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的来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潭印月的来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潭印月的来历

三潭印月的来历范文1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直都听别人说杭州西湖美得就像人间天堂,我不相信,杭州西湖怎么能与天堂比呢?但直到我去那里旅游了之后,才不得不承认大文豪苏轼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浓抹总相宜”是多么的逼真,多么似极。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西湖游玩心得体会小学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西湖游玩心得体会小学范文1老早就听闻西湖的美丽了,就是无缘一见,但是今年寒假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绍兴舅舅舅妈家拜年,舅舅舅妈开车带我们到杭州去看西湖。

远看西湖,像一面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波光粼粼,像天上的小星星闪闪发光。西湖周围有一些环山,大概是种了许多树,环山看起来是翠绿色的。

走近西湖,湖水清澈透明,连水底下的石头都能看见。水里有一些鱼、野鸭和乌龟,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生活得很自在。

我们乘船来到西湖美丽的小岛—三潭印月,听舅妈说香炉的三只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的来历。小岛四周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走在西湖的桥上,闻着清新的空气,看着美丽的景色,人立刻感觉神清气爽,非常舒服,不信你来试试。

游完西湖,我们一行来到雷峰塔,据说《白蛇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站在雷峰塔上往下看,整个西湖景色尽收眼底,远处可以隐约的看到山上的亭子和一些建筑物。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孔雀园,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孔雀,有白孔雀、红孔雀、绿孔雀、黑里透红的、半红半紫的,让人眼花缭乱。孔雀不但美丽,而且姿态不一,有的高昂着头,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丽,有的低着头,非常害羞,有的蹦蹦跳跳,非常高兴,我们一鼓掌,它还开起屏。

我们一行还观赏了红鱼池、牡丹园、丛林……玩了好大半天,才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西湖游玩心得体会小学范文2暑假里,我去了杭州的西湖。

先是去白堤上游玩。我看到了西湖:水是那么绿,是一种深沉的绿,是一种轻柔的绿,绿得看不到湖底。这种绿色和对面山上的翠绿的树木连在一起,湖旁那一排排杨柳,互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湖的一边有很多的荷花,争奇斗艳地开放了,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之下显得更加美了,更红了。一片边着一片,那一个个大大的莲蓬看起来真让人流口水。今天我终于理解到了诗句中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景。

走过白堤,又漫步苏堤去游玩。那里有几家专卖杭州的特产,各种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是玲琅满目。走完苏堤,我们到了湖心岛,这里有杭州市和浙江省的博物馆,因为是暑假,已经免费向学生和游人开放了。接着,又去了一个景点:那是一个公园。我和父母和父母的一个朋友上去了。那个公园的名字我忘了,只知道海拔5米。可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树木十分的密集,只有几丝阳光照进来,显得十分的静。看到这里的风景优美,我们在公园照了几张照片。

去最后一个景点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西湖,湖上划船的人多了起来,微波泛起了,显出了西湖那种妩媚,怪不得文人墨客为之写下无数文章。

夕阳来临了,我不得不离开了,西湖,你是多么美丽呀,我永远不会忘了你!

西湖游玩心得体会小学范文3五一长假,我来到了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

来到了湖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不断的“断桥”。“断桥”为什么不“断”呢?或许是因为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吧。

接着,我们坐车来到一座山上,听说这里生产“西湖龙井茶”。在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边,种着一片片翠绿色的浓密的茶林,这大概就是“西湖龙井茶”了吧?这里的茶农都很热情。我们借来了一只木桶,打上一桶井水,洗洗脸,洗洗手,好清凉啊!

从山上下来,我们去了雷锋塔。高大的雷锋塔被绿树环绕着,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后来,我们坐上了游船,去观赏了三潭映月的小岛。岛上绿树成阴,鲜花怒放。站在岛上看西湖,绿绿的湖水随着微风泛起层层波纹,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西湖不仅白天美,晚上也很美,特别是中秋节的夜晚。工作人员划着小船,给三个鼎脚似的“潭”点上蜡烛,蒙上桃花纸。天上一个月亮,水中映出了十六个月亮,加上三个潭上有十五个圆洞,好象十五个月亮;此时,人们心中,一轮明月正在缓缓升起,这样一算:1+16+15+1=33(个),嗯,一共有33个月亮!

啊,西湖真不愧于“人间天堂”的美称,真不愧于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啊!

西湖真美,使人流连忘返!

西湖游玩心得体会小学范文4西湖公园万紫千红,有着五彩缤纷的喷泉,绿草如茵的草坪,百花争艳的花园,形态各异的雕像和怪石嶙峋的假山。但最美的还要那波光粼粼的西湖了。

西湖位于西湖公园的中心,在它中心靠西的位置是一座巨大的绿色鸟岛,中间是历史悠久的刺桐阁。公园用一座座雪白的拱桥连在一起,十分美丽。

西湖的水在平时呈现翠绿色。夕阳西下,想从湖水里照照倒影,湖面上便出现了波光粼粼的金波。这些调皮的小东西在湖面上跳跃着,还不时地随着水波飘荡几下。不一会儿,这块翡翠已经变得竟金光闪闪了。

傍晚,人们在西湖上快乐的划着船,更给西湖增添了几分色彩。岛上的照明灯的灯光倒映在水里,形成了五条金色光条,就像五条金色的彩带,它们在水里摆动着自己金色的身体,跳着优雅的舞蹈,使西湖又加上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夜晚,游人稀少,冷风拂着垂到湖面的柳叶,使柳叶沙沙地摆动起来,在湖面上划出了几道水波。天上的云,给西湖披上了一道轻纱……

西湖游玩心得体会小学范文5本学期我与往常一样回到老家郑州,但作为考得好的奖励,爸爸妈妈便带我到苏杭游玩。

苏州与杭州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杭州的灵魂所在就是西湖了。西湖久负盛名。一路上我都异常兴奋,来到杭州第二天,便去了曲院风荷。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中最美丽的一个。刚一走进去,眼前突然一亮,象发现世外桃源一样,大片大片的荷花呈现在我的面前。有的荷花已经凋谢,但还有的是小巧玲珑的花骨朵。我还看到一朵盛开的莲花,它很美丽但也显得十分脆弱,真是向爱莲说里写得:“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大部分荷花都已经长出了一个个小莲蓬,它们在风中摇来摇去,翩翩起舞,笑着向人们招手。这里如同仙境一般美丽。

西湖十景中最清闲秀丽的便是柳浪闻莺了。整齐了柳树一排一排的,象一群士兵在排队。但过了两分钟,起风了,细长的柳枝随风舞动,象一群少女。柳浪闻莺里的小道让人十分轻松,两边青草碧绿,有时还有柳叶落下,真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啊。鸟儿们也不甘心做一个旁观者,躲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唱起歌来,走进柳浪闻莺就像走进了一个天然大剧院,能听到鸟鸣而看不见鸟影,柳枝在小鸟的伴奏下摇来晃去,仿佛置身于仙境。

三潭印月的来历范文2

俞楼地址就选在孤山广化寺六一泉西侧,于1879年春建成。因为楼外楼与俞楼接邻,又仰俞曲园的大名,所以当年店主就请他书写了楼外楼匾额(可惜匾额已经不存)。因了这些关系,俞曲园也常到楼外楼叫菜,这些菜自然都是出于名厨之手。如《曲园日记》就有这样的记载:

“初八日,吴清卿河帅,彭岱霖观察同来,留之小饮,买楼外楼醋溜鱼佐酒。”

光绪十八年(1892),他在《曲园日记》三月二十二日写道:

“吾残牙零落,仅存者八,而上下不相当,莼丝柔滑,入口不能捉摸……因口占一诗云:‘尚堪大嚼猫头笋,无可如何雉尾莼。’”

杭州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杭菜作为浙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历史传承、清新本味的品质,在江南菜中独树一帜。这里的醋溜鱼实际上就是杭菜西湖醋鱼,而雉尾莼也就是西湖莼莱汤。日记记下了俞曲园以醋鱼飨客以及食莼菜汤的切身感受。

俞平伯是俞曲园的曾孙,他说:“公时年七十二,自是老境,其实即使年轻牙齿好,亦不易咬着它,其妙处正在于此。滑溜溜,囫囵吞,诚蔬菜中之奇品,其得味,全靠好汤和浇头(鸡、火腿、笋丝之类)衬托。若用纯素,就太清淡了。以前有一种罐头,内分两格,须两头开启,一头是莼菜,一头是浇头,合之为莼菜汤,颇好。”

杭菜中有一款叫“响铃儿”,也是曲园老人爱吃的。俞平伯后来回忆:

“我曾祖父来往苏、杭多年,回家亦命家人学制醋鱼、响铃儿。醋鱼之外如响铃儿,其制法以豆腐皮卷肉馅,露出两头,长约一寸,略带圆形如铃,用油炸脆了,吃起来花花作响,故名‘响铃儿’。‘儿’字重读,杭音也。《梦粱录》曰:‘中瓦子前谓之五花儿中心’,三字杭音宛然相似,盖千年无改也。后来在杭尝到此品,方知其差别。即如‘响铃儿’,家仿者黑小而坚,市售者肥白而松,盖其油多而火旺,家庖无此条件。唐临晋帖,自不如其,但家常菜亦别有风味,稍带些焦,不那么腻,小时候喜欢吃,故至今犹未忘耳。”

曲园老人食莼羹只能囫囵吞下,而响铃儿却吃得津津有味,原因就是松脆。响铃儿除了以肉为馅,还可以用嫩笋撕成丝裹在豆腐皮中,油炸后也松脆可口。不过吃时须备番茄酱与甜面酱各一碟,趁热蘸着吃,也是过酒妙品。俞曲园是很喜爱吃楼外楼的菜肴的。

对西湖醋鱼定型产生影响的,也就是俞楼主人俞曲园。俞曲园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是浙江德清县乌中山阳南埭村人。“曲园先生在杭居住时常以从河南学来的宋嫂鱼羹待客,渔歌樵唱,溢于湖上……置酒湖楼,习以为常”,又由于“中州鱼羹多用黄河金鲤,而江浙鲤鱼又不及其他河鱼肥嫩,曲园先生改用西湖草鱼,兼取宋嫂鱼和德清人烹鱼的方法,烧煮西湖醋鱼,受到宾客盛赞。”(见俞氏后人俞泽民《楼外楼命名由来》),俞曲园所著《春在堂全集》卷内也有诗曰:“宋嫂鱼羹好,城中客来尝,况谈溪与涧,何处白云乡。”诗后自注说:“西湖醋鱼相传为宋嫂遗制,余湖楼每以供客……皆云未知有此味。”当时楼外楼的厨师吸取了曲园先生之法烹制西湖醋鱼,遂使醋鱼味更鲜美,成为杭菜一绝。

但楼外楼西湖醋鱼制作工艺的基本定型,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之后,当时的楼外楼厨师阿文和(李)阿惠,根据游客意见,将历来做醋鱼的瓦块鱼形改为用全鱼烹制。自然,西湖醋鱼的出名,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凝结着数代人的智慧与心血,但其中俞曲园先生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俞樾,字荫甫,后取《孝子》“曲则全”之意,自号曲园居士,人称俞曲园。他24岁中举人,30岁中进士,在进士复试时得了第一名,并以“花落春仍在”之句得到主考官的赏识,入翰林院,授庶吉士。清同治四年(1865),俞樾担任了苏州“紫阳书院”讲席,他在苏州筑有“曲园”。三年后任杭州西湖“诂经精舍”山长,先后共31年,在湖山秀美的杭州讲学,他非常高兴,在《春在堂随笔》中记录了当时的心情:“余每日凭栏俯瞰,湖光山色,皆在几席间,甚乐也。”

俞樾学识渊博,经学、史学精深,在音韵、训诂、文字、书法方面也很有造诣。“花落春仍在,好句足千秋”。俞樾居西湖数十年,著作达500多卷,总名《春在堂全书》。他在“诂经精舍”讲学多年,受业学生众多,其中许多成为杰出人才。吴大、章太炎、徐花农、吴昌硕、张幼樵等,都曾师从俞樾。1907年曲园先生辞世,享年86岁,葬于杭州三台山原法相寺旁。当时俞平伯只有7岁,所以他说:“从前曾祖父住俞楼时,我当然没赶上。”但是当老人返回苏州家里,因为爱吃楼外楼的菜,就叫家人仿制,有醋鱼、响铃、莼菜等等。这些家传的好菜,追根到底还是与楼外楼有关系。所以在俞平伯的记忆中相当深刻。俞平伯也喜食西湖醋鱼,后来他写《双调望江南》三章,其第三章记食品,词云:

西湖忆,三忆酒边鸥。

楼上酒招堤上柳,

柳丝风约水明楼,

风紧柳花稠。

鱼羹美,佳话昔年留。

泼醋烹鲜全带冰,

乳莼新翠不须油,

芳指动纤柔。

此词上阕写楼外楼环境,下阕言宋嫂鱼羹的来历(佳话)和西湖醋鱼的做法。带冰即带柄,大鱼之外,另有一小碟鱼生,即极薄的鲜嫩鱼片,这是20年代楼外楼供应西湖醋鱼的特殊方式。这从俞平伯传自曲园的制法和他的所见所载就可明白:“醋鱼要嫩,其实不烹亦不溜,是要活鱼,用大锅沸水烫熟,再浇上卤汁的,鱼是真活,不出于厨下。楼外楼在湖堤边置一竹笼养鱼,临时采用。我曾见过。……客人点了这菜,跑堂的就喊道:‘全醋鱼带柄’或‘醋鱼带柄’。……等拿上菜来,大鱼之外,另有一小碟鱼生,即所谓‘柄’。虽是附属品,盖有来历。”

上一篇故事新编

下一篇矿产资源

相关精选