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惊弓之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惊弓之鸟范文1
之:结构助词"的" 。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
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它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与做贼心虚恰恰相反的意思。
(来源:文章屋网 )
惊弓之鸟范文2
讲述一个叫更羸的人通过辨别叫声可以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
典故: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魏王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啊!”魏王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后用“惊弓之鸟”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来源:文章屋网 )
惊弓之鸟范文3
鸟道羊肠、鸟得弓藏、鸟焚鱼烂、鸟伏兽穷、鸟覆危巢
鸟革翚飞、鸟骇鼠窜、鸟迹虫丝、鸟集鳞萃、鸟尽弓藏
鸟惊鼠窜、鸟惊鱼骇、鸟惊鱼溃、鸟惊鱼散、鸟哭猿啼
鸟道羊肠、鸟得弓藏、鸟焚鱼烂、鸟伏兽穷、鸟覆危巢
鸟面鹄形、鸟枪换炮、鸟枪换炮、鸟穷则啄、鸟入牢笼
鸟散鱼溃、鸟声兽心、鸟兽散、鸟啼花落、鸟啼花怨
莺啼燕语
二、第二位:
百鸟朝凤、坌鸟先飞、笨鸟先飞、飞鸟惊蛇、飞鸟依人
高鸟尽,良弓藏、倦鸟知还、笼鸟池鱼、笼鸟槛猿、青鸟殷勤
穷鸟入怀、如鸟兽散、乌鸟私情、鸮鸟生翼、小鸟依人
越鸟南栖、鸷鸟将击,卑飞敛翼、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三、第三位:
蚕丛鸟道、长颈鸟喙、鹄形鸟面、龟文鸟迹、花香鸟语
卵覆鸟飞、木干鸟栖、禽息鸟视、轻徙鸟举、三寸鸟,七寸嘴
兽迒鸟迹、兽聚鸟散、象耕鸟耘、熊经鸟申、熊经鸟伸
熊经鸟曳、熊经鸟引、羊肠鸟道、鱼惊鸟散、鱼溃鸟离
鱼溃鸟散、鱼县鸟窜、云屯鸟散
四、第四位:
池鱼笼鸟、寒蝉僵鸟、惊弓之鸟、惊弦之鸟、笼中之鸟
伤弓之鸟、一石二鸟、鸟面鹄形、鹄面鸟形 、鸟道羊肠
鸟集鳞萃、鸟惊鱼溃、鸟散鱼溃 、莺啼燕语、笼鸟槛猿
笼中之鸟 、虎无爪,鸟无翼 、惊弓之鸟、小鸟依人 、鸷鸟不群
鱼溃鸟散、如鸟兽散 、鸥鸟忘机 、一石二鸟
五、其他位置
一石二鸟、小鸟依人、倦鸟知返、倦鸟归巢、笨鸟先飞
惊弓之鸟范文4
1、鸟迹虫丝:比喻极易消失的事物。
2、小鸟依人:依:依恋。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3、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4、鸟伏兽穷: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5、轻徙鸟举:轻于去留,像鸟飞那样容易。
6、象耕鸟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7、伤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8、池鱼笼鸟:池里的鱼,笼里的鸟。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
9、蚕丛鸟道:指险绝的山路。
10、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11、长颈鸟喙: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12、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13、龟文鸟迹: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14、鸟啼花落:形容凄凉的情景。
15、寒蝉僵鸟: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16、一石二鸟: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17、三寸鸟,七寸嘴: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18、鸟枪换砲:比喻情况或条件有很大好转。砲,同“炮”。
19、惊弦之鸟: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同“惊弓之鸟”。
20、鸟覆危巢:鸟巢因建于弱枝而倾覆。比喻处境极端危险。
21、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22、鸟枪换炮: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23、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24、鸟惊鱼骇: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25、鸟惊鱼散: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同“鸟散鱼溃”。
26、鸟革翚飞:革:鸟张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鸡。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般。旧时形容宫室华丽。
27、飞鸟依人: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28、鸟集鳞萃:鳞:鱼;萃:聚集。象鸟类或鱼类那样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
29、鸟惊鼠窜:形容惊恐逃窜。同“鸟骇鼠窜”。
30、倦鸟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31、鸟面鹄形: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32、笼鸟池鱼:关在笼里的鸟,养在池中的鱼。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33、云屯鸟散: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34、鸟散鱼溃: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35、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36、鱼溃鸟离:指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即崩溃,完全失败。
37、穷鸟入怀: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38、鸟入樊笼: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飞鸟进了笼子。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39、鸟尽弓藏: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惊弓之鸟范文5
无所不能,一石二鸟,龙马精神,如鱼得水,池鱼之殃。
鱼目混珠,鱼米之乡,鱼游沸鼎,一石二鸟,鸟为食亡。
惊弓之鸟,风声鹤唳,焚琴煮鹤,雁行失序,雁行折翼。
(来源:文章屋网 )
惊弓之鸟范文6
一、师本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既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范本和示例,又是教师组织教学、传道授业的凭借。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在课堂对话中牵线搭桥,必须立足于文本,精心与文本对话,充分理解作者通过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本语言作为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载体的作用,以构建起自己的理解。这样课堂教学时,就可以防止教师个人偏见对学生的阅读造成干扰。
例如,《少年闰土》中的主人公“我”能不能作“鲁迅”来讲解?闰土的见多识广是需要学生领会的重点内容之一,那么文章中出现的“……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这个句子应怎样理解和处理更妥当?
二、生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之间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为尽量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我们要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有效的生本对话。
1.创设课文情境
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例如,利用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创设情境,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对话的欲望。
例如,教学《两只鸟蛋》的第二小节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1)指名读句子,讨论: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播放小鸟破壳而出的课件。)(2)此时的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她的心情怎样?让学生当当鸟妈妈来演一演,可以加上动作、表情和语言。理解“焦急不安”。(3)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鸟妈妈,你会怎么做?练习读出鸟妈妈焦急不安的语气。
2.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对话教学的核心,对话教学要使教学过程发端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属于问题。因此,设置一个启发性问题的情境,成了一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促使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开展对话,从而建构知识。
例如,《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导入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西门豹来到邺地以后,先干什么?(调查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2)面对这些情况,如果你是魏王派往邺地的官员,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生答――他对老大爷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3)想象:这么多问题,不去处理,却要去送新娘?!老大爷听了西门豹的这话,会怎么想?(4)整体感知:带着这份怀疑与责备,让我们随西门豹走进河伯娶媳妇的场面,看看西门豹是送新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三、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是对话的一种高级形式,洋溢着生命的灵动。自我对话是人的内向交流,是人的自我思考、自我反省等心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灵的自我重构。它讲究话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1.趣味性
话题要适应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善于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激发起学生对话、交流、探究的兴趣。例如,《惊弓之鸟》一文,在导入时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创设了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生命活力。请看课堂片断:
师:今天我们来学《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同时要向更羸学一招推理的本领,来破这个“惊弓之鸟”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
生:找线索。
师:对。现在我们先找第一条线索: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这条线索怎么理清?我们先去“倾听”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学生兴致盎然地自读探究,然后分小组讨论。)
2.开放性
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教师应有大语文观,话题的设置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在生活的海洋中撷取,给学生留有发挥和拓展的空间。
例如,理解《比金钱更重要》中的“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这个句子意思时,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