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叶圣陶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叶圣陶杯范文1

关键词:自主创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现代社会,尽管有些大学生取得了很高的学历,但他们依然选择自主创业,它们不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次定格,就次我们开始讨论自主创业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讨自主创业必然离不开创业教育,首先我们就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进行讨论。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关系界定

在深入探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价值之前,有必要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内容上重叠,在价值上相通,但是,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也同样存在区别。

1、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联系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内容、方法上存在共性,甚至是重叠。首先在教育地位上,二者都致力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决定了大学生进入社会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特别是在处理个体与社会的经济交换的关系方面。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自主创业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很明显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使职业选择成本和决策误差降低了愈多,不但实现职业规划而且实现了自身价值,对社会的就业难题提供了很的帮助。

2、在内容结构上,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彼此渗透,互相支撑。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劳动的不同形式。创业之于大学生,与其他职业对大学生的意义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职业的选项之一。纵观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几乎无例外的涉及创业者创业轨迹的勾勒、创业目标和成就实现的步骤和环节,这些步骤就是创业者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创业教育的一个板块。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作用之一就是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内容有交叉和重叠,只是在侧重点和关注点上存在差别。

3、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教育中采用的方法也大体相同。自然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人文社会学科,学科之间不存在教育教学方法的区别,这是由教育教学方法的属性决定的。在教育领域不仅受教育者“有教无类”,只要适用,教育方法也该“有教无类”。

三、自主创业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

当下,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并给予物质和政策支持,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就使得自主创业这种就业形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只是就业的形式之一,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宜从事创业活动。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的功能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活动的意义、价值、要求以及实现途径和方法。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在就业岗位稀缺的条件下,形成创业精神和意识,获得创业能力,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积极功能是修正那些从众的、缺乏创业条件的大学生盲目的创业冲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受教育者自我反省职业理想,使之走出对创业的认识误区,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客观评价自身职业现状,找寻职业理想与职业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重塑或强化职业决策,提高职业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客观性。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之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在极力倡导、研究与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以期促进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职业导向教育促进社会就业的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观念上将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仅仅归类为就业教育实为欠妥。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理论上存在互相呼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是一定要在回归教育本原的前提下看待二者关系,规避功利趋向。在推进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注意防范以下几种情形:

1、教育内容上的工具性趋向。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及创业教育的起源可以看出,这类教育形态本身具备现实性和实用性,原初使命是为了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处境。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提高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决策能力是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内容和主题,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接受过程。在实际教学的内容上,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往往会演变成职业、创业技能的训练场,将创业、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视为实现短期功利目标的工具。这些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工具化的理解,使得创业活动驻留在个体获取利益、创造财富和利润的功利性层面,没有上升到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来开创事业的理性层面和价值论高度。长远观之,这种局限于操作层面的狭隘认识势必对社会、对受教者、对创业教育及对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本身均会产生消极影响。

2、教育导向上的盲目性趋向。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内容能够有效丰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体系,使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视角更加多元,但是必须避免在职业引导上过分强调创业教育。创业是一种就业形式,相对而言,这种就业对人格特质、心理素质、技术物质能量等多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并不是说任何人都具备创业的意愿和能力基础。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对此都必须有一个清醒的理性认识。职业选择应该在将眼光投射到时代背景中,考虑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向带给职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同时在微观上还需考虑人格特点和职业匹配的关系。了解外部职业环境、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分析自身职业潜质和能力状况,最后选取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正确的职业决策的一般逻辑。前文已述,创业是择业的一种形式,创业者也必然经历初创期、稳定期、成熟期甚至是衰败期。如何适应创业的这几个阶段就成为创业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发展问题,需要创业者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找寻答案。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必须回归教育本身,以职业引导为主题,不能盲从市场,应秉承育人为先理念,防止教育导向上的盲目性

3、育规划上的短视性趋向。创业不仅仅指事业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也包括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避免事业从有到无的过程。因此在创业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如何开创事业这一问题,同时对如何经营、维持事业给予足够的关注;不能只关心学生的职业分析、职业决策、就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还要放眼长远,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维护和持续发展。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应该关注的是生涯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对整个职业生命实施自我关怀和主动管理。因而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规划上必须和大学生整个职业生命紧密相连,避免只关心短期效果和目标的短视性趋向。

五、结语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培养它们的创新性、创造性能力。这种创新性、创造性能力对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自主创业不单单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更是对性格和意志的一种考验。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的成长在变化,当然,在自主创业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回更有挑战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朱炎军、李爽:《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兼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Z1期

叶圣陶杯范文2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生;岗位准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4-0150-01

前言:

临床毕业实习对于护理专业学生从学校到走入工作岗位的衔接来说非常重要,是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进行实践的重要过程。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做好实习工作才能为之后的工作储备丰富的经验,才能为成为一名具有高素质的护士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当前阶段,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实习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对待。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实习工作并没有引起重视,一些学生认为实习工作仅仅是“走过场”,让很多的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和实习单位所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学校要创建良好的环境为其做好全方位的岗位准备,让学生顺利走上实习岗位,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1加强思想认识,做好思想准备

护理专业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在经过实习之后就将要走入到工作岗位。因此,实习期既是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过渡。让学生对实习做好思想准备,从思想上对实习予以深刻认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实习角色中,放松实习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作的准备。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将要实习的单位情况进行说明和介绍,让学生对实习环境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比如对于医院的规章制度、基本概况等等。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和教师彼此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利用班会时间或者小组讨论时间,给学生充足的发言机会。一方面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实习岗位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针对思想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第三,教师还可以邀请实习单位的老师到校给学生们进行讲解,给学生们讲一些实习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实习过程中发生的趣事。还可以邀请之前实习过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们从心理上对实习单位的人员和环境产生亲切感。

2严格实习标准,做好能力准备

教师虽然应当让学生放松心理,但是并不应当放松对实习的标准。反而应当严格实习的标准,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做好未来工作准备,进行能力的提升。只有严格的实习标准,才能让学生对实习引起高度重视,才能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实习前制定相应的心理预期,期望自己通过实习达到的标准。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实习准备工作进行跟进,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能力提升的程度;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制定理论综合考试,对于所涉及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内容应当进行重点考察,让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第三,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护理技能,在课程中重点练习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基础护理操作,例如静脉注射、无菌技术等等,通过实践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实习信心,通过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3制定实习安排,做好安全准备

护理专业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加上近些年来医院恶性实践的频发,让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有了极大的提升。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之前应当帮助学生树立相应的安全意识。教师在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的时候,一方面应当关注护理实习生本身的安全,另一方面对病人的安全也要给予同样的关注和对待。首先,教师在进行实习之前,要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做好安排,保证学生们的实习工作稳定而有序的开展。其次,教师在进行病人安全性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护理安全性的培养,注重学生防范风险意识的增强,严格依照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防止实习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伤害,以及护理事故的发生。第三,教师要强调学生对自我做好安全防护,增强护理职业防护意识,自身能够远离潜在的职业危险,强化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讲座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具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4履行实习保证,做好全面准备

护理专业实习生所要做的准备是全方位的准备,其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到心理准备,从安全防护意识到品性道德习惯都应当建立起准备工作,从而做到实习岗位上的万无一失。尤其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准备,其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需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需要学生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提高。教师可以采用承诺书的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实习岗位所应当具备的各种行为准则,同时也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承诺予以践行。承诺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所要注重的礼仪礼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不应当做的技术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所应当遵守的劳动纪律,以及相关的安全制度规定等等内容。这些内容看似没有实质效果,但是在实习生实习的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实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走入到实习岗位中,更好地融入到实习环境中,在实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加强自我素养提升,以及巩固在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准备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帮助学生做好身心两方面的准备,让学生平稳度过自己的实习期。

参考文献

[1]姬栋岩,姬光,张玉华.护理专业实习生特质应对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726-729.

叶圣陶杯范文3

【关键词】印刷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管理

1 前言

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手段。设备技术状况不仅关系到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而且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印刷企业生产设备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印刷从业者的关注。

2 设备管理内容

现代印刷公司的设备管理着重从设备选购,到进入生产领域,直到作废停止的全进程管理,意图是为公司供给最优技术设备,使印刷公司的生产力树立在杰出技术条件根底之上。设备管理包含以下内容:(1)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准则准确选购设备。(2)合理运用,确保机器设备一直处于最优技术状态。(3)注重并做好设备挖掘、革新、改造,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4)及时做好设备养护维护与修理,把握设备修理技术。(5)做好设备财物管理。

3 设备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性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讨目标,寻求设备归纳功率,运用一系列理论、办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办法,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进程(从方案、规划、选型、置办、装置、验收、运用、养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作废)的科学型管理。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竞争机制的引进,建造节约型社会,设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求公司要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效益,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当前,不少公司都存在轻设备、重工艺的现象,致使公司内部员工,对设备管理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观念上轻维护,重修理;轻防止,重过后;干事随意,不守规矩;一旦设备毛病发作,修理人员目不暇接,操作人员却冷眼旁观,设备毛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面临设备管理的一系列问题,选用设备全进程管理理念对设备进行管理是当前相对有用的设备管理办法,下文要点对设备全进程管理各个期间进行具体描述。

4 设备管理

4.1 生产设备档案

完好的生产设备档案应当包含以下几点内容:设备供货商、联系电话(最佳是24小时效劳电话)、通信地址、设备类型、设备系列号、设备性能参数、设备功率、设备数量等。完好的生产设备档案,能够协助生产单位在紧急状况下了解设备状况,并疾速和设备供货商取得联系,及时解决问题。

4.2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是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根本前提条件。贯彻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是提高作业功率的重要因素。不准确的操作直接致使生产设备使用年限的下降和损害率的极大上升。

4.3 设备维护与养护

设备的维护与养护,是指设备运用人员和专业维护养护人员在规则时刻及维护养护规模内分别对设备进行防止性技术处理。设备护理养护作业做得好,能够将设备的磨损降到最低程度。关于设备的维护与养护,当前较多公司实行的是“三级养护制”,即平时养护、一级养护、二级养护。(1)平时维护与养护:平时维护与养护也称为例行养护或日保,即操作人员每天在班前、班后进行养护。(2)一级养护:一级养护以操作人员为主,修理人员为辅,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查、清洁。通常设备作业500~700小时,应进行一次一级养护。养护内容包含清洁机器外外表和各部位、疏通油路、替换油毡、油线、调整设备各部位合作间隙、坚固各部位零件。(3)二级养护:二级养护以修理人员为主,操作人员参加,对设备进行有些解体修理。养护内容包含替换或修复磨损件,有些康复精度,机器光滑和调整。通常设备作业2500~3500小时,要进行一次二级养护。综上所述,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运用,印刷设备从手动、半自动化日趋大型化、自动化、高速、高效,使生产对设备的依赖程度大为提高。因而,设备管理作业应从传统的管理办法逐渐向现代设备归纳管理方式进行过度。

要重视设备维护养护管理的准则,设备维护养护管理准则是设备维护养护手册能够发挥作用的利器。设备操作人员很少自动去养护一台设备,除非公司有强制性的准则。因而,将设备的维护养护和生产产值挂钩,有奖有罚,是相对有用的办法。

设备维护养护方案。拟定设备的维护养护方案,准确引导生产车间组织设备的维护养护。在实际操作中,生产单位要恪守两个准则:第一,强制准则。在养护方案下达后,生产人员应无条件地遵守和承受,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履行。第二,灵活准则。养护方案中的养护时刻,应当在一定的作业时刻里是可调的,给生产组织供给便利。

设备维护养护记载。对设备维护养护进行记载,能有用保留设备的维护养护状况,并能及时发现设备维护养护中呈现的问题,然后尽早处理设备中存在的一些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应对操作人员的维护工作进行记载,这样也可以用于今后的考评。

4.4 设备零部件替换记载

生产设备零部件替换记载,在很大程度上协助我们提高对设备的管理能力。对零部件替换的次数和运用率进行统计,能协助生产单位研究设备存在的隐患并及时发现设备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给库房的合理库存供给依据,降低因修理和一些问题构成的生产延误。

4.5 设备修理记载

生产设备修理记载,是设备修理人员对修理过的设备所做的相对具体的挂号,内容包含:修理时刻、毛病状况、修理进程、零配件状况和毛病缘由剖析。在长时间的记载进程中,它不仅是生产设备毛病手册的有用弥补,更对协助作业人员疾速断定设备毛病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4.6 设备零配件管理

生产设备零配件管理,是设备管理部分和公司库房共同完结的一项作业,因而在很多的时候,较简略呈现“沟通毛病”。准确的做法是,设备管理人员依据生产毛病手册、设备零部件替换记载、设备修理记载等信息将零配件的数量和称号提交部分收购,收购结束后提交库房,库房定时对零配什的数量件数清点,并定时弥补收购。

4.7 生产设备管理规则

生产设备应由设备管理方进行管理,交给生产部门运用。设备管理部分拟定设备管理准则,包含电气控制、机械修理、设备调理、安全运用等方面。公司依据本身具体状况来合理拟定相应准则。

4.8 对设备的规则制定进行管理

设备事故的出现在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公司需要树立设备事故管理规则,构成必要的奖罚管理准则,完善设备奖罚管理体系。对生产设备的修理,生产单位要拟定合理的管理规则。对不准确运用设备构成的设备毛病,公司要依据具体的状况,对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对设备运用状况杰出的操作团队,给予恰当的奖赏。

4.9 有关训练

在实行完上述有关的作业后,还要定时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养护知识和技术的训练,首要包含设备安全、设备养护、设备操作、设备简略毛病处理等内容。定时的训练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有关技术,使其非常好地使用设备,提高生产功率。在做好上面的作业后,要加强履行和监督作业,将有关规则落实到位,一定能取得杰出的管理作用。

5 结束语

生产设备的良好运转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工作流程。生产流水线的中断,很容易导致系列问题的发生。因此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企业正常运作的保障。

叶圣陶杯范文4

摘?要: 不同类别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就业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就业院校背景歧视不利于用人单位科学选拔人才和高校健康发展,并对毕业生就业造成消极影响。立法部门应建立健全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各级政府及劳动部门应改革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非重点高校要加强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建设,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搭建多种就业平台,通过多方面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公平。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院校歧视;就业中图分类号: G4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50—04

一、 不同类别高校毕业生就业差异????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人的某些先天性的、与能力不相关因素而对其做出区别、排除或限制的行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急剧增大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在对高校毕业生的选拔中设置了越来越多的不合理的条件,如对学历、性别、身高、英语水平、户籍的要求等等,造成各类就业歧视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中的“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就业中的院校歧视现象开始频频出现,使得“211”高校和非“211”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还在明显加大。许多企事业单位,甚至是政府部门,在人才选拔录用方面都设置了“211”高校毕业生的门槛。如2012年4月,长沙市2012年选调生考试,只有“211”高校、“985”高校的应届生可报名。重庆市定向选调全国“985”、“211”高校2010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2009年元月,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人民政府面向“211”工程高校招聘。根据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年)》统计,2008届“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0%,而非“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87%;2007届毕业生中,“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3%,而非“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0%。不仅在就业机会方面“211”高校与非“211”高校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在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年)》的统计,2007届“211”院校本科生就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2 949元,而非“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则为2 241元;2008届“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2 459元,而非“211”院校本科毕业生为2 030元;2009届“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2 757元,而非“211”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2 282元。可见,“211”院校与非“211”院校毕业生的收入和职业发展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 毕业生就业院校背景歧视的消极影响???? (一) 人才选拔方面???? 院校歧视导致人才选拔不公平、不公正。人才选拔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和机会均等的原则,采用设置毕业院校的门槛违反了宪法的人人平等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非所有的“211”高校都是一流高校,同时并非所有的非“211”高校都是一般高校。如国内某一知名高校虽然不是“211”高校,但与113所“211”工程大学相比较,该校的基本指标居于全国60位左右,甚至许多指标还居于全国前列。可见,“211”院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并不一定比非“211”院校高,同时“211”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并不一定比非“211”高校的学生高。所以,盲目地采用“211”高校的就业门槛,严重地造成了人才选拔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毕业院校背景歧视造成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目前,我国高校总数为2 020余所,其中“211”高校为110余所,约承担10%的人才培养任务,而非“211”高校为1 908所,培养了全国90%的大学生。如果在人才选拔录用中设置“211”院校的标准,使得人才选拔局限于10%的范围内,人才选拔的面过于狭窄,会导致真正优秀的人才和最适合的人才难以被发现。???? (二) 高校发展方面???? 就业中的院校歧视不利于高校发展的多样性。“211”高校主要是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教学型大学,这些类型的高校主要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研究型人才,对学科基本理论较为重视,但对操作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相对忽视。虽然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研究型人才,但由于就业中的院校歧视,导致许多非“211”高校盲目效仿“211”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人才培养规格单一,缺乏办学特色。同时,由于就业中的院校歧视,导致部分非“211”高校不顾自身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定位,一味地追求进入“211”工程院校的行列,甚至以牺牲办学特色为代价。所以,就业中的院校歧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发展模式的趋同。???? 院校歧视制约了非“211”高校教育资源的扩大与优化。由于就业歧视的存在,使得非“211”高校毕业生相对“211”高校毕业生而言,其就业机会、职业发展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进而使得非“211”高校日后的校友资源相对稀少,导致在校外资源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地位,教育资源不能得到扩大与优化,进而影响非“211”高校的长足发展。???? (三) 毕业生就业方面???? 由于用人单位的院校歧视,使得非“211”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信心、就业态度、就业动机等方面遭受一定的打击,给其就业造成了消极影响。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大约有50%的地方高校毕业生自认为“211”高校的竞争力明显高于一般的高校,并认为院校歧视对他们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可见,非“211”高校毕业生的被歧视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信心、态度与动机。同时,由于就业中的院校歧视,使得非“211”高校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其晋升、发展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就业中的院校歧视,不仅影响到非“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三、 毕业生就业院校背景歧视的成因分析???? 1. 法律因素。我国关于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主要散见于《宪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中,而且这些法律条款适用范围过宽,没有针对性,内容太单薄,很难对就业过程中的院校歧视给予规范。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使得毕业生就业中的反院校歧视难以得到法律保障。???? 2. 政策及行政措施方面。一些地方就业政策及行政措施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不利于就业院校公平。特别是国内一些大城市,为吸引高端人才和优秀人才,在户籍、社会保障、招录公务员等方面,在政策层面上实行了院校限制,特别是提出“211”高校毕业生的硬性条件。如2010年4月,长沙市天心区政府只面向“211”高校毕业生选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再如《2010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规定,对申请在上海落户的“211”高校毕业生加15分。此类户籍政策在北京、深圳等城市也是屡见不鲜的。由于地方政府政策导向的偏差,导致非“211”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也导致用人单位对“211”高校毕业生给予照顾政策,并在其职业生涯中过多地关照“211”高校毕业生。另外,我国《劳动法》关于平等就业权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对于就业歧视,西方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在国外,老板不好当,在招聘的时候不可以有年龄、性别、肤色、种族、、国籍、个人身体素质、家庭状况等方面的要求,在面试时所提及的问题也不能涉及上述内容。???? 3. 人才选拔指标因素。随着高校十来年的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60万人,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8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随着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在选拔录用人才时,只能参考一些外在指标,如院校知名度、学生外貌、学历等,这样使得“211”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方面存在较大优势,而使得非“211”高校毕业生存在较大劣势。???? 4. 用人单位观念因素。“211”高校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科基本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不是特别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始多元化,绝大部分岗位需要的其实是懂得实际操作和应用的人才,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单位和岗位并不需要“211”高校毕业生。但许多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拔时缺乏与相关院校和毕业生的沟通和了解,使其形成错误的观念,认为“211”高校毕业生更为优秀,造成在人才选拔录用中,倾向于“211”高校毕业生,虽然实际上“211”高校毕业生并不一定适合岗位的要求。如2008年1月江西省电力公司单独面向全国“211”工程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招聘。甚至有报道称某一知名企业连招聘1名前台接待员都要求是“985”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错误观念也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院校公平问题。???? 5. “211”工程因素。“211”工程的实施,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给予了“211”高校大量的政策和经费的配套支持,使其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而非“211”高校,没有得到“211”高校那样的重点扶植,但同样要承担扩招的任务,经费投入非常有限,办学条件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相对困难。从某种角度看,造成非“211”高校教育质量比“211”高校相对较低,使得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录用时更加倾向于“211”高校毕业生。“211”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目标是建设一批具有国家一流水平的大学。由于该工程投入大,优惠政策较多,因而“211”工程被媒介大量宣传,使民众认为“211”高校一定就是一流大学,非“211”高校就是一般大学,使得“211”高校声誉不断提高,非“211”高校声誉越来越下降,造成社会和用人市场在设置选择人才的标准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优先考虑“211”高校毕业生。

叶圣陶杯范文5

学校门口被带走

6月25日19时20分,绥中县公安局机场派出所接到绥中县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小华(化名)母亲的报案:“小华的父亲今天下午4时30分接到一个匿名电话,说孩子被绑架了,让准备30万元钱换孩子。”接警后,市县两级公安部门迅速组成“6.25”绑架案领导小组,并立即开展侦查工作。

警方在侦查中了解到,绑架9岁小学生小华的是两名男子,曾经有人在塔山镇境内的万宝山看见过2名可疑男子带个小孩,因此警方把侦查范围缩小到了塔山、荒地、小庄子3个乡范围内。6月26日早5时30分,警员们在荒地镇牛心村搜查时正好迎面碰见了被绑架的小华。

据了解,当日晚上放学时分,小华在学校门口突然被一三轮车撞了一下,随后小华就被三轮车上的人拉上了车,附近的同学都以为他们是送小华去了医院,就连小华也认为是这样。可是等到了僻静之处,三轮车上的两个人立即凶相毕露,拿出事先早已经准备好的绳索将小华绑上,同时通过小华获知其父亲的电话,打电话向小华父亲索要30万元,并说好次日双方约好时间地点以钱换人。

逃离途中遇警察

叶圣陶杯范文6

[关键词] 数字化 农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

数字农业是关于农业产业的信息化体系,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技术的结合,是领域信息化的重点,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数字农业的核心是构建以农业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支持体系。

一、农业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农业信息技术(即数字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领域中各种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等方面的技术,其实质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的获取、传播,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技术特性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和智能化。

二、河北省数字农业技术支持体系

构建该体系是一项综合、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其核心包括农业信息贮存技术、农业信息应用技术和农业信息传播技术。

1.农业信息贮存技术

(1)农业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我国已建立多个农业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中国畜牧业综合数据库和土地土壤信息系统等,同时引进了世界4大数据库,为信息的便捷利用打下了基础。至2006年底,河北省已形成文字、图片等网络信息资源2800G以上,涵盖科技、市场、政策等各个方面。省农业信息中心建成12个省、市、县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信息容量达100多万条,研发出菜篮子产品报价等7个大型应用系统,为搞好农业信息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

(2)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馆藏数字化、信息传输数字化与网络化、资源共享化、信息服务终端化等,其优势在于不受时空、地理位置的限制。2006年5月在河北保定召开了农业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发展学术研讨会,就数字图书馆发展新动态、农业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办法。

2.农业信息应用技术

农业信息应用技术包括农业自动控制、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3S、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

(1)农业自动控制技术(Auto Control)

农业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是农业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信息农业的核心技术。利用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对农业的增产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河北乐亭县自动灌溉试验站根据水稻需水形成了适合河北省及类似地区的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并在河北省内8个地市进行了应用。

(2)农业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 ES)

ES是以知识为基础,在一定领域内模拟人类专家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计算机系统。农业生产管理专家系统涉及农作物生产管理、畜禽养殖、市场管理、农业经济分析等多种领域。河北省农业厅连续数年来开展了“863”农业智能信息技术示范工程,已经开发了“小麦”、“玉米”、“大豆”、“黄瓜”、“辣椒”、“葡萄”、“稻田养蟹”等一批农业专家系统,并在省内多个市县完善及推广。

(3)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多媒体是应用计算机把图、文、声、像综合集成技术。20世纪90年代,我国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如河北省廊坊农科院“植物保护咨询系统”为农业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4)3S技术(RS , GIS , GPS)

“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总称,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于一身, 突出表现在信息获取与处理的高速性、实时性和信息应用的高精度和可定量化方面。2000年,中国科学院开始着手对这一新兴农业形式进行研究,首批选取了新疆、上海和河北栾城三个试点。其中栾城代表了典型的黄淮海平原农业高产区,它能够对整个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起到示范作用。

(5)农业管理信息系统(MIS)

管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和加工系统管理过程中有关信息,为管理决策过程提供帮助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河北省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土壤数据分析整理手段落后问题,引用 “GIS”、“GPS”技术,对耕地土壤养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制作了各种养分的电子版图层,应用MO地图控件及VB语言,研制了具备信息查询和推荐施肥等功能的土壤养分信息与管理系统,数据量达1.5GB,是国内第一个应用这项技术做出系列图件和实用系统的省份。

(6)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 DSS)

DSS是利用系统知识和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分析或模拟,协助解决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以进行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是一种人机对话式的计算机系统。农业生产中采用决策支持系统后可以感受到更高的决策质量、沟通的改进、成本削减、生产率的提高及节约时间等方面的改善。河北省目前已建立冬麦北移决策支持系统(DSSNWWH),主要对小麦越冬死亡率、物候期出现时间、群体动态变化、同化物分配状况以及最终产量等几方面进行模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来判断某一冬小麦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及某一区域适宜种植的品种,同时提出相应的栽培管理建议,从而达到对“冬麦北移”进行辅决策的目的。

3.农业信息传播技术

主要包括农业信息互联网络、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等技术。

(1)农业信息互联网络技术

国际互联网是构建农业信息网络最主要的部分。截至2006 年,河北省先后建成河北农业信息网、河北农业智能信息网、河北民营经济网、燕赵粮网、农村信息户联网、农村经济信息村村通网等六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成农业网站850多个,总数占全国农业网站1/10强。

(2)卫星数据传输系统

在河北网通、移动、联通等电信公司的积极努力下,2005年全省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目前,电话语音服务发展到35个县,手机短信服务“三农”用户约20多万户。利用电视提供信息服务,深受农民欢迎。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收视率不断提高,“电波入户”省级示范县达117个。全省75%以上的行政村接通了宽带,基本实现了村村能上网,有效扩大了信息覆盖范围。

三、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农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但是仍存在着农业信息资源种类不全与采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之间严重脱节以及农业信息技术的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为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除加强培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创建功能齐全的农业信息资源系统之外,还要有健全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体系。需要政府保护、扶持各种信息主体的成长,协调各部门、各机构间信息有序合理的运作。

参考文献:

[1]郭书普张立平沈基长董伟:构建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体系的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05,7(9):89~94

[2]应文杰: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7,(8):45~47

[3]杨术明寇雪芹师帅兵丁慧梅: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J].农机化研究, 2003,(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