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秋天的雨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秋天的雨课件范文1
我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恰当利用多媒体手段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促读,以读促悟。
一、欣赏秋天美景,调动内在情绪
1、 师:当夏天的炎热渐渐退去,秋风送爽,不知不觉就迈入了秋天的大门。(板书“秋天”,齐读)一读这个词,我的脑子里就会出现许多绚丽的画面,许多好词佳句,你有吗?请你说一说。
2、师: 是呀!稻海如金色的海洋、枫叶如火红的旗帜、丹桂飘香、硕果累累……那都是秋天。
3、教师在舒缓的音乐中播放秋天的美景图片,学生一边看,一遍发出赞叹声。
4、师: 好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还真得感谢清凉的雨丝,它像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
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细心去观察过秋天,所以如果一开始就进入课文学习的话,就调动不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时,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就勾起了学生的回忆,将生活与画面相结合,把学生近一步带入到飞舞着丝丝秋雨的秋天中去,就这样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秋意,自然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精美句子,体会课文之美
1、师:五彩缤纷的灿烂秋色,真的让我们看得犹如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中。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呆会儿读给大家听听,还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师: 见过银杏树叶吗?(出示课件)“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太美了!秋风习习,秋雨沙沙,满树叶子一齐摇曳,我们仿佛还能听见“沙沙沙”好听的声音;
“红色的枫叶”那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邮票,当你看到红色的枫叶飘零的时候,你看得懂这封大自然带给你的信吗?她准备告诉我们什么?(已到了深秋时节了。)难怪古人赞美红色的枫叶“霜叶红于二月花”。(相机出示红枫叶飘落的课件)
4、指导体会其它句子的生动表达。(相机出示课件)
5、 师小结: 好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还真得感谢清凉的雨丝,它像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在《秋日私语》音乐声中,按顺序出示秋天的美丽画面,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入情入境朗读。)
秋天的雨课件范文2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教学理念
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借助画面和语言描述等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注重情境中语言的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一组表现秋雨美景的动态画面,创设意境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的雨中,去享受秋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可借助字、词典解决,也可在小组内交流。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试着读给大家听。
[为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也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3.初步交流读书的收获:在你眼里,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秋天的雨在大家眼里各有不同的样子,而每种样子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请大家再次走进这秋雨的美丽图画之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十分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有关的词句下面做上记号,说说理由。
[把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入境生情,在感动中抒怀,获得对文章的感悟。]
2.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全班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随机点拨。点重抓住三幅画面理解感悟:
①“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引导学生从“五彩缤纷”,“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在秋雨里点着头”等词句体会树叶、果实、鲜花的动态,并联系自身的经验,带着情感去品读。)
②“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
(引导学生从“甜甜的”,“香香的”,“把小朋友的脚勾住”等具体描写香味的词句入手,联系“非常好闻的气味”展开想像。)
③“秋天的雨有一只金色的喇叭……”
(引导学生抓住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小树叶的动作体会它们的心情,想像画面。)
[在品词析句汇报及与他人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碰撞、交融,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3.在秋天的雨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课文中没有描绘到的画面?介绍给大家,好吗?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并走出教材,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四、潜心品读,享受美文
1.大家描绘的画面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对美的向往,融入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秋雨之中吧!
(播放轻松优美的乐曲,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们现在就是一个个可爱的小雨点,请伸出手来,与身边的朋友握个手,再热情地打个招呼,用心听听你的秋雨朋友对你说了些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美美的感觉再美美地读一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在美读时,孩子们自然融入其中,达到物我同一、文我合一,从而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进行着精神世界的建构,使孩子们的认识、思想,在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变得愈发深刻,情感变得灵动、丰盈而美好。]
五、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把你认为最美的词句摘录在你的小本本上。
2.用彩笔画出你认为最美的秋雨图。
3.如果你就是秋雨,你准备把什么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呢?请以“秋天的雨有……”开头,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4.课外阅读有关描写雨(春雨、夏雨、秋雨)的文章。
上面的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做。
[尊重差异是教育的前提。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和兴趣的题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抓住一个“读”字,始终以读为本,结合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
一、创设情景、品读感悟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语言文字生动优美、朗朗上口。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以想带读。
2.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如:在美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
3.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继而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以演激趣,读中品味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述了“深秋中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繁忙热闹的场面。”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在此,我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来理解、品味本段的语言文字。怎样让学生置身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去,我采取了以下策略:表演前,学生充分地朗读,积极为自己的出色表演奠定基础;表演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表演后,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次美读,实现了情感的升华。“演”是为了读,一个“演”字,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再现了动物、植物们准备过冬的快活、忙碌的场面。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了文本。
秋天的雨课件范文3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技术 语言活动
幼儿语言教学主要依靠语言、思维来掌握情节、理解作品内涵。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工具,应用于语言教学活动中,具有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手段富有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配音、逼真的音响效果,具有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形象化语言,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兴趣维持的时间较短。多媒体凭着它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能很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兴趣达到最高点。幼儿对有色彩、有声音、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注意力最能集中。而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于一身,融视、听、动觉于一体能激发幼儿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组织“秋天多么美”这个活动中,当播放教学课件后,电视屏幕上出现的秋天的景色和各种富于动态的情境,立刻将幼儿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幼儿思考积极,发言踊跃,表现出极大的想说、愿说的愿望,很快地融入到了活动中。
二、多媒体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多媒体能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优美如诗的音乐来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牢牢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如幼儿中班的散文诗《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通过一群小鸟们富有童趣、生动活泼的对话,以春雨的色彩为线索贯穿始终,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活动中我通过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首先请幼儿欣赏春景,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春景,重点描述春天植物的色彩,为欣赏理解散铺垫。除了运用课件引导幼儿边看边学边想象散文中小动物的对话外,我还激发和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会落到哪儿呢?”幼儿想象、探究春雨后的植物变化,并学习运用散文中的句子“春雨落到××上××就变××色的了”。通过欣赏课件,来体会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听完散文,孩子们沉浸在对春天的想象中,从他们的小嘴里迸发出许多优美的词句,如“春雨落到小花上,小花就变蓝色的了”。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它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三、营造动态情境,提高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性格外向,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少语,胆怯害羞。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幼儿时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例如教学《国庆节的夜晚》,第一次活动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就是出示图片,引起幼儿注意,接着教师讲情节,幼儿只是看图感受不到礼花的美。只是教师讲幼儿听,活动下来,我和孩子都有种很“累”的感觉。首先,展开图片学习词就占了半节课的时间,然后又试图把所有的教学活动目标都展示出来。整节课幼儿参与性不强,结果使幼儿对图片的兴趣没有老师预计的那么浓厚,教学重点不突出。我想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那么课堂上的互动是否就会活跃起来呢?于是在第二次教研活动时,我加入了多媒体技术,展示出天安门广场上国旗飘飘,到处是花的海洋、人们的欢声笑语。国庆节的夜晚,空中各色礼花绽放,争奇斗艳,景色美不胜收。处处是喜气洋洋的景象,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到北京国庆节的真实情境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他们的情绪会情不自禁地随着画面情节的进展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可见,多媒体课件对于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积极性的作用是传统的讲述教学无法比拟的。
总之,在语言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优真的意境、悦耳动听的音效,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增强了语言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江苏教育出版社。
秋天的雨课件范文4
关键词:小学; 口语交际; 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91-00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老师要是能根据孩子的天性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说话的兴趣,那必将是一堂成功的课,本人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一、以新激趣
新异事物能引发人的兴趣,小学生更是如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能选新异的交际内容,设计新异的交际形式,也一定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了《神奇的克隆》课文后,我就此文上了一节“假如我会克隆,我要……”的口语交际课。要求想法要奇妙,要有益于人类。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选出五名学生当小记者到同学中采访:“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让学生畅所欲言,再让小记者在班里新闻。针对小记者报道的情况,我对学生奇妙的想法、有意义的提法给予充分肯定,不太合适的给予建议。学生在活动中无拘无束地交流,实实在在地得到语言的训练。
二、以奇激趣
人有好奇的天性。小学生的好奇心更强烈。用奇异的内容,奇异的手法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一天,我带着学生到教室前的大村底下观察蚂蚁搬食物的情景。我问:“真奇怪,蚂蚁在忙什么呢?”小朋友们就蹲下来,仔细观察,只见蚂蚁纷纷往树上搬家,为什么要搬家呢?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有的说:“你看天空布满了乌云,快要下雨了,蚂蚁怕地下的家被雨水淹了吧。”有孩子又问:“蚂蚁怎么知道天要下雨了?” “为什么蚂蚁搬家就预示着要下雨呢?”突然一个小朋友突发奇想用小棒子夹着一条小青虫放到蚂蚁身旁,过了一会儿,只见小蚂蚁接二连三地向虫子这边爬过来,齐心协力地咬死了青虫,并把它抬到窝里去了。一个小朋友说:“奇怪了,蚂蚁是用眼睛看到的,还是用鼻子闻到的?”有的问:“蚂蚁们有队长吗?”还有的说:“蚂蚁还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真值得我们学习。”小朋友争先恐后,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得不亦乐乎。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把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说一说。
三、以美激趣
在口语教学中,用美的语言、美的音乐、美的画面、图像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交际情境,其美的力量,一定能愉悦学生的耳目,激荡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让学生产生爱美、寻美、创造美、表现美的冲动。如在教学口语交际《秋天来了》时,单凭书上提供的一幅图片是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的,也无法让学生说好秋天景象。而且,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贫乏,生活积累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有些事情不亲身经历便很难说清楚、讲明白。于是我课前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把看到、听到的记录下来,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整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在课堂教学时从声音、图像等几方面向学生展示秋天的美丽景色,给学生创造秋天来了的情境,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秋天的美好与喜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春天,描述秋天,使学生对“秋天来了”的话题有话要说,有话可说。
四、以疑激趣
兴趣有一种令人产生探索的特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学生有疑,就能促进学生产生交际的内驱力,所以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小白兔送南瓜》一课伊始,课件播放: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蘑茹房子,那是小白兔的家。兔妈妈对小白兔说:“乖孩子,你去咱们家的南瓜地里摘一个大南瓜。”小白兔高兴地答道:“好,我就去。”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南瓜地里,南瓜长得又大又圆,小白兔怎么搬也搬不动,怎么办呢?看到这里画面定格,教师问:“聪明的小朋友,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想什么办法把南瓜搬回家呢?老师要看看,哪只小白兔最聪明?”学生听后兴趣盎然,开动起小脑瓜,不一会儿就有许多学生举起了小手。
五、以情激趣
一般来说,人的兴趣,同情感体验是紧密联系的。兴趣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动情的东西令人向往,能激发人的兴趣。但是,人的情感在常态下是内蕴的,只有通过激发才能爆发并转为动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以情激趣,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教师应充满激情。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教学气氛的调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课前应保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自进入课堂伊始,教者就应该抛弃所有烦恼和倦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融入课堂,融入教材,融入教学流程,这样学生就自然会觉得课堂有趣、学习有趣。口语交际课堂自然就成了开心的海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开心的时候,心智处于最佳状态。这个时候的思维活跃,想象独特、有主见、有创新。例如我在执教《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三课时,曾激情满怀地引导学生表演了此文的课本剧。同学们表演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许多同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时我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投影:
我想对叶欣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叶欣的丈夫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叶欣的同事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叶欣的孩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再组织叶欣对病人、同事、孩子与叶欣之间的心灵对话。
投影出示: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事说:护士长,你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说:妈妈,你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人说:叶大姐,我是你曾经救护过的病人,你(我)
师:这些道理,叶欣都懂;她也有很多话要对他们说啊!
投影:叶欣说:亲爱的同事(孩子、病人)
通过这么多人物之间的对话,学生进一步走入人物内心,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动已不再停留在口头上。情至深处,活力四射。让我们搭乘情感这趟列车,痛痛快快地遨游在充满活力的口语交际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五年级下册)
秋天的雨课件范文5
阅读中,我们之所以不能生成更多的内容,很多时候是因为阅读视角单一。教师如能转换阅读视角,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课文,学生则会获得全新的感受,发现一个新奇的天空。
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我的战友”中“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段文字时,我进行了如下的引导:如果你现在就潜伏在这条山沟里,面对这样的敌情,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读这段话?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长,当你意识到这么严重的后果时,你会怎么读这句话?如果你现在就是,当你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时,你又会怎么读这句话?很快,学生便转换视角朗读,使有限的文本生发出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二、对比反差,在震撼中读
课文中常有一些情真意切的语句感动着人们,但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很难走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时,教师若能运用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的手法,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为了让学生读出小作者看见爸爸遗容时那痛不欲生的心情,如果能先引导学生尽情想象父子团圆的幸福与喜悦,然后以一句“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我们等来的却是什么?”将情形急转直下,使处于幸福幻想中的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跌落到了痛苦的深渊。这样,学生就在强烈的情绪反差中体会到了幸福化为乌有的痛苦,悲痛的心情也油然产生。于是,学生朗读的语调中充满了发自内心的痛苦。
三、激情引导,在热情中读
课堂上,有时无需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为教师丰富而激情的语言和动情的语调,就是一颗催感的种子,它落入学生的心田,能使学生迅速走进文本。
例如: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就可通过激情引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激情地朗读中融进自然界,并深切感受秋天的美好以及人们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四、观察联想,在感受中读
文本中塑造的形象并非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东西,教师应通过图画或课件形式展示,让学生自己观察,用眼睛触摸文本中塑造的形象,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这样,学生才能用心感悟文本,发现事物的特点,认同作者的观点,并用朗读表达心中的感受。
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为了让学生通过课文里的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朗读表达出做人要谦虚的立意,学生对铁罐随着年代久远而被氧化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做一番有效的铺垫:先出示课件图片,比较陶罐和铁罐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铁罐的氧化过程,然后再配以柔和的音乐声,让学生反复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文章立意。
五、释疑解惑,在认同中读
有时学生读得索然无味,并不是他们情感淡漠,而是对文中所描绘的情形不认同,不理解,或感到不可思议。这时,教师应及时释疑解惑,突破难点。
例如:教学“”时,学生的朗读表现出对文本的理解较肤浅――在读苏醒时语速太快,在读舍身堵枪眼时语速太慢。此时,教师就应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让他们联系实际生活,找答案,从而理解和感受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当学生情感的闸门开启后,情感的洪水就会直泻而下,这时我们很容易就能从学生准确、动情的朗读中听到他们心灵的感动。
六、巧借“空白”,在想象中读
所谓“空白”,主要是指文本中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或没有写明的部分。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中,其实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可引导学生填补“空白”,让文本丰富起来。
例如:“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对这个句子,我们可以这样设问:“是谁在盼望?”有的学生回答:“是大地在盼望。经过一个冬天,大地渴望脱去黄褐色的衣服,穿上绿色的新装;大地盼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舒活一下筋骨。”有的学生回答:“是人们在盼望。人们渴望脱下厚厚的棉衣,见到春天的阳光,看到百花盛开。”答案是次要的,这样做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填补文本“空白”,尽显文本意蕴。
秋天的雨课件范文6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地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且成为各类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评比的一项重要标准。但在最初一阵惊讶、激动、兴奋之后,渐渐地我们对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有了疑惑,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弊端也渐渐显现。因此,我们要扬利除弊,理性使用多媒体,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多媒体实实在在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1]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品味和把握
语文学科学习的直接对象是语言的形式,离开了对语言的学习,就无法真正学会语言。一句话,就是要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用语文的手段“讲、听、说、读、写、思”来解决语文的问题。大多数语文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没有注重这一环节,字词基础知识积累往往是在屏幕上一闪而过,无法让学生反复咀嚼,使学生的理解认知不够深刻。而阅读过程多在一系列图像和声音中完成,缺少学生自身的“发音”。
2.多媒体教学削弱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多媒体课件制作都是一个固定的程序,教师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出课件,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它的内容、程序就相对固定,教师只能一步一步按规定程序进行演示。这样,教学过程就完全让多媒体“牵着鼻子走”, 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向“标准答案”,就将抑制学生发散性创造思维能力。教师没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角色的转换,学生的主体更无从谈起。 [2]
3.多媒体教学削弱了师生感情的交流
在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双方感情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是多样化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肢体动作以及神态等,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品味语文之美一个明确的暗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教师分心于关注多媒体的操作与演示,学生精力集中于观看屏幕内容,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师生之间直接的感情交流自然就少了,甚至完全消失。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见和建议
尽管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它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它毕竟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只要我们充分理解了它的意义和作用,理性地去运用它,让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1.平时积累较好的课件素材
课件素材包括图片、声音、文字素材等。只有平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制作课件时才能得心应手。在“红古区海石片区小学联校课件制作比赛”中我片区的一位英语老师, 由于她乐于、善于积累素材,所以在比赛中她娴熟地制作出了画面丰富、积极向上的课件,获得了好的名次。
2.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如果教师对课件的操作不熟练或经常出错的话,那么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割裂了课堂的有序性。因此教师必须能熟练制作和操作教学课件,记住各个教学环节要展示的内容,做到课件播放与讲课内容的同步进行。记得左丹红老师在授《长城》的课堂中,当课进行到第三部分:展开联想,抒发劳动人民的勤劳时,她的课件的顺序该是“总结全文”了,但当时左老师看到学生对“垛子”、“?望口”和“射口”有了疑惑,便马上将画面回到了相关的幻灯片上,她没让课件的顺序拉着她及学生的思维走,这正是因为她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所以驾驭了多媒体语文教学课堂。
3.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品味诗情画意美
诗歌和散文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空造境。借用多媒体的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出形象而又具体的物象,再启迪学生动用想象的翅膀,随情入文,进入诗情画意之中,品味文章的美。如王永华教学课文《秋天的雨》时,剪集一些相关的秋雨图,再现大自然的神奇的风貌,并把文中所描绘的内容定格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上。让学生面对着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营造了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不仅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还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运用多媒体塑造人物的形象美,评价人物的品格美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效果不同寻常。如张维英教学《小嘎子与胖墩比赛摔跤》,选取了影片中精彩片断进行播放,视频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评价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头头是道。
5.运用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动静音形兼具的特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重难点的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使图像文字融为一体,再加上适时的音乐烘托渲染,促进了学生的视听感知,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使那些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逐渐喜欢上了语文。如《北京》这篇文章,单凭课文中的叙述说明很难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在教学《北京》时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开课前先播放《北京欢迎你》这首歌,领学生的思绪进入北京,在课间将天安门城楼、立交桥、长安街、王府井、故宫等镜头逐一用图片或视频形式演示出来,展现给学生,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很容易理解“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川流不息”等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