揭示生物反应器中局部流体力学、传质及生化反应性能参数的分布规律,为过程模拟优化设计、操作与控制及工程放大提供依据。
(4)对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净化有机废气开展中试及工业级试验研究,使其成为新型、高效、经济、实用的有机废气净化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
(5)建议将生物工程技术(如激光诱变技术、基因重组技术、代谢工程、细胞固定化技术等)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中,通过传统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开展高效优势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以获得高效降解废气中污染物的微生物菌种。
(6)遗传育种、驯化培养及其载体固定化技术研究,适合于特定有机物降解的细菌种类和接种方法有待研究。
尽管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生物过滤器为代表的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化应用,但目前各种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有待完善。不过,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学科的进一步交叉、渗透、融合,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必将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更好的应用于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 魏在山,孙珮石,黄若华.生化法净化工业有机废气的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1(1):21-23.
[2] Diks R M M,Ottengraf S P P.Verification studies of a simplified model for the removal of dichloromethane from waste gases using a biological trickling filter.Bioprocess Engineering, 1991,6(3):93-99.
[3] Hantmans,STrarnperJ.Dirchhloromethane removal from waste gases with a trickle-bed bilreactor[J].Bioprocess Engin,1991(6):83-92
[4] 魏在山,孙珮石,黄若华,等.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填料选择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23(2):40-42.
[5] 孙珮石,黄兵,黄若华,等.生物膜填料塔净化工业废气用填料的研究[J].化工环保,2002,22(4):195—198.
[6] 李云路,李建军,孙国萍.生物滴滤池中废气有机物的生物降解[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2):119-123.
废气净化范文2
【关键词】油田;科研经费管理;创新
一、引言
科技研发是企业提升整体素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创新工作的基础,对于油田企业同样也是如此。近年来,油价长期处于低位运行,油田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实现降本增效是目前急需开展的工作。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通过管理举措降低其它费用成本已不具备太大空间的情况下,通过科研提升产品业务的附加值以提高利润率是可行的途径。因此,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帮助企业的科研工作。本文对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对油田企业的重要意义
资金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对于油田企业更是如此,油田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投入比较大,其中占据相当比重的一个部分就是科研经费。而科研经费应该如何使用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关键就在于管理的精细化。
企业要集中研究,制定科研经费的投入数额,然后出台相应的措施和管理制度对经费的花销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这样,才能使经费真正的花在刀刃上,才能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才能研发出新的产品和技术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我公司针对具体的情况,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了管住、管好、管活、管出效益的要求,力争让企业投入的资金真正的收到相对应的回报。同时,我们还利用现代化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块,将每一笔经费的来源和支出反映在信息系统当中,从而有利于更好的管理。
三、进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手段
随着油田企业对环保、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技术服务的深入和课题的不断增加,公司的研究任务也越来越重,承担了国家项目,集团公司的项目以及新疆油田公司的各类研发项目,每年投入的科研资金也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以往传统的管理方法已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的管理方式共同融入到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当中,不断的促进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1.推行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预算是科研经费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预算的制定,可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有一个预先的判定,从而在之后的科研管理当中可以更加的有序。预算的管理中,一个核心的词语就是精细,我们必须要把科研经费所使用到的各个方面都想到前面,才能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更加有条理性。在进行预算的编制的时候应当首先成立一个科研项目预算领导小组,因为油田企业的科研工作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多,需要财务部门和各个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制定好准确的预算。
2.搭建科研经费管理平台
科研经费管理平台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油田公司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将科研经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解下放到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通过科研经费的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对各个项目经费的支出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便于审计和监督部门对于每一笔科研经费的花销进行审核,这样,就可以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同时,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方面,我们要建立一套良好的制度,将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创新,研究出新的产品和技术。
3.提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主体还是人,我们要做好科学研究经费的精细化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素质和水平。一方面,对于科研人员来讲,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更加精细的角度和更加全面的想法以及更加实用的产品、技术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对油田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以实际情况为指导,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针对管理人员而言,对于精细化管理要负起责任,从经费的支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着手,明白每一笔资金的流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我们要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精细化管理,任重而道远,管理层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4.注重科研项目的效益分析
随着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科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及时获得科研成果与加快成果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的科研计划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以效益为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突出重点提高质量。财务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共同参与投资计划决策;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科研经费管理平台跟踪项目管理,加强经费控制,合理支出,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科研项目通过验收后,我们要进行分析评价与全面预测,促使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四、结语
油田企业的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从细节出发,弄清楚每一笔钱的来源和支出,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建敏. 浅谈油田企业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J]. 石油科技论坛,2012,01:33-35+70.
[2]张京先,刘晓煜. 实施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 会计师,2013,06:73-74.
[3]黄琨. 制定成本定额标准 细化科研项目管理[J]. 石油科技论坛,2008,01:61-64.
废气净化范文3
现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许多企业追求专业化经营的同时,为何还有众多的企业热衷于一体化经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和范围经济理论来解释。我们在这里将交易费用的概念范围扩展为企业在一个完整的生产经营周期内所有费用成本的加总。企业的一体化经营行为将原来一系列的外部交易内部化,企业选择通过内部交易而不是外部市场来完成经营活动可以从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得到解释。假设企业选择一体化经营也就是选择内部生产和经营时的总的交易成本为CI,选择通过市场来实现经营活动的交易成本为CO。如果满足条件CI>CO,企业自身的理性将使它不会选择一体化经营,因为选择一体化经营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相对于其他的经营方式更高;如果CI=CO,企业的两种经营方式无差异;如果CI
我们还可以从范围经济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的一体化经营行为。范围经济理论认为,当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具有成本次可加性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就存在范围经济。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也就是说,企业单独生产多种产品或经营多项业务所花费的成本总和小于由多家企业来提供时的成本。在这样一个条件下,企业进行一体化经营就有它存在的经济学理由。TC(Ai)是企业单独生产产品或经营业务Ai时的成本, TC(Ai)为企业联合生产各种产品或经营多项业务时的总成本。
以上的论述主要是阐述了企业选择一体化经营策略的动因,至于企业具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者说企业在拥有哪些前提条件的情况下适合进行一体化经营以及实施一体化经营策略是如何降低交易成本的,我们可以从三种不同的一体化经营方式分别展开。
一、纵向一体化经营
当企业现有销售商对出厂价格压得过低,或不可靠,或不能满足企业销售需要,现有经销商有较高利润,企业具备销售自己产品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时,可以考虑采取前向一体化经营策略。当企业当前供应商对原料价格提得过高,或不可靠,或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现有供应商利润丰厚,原材料价格稳定至关重要,企业所处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对上游资料需求将不断加强,供应商数量少而需求方竞争者数量多,企业需要尽快地获得所需资源等时,可以实行后向一体化经营策略。
纵向一体化通常可以通过纵向的兼并与收购或自行设立相关的部门和机构来获得较为稳定的经营环境,包括确定的投入要素供给,或确定的产品市场,以消除企业外部环境中的部分不确定因素。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动是不确定的,理论上,当需求变动引起价格波动时,供给会随之调整,以达到新的供需平衡。但实际上,价格的调整并不像理论假设的那样在瞬间完成,供给更不可能按市场价格在瞬间调整完毕以满足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供给的变动具有时滞性,具有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不可能在瞬间完成。因此,在任何时期的市场中,需求可能不等于供给,相对于需求来说,供给可能不足或过剩。在某一时刻,消费者可能买不到某种商品,而生产者也可能承担因产品过多而卖不出去的危险。这样,如果厂商实行纵向一体化经营策略,通过后向一体化,厂商就可以降低投入产品供给中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前向一体化,厂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市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虽然在实施一体化经营策略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的增加一些像协调和管理成本之类的成本。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典型例子是2004年3月我国四大钢铁企业投资海外铁矿石企业,通过与其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澳洲一家铁矿40%的股权,从而拥有每年购买1200万吨铁矿石的权利。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进口了2亿吨的铁矿石,占全球铁矿石可贸易量的1/3,我国对铁矿石进口依存度目前已达50%。我国四大钢铁集团海外买矿被认为是我国钢铁业试图摆脱被上游铁矿资源控制的一个重要战略。
二、横向一体化经营
当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提供很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具有成功管理更大规模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和人才,竞争者经营不善而发展缓慢或停滞时,适合采取横向一体化策略。战略协同是横向一体化的基础。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企业重组将更加规范,利用并购游戏获利的可能性将更小,获得财务性收益将不再是收购的最主要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横向并购(联合)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融资圈钱和市场炒作,而是在明确的战略指导下的战略并购,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集中并购双方的优势,快速壮大企业的实力,迎接国际大企业的不断蚕食及国内市场的竞争甚至与国际大企业争夺国际市场,或者最大限度地占领地区市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通过实施横向一体化经营战略,可以变竞争为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节省大量的竞争费用,不失为一种长远的战略行为。此外,我们要注意在采用企业集团式的企业联合中,必须有一个核心企业。它要有相当的规模,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废气净化范文4
关键词:化工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评价改进措施
1 问题的提出
近一个月来,云南曲靖的铬渣污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云南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避过层层监管,将5000吨具有很强危害性的废物铬渣倾倒在河道边,造成了该地区的水源严重的污染。继5000余吨剧毒“铬渣被非法倾倒”事件之后,在云南另一个地区又曝出此类事件,在南盘江边,被曝出了违规堆存了22年之久“铬渣山”,这就可想而知它们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了,不仅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共产生了4573万吨危险废物。据专家推算,“十二五”期间,全国化工废弃物将会以年均5%~7%的增长率增长,但与之匹配的处理能力却不能够满足要求。而同样的问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它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探索如何用新的方法来减少化工废弃物的排放。但是在化工废弃物排放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对其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项工程项目运作之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所以,对化工废弃物的排放的环境影响评价只是一个环节,但是评价的内容至关重要。
2 环境影响评价
2.1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1969年,美国率先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并通过《国家环境政策法》进行了相应的制度规定。随后,其他的几个发达国家,如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法国等也开始重视环境影响评价。中国于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环境影响的报告书。并且规定了报告书所涵盖的范围要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等做出环境影响评价,目的是便于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这也是其评价内容。对一个化工废弃物排放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根据化工废弃物的特点以及其排放对周围的人和物等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定。化工废弃物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废物等的性质、排放量和排放方式等,对周围水源,居民,牲畜,动植物、大气、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等进行综合评定,也是评价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方法一般包括有重叠法、矩阵法和环境评价系统法等。当然针对化工废弃物排放来说,采用什么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化工废弃物排放对环境影响评价是需要综合生态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应用环境质量指数进行全面的评价。
2.2 化工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的特征
化工废弃物包含种类繁多,并且根据不同的化工工艺所产生的废弃物也不同,包括了化工废水、废弃、废渣、粉尘、放射性废物等等诸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本文主要针对化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析,其另外一个别称是“化工固废”,是指在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半固体或浆状废弃物,以及化工反应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添加剂、多余原料及杂质等。化工固废的特点众多,危害严重,其主要的特点和危害有:
①占用地大,扩散性小。化工废弃物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进行堆放,这样就会接触到空气和土壤以及水源,只有在有像空气和土壤以及水源这样的媒介时,化工废弃物才会造成环境危害作用。
②废弃物产生量大。化工废弃物的排放量直接与化工厂生产规模联系的,同时化工厂的生产水平以及原材料的质量也与化工废弃物的产量成正比的。
③危害的废弃物种类多,有毒物质含量高,组成复杂,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不同的化工废弃物的有害物质差异很大,有些物质可以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转化产生反应,对水、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一旦对化工废弃物处置不当,则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化工废弃物排放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把关,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在体制上进行杜绝,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3 化工废弃物排放对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在环境保护方面虽然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控制,但是总结起来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①法律法规规定范围模糊。比如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都在大范围上规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是没有对一些细微之处进行严格控制,致使很多人都占了法律的空子。又如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条例只是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而在固体废物方面,只涉及固体废物处置管理方面的法规,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但是对有关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标准没有进行明确把关。
②监管机构监管疲软。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就像刚不久发生在云南曲靖的废物铬渣倾倒事件上,这难道真的无法控制吗,其实不然,这跟监管有很大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讲,这都是监管不到位造成的。所以,对于化工废弃物排放对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建立一套属于其专有的评价体系。
3 化工废弃物排放物对环境影响评价改进措施
3.1 构建社会团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化工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需要调动广大人民共同参与进来。化工废弃物的排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堆存于地表,不经过处理,使其在自然环境中自行分解,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是人们可以感知的,所以公众有权参与对其生活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并对其涉及公众环境权益问题进行叫停。对化工废弃物排放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更能够适合人生活居住的环境,发现和预防化工废弃物排放等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的生活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防止它们对自然环境不良影响的产生,更好的保护好环境。但是我国目前有些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而且相应的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的人力物力远远不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需要,所以,对化工废弃物排放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行为不能够准确及时的评价,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社会团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
3.2 加强化工废弃物排放对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化工废弃物排放危害严重,所以需要在以下几点上进行加强控制。
①实行“三化”原则。化工废弃物排放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公害化。这是其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则,化工废弃物的排放需要考虑其排放的危害程度,对其排放就要按照国家对化工废弃物排放防治标准,实行“三化”原则。
②全程监控原则。对于需要排放废弃物的化工企业,进行全程监管,对其产生的源头进行控制,从企业源头进行治理,满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后准许排放。
③分类管理的原则。化工废弃物种类繁多,可以将其分类,进行分类控制排放和利用。
4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让排放到环境中物质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化工废弃物排放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控制的点很多,所以实行化工废弃物排放三原则,目的是让环境影响评价发挥作用,创造一个美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阳等.固废管理的问题与建议.环境保护科学,2001.
废气净化范文5
关键词:消费资本化 财务与会计 实践困境 应对措施
一、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提出
在企业利益相关者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其共赢尤其是实现消费者偏好与生产者意愿的良性互动,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消费资本化理论提出,将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购买视同对企业的投资,即将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注入企业为消费者开设的个人投资账户,根据预期盈利情况,将个人投资账户的累计额和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分期返还给消费者(陈瑜,2006)。一方面,使消费者参与企业投资、分享企业经营成果;另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使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这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具有了投资的性质,因此,消费者兼为投资者,成为“双重利益相关者”。同时销售收入亦具有了双重属性:收益与资本。然而在实践中,该理论依然存在着诸多障碍,笔者从财务与会计视角进行分析并提出其改进思路。
二、消费资本化源于企业财务治理的障碍
(一)消费资本化难以从事实上赋予消费者与其股权相对等的企业控制权由于资本结构具有较强的财务治理效应,消费资本化进而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将引起企业控制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重新界定。股本和债务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是控制与治理结构(WillamSon,1988)。在消费资本化的过程中,消费者一旦完成了购买行为便转化为投资者,进而导致资本结构的改变。根据资本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消费资本化应给消费者带来相应的控制权,然而,在实践中这一权利的获取与实施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同为权益资本,由消费资本化所产生的消费股权在事实上难以获取与股东股权(为与现行股东权益相区别,笔者将前者称为“消费股权”)相一致的控制权。股东股权根据其控股比例,可采用用手投票履行自身的控制权,或用脚投票来实现资本的择优转移以利于资本增值。相反,消费者一旦完成购买,其投入的资本便成为一种“沉淀资本”,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初始投资选择,无法实现资本的自由转移,从而违背了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规则,这与“共赢”的初衷相去甚远。二是即使消费者在事实上拥有较高的股权份额,能否实施与其相应的控制权依然是个疑问。消费者远离企业,受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搭便车”心理的影响,少有消费者能真正对企业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提出个人意见;同时,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种种不利因素都将增大消费者与股东、债权人及经营者之间的成本。该理论将“年返利额”等同于“剩余收益”,即X,=IV/al,根据这一公式所求得的收益仅仅是在固定契约期内既定现值下的年金,一旦返利期结束,消费者将不再持续享有剩余。从量上而言,该返利额大大低于股票股东根据其持股份额所获取的剩余收益(这里假设:固定契约期≤企业存续期);从质的方面看,返利额仅是固定契约期内根据固定返利率获取的回报,与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剩余的分配区别明显。因此,返利的获取并不代表控制权的履行。
(二)消费资本化难以融入企业相机治理机制现代企业主流理论指出,企业所有权具有“状态依存”特性,当企业收入到达股东满意状态时,经营者掌握控制权;当收入可支付负债(工薪)但股东不满意时,股东拥有控制权;当收入不能支付负债时,债权人取得控制权。但是,当消费者不满意时,控制权却很难从其他相关者手里转移到消费者。其理由在于:首先,当企业在固定契约期内出现亏损时,消费者的投资收益能否同股票的投资收益一样,不予分配或延期分配,该理论并未涉及。即使可延期返利,其结果是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源于货币时间价值的损失;另一方面,延期返利将给企业带来一种利益,其性质的界定游离于“利得”与“负债”之间,因此,对该项利益的摊销亦存在着较大的人为调节空间。其次,当企业严重亏损而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目前尚未有任何法律条文界定消费者的清偿顺序,即消费者能否进入清偿顺序,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消费资本属性的界定。笔者认为:消费资本具有“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双重属性,同理,企业所承担的资本成本也兼有“利息”与“股息”的二重性。一是资本返利具有固定的契约期、返利率,进而将产生固定的“返利额”,这类似于“利息”;二是这种返利源于消费者的投资,因而具有“股利”的特性。正是基于消费资本的双重属性,因此,在实践中难以界定其清偿顺序,相机治理机制的作用也随之减弱。
三、消费资本化源于会计的障碍
(一)会计确认:收入的即期性与资本的远期性之间的矛盾狭义的会计确认主要针对两个基本问题:在交易发生后以何种要素进行记录和报告;何时记录和报告。根据消费资本化的思路,“企业将消费额(CM)扣除产品的生产成本(PC)和销售成本(SC)之后,将其余额的一定比例(R)记作消费者在本企业的投资(JV),即IV=(CM-PC-SC)×R。就确认的第一个问题而言,如前所述,IV具有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双重属性,在将CM确认为收入的同时,IV却面临着“负债”与“权益”的两难选择。就第二个问题而言,先不妨遵循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思路,将IV确认为企业的一项“实收资本”。在商业信用较为普遍的情况下,由赊销所引起的“收入”及其部分资本化带来的“资本”,二者在确认中存在一个时间差。其中CM可在销售行为发生之时予以确认,而对于IV,由于我国实行实收资本制,企业须以实际收到的或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假定A公司2007年1月1日向消费者赊销商品,价款1000元(CM),生产成本500元(pC),销售成本200元(SC),信用期为3个月,那么“收入”以会计实际确认的价值量1000元于2007年1月1日入账,并同时结转成本;而“实收资本”(IV)的确认则应推至4月1日实际收现之时。此时的IV由于包含3个月的时间价值而须以一种终值形式入账,即IV×(1+it)。这种收入确认的即期性与资本确认的远期性无疑增加了会计确认的模糊性。
(二)会计计量:收入计量的产出视角与资本计量的投入视角之间的非协调性消费资本具有资本沉淀效应,即企业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这使得企业完全可以靠后加入的消费者的收入来支付先加入者的回报(陈瑜,2006)。在此,可理解为当前“收入”中含部分先加入的消费者投资带来的消费资本,即当期“收入”是既往的消费资本与现实的经营成果共同作用的产出。因此,对该项“产出”宜采用产出视角的计量属性,如现行市价、公允价值等。而对于“资本”的计量基于投入视角,历史成本以及现行成本均为适当的选择。根据以上分析,该理论在实践中,对于同一交易所涉及的多个会计要素采用基于不同视角的计量属性,难免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会计记录:难以融入现行会计记录体系案例同上,在1月1日交易发生之时,可分别进行以下三个分录:确认当期收入。借
记“应收账款”1000,贷记“主营业务收入”1000;结转销货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500,贷记“产成品”500;确认期间费用。借记“营业费用”200,贷记“现金”200;并于月底结转利润300元。该项交易在发生时,可依照现行会计记录体系进行记录。在4月1日实际收现时,销售收入收现:借记“银行存款”1000,贷记“应收账款”1000;但在确认资本时存在一个问题,贷记“实收资本”75(假设“收入一资本转换率”为25%,300×25%=75),而借方却难以与之匹配一个恰当的“资产”类科目。若按常规,实际收到投资人的投入可直接根据投入要素的形式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科目,但在此遵循常规无疑是重复记录;若重新设置一个资产类科目,将打破现行记录模式,造成记录程序的复杂化和记录成本的增加。
(四)会计报告:表内报告和表外披露的两难选择会计报告不仅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更是一个“成本――收益”权衡的过程。消费资本化的初衷是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利益双赢,那么企业在提供该类会计信息时,将全面考虑报告的成本与收益能否效用最大化,进而能否增加从该行为中获取的经济利益。这里企业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消费资本化的相关信息是表内报告还是表外揭示。若选取表内报告,那么意味着实行消费资本化的企业力图将该行为的相关信息融入现行“三大报表”体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成本颇高:将“实收资本”或“股本”划分为“消费者权益”和“股票股东权益”两大部分增加了报告的复杂性和报告成本。另外,销售收入中的多少份额转化为?消费者权益,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如企业出于避税考虑,可能在某会计期间选择较高的转化比例从而虚减当期收益。由于消费资本兼具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双重性质,那么企业承担的资本成本也兼有“股息”和“利息”的双重属性,这一部分支出是税前抵扣还是税后扣减,是列示于“利润总额”之前还是之后,对此做出判定和选择都将增加企业的报告成本。相反若企业选择表外披露,同样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一般来说,附注的作用是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理解报表内容,但企业将诸如消费资本化所带来的“收益”和“权益”等信息“堆”入附注,无疑是增加报表的理解难度。
四、消费资本化的实践路径
(一)优化企业财务治理:以混合产权的确立为突破口 财务治理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衣龙新,2005)。产权的确立进而财权的界定无疑构成了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发挥效用的一个物质基础。根据前述分析,消费资本化理论难以实施的一个关键瓶颈是消费资本产权界定的模糊性。鉴于消费资本兼具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双重属性,笔者试以消费资本混合产权的确立为突破口,赋予消费者混合权益索取者的身份,以探索基于消费资本化的公司财务治理模式。
首先,混合产权中所内生的“混合索取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为类似于债务资本成本的索取,企业以“年返利额”的形式在税前支付给消费者,即“静态索取层”;第二层为类似于权益资本成本的索取,企业根据当期经营成果以非固定的比例于税后从留存收益中拨付给消费者,因此,称之为“动态索取层”。具体在固定契约期内,遵循“分期返利”模型,从企业角度而言,这一过程体现为企业由于进行债务融资所让渡的部分经济利益;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则体现为对固定权益的索取。之所以将该层次的索取视为消费资本混合索取权中的较低层次,是基于以下理由:“年返利额”受固定返利率(i)、固定契约期(t)及固定资本转换率(R)的约束,与初始投资的流量、流向及结构无必然联系,难以充分展示“消费者初始投资一负债融资治理一企业收益一权益索取”之间的内在关系,也难以客观反映出资本结构与企业剩余之间的互动,因而是一种典型的“静态”索取。在固定契约期满之后,企业根据消费资本的初始投资将IV转换为股本,并发放消费者股权凭证――类似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赋予所有者在持续经营期内根据其股权比例分享企业剩余的权利,即赋予消费者“剩余权益索取者”的身份。由于该层次的索取不再囿于固定的时期与回报率,因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总之,只有将消费者的投资、企业收益的变化及剩余的索取三个因素紧密结合起来,才真正实践了消费资本化理论的初衷。这里有一个操作性较强的问题须引起注意,即资本转化率的确定。资本转化率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财务激励工具,对消费者投资的流量与流向起到了引导作用,笔者建议借鉴管理会计中的弹性预算思想,并将其与激励――约束相兼容的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先通过销售网络实时测算出某一特定消费者的消费比重IVR1(IVR=IV/SR)。由于现代生产与销售不再是大批量大规模的重复劳动,而是针对特定消费群特定需求的个性化活动,加之推行消费资本化的企业多具有强大的网络支持,因此,该比例的确定是现实可行的;然后根据不同的消费比重划定不同的区间。为强化其激励效应,宜采取间距逐步扩大的累进形式;最后对不同的区间设定差异化的资本转换率。
其次,根据“剩余索取权与企业控制权相对等”原则,赋予消费者一定程度的实质控制权,并将其引入相机治理机制。由于现代企业已由大众化、大规模、重复性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变为面对特定消费群的个性化生产,因而满足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一个切入点。“消费者”对企业的意义不单纯是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融资渠道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本沉淀”效应,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战略发展进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起到了导向作用,消费者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已成为企业一个极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基于此,企业赋予消费者控制权无疑是对新型竞争环境一种理性的适应。具体而言,可在股东大会中成立专门的消费股权委员会,选择近期(5年)与企业保持稳定往来关系且消费比例较高者为其成员,代表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对企业产品研发方向等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同时,由于消费者与其他监督者相比更具独立性与外部性,因此,能对“消费资本”的保值增值提供更有效的外部监督。关于相机治理问题,可分为两个层次:在固定契约期内若遭遇企业破产,消费资本等同债务资本应优先于股权资本全额返还,消费资本的投入者通过消费股权委员会与债务人共同实施企业重大决策权,尤其是清算财产的处置;在固定契约期之后,若企业收益难以满足消费资本提供者的要求,则其将获取由经营者一方转移而来的企业控制权。若在此期间遭遇企业破产,消费资本将视同权益资本,仅承担有限责任。
(二)完善消费资本化过程中的会计程序:对现行会计程序的扬弃消费资本化的会计程序,采用以下方式:
(1)会计确认:以多元确认标准的引入为切入点。会计确认构成了整个会计程序的起点,而消费资本化理论在实践中遭遇到的种种源于会计领域的障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会计确认的非规范性所造成的,因此,笔者建议引入多元确认标准,提高与此相关的会计要素的确认质量。多元确认标准主要是针对消费资本化过程中收入确认的即期性与(商业信用条件下)资本确认的远期性这一矛盾提
出的,具体而言,在发生实质交易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一项收入(CM);在实际收到货款时(递延至以后若干会计期间),遵循收付实现制将其确认为“实收资本”。这里收入确认即期性与资本确认远期性的融合,实质上反映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兼容与互补的发展趋势。
(2)会计计量:倡导分层转化模式。如前所述,消费资本化引发的收入计量与资本计量的不和谐,从表面来看是一种对立,但究其本质,“资本”的源泉是与其相关联的“收入”,是由收入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产物,因而二者又具有统一性。基于此,在计量收入与资本时可尝试建立一种分层转化模式――当发生赊销时,采用产出视角的计量属性诸如现行市价来反映收入;在实际收款时,对于从整体收入中剥离出按既定转换率折算的“实收资本”即(CM-PC-SC)×R,由于折算率R是交易双方谈判的结果。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其充分体现了厂商与消费者之间“被动相互抗衡――主动谈判协商――利益相对统一”的一种不断发展的双边关系。同时,反映了资本折算率(R)这一人为调节因素指标中所蕴涵的“人文理财”理念。
废气净化范文6
从多次的短信、电话交流当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谦逊和亲和,他会因为采访不能成约而向记者表达歉意,甚至在见面之后,他还在说:“推脱了这么久,真是不好意思,向您致歉。”其实,话说回来还是记者叨扰了他的工作。
也正是他的谦逊和亲和,让记者对接下来的采访充满了期待。在将近两个小时的交流过程中,从工作到生活、从团队建设到项目实施,再从IT规划到具体实践,每一个方面都详细讲述,每一块讲述中都透着真诚,让人倍感亲切。
IT战略规划也要迭代
崔启佳向记者介绍,目前飞鹤的IT部门整体上实行的是分层的管理体系,组织方式一种是信息化管理部职能板块体系,其下属四个子部门,分别是项目建设组、系统运营组、基础架构组、数据中心。另一种组织方式是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当有大型项目实施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一般单独靠项目建设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信息部其他组以及公司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成立专项项目组,以项目建设组的项目经理带队协调各部门,并在信息部PMO机制管理下,协调各部门在公司层面整合推进。
在这两种模式之下,崔启佳关注的是整体的规划落地以及战略方向的把控。比如说,当飞鹤全面明确要向移动化转型的时候,他大概深入思考了一两个月,最后决定不管是内部的协同办公,还是在营销管理和消费者服务层面,未来都需要全面向移动端转型发展,所以说对IT战略方向的判断和把控还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他还需要跟进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比如智能制造项目群制定的业务目标和价值收益、阶段性目标是否合适以及所有的目标是否形成业务核心能力体现企业整体的投入和产出。
具备了清晰、高效的规划和管理体系,飞鹤IT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就显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2011年以来,飞鹤大概经历和落地了两代IT战略规划。第一代IT战略规划,飞鹤信息化主要关注四个能力的建设,其中包括食品安全控制能力、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管理能力、营销管理能力以及消费者服务能力。这一时期,信息化建设主要侧重从单向支撑向集成整合方面发展。
从2015年开始,飞鹤进行了IT战略规划的迭代。这一时期关注于IT打造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何为IT核心能力?“IT 必须具有竞争性和收益,就是说它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是带有在市场上辅助或者决定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不仅仅是企业的基础能力。”崔启佳如此说到。
为了支撑IT核心能力的建设,在总的IT战略规划之下,飞鹤还实施了四项IT战略分支:
一是智能制造战略,指的是以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载体来重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资源。企业整体的智能制造业务体系包括业务自动化、生产数据采集、物流仓储、供应链等流程的智能化操作。无论是物流现场的拣货、发货、装箱、装车、发运等环节,还是分销领域所有的经销商,都需要用PDA扫码枪进行产品的扫码。而门店所有的导购都要用手机来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采集产品以及消费者的信息,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是移动互联战略,其定位是重组企业、消费者以及渠道的关系。企业与渠道之间要使用PDA扫码枪进行信息采集,并通过网页或微信端管理经销商,目的是通过移动化将多方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实时接收并反馈企业的业务信息。另外,自去年5月份开始,飞鹤向导购推出了门店管理APP,所有的门店导购要使用该APP进行销售数据的提报以及消费者信息的采集。还有就是今年年底,飞鹤将上线会员服务,这样一来移动化将覆盖整个经营和消费者服务环节。
三是大数据战略。飞鹤将业务系统中沉淀下来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交易性数据,这类数据将进入数据仓库;另外一类是维度和指标型数据,这类数据进入数据标准化平台,最后将两类数据进行统一,并在上层系统当中进行展现,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从而在数据门户上清晰反映出企业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和业务问题。这样一来中高层可以用来分析,基层人员也可以完成替代以前一些复杂的、传统的工作。
四是云计算战略,主要关注IT的交付能力。IT的交付能力由原来比较传统的方式到变成以私有云、公有云的混合模式部署。现在飞鹤硬件资源的采购不会再经过一个采购周期,而是以一个季度为单位集中补充计算资源,并且内部已经实现虚拟化。当硬件部门或者某个项目需要硬件服务器,或者是需要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的时候,可以进行快速交付,而不用像以往那样,要经过立项、审批、采购、比价等复杂的流程。
同时,SaaS模式也有利于企业IT实现软件快速交付。IT软件交付是指项目的实施、试运行以及整个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通过采用SaaS模式可以不再经过像传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调研、流程梳理、改造、本地化定制、测试、试运行等复杂流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快速试错。崔启佳说:“在这个过程中,就看谁试错的效率更加有效,不行就可以快速撤退。”
处处彰显数字化
在飞鹤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过程中,数字化建设和推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飞鹤都在致力于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数字化精准营销以及服务能力的打造。
在崔启佳看来,数字化首先要保障流程高度的有效和价值化,其次要实现业务的流程化、显性化、标准化以及智能化,最后要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并赋予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飞鹤始终推进跨部门之间的流程协调工作,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飞鹤通过MES系统的上线 ,要对生产制造的现场操作环节进行流程优化或流程再造等数字化建设。
在实施了SRM系统以及经销商管理门户之后,经销商招投标、竞采购的一整套流程都要通过MRP2形成采购任务,当将形成的采购订单推到SRM系统当中去之后,系统会自动推荐一家供应商。
正是因为有了数字化,后面整个基于数据的应用让一些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变得更加智能。
信息化引领智能工厂建设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6智能制造144个入选项目中,飞鹤乳业的婴幼儿奶粉智能工厂成功入选。
崔启佳介绍说:“飞鹤智能工厂的规划分为四层:第一是智能设备层,这一层要支持数字化、可控制、可连接网络、有计算芯片、有计算逻辑、可以接受指令、可以上传状态。除此之外,另外三层分别是现场操作的信息化、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以及数据看板的信息化。”
另外,飞鹤乳业工厂智能化主要包含了四大方面:
一是生产线智能化。引入国际最先进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引入自动化加工设备、智能化生产设备、智能系统软件,并保证所有生产车间。生产环节均可联网,可以随时调取生产任务,生产数据能及时上传。
二是生产执行过程管控智能化。建设全面的生产执行过程控制系统,严格管控每一个生产环节,主要包括:生产计划排程(ERP、MRP2系统),包装智能化(自动赋码及采集系统),仓储物流数字化(SCM系统),质量检测自动化(LIBS系统),各系统之间通过BI数据集中管理平台进行数据集中及数据交互,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管控。
三是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化。对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智能采集,生产物料、半成品、成品均有唯一身份识别码“二维码”,使用工业采集器对生产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全程掌握最为精准的基础数据资料。采用GE中控联网,能够实时监控生产环节各项指标数据;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生产环节中出现的故障,并能实时报警,方便第一时间进行排查。
四是仓储与物流智能化。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及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自动仓储,库存自动监控;对所有物料,半成品的领用、投料、出入库都进行电子扫码操作,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及完整性;对来源及半成品进行统一编码处理,方便自动化管理及物料核算。
团队价值观塑造至关重要
为了支撑企业的IT战略以及智能工厂建设,崔启佳在人员梯队的建设和团队人员的打造方面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在进入飞鹤之前,崔启佳有着丰富的信息化从业经历。不仅在高校、大型制造业集团、外资制造业企业从事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还去过咨询公司,负责企业的IT战略规划、企业的流程再造、企业的信息化评估和考量,直到进入飞鹤乳业。
从他的工作经历中不难看出,信息化贯穿其中,作为主线,始终不曾动摇过。当被问到是不是有长远职业规划的时候,他表示,希望在信息化这个专业领域里争取有所建树,也希望信息化管理不再仅仅负责基础设施的运维,而是成为企业核心能力打造过程中以及变革过程中的一个助推力。
坚持着这样一个信念,再加上丰富的从业经历,使得崔启佳认识到,在信息化团队的建设中,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至关重要。如今,在飞鹤内部,将价值观体系总结为“正心、求真、务实、求果”八个字。正心、求真讲的是做人的哲理,务实、求果讲的是做事的哲理。而这八字“真经”也深深影响到他对团队价值观体系的打造以及人员的选择、提拔、晋升。另外,他还在不断优化团队人员能力的模型。在他的团队当中,项目建设组会有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两个角色。项目经理主要负责资源的协调和项目的把控,而产品经理负责场景的打造。系统运营组以前只有系统管理员,他们只是负责基层运营、集成运维以及一些问题的表面层治理,但涉及到业务优化、流程重组就要求一些项目主管人员具备业务顾问的思维。
“飞鹤现阶段还在不断地建系统,IT部门要思考系统建完之后的IT治理。目前,我们正在搭IT治理的模型,因为没有IT治理体系的保障,很多项目或建设性工作容易失控。”同时,他也表示,IT部门要走到企业发展的前面,需要提前思考,并做好人才的储备。
从今年开始,他更多的是在协调一些外部资源。他希望飞鹤与供应商不再是简单的项目雇佣关系,而是一个伙伴关系,并希望供应商能够在未来两到三年,甚至三到五年之内,能够在这个业务领域陪伴着他们一直走下去。同时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个项目上为飞鹤提供一些咨询性的介入。比如当SRM系统上线的时候,他们就希望项目实施方除了提供系统的操作培训之外,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采供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的管理理念,包括发动他们的第三方资源为飞鹤提供一些培训。
工作与生活并不好平衡
工作和生活有时就像天平的两端,一边下沉了,另一边自然就会上升,而要实现平衡似乎又很难,因为人不像冷冰冰的砝码,总会有所侧重。
就像崔启佳所说的那样,身处在婴儿奶粉这个快消品行业里,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每个飞鹤人都在透支着自己的时间,大部分人员都是生活让位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