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一日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镇江一日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镇江一日游范文1

扬中地处镇江市东北部,东经119°42′~119°58′,北纬32°~32°19′,东傍上海和苏、锡、常,西邻南京,南依镇江,北望扬州、泰州,由长江下游主航道南侧大小4个沙洲组成。县境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长约40km,东西平均宽约7km,全境总面积332km2,除水域外,实际陆地面积228km2。扬中是长江中的第二大岛,在沿江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扬中市地貌特征为江中沙洲,属冲积平原,全市无山丘。海拔4~4.5m,相对高度1m左右。境内圩田成方,村埭稠密,树林繁茂,港河沟渠纵横交错。纵横交错的港汊河沟水系,呈现出鲜明的水乡特色。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融现代气息、岛园风光、田园风貌、水乡风情为一体的的独特画面。环岛森林公园环绕扬中全市,以120km长江堤为中轴,自江堤向外至长江水边,自江堤向内100m的区域,另加雷公岛、西沙岛、向阳岛,总面积28.87km2。环岛森林公园四周为宽阔的长江,在公园的东西两端,站在高高的长江大堤上,凭江远眺,早晨可以看到朝阳跃出江面冉冉升起,傍晚可以看到夕阳坠入云海霞光万丈的自然景观。

2 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公园规划区内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季相林相分明,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树木花草86科、220多种。环岛森林公园以湿地林地为主,林分主要有意杨、枫杨、乔木柳、旱柳、金丝垂柳等,在森林中间镶嵌分布着芦苇滩和杞柳地,形成了乔灌镶嵌、林芦相伴、季相变化明显、林相变化多样的森林景观。森林提供了陆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鸟类及湿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森林公园内鸟类就有江鸥、苍鹭、斑嘴鸭、绿嘴鸭、绿顶鸭、野鸳鸯、鹬、鹳等等多种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

3 旅游景点多样

近几年来,扬中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如国土公园、梓阳植物园、太平禅寺、生态农业观光区、长江大桥风景区、油灯博物馆、中国民间民族乐器陈列馆、月新竹编艺术馆、园博园等。旅游景点的建设,带动了扬中旅游业的发展,每年都有数万国内外宾朋、游客到扬中旅游观光。

扬中四面环江,境内地势平坦,为发展旅游业,扬中市在江堤外大力发展湿地造林,在江堤内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速生丰产林,环岛林带基本形成,同时在沿江一线实施环岛景观生态建设,使沿江一线的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并计划通过沿江林业的进一步建设,把现有的区、园、寺、馆等景区有机地连结起来,再建设若干个有个性的景区,将沿江一线逐步建设成融各种景观为一体的,基础服务设施齐全的,适应省内外游客的游、食、购、行、住等各种休闲需求的省级森林公园。

4 旅游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近几年来,扬中的旅游业发展较快,已建成扬中旅行社、扬中春意旅行社2家旅行社。先后向海内外推出“生态农业与现代民居观光”、“沿江风光带游览”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扬中旅游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观光旅游景点建设难以吸引大区游客。但立足周边、短期假日市场,走区域联合的道路,依托扬中整体知名度和良好的外在形象,扬中的观光度假产品仍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旅游区日趋具有国际性影响,内部也更加协调,江苏在省外、境外的旅游目的地地位全面提升,扬中也不例外,上海、南京等地数十家旅行社已将扬中作为旅游目的地之一。“大江奔腾欲何至?天落三岛集于此。放眼烟波千万里,太平地处太平时。”这是著名社会学家于1989年首次考察扬中时发出的由衷赞美。森林公园被长江环抱,江水涛涛,白鸥飞舞,时有飞船小艇驰过,激起层层浪花。可利用长江这一水资源,开展环岛一日游、长江看日出等游览项目。2013年堤顶公路建成通车,同时规划建设“扬中市环岛景观生态工程”,对“扬中市环岛森林公园”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镇江一日游范文2

关键词:桐庐;旅游市场;发展战略

一、桐庐旅游市场现状

桐庐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目前,桐庐的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上的便利为桐庐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多客源。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15.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4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2009年,共接待游客477.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数据显示桐庐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增长率逐年减少。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总结桐庐现有旅游市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桐庐旅游业未来的开发方向具有实际意义。

二、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该调查问卷集中在桐庐主要景区发放,共发放3 000份。收回问卷2 995份,剔除漏题严重和结构不合理的问卷,有效问卷共2 989份。之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1.长三角地区为游客主要来源市场,江苏游客比重加大。根据调查显示,来自浙江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为48.9%;其次来自江苏游客,有24.1%;再次为上海地区游客,占18.2%。除上海、浙江、江苏外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只有8.8%。省内游客来桐庐旅游人数仍占大部分。有关专家对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时发现,大部分居民喜欢在市区周边游憩[1]。杭州到桐庐交通便利,形成巨大游客市场。江苏游客人数增多,一方面因为该地游客对山水风光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长距离旅游盛行,游客到周边省市旅游人数逐渐增多。

2.逗留时间短,平均消费低,多为顺带旅游。目前来桐庐旅游大多将桐庐作为过路市场,在桐庐逗留时间相对短暂。到达桐庐选择驻留天数在两天以内人数占大多数,达到54.1%,其次是驻留天数在3到4天的游客,占27.9%,选择7天及以上的人数占到6.9%。目前桐庐游客市场大致分为三部分:(1)游览杭州和千岛湖景点时,将桐庐作为过路景点的游客;(2)从江苏,上海等临近省市来桐庐游客;(3)本地游憩市场。目前桐庐游客市场构成中,第一部分游客占较大比例,形成桐庐过路市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桐庐周边景区如西湖等游客数量众多。桐庐地处杭州、千岛湖中间地段,全县分布有多处景点,一部分游客在游览西湖、千岛湖途中会选择在桐庐游玩。(2)减少旅行成本。杭州和千岛湖等景区提供的食宿较贵,游客考虑成本问题,会在周边选择合适地区替代。(3)旅行社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选择增加桐庐景点。从桐庐整个旅游业发展来看,目前桐庐旅游市场仍是以过路市场为主。

3.单位组织出游比例较高,合作性项目倍受青睐。调查中关于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有29%选择单位组织,有19%选择随旅行社出游,有29%选择个人或亲朋好友结伴,另有14%选择自驾游。对比周边景区数据发现桐庐旅游市场中选择单位组织形式人数比其他景区高。桐庐游客大部分来自浙江,其中杭州市区游客占据了绝大部分。杭州市区有众多企业落户,企业经常组织外出旅游来促进员工间的交流合作。杭州到桐庐交通方便,一日游行程紧凑合理,适宜公司组织员工活动。同时在对游客喜好情况调查中发现:游客希望桐庐以后开展户外运动的人数最高,占样本人数的21.68%,其次是开展文艺表演,占到总数的18.85%,选择度假项目占总数的16.64%。结合该地旅游市场的组织方式特点发现户外运动等这些交流合作比较多的项目将是游客的偏好点,因此一些参与合作性的旅游项目是这一部分客源市场青睐的活动。

三、桐庐旅游发展对策

(一)扩大旅游市场半径,增强旅游吸引力

目前,桐庐游客来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半径比较短。即使在长三角也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应针对不同的地理细分市场,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1.增强桐庐旅游吸引力,扩大长三角客源范围。长三角是桐庐主要客源市场,但来源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如,江苏游客主要来自南京、苏州、扬州这些地区;浙江游客来源主要是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总体而言,桐庐目前在长三角旅游吸引力不是很强,像常州、镇江、舟山和台州这些地区来桐庐旅游人数并不多。针对这部分游客市场,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游客口碑效应,提高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

2.依托闽、皖、赣,拓展京、津、冀。作为桐庐地理二级市场,临近省市安徽、江西等来浙江旅游人数不是很多,仅占到总量3.45%。根据旅游客流规律,旅游流向以近距离旅游为主,并由近及远。近几年,旅游发展态势显示,越来越多游客开始流向远距离景点。桐庐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对于周边省市吸引力较大。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桐庐旅游辐射半径的加大,这些省来桐庐旅游的人数必将增多,形成一定影响力。北京、天津、河北距离安徽、江西都较近,容易获得当地旅游信息,并且经济水平相比周边省市较高,因此具备远距离旅行的客观条件。桐庐旅游发展要注重拓展旅市场半径从而获得多方面客源。

3.依托富春山居,拓展台湾、日本、韩国市场。日本和韩国来华旅游人数众多,自1985年以来,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同时,自1992年我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韩国旅华人数也由最初十几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285万人,短短13年就增长了18倍[2]。2005年韩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韩国和日本的旅游市场存在很大的潜力,这一部分市场是桐庐客源市场的机会市场。依托富春山居图的契机,打开国际市场,将会为桐庐旅游业发展带来另一个机会。

转贴于

(二)丰富旅游形式,延长逗留时间

桐庐旅游市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游客到达该地停留时间短暂,旅游花费低。为了使其在桐庐停留时间变长,必须要丰富旅游形式,提供多样的旅游活动。结合桐庐的旅游资源情况和目前的旅游发展形势,提出三个方向。

1.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山水城市是具有山水文化精神内涵和中国特色的高生态环境的理想城市。由于山水城市拥有优美山水自然景观和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具备了游憩开发的资源基础[3]。桐庐旅游资源丰富,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富春江、天目溪沿岸的桐庐镇、富春江镇、瑶琳镇等乡镇。它们各具特色,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统一的旅游开发体系[4]。从桐庐旅游资源构成来看主要以山水景色为多,拥有丰富游憩开发资源基础。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加强景区合作,形成一定规模的游憩市场,将会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平均消费,从而加速桐庐旅游业发展。

2.做精乡野度假市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剧,枯燥的生活环境使城市居民产生脱离模式化生活、寻求田园风光的需求。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国家新的假日制度的实施,也使得这一需求在经济和时间上得到保障[5]。乡野度假市场巨大,同时竞争也很激烈。开发乡野度假产品要注重城乡联动,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桐庐观光体验,必须要有独具特色的乡野产品。

3.做专商务休闲市场。据预测,中国可于202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务旅行目的地,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商务旅游消费的重要市场之一[6]。桐庐有许多金名片,每年来桐庐进行商务活动的游客占很大一部分。在商务休闲市场中,桐庐应该看重会议旅游市场。会议游客旅游淡旺季不明显,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桐庐具备接待商务会议旅市场的景点并不多。要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商务会议一定要重视专业化的服务,与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客源。

(三)优化旅游产业要素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主要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旅行社,二是饭店业,三是交通运输业,主要通过这三者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此为旅行者提供便利服务来获取收入[7]。旅游者到某个城市去旅游,除了要接触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参观旅游景点、参与旅游活动外,还必然会看到城市的方方面面[8]。问卷显示,游客对于桐庐的餐饮满意度不高,在总共2 989份的有效样本里有1 250人选择餐饮服务需要改善,占总数20.07%。桐庐的餐饮服务情况需要得到提升以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从交通角度来看,桐庐县城新区与老城区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反差较为明显,老区道路设施水平相对低下,但集中了大量车流、人流,交通显得略为拥挤,新区道路宽阔整齐,但车辆稀少,道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据了解,近几年桐庐县机动车呈逐年增长趋势,汽车增多但泊位却没有相应增加,占道停车现象普遍。桐庐的旅游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自驾游市场,因此,交通道路及一些公路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跟上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目前,桐庐旅游业发展的明显现象就是作为一个过路市场存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好旅游业,必须成为一个目的地市场。桐庐旅游业的一个战略性指导思想,就是要从过路市场向目的地市场转型。因此,首先要明确桐庐客源市场目标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丰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发展,提高吸引力,从而早日实现市场定位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伍佳,党宁.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7-31.

[2] 张佑印,马耀峰,李小亮.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2-115.

[3] 宋秋,帅希权.山水城市的游憩开发——以乐山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3-65.

[4] 黄瑾如,董洁霜.以“大旅游”战略格局发展桐庐旅游业[J].浙江大学学报,2007,(1):75-78.

[5] 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3):101-105.

[6] 胡建杭.义乌商务旅游发展前景初探[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7-21.

镇江一日游范文3

关键词:扬州 乡村旅游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265-02

随着中央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球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乡村旅游在国内旅游开发市场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的特色旅游,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有效形式。乡村旅游依托当地生态环境、农耕文化、产品特色和民风民俗,符合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具有十分广阔的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扬州乡村旅游资源异常丰富,近年来发展迅猛,出现了自然生态游、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扬州市乡村旅游的真正发展始于2006年在仪征召开的乡村旅游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背靠资源、面向市场、打造特色、唱响品牌”的发展思路和“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途径,在此会议的推动下扬州乡村旅游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07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在《旅游名城建设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从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转变”的总体目标,乡村旅游是把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等结合起来,具有进一步拓展传统旅游的功能,是实现旅游产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几个小长假,扬州乡村游人气十分旺盛,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清明”、“五一”和“端午”小长假,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乡村旅游已成为扬州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7月,扬州市政府第二次召开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确定扬州市乡村旅游2010-2014年的“三级跳”发展目标:2010年,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总量要达到600万人次,2012年年接待游客总量要达到800万人次,到2014年,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总量要突破千万人次。

一、扬州乡村旅游开展现状

1.乡村旅游主题特色逐步显现。有主题有特色才能有发展,扬州各地在挖掘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且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如以江鲜、湖鲜、花鲜为主题的江都沿古运河水乡旅游区,以登月湖的生态风貌、果蔬种植和农家饭菜为主题的仪征登月湖农家乐旅游线,以野鸭、麻鸭养殖、原始生态岛的野外食宿游为主题的高邮鸭岛生态旅游区;另外,宝应以荷花、莲藕、果园、螃蟹自然资源为主题,维扬以蜀冈文化为主题,湾头古镇以玉器为主题,瓜洲古镇以时尚旅游为主题等等。扬州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以山林野味、湖鲜江鲜为特色的品牌餐饮模式,如邵伯龙虾、双黄鸭蛋、全鱼宴、全鹅宴、全牛宴等;以农业观光园、采摘园为特色的都市农业模式,如登月湖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小纪农业观光采摘园等;以乡村休闲、度假为主的休闲农庄模式,如临泽生态度假村等;以乡村自然生态、丘陵风貌为特色的生态养生模式,如白羊山森林度假山庄等;以及乡村酒店模式、创意产业模式等。

2.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在众多的旅游项目中突出重点项目。宝应正润生态园已投资上千万人民币对旅游区进行改造完善,增加游客参与项目,改善接待条件与基础设施,正在积极申报国家AAA级景区。渌洋湖生态度假村项目围绕“水上森林、农渔风情、人间仙境、有机食品”等特色,开发建设集生产、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八区一带二十四景”乡村旅游,游客中心、荷花池、龙虾垂钓等已建成。仪征枣林湾生态园累计投入2亿多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先后吸引了国内外100多批次客商前来参观考察,已有20多个总投资亿元以上的生态项目签约落户,其中以红山体育森林公园、康大枣林湾生态农庄、云鹭农业科技、青春园林为代表的10多个康体娱乐、高效种植、观光旅游项目建成开放。高邮东湖湿地公园、瓜洲国际旅游度假区已被列为全省重点旅游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临泽生态度假村、宝应荷园经过加大投入、认真整改,已成功申报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扬州市已拥有全国农业示范点7家,近百家乡村旅游接待点。

3.乡村旅游的外部环境明显好转。乡村旅游主要面向广大城市居民,环境整洁优美、交通便捷舒适、食宿安全卫生就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各地区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积极为乡村旅游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对乡村旅游示范点、集中点进行改造、完善、提升,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经营户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农户庭院美化、绿化、洁化工作。三是加强重点乡村旅游点和自然生态景区建设,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建设更多更富特色的生态景点,通过环境整治和设施建设,使游客真正做到“行有基础”、“食有特色”、“住有条件”、“游有内容”。

4.乡村旅游渐渐成为市区主板块旅游的有力补充。为吸引更多的扬州市民及外地游客参与乡村旅游,分流市区旅游接待的压力,延伸市区旅游线路,各地主动对接,积极采取措施承接市内外游客。宝应的“中国宝应荷藕节”和仪征的“绿杨春早茶文化节”、江都的“邵伯龙虾节”、高邮的“鸭蛋节”均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与包装,面向市内外进行了宣传推介,吸引了大量游客。2009年5月首届中国芍药节隆重开幕,仪征先后在扬州、南京邀请数十家新闻单位、近百家旅行社和各界朋友到会并踩线,并举行了乡村旅游推介会,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新产品。在芍药节期间还开通了为时一个月的旅游直通车,在市民中产生了很大影响。2009年“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以“农家乐”、乡村休闲游、田园风光游和农业生态游为主题的度假休闲之旅多姿多彩,游客和市民感受农家乐,吃农家土菜,在入乡随俗中轻松度假。小长假期间,许多外地游客第一日游玩市区后,第二日便开赴周边地区放松身心,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接待量成倍上升,已经成为市区主板块的有力补充。

二、扬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扬州乡村旅游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苏南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

1.布局规划不统一,思想认识尚有待提高。从扬州乡村旅游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已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基本上是自发组织,乡村旅游景点主要由当地农民或外来投资者自发建设,政府部门缺乏规划和有力的引导。当地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也存在不足,只把乡村旅游看作是旅游业的补充和点缀,没有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认识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新事物所具有的极广的市场需求,没有认识到其发展的广阔前景。政府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不同旅游地之间信息不畅、缺乏地方互动,农业项目与传统旅游景点之间、农业项目自身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较差;多数地区缺少对旅游资源的总体规划设计,一般是在原有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既不具备观光、参与性旅游的基本要求,也没有深入挖掘传统的乡土文化,尚未达到乡村旅游所应有的氛围与标准。

2.经营分散,产品形式亟待多元化。扬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经营分散。许多乡村旅游景点只是依托就近的水面等自然风光,简单摆放建筑等设施,建筑的风格、内部装璜装饰也缺乏协调性,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内部的装饰与物品的配置也存在冲突,旅游产品的整体性、协调性较差,整体布局多显凌乱。分散的经营使乡村旅游景区重复投资,形成恶性竞争,在市场经济中很难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扬州乡村旅游没有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加上资源整合程度低,不能充分体现出旅游产品的特性。大多数地区的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的方式存在,向客人提品基本上都是:钓鱼、打麻将、打扑克、吃饭,旅游内容十分单调、乏味,与本地域文化结合较少,缺乏对乡土文化、民风民俗的发掘。乡村旅游产品缺乏耀眼的亮点和特别的吸引力,产品整体处于低水平开发状态。

3.行业管理力度不够,接待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属于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个体小农经营方式,许多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这一概念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许多景点由个人或村委会管理,处于低水平的管理状态,根本谈不上产品的包装、营销、更新,基本没有新的投入,也基本没有对经营秩序的有力管理。另外,由于扬州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且主要形式又多为农家乐,而农家乐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尤其是当地农民开发建设的农家乐,他们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服务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从管理上、服务上都比较粗放,个别景点形成了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另外,很多“农家乐”不提供住宿,一些旅游接待点居住条件较差,人工造景过多,经营管理水平低,特色服务不明显,这使得乡村游很难被更多的城市居民所喜爱。

4.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扬州农村旅游资源均分散在郊区县,数量众多,星罗棋布,但“拳头”旅游产品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点较少,且投资比重偏小,许多乡村旅游点还没有意识到把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进行配套,尚未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和配套的旅游功能,仅仅在简单再生产上徘徊。农业项目的旅游功能难以得到进一步开发,导致乡村旅游景点总体规模偏小,最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其旅游产品的促销工作自然就跟不上发展要求,因而所能吸引到的游客仅限于周边城镇地区,对外地游客未能形成应有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乡村旅游中的必要因素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与游客需求不配套,导致乡村旅游发展后劲不足。当前,大部分游客来扬游览的主要去向还是传统的旅游景点,真正参观乡村旅游项目的游客很少。

5.产品开发定位不清,营销理念及品牌意识尚需增强。目前,扬州乡村旅游中以“农家乐”、“渔家乐”为主要业态,而这些项目相对来说起步早,大都缺乏可行性研究和科学的市场定位,发展思路不清晰、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发展潜力不足、发展态势不理想。部分乡村游产品打造中还出现一种不好的倾向,即乡村旅游产品景区化,乡村旅游线路观光化,乡村旅游接待宾馆化,失去了“农、俗、情、趣、真”这样的“灵魂”。

从营销情况来看,大部分开展乡村旅游的村镇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企业经营主体还未真正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营销手段单一,缺少包装策划,主要靠客传客宣传,靠自然散客、回头客经营,基本没有发挥网络信息在整个旅游产业价值链中的作用。销售不成体系,农户和旅游协会的自我销售意识不强,在宣传方面过多依赖村委会,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预定和销售系统,没有横向和纵向的网络体系,与当地或周边大城市的旅行社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整体营销。

三、解决扬州乡村旅游问题的对策

1.加强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具体的规划工作可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区域规划。各旅游主管部门应切实承担起这方面的工作,打破行政壁垒,按照市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做好规划对接,做好项目定位,挑选出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点列入全市旅游总规的项目储备库,并与农林规划及相关规划相衔接。突出重点,有序开发,指导他们发挥特色、制造差异、显出优势,避免仿效跟风,恶性竞争。其次是项目规划。乡村旅游开发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眼光,应该请专业公司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规划、策划,以保证项目的生命力。维扬、广陵、邗江可根据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意见,按照“一江”、“三线”、“五片”的总体布局,打造蜀冈生态休闲区、槐泗、甘泉生态休闲区、湾头古镇和茱萸湾、凤凰岛生态度假区,并形成特色发展的格局。

2.挖掘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揉进民风民俗,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与新农村建设环境相协调、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要控制人工化、城市化倾向,保持景区青山绿水、空气清新以及自然农业景观、原始森林、水域面貌。因为乡村地区特色是旅游产品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之所在,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乡村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是有别于城市景观的最突出的特征,也是乡村旅游得以兴旺发达的根基。

3.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乡村旅游作为近几年形成的新型旅游业态,目前国家尚未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但江苏省去年推行了乡村旅游等级划分的试行标准,市政府旅游部门可根据省里的标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切实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应该把星级饭店、A级景区的服务理念和要求向乡村旅游延伸,各旅游主管部门做好对乡村旅游的跟踪管理工作。除了服务质量以外,还应加强乡村旅游的统计工作,真正全面、客观地反映接待情况。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为规范,加强对经营者的检查与监督,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4.加大投资力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投资的方式主要是调动各方面投资乡村旅游的热情和积极性,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采取以下措施:政府制定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乡村旅游企业的资金扶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用优惠政策吸引大企业集团、乡镇、村集体及农户投资参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加大对乡村旅游的信贷投入,面向农户和中小旅游企业扩大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规模,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降低贷款门槛;对于已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乡村旅游项目,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开展社会融资;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引进外资;鼓励农户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投入乡村旅游开发。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努力使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同时注重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游客,扩大客源。

5.加强宣传和促销力度。重视乡村旅游点的营销工作,增强营销的针对性,以附近的城市居民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如仪征面对南京、江都面对泰州,宝应面对淮安,邗江面对镇江的市民,打造不同特色的产品来满足游客需求。在县(市)域层面的营销上,充分利用旅游网络和旅游宣传品引导市场消费,在乡村旅游点营销上,不断策划旅游产品,丰富游客参与性项目,发掘传统习俗文化,举办专题节庆活动。已有的节庆活动应继续完善,作出品牌。各乡村旅游点应该用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餐饮、特色商品来增加市场吸引力。旅游部门应加强宣传、整合、引导的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系,尽可能多地开辟至乡村旅游点的旅游班车,努力提高散客的可进入性。同时,与旅行社、大企业、学校、车友俱乐部和其他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客源渠道。加快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管理系统建设,指导乡村旅游景区、农村家庭旅馆等建立网上预定系统,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