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惠特曼草叶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惠特曼草叶集范文1
儿子小学三年级了,在学习上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时常生活在焦虑和担心中。想想自己班上的那些初中生,也大抵是这样,能认为自己出色的孩子寥若晨星。而我自己,何常不是这样?上初中时,我自己,我的同学.甚至班主任都认为我不会有出息。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自然不好好学习。成绩一直不尽人意。只有数学老师对我另想相看,后来在她坚定认为我能上大学的影响下,我发奋图强,终于上了大学。
所以,当我知道了草叶集背后的故事后,不收集诗集的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厚厚的二本上下册。只要我目视到它,就仿佛有种力量在提醒着我,鼓励着我。
书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被喻为美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的惠特曼,他的第一本诗集《草叶集》在世界各地都有译本,历经一百多年而不坠,但是你可知道,当时却没有一个出版商愿意印行这本书吗?
一八五四年,惠特曼从事新闻记者的工作,兼在印刷厂当助手,当《草叶集》完成时,询问了许多的出版社,竟然连手稿都没有出版社有兴趣,他只好转求印刷界朋友的协助,在友人的帮忙与分工下,好不容易才出版了薄薄的一本小书。
这本好不容易出版的《草叶集》,却引不起任何人的兴趣,赠送出去的数量远远大于销售的数量,惠特曼曾经自己夸张的说:”一本也没有卖出去。”还有一位文学编年史家把此书的销售状况描写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大的失败,可想见其凄惨情形。
不单是销售的失败,一些文学评论家对《草叶集》的负面评论也很多,《标准》周刊将这本书斥之为“一堆无聊的脏东西”;《普特南杂志》则说是“北方佬的超越主义结合了纽约人的粗暴行为”。
然而,这些打击都没有击倒惠特曼,他仍坚守着自我崇尚自由、赞美大自然的本性。他所写的不妥协的诗,慢慢成为文学菁英人士谈论的话题,也使得初版时赠阅出去的《草叶集》不断流传。
一八六0年,波士顿一家新成立的出版社写信给惠特曼,希望初版他的诗集,因此,增加入许多新作的《草叶集》出版了。这次的销售情况比以前好多了,几年后出版的各种不同版本的《草叶集》,销售越来越好,人们逐渐接受了惠特曼在诗中所要传达的讯息。
从惠特曼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对自己拥有信心,不因别人的言行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不轻易放弃梦想,努力致力于理想的实现。如此信任自己,接纳自己,一定能最终让别人也接纳您,欣赏你,从而获得成功。是宝石,无论它沦落到泥土里有多久,它迟早会被发现,最终展现出它的光彩来的。
惠特曼草叶集范文2
多么渴望看一眼他所独有的那片“丰腴的草地”。
这一年十月,一个最好的季节,我来到了长岛。从纽约乘火车到长岛不到半天时间。这儿风景如画,是美国人,特别是纽约人最为向往之地。然而在当年,在惠特曼出生时节,亨廷顿小镇还到处是林密草深的野地,据记载当时不过是一条街,两排木房。他出生的屋子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在一片草地上。
这是一幢十分简朴的二层木楼,外墙皮披满了木板,已被时光之手漆成了棕黑色;这样墙上几个乳白色的门窗,倒显得特别白亮出眼。楼的四周都是草,浓绿浓绿的草。
一推门进去就是一条窄窄的过道,过道一旁是厨房,一旁是一间稍大一点的客厅。这儿陈列了当年家里的日常用具,如切肉的刀,烤肉的架子。客厅连接着卧室,里面一个不大的壁炉,炉边就是一个触目的大床。这个大床上铺了蓝白相间的布幔,极像中国的蜡染布。床的四角立着木杆,支起了幔帐。诗人就诞生在这张大床上。而床的一边,又放了一个独木舟似的小床――摇篮床,极小极小。这就是他一二岁时使用的卧床,一个可爱的人生之舟。
谁在当年想得到,这个平凡的娃娃将由此启程,驶向整个的世界。
踩着吱吱响的木楼梯登上二楼。这儿主要是两间:一间出售他的书籍和纪念品,一间悬挂了许多诗人的照片。有一幅黑白放大照片我以前从未见过,是诗人头戴礼帽、留着雪白大胡子、进入庄重的老境的一帧。这张照片特别令人感动,我在照片前默视了十几分钟。一旁有放大的诗人的手迹,这就是有名的诗句:“船长,哦,船长/可怕的航程已经结束……”
当年林肯总统被剌,消息传到惠特曼家中,诗人立即写出了这首著名的诗篇。他在诗中称这位总统“脸极丑又极美丽”,说这位总统崛起于“木屋,林间的空地和树木”。这使我们想起诗人自己也是崛起在同一种地方。也正因为这种出身,这一类人才往往具有极强盛的生命力,这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他们都是极普通的草叶,然而却永远不会消失。它们从天涯海角长到高山之巅,在天地之间燃烧。草,野性的草,织成无垠之海的草,在风中扬着波涌的草,永远都可以作为人民的象征。
而诗人从来都属于底层,是他们的一个不会屈服的、鸣叫的器官。
惠特曼曾在长岛当了一年左右的小学教师。有一幢红色的小房而今改成了私宅,它就是当时的小学校舍。从学校离开后,他又投身于报界,亲手创办了一份《长岛人报》。但这份报纸不过办了十个月,就被他出让了。他认为报纸的生命实在太短暂了,“报纸来得快,去得也快,生命和死亡几乎同时”。
这份报纸至今还在办着,并在上面印着创办人的头像,表达着它的非同一般的出身和渊源,也表达着后来人的永久的纪念。
办报结束后,他就只身一人去了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热闹的角落整整度过了十五个年头,据说至少在十家报纸工作过,在印刷所当学徒,干过木匠,甚至做过房地产生意。这时候的诗人多半在为生计挣扎。他这一只航船在水面上徘徊,等待着一泻千里的机遇和时刻。
他从纽约曼哈顿出发,又去了布鲁伦。就在这儿,在朋友开设的一间印刷所里,他自己排字,印出了第一版《草叶集》。
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小船正在起航,加速,船头顶起了微微的波浪。
然而这本书印出七年多了,诗人仍在为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不停地劳碌。他一边补充这本心爱的书,不断地填进新的诗篇。接着第二版第三版出版了。它开始走向自己的完美。它的粗倔的声音响彻美国,英国,最后传遍了全世界。
我把长岛亨廷顿的草当成了绿色的海洋,我把诗人最初的摇床看作了一只航船。他从那里驶向四面八方,驶向我们。
惠特曼草叶集范文3
中国向来有归隐田园,寄情草木的传统。古人与我们已是烟尘久远,就说说近代的吧。周瘦鸥,写《秋海棠》的鸳鸯蝴蝶派作家,其实也精于花草种植。他用稿费积蓄买了一个园子:紫罗兰庵,栽有奇花异树,素心腊梅、天竹、白丁香、垂丝海棠、玉桂树等。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性人比黄花瘦爱花木,终年为花木颠倒,为花木服务;服务之暇,还要向故纸堆中找寻有关花木的文献,偶有所得,便晨抄暝写”,我曾经买过一本他写的《花语》,文人的笔法工雅加怡情养性,实乃中国园艺文学之发端。
再说个离我们近点的例子吧。台湾女作家丘彦明,她原来是《联合文学》的编辑,后来辞职去荷兰学画,继而隐居田园,过起耕读生涯。她的草木文字好看,主要是因为:一,她身处欧洲,笔下的很多花草香料都是我闻所未闻,非常好奇。二,她不是买成品切花,而是自种的,从种子购置到萌芽开花,都描述的很细致。三,她受过美术训练,能把整个过程付诸形色。四,她的生活安然却不空虚,是尘嚣之后的隐退,并不是纯主妇式的苍白,那个闲适的“度”恰恰好。
英美有个文学流派叫自然文学,里面的作家都是热爱大自然的。比如梭罗,有次无意读到他写的《野果》,这本书让我很吃惊,《瓦尔登湖》里那个侃侃而谈人生哲理,不断对现代工业社会及人际发出鄙夷之词的梭罗,杳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帽子上安了储物架,用一本琴谱收集标本,执一根手杖丈量土地,能够识别矮脚蓝莓和黑莓,品出野苹果和家苹果酒,对植物的地理分布洞悉于心的田野观察者。
又如惠特曼,他在战争中,因为长期劳累,于1873年得了半身不遂,终身未愈。这病中的二十年,他一直与树木、鸟儿及大自然为伴。如果说《草叶集》里我们看到一个诗情四射的惠特曼,那么在《典型的日子》里,则是一个安静与自然为伍,用纸页满载太阳光辉,鸟儿欢唱,青叶芬芳的惠特曼。他写午夜十二点钟,接到朋友的电话。告诉他将有迁徙的鸟群飞过,他推户,开窗,在夜晚的香气、阴翳和寂静之中,辨析着各类鸟群的细微区别。巨翅扬起的沙沙声,凤头麦鸡的啼叫。虽然只是淡然白描,横铺景物,但是读的静气顿生。
选自《读写人》
惠特曼草叶集范文4
除去大家熟悉的高楼大厦、华尔街和自由女神,纽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深水港之一,港口宽、深,潮差小,天然掩护条件好,冬季不冻,是兵家必争之地,沿海因此修了很多防御堡垒,在独立战争、一战、二战中被持续使用。和平时代后这些堡垒归政府公园部门管理,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地方。
提尔顿堡垒大概是离曼哈顿最远的,建在洛克威半岛上,曾配备有核武器,废弃多年,2012年被桑迪飓风严重破坏后,一直在由部队帮助恢复重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MOMA PS1)和洛克威公园共同组织的“洛克威!艺术节”,即为庆祝提尔顿堡垒重新对公众开放而举办,已成为今夏纽约文青潮人必去之地。他们中一大半是冲着“摇滚教母”帕蒂・史密斯和好莱坞明星詹姆斯・弗兰科而去,他俩是参展艺术家和开幕演出嘉宾。
帕蒂・史密斯2012年搬到洛克威半岛居住,桑迪飓风来临之前,她刚好在装修房子,她说:“我目睹了周围很多事物的消失。”“洛克威!艺术节”大部分展览场地都是刚刚恢复重建,来这里与其说是看展览,不如说也在看展览场地,艺术作品与场地互相映照,呈现出新的意义。
洛克威半岛形状狭长,两边都是海滩,聚集了很多冲浪爱好者。我先去了洛克威冲浪俱乐部,这里展出“洛克威!艺术节”的一部分:火奴鲁鲁双年展。俱乐部也是飓风后重建,明黄色的外墙用黑色勾出精致的图画,部分天花板由冲浪板拼贴而成,室内长椅也由冲浪板制成,节奏很重的音乐开得很大声,晒成棕红色的青年男女穿着比基尼和长游泳裤,拿着酒瓶或酒杯晃来晃去,尽显明朗张扬的海岸冲浪特质。先后问了3个工作人员,才问出火奴鲁鲁双年展的所有作品都挂在俱乐部酒吧的墙上,都是尺寸很小的作品,两幅大一点的挂在厕所门外的墙上。我买了瓶啤酒,凑在墙上挨个看了一遍,没有一幅喜欢的。
出来后有些失望,犹豫了许久,艺术节的另外一部分在半岛的尽头,烈日当头,海风猎猎,有点不想去,但帕蒂・史密斯的作品还没有看到,只能重新上路。
提尔顿堡垒如今是个公园,很大,没什么标识,能看出灾后恢复得不容易,很多草地都是秃的。我朝着远处散落的几栋建筑物走去,中间路过一群牙买加大哥大姐的周末烧烤派对,烟雾缭绕,嘻哈音乐开得山响。
走过音乐中欢乐扭动的黑人大家庭,是提尔顿堡垒刚修复好的军队小教堂,这里展出的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借展给洛克威艺术节的作品,加拿大艺术家詹尼特・卡迪夫的声音装置《40声部赞美诗》,据说是最近几十年各种媒介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艺术家将40个不同的男声声部――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最高男高音、童声高音一一录下来,每个声音有一个自己的扬声器,将这些扬声器围绕一圈放置在教堂中间,然后进行循环播放。曲目是《除了主不信他人》(Spem in Alium)的选段,由都铎时期英国著名作曲家托马斯・塔利斯为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40岁生日而作。站在扬声器边上或中间,可以体会从最细微飘渺的单一人声到宏大神圣的40个男音不同声部组合的变化。本来想在教堂的木制穹顶和白色围墙包围之下文艺一会儿沉潜心灵,但窗外牙买加人民的嘻哈音乐节奏太过强劲,只得悻悻离去。
帕蒂・史密斯的作品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中间差点错过惠特曼厅,播放的影像是惠特曼诗歌朗读,旁边的长条桌上是惠特曼的诗歌集,邀请观众坐在惠特曼的大幅黑白照片下,伴着影像里的声音,随意翻阅。帕蒂・史密斯的装置作品要穿过一个展厅、一个院子和另一个弃置的建筑物才能到达。
需要穿过的第一个展厅是帕蒂・史密斯的摄影作品展,平常生活物品摄影,只不过物品的主人都不平常,比如美国著名艺术家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的拖鞋,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罗伯特・格雷弗斯的帽子,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床,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弗里达・卡罗的紧身胸衣,美国小说家威廉姆・柏洛兹的香蕉等等,以及一些风景摄影。
看完摄影展,出来穿过一个荒草丛生的院子,正当红的阿根廷艺术家罗哈斯的一个小雕塑“鸟巢”放在不远处一辆废弃的升降车上。再过一个废弃建筑物,路上不断看到“此处长有毒藤蔓”的标识,小心翼翼走在路的正中间,便看到另一座非常高大的废弃建筑物,这里放着帕蒂・史密斯为此次艺术节特别制作的装置作品“梦想者的恢复力(Resilience of the dreamer)”,一件永久性装置作品。
这是一个军工厂车间,美国军队火车头专用修理车间,弃置多年,破败不堪。车间入口处的一角有个小房间,满墙都是涂鸦,正中放着一个石头喷泉,没有喷水装置,只堆满了白色的石子,工作人员鼓励大家拿走小石子―房屋重建的基建材料―去重建自己生活中需要重建和维护的部分。
车间正中顶部的钢铁梁架上悬挂着大片白纱,一直拖到地面,白纱覆盖之下是一张漆成金色的四柱双人床,铺着白色麻质床单,床头放着两个有白色镂空花边的麻质枕头,这便是装置作品“梦想者的恢复力”。西下的阳光透过白纱照在东墙上,20米之外的海风从窗户吹进来,悬空的白纱在风中摆动,突然心底就被碰触。对比四周散落堆砌着的锈迹斑斑的车床和钢铁零件,作品肯定会随时间流逝先于钢铁腐烂消失,好像在看哥特摇滚沧桑中年男和纯情少女的爱情故事,是需要送上祝福看他们在悲欢中年华老去的人生常态,是人性中勇敢和恢复力的视觉再现。
参观出来后,朝另一个方向走,就是沙滩和无边无际的大西洋。帕蒂・史密斯的另一件装置作品在这里,她节选了惠特曼的一些诗句,刻在5块白色的花岗岩大石头上,将它们随意散置在海边的沙滩。
最后一件展品是阿根廷艺术家哈罗斯的大件鸟巢,在提尔顿堡垒最深处的炮弹发射高台上,只有去过那里,才能体会为什么提尔顿堡垒的外号是“都市鬼屋”。我其实没注意看哈罗斯的作品在哪儿,爬到最高处之后完全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一边可以远眺大西洋,一边可以遥望布鲁克林的剪影。
从网上的图文可以看出开幕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身兼多重身份的帕蒂・史密斯和詹姆斯・弗兰科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诗人。他俩轮流朗诵惠特曼《草叶集》里的诗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詹姆斯・弗兰科那段大约有6分钟之久。这首诗不好念,可他念得中气饱满,流利通畅,台下肯定练习过,加上演员的台词功力,颇为感人且不生硬,中间还加入一些小小的互动点评,比如:“接下来这段很怪异,但我还是挺喜欢的。”他太知道怎么吸引女粉丝,节选的这段诗歌有“oh my body, oh my body”的句子,引得台下女观众不断鼓掌欢呼。
惠特曼草叶集范文5
康沃斯就读于哈佛大学,作为佩因(Paine)与查德・威客(Chad Wick)的学生,深受德国音乐的影响,后赴德国慕尼黑深造,并先后在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以及哈佛大学任教。康沃斯的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四部歌剧,分别是《希望的口笛》(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第一部美国歌剧)、《牺牲》《辛巴德水手》与《移民》,在当时都非常成功;以及诸多不同体裁的作品,包括六部交响曲、数部交响诗、室内乐、声乐曲、合唱曲、钢琴曲等等。在康沃斯的音乐中,多姿多彩的美国本土元素渗透着欧洲浪漫艺术的深刻影响,并融入到反映美国人民的革命历史和风俗生活的音乐中,因此康沃斯的作品幽默、爽直且极富现代性。 康沃斯
当然,作为活跃在美国新英格兰区的“新英格兰学派”(控制着从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哈佛、耶鲁到哥伦比亚等大学教学的重要席位),康沃斯与其他成员一样深受德国浪漫主义风格影响,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作品大多具有标题性。正如朗格对“Program Music”的定义:“一支乐曲,由于灵感来自外在于音乐的诗歌或现实的意境谱写而成,在音乐术语中被称为‘标题音乐’。”十九世纪中叶,美国上演的欧洲音乐除了巴赫、亨德尔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外,还有不少情态各异、浪漫抒情的标题音乐,如佩因的《第二交响曲“春”》(1879)、查德・威克的《交响素描》(1895-1907)、帕克的清唱剧《霍拉・诺维西玛》(1892)等,他们的标题音乐风格对康沃斯产生了深刻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康沃斯的创作中,始终倾向表现个人语汇与内心体验的流淌,追求音乐色彩的层次。康沃斯,在其极富现代性的多样风格背后,蕴藏着深厚的传统因素,《神秘的小号手》正是这样一个自由奔放且不失庄严的音乐形象。
交响幻想曲《神秘的小号手》(The Mystic Trumpeter)创作于1904年,是康沃斯根据美国民主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草叶集》创作而成。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文字与绘画纷纷出现与现实主义风格有关的题材,作为自由体诗歌的鼻祖,惠特曼笔下洋溢着雄浑、直率、奔放的格调与深沉、含蓄以至神秘的色彩,给美国带来了一股沁心的空气,影响了后继的很多人。康沃斯便是其中一位,这位力求拥抱多元文化的作曲家重塑这部《草叶集》,以小号寓含的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精神,表达了惠特曼笔下自我与真我一体的思想。
《神秘的小号手》共有五个章节,分别是“神秘与平静”“爱”“战争与挣扎”“屈辱”以及“欢乐”,各章节之间没有空隙,且衔接自然流畅。乐曲以几个简短的、蕴含诙谐意味的乐句开始,之后,铜管乐和弦乐奏出了完整的主题,音乐也笼罩在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中。竖琴细腻且灵动的滑奏,激起听众内心阵阵涟漪,音乐由此缓缓展开,如百老汇的音乐剧那样,抒情又充满着叙事性。在“爱”一章中,木管、铜管和弦乐组变化出一种规律的节奏织体,伴随着乐曲并不协和的情绪逐渐演化为一段复杂且强烈的复调旋律,缓慢中显露出生机勃勃的韵律。全曲并无具有承接作用的华彩段,乐曲在大号颤颤巍巍的行进中,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宏伟,继而被小号一段尤显果敢的旋律打断,就像两种势力,如火山之喷发,波涛之汹涌,“妄想冲破着禁锢在这虚幻的牢笼”(惠特曼诗词)。随后小号略显忧郁的吟唱与饱含激情的弦乐组交织抗融,正如流水在一泄千里之后,微弱但还在不断地延绵。慢板的“屈辱”乐章,木管再次勾勒出稍显稚嫩的生机韵律,即使在大号时不时流露出谐谑般的嘲弄时,仍充满希望地呼唤着前进。当小号如救世主般再次发出充满直率豪迈色彩的旋律时,再现的主部主题迎接着“欢乐”。
正如惠特曼号召的那样,去感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康沃斯在来自美国自然景色的灵感中,以浪漫印象的手法探索出了一种“关于”美国的音乐。作为一位艺术家,康沃斯所追求的个性语汇在描绘性标题音乐中找到了他的“美国”音乐。 康沃斯
诚然,当时,即二十世纪初,麦克道尔(Macdowell)提出了自己对“美国音乐”的见解:“我们的音乐应该是表现美国人特有的青春的、乐观主义的活力,表达他们不畏困难的倔强性格和精神,这才是我期望从美国音乐中看到的东西。”这场讨论有力地推动了民族风格的专业音乐的兴起。“人性的自由独立、崇高的宗教情感以及开拓创新的无畏精神”等这些美国民族的伟大品质已兼容并蓄地融入了康沃斯创作的灵魂气质中。
《一千万的“廉价汽车”》(Flivver Ten Million)是康沃斯1927年为庆祝福特汽车公司优质高产而作的交响曲,仅仅在十二分钟中就构画了八个小“插图”。标题下的现代语汇以诙谐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福特汽车生产线的一天。管乐器的号角声衬托着朦胧的竖琴音色宣布了“日出”的来临。“汽车工人报到上班”拉开了一天的序幕。在弦乐与木管组紧密而具有层次的安排下,美国人的工作节奏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伴随着打击乐器碰撞出的金属声,属于“工厂的噪音”使我们按照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听”到的内容――工人是那么的忙绿且充满着青春活力――这就是美国精神。弦乐以拨弦的方式齐奏出不断反复的短小动机型,铜管乐旋律严肃并充满着大胆的情绪,伴随着错落有致的节奏安排,令人眼花撩乱。
号声模拟着小汽车的喇叭声,为“小汽车来到新世界探险”营造了独特的音响效果。小提琴独奏出“爱的旋律”悠长而动听,如诉如歌的旋律充满强烈的感染力,表达对这个新世界幸福的向往。随之旋律演变为一段“愉快、开心的音乐”,不断上行的旋律伴随着模拟工厂里敲击声的三角铁,使音乐重新回到开头那般生机勃勃的韵律。这样的情绪与后面“辛酸、伤感的吟唱”相比有着极强的差异。密集的节奏加之响板和铃鼓的运用流露出浓郁的欧洲民族风格,铜管乐承担着主要的旋律,似乎将所有的元素交织在一起,风格怪诞,最后戛然而止。康沃斯以八个幽默诙谐的音乐小“插图”刻画了平民的日常生活,热闹、质朴且生动。
当然,康沃斯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浪漫主义的幻想气质。他一生作有两部交响诗,都是根据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安迪米恩》而作。第一首是1900年创作的《牧神节》,另外一首即本期唱片收录的《安迪米恩的故事》,创作于1901年。作为康沃斯早期的经典佳作,济慈反对艺术的功利性、主张纯艺术的真善美思想在这首《安迪米恩的故事》中有深刻的体现。在这首抒情长诗中,济慈刻画了一个场景――描述安迪米恩在孤僻的环境中自我思想的挣扎。通过标题音乐对《安迪米恩》神话意象的描写,康沃斯使音乐娓娓道来。全曲发展细腻真实,既有着浪漫主义的幻想气质,又蕴涵着康沃斯内心的深刻思考与人生体验。当现实与幻想合二为一时,音乐就像涂上了一层似真似幻的浪漫色彩,深感于心。
惠特曼草叶集范文6
A. 元宵 B.寒食 C.春节 D.中秋 E.重阳 F.端午
2.“锱铢必较”中的“锱”和“铢”作为重量单位,哪一个大?( )
A.锱大 B.铢大
3.请按顺序排列以下各地支:( )
A.申 B.丑 C.午 D.亥 E.戌 F.子
4.《水浒传》中的“浒”意思是“水边”,对吗?( )
A. 对 B.不对
5.一般两个闰年之间相隔几年?( )
A.2年 B.4年
6.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7.我国古时候称经商为“端木生涯”,“端木”,指端木赐,他是孔子的弟子:( )
A.子路 B.子贡 C.子张
8.“八斗才”最早来形容谁文才横溢?( )
A.曹冲 B.曹丕 C.曹植
9.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那么一更约为多长时间?( )
A.一个半小时 B.两个小时 C.两个半小时
10.温室效应是空气中的哪种气体含量过高所造成的?(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11.享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的名山是:( )
A. 泰山 B.衡山 C.华山 D.嵩山 E.黄山
1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为了怀念哪一位历史人物所写的诗句?( )
A.项羽 B.关羽 C.诸葛亮 D.岳飞 E.文天祥
13.我国古代称“弱冠”表示男子的年龄是:( )
A.14岁左右 B.16岁左右 C.18岁左右 D.20岁左右
14.有一份报纸,为了吸引广大读者订阅,就在报纸上登载了一个广告。广告旁边有一副对联,这对联是改动了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成的。你能推断出这副对联被改动的是哪两个字吗?新对联又换上了哪两个字呢?
15.在下列作家与其作品、国名之间连线: 惠特曼 《约翰・克里斯朵夫》 俄国
罗曼・罗兰 《浮士德》 德国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美国
歌德 《草叶集选》 法国
亲爱的读者朋友,大语文知识竞赛从本期开始了!这次竞赛试题,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史经哲的知识无所不包,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朋友的参与意识,并全面提升读者朋友的“大语文”素养。具体参赛办法如下:
自本期起,每期将刊登中学生“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和答题卡一份。你只需填好答案并剪下答题卡(复印无效),将答题卡贴在信封背面寄回大赛办公室,随信附50字左右简介及照片一张,以便获奖后刊出,每位参赛同学需另寄参赛费5.00元(截至次月15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我们每期将在答对的读者中以抽奖形式产生一名“每月一星”,奖品为《中学生规范词典》一本和纪念证书。并将答案与获奖名单于次期一同公布。我们会认真登记每位同学的来信,参加全年答题而未获奖的同学,将会在明年初得到一份精美礼物。
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语文世界》“中学生大语文知识竞赛”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100010 咨询电话:010-851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