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明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明诗范文1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前夕,4月2日,重庆市委小礼堂,近千名普通重庆市民聆听了由重庆市文化广电局主办,重庆交响乐团、重庆市歌剧院演出的交响音诗画“清明”。
政府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规定“清明节”放假。重庆交响乐团非常有市场意识地抓住了这一契机,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启动以“清明”为主题的策划。何泽生指挥的这场音乐会在作曲家陈培勋交响作品《清明祭》的旋律中开始。该曲曾荣获第一届全国交响乐作品比赛优秀奖、并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这也是该作品首次在重庆演出,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那些为真理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追怀。沿着“亲近传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主题而上,配乐诗朗诵《春日・思乡曲》、民族女声独唱《风筝》、童声小合唱《放牛歌》、女高音独唱《清明上河图》让观众不知不觉中跳出追思哀伤的情绪,迎上春天踏青的欢愉之中。期间,二胡演奏家刘光宇把重庆“红岩精神”在二胡协奏《红梅随想曲》中得到了一次传承和升华。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一改传统大开大合的情绪结构,在无伴奏合唱《日月共生相思魂》中渐淡、渐弱……
演出结束,众多市民观众仍陶醉在“清明”所营造出的“思念、传承、奋进”的氛围中,有观众说:“总认为交响乐是冗长而不知其味的,没想到《清明祭》这部20分钟的作品使我这个50岁的人哽咽了好几回。”有年轻观众则说:“刚看到这个题目‘清明’还以为是场祭奠性音乐会,如泣如诉的音乐肯定让这个清明节更增添了不少的忧伤和凄凉,但今天的音乐会不禁让我‘悲喜交加’――悲在对红岩革命烈士的无限追思,喜在懂得要尊重传统习俗,理解民族文化,仿佛过传统节日的感觉又找回来了”。
重庆交响乐团团长、音乐会策划刘光宇说:“170人的队伍,在1个多月艰苦排练中,大家几次主动要求增加周末排练时间,应该说,这场音乐会的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水平的表现,而是对‘艺术无限’追求的高度的职业精神在每一位演职员身上的体现”。交响音诗画“清明”还将于近日走进重庆大学校园。
清明诗范文2
1、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
2、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来源:文章屋网 )
清明诗范文3
一是上坟扫墓的习俗。南宋诗人高菊卿,在其《清明》诗中,曾写有“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的诗句。此诗反映出了古人清明扫墓的情景与心情。清朝《帝京岁时纪盛》中亦有这样的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挚盒,轮毂相望。”看来扫墓之风,在古时是十分盛行的。
二是在坟上植树的习俗。坟地有了墓堆之后,在墓旁植树作标志之风十分流行。有诗为证:“松柏冢累累”(汉乐府《十五从军》)、“垄树久苍然”(岑参《故仆射裴公挽歌》)、“新墓已栽松”(皇甫冉《送魏六侍御葬》)。
三是“插柳”的习俗。我国久有清明插柳之习俗。《风土志》中说,清明为柳节。清明在门楣上插柳,从春秋战国开始,在唐代已很盛行。清明插柳,其意义有四:清明日,家家以柳条插门上,为的是祈求吉祥;借此以记年岁。宋代赵元镇就写有“寂寂柴门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的诗句,以此作为已祭过祖先的证据;借以从大自然汲取青春和力量。民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有的地方清明这天,青年妇女把杨柳枝戴在头上,认为这样做可使红颜不老。
四是踏青的习俗。踏青,也叫探春、寻春、游春。此习俗古已有之,始于汉,而盛于唐、宋。唐代诗圣杜甫,在其《绝句》中,即写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并在其《清明》诗中,描绘了踏青春游的盛况:“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媚,争首朱蹄骄啮膝。”宋代周密在其《武林旧事》中也这样写道:“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装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宋代著名的风俗画长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为我们留下有关北宋首都清明节出游盛况的形象记录。
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习俗。杜甫写有“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的诗句;宋朝黄山谷亦写有“未到清明先梦火,还依桑下系秋千”的诗句;《天元天宝遗事》中还有清明节举行斗鸡、打球等比赛的记载。《梦粱录》中还说,清明之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乐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上述拔河、蹴鞠、打球、斗鸡、荡秋千、放风筝、赛龙舟等体育活动,可见在当时已开展得相当普遍了。
清明诗范文4
清明节祝福诗句1. 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清明》
2.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途中寒食》
3. 撩乱春风惹杏花,断送清芬到天涯。《清明祭诗》
4. 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清明祭诗》
5. 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清明祭诗》
6.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清明》
7.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长安清明》
8. 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清明祭诗》
9. 欲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清明祭诗》
10. 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清明祭诗》
11.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
12.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夜》
13. 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祭诗》
14.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
15.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
16.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
17. 赏芳时节清明日,清明把酒释别愁。《清明祭诗》
1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19.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送陈秀才》
20. 粉杏轻柔岸柳新,清明春雨两相侵。《清明祭诗》
21. 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清明祭诗》
22. 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清明祭诗》
23.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
24.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清明日》
25. 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清明祭诗》
26. 半园新杏连绵雨,送尽清明百姓家。《清明祭诗》
27.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清明》
28.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苏堤清明》
29.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郊行即事》
30. 江南烟雨画屏中,半镜斜窗弄小红。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清明》
清明节祝福语1. 又到清明时节,你在何处寄托哀思?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 从相识到相恋,少了对彼此的相知,爱情就像缺少基础的高楼大厦,最终成为了废墟.然而我永不言悔,因为我们曾经爱过!
4. 鱼说:“没有人看见我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5. 一个月亮一个你两个影子我和你三生有辛认识你四个月来好想你五湖四海寻找你六神无主迷恋你七星伴月围绕你!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 一个月亮一个你两个影子我和你三生有辛认识你四个月来好想你五湖四海寻找你六神无主迷恋你七星伴月围绕你。
8. 清明时节雨纷纷,出门别忘带把伞
9. 清明时节雨纷纷 网上亦可悼故人
1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1. 从相识到相恋,少了对彼此的相知,爱情就像缺少基础的高楼大厦,最终成为了废墟.然而我永不言悔,因为我们曾经爱过!
12. 在湿漉漉的雨天,是你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无论风雨雷电,我就是你的风衣、雨伞、避雷针,无悔的是我们相遇!
13. 认识你是我的错意,想着你是我的本意,爱着你是我
14. 风沙漫天锁残阳,独依云阁心彷徨。欲执玉腕偕白首,愁离催人愁断肠!亭,这是你送我的第二首诗 - -《情殇》!
15. 寂寞游荡网间,戏语漫入眼帘。怎会有情人,叙述心结千千。寻寻,觅觅,世间万事皆缘。
清明节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诗范文5
暖荣寒叹不衰竭
一场急匆匆的雨应时而下,勾起了对清明节的所有记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流传千年的诗歌萦绕耳畔,妇孺皆知。它之于中国,好似感恩节之于美国,意义古老且深远。清明是个矛盾体,一方面,它依附于暖春四月,杨柳遍地生,百花未谢尽,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青春的面貌昭显了强大的生命力,是外出踏青郊游的大好时节;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传统的三大鬼节之一,笼罩在冥幻色彩的光环下,予人平添了不少的哀怨与愁伤,制造出穿插在暖春里的心寒。清明节就在这一暖一荣、一寒一叹中无止境地延续着,永不衰竭。
清明感恩思先人
在我南方的老家,“叫祖先”是每家每户清明祭祀的主题,做几样菜,几碟几碗盛放,外加一杯白酒,用木制托盘垫着,托盘上还放有黄纸冥币等阴府通用之物,移到庭院边,将托盘毕恭毕敬地搁在地上,一根火柴划出明亮的火花将黄纸冥币点燃,祭祀的人双膝跪地,一边烧纸一边念念有词,烧完后将白酒洒地,一串鞭炮“啪啪”地响起……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
我以前一直认为这是迷信,并时常不屑。等慢慢长大后,才意识到这是对一种模式的传承与发扬,而这种模式却深蕴着尊敬老人的传统习俗,更烙印了一种龙族精神与炎黄情怀。
我们的今天,是父母赐予的,往上追溯,一代一代地蔓延,不可弃根忘本。普天下的父母都以年迈换取了后代的茁壮,他们从盛到衰等价着后辈的从衰到盛,正如清明这个荣与怨的结合体一样,一个家族总循环着旺与衰。
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
年轮会随着日光漂移,清明来了又会去了,留下孝心一直在!
国泰民安好清明
在纷纷细雨中,梨花风起正清明,掀动一脉恣意的春风,翻起一些纷繁的记忆,把一年年的思念,折叠在一起。
清明节由来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文公遭迫害流亡,有一天,他饿晕了,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他吃。晋文公做了君主后加封有功之臣,介子推却背着老母躲进了深山,晋文公为找他放火烧山,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留下一首血诗给晋文公: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清明诗范文6
清明节那天中午,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一路上发现火光点点,不少人家在烧纸钱。他们有的在桥边烧,有的在自家楼房墙根烧,有的一边烧纸还一边把“金元宝”等东西扔进去,火借着风势烧得很旺……
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非要烧纸呢?”“清明节,要点火烧纸钱祭祖呢!”“祭祖就要烧纸吗?”“是的,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那我们家怎么没有烧呢?”“我们家是爷爷那边烧!我们呢,只在家里上香,供菜,磕头。”听了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思起来。
从超市回来,我特别留意着那些烧过纸、纸灰乱飘的地方。那些地方要么变黄了,要么变黑了,很难看!那原本干净气派的小桥,现在长出了焦黄的疤痕;小区里整洁时尚的外墙,活像被轰炸过似的,留下一片片黑印,真是不美观!而那一片草坪,小草被蔓延开来的火苗烧得惹人心疼……
我经过长期观察,又探访了一些当地的老人,得知我们家乡不仅清明节烧纸,还有春节祭祖、七月初七“鬼节”、办丧事、逝去亲人的周年祭、过冥寿等都要烧纸钱。那些冥品店生意很兴隆,除了有香火、蜡烛、鞭炮和五花八门的“冥国银行”钞票外,还有纸扎的电视机、电脑、汽车、别墅,居然还有一些纸扎的女子,说是给先人的“丫环”、“小姐”,一把火全烧了,留着他们阴间受用!
如果祖先地下有灵,他们真的能收到这些“礼物”吗?他们不嫌烟雾缭绕呛得难受吗?他们也能看到这被烧黄的桥桩,被烧焦的小草吗?家乡的人们呀,祭祖没错,但我们更需要清新的空气,绿色的小草!其实,几盏清茶,一束鲜花,一根心香,这种文明的方式不仅同样可以表达生者的哀思和敬意,对于逝者,也是最好的纪念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