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评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评课范文1

关键词:听评课;定性评价;描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16-02

一、常规的评课

1.教研组的听课制度。学校规定每个学期每个教师至少开一堂公开课,每个星期听一节课。听课人员要签听课登记表,评课对课堂要做出全面性的评价。听课活动成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的听课20节以上。通常的做法是上课老师会说一下自己的教学目标、导入、新课的传授、巩固、总结等。然后其他老师大多数会熟练地对一节课从整体上做出全面、系统性评价。通常做法是先分析后综合。综合评析包括以下内容:(1)评教学目标。(2)评教材处理。(3)评教学程序。(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6)评学法指导。(7)评能力培养。(8)评师生关系。(9)评教学效果。

2.评课工具。叶澜教授在谈到教育改革时,说“已有的教育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是今天教学改革面临强劲的真正‘对手’,它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1]

二、定量评课的不足和优势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证主义的方法论是占统治地位的。自从新课程改革后,定量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就获得了很大发展。各种各样的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得出一些规范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甄别是否是一堂好课。

1.定量评课的优势。定量课堂评课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可操作性强。定量课堂评价可观察课堂中正在进行的行为,并且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如教师的语言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感情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等等。第二,注重科学、客观、系统的方法与程序。听课人员稍加培训即可掌握。而且它以具体条目分数化呈现听课的成果,使复杂的教育现象变得简约而明显。第三,定量评价相对于定性评价方法来说,听课收集到的所有细化的条目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分析的过程较简单、快捷、客观,得出的量化评判结果说服力较强。

2.定量评课的局限性。(1)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反映问题难以全面。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由于定量评价着眼于太多的因素,这导致听课者角度受到限制,难于发现细分条目以外的而又与教学本质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而且也很难收集到教师和学生在主观意识方面的东西。由于听课教师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就做一次记录,整个听课过程比较紧张,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其他的内容,所以听课教师除了能记录所要求的方方面面行为外,至于课程的内容外、师生间的一些非语言智力等信息都不得不被忽略了。(2)实际操作中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无法完全保证。尽管定量评价强调科学、客观,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完全的科学和客观。评价一堂课,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标准,面对不同的教师也应该有不同标准。评价标准本身应该是多元、粗线条的,一堂课如果什么都不能缺的话,那就根本没法上课了。

三、定性评课的优势与不足

很多学者认为,对行为的过细分解以及完全“客观”的数字呈现方式并不能反映事物整体而综合的原本形态。尽量地贴近教学现场去诠释其教学课堂背后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许更为科学和客观,更能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面貌。因此,定性课堂评价的运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1.定性评课的优势。(1)定性评课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在记录时听课教师的观察角度较少受到限制,且描述的是整体的事件的片段,用完整的文字描述呈现了课堂全貌,使原本被剥离出来的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具体情境本身,使研究者利用个人经验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诠释课堂。这也就能够很好地改善以往的听评课结束之后有很多老师对课堂的很多情境回忆不起来、凭零碎记忆开展听评课的现象,能更好地在课堂观察后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形成课堂教学评价报告。(2)定性课堂评课不仅可以充分而整体地描述课堂的情境,还能保留事件的原生态,还能够发现一些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件。另外在运用描述性和叙述性记录时,听课教师本身就是听课的工具。他们在听课前不必关心过多的指标,只对自己的观察点进行定性的、整体的描述就可以了。同时,用专业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评价是一线教师最为熟悉和欢迎的方式,这就使听评课的行为更加简单易行,更符合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整体全面评价的需要。

2.定性评课的局限性。定性评课会产生大量的文字资料,资料的处理也较为烦琐、耗时,但由于定性课堂观察的主观性较强,评课的水平与观察者个人的经验、描述能力和相关的理论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不同的听课教师对同一节课的观察记录很难达到较高的一致性,很有可能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这就使课堂评价结果的有效度很难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重视量化的评价走向重视质的评价

那么,作为课中观察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应该如何简化、完善,以适宜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是否存在简单、实效的评价指标,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又适合教师的操作,还是相对标准、公式化的模式?这个问题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2]现如今教育研究明显地沿着实证化的方向发展,不用一种过于计量化的表格,能对复杂的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地评判吗?

我想说是可能的。因为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评价的模式应从过分注重量化转化为量与质的结合”[3]同样对新教师的评课也应注意质与量的结合。尤其是对最具有人文性质的历史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加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效果和专业发展更加积极的重要手段。

教学活动的规律性的表现是概率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历史统一,是丰富而多形态的。因此,不能用线性的、单向的、简单分析的思想方法去认识教学,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需要抽象的概括。因此我认为新教师应该把听课、评课的中心放在教学设计上,而适当忽略教师的素养如语言、板书、教态等,还有学生的问题行为等引起的课堂管理行为。

1.教学设计的系统论。叶澜教授说:“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关注的中心是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近十年基础教育改革之主要不足,无论是对时代的认识,还是对学生的认识、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依然是乐观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4]我国现代的教育家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教学设计不是一个物理系统,而是一个基于生命的系统。生命的复杂系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在教学上,教师过度控制,完全按教学设计走,甚至越精确越好,从而忽视教育资源的生成性。这正是老教师的习惯行为,也是新教师模仿最快的行为。因此我们要注意课堂中教师预设了哪些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中生成了哪些问题。

2.教学设计的传播学理论。由于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同学主动建构意义来获得,而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信息来获得的。因此在课堂中要观察和学习信息的传播是单向传播,还是双向传播,甚至是多向的互动。对于教学来说就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他们是平等的主体。他们之间的思维火花的碰撞、价值观的对立才是课堂精彩的所在。

3.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在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构建主义在强调真实的学习基础上,主张教学设计应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来展开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学习者必然是自助探究与研究型的学习。为了支持学习者的这种学习,学习环境的设计非常重要。包括学习资源设计、学习策略设计、认知工具设计、合作学习设计。加涅响亮的口号“为学习设计教学”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南针。

4.教学设计的教学论。在教学中,学生不是独立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习内容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教育学加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因此,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是否正确也是课堂评价的观察之一。如:教学设计是否依据教学目标,是否依据学生的特征,是否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特长。

任何专业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教师身上,个体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外部的诱因(赫尔)和内部的驱力(武德沃斯)。新教师的成长主要依赖于自身的自主、自律与自觉。教师的自主成长既要依靠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背景,又要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批判与反思。因此上述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表也可以作为自己诊断的一种工具,只要是注重生成的课堂,互动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师机智驾驭的课堂,那就是有效的课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也是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老子[M].中华书局,2006.

[2]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1.

[3]林存华.听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0-49.

[4]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27.

评课范文2

听课和评课是教研人员的基本功之一。教研人员只有通过听课,才能从源头上了解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地方法;通过评课,能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或主管领导,能即时解决问题,并将教研人员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即时地传播给教师或学校。这既是教研人员实践的过程,又是理论阐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研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与实践的修养,用大教育观来审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象,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当前乃至于今后教育学发展的趋势。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才不愧为学科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具体体会如下:

一、教研人员要具有听评课理论

教育为本,质量为魂,教研质量是教研工作的生命线。质量靠什么?要靠我们平时的学习、积累和长期实践的运用。那么,了解和掌握听课和评课在实践和运用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听评课具有管理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他走不进教室,不能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失掉了意义,开会等等的事,都会一钱不值。” 苏霍姆林斯基的阐述表明,听课评课是学校领导最常规的工作,更是我们教研人员最常规的工作,他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检查、指导、督促和评估等作用。搞好了听评课会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研人员要真正把握住严格教学常规的指挥权;指挥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

2、听评课具有教研科研作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高层次的听课评课过程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课前和评课中交流者之间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教师可以在执教中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新的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有很大的提高的同时,教研人员的听课评课经验得到丰富,理论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如果将这些加以总结,就形成了很好和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

3、听评课具有激励发展作用

通过学习理解到,听课评课对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成长,发展他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导教师走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因为,在听课中,教师具有优势感,教育局领导、教研员、学校领导能够亲自听自己的课,说明在上课这一环节上自己确有与人不同的地方,教师能够将这种优势感化为动力,能够有效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评课中,教研员一般都采用带有探讨性的和具有理论依据解决课上存在不足的同时,都充分对教师好的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科学使用的教法手段及教师特点等给予肯定,教师不仅在意和能够接受提出的不足,而且更在意的是教研员或学校领导对他的肯定。提出不足本身是教师提高的过程,肯定是对教师勉励的过程,二者的合理就是对教师激励的过程。

4、听评课具有教学诊断作用

我的理解是听课评课就如激励作用一样,不仅要提出教师上课好的地方,更重要的要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改进。这种提出和分析不足原因的过程,我借助医学上的术语称之为“教学诊断”或“临床诊断”的过程。这种诊断包括课堂观察,课后材料分析和交流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是“诊――断――治”的过程,对于教师形成性评价至关重要。为了查找教师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去听课,在评课时,对教学课做出综合分析,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要对教师教材处理、了解学生情况、教法手段、教学程序设计诸多方面做一个“透视”,分析产生的原因,指出改进意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听评课具有沟通协作作用

听课评课是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活动,既然是群体活动,就要有相互交流、沟通和融洽感情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可以借此挖掘潜力,提高教学水平;对教研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友好的交换意见,和教师的情感相容,达到和谐共进的目的。

6、听评课具有评估考核作用

听课评课作为一种促进教学相长的手段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对教师教学课品头论足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一节课的评估的过程。尤其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在例行检查评估时,看课评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一些教师上课,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学校教师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听评课对教师来讲评优评先、升迁晋级、聘用考核等,除了看一些材料或通过间接了解外,一般重要的方法就是上课,因此,听课评课有重要的考核评估作用。

二、教研人员要把握听评课技巧

听课评课既然具有前面所述的作用,对于教研人员、领导和教师来说,如何听评课显得十分重要。科学合理的听评课能够起到勉励和激励教师的作用,相反,就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掌握听评课的技巧。

1、要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者盲目地去听课和带着一定目的性,有计划地去听课,其效果大不一样。我理解每个听课者听课前都要有明确的目的,选好听课的角度,突触重点的热荩是每次听课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一般听课有以下类型:了解检查、指导帮助、总结推广、实验研究、学习吸收和考核评比六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又不同地听课目的,不同的听课目的要选好不同地听课类型,这些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方能运用的得心应手。

2、要选好听课的时机

选好听课的时机很重要,俗话说:“打铁看火候,种地看农时”。听课的时机抓准了,不仅会提高听课的效率,而且还能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反之,音响听课效果和引起教师的反感。首先从教师心理状态考虑,在教师烦恼、工作烦乱和与领导对立期间,尽量不要听该教师的课;从自身特点上选择听课的时机,一般应从计划、新旧课和协调关系上选择时机。这样才能发挥听课的最大效率,在评课是不能引起教师的不满,反而,教师还能认真和虚心听取评课的意见。

评课是对课堂上好与坏有依据的进行评说的过程。一般要掌握六个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坦率诚恳原则、兼顾整体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讲究方法原则。再有,还要注重六种形式:个别交流、集中探究、书面评议、师生互评、抽签答辩和自我评议式。如能将上述的原则和平课的形式综合运用,将会使评课发挥最大效率。

三、教研人员要实践中磨练提高

教研人员光评理论说教很难使教师信服,只有将自身的理论积淀紧密与教研工作实际结合,才能将所把握的理论在实践得到验证,使教师信服。教研人员的实践主要形式就是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多种多样,凡是与教育教学研究有关的活动,都可称其为教研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研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才能对自身和教师起到磨练作用。即备、说、上、评、研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实验相结合;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另外,教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并善于将多种形式相结合,以发挥教研活动的最大效率。

1、教研员具有强烈的教研意识

教研本身具有传播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作用,作为教研人员首先就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教研的责任感和意识。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来主导和指导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才有生机,才能形成一池活水,才嫩起到用先进的历练引领教师的作用。

2、教研员要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评课范文3

一、为什么要听课与评课

先来回忆一下,看看我们身边是否存在这样的言行――

“上课铃响,一听课教师行色匆匆地赶进听课教室……”

“你去听课知道授课教师讲什么吗?”“不知道,随便听吧!”

“刘老师这节正好有空我去听您的课吧,顺便我也能把这个班的作业批完您不反对吧?”

“王老师你不用去听,学生太烂,没啥意思。“

“今天谁有课啊?我这周的听课任务还没完成呢。"

“张老师,您听了我的课给我提点建议吧!”“挺好挺好的,没什么意见。”

“向老师把你的听课本借我抄抄吧。”

“常老师您的听课本太认真了。”“哪里你过奖了,我只是把赵老师上课的板书内容抄下来而已……”

…………

诸如此类的言行,不知各位老师是否似曾相识?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听课评课活动中常见的现象――重视程度不够、为完成听课任务而听、边听课边处理杂事、听课后不交流反馈、听课笔记没有自己的反思而只是记录教师的板书……难道听课真的是一项强制性任务吗?若是这样课听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是任务,那听评课的目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

听评课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重要的教研活动,是教师观摩学习、交流提高的最佳平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经常性的有质量的听评课,有利于教师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快成长,有利于良好教风的形成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听评课不应是被动强迫的、而应是自觉自愿的,不应是任务和目的、而应是途径和手段,不应是走过场、讲形式,而应是重过程、有实效。

听评课不是光听不评、光听不看、光听不思,而是融听、看、记、思、议于一体的整体思维活动。

也许,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听课和分析课,应当从开学的最初几天直到停课前的最后几天都在进行……”、“听课和分析课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创造性的实验。”、“在听课的过程中应当把实际材料加以概括,整理成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某些报告。就这些报告进行讨论、交换思想、进行辩论,有助于形成集体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技巧,鼓励创造性的探索。”――是对听评课的最好诠释。

二、怎样听课与评课

1.听课前,做什么

(1)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

听课,不是简单的提着凳子、带着耳朵、拿着笔记本进教室,为完成听课任务而听;而应是带着目的、胸有计划、有的放矢地观课议课。我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课,听课者在听课前必须有自己明确的听课目的和计划,否则就不可能观察到、收集全教师上课的真实信息,达不到观课议课的真正目的。比如:这节课我主要是看教师是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或者看教师是如何设计这节课的板书的,或者看师生互动的效果如何,或者看教师是如何处理教材的等等。每次听课可以有不同的小计划、分步骤来实现大目标。总之,观课议课――应该让听课的教师通过听课有所顿悟,带着思考离开教室,通过反思促进提高。

(2)了解教师、学生、教材的基本情况

听课前除了要有明确的目的计划外,还应对任课教师、上课班级、上课内容有所了解。我们知道:不同的任课教师,处理同一教材的方式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只有提前了解教师风格,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取人之长;不同的班级,任课教师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只有提前掌握学情,我们才能判断任课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是否有效;不同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只有提前熟悉教材,我们才能在观课的同时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汲取可以借鉴的环节。

因此,只有有“备”而听,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2.听课时,干什么

(1)听

一听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所说:“许多课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不善于明确地提出课的目的,并且使课的一切方面、组成部分和阶段都服从于这一目的。问题并不在于在课时计划里写上本节课的目的。”因为如果光有纸上的目标而没有具体实施,课只能是漫无目的的课。而这样的课是“白白浪费时间,增加学生的疲劳,使他们养成一种松松垮垮的习惯,形成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懒惰”。

二听教师启发引导是否得当,讲解是否清晰,学生能否听懂。“周围现实是知识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源泉。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利用这一源泉”、“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是从学生已知的东西讲起,善于从已知的东西中在学生面前揭示出能够引起他们疑问的那个方面……”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从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生活入手可能是让学生学习发展的最佳途径。

(2)看

一看教师。重点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何――看教师是否精神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是否对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能否突破;看教师是否在教给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是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机智……

二看学生。关键看每一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何――看他们是否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他们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是否主动踊跃、练习是否有效;看他们活动的时间长短是否合理;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否养成;看他们对教材的感知是否深入、是否有助于他们获取新知;看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我们之所以观察教师、学生的种种课堂表现,是因为所有这些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所说“课的效果、教师的工作成绩,并不在于教师喊到的个别学生作出最好回答,而在于全体学生都掌握了良好知识,而掌握知识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学校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三看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氛围。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师生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实现;有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所以课堂气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观察方面。“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所以课堂气氛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3)记

听评课时除了要听要看,记也是个重要环节。记什么则是个关键――

首先要记课的教学环节――授课教师是如何复习旧课、组织教学、设计活动、传授新知、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学习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的。“学生的知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和深化”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而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情则是他们思维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

其次要记课的主要环节各占用的时间――这是我们考察教师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分析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重要依据。因为“许多课的严重缺点就是在课的第一阶段――即在检查家庭作业时浪费时间”,以致新课讲授中重点没有时间强调,练习没有当堂完成,学生没有回味思考时间。而“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理解教材,是课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再次记板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堂课结束时,一幅有重点、线索清晰、层次条理的板书也显示出来了。记下授课教师的板书设计,有助于课后整体上回忆课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与授课教师交流探讨。

此外,我们的听课本上还应该留下――这节课的闪光点、创新点和你的瞬间所想。比如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学的新方法、教学组织的科学安排、幽默的教学语言、恰如其分的举例、新颖的课后练习、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以及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先进教育理念等等。而这些课堂的精彩细节肯定会冲击我们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就必须及时把它们记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这些零散的思想是我们日后“整理成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某些问题的报告”的第一手资料。

所以,听课笔记就是要及时记录下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

3.听课后,怎么办

听课不是目的,是手段,是途径。听完课不是万事大吉,还有两个重要的环节要落实――

(1)议:与授课教师和上课学生交谈、讨论

我们可以听听授课教师的心声――他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本节课的出彩处在哪?遗憾有哪些?教育教学中有哪些困惑等等。

我们也可听听学生的感受和想法――他们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如何?学习中的困难是什么?兴趣点在哪?希望老师怎么做来满足他们发展过程中的正当需求等等。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和授课教师就自己在听课中出现的疑问和想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因为“学校这个教育实验室,是全体教师的创造性的结合体,是每天不断地智力交往,是精神财富的相互交流”。

(2)思:回味听课感受和课后交流,并将反思整理成文

“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所以,观课议课后,要对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内容熟练程度、重难点的处理、教学具的使用、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参与、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教学风格、教学绩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结合自己的收获及时认真反思整理成文以便指导自己的日后教学。

目标明,认真听,仔细看,及时记,坦诚议,深入思――这应该是贯穿我们每次观课议课的必备环节。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观课议课则是让教学这门艺术逐渐减少遗憾的重要途径。赫伯特・科尔曾说“教育的一个美丽之处在于――作为一名教师,其发展是无限的,正如你事先并不知道学生能学多少东西一样”,那么就让我们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创造自己发展的新机遇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汤光远.老师,你会听课吗?师道,2006(4).

评课范文4

【关键词】教师成长;听课;评课;上课;反思

课堂是教师实践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站稳讲台是第一步。青年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下,做好听课工作,向同行学习;参与评课活动,聆听行家评课,反思课堂教学,其中听课是基础,评课是延续,上课是核心,反思是成长。

一、听课

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听课,就会听出每一节课的精彩。汲取优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听课可以看录像课和现场听课,也可听展示课、研讨课和随堂听同事“原生态”的课。

(一)听老师上课.关注上课过程。结合不同课型,观察教者教学环节设计是否流畅,三维目标是否达成;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以及教态、表情、板书、肢体语言、课堂的调控、细节的处理、教具的使用;边听边认真思考,思考教者对教材把握的深度,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是否紧凑。关注能力培养。要关注教法与学法,关注教师是怎样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如何全方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学”为中心转移,创设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是否具有层次性、针对性、拓展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和提升的机会,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观察学生上课。观察学习过程。要观察学习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想学、愿学、乐学;看有多少学生在学习状态中,能跟上学,多少人不在学习状态中,老师是怎么关注解决的?要观察学生情感体现,看学生学习是否有兴趣,参与思考、讨论,是否动手操作,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处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观察上课效率。要观察学习方式效果。是否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否学会了,听懂了,会操作了。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意识;看有多少学生达到有效学习或基本有效学习。

二、评课

(一)评课的内容。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并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并为之服务。评教材处理,要看教者知识传授否准确、科学。是否准确把握重点、突出重点,难点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评教学程序,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法是否多样化并有创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评教师教学基本功,板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板书美观;教态庄重、举止从容、态度热情、仪表端庄、热爱学生。语言准确、清楚、精炼,教学氛围宽松、民主。

(二)评课的效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的效用最终落实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参与状态上,学生是否主动积极,是否多数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回答?学生能否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课堂学习状态是否有效。学习方式上,学生学习能否体现自主、合作学习意识,能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能否积极发展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学生学习能否体现出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学习是否有兴趣,能否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主动探究、感悟、反思,能否从学习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上课

课堂是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的双边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师生相融,实现“学会、会学、会用”,获得教学成功。

(一)潜心上课。树立五大意识,潜心上课。即具有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合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做好媒体、网络等资源的开发。具有学生主体意识,要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加强师生互动,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具有问题意识,要有发现问题,引领、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智慧与实践能力。具有“预设”与“生成”意识,做到课前精心预设,课中动态生成,课后智慧形成。落实质量效率意识,注意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组织好有效地课堂训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策略有效。实施“新、趣、活、实”的教学策略,服务于教学。其中“新”要体现在教师有开拓精神,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常教常新,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趣”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教材用活,学生思维的活跃,课堂气氛的活泼;“实”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充实、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四、反思

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的亮点与漏点、经验与遗憾,进而能提炼亮点、激发智慧,完善教学。

(一)反思教师的教。教学反思的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策略、师生互动等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成功之处:如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何成功运用了某种教学法,如何通过学法指导让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所得。反思不足之处:如学生为何听不懂、不理解、不会操作,为何不能借用生活事例来认识,为何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等,正视教学失误,引以为戒。反思对教材教法的处理,反思学生的建议。反思学生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反思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然后而知困”,听课后采用对比反思,将执教者的教与自己的构思、课堂设计、问题生成和解疑、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等进行反思,做到取长补短。

(二)反思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反思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学生眼中反思,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以顺应的态度学习和接受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反思和检查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生成顿悟、直觉、灵感、智慧、想像等多元开放的思维,以改善未来的行为。同时使用“批判事件(问卷)调查表”,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定期反馈意见和建议,并由教师作出回答,回答的内容即是教师反思后的结果。使教师及早地发现教学中需要努力解决的任何问题,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情感。

青年教师认真听课,听出特点,抓住实质,通过评课进行对话、交流、探究,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实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适应教学发展、促进教师更好地专业化成长的。

参考文献:

[1]张文质,陈海滨.今天我们应怎样评课[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评课范文5

评课文化是在校园文化中创生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既能吸引、诱导、凝聚、消化各种不同的文化精华,又能激励、催化、促进新文化的生长发育;既有利于评课文化重建灵感的激发,又有助于已有评课文化的保持和提高,我们要创新评课文化,而这种新的评课文化是平等对话的、相互沟通的、彼此共享的、营造可持续发展态势的境界。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致听(评)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能,从某种角度来说甚至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

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在听评课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①图形式,走过场,抱着“完任务”的态度敷衍了事。

②评课过程中泛泛而谈,没有重点,缺乏针对性,人云亦云,一片“大好形势”。

③公开课始终只是少数教师的表演,甚至被个别教师“垄断”,不能以点促面,难以持续发展。

④评课时只讲优点,不谈需要改进之处,改变了以评促教,共同发展的初衷;或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讲原则,只挑毛病,甚至恶意中伤,把评课演绎成了泄私愤,发成见的“舞台”。

以上种种意识或行为,产生了不良后果。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阻碍了教育教研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应对方略。

①要加强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领导,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听评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校要制定教研工作规划,确定教研工作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明确教研方向,确定教研课题,做到有的放矢。从小目标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最终完成大文章。

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端正教师的听、评课态度。听、评课是一种学术探究,是一门科学,同志指出:“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因而,在评课的教研活动中,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一分为二,实事求是,以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对教师的授课不能是一味的“精彩极了”或者“糟糕透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应该兼而有之,更不该把个人的偏见带到评课中来。

③为听、评课正确定位,给学校、给教师安装听、评课“驱动程序”。把听、评课确定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广大教师要总动员,人人参与,个个争先,引进竞争奖惩机制,把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的质量与评优选先、职务晋升相挂钩,对表现突出的要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要限期改进,力争赶上或超越,从而最大限度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仅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而且乐在其中。

评课范文6

【关键词】评课方法《再见了,亲人》

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评价是评课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授课者的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评议,指出其成败得失,认定其优劣的教学研究活动。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通过评课可以使授课者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不足,获得启迪借鉴,从而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目的。

评课要围绕当次教研教学的主题,结合上课教师的综合情况以及评课目的做出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一份观点正确、分析到位、点评得当、多方受益的评课稿必定能为其画上圆满的句号。

以下是我在本校“评名师”教研活动中,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堂语文课写的评课稿,借此谈谈自己的评课方法。

听了雍红霞老师上的《再见了,亲人》一课,我认为她那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充满激情而又响亮有力地范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激情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学习后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作好了铺垫和训练准备。

雍老师深挖教材,钻研教法,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与教法,制作了与教学活动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她采用了“忆亲人――讲亲人――诵亲人――别亲人”的四个主导环节,创设出了让学生尽诉衷肠、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感场面。也使听课老师和学生一起感受了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之间深厚的友谊,知道这份伟大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情谊是无比真挚与坚定的。

在教学方法上雍老师根据叙事抒情的散文的特点,采用“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朗读得到了强化,情感得到了提升。收到了“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自然渗透思想教育的良好教学效果。

上课开始,雍老师以:“你的亲人是谁?”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入手,引出“没有血缘关系哪来亲人?”的疑问,课文引入自然,切合课题,重点突出。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雍老师对学生角色认识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比如: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由于时空距离大,离学生比较远,因而学生的知识比较欠缺,雍老师据此搜集制作了有关抗美援朝时代背景的视频和历史资料幻灯片,及时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并认真地读给学生听。他们知道了,在抗美援朝中有130万志愿军战士出国作战,有14万志愿军战士牺牲在了朝鲜国土上。这一坏节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之间深厚的友谊是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在简介时代背景时还补充了罗盛教、、等英雄,使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然,对抗美援朝时代背景的简介,如果学生有搜集到的资料,老师最好把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把他的成果交流给大家,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好习惯,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也能在此时稍稍歇口气,而并不影响教学。

雍老师教态自然、沉着,多媒体操作熟练。语言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课堂评价语言也很丰富,能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正面引导的作用。再加上老师信任的目光、亲切的笑脸、坚定的手势、同学的掌声等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更加融洽、自然。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以情激情,引起共鸣,把学生带入到依依惜别的情景之中。她将语文教学的诵读这一教学环节演绎得富有生气与活力。特别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这一段的朗读指导上,将训练分为三个层次:请求――哀求――无奈下达命令,在安排各层次的诵读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反复的朗读中,情感逐渐投入,学生的体会逐步深入。

有感情的朗读是本堂课最大的亮点。雍老师三次分别要求学生用请求的语气、哀求的语气、无奈下达命令的语气去进行感情朗读,有效地训练了朗读的方法,加深了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朝鲜人民的伟大情怀,对朝鲜人民付出血的代价缔结的中朝友谊引起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使“知”与“情”,“理解”与“情感”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引起情感上的和谐共振,水到渠成地感知课文的中心思想,又受到生动、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强化。达到了以读代教,以读促学的教学目的。

课后我想:如果在要求学生用请求的语气进行感情朗读后,雍老师要能再次创设情景地问学生:“志愿军战士们,你们把大娘劝住了吗?”学生肯定会根据朗读的效果先回答:“没有。”这时老师可用激将法要求学生用哀求的语气进行感情朗读,这样既评价了学生的学习又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哀求的语气没有劝住,再要求学生用无奈地下达命令的语气去劝,要是这些方法都没有劝住,那就更能说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者是情谊深厚的亲人。如果还没有劝住,老师就告诉学生:“志愿军战士们,列车开动了,请让我们向朝鲜人民告别吧!”这样教学程序就会巧妙地进入到学习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上来,使课堂变成了告别的场面,创造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比直接要求用某种方法去朗读效果要好。因为在模拟的情景中学生的情感会情不自禁地表露出来,投入的情感会更真挚,理解也会迅速到位。创设情境不仅仅只适用于开课时。

还需要探讨的是雍老师的板书,只有“志愿军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几个字。我觉得简洁了一些,因为仅有此是不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也不能很好地突出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而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在布置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和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又做了什么这项练习后,雍老师能及时在学生回答交流时整理板书出:

这样具体丰富的板书展现出来,肯定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正能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亲人”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